5单独二胎正式落地 网友纠结“生还是不生”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生不生二胎,好纠结的事情,你们怎么看?|二胎生不生专家建议
前几天跟我的好朋友聊天,她给我发了张她刚出生的女宝宝,长的特别可爱,看着好让人喜欢,好让人羡慕。
可是今天跟闺蜜聊天,她今天生了,而且也是一个可爱的女宝宝。
今天又看娱乐新闻说谢娜也生了一对可爱的女宝宝,让我想生二胎的欲望越来越大,其实我也特别喜欢女孩儿,我每天梦想着给她穿漂亮衣服,给她梳各式各样的发型,想想都挺美,可是我儿子一岁半了,感觉又太小,所以我好纠结。
看着她们一个个生的都是可爱的小公主,让我现在很不淡定,如果再赐我一个闺女就好了,因为我跟老公都很喜欢女孩儿,希望我二胎能如愿以偿。
但是生二胎我好纠结,因为我特别爱我儿子,我想把我全部的爱都毫无保留的给我儿子,如果有了老二,我肯定有时候会顾不上我的儿子,想到这里,我对二胎又有点排斥。
我今天给老公说我好想要个闺女,老公就很快答应说:可以,现在要个吧!当我听了老公的回答,我又看了看在我旁边熟睡的儿子,我又反悔说:还是不要了,宝宝太小,我们现在要以宝宝为中心。
我老公接着又说:也是,反正一切听你的,你说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要。
我现在有选择的权利,可是我就是做不了自己的主,我想要闺女,可是想把所有的爱全部给儿子。
如果不要二胎,看着人家都一个个闺女闺女的,让我好羡慕她们。
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我心里面是儿子大于二胎。
我以前说的是等儿子五岁再考虑二胎,可是我又考虑到如果儿子五岁了,我都二十八九了,年龄有点儿大,所以等不了宝宝五岁要二胎,只能提前,我想听听各位宝妈的意见,到底现在要不要生二胎,还是等到宝宝三岁再要。
我想凑成一个好字,希望我能如愿。
感谢您的阅读!。
还在犹豫要不要生二胎,二胎好处这么多
二胎政策下,很多家庭迎来了自己的二宝,但是,不少家庭也在犹豫要不要生二胎,我在这里给大家列举生二胎的好处,正在犹豫的家庭,抓紧看看吧。
1. 孩子独立性
一个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至少六个人的关爱集于孩子一个人身上。
而且现在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对待孩子更是宠爱,很多家长能帮孩子做的都做了,能买的也都买了,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养成“独我为尊”的优越感。
如果生了二胎,自然而然的,家人的关注度就会被分走一些,这样对老大来说也有好处,可以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也可以让老大学着照顾宝宝,让他体会到亲情的可贵。
2. 家庭和睦
在合适的年纪生二胎有利于家庭和谐。
比如老大已经懂事,不需要家长过分操心了,这时候家长反而会有一种空虚的感觉。
此时生了二胎,大家又忙活起来,这就会使家庭状态平衡。
再者说,老大如果是男孩或者女孩,二胎再生一
个妹妹或弟弟,凑个“好”岂不成人生赢家啦~
3. 有安全感
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如果孩子长大了,去了外面念书、工作,甚至结婚生子,这样家里只有夫妻俩相依为命了。
如果有两个孩子,说不定还会有一个孩子是留在家乡生活的呢!而且如果父母老了,生病了,一个孩子的话压力太大,有兄弟姐妹的话还可以互相分担一些。
4. 更有保障
说句不好听的,人总要有去世的那一天,如果父母老了、去世了,留下的只有孩子一个人,父母也不放心不是吗?如果有兄弟姐妹,他们在父母不在了以后,还可以相互扶持、相互照看,在合家团圆的日子里不至于无处可去不是吗?
以上就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生二胎的好处,根据上面的分享,如果你也觉得你的家庭适合生二宝,那就抓紧备孕吧。
解读单独二胎新政生活账本面前生还是不生编者按:“单独二胎”最近成为热词,新的生育政策方案出台后,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生还是不生?”这个新诞生的问号,近日被抛进了上千万个中国家庭里。
“单独二胎”新政启动,两个孩子固然好,但在“养孩子比买房子还贵”的当下,生还是不生让很多人纠结。
新政会否看上去很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符合条件的夫妻愿意生二胎吗?他们的顾虑是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边走边看“单独二胎”政策,听听小伙伴们都怎么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称,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根据人口形势发展变化,在全国普遍实行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基础上,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调整完善生育政策顺应群众期盼,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第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第三,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卫生计生委称,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全国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常抓不懈。
影响1 生育率1.6—1.7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将使我国总和生育率有一个相对显著地回升,虽然今后几年回升可能比较快,最高点可能超过1.8,但累计效应释放后,生育率会波动在1.6—1.7左右。
如果一下全面放开两孩,短期的累影响2 人口结构2030年增加2200万劳动年龄人口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改善日益突出的人口结构问题,对当前人口发展“利”大于“弊”。
现场报道备受社会关注的放开“单独二胎”终于尘埃落定,正式走上政策层面。
日前,据新华社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这是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也是国家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
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不设统一的时间表,将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时间。
但是,各地启动实施的时间不宜间隔得太长。
至于如何启动实施,则由各地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通过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条例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
卫计委将做好调研指导工作。
多地表示将尽快出台生育新政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安徽等多地均表示将尽快出台“单独”可生二胎政策,江苏表示省有关部门近期会出台相关政策。
民众态度出台前,截止13年10月29日,新京报调查了民众对“单独夫妻”放开二胎的态度支持。
喜欢儿孙满堂,老有所依。
反对。
资源匮乏,人口压力大。
无所谓。
要看个人意愿。
据南方周末网此前报道,据卫计委前期开展的生育意愿调研,“单独”二胎政策全面落实后,在全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人,他们是一方独生子女,且已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妻,而这些夫妇中,大约50%-60%愿意生育第二个孩子。
单独二胎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苏州人口发展研究所1.独生实行这么久,为什么会要出台单独二胎呢?独生政策也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现在中国的国情已经变了,如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用工荒,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而“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2.生与不生的原因?因为他们的观念改变,毕竟生育成本在增加。
二胎政策开放到底该生二胎吗?二胎政策现在开放二胎了,有好多夫妻都犹豫要不要生二胎?一胎二胎到底那个好,真的是让很多夫妻困惑,生一胎,养育孩子的压力也不会那么大。
孩子也可以得到父母全部的爱。
如果是生二胎,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照顾两个孩子。
抚养教育孩子的压力会更大。
但是我个人觉得还是生二胎比较好。
毕竟以后也可以给大宝做个伴。
等父母百年之后也给孩子留下了亲人。
说起生二胎的事,又让我想起来去年老公姑姑生病的事。
姑姑有四个闺女一个儿子。
在姑姑生病住院的一段时间里,几个子女轮流照顾姑姑。
可想而知,不仅老人得到细心的照顾,作为子女的也可以不用那么辛苦。
每天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也不用耽误很长时间的工作。
作为子女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父母病了自然要带他(她)看病。
但是也不能扔下孩子不管。
所以说子女多的父母在治病费用和照顾老人上也都没有什么压力。
在姑姑住院的时候花的钱也都是几个子女平摊的。
这也是子女多的好处吧。
姑姑临床生病的老太太就和姑姑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而老太太只有一个独生子。
老太太生病住院里里外外花销和照顾病人都是老太太的儿子一人来承担。
因为老太太的儿媳妇还要照顾两个孩子,一个还在吃奶。
根本没有办法来医院伺候婆婆。
因为在医院里看病花去了她儿子不少的积蓄。
怕不够医药费老太太儿子都是晚上才来医院伺候母亲,白天去工作。
在这时候让父亲简单的照顾一下母亲吃饭上厕所的。
说道这里,这也是独生子女的辛酸和不易啊。
夜里,男子伺候母亲吃完药躺下休息了。
而他却一个人在楼道里喝闷酒。
不用说也能明白,白天上班挣钱。
晚上伺候母亲。
一连半个月都是如此,却没有人能替他分担一下母亲住院的花费,也没有人能替他照看下母亲,辛苦工作了一天那怕能好好的躺在床上睡一个安生觉也行,却没有人能帮他。
母亲的病让他心力交瘁。
生活的压力,上有老下有小,都等着他一个人去挣钱去养活,他一个人是全家人的顶梁柱。
压力可想而知他的压力肯定是很大。
我觉得这就是独生子女的缺点吧!虽然说一个孩子等父母老了孩子的压力大。
“二孩”,生还是不生?作者:暂无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4年第2期中国年轻人的工作压力大,在家时间少,周末陪孩子游玩、上辅导班的时间本来就紧,对于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来说,二孩的确是个“坎儿”。
文|王南2013年末,“单独二孩”政策终于启动,很多年轻人准备从一家三口升级为一家四口。
另外一些人则毫不犹豫地对二孩说不。
生,与不生,这是一个问题。
不想让孩子童年孤单2013年底,北京团结湖一家烤鸭店里,在为婆婆庆生的家宴上,31岁的郭倩郑重宣布,要为儿子添个妹妹。
儿子大丰今年5岁,上幼儿园之余,大部分时间喜欢宅在家里玩iPad,自从跟妈妈一起看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就喜欢上了那个给弟弟买奥特蛋的Cindy,一直央求妈妈再生个妹妹。
郭倩出生于1983年,那个年代正赶上中国限制生育。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有5.4亿人口,1954年很快突破6亿,1969年达到8亿,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为此,不得不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确定为中国的基本国策,该政策使中国少生了4亿多人,这其中就包括郭倩可能的弟弟或妹妹。
在中国,郭倩这代人多半是独生子女,从小一个人长大,“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很孤单了,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
”郭倩说。
郭倩的想法与丈夫不谋而合。
丈夫一直想要个女儿给儿子做伴,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这一愿望迟迟不能实现,如今,“单独二孩”政策把他们的家庭计划喜出望外地“打乱”了。
“独生子女没有享受过兄弟姐妹的亲情,这无疑是人生的一个缺憾。
”郭倩还记得当年妈妈带她时的孤独,那时,父母经常加班,小郭倩一人面对一屋子玩具却丝毫没有兴趣,那时,她唯一的慰藉就是坐在板凳上看动画片,“靠着‘蓝精灵’和‘鼹鼠’,童年才算有了伴儿。
”如今,再生一个的愿望使郭倩一家重新计划起来。
原本只存给儿子的钱,要拿出一部分来应对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新年等待续费的健身卡也临时取消,原因是“要及早打算,怕万一有了身孕措手不及。
二胎生不生专家建议在进行二胎规划的时候,许多家庭会面临一个重要的决策:是否要生二胎?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因为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情况和考虑因素。
然而,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供家庭参考。
首先,专家建议家庭应该充分考虑经济方面的问题。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很大的经济支出,包括教育、医疗、衣食住行等方面。
如果家庭的经济状况无法承担养育二个孩子所带来的经济压力,那么不建议生二胎。
而且,还要考虑到将来的教育费用和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等因素,以确保给予孩子良好的成长条件。
其次,专家建议家庭要考虑现有孩子的需求和家庭资源的分配情况。
如果现有孩子还很小,需要家庭成员的照顾和关注,那么在这个阶段生二胎可能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负担。
此外,家庭在精力和时间上的投入也需要充分考虑。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的稳定程度以及个人情感、职业发展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以决定是否要生二胎。
再次,专家建议夫妻双方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考虑彼此的意愿和感受。
夫妻双方应该坦诚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担忧,充分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如果夫妻对于生二胎的意愿和计划有不同的看法,应该通过深入的讨论和妥协寻求一个共同的决策。
最后,专家建议家庭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
身体健康是决定一个人是否适合生孩子的重要因素。
如果有一方身体状况不适合再次怀孕,或者女性年龄较大,那么医生的建议可能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医生可以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就身体状况、孕期护理、分娩方式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意见。
总的来说,生不生二胎是每个家庭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决策。
专家建议家庭在决策之前充分考虑经济状况、现有孩子的需求和家庭资源的分配情况、夫妻双方的意愿和感受以及医生的指导意见。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的考虑和协商,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家庭的决策。
为什么有些家庭在二胎政策下选择不生自二胎政策放开以来,一部分家庭积极响应,迎来了新的家庭成员,但也有不少家庭选择不生二胎。
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十分复杂。
经济压力是一个首要因素。
在现代社会,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不断攀升。
从孩子出生前的各种产检费用,到出生后的奶粉、尿不湿等日常用品开销,再到之后的教育费用,每一项都是不小的支出。
孩子上学后,学费、辅导班费、兴趣班费等更是一笔长期的大额开支。
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家庭经济负担会明显加重。
对于许多普通家庭来说,维持现有的生活质量已经不易,再生一个孩子可能会导致经济上的捉襟见肘。
比如,一个孩子的兴趣班每年可能就要花费数万元,如果两个孩子都参加,那费用就会翻倍。
而且,为了孩子的教育,很多家庭还会考虑购买学区房,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教育资源的竞争也是让一些家庭望而却步的原因。
优质的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
但现实情况是,好学校的学位紧张,入学竞争激烈。
为了让孩子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家长们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辅导孩子学习,这已经让很多家长感到身心俱疲。
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如何保证两个孩子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成为了家长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难以实现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快、压力大,许多父母为了事业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再生一个孩子,母亲可能需要再次面临产假和哺乳期,这会对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父亲也需要在工作之余分担更多的育儿责任,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压力。
比如,一些职业女性在生育后回归职场时,发现自己的职位已经被他人取代,或者晋升机会减少。
对于那些事业正处于上升期的父母来说,再生一个孩子可能意味着要在事业上做出一定的牺牲。
除此之外,孩子的照顾问题也是一个难点。
如今,很多家庭的老人年纪较大,身体状况不佳,无法帮忙照顾孩子。
而雇佣保姆又存在费用高、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如果夫妻双方自己照顾孩子,就会面临时间和精力不足的困境。
二胎,生还是不生老师:我现在有个问题很纠结,我们一家人都支持我再生一个孩子,连我十岁的女儿也不例外,可我在生与不生之间摇摆不定,下不了做选择的决心。
先跟您说说我们家的情况。
我今年38岁,我老公42岁,公公婆婆已退休,住在离我们家不远的小区,我在一家外资企业上班,老公做了点小生意,经济条件不说十分富足,但够得上中产的尾巴。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
在我的印象里,自打我生下女儿后,公婆就有了让我再生一个的想法,这其中多少有重男轻女的想法在作祟。
前两年新的计划生育法出台后,一向跟我关系不冷不热的婆婆,整天围着我跑前跑后地转了好长一段时间,其苦口婆心的主题只有一个:孩子他妈啊,咱再生一个娃吧!前几天全面放开二孩的新闻出来后,婆婆又开始围着我转起来了。
在这个问题上,老公倒没表现得这么急迫,但他在与我的日常交流中,偶尔会流露那种对儿女双全的向往。
他还有一个想法,自己是独生子女过来的,知道一个人成长的孤独,他不想这种孤独在女儿身上重复。
并且,不知是否做了多年生意的缘故,他是个危机感较强的人,总觉得只有一个孩子,日后我们的养老问题,无论对我们还是对女儿都是一种压力。
但他有个缺点,对孩子没有很大耐心,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乐意接受和女儿在一起的温馨与欢乐时刻,对于需要持续付出心力与精力的事情,比如女儿的学习和教育,他会想方设法推给我。
女儿的想法和表现则让我多少感到欣慰。
她挺渴望有个弟弟或妹妹,每次她爷爷奶奶提起生孩子的话题,从来跟我统一阵线的她都会力挺爷爷奶奶。
有一次,我开玩笑对她说,你想要个弟弟和妹妹,那你得先把自己管理好啊,连自己都管不好,你怎么能做好姐姐呢?那段时间,我发现女儿明显懂事了,还帮我干了好多家务活。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一方面,我有过再生一个孩子的念头――我有一个好姐妹,也是独生子女,在她三十岁那年,正是她和老公贷款买房经济压力最大的时候,她父母却相继生了重病,又相继去世。
因为没有双亲,她现在对我就像对待亲姐妹。
二胎时代全面到来生还是不生二胎时代全面到来,生还是不生?10月29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对实施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全面二胎时代真的来了!China will allow all couples to have two children, abandoning its decades-long one-child polic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nnounced after a key meeting on Thursday.卫计委官网刊发《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证实了这一消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The change of policy is intended to balanc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and address the challenge of an ageing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a communique issued after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Central Committee held from Monday to Thursday.生育政策前世今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生育政策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
计划生育政策起步于1971年,1971年国务院批转《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提出“要有计划生育”,当年的“四五计划”中,提出“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1978年3月,计划生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载入我国宪法。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将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
单独二胎正式落地网友纠结“生还是不生”
∙正文
∙我来说两句(32062人参与)
扫描到手机
2013年11月16日07:40
来源:人民网
∙手机客户端
∙保存到博客
∙
∙
人民网11月16日电(李斌)2013年11月15日,注定成为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三番五次“被放开”的单独二胎政策终于真正放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公布,《决定》明确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消息一出,一直备受期待的“单独二胎”政策,在经历长达数年反复被提及又反复被辟谣的过程后终于一锤定音。
人民财经了解到,大多网友第一反应是欢呼雀跃,雀跃之后又陷入了深深的纠结。
消息三番五次辟谣要说相信不容易
2013年,关于“二胎”的话题热得不得了。
媒体隔三差五就来个大爆料,扬言“二胎”
政策即将放开,不明真相的网民纷纷围观议论,激烈争辩到底该不该生,正当大家争得面红耳赤,有关部门立即挺身而出“辟谣”澄清,泼出一盆冷水,让喧嚣直上的“谣言”立即灰飞烟灭。
连续多日,关于“单独二胎”政策迷雾此起彼伏,到真正公布的日子,大部分网友却是不敢相信。
“这消息是官方消息么?”人民财经记者在一个以80后妈妈为主力的QQ群里将最新消息发布,妈妈们第一反应却都是连续几个问号。
有妈妈表示,自己一直关注相关政策,这段时间太多假消息放出,自己的心情也跟着此起彼伏,几次下来,都不敢轻易相信消息的真实性。
另有一个妈妈则表示,如果消息属实,绝对是利民利国的好事,不管自己是否生二胎,但计划生育调整是还权于民,给了老百姓更大的选择权利。
70后父母最积极 80后父母仍犹豫
据调查,目前最适宜生育的人群介于70后父母及80后年轻父母之间,他们又是受中国计划生育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代。
人民财经记者随机采访了数名这两个年龄段的父母,发现作为育龄末班车的70后父母,呈现两种较为不同的态度。
薯仔是70后独生女的代表,消息才刚刚公布,记者便在微信上收到她欢呼雀跃的信息。
她表示,自己身为独生女,最了解独生女的弊病,没有兄弟姐妹陪伴下长大,虽然能够独享父母溺爱,但如今父母身体渐不如前,自己上有4老下有1小,一旦老人小孩同时得病,自己便是分身乏术。
她深怕自己的孩子到了自己晚年的时候,遇到比自己更加严峻的照料问题,所以她一直希望能够再添一个孩子,一来两个孩子可以有环境让孩子形成更加健康独立的人格,二来将来若碰到问题,他们两个也有个商量。
政策没放开,天天盼政策,政策放开了,又来了新问题。
瑞瑞今年30岁,育有一子。
她说,自己一直想要个女儿,因为第一胎是儿子,多少留有遗憾,所以之前盼着政策放开。
但现在放开了,却发现自己正值事业上升期,生不生不能完全由自己决定,加上父母年纪大了,若再生二胎,恐怕无人帮忙,对此还在犹豫不决。
身为80后的父母们,大部分人对于“生不生”所纠结的问题几乎一致,成本高,养不起,是80后父母考虑最大的问题。
一位资深育儿专家接受人民财经采访时指出,70后父母普遍出来工作时间较长,已经经历了经济积累过程,加上70后父母普遍生活比较独立,因此对于“单独二胎”显得更为积极。
80后父母则是目前中国社会“啃老”较为严重的一代,目前正面临经济基础薄弱,对父母一代依赖性强的阶段,因此“二胎”对于他们而言,多少会有负担感。
担心手续繁琐呼吁配套完善
“单独二胎”政策之所以备受关注,多少是因为中国计划生育在经历了三十年后严重压抑了人们的生育意愿,一旦这个意愿被释放,很多问题也随即而来。
据悉,不少父母已经在咨询有关申请“二胎”政策的相关手续,不少人开始担心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办证难”。
李女士对于自己4年前办准生证的经历记忆犹新,单单居委会、街道办、社区服务中心,自己不知来回折腾了多少回,在广州大学当音乐教师的雪老师也对人民财经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她说自己家里是“双独”,正在准备二胎阶段,但为了申请二胎准生证,她跑了3个多月才办下来,部门多、手续杂是她的办证感言。
有网友表示,希望尽快出台相关细则,不要大门开了,小门没开,设立多重玻璃门,给
老百姓办事带来诸多不便。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
(责任编辑:UN625)原标题:单独二胎正式落地网友纠结“生还是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