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路桥旅游开发构想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台州路桥地理环境介绍
台州市路桥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
台州市西部。
路桥有“东海名邑”、“海滨邹鲁”之美誉。
路桥是
浙江省人口最多的县(市),也是浙江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县(市)之一,具有海洋、港口、海岛、山区等多种地形地貌。
路桥地处
东经120°52′-123°27′,北纬28°45′-29°10′之间。
东
与台州市区及三门县交界,西与温岭市接壤,南连仙居县和永嘉县,北接黄岩区和三门县。
路桥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
繁衍生息。
据文物考古专家考证,距今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
期已有先民在路桥生活居住,迄今发现的遗址达数十处。
早在新
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路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
纽和东方海外贸易的起点之一。
路桥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著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著名的
中国长寿之乡、全国十大宜居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
路桥是全国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之一和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试点地区之一。
—— 1 —1 —。
台州市绿心生态区总体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二章总体发展战略与功能定位 (3)第三章总体结构 (4)第四章四线规划控制导则 (4)第五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8)第六章土地利用规划 (9)第七章土地开发强度控制 (10)第八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11)第九章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14)第十章林相植被规划 (16)第十一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6)第十二章旅游体系规划 (17)第十三章村民居住用地规划 (20)第十四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0)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 (26)第十六章建设实施策略 (27)第十七章附则 (29)附表一:绿心生态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29)附表二:绿心管理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30)附表三:绿心协调区规划用地平衡表 (30)附表四:绿心生态区近期用地平衡表 (31)附表五:绿心管理区近期用地平衡表 (31)附表六:绿心协调区近期用地平衡表 (32)附表七:现状重要景点一览表 (32)附表八:绿心生态区村民安置点统计表 (36)台州市绿心生态区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满足城市发展对绿心生态区空间布局提出的新要求,明确绿心未来发展方向和策略,落实并完善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提出整体的空间框架,以指导绿心生态区进行生态可持续的开发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制订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法定效力本规划经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即成为台州市绿心生态区管理和实施的法定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本规划执行。
下层次规划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本规划有下划线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规划实施应严格执行。
第三条规划修改本规划的解释权属台州市建设规划局、台州市绿心生态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如需调整,应组织专家论证并进行规划公示。
第四条规划范围绿心生态区用地涉及椒江的葭沚、洪家,路桥的桐屿、路北,黄岩的江口、南城、东城等七个街道办事处,63个行政村,总用地面积约为76.5平方公里,包括绿心管理范围约63.24平方公里和绿心协调区约13.26平方公里。
-
本规划以国家、省、市各级部门编制的有关规范、条例为基本依据,其中主要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护规划的纲领──保护街区风貌,整治历史环境;改善居住条件,发展旅游事业。
保护规划的合理定位:弘扬城市传统风貌,烘托繁华商业氛围,形成完善配套设施,建
人口与社会生活规划突出邮亭庙、东岳庙、福星桥、三桥庙等空间标志点,保护其周边环境及与之关连的视线通廊。
外围交通在保证不打破历史街区原有宁静气氛的前提下,
性,
永跃路、镇中路、下里桥路、卖芝桥路为历史街区主要对外联系干道。
富士路、新大街、十里长街路、老马路、文昌路为历史街区内部主要联系通道,同时也
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已被定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共有
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较有价值的文物古迹点若干处。
为了对这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
在本次规划中除东岳庙之外新增加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居及商埠,另外增加区级文物保护点
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绝大多数传统建筑为二层,少量建筑达到三层
保护──保持原样,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存。
对文物点以及沿河沿街传统风貌建筑带中建筑质量和建筑风貌都较好的地段,采取保存的方式,对个别构件加以更换和修缮。
浙江省发改委关于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路桥至椒江沿海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5.04.30•【字号】•【施行日期】2015.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省发改委关于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路桥至椒江沿海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函省交通运输厅:你厅《关于报送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路桥至椒江沿海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浙交函〔2015〕20号)及台州市发改委有关文件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为优化和完善区域路网结构,缓解沿线交通压力,加快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意实施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路桥至椒江沿海公路工程。
本项目符合《浙江省公路水路民用机场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项目起点为路桥区路北街道,与台州在建北环线与中心大道交叉口相接,经洪家、下陈,终点为椒江沿海,与规划台州围二路相接,路线全长约17公里(路桥段约0.8公里,椒江段约16.2公里)。
项目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兼顾城市道路功能,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40米。
桥涵设计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
三、项目总投资约25.1亿元,建设资金除省交通运输厅投资补助约600万元(路桥段约100万元,椒江段约500万元)外,其余由路桥区、椒江区政府财政筹措解决。
项目法人为路桥区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椒江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
四、按照《招标投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设备、重要材料采购等全部实行公开招标,招标组织形式采用委托招标。
五、项目的建设将减少车辆燃油消耗,具有明显的节能效益。
建议下阶段采用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优化设计方案,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约土地。
请据此编制初步设计报我委审批。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做好全省投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工作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9〕172号)要求,请相关职能部门在完成该项目审批事项后及时录入相关审批信息,请投资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在项目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要求的八项开工条件后,及时录入实施进展信息。
路桥市场开发思路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路桥市场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开发是路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路桥市场的特点、开发难点、目标客户群体及相应的市场开发策略展开探讨。
二、路桥市场特点与开发难点市场特点:路桥市场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与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路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但竞争也日趋激烈。
开发难点:主要体现在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项目周期长、客户关系管理难度大等方面。
此外,市场开发还需面对资质要求、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三、目标客户群体分析政府部门:路桥项目与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政府部门是路桥企业的主要客户之一。
地产开发商:地产开发商在进行住宅和商业地产开发时,需要配套的道路和桥梁建设。
施工单位:长期从事道路和桥梁施工的企业,也是路桥企业的潜在客户。
四、市场开发策略建议1.提升企业实力: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提高路桥设计与施工的专业水平,树立企业品牌形象。
2.拓展营销渠道: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宣传企业优势和路桥产品,积极参加行业展会和论坛活动,拓宽业务渠道。
3.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定期回访客户,了解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4.优化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增强客户粘性。
5.关注政策动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掌握政策动向,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
6.人才培养与引进: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打造专业化的市场开发团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7.合作共赢:寻找与自身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市场开发效率。
8.风险防范与应对:完善风险防范与应对机制,合理规避市场风险,确保企业稳健发展。
五、案例分析以某路桥企业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其在市场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总结其成功因素,为其他路桥企业在市场开发方面提供借鉴与启示。
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规划阐明书第一章总则1.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是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旳规定,为指导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旳保护与发展,统筹安排区内及周围地区旳各项都市建设,为历史街区旳保护和整改提供技术法规根据和措施,按建设部旳国家文物局颁布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规定》制定。
2.本规划是在对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各类文物古迹及历史街区旳实地踏勘,全面理解台州市政府和路桥区人民对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建设旳设想与意愿,详细调查历史街区旳历史变迁,综合分析历史街区旳历史特色,深入挖掘历史街区旳文化内涵旳基础上,进行编制。
3.本次规划范围:东至永跃路,西起镇中路,南至下里桥路,北抵南官河,总面积为0.8平方公里;规划总体研究范围:东至东环路,西起南官大道与104国道,南至下里桥路,北抵钢铁大道,总面积为2.28平方公里。
4.本规划旳解释权归台州市路桥区人民政府及台州市路桥区都市规划管理部门。
第二章历史文化价值1.自然环境概况路桥区位于浙江中部沿海,我国黄金海岸线中段。
境域东濒东海,南接温岭,西邻黄岩,北接椒江。
陆地东西最长33.3公里,南北最宽18.8公里,介于北纬28。
27’-28。
38’和东经121。
13’-121。
40’之间,内陆总面积274平方公里。
全区背山面海,低山丘陵和平原相间;河网密布,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浅海滩涂广阔广阔,面积达21.33平方公里。
路桥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它距吞吐量居浙江第二旳海门港仅14公里,该港有班轮直达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路桥区境内拥有全国第一家县级民航机场,开通了到杭州、上海、武汉、广州、郑州、深圳、西安、厦门、北京等地旳13条航线。
104国道、75省道穿境而过,连接着全国公路网络。
每天有150多种班次旳长途客车发往全国各地,来回周围地区旳短途班车日均达1000多班次。
目前建设中旳甬台温高速公路和规划中旳金椒、甬温铁路,将使路桥海陆空旳交通愈加便捷。
台州路桥旅游开发构想
区域旅游开发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为吸引和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旅游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环境培育等综合性的社会和技术经济活动。
一般来说,区域旅游开发总是与客源集中的中心城市或风景名胜区为依托,根据区域内的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等因素,按旅游经济活动规律,全面安排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景点和设施的建设以及旅游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从而取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
经济一体化趋势、旅游产业的强关联性特征,以及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决定了旅游开发区域化是现代旅游开发的一个基本趋势。
路桥区是台州市内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区,其旅游开发对于路桥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区背景
(一)旅游资源状况。
路桥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地处浙江中部沿海,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
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从此路桥从一个建制镇跃升为中等三大主体城市之一。
全区内陆面积274km2,海域面积212km2,辖10个镇(街),总人口近41万。
2003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0亿元,增长15.1%;实现财政总收入1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亿元,增长27.2%;全社会固定投资53.2亿元,其中工业性投入32.9亿元,增长41.6%;农民人均纯收入6640元,增长81%。
总体来说,路桥的经济发展是迅速的,综合经济实力跻身浙江省前列。
路桥的旅游业发展速度也是较快的,路桥的旅游资源数量较为丰富,其中以人文资源为主。
1、人文旅游资源。
作为一个商业性城市,路桥区自古以来就以人杰地灵、商贾云集而名闻遐迩,有“百路千桥万客市”之称。
早在汉代,路桥的制瓷手艺就已经很著名,宋代置镇以来,人才辈出,商风渐盛,逮至明清,盛况空前,成为浙东南著名商埠。
改革开放使古商埠生机勃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全区共有71个专业市场,涵盖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商品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1999年成交额达192.30亿元,自建区以来,路桥的经济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成为富甲一方的经济强区。
市区内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国日用品商城、小商品市场、花鸟古玩市场、商业街、快乐大世界、石滨公园等人文景观,还有一个历史文化保护区“十里长街”。
市区外有“中国枇杷之乡”桐屿的枇杷观光园、新桥的五凤楼、横街的陈安宝烈士陵园、金清的浙江高科技农业观光休闲园、剑门港、黄礁岛等,这些都是路桥区较为有名的人文旅游资源。
2、自然旅游资源。
路桥区是一个沿海城市,相对于人文资源,路桥的自然资源较为匮乏,其中以山与海为主。
市区内有一座较高的石滨山,这是市区人常去的一个旅游景区。
此外,市区大部分都是建筑类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旅游基础设施。
路桥的旅游基础设施较好。
市区内的宾馆酒店和旅行社数量较多,其中以宾馆酒店的发展为快。
酒店的建筑设施较完善,接待能力已初具规模,配有相应的服务设施,发展潜力较大。
交通设施也正在逐步完善。
2003年11月,一条高等级公路,路桥至金清滨海大道一期工程建成通车,它的建成进一步提高了路桥千线路网的综合服务能力,完善了台州公路网络,带动了沿线经济及台州东部沿海工业新城建设的快速启动,对加快台州城市化进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交通设施的完善,同时也促进了路桥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产业现状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旅游活动逐渐成为大众的一种常态生活方式,旅游业也在搞新技术革新。
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国际环境相对缓和等因素的催化下向前飞速发展。
有关数据资料显示,旅游业已跃升为世界上经济产出最大的产业,而且,伴随着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它还会以令人惊叹的加速度继续向前飙进。
我国旅游业当前正处在一个持续发展的良好时机,特别是我国2001年的申奥成功和加入WTO,进一步强化和促进了这种发展趋势。
国家旅游局在对我国的旅游前景规划中,已经将发展目标从现在的世界旅游大国确定为未来的世界旅游强国。
世界旅游组织也预测我国将在2020年自由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世界十大旅游客源国。
在这种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期待的。
发展旅游业将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方案。
路桥经济发达,实力雄厚。
2003年全区的第一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0.5%;第二产业增加值73.3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50.2亿元,增长15.8%,其中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较大。
第三产业的加速发展,大大促进了路桥经济的发展。
路桥现今的旅游业发展已渐趋成熟。
2003年7月底到8月中旬,路桥区旅游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旅游资源普查。
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和评价路桥区旅游资源现状、拓展旅游资源的范围,培育旅游资源新的增长点,实现旅游产品优化组合,最近路桥区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经普查,路桥旅游资源单体80余个,其中有55个品质较高的资源被列为开发对象。
其中,建筑和设施类所占比例最大,达到75.86%;其次是人文活动类,达到12.07%。
(表1)“中国枇杷之乡”和“桥商贸文化”被评为四级旅游单体,同时有29个旅游单体被评为一级旅游资源单体。
(二)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路桥区内的旅游资源大部分都已经陆续得到开发,开发的状态良好,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路桥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以人文资源
开发为主,自然资源开发为辅。
区内现已开发的主要景区有“十里长街”历史文化保护区、南山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园、桐屿风光(枇杷观光园、凉溪景区)、黄琅新闸水利工程、海上长城(十塘海堤)等。
以上这些是路桥区内旅游资源开发较好的。
不过我们可以对这些已开发的资源再进行深度的专题规划开发预测,以丰富景区的资源内涵,来增强对游客的吸引。
路桥区现今的旅游配套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星级酒店和旅行社的数量较多,交通设施在逐步完善,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也在增加。
虽然路桥现在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发展较好。
但也还是存在不足之处,路桥规模较大的旅行社不多,星级酒店档次高的也不多。
因此,我们也要重视旅游配套设施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
1、环境破坏问题。
“旅游业是资源产业,一个依靠自然禀赋和社会遗赠的产业”,吸引旅游者最基础、最根本的力量仍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并经由旅游规划开发者、旅游经营者将之整合,形成旅游产品的核心构成要素。
因此,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根基。
路桥现在旅游存在着一定的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人为对景区的破坏。
旅游者由于缺乏环保意识,乱扔果皮纸屑,在遗址遗迹上刻字,破坏文物等,这些行为都直接或间接的对旅游资源造成了破坏。
除此以外,汽车尾气等因素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破坏,影响了旅游资源质量。
对此,我们应当重视环境问题及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影响,并实施相应的措施。
2、风景旅游资源匮乏问题。
路桥是经济发达的开放性城市,虽然人文、社会和经济环境良好,但区位优势不明显,文化氛围不浓厚,风景旅游资源也明显不足。
因此,开发其风景旅游资源应针对性地增建风景旅游资源,并尽可能地发挥人文资源的吸引力,完善旅游行为结构,并有针对性地开辟“远郊一日游”活动,以增强旅游区域的吸引功能,以弥补区内风景旅游资源不足问题。
三、市场分析
(一)旅游市场的现状。
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入境旅游者的年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市场中的“热点地区”,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接待入境旅游者的数量将达到13710万人次,成为世界上入境旅游者接待量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面对着如此大的市场,路桥区必须重视旅游业,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此,路桥区政府在积极发展人文资源的同时,兴建了智能化的会展中心及与之配套的设施,发展会展旅游可以提高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因此,路桥的商贸旅游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位,出境或入境的大部分游客也带有商业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