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写一篇游记》导学案-(新版)语文版
- 格式:doc
- 大小:120.50 KB
- 文档页数:3
《<学写游记>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_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本编辑短评《<学写游记>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_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本能成功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平台。
可供作文教学参考。
前言下载提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Download tips:Instruction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bjects, the orderly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elemen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teaching plans and plans. Generally, it includes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eps and time allocation.教学目标:1、把握游记的选材角度,丰富游记内容。
2、通过翻看照片、阅读名家游记以及教师下水文,写出感受最深的一次游记,抓特点,感人情。
3、发现美、捕捉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独特的性情,陶冶情操。
教学用具:PPT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之前跟大家的交流中,我知道咱们班80%以上的同学在写周记或随笔的时候都会想要去写自己游玩、游览的经历,然而这其中有接近70%的同学又苦于不知道如何去写而最终放弃。
其实,这种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就是我们所说的游记。
写作训练写一篇游记一、训练目标:1、要抓住景物的特点。
只有把握住景物各自不同的特点,笔下的景才会有共性,才会活起来,文章才能写得深写得透,才会感染人。
2、记叙清楚,重点突出。
可按时间先后挨次,或者按移步换景挨次,或者时空两才融合在一起,以游踪为线索,走一程,写一物,脉络清楚。
再者,在所记的景物中,要分清主次详略,抓住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3、要寓情于景,融理于景。
写作中须把情、理渗透到景物的描绘刻画之中,4、要有点艺术颜色。
可以把游地的历史、名胜、人情、习俗、文物、特产以及民间传奇、文人诗句等,加以融会贯穿,穿插引用,多层次、多侧面地描绘景物,烘托景物,使画面显得充实饱满,富有情趣和艺术魅力。
二、写作指导:游记的题材格外广泛,凡是扫瞄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奇等,都可能作为游记的材料。
但怎样才能把游记写好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作些努力。
(二)指导:其一,一条线。
所谓一条线,就是以巡游地点的变换为主线。
既然是游记或参观,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看一边听、一边想,依据此挨次即可成就习作。
这不是太简洁了吗?当然是很简洁的事情了,何必简单化它呢?但,我们同时也要留意下面三个方面。
其二,抓重点。
一路走来,一路观、听、想,看了很多,了解了不少,但总有给你印象相对来说比较深刻的景物。
抓住它,就是它,它就是你要重点描写的内容了!其三,巧过渡。
写游记还要留意一个格外特殊的地方,就是景物间转换时的连接问题。
常见的与两种:其一,地点变化。
其四,表情感。
游记的情感性是很强的,可以直抒胸臆,抒发自己的赞美于沉醉;也可以结合上文所讲的细致刻画来抒情,(三)留意1、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感受来游记散文不能写成流水帐,关键是写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要写出游时的“味”来。
比犹如一座泰山,在不同时代,在不同季节,在不同人的笔下所具有的情韵是不一样的。
假如我们也到泰山去,是在一个阳光绚烂的日子,那么我们的笔下肯定会是另一番景象。
作文导学设计——写一篇游记(一单元)游记是散文的一种,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
游记偏重于描绘某一地方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珍贵物产、风土人情,或者政治生活、社会风尚等。
优秀的游记作品具有景物的实在性、情感的真挚性、人称的自我性和寓意的社会性等特点。
游记有哪些写作要求呢?1、清楚地交代游踪,带领读者跟着你“游山玩水”,领略和感受美好的大自然。
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把行踪的进展转换跟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有机地结合起来,或一点一层,或一景一段,使行文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2、确定中心思想,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客观事物的态度。
写游记并不是把自己在游览中的见闻毫无目的地描绘出来。
如写其它文章一样,仍然有一个中心思想。
为了集中、鲜明地表现中心,不可将所见的景物不分主次详略地完全描绘出来,而要精心地进行选材,抓住最能吸引读者的景点、最富有特色的景物特征作重点描写。
3、游记在写景状物方面要生动逼真,历历如绘。
游记是作者的亲历,同时又是大多数读者的“未及”。
读者是带着感受间接经验的态度来读游记的,因此,优秀的游记作品要真实地传达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不仅要写出景物的形貌、色彩、声音、气势和变化,还要把作者在游历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并心向往之的感觉。
4、游记应当寓情于景,创造出情景交融、令人遐想的意境来。
一般人写游记往往热衷于记叙游历的过程,实际上,好的游记不仅能传播相应的旅游知识,还能传播作者的情感。
游记如果仅仅是客观地写过程,传播效果就不太理想。
因此,在游记的写作中要注意在记山水的同时,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一般来说,谈感受能使文章的思想得到升华,可以更好地发挥游记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在谈感受的时候要注意两条:一是水到渠成,感想源于游览的具体内容,是作者的肺腑之言。
二是画龙点睛,恰到好处地表现主题。
5、运用轻松愉快的笔调,将千姿百态的山光水色、花鸟草虫、以及大自然的变化等描摹得栩栩如生,使文章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景物的能力。
2、让学生掌握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立足点,明确景物的方位和写景的顺序。
教学难点:明确中心,突出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作到有景有情。
课时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合作讨论细致表达课前准备: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假期你们一定都去了很多地方,谁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景物?(照三—四名学生)大家去的地方真的很美,今天我们就来做小导游。
来介绍“一处景物”板书:一处景物二、讲授新课1、了解什么是景物。
2、欣赏(结合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学生观察并回忆云雾在山上不同位置时的状态。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云雾弥漫山谷时,它像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时,它又像巨大的天幕。
”3、学生分析得出云雾在“山顶—山腰—山谷—山峰”时的不同状态。
4、写景要按着一定顺序来写,课件呈现一定顺序。
写景文章的顺序:空间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5、根据空间顺序结合,找生充分说,仿写。
6、欣赏西湖的范文,并分析描写的顺序。
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
理解概念基础上,结合进行仿写。
7、描写景物时“抓特点”通过范文分析景物的特点。
结合节日的烟火,进行仿写。
8、在进行仿写时,为了让景物更美,生动,形象,可以适当的采取修辞手法。
说一说: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无暇的白云。
有的;有的;有的。
真是千姿百态,变幻莫测。
9、描写景物的内容较多时,要分段。
如何写游记——游山水,记自己“明游踪—绘景致—抒感受”,既符合学生游览景物的体验,又融合了游记描写的三要素:所至、所见、所感。
一、“明游踪”中,梳理游踪,明确游览先后到达的地方,看到的景致,并思考详写与略写的问题。
二、“绘景致”中,综合运用修辞、感官、方位、动静、虚实、视角等多种方法,丰富景物描写的内容。
三、“抒感受”中,在景物描写中加入自己的独特感受”。
运用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调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手法进行写作,弄明白,写山水不是目的,在山水中寻找到自己才是真意图。
【范文展示】篇1 黔灵山之游来到贵阳已经有七八天了,听亲戚说黔灵山是游客来贵阳必去之地,是全国唯一一座在市区内的自然森林公园,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在城市市区地带的放养野生动物的公园。
黔灵山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称。
今天,我要去一趟黔灵山,看看真的是传说那么美吗?我们刚进入黔灵山公园的大门,就看见古树参天,遮天蔽日像是从炎热的夏天突然进入了凉爽的秋天。
四处还有清泉、奇石、我来自中原的孩子从没见过这样的景物,感到十分惊讶。
这里到处是绿色,仿佛进入了绿色的海洋。
我们沿着“九曲径”蜿蜒盘旋,十数步一折,数十步一曲,经九道险峻的“之”字拐,旁边摩崖石刻不断,有“第一山”还有一笔“虎”字高6米,虎虎有威。
一开始,我不认识这个字,听了爸爸讲解才知道这个字是清朝的书法家写的草书,一笔“虎”走着走着就到了弘福寺山门,弘福寺的山门威严耸立,这个寺是贵州最著名的佛寺,在清朝的时候,一个叫赤松的和尚建造了弘福寺,因为弘福寺是黔南第一圣寺,所以许多善男信女们都来烧香,这里香火非常盛,四周香烟缭绕。
从弘福寺继续往山上走,来到瞰筑亭,登上“双凤采莲”整个贵阳市尽收眼底。
到处是山,郁郁葱葱、群山环抱着贵阳城,显得是那么生机盎然。
从上往下俯视贵阳被绿绿的树木笼罩着,贵阳不亏是林城啊!从瞰筑亭向下走去,我们看到了著名的黔灵山猴群,它们有的十分可爱,有的憨态可掬。
游记类阅读游记类散文的阅读技巧一、抓特点,辨识文体。
首先是看题目,一类是有明显的词语标志,如“游……”“漫游……”或“……记”“……游记”“……行”“……纪行”等;再一类是以记游对象(地名)为题,如臧克家《镜泊湖》、袁鹰《北固亭》、刘白羽《长江三峡》;还有一类是以游历的中心事件为题,如李建吾《雨中登泰山》等。
其次是要把游记与抒情散文区别开来。
虽然它们有交叉关系,但抒情散文中的写景常常仅是一个引发感情的触媒,而游记不论抒情色彩是否浓郁,总要描述地理的自然景观和与此相联系的人文景观。
二、理游踪,明确结构。
游记中常用的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组成纵式结构。
阅读时,必须明确总分关系,哪些段落是总括全貌,哪些是分录描写的,依次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其次要明确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点,看他如何运用移步换景法,使景物呈现变化的动态,又使一景又一景之间的衔接自然、有层次感。
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里作者听水声而找水潭,写潭的结构形式、周围景物、潭中游鱼,而后为寻找潭水源头沿溪而望,又写到溪身、溪岸,景致随步而变、随目光移动而变,使全篇有层次感而又浑然一体。
以导游引路为线索组成横式结构。
作者以导游的口吻,重点突出分门别类地介绍游地的特色,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
三、悟游感,体会感情。
游记不仅仅是单纯的游历记录,而是在其中融入了作者特定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
在游记中或隐或现流露的情绪和感想,称之为游感。
要体悟游感,就必须透过游记描写的自然景观,揣摩和体会作者的感情,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再以《小石潭记》为例,前三段分别写小石潭全貌、游鱼及潭上景物,而第四段则写小石潭景物引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间接流露了作者被贬、遭受打击的寂寞孤愤的心情。
又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写了富春江两岸的奇山异水之后,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来抒发自己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
四、品语言,借鉴写法。
阅读游记,不仅要看作者描绘的景象美,还要明确他描述时采用的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初中八年级语文《学写游记》教材教案(4篇)学校八班级语文《学写游记》教材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把握游记的选材角度,掌控抓特征,重描绘的写作技巧,提升写作力量。
过程与方法:利用翻看照片,观看视频,阅读名家游记,写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次游记,抓特征,感人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觉美、捕拿美、表述美,培育同学独特的性情,陶冶情操。
教学用具:PPT课前导学案:哪一次外出游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了捕拿对这次游玩的特殊记忆,你能够用一张照片或画个草图,你还能够用几个词语来勾画那一次的出游。
预备写作:1、选择哪一次的游玩。
使用下列方法可能有助于你确定。
①看相册或家庭录像带,边看边想,这几次出游中,哪一次游玩最能唤起你的记忆。
②填写下面的问卷调查:哪一次游玩曾使你开心或很惆怅?哪一次游玩让你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哪一次游玩给你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哪一次游玩能引发你长时间的思索?让你开心、惆怅,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增长见识、给你留下极深刻印象的分别是什么?引发你思索的是什么问题?搜集素材。
你需要大量的、描述性的词语去写你的出游,下面的头脑风暴板对你可能会有的帮忙。
思索什么让你的这次游玩与众不同,是景,是风土人情还是文化气息。
教学过程:课前ppt美景、美食:西湾、百丈漈、平阳炒粉干、钱承恩馄饨教学过程:一、导入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之前跟大家的沟通中,我知道我们班级80%以上的同学在写周记或随笔的时候都会想要去写自己游玩、游看的经受,然而这其中有接近70%的同学又苦于不知道如何去写而最终放弃。
其实,这种记述游看经受的文章,就是我们所说的游记。
怎样写游记,怎样才能写好游记呢?今日我们就一起走进游记写作。
2、要写好游记,我们必需对他有所认识。
游记能够分为很多种。
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利用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在昨天我们做的课前调查中,很多同学渴望老师来谈谈写景型的游记。
1 巴东三峡【学习目标】1.掌握作者游览的行踪,了解游记的一般特点。
(重点)2.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难点)4.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指导】游记的阅读方法:觅游踪——赏游景——悟游情。
1.理清写作顺序,作者的游踪及观赏顺序。
2.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3.赏析语言,掌握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
4.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新课导入:请欣赏:三峡的奇丽风光及李白诗《早发白帝城》的配乐朗诵。
同学们,我们刚才欣赏了诗的美妙,也领略了景的秀美。
那么,李白乘舟从白帝城到江陵,中间经过的江流湍急、山峦峻秀的峡谷是什么峡?(三峡)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
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
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知识卡片1.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关于三峡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余公里。
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3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
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三峡地跨两省。
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
写作写一篇游记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游记的常识,把握其特点。
2.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征,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清楚表达清楚、具体。
(重难点)
【学习指导】
作文指导——学生习作——批改讲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新课导入: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无不向往美丽壮观的大好河山,闲暇之时最爱游山玩水。
游玩之后,就会诗兴大发,流连忘返,留下翰墨。
你去过哪些名胜古迹?哪些美丽的地方?你能不能也诗兴大发一下,写下你的所见所闻呢?如果我们把自己参观、游览过的一些地方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叙下来,这样的作文就叫参观游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参观游记。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知识卡片
1.什么是游记
把自己游览一些地方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叙下来,这样的文章就叫游记。
2.游记的主体与地点
主体指的是做这件事的人或集体。
对游记中主体的点明也有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一开始就点明,在写游记时,一定要注意说明游览或参观的地点,比如海洋馆、大草原、科技馆等。
知识板块二方法指导
1.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就是定点观察。
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
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
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
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的顺序。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看到的景物。
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至于杂乱。
2.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
不同的风景区,其风景具有不同的特征。
如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秀等。
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写出区别、写出神韵,使人能产生神往之情。
3.适当交代有关风景的知识
游记还应适当对所游之地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4.详略分明
游记中,重要的行程、有特色的景观、对表现文章主体有重要作用的事物等,要重点描写,其他的则应该一笔带过,或干脆略去不写。
5.写景与抒情
游记中的写景,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
游记中的景物描写最好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
写游记只描写景物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在记事、写景的同时融进自己饱满、丰富的感情,这样会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知识板块三佳作欣赏
西湖游记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管是多年生活在这儿的居民还是路经此地的游客,无不为
这天下无双的风景倾倒。
金秋十月,我搭乘火车来到杭州。
沿途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弄得我眼花缭乱。
但比起精致、典雅的西湖还是逊色一些。
杭州市一个游玩居住的好去处,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随处可见,又以西湖最甚。
沿着湿润的青石路面往前走,两旁的参天古树相互环绕延伸至远方,这青石路的尽头,便是西湖十景之一—曲苑风荷。
抚摸着别苑的大理石外墙,感受它的纹理,感受它的苍老,凹凸不平的表面诉说着历史风雨的侵蚀,青灰色的表面已被剥落,只留下光秃秃的墙,一尊巨大的青铜鼎架立在门前,更能显出古色古香、人文韵味。
越过门槛,成林的竹子映入眼帘,娇小的竹叶挂满了水珠,竹的翠绿像要和水珠一起滴似的,怕是用最好的颜料也调不出如此单纯纯洁的绿吧!“君子食可无肉,居不可无竹”,这可爱的翠竹更增添了一分高雅。
越往竹林深处走,四周越渺远,朦胧,无形的水汽像云一样萦绕在身旁,好像漫步在云海,那抹绿又时隐时现,真是神仙的住所了。
这就是云栖竹径。
西湖的桥也是很多的。
大多是石拱桥,其中以断桥显著。
断桥也是西湖十景之一。
传说许仙与白娘子便是在这里相逢相识的。
起初,听桥名,我以为桥是断的,但看到以后,才知道是座弯曲很大的拱桥。
站在桥上,向下俯视,哀残的荷叶在风雨中摇曳,大片积水堆积在荷叶上,几乎把它纤细的腰压折了,偶尔一阵清风掠来,只见它稍稍弯曲将水倾出,又笔直地弹了回来,几株荷叶同时将水倾出,“扑通,扑通”好像在说着什么。
如果你够仔细,你会看见金鱼在水中遨游,瞧它们正在荷叶下躲雨呢!
桥的西面便是雷峰塔,纯金的塔尖给人无限的向往,站在断桥上也可以看到。
与断桥相连是苏堤,走在鹅卵石铺成的大道上,这时雨已经停了,两岸的垂杨柳在风中吹拂,像是在整理自己的头发。
我想到了他,一位失意的政治家,一位豪迈的诗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我感受到他的心了,那种美景带给他的快乐,那种无法说出的满足,他留下了苏堤,让我感受到了这极致之美。
宽阔的大堤将西湖水截成两半,而两边自成一番盛景,没想到当年治水之举,竟造就了如此美景。
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秋天中的景色也是唯美的。
西湖十景,绕湖分布,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西湖盛景精华。
【点评】这篇游记按照移步换景的顺序,写了游西湖的所见所感。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写景,记述游览见闻详略得当,结构匀称。
文笔优美,语言凝练,从不同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西湖之美。
知识板块四限时写作
出示作文要求,限时写作并修改。
a.按一定顺序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容写具体,详略得当;
b.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1.小组间互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
2.每小组推出一篇优秀作文。
3.把选出来的作文指名朗读,最后全班评议。
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主题思想写作内容篇章结构语言表达
一等
(60~51) 立意深刻
中心明确材料典型
内容充实结构严谨
条理分明生动形象
真实感人
二等
(50~41) 中心明确选材得当
内容具体结构合理
条理较分明通顺流畅
三等
(40~30) 中心基本
明确材料一般
内容欠具体结构较完整
条理欠清晰有语病
缺乏感情
四等
(29以下) 中心不明确选材不当
空洞无物结构有残缺
条理比较乱语病比较多
没有真情实感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分析写作误区,总结游记写作心得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我学到了:
教师评价:
组内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