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三 离子反应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700.00 KB
- 文档页数:34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离子反应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 掌握离子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3. 了解离子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离子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3. 实际应用中的离子反应案例。
教学活动:1. 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反应的定义。
2. 分析不同类型的离子反应,如酸碱中和、沉淀反应、氧化还原等。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离子反应,如水处理、药物制备等。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够解释离子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3. 学生能够分析实际应用中的离子反应案例。
第二章:酸碱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2.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3. 能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教学活动:1. 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
2. 分析不同类型的酸碱中和反应,如强酸与强碱、弱酸与弱碱等。
3. 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学生能够解释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3. 学生能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并正确观察实验现象。
第三章:沉淀反应教学目标:1. 理解沉淀反应的概念。
2. 掌握沉淀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3. 能够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1. 沉淀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2. 沉淀反应的特点和条件。
3. 沉淀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1. 引入沉淀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沉淀反应的定义。
2. 分析不同类型的沉淀反应,如双离子沉淀、置换沉淀等。
3. 学生进行沉淀反应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教学评估: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沉淀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精选22篇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1【设计思路】本节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是新课标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部分内容。
是在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并能对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学习的一类研究电解质溶液反应本质的反应类型。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复分解反应的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了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知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本质——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的探讨。
在进行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这样做,一方面通过实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意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的第一课时,知道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部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思考、复习明确本节学习对象、重难点【板书】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提问】:同学们解读标题,你认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致分几部分?2部分,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投影】学习目标自学学习目标(集体诵读)【创设情境】通过上节课所学,离子反应研究对象是什么?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是什么状态下?既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我们将不同电解质溶液混合而反应,其实质就应该是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教案15篇1、离子反应〔1〕试验探究试验操作现象试验分析1、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钠溶液2、向盛有2mL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稀氯化钡溶液〔2〕离子反应的概念电解质溶液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电离出的某些离子之间的反应。
有离子参与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不肯定全部的物质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但至少有一种物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2、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与反应的________________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它不仅表示一个详细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拆”: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其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态涌现;如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物质〕、氧化物、非电解质、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HS-〕等。
“删”:删去两边相同的离子即没有参与反应的离子。
“查”:检查两边_______和________是否相等,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体符号等。
考前须知:①只有离子反应才能写出离子方程式。
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参与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反应,虽然反应物都是电解质,但此反应不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两种物质都没有电离出离子,即此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另浓硫酸、浓磷酸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成离子方程式。
②微溶物作为反应物,假设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假设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成化学式(标↓)。
③氨水作为反应物时写成NH3H2O;作为生成物,假设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标↑)。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①留意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铁与稀硫酸反应写成2Fe+6H+=2Fe3++ 3H2 ↑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第二节;离子反应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离子反应基础知识讲解【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能够根据给定的反应方程式,预测反应产物和判断反应类型;3. 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反应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根据离子反应的原理和规律判断反应类型;2. 运用电离方程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并确定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二、讲解(15分钟)1.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或在固体离子晶体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互相结合形成新化合物或析出沉淀的反应;- 参与反应的离子称为反应物离子,生成的新离子称为产物离子;- 离子反应的反应方式有溶解、水解、沉淀等。
2. 离子反应的原则和规律:- 氯盐、溴盐和碘盐与氢氧化钠反应,会发生双替换反应,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和卤素盐;- 硝酸盐与氯化银反应,会生成沉淀;- 硫酸铜与金属铁反应,会生成单质和铜铁互换;- etc.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根据给定反应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和推测产物;2. 运用电离方程式解决相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复习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反应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的例题;3. 学生讨论解题相关资料。
【教学扩展】1. 离子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腐蚀等);2. 离子反应的电离方程式应用。
教案二:离子反应实验设计与探究【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离子反应的现象和变化;2. 能够通过实验结果判断反应类型和预测产物。
【教学重点】1. 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设计;2.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判断;2. 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离子反应教案
一、目标:
学习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够写出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重点和难点:
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
讲授结合举例、实验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举例介绍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
(1)离子的概念,离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
(2)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原子或分子中的离子相互作用引发离子反应;
(3)离子反应的特点,包括离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和离子间的电荷转移等。
3.实验展示离子反应
通过实验展示离子反应的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
4.讨论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1)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注意正离子和负离子的配对;
(2)多元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强调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电荷平衡。
5.练习和作业布置
练习写出不同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相应的作业。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写出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时,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离子反应的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离子反应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离子反应》教案《离子反应》教案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史延海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做到:1、能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重、难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实质、发生条件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学情分析^p :应该已经掌握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知识,其他知识大多数同学可能不知道教法选择:探究式等教具使用:实验、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探究实验1]用0.1mol/l的蔗糖、盐酸、醋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做导电性对比实验[学生预测并探究]通电后灯泡是否会全亮?[现象]略[结论]由实验现象可判断下列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bacl2、hcl、蔗糖、 cuso4、 ch3cooh[思考]同样是0.1mol/l的盐酸、醋酸、硫酸铜溶液、氯化钡溶液,为什么灯泡亮度不同?[学生回答]略[引导看书]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并归纳出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练习]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naoh②一水合氨③ch3cooh④na2co3 ⑤hcl⑥乙醇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d、①④⑤⑥[变式训练]属于弱电解质的是[练习]写出实验中4种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小结]电离方程式的写法并简介“可逆符号”的意义[探究实验2]将bacl2溶液倒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uso4溶液[学生预测并探究]溶液中可能有什么现象?通电后灯泡还会亮么?为什么?[学生讨论分析^p 后、演示]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通电后灯泡仍然很亮[练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并导出]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动画演示]通过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体现离子反应的实质[学生探究]请写出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学生板演]学生讲解书写方法[引导看书并投影小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要点[变式训练]将碳酸钠溶液改成大理石还能用刚才的离子方程式表示么[师生共同]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目的在于给出规的书写步骤并让学生得到训练)[探究实验3]现有:cuso4、naoh、hno3、k2co34种溶液1、请讨论:将上述4种溶液两两之间混合有几种可能?2、进行实验,探究发生的反应并记录现象[讨论并小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练习]下列各组离子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的是()a.ag+、no3-、cl-b.h+、co32-、k+c.na+、so42-、h+d.h+、no3-、oh-[练习]将上述实验中的化学方程式按步骤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小结]评价并再次强调离子方程式书写的一般方法[引导分析^p ]利用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和探究实验中“硝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相比较得出离子方程式的的意义――可表示一类反应[课后练习]5.下列四个反应均可用h++oh-=h2o这个离子方程式表示,对么?为什么?a.ba(oh)2溶液与稀硫酸b.cu(oh)2与稀硫酸c.naoh溶液与稀硫酸d.nh3h2o与稀硫酸《离子反应》学案学习目标:1、能区分常见的强、弱电解质,并会书写电离方程式2、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3、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学习过程:[探究实验1][练习]判断:下列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知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
2.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判断离子反应是否发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离子反应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离子反应的过程。
3.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离子反应的现象。
四、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是指在溶液中,离子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新的物质的过程。
2.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包括有离子参与、有水参与、有气体、有沉淀等。
3. 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写出反应物和物的离子式,根据反应过程,写出离子反应的方程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反应的概念。
2. 讲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条件:结合实例,讲解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发生条件。
3. 教授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通过示例,讲解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离子反应的现象。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习题等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1)学生对离子反应概念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的掌握情况。
(3)学生对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方法的熟练程度。
(4)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
(3)学生课堂参与度如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改进措施:(1)针对学生掌握程度不足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增加课堂互动。
(2)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补充相关实例,加深学生理解。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离子的概念,掌握离子的形成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定义,理解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实质。
3. 让学生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能够运用离子方程式来描述离子反应。
4.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离子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的概念、发生条件、实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离子反应的本质。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离子概念、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等。
2. 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应用。
3. 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相关知识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2. 讲解离子概念:介绍离子的定义、形成和特点,让学生理解离子的基本概念。
3. 讲解离子反应:介绍离子反应的定义、发生条件和实质,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4. 讲解离子方程式:介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规则,让学生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
5.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在化学实验和工业中的应用。
6.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8.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的电解、盐的水解等。
2. 介绍离子反应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如制碱、制盐等。
3. 引导学生探讨离子反应的环保意义,如废水中离子的处理和回收。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全套教学目标:1. 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离子反应中离子的写法和配平3. 了解离子反应在化学实验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 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3. 离子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 离子反应平衡方程式的推导和解析2. 离子反应配平的细节教学内容:1. 离子反应的定义和分类2. 离子反应的例子及解析3. 离子反应在生活和实验中的应用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介绍离子反应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第二步:理论讲解详细讲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配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
第三步:示范实验进行一些离子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加深对离子反应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步:练习训练布置离子反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验掌握程度。
第五步:拓展应用介绍离子反应在生活和实验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第六步:总结回顾总结离子反应的基本知识点,梳理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工具:1. PowerPoint幻灯片2. 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3. 教学录像和动画资料教学反馈:定期进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和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对离子反应的掌握程度,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实验项目和科研活动,深入了解离子反应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拓展化学知识领域。
教学评价: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实验和个人练习,综合评价学生对离子反应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
3. 能够运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进行化学方程式的推导。
二、教学内容:
1.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离子反应的规律;
3.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重点:
1. 离子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难点:
1. 离子反应反应的规律;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推导。
五、教学方法:
1. 讲解结合示例,引导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 利用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化学反应,观察离子反应过程;
3.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引入离子反应的概念;
2. 讲解离子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3. 示范如何推导离子反应方程式;
4.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离子反应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思考离子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来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专题三离子反应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概念一、电解质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从宏观角度认识:在状态下能够的叫电解质。
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从微观角度认识: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电解质,而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自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如二氧化碳、氨气等因而电解质是在化合物范畴内研究的。
酸、碱、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部分有机物属于电解质。
㈡、关于电解质的一些说明1.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是, (如Cl2、食盐水)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如二氧化碳水溶液,但其导电的根本原因不是CO2本身发生电离产生离子所致,所以CO2是非电解质,H2CO3才是电解质(NH3、SO2、CO2等是非电解质,而NH3〃H2O、H2SO3、H2CO3等是电解质)(3)金属单质也能导电,但它们不是化合物,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4)有些化合物水溶液不能导电,如BaSO4、AgCl溶液等,是因为它们的溶解度小,其水溶液测不出导电性,但只要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在熔化状态下,它们也能完全电离,所以BaSO4和AgCl等难溶盐是电解质。
㈢、强弱电解质有些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全部电离为离子,则为强电解质。
而有些电解质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只能部分电离为离子,称为弱电解质。
2.关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属于强电解质的有:①强酸:H 2SO 4、HNO 3 、HClO 4、HClO 3、HCl 、HBr 、HI 等; ②强碱:KOH 、NaOH 、Ba(OH)2等;③大多数盐类:NaCl 、KNO 3、BaSO 4、NaHSO 4、NaHCO 3、CH 3COONH 4等。
④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如Na 2O 、K 2O 等 (2)属于弱电解质的有:①弱酸和中强酸:一元:HF 、HClO 、CH 3COOH ;二元:H 2S 、H 2SO 3、H 2CO 3、H 2SiO 3;三元:H 3PO 4②弱碱:NH 3〃H 2O 、Fe(OH)2、Fe(OH)3、Cu(OH)2等 ③水及两性氢氧化物:H 2O 、Al(OH)3 ④少数盐,如AlCl 3等。
(3)要区分好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强弱的关系。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是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决定的,即离子浓度 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则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反之导电性弱。
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如:BaSO 4是强电解质,由于其溶液浓度小,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几乎不导电,其溶液的导电性就比一定浓度的弱电解质CH 3COOH 溶液的导电性弱。
但同浓度、同温度时,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要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电解质强弱和导电性无关)(4)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①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等号“=”,如:H 2SO 4=2H ++SO 42- Ba(OH)2=Ba 2++2OH - CH 3COONH 4=CH 3COO -+NH 4+②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可逆号“”,如:多元弱酸分步电离:H2CO 3多元弱碱也是分步电离,但通常只写一步: 如Fe(OH)2 、Fe(OH)3(5)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比较:【提醒】1.电离方程式书写时,除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和离子符号外,还必须:一要考虑用“=”还是“”;二要考虑“一步”还是“分步”;三要考虑等号两边“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2.BaSO4、CaCO3、AgCl等虽难溶于水,但溶解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所以BaSO4、CaCO3、AgCl不但是电解质,而且还是强电解质。
但由于溶解于水的量太少,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太小,故溶液的导电性极差。
【例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某物质如果不是电解质,就是非电解质。
()②能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
()电解质一定能导电。
( )导电与电解质无必然联系。
能导电的物质:金属单质、石墨、电解质的水溶液、电解质熔化状态下等。
电解质导电的条件: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融化状态下都能导电。
共价化合物:仅在水溶液中导电。
【例2】⑪Cu、⑫KCl固体、⑬熔融KCl、⑭KCl溶液、⑮熔融HCl、⑯盐酸、⑰H2SO4溶液、⑱BaSO4、⑲CO2、⑳CaO、⑴NH3、⑵酒精以上物质能导电的是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注:电解质导电应该理解成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不是与水反应之后的产物导电。
故CO2、NH3不是电解质。
但H2CO3与NH3·H2O是电解质。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都易溶于水,难溶于水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
B、强电解质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导电能力强C、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D、二氧化碳溶于水导电性很弱,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E、将相同条件的醋酸和氨水混合后,灯泡会变亮。
F、水溶液中电离产生氢离子的物质是酸。
注:强弱电解质与溶解度无关。
难溶性盐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
强弱电解质与导电性强弱无必然联系。
【例4】下列物质属于强解质的有:弱电解质的有:1.HBr2. CH3COONH43. SO34.Ba(OH)25. H2O6.Al(OH)37.石灰水8.醋酸9.浓硫酸10.BaSO411. H3PO4 12. 石墨13.NaHCO314. HClO 15. Ca(OH)2 16蔗糖【达标训练2】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①H2SO4HClO②Ba(OH)2NH3·H2O③NaHSO4水溶液中NaHCO3熔融状态下【课后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两种溶液中,导电能力较强的就是强电解质B.稀H2SO4是电解质溶液C.固体硫酸钡不导电,它是非电解质D.两种溶液中,溶质的量越多,导电能力越强2.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均填序号);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①氨气②氨水③盐酸④醋酸⑤硫酸钡⑥氯化银⑦氯化钠⑧二氧化碳⑨醋酸铵⑩氢气解析:强、弱电解质的区别是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指化合物。氨气(NH3)、二氧化碳(CO2)本身不电离,又是化合物,所以是非电解质;氢气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氨水(NH3的水溶液)、盐酸(HCl的水溶液)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硫酸钡(BaSO4)、氯化银(AgCl)由于溶解度小,离子浓度小,所以导电性弱,但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所以不仅是电解质,而且是强电解质;CH3COOH、NH3·H2O虽都是弱电解质,但两者反应的产物醋酸铵(CH3COONH4)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C )) A. 金属铜 B.干冰 C.冰醋酸 D.氨气(NH32.下列关于强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在固体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B.在水溶液里能导电的化合物C.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阴、阳离子的化合物D.在熔化状态下或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E.导电性很强的物质3.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 D )A.熔融氢氧化钠B.石墨棒C.盐酸D.固态氯化钠4.下列事实中,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B )A.氯化氢极易溶于水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C.氯化氯不易分解D.氯化氯溶液可以导电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其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B )A.液氯B.干冰C.酒精D.硫酸钡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其水溶液电阻率很大,所以CaCO3是弱电解质B.CaCO3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溶于水的CaCO3全部电离,所以CaCO3是强电解质C.氯气和氨气的水溶液导电性好,所以它们是强电解质.D.液态SO2不导电,但溶于水后导电,所以SO2是强电解质7.把各组中的气体通入溶液中,溶液导电能力显著增强的是( C )A.CO2通入NaOH溶液 B.CO2通入石灰水C.NH3通入CH3COOH溶液 D.NH3通入盐酸溶液中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在熔化或溶解时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B.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指化合物而言,单质不在此范畴.C.在水中的电解质一定都导电D.水是极弱的电解质.二、离子反应和利息方程式1.定义:在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2.反应特点:向着减小某些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3.离子反应类型及发生条件(1)复分解反应①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如BaSO4、AgCl等。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如CH3COOH、NH3·H2O、H2O等。③生成气体或易挥发性的物质,如CO2、NH3等。(2)氧化还原反应,如:向FeCl2中加入氯水的反应:(有电子得失)2FeCl2+Cl2===2FeCl3(3)络合反应,如:向FeCl3溶液中加入KSCN的反应:FeCl3+3KSCN===Fe(SCN)3+3KCl4. 离子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反应:Ag++Cl-=AgCl↓(2) 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如:NaOH+HCl=NaCl+H2O,2KOH+H2SO4=K2SO4+2H2O,NaOH+HNO3=NaNO3+H2O,其反应实质均是H++OH-=H2O。
由此可知离子方程式代表的不仅是某一个反应,还可以表示某一类反应。
如:2H++CO32-=H2O+CO2↑,该反应的代表的是强酸和可溶性碳酸盐生成可溶性盐及水和CO2的一类反应。
符合该离子方程式的化学反应有:2HCl+Na2CO3=2NaCl+H2O+CO2↑,2HNO3+K2CO3=2KNO3+H2O+CO2↑等,即酸应为强酸如H2SO4、HNO3、HCl,而反应物中的盐应为可溶性的碳酸盐,如钾盐或钠盐等。
三、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四步。
“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二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1>在离子方程式书写时,同时符合①易溶于水,②完全电离两个条件的强电解质(即:强酸、强碱、可溶性盐)拆开成离子形式不拆:(1)难电离物质(2)难溶物(3)单质(4)氧化物(5)所有气体在溶液中不能被拆成离子的有:单质,气体;氧化物;难溶物(如:BaSO4、BaCO3、CaCO3、AgCl、Mg(OH)2、Al(OH)3 、Fe(OH) 3 、Fe(OH)2 、Cu(OH) 2 等);弱电解质其包括弱酸(如:CH3COOH、H2CO3、H2S i O3、H2S、H2SO3、H3PO4、HClO、HF等),弱碱(如:NH3•H2O、Fe(OH) 3 、Cu(OH) 2 等)和其它物质:(如:Pb(CH3COO)2、HgCI2、H2O等);微溶物(如:CaSO4、AgSO4、Ca(OH)2等)作为反应物若是浑浊的和作为生成物;还有特殊的物质如:浓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