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清代八大著名园林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扬州八大名园历史演变明光【摘要】扬州清代八大名园之说,首见于费轩的《梦香词》,后李斗《扬州画舫录》传扬并坐实具体八家及后裔.费轩所言八家乃指年间的城北园林,李斗所述八家中有四家与费轩所言不合.两人的差异,似可看成八大名园在历史中的演变,故略述诸园自古至今的演变大略,以见扬州园林实体延存的一斑.【期刊名称】《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6)004【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扬州;八大名园;演变【作者】明光【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78.3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说:郡城以园胜,康熙间有八家花园,并历数其名及变迁,同时交代,八家花园之说来自前辈费轩《梦香词》“八座名园如画卷”的诗句[1]10。
后遂流行八大名园之说,若干今人诸作如《扬州园林品赏录》《扬州园林史话》《扬州特色文化》《广陵区志》乃至《中国历代名建筑》《园林文化》《中外造园史》《中国古代生活辞典》等都有此说,流传甚广。
然费轩、李斗所言颇有出入,故撰文辨析,且梳理所涉名园的前生来世,就教大家。
一、康熙八大名园辨析扬州城北八大名园之说,固是首见于清代雍正时费轩的《梦香词》,若就其“仁皇帝巡幸时,八园通为一园,连贯若卷轴然”之实[2]157,早在费轩之前,已有人咏及。
官员诗人黄之隽约于1710年在扬州,作有《游江都员氏雷氏诸园四首》,第一首为总写,小注说北郊“面城一带数园相接”[3],诗题所云员氏、雷氏亦为费轩提及,故其虽未提“八大名园”,实指与费轩所云应是一回事。
只是他明言“别业员、雷外,余园姓未知”[3],这当是他及其同行人不知吧,因为后来的费轩还交代了包括员氏、雷氏在内五家园主的姓氏。
那八家花园究竟是哪几家呢?今人都依李斗所言“康熙间有八家花园,王洗马园卽今舍利庵,卞园、员园在今小金山后方家园田内,贺园卽今莲性寺东园,冶春园卽今冶春诗社;南园卽今九峰园,郑御史园卽今影园,筱园卽今三贤祠。
扬州何园景点赏析一、引言扬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精美的园林风景而闻名于世。
其中,何园是扬州最具代表性的园林之一。
本文将对何园的景点进行深入赏析,带您领略其独特的魅力。
二、正文1.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何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始建于清朝晚期,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
它坐落在古运河畔,交通便捷,占地面积约1.4万平方米。
何园历经多次修缮,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2.建筑风格与特点何园的建筑风格以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为主,同时融合了西洋建筑的特点。
园内建筑多以青砖、灰瓦、白墙为主,注重细节装饰,显得古朴典雅。
何园的建筑布局独具匠心,充分考虑了地形、水文和气候条件,使得整个园林自然和谐。
3.园林布局与景观何园的园林布局以水景为主线,通过精心安排的假山、池塘、溪流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山水田园的自然氛围。
园内植物种类繁多,有数百年的古树、名贵的花卉和草坪等,使得整个园林层次分明,四季如春。
此外,何园还有许多别具一格的景点,如石舫、廊桥、水榭等,给游客带来丰富的视觉享受。
4.文化内涵与价值何园不仅是一座精美的园林建筑,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反映了清朝晚期社会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同时,何园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包容和创新。
如今,何园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三、总结扬州何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一座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髓的园林建筑。
它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魅力,融合了西洋建筑的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风格。
何园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何园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扬州个园景点介绍扬州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园林景点。
个园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占地约1.5万平方米,是扬州市的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个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致的园林布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个园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园林和北方庭院的特点,整个园林被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为水景区,后部为山石区。
园内的建筑主要有正厅、假山、花廊、长廊、小桥、流水等,布局精巧,错落有致。
其中,假山是个园的一大特色,有着丰富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给人以耐人寻味的美感。
另外,个园的长廊也是一大亮点,其精美的木雕和砖雕装饰,展现了古代园林建筑的精湛工艺和华丽风格。
个园的园林布局十分精致,充分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
在园内,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如松树、竹子、梅花等,它们与园林建筑相互辉映,营造出一幅幽静、优美的景象。
此外,园内的流水也是一大景观,清澈的水面倒映着周围的建筑和植物,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觉。
除了园林景观,个园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内的建筑和雕刻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如长廊上的各种题词、对联,都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手迹,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情怀。
此外,个园还有一些历史文物和古代书籍,对于喜欢历史和文化的游客来说,也是一大享受。
在个园内,游客可以尽情地欣赏园林景观,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在园内的茶室品味传统的中国茶文化,或者在园内的餐厅品尝地道的扬州美食。
此外,园内还有一些文化活动和表演,如书画展、传统戏曲演出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
总的来说,扬州个园是一座集园林景观、建筑艺术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景点,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到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感受到扬州独特的文化气息,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古典园林之个园赏析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因种竹多,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
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
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
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
个园以“四季假山”闻名。
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个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斑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中空外奇、跌宕多姿的双峰夏山,是玲珑剔透的太湖石与高超叠石技艺完美结合的产物。
中国画里有“夏去多奇峰”的意境,夏山的主体部份,正是利用太湖石柔美飘逸的曲线和形姿多变的品质,垒出停云之势,模拟夏去气象。
扬州历史上归属于江南文化圈,对江南园林造景艺术更是执牛耳,个园夏山,可说真切、唯美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江南山水。
秋山是全园的制高点,黄石山体拔地而起,峰峦起伏,有摩霄凌云、咫尺千里之势。
这座山,黄石间植丹枫,浓妆重彩,夕阳凝辉,霜色愈浓。
无论何时登临眺望,都会使人顿生一种秋高气爽之感。
秋山之上,有崎岖蹬道上下盘旋,曲折辗转,构成了立体交通,忽壁忽崖,时洞时天。
四季山中的冬山,是最富想象力的创意,以宣石堆砌的山脉,迎光时荧荧闪亮,背光处则幽幽泛白,皑皑残雪,与墙上凿出的二十四个风音洞相呼应,渲染出一派“北风呼啸雪光寒”的隆冬寒意。
抱山楼是座七楹长楼,巍然艮跨一夏秋两山之间,两山东西依楼而掇,有多条山径直通楼上,抱山楼在空间连接两山,楼前长廊如臂,拥抱两山于胸前,这是抱山楼得名的由来。
抱山楼长廊,犹如凌空飞架的天桥,廊上漫步,不经意间就跨越了两个不同的季节,因此被今人戏称为“时空隧道”。
扬州瘦西湖古宅园林:追寻古典风韵扬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扬州以其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其中,瘦西湖古宅园林以其独特的古典风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
瘦西湖位于扬州市郊,是一座以水域为主的古典园林。
园林内有大量的古宅和花园,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精湛的艺术。
这些古宅园林都是明清时期的遗存,每个古宅都有独特的设计和故事。
首先,让我们来到瘦西湖的主要景点之一——扬州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
个园位于瘦西湖东岸,占地约5万平方米。
园内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江南园林的特点,包括亭台楼阁、假山水池和精美的花木。
园内的最大亮点是明代建筑“邂逅亭”,这座精美的建筑由30根白色柱子支撑,给人一种轻盈和亲近自然的感觉。
接着,我们还可以游览位于瘦西湖最北端的个园之云谷园。
云谷园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一个以假山和花卉为主题的园林。
园内的假山造型各异,形如奇峰,给人以山水如画的感觉。
此外,园内还有多个见证历史的古建筑,例如兴平堂、饶真岳庙等,展现了扬州古代文化的瑰宝。
除了个园和云谷园,瘦西湖还有其他许多古宅园林值得一探。
例如,位于湖岸边的瘦西湖博物馆,是一个展示扬州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馆内展示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名人字画、古代家具和陶瓷器等。
游客可以从中了解到扬州的历史变迁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而位于云谷园南端的白塔,也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
白塔建于宋代,高约40米,是扬州地标性的建筑之一。
塔内保存着很多珍贵文物,包括佛像、石刻和经卷等。
登上白塔,可以俯瞰整个瘦西湖的美景,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
除了以上提到的古宅园林,瘦西湖还有其他许多值得一游的景点。
例如,位于园林中央的武庙,是一座纪念和祭奠历史名将的建筑。
这座庙宇庄严肃穆,是扬州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
此外,湖中的各种船只也是观光的亮点之一。
游客可以选择乘坐扁舟或者游船,在湖上畅游,欣赏瘦西湖美景。
扬州何园详细介绍
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一处展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美的历史文化名园。
以下是关于何园的详细介绍:
1. 历史背景:何园始建于清代中期,最初名为“寄啸山庄”。
1883年,由何芷舠购得并扩建,后来因园主姓何而俗称何园。
它不仅是扬州私家园林的代表,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 园林特色:何园占地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
其艺术风格南北兼容、中西合璧,被称为“晚清第一园”。
园林拥有“天下第一廊”的复道回廊、“天下第一山”的片石山房、“天下第一窗”的复道回廊花窗以及“天下第一亭”的水心亭等著名景点。
3. 设计亮点:园内片石山房系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作品,它是石涛在人间的孤本之作。
园中的建筑和景致相得益彰,如墙上的大方镜构成的“镜花水月”胜景,以及南墙镂空的大方窗框将自然景色引入室内形成“琴棋书画”的意境。
此外,何园曾是许多名人寓居之地,如何园与多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家族有着紧密的联系。
总的来说,何园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与雅致,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园林艺术的重要场所。
扬州八大旅游景点介绍扬州是一个被唐诗宋词浸泡过的城市,是一个令人感觉舒适的小城市,那么扬州有哪些好玩的景点?这里带来扬州八大旅游景点介绍,快来看看都有哪些景点吧。
1、瘦西湖瘦西湖是十里扬州的旧址,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有长堤、徐园、小金山、吹台、月观、五亭桥、凫庄、白塔等名胜。
湖区利用桥、岛、堤、岸的划分,使狭长湖面形成层次分明、曲折多变的山水园林景观。
西湖之所以曰“瘦”,一指其长湖如绳,二指其清俏绰约之美。
早春漫步瘦西湖,细柳轻斜,随风挑拨湖面,淡淡又几缕飞絮;琼花万点,有残红飘落河边,寥寥同暗香流水。
画舫清荡,玉桥横卧,楼台亭阁依次列去,如珠几串在一起而这串珠的丝线,就是瘦西湖的水了。
交通指南:乘20路到南大门,游1、2到北大门,21路、22路到大明寺下车也可。
开放时间:6:30—18:00门票:旺季90元,淡季60元2、个园个园坐落于扬州市郊的东关街,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
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因种竹多,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个园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相传出于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之手。
前人谓“掇山由绘事而来”,是园掇山颇饶画理,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
园内山峰挺拔,气势磅礴,给人以假山真味之感。
园中有宜雨轩、抱山楼、拂云亭、住秋阁、透月轩等建筑,与假山水池交相辉映,配以古树名木,更显古朴典雅。
个园以“四季假山”闻名。
春景在桂花厅南的近入口处,沿花墙布置石笋,似春竹出土,又竹林呼应,增加了春天的气息。
夏景在园的西北,湖面假山临池,涧谷幽邃,秀木紫荫,水声潺潺,清幽无比。
秋景是黄石假山,拔地数仞,悬崖峭壁,洞中设置登道,盘旋而上,步异景变,引人入胜。
山顶置亭,形成全园的最高景点。
冬季假山在东南小庭院中,倚墙叠置色洁白、体圆浑的宣石(雪石),犹如白雪皑皑未消,又在南墙上开四行圆孔,利用狭巷高墙的气流变化所产生的北风呼啸的效果,成为冬天大风雪的气氛。
扬州文津园简介
扬州文津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琼花观附近,它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清代扬州盐商在清代乾隆年间建造的私人园林,是一座以观赏荷花为主的江南私家园林。
文津园的主人,名叫朱其昂,字子昂。
他曾在江苏盐商任内建了两座园林,一座是以观赏荷花为主的东园;一座是以观赏荷花为主的西园。
这两座园林都因主人在园中种植荷花而得名,东园叫“文津阁”,西园叫“望秋楼”。
朱其昂在此居住期间,广收
博采,博览群书。
他把自己所读的经史子集、诗词歌赋等都收集起来,分类装订后收藏于阁中。
后来他把这两个园林捐给了扬州盐商潘氏家族。
潘氏家族为了感谢朱其昂对他们家族的资助,就将这两个园林取名为“文津阁”和“望秋楼”。
他认为园中的荷花只能代表
江南水乡的风景特色。
所以他在园内栽种了荷花,并用“文津阁”和“望秋楼”的名字分别命名为“东阁”、“西阁”。
文津园建成后,成为扬州城内著名的风景胜地之一。
—— 1 —1 —。
扬州园林景点扬州园林景点是中国著名的园林景观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设计理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以下是扬州园林景点的介绍:1. 瘦西湖瘦西湖位于扬州市中心,是扬州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它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精美的人工建筑而闻名于世。
湖中有许多小岛和桥梁,其中最著名的是瘦西湖三桥,被誉为“东方小威尼斯”。
2. 个园个园位于瘦西湖南岸,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它以其精致绝伦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布局合理而著称。
3. 西园西园位于扬州市郊区,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以其别致、清幽、雅致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夜明珠”,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景区域,在夜晚非常壮观。
4. 东关街东关街是扬州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扬州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
它以其历史悠久的建筑、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著名。
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扬州美食和购买到各种具有扬州特色的纪念品。
5. 珍珠塔珍珠塔位于扬州市中心,是扬州最高的建筑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雕刻和历史悠久而著名。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城市全景。
6. 端园端园位于扬州市郊区,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以其精致绝伦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布局合理而著称。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秋爽斋”,是一个非常美丽和舒适的休息区域。
7. 何园何园位于扬州市郊区,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以其别致、清幽、雅致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是“听涛楼”,这是一个非常美丽和舒适的休息区域,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壮观的自然风光。
总体来说,扬州园林景点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设计理念吸引了众多游客。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精致绝伦的建筑、精美的雕刻和布局合理的自然风光。
此外,游客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扬州美食和购买到各种具有扬州特色的纪念品。
扬州晚清第一园暗藏水中月奇观白天竟可见一轮明月阴晴圆缺!扬州何园集江南园林的精髓于大成,并蕴藏四个“天下第一”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上图水池中的“天下第一亭”水心亭巧用水面和环园回廊的回声以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
包括《红楼梦》、《还珠格格》等一百多部影视剧都在此拍摄过。
上图1500米的复道回廊有“天下第一廊”美誉,回廊俗称串楼,分上、下两层,将何园内的东园、西园、住宅院落都串连在一起,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
何园东端一座规模不大的“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假山倚墙而立,用湖石叠成,沿曲折石阶可登峰顶俯看全园,石峰中石洞幽深,被主人用作夏天避暑纳凉之地,有“天下第一山”之称。
注意箭头所指的白点。
在片石山房里有一奇景——水中月。
就是在假山上有一圆洞,光线透过圆洞映入水中,宛如明月倒影。
如果有人从洞前走过,那么这个倒影就会由满月渐变成月牙再回到满月,设计的真是巧妙无比!在片石山房的左边还有一处镜中花景观,仔细看看墙上的那面镜子,不注意的游客还以为是一扇窗户。
镜子对映着片石山房的假山和花丛,待到春暖花开时,镜中花就会完美呈现在游人眼前!“镜花水月”小景将何园主人看破世情、随波逐流的的隐世哲学暴露得一览无遗。
何园是晚清时期扬州最后建造的一座大型园林。
由于漕运和盐商的衰落,扬州的繁荣几乎走到了尽头,需要大把银子堆砌的园林建造也随之迅速没落。
何园汲取西方建筑、皇家园林以及江南诸家私宅庭园之长,为江南园林中的孤例。
上图是园主人女儿居住的闺房,在封建社会,小姐不可以轻易与人见面,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甚至为小姐们输送食物和茶水都安装了滑轮升降的升降孔。
何园主人何芷舠担任过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其家族是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进退与共的姻亲三大家族。
何氏后代出类拔萃者不乏其人,尤其是何家第四代女子中的何柞惠,24岁取得学士学位,32岁订婚、结婚,令人印象深刻。
扬州清代八大著名园林欣赏——爱园林整理历史上扬州曾经存在八大著名园林,现存四座,分别为何园、个园、荷花池北南园、冶春花园。
其余四座现已进不存在。
简要介绍。
何园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历时达13年,占地1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园内有大槐树两株,传为双槐园故物,今仍有一株。
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
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园主归隐扬州后,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扩入园林,前后历时21年之久。
何园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一、何园何园的主要特色是把廊道建筑的功能和魅力发挥到极至,1500米复道回廊,是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的精彩景观。
左右分流、高低勾搭、衔山环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体景观和全天候游览空间,把中国园林艺术的回环变化之美和四通八达之妙发挥得淋漓尽致,被誉为立交桥雏形。
进入何园的东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何园的后花园,整个后花园分东、西两部分。
穿过“寄啸山庄”的圆洞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牡丹厅,迎面山墙上嵌有“凤吹牡丹”的砖雕,牡丹厅因此而得名。
贴壁假山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紧贴墙壁堆叠着一组长达六十余米的假山,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立体交通。
如果把封火墙比作一张宣纸那贴壁假山就是一副刚画好的山水画,拐弯处还给人以悠远的感觉,令人无限遐想。
在东园的所有建筑群中,最为精致的要数船厅了,整座厅形似船形,厅周围以鹅卵石、瓦片铺成水波纹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
厅旁抱柱上有对楹联:“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
船厅四周用通透玻璃镶嵌的花窗,给有以“人在厅中坐,景自四边来”的意境。
翰林公子读书楼是何园文脉的象征。
何氏家族从何芷舠父亲这辈起通过科举作了大官,留下了厚学重教、诗礼传家的门风。
先后出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走入西园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那贯穿全园的复道回廊,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型。
复道,就是在双面回廊的中间夹一道墙而形成,起到分流作用。
回廊,扬州人俗称串楼,分上、下两层,它将东园、西园、住宅院落都串连在一起,游客即使在雨天,也免遭淋漓之苦,尽情欣赏全园美景。
廊的东南两面墙上开有什锦洞窗和水磨漏窗,绕廊赏景,步移景异。
西园以水池居中,池中央便是水心亭了,这座水心亭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专供园主人观赏戏曲、歌舞和纳凉赏景之用。
《红楼梦》、《还珠格格》、《毕升》等一百多部影视剧把此处作为影视基地。
水池的北面是主人用于宴请宾客的宴厅,因厅角昂翘,像振翅欲飞的蝴蝶,故称蝴蝶厅。
厅内木壁上刻着历代名碑字画。
池的南面有一座湖石假山与水心亭隔水相望,这座假山在建园意境上来观察体味,不由得让人领会到“空山新雨后,天清晚来秋。
明月松尖照,清泉石水流。
”的意境。
从复道曲折南行,便到了赏月楼,又称怡宣楼,这里是全园赏月最佳场所,园主人的母亲就在此居住。
廊旁的铁栏杆都是当时从国外进口的,均刻有“延年益寿”字样。
本馆以“同仁”二字,为的是纪念60年前曾在何园创办的一所学校——同仁中学。
本馆所在地,就是一间当年书声朗朗的教室。
“同仁馆”是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同仁学子永不忘怀的一片绿洲,同时也是联结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一条金色纽带。
自赏月楼小院有东门直达玉绣楼所在庭院,顿有开阔疏朗之感。
玉绣楼是两栋前后并列的住宅楼的统称,因院中种植广玉兰和绣球而得名。
一百多年前何家的老少主人们,就在这样的一个园居空间里一幕幕演绎他们的人生故事。
玉绣楼的主题建筑是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既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如采用法式的百叶门窗、日本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铁艺的床等等,此外,在体现住宅建筑功能和人性化需要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细节,如地面设通风孔、地下建近两米高的透气层等等,可见当时园主人“与年俱进”的思想!向东入骑马楼,骑马楼是何园的客舍。
骑马,意味着异乡和征途。
何园客舍取骑马为名,别有一番苦心深意。
玉绣楼前面是一座面积为160平方米的“与归堂”,是目前扬州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座楠木厅,此处为主人会客的地方。
楠木厅正厅大门两侧,融合了西方建筑的手法,运用整块4平方米大、9毫米厚的玻璃,采光效果极好!与何园紧相毗邻的是“片石山房”,是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
据史称,“片石山房在花园巷,一名双槐园,歙人吴家龙别业,今粤人吴辉谟修葺之。
园以湖石胜。
”(清《江都县续志》卷十二)又据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载:片石山房内“二厅之间,湫以方池。
池上有太湖石山子一座,高五六丈,甚奇峭,相传为石涛和尚手笔”。
石涛是我国明末杰出的大画家。
原名朱若极,他是清代著名的山水画家,开辟了扬州画派,为扬州八怪的先驱。
石涛遍访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晚年侨居扬州,留下叠石的人间孤本——片石山房。
曾旅居扬州,死后葬于扬州蜀冈。
片石山房于1989年复修,门楣上的“片石山房”额系移用石涛墨迹。
此园的设计,以石涛画稿为蓝本,顺自然之理,行自然之趣,表现了石涛诗中“四边水色茫无际,别有寻思不在鱼;莫谓池中天地小,卷舒收放桌然庐”的意境。
园中假山丘壑中的“人造月亮”是一奇观,盈盈池水,盎然成趣。
假山内藏有一所石屋,可作夏日消暑的好地方。
它本非自然而追逼自然,出自人工却巧夺天工,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前来观摩瞻仰。
片石山房东面有一座楠木厅,是何园保存年代最久的一幢建筑,俗称明楠木厅,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厅西侧有一“不系舟”,坐在舟上可俯视池鱼,就像船只从外面航行归来。
扬州自古就有月亮城之称,有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而此处可谓扬州白天赏月的最佳处。
何园里还蕴藏着四个“天下第一”,三处位于西园。
“天下第一廊”指的是何园的复道回廊。
复道回廊分上下两层,或直或曲,贯穿全园,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雏形。
而复道回廊上的花窗被称为“天下第一窗”。
造型阔大,气宇轩昂,绕廊赏景,步移景异,是园林花窗中罕见的极品。
“天下第一亭”指的是以水池居中的西园池中央的水心亭。
水心亭是一座中国仅有的水上戏台。
在上面轻歌曼舞,可以巧妙的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
位于园东南的片石山房称为“天下第一山”,在石涛大师叠石人间孤本的腹内,藏有一座石屋。
石屋有两间,东西都有洞门出入,盛夏酷暑,烈日炎炎,这里便成了养心消暑的绝佳之处。
回归何园的何家祠堂于二OO七年四月三十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约三百平方米的祠堂位于何园西南侧,紧临何园片石山房,祠堂由东向西形成大小祠堂。
祠堂内陈设容像为原祠堂的真迹复制品,展出的是何芷舠及其上五辈人的容像。
从无锡赶来参加开放仪式的何园主人何芷舠第四代曾孙何祚宏老先生作介绍。
何园是清后期扬州最后建造的一座大型园林。
同光以后,由于盐商和漕运的衰落,园林建造的中心已经转到苏州,此时的扬州园林已处于回光返照的状态,但仍能体现其豪放大气的一面。
而何园集扬州园林的精髓于大成,并很好地融合了西洋建筑的元素,成为中国园林史上的一个奇葩。
二、个园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
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
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
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
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
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
竹林茂密、幽深,与那几颗琼花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
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
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的匠心独具,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景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景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
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
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
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
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
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
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
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扬州个园湖石假山:在园中西北角,选用玲珑剔透的湖石叠成。
山前有池水,山下有洞室,水上有曲梁。
山上葱郁,秀媚婀娜,巧夺天工。
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山,数转而达山顶。
山顶建一亭,傍依老松虬曲,凌云欲去。
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
扬州个园黄石假山:在园中东北角,用粗犷的黄石叠成,拔地而起,险峻摩空。
山顶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与嶙峋山石构成苍古奇拙的画面。
山上有三条磴道,一条两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条可行两转,逢绝壁而返。
惟有中间一路,可以深入群峰之间或下至山腹的幽室。
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给人以无尽之感,其堆叠之精,构筑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现今江南园林中成为仅存孤例。
三、荷花池公园荷花池公园位于扬州荷花池路西侧,原名南池、砚池,又因池中广植荷花而名为“荷花池”。
清初汪玉枢在池边建有别墅,名南园,为当时扬州八大名园之一。
园临砚池,隔岸有文峰塔,景名“砚池染翰”。
园主购得太湖奇石九峰,大者过丈,小者及寻,玲珑剔透,相传系宋代花石纲遗物。
该园旧有澄空宇、海桐书屋、玉玲珑馆、雨花庵、深柳读书堂、谷雨轩、风漪阁诸胜。
乾隆帝南巡游此,大加赞赏,赐名九峰园,并纪事略。
后奉旨选二峰送往京师御苑,扬州今尚存二峰,一在瘦西湖,一在史公祠,称“南园遗石”。
嘉庆之后园渐圮,咸丰年间,废而不存。
1981年在荷花池建南郊水上公园,即荷花池公园。
公园在池之北,呈半鸟形,绿树成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