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市-微喷灌滴灌
- 格式:doc
- 大小:832.50 KB
- 文档页数:48
高效灌溉技术:喷灌技术的应用目录一、喷灌技术 (3)二、高效灌溉技术概述 (5)三、未来展望与发展趋势 (8)四、技术优化与创新方向 (10)五、市场推广与营销策略 (12)六、结语总结 (15)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研究高效灌溉技术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还可以推动蔬菜种植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引入智能化、自动化的灌溉系统,可以提高蔬菜种植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农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蔬菜种植业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高效灌溉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利用,以提高灌溉效率和作物产量的灌溉方式。
高效灌溉技术具有节水、节肥、增产、提质等优点,能够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传统的灌溉方式,如漫灌、沟灌等,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效率低下的问题。
这些灌溉方式往往无法根据蔬菜生长的实际需求进行精准灌溉,导致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传统灌溉方式还容易引发土壤盐碱化、病虫害滋生等负面效应,对蔬菜品质和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高效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喷灌、微喷灌、渗灌等多种类型。
这些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实现了对蔬菜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效灌溉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为蔬菜种植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喷灌技术(一)喷灌技术概述喷灌技术是一种将灌溉水通过加压后,通过喷头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田间土壤表面的灌溉方法。
这种技术也被称为人工降雨,因为它能模拟自然降雨的过程,为作物提供均匀且适量的水分。
喷灌技术具有节水、省力、节地、保肥、增产和适应性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蔬菜、果树等作物的灌溉中。
(二)喷灌技术的优点1、节水效果显著喷灌技术能够适时适量地灌溉,避免了深层渗漏和地面径流,提高了水分的利用率。
滴灌带与微喷头结合灌水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不仅要满足土壤湿度条件,又要满足作物叶面、空气湿度及温度,养分等条件要求时,采用单一的滴灌带(管)灌溉或微喷头灌溉,很难满足作物对水分及养料的要求,因此,常常需要同时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灌溉方式,又称作结合灌水技术。
目前,常用的结合灌水方法主要有:滴灌带结合微喷头灌溉、滴灌管滴灌结合喷灌、微喷灌结合小管出流灌溉等。
下面河北润田节水设备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为您介绍常用的结合灌水法。
滴灌带结合微喷头灌溉方法为了满足作物正常生长要求,通常可用滴灌带灌溉系统向作物根部土壤提供经过施肥罐溶解,网式过滤器过滤的水肥溶液,同时还通过微喷头向作物叶面喷洒水肥溶液。
其中,滴灌系统主要由滴灌控制系统(包括闸阀,逆止阀),施肥系统(施肥罐,施肥阀,压差式文丘里施肥器),过滤系统(网式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砂石过滤器,离心网式过滤器,砂石+网式过滤器),滴灌输水管网(PE薄壁软管,PE滴灌管材,PE承插管件,PE锁紧管件),滴灌灌水器(侧翼迷宫式滴灌带,内镶贴片式滴灌带,内镶圆柱式滴灌管,压力补偿式滴头,紊流器)5大部分组成。
而微喷灌系统只是在灌水器的选择上与滴灌系统有所不同,微喷灌系统灌水器主要有:微喷带,十字雾化微喷头,双侧轮微喷头,折射雾化微喷头,大转轮微喷头。
滴灌带结合微喷头灌水法的特点:滴灌带结合微喷头灌溉由于采用了两套灌溉系统,在满足作物对土壤水分要求的同时,又能及时、准确地调节保护地环境的湿度和环境温度。
因此,该方法具有节水、节能、节省劳力、喷药和施肥自动化等优点。
同时,微喷头喷洒水肥还可适时调节环境温度和作物叶面温度,并对作物进行叶面施肥。
但是,该方法造价较高,所以适用于经济价值较高的花卉生产,苗圃育苗,蔬菜种植,果树灌溉等对水分与肥料,空气湿度与温度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应用。
滴灌带与微喷头结合灌水技术在保证不同作物的需水要求的同时,还可以对空气温度湿度,作物养分进行调节,在温室大棚经济作物中应用尤为广泛。
什么叫喷灌、微喷灌、滴灌?核心提示:喷灌,又叫喷水灌溉,是把经过水泵加压(或水库自压)水用管道送到田间,由喷头(水枪)射到空中,变成雨点洒落到地面,过去曾称为水工降雨,后来喷灌,又叫喷水灌溉,是把经过水泵加压(或水库自压)水用管道送到田间,由喷头(水枪)射到空中,变成雨点洒落到地面,过去曾称为水工降雨,后来为区别飞机或火箭的人工增雨才称喷灌。
灌喷工作压力较高(中射程喷头为30~50米)。
雨点较大,适用于大田作物,如竹山、果树、蔬菜等,还容易被风吹飘,但设计上可以达到三级风以内喷洒均匀。
微喷灌,即微小水量、微小水压(15~25米)的喷灌,出来的水如同喷雾机喷出的“毛毛雨”。
适宜于易被大水滴“打倒”的作物,如菜园、花卉和草地,特别适用于要空气湿度高的大棚作物。
雾灌,又称弥雾灌溉,与微喷灌相似,只是工作压力较高(20~40米),水滴极细而形成雾状,主要目的在于调节小气候湿度和温度。
滴灌,又称为滴水灌溉,用滴灌带或滴头把水一滴一滴地渗入土壤,形象地说是给作物“挂盐水”,滴灌的工作压力最低(一般为5~15米)。
微喷灌、滴灌只湿润作物根部土壤,是局部灌溉,适宜于行距很稀的作物,如葡萄、果树等。
滴灌对水质净化要求高,如杂质多,微喷头、滴头、滴孔堵塞,影响使用效果和寿命。
2、喷滴灌有哪些优点?增加产量,俗话说“雨露滋润禾苗木”,专家说“水是作物的总开关”,喷滴灌可按作物的需要适时、适量灌水,协调土壤水、气、肥、热各要素,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喷灌淋洗作物叶面,使气孔通畅,有利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使一般作物增产10%~30%,使蔬菜成倍增产。
提高质量,例如:暴雨或大水漫灌造成果实开裂,是果农民头疼的难题,喷滴灌均匀灌水,大大减少了裂果的发生,上品果率从50%上升到90%,增收效益更好。
节水节本,喷灌、微喷灌、滴灌分别节水50%、60%、70%左右,是潜力最大的农业节水技术。
同时减少灌水、施肥、防病、治虫、土壤破板结等劳力,节约相应的劳力、肥料、农药成本100~200元/亩。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推广实施方案一、项目实施背景、意义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替代的资源,我国水资源短缺,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
因此,节水灌溉对于我市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蔬菜是高耗水作物,采用传统明水沟灌技术,用水量大,造成水资源浪费。
设施栽培明水灌溉是降低地温、增加湿度的重要原因。
节水灌溉可以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供水矛盾,降低输水损失、节省田间用水,减少水资源浪费,如一般的土渠输水有效率只有40%-50%;而采用膜下暗灌,输水效率可提高80%-90%;采用滴灌或微喷灌输水效率可达95%以上。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可以促进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还可促进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
同时,节水灌溉设备与施肥设备相配套,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使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最佳含水状态,土壤不板结,团粒不破坏,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活化,提高设施蔬菜品质和产量,还可大大降低劳动成本,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改变传统灌溉方式,推广先进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是解决水资源短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经之路。
多年来,我市农技推广部门在设施蔬菜生产上大力推广膜下暗灌、滴灌、微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了灌水量,改善了设施环境,提高了用水效率。
目前,我市设施生产已基本淘汰了大水漫灌的落后灌溉方式,以膜下暗灌、滴灌为主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
但是,总体来讲,以膜下暗灌居多,滴灌、微灌、喷灌等先进节水设备应用率低,农民对设备使用、维护和肥料的选择搭配不合理,易出现滴头堵塞,而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短;不能有效掌握不同作物灌水时间、灌水间隔、灌水量,灌水制度不科学,不能达到先进技术的使用效果,造成推广应用率不高。
因此,拟加大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展示先进设备,筛选适宜的肥料种类,提高设施利用率,示范推广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制定出几种主栽作物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特制定本方案。
东北地区节水灌溉的模式东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相对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但由于地形的特殊性以及气候的寒冷干燥,节水灌溉成为了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东北地区常见的节水灌溉模式,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一、滴灌模式滴灌是一种通过管道将水滴滴在作物的根部,实现精确供水的灌溉方式。
滴灌模式具有节水、节能、保护土壤等优点,特别适用于东北地区的干旱地区。
滴灌系统主要由管道、滴头和滴灌器组成,通过控制滴头的滴水速度和滴头的数量,实现对每株作物的精确供水。
滴灌模式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有效节约水资源。
二、雨水收集模式东北地区的降雨量相对较少,但分布较为集中。
为了充分利用降雨水资源,东北地区采用了雨水收集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将降雨水收集起来,并用于灌溉农田。
常见的雨水收集设施包括集雨池和集雨桶等。
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可以减少对地下水和水库的依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井灌模式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因此井灌模式是该地区常见的节水灌溉模式之一。
井灌模式主要通过井水泵将地下水抽取到地面上,并通过灌溉设施将水分配到农田中。
井灌模式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少、节能等优点,适合于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控制抽水量,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等问题。
四、人工渠灌模式人工渠灌是一种传统的节水灌溉模式,通过修建人工渠道将水源引入农田,并利用重力流动的原理实现灌溉。
人工渠灌模式适用于东北地区地势平坦的农田,具有投资少、操作简便的特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设计渠道的坡度和梯度,保证水流畅通,并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避免因渠道堵塞引发的漫灌和水浸等问题。
五、微喷灌模式微喷灌是一种通过微喷头将水雾喷洒在农田上的灌溉方式。
该模式具有喷水均匀、节能、节水等优点,适用于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
微喷灌模式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水分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同时还可以调节气温和湿度,改善作物生长环境。
滴灌系列第一章微灌概述第一节微灌的种类一、微灌的种类微灌是利用微灌设备组装成微灌系统,将有压水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技术。
微灌按灌水器及出流形式的不同,主要有滴灌、微喷灌、小管出流、渗灌等形式。
(一)滴灌滴灌是利用安装在末级管道(称为毛管)上的滴头,或与毛管制作成一体的滴灌带(或滴灌管)将压力水以水滴状湿润土壤,在灌水器流量较大时,形成连续细小水流湿润土壤。
通常将毛管和灌水器放在地面,也可以把毛管和灌水器埋入地面以下30cm左右。
前者称为地表滴灌,后者称为地下滴灌。
滴灌灌水器的流量通常为1.14~10L/h。
(二)微喷灌微喷灌是利用直接安装在毛管上或与毛管连接的微喷头将压力水以喷洒状湿润土壤。
微喷头有固定式和旋转式两种。
前者喷射范围小,水滴小;后者喷射范围较大,水滴也大些,故安装的间距也比较大。
微喷头的流量通常为20~250L/h。
另外还有微喷带也属于微喷灌系列,微喷带又称多孔管、喷水带,是在可压扁的塑料软管上采用机械或激光直接加工出水小孔,进行微喷灌的设备。
(三)小管出流小管出流是利用Φ4的小塑料管与毛管连接作为灌水器,以细流(射流)状局部湿润作物附近的土壤,小管出流的流量常为40~250L/h。
对于高大果树通常围绕树干修一渗水小沟,以分散水流,均匀湿润果树周围土壤。
在国内,为增加毛管的铺设长度,减少毛管首末端流量的不均匀,通常在小塑料管上安装稳流器,以保证每个灌水器流量的均匀性。
(四)渗灌渗灌是利用一种特别的渗水毛管埋入地表以下30cm左右,压力水通过渗水毛管管壁的毛细孔以渗流的形式湿润其周围土壤。
由于渗灌能减少土壤表面蒸发,从技术上来讲,是用水量很省的一种微灌技术,但目前使用起来,渗灌管常埋于地下,由于作物根系有向水性,渗灌管经常遭受堵塞问题困扰。
渗灌管的流量常为2~3L/(h·m)。
第二节微灌技术优缺点一、使用微灌技术的优点(一)节水、节肥、省工1、管道灌溉,提高使用效率微灌属全管道输水和局部微量灌溉,使水分的渗漏和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农业灌溉方案灌溉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在不同地区和环境条件下,农业灌溉方案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农业灌溉方案,包括传统灌溉、滴灌、喷灌和微喷灌,并分析这些方案的优势和劣势。
传统灌溉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方案之一。
它主要通过开挖沟渠,利用重力流来灌溉农田。
传统灌溉的主要优势在于成本低,操作简单。
它适用于大面积的农田,并且可以供给较大的水量。
然而,传统灌溉的劣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水流的不均匀性,可能会造成部分地区的过度灌溉,而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退化。
滴灌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农业灌溉方案。
它通过在作物旁边设置滴灌管,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
滴灌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侵蚀。
由于水分直接滴入土壤中,滴灌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给作物所需的水分,减少了水分的挥发和渗漏。
此外,滴灌还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助于环境保护。
然而,滴灌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于大面积的农田而言,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
喷灌是一种常见的农业灌溉方案,它通过喷洒水雾的方式进行灌溉。
喷灌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覆盖较大的面积,并且具有较好的均匀性。
喷灌不仅可以为作物提供水分,还可以为其提供冷却的效果,有助于抵抗高温和干旱。
此外,喷灌还可以减少土壤的风蚀,改善土壤质量。
然而,喷灌的缺点在于容易造成水分的浪费和土壤侵蚀。
由于喷洒的水雾容易受到风力的影响,部分水分可能会被风吹散,导致浪费。
微喷灌是一种结合了滴灌和喷灌的农业灌溉方案。
它通过微型喷头进行灌溉,可以在小范围内实现高效的水分供给。
微喷灌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和土壤侵蚀,同时保持灌溉的均匀性。
由于微喷头可以调节水流的强度和角度,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水分供给。
然而,微喷灌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特别是对于大面积的农田而言,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
综合来看,不同的农业灌溉方案都有其适用的环境和条件。
姜堰市沈高、大伦镇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1建设内容示范项目分为两个项目区,其中项目Ⅰ区分为三个片。
根据节水灌溉工程的适应性与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建设要求,拟在项目Ⅰ区内规划建设苗圃微喷灌工程、葡萄园滴灌工程及蝴蝶兰大棚滴灌工程;项目Ⅱ规划建设衬砌渠道灌溉工程,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示范项目区建设工程类型、规模、地点与建设内容2基本资料2.1自然状况姜堰市地处长江下游北侧,泰州市域的东北部。
姜堰市辖区共有18个乡镇,全市2003年总人口92.05万人,土地总面积1182km2,耕地面积96.1万亩。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贯彻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增长目标,加大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的力度,积极实施结构调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
姜堰市地处江淮平原,属亚热带气候,区内地势平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以328国道为界,路南属通南高沙土地区,地面高程一般在真高4.5m至6.5m,属长江水系;路北属里下河地区,地面高程在真高1.8m至3.0m左右,属淮河水系。
年平均降水量1046.3mm,丰水年最大降水量为1671.6mm(1991年),枯水年最小年降水量为541.8mm(1978年),年平均气温为14.6℃,由于年降水量、春雨和汛期降水量不均匀,易造成干旱、渍害、涝灾和旱涝交替等自然灾害。
通南地区姜堰水位最高4.96m(1954年7月6日),最低水位0.98m(1968年6月24日),正常水位2.0m。
(规划最低水位1.5m)2.2社会经济概况姜堰市沈高、大伦镇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涉及沈高、大伦两乡镇。
沈高镇地处姜堰市北部,属里下河地区,该镇国内生产总值3098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94441万元,工业总产值76510万元,农业总产值17931万元。
劳动力19818人,耕地面积54676亩,农业林牧渔业总产值17931万元,农村社会总产值104144万元,经济总收入86802万元,全年总播种面积97552万元。
大伦镇地处姜堰市东南部,属通南高沙土地区。
该镇共有16个行政村,2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万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5043万元,工业生产总值54000万元,农业生产总值14900万元。
粮作物总产量25437吨,经济作物总产量43311吨,人均纯收入3066元。
示范项目区按乡镇分为两部分。
项目区Ⅰ位于沈高镇河横村,总建设面积502亩,种植苗木、葡萄、蝴蝶兰。
项目区地势平坦,区内有东西向沈马公路穿过,还有4条南北向的姜溱河的支河分布其中。
河横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71户,总人口3005人,总耕地面积3056亩,劳动人员1329人。
农业林牧产值190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4071万元(人均45420元),经济总收入2390万元(人均所得4271元),工业产值12162万元(人均39258元)。
项目Ⅱ区位于大伦镇申扬村,总建设面积2950亩,北临伦北河,南临伦南河,西临大伦河,东临东姜黄河,项目区主要种植水稻。
申扬村现有2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70户,总人口3453人,总耕地面积3650亩(其中:水田面积2950亩),现有电灌站12座,2003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2495元。
2.3水利现状姜堰市域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
自南至北,南干河、周山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泰东河横贯东西;自东至西,姜素河、西姜黄河、龙汊港、中干河、卤汀河、南干河穿插南北。
解放后,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在通南地区开挖了14条骨干河道和167条乡级河道;在里下河地区实行联圩并垸,建成208个圩区,圩内耕地总面积36万亩,圩堤长度1055.6km。
兴建圩口闸547座;全市拥有排灌总动力6.085万kW;建成固定排灌站2560座;在328国道沿线建有控制建筑物12座,其中节制涵闸8座,套闸3座,提水泵站1座,初步建成了挡、排、灌、降结合的水利体系,建成旱涝保收田74.4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1.6万亩。
项目区地处里下河地区与通南腹部,虽属长江水系,但远离长江,且又无独立引江口门,水位水量得不到保证,平均每三年左右就有一次旱情,农业生产经常遭受旱灾的威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加之农田土质较沙,保水保肥能力差,生产成本大而又难以获得高产。
该区土地平整,田间灌排系统基本健全,但由于建筑物工程不配套,土渠渗水漏水严重,水量损耗大,渠系利用系数不到60%,农业生产成本大,严重制约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姜堰市近几年农村经济发展较快,随着里下河地区、通南高沙土地区中、低产田改造的成功,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为了加速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姜堰市拟在项目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展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节水灌溉的方向,扩大葡萄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增效增收。
这就有必要建设现代的农村水利。
节水灌溉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基本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提供了有效途经。
因此,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区建设必将推动姜堰市的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
3技术设计方案3.1总体设计3.1.1水源项目Ⅰ区主要以4条南北向的姜溱河的支河为灌溉水源,项目Ⅱ区主要以大伦北河和大伦南河为主要灌溉水源。
3.1.2首部枢纽本示范项目区分为两个项目区,形成4个灌溉系统,则有4个首部枢纽,分述如下:(1)项目Ⅰ区1)苗圃微喷灌片该片水源泵站建在姜溱河的一条支河东岸,采用IS65-40-250型水泵1台,该泵设计流量为30m3/h,设计扬程为53m,配套动力15kW。
2)葡萄园滴灌片该片水源泵站建在姜溱河的一条支河东岸,采用IS150-125-315型水泵1台,该泵设计流量120m3/h,设计扬程34m,配套动力30kW。
3)蝴蝶兰大棚滴灌片该片水源泵站建在姜溱河的一条支河东岸,采用IS65-50-160A型水泵1台,该泵设计流量23.4m3/h,设计扬程28m,配套动力4kW。
(2)项目Ⅱ区项目Ⅱ区为衬砌渠道灌溉工程,根据水源与灌溉面积等情况,分别建了五座泵站提水灌溉。
泵站一、五都建在大伦北河西岸,均采用12HBC-40,该泵设计流量780m3/h,配套动力22kW;泵站二、三都建在大伦北河西岸,均采用10HBC-30,该泵设计流量450m3/h,配套动力15kW;泵站四建在大伦南河西岸,采用14HBC-40,该泵设计流量1000 m3/h,配套动力30kW。
3.1.3示范分区根据示范区建设要求与姜堰推广节水灌溉的实际需要,在示范项目区建设了4种节水灌溉工程,具体见表2。
表2 姜堰沈高、大伦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分区情况表3.1.4水量平衡计算由于分区作物和节水灌溉形式不同,因此分区用水情况也不同,需分区说明采用不同定额和设计灌溉量,具体见表3。
表3 分区用水情况表3.1.5 灌溉制度见下面分区典型设计。
3.1.6 总体布置图工程总体布置图见沈高镇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规划图(附图2)和大伦镇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规划图(附图3)。
3.2 典型设计3.2.1 项目Ⅰ区工程项目区Ⅰ位于沈高镇河横村,总建设面积502亩,种植苗圃、葡萄、蝴蝶兰。
项目区地势平坦,区内有东西向沈马公路穿过,还有4条南北向的姜溱河的支河分布其中。
3.2.1.1 苗圃微喷灌片(1)基本情况本项目区位于沈马公路以南宁盐公路以西,属平原地带;种植面积约为95亩,主要以种植苗圃为主,灌溉方式拟采用微喷灌。
该地区土质:壤粘土。
(2)灌水器的选择1)壤粘土的允许喷灌强度ρs=13mm/h。
根据《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苗圃的适宜雾化指标为5000。
喷头选用正方形布置形式,2)初步选择型号为30PWSH雨鸟喷头,该喷头的工作压力H p=250kP a,喷头流量q p=0.63m3/h,喷嘴直径3.18mm,射程R=12.2m。
3)喷头的组合间距:间距射程比K a=K b=0.9,则a=b=0.9⨯12.2=10.98m,取10.0m。
4)校核:喷头雾化指标:H/D=100⨯250/3.18=7861>5000 组合喷灌强度:30.61000==abq组合ρmm/h< 13mm/h 。
雾化指标和喷灌强度均满足要求,确定选用20PY 2-30型喷头。
(3)工程规划布置本系统由泵站一从姜溱河的一条支河提水,经干管进入灌溉管网。
干管沿沈马公路北侧东西向布置,长约560m 。
支管共分四个区,垂直干管南北向布置,共72根支管。
在支管上每隔10m 设一竖管,高约1.2m ,竖管上安装微喷头。
干管及支管均采用UPVC 管,埋于地面以下0.5m ,工程具体布置及管道结构图见附图2、18所示。
(4)灌溉制度确定1)设计灌水定额 采用公式:ηθθγ/)(1.0m in m ax -=z m式中 m ——设计灌水定额,mm ; γ——土壤容重,g/cm 3,为1.3;z ——计划湿润层深度,m ,取0.3;m in m ax ,θθ——适宜土壤含水量上、下限(占干土重量的百分比),分别取田间持水率的100%和80%; η——灌水利用系数,取0.9。
当地土质为壤粘土,田间持水率取22%(重量百分率),计算得:m =19.1mm ,取20 mm2)设计灌水周期灌区种植苗圃,参照《喷灌工程设计手册》,日需水量E a =6.5mm,则灌水周期:T =ηmax E m =9.05.620⨯=2.77d 即灌水周期为3d 。
3)喷灌工作制度1、支管在每个位置上的工作时间t =p q abm 1000=63.01000201010⨯⨯⨯=3.17h 每天喷灌时间取20小时,所以每天应喷洒的位置数:n =17.320=6.3,取n=6。
即每天可喷洒6个位置。
2、需同时工作的支管数和喷头数项目区共有支管位置N=72。
则同时工作的支管数:n =nT N =3672⨯=4.0 即每次同时工作支管数取4根。
3、轮灌工作制度轮灌制度按干管续灌,支管轮灌的方法进行灌溉。
每次同时工作的支管数取4根。
具体轮灌顺序见表4。
表4 轮 灌 顺 序 表(5)管道选择1)支管选择由于支管埋于地下,故支管采用UPVC 管。
为使支管口首末两个喷头工作压力之差应在喷头设计工作压力的20%以内,满足这一要求的支管最小管径计算公式为:bP m ZH F fLQ D ∆-=%201.1m in式中Q 为计算的支管段进口流量,L 为管长,F 为多孔系数,H P 喷头的设计工作压力,Z ∆为首末喷头处地面高程差,取0.5m ,f 、m 、b 为管材参数,对于UPVC 管:f =0.948⨯105,m =1.77,b =4.77,支管布置9个喷头,其流量为67.563.09=⨯=支Q m 3/h ,支管长86=支L m ,F =0.408,计算得:min D =28mm ,取Φ32的UPVC 管作为支管,内径为29.9mm ,竖管采用Φ30的铝管,其长度取1.2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