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扬州园林一
- 格式:docx
- 大小:10.28 KB
- 文档页数:3
描写扬州园林的唯美句子(篇一)扬州园林,又称扬州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其风格秉持自然、浑然一体的设计理念,独特之处在于融合了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山水园林的雅致,被誉为“人间仙境”。
以下是我为您精心创作的由70句唯美句子组成的文章:1. 扬州园林如诗如画,仿佛是大自然的抚摸。
2. 一曲长亭波月辉,扬州园林蕴藏无穷韵味。
3. 花开花落,扬州园林永恒流转。
4. 绿意融融,扬州园林恍若仙境。
5. 江水潺潺,扬州园林流淌着柔情。
6. 曲径通幽处,扬州园林别有洞天。
7. 碧水长流,扬州园林如诗如画。
8. 扬州园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 奇石古树,扬州园林蕴含着岁月的积淀。
10. 游园惊梦时,扬州园林令人陶醉。
11. 松柏参天,扬州园林恒久繁荣。
12. 江南风情,扬州园林呈现出独有的韵味。
13. 赏花似曲,扬州园林宛若一幅画卷。
14. 扬州园林是大自然留给人们的最美礼物。
15. 风吹细雨,扬州园林的美更加婉约。
16. 扬州园林历经沧桑,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17. 扬州园林展现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18. 扬州园林的建筑布局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9. 碧水蓝天,扬州园林令人心旷神怡。
20. 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扬州园林宛若世外桃源。
21. 紫藤萦绕,扬州园林梦里常见的美景。
22. 扬州园林是一座可以让人们远离尘嚣的精神净土。
23. 听着鸟儿啁啾的歌声,扬州园林仿佛是动人的韵律。
24. 扬州园林的绿意让人流连忘返。
25. 花团锦簇,扬州园林处处洋溢着生机。
26. 扬州园林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高度赞扬。
27. 远离尘嚣,找一处扬州园林来放松心情。
28. 扬州园林是对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方式的最好诠释。
29. 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在扬州园林中得以完美展现。
30. 扬州园林不仅是美的代名词,更是灵感之源。
31. 青山绿水,扬州园林好似天地间的绿宝石。
32. 空谷幽兰,扬州园林散发着淡淡芬芳。
2007-7 扬州园林(T)江苏扬州地处南北要冲,其园林有“北雄南秀”之美,曾有“扬州园林之胜,甲于天下”的说法。
扬州园林“以园胜亭”、以低桥为美,充分运用遮隔艺术,在自然风貌与人工山水的结合上有匠心独运的创造,亭廊楼阁或依山而筑、或傍水而建,桥连廊接,美不胜收。
扬州园林景观是能工巧匠的杰作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何园位于扬州市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千多平方米。
个园位于扬州市盐阜东路,园内有多种竹子,竹叶形状似“个”字,故名。
徐园位于扬州市瘦西湖长堤上,占地9亩有余。
2007-7 扬州园林大版票【商品名称】:2007-7 扬州园林大版票【发行日期】:2007-4-8【单枚规格】:50×30mm【齿孔度数】:12×11.5度【暗记】:防伪纸张、防伪油墨、异型齿孔、荧光喷码【设计者】:吴越晨【版别】:胶版【印刷厂】:河南省邮电印刷厂【图案面值】(3-1)T 何园 1.20元×6(3-2)T 个园 1.20元×6(3-3)T 徐园 1.20元×6邮票介绍:扬州园林素负盛名,《扬州画舫录》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可见,乾隆嘉庆年间,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而不是苏州园林。
当时,由于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来建造园林,穷奢极欲。
据统计,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达200多处。
然而经过盐制改革、鸦片战争、天平天国战争,大量的扬州园林或荒废,或焚毁,或拆卖,扬州园林开始由盛而衰。
扬州园林的命运和他们的主人的命运紧密联系。
太平天国起义镇压后,两淮盐业死而复生,官僚和盐商又开始纷纷造园,但园林建造的中心已经转向苏州,此时建造的园林已远不能与盛时相比。
至民国时期,扬州园林仅剩下残破的60余处。
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扬州园林又一次被大量破坏,现仅剩30处左右。
但是,还保留着一些很有特色的、秀丽多姿的园子。
扬州园林(一)扬州园林里最富诗情画意的是叠石掇山,这就是所谓“深意画图,余情丘壑”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勺实感,•…而游览者来到园里, 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的。
” 这段关于园林如画的论述,正可借用来表达扬州园林的审美特点。
总之,扬州园林,不特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就是一日之中亦景色互殊,至于雨雪阴晴中的景色更是变幻无穷。
春赏桃花、夏观池荷、秋看红叶、冬品腊梅•…均是别具风韵的赏心乐事。
这些借助不同时间流程而呈现的园林美景,唯有抓住“良辰”,方可获得无穷之美感。
扬州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的北段,是中国园林中以叠石见长的著名园林景观,亦是全国的四大名园之一。
个园建成于清朝的嘉庆年间,为大盐商黄英泰的居所。
园内有多种竹,园主人又特别爱竹,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
竹叶形状类似“个”字,故取名“个园”。
个园的名字令人想起宋朝文学家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意。
原来个园竹子品种不下百种,现已不存。
如今个园的个性不在其竹,而在于其四季假山大布局之巧,选材之净,构思之绝,兼南方之秀于北方之雄浑于一体,真是别具特色。
个园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构思与建筑。
起布局之奇,用石之奇,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可谓是独树一帜。
在面积不足五十亩的园子里,竟然开辟了四个形态逼真的假山区,分别命以春、夏、秋、冬之称。
整个园子以宜雨轩为中心,游人沿着顺势真的方向,可尽览四季秀景。
"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
"从用石极奇的角度上讲,个园采用了不同质料的石料,以体现不同的季节。
十二生肖石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象征盛夏的江南秀色,引用黄石烘托秋天群山峻秀的挺拔身姿,更用颜色洁白的雪石突出冬日里积雪未化的寒冷感觉。
扬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园林院落的组合处理错落有致,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新颖前卫,园林水景的独特处理别出心裁。
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
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的匠心独具,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
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负盛名的园景之一。
扩展资料:江苏园林造园的立意是在有限的庭院环境中创造一个生意盎然、花木葱茏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往往需要用高墙与城市中喧闹的市井隔开,使园主可以在这种生机蓬勃的环境中怡然自乐。
为了达到这一境界,江苏园林在造园选址上顺其自然,空间布局上采用自然式不规则形式,建筑形式、色彩也取自由式,植物造型自然,通常不修剪,并注意保护古木。
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在造园过程中有着太多共同之处:造园者以山水、花木、建筑、题景、楹联、匾额等为素材,以山水画家的写意手法为依据,在园址上进行三维空间的静态和动态的描绘。
在园林的自然美基础上,通过造园的艺术手法,对造园要素取舍,提炼,加工强化,上升为巧夺天工的“艺术美”,使整个园林成为一个有层次,有主次,有呼应的空间艺术品。
扬州园林将布局中的“密不插针,空可走马”的艺术美发挥到淋漓尽致。
何园占地14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建筑比例占50%。
建筑虽多,却没有拥挤的感觉,而是收放有度,处处体现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难怪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游园后写诗称赞:“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明月在扬州;水心亭上春波绿,览胜来登一串楼。
”。
扬州个园一、扬州个园的概述扬州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该园始建于明代,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成为了如今的规模庞大、景色优美的园林景区。
扬州个园以其独特的艺术设计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二、扬州个园的建筑风格2.1 传统园林布局扬州个园采用了传统的园林布局,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园主要由游廊、花圃、草地和鱼池组成,呈现出一片宁静和谐的景象。
后园则是个园的精华所在,包含了各种建筑、假山和湖泊。
2.2 园内建筑扬州个园的建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大门、主体建筑和次要建筑。
大门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式门楼形制,庄重大气。
主体建筑是个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其中包括了书堂、议和斋、画舫和假山等。
次要建筑则是园内的一些附属建筑,起到点缀和衬托的作用。
三、扬州个园的景点3.1 书堂书堂是扬州个园中最具代表性和重要性的建筑之一。
这座建筑由多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精美的书法和绘画作品。
书堂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学术交流和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3.2 假山扬州个园的假山是由人工堆砌而成的,形状各异,栩栩如生。
游人可以在假山旁边散步或者坐下来品味这些奇特的石头造型。
假山旁边的小路和花圃进一步增添了园林的韵味和浪漫氛围。
3.3 湖泊个园内的湖泊分布广泛,其中最著名的是琼楼。
琼楼位于园内的一片湖泊中心,四周群山环绕,景色如画。
在水上游览船上欣赏湖泊美景是游客们尽兴游玩的方式之一。
3.4 花园扬州个园的花园以其绚丽多彩的花朵而闻名。
各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花卉盛开,如春天的梅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和冬天的梅花等。
花园中配备的亭台和走廊,使游客们可以在花海中漫步,尽情享受花的美丽。
四、扬州个园的文化底蕴扬州个园的文化底蕴丰富多彩,代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粹。
园内的建筑和景观融合了古代文学、诗词、绘画和建筑艺术,将扬州的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园内还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和茶道等,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交流。
扬州园林说明文中小学作文扬州园林说明文1扬州,这个美丽的地方。
它没有北京的雄伟壮观,没有桂林山水的平静,也没有上海的高度信息化。
它有的是那一座座园林、寺庙、骚人墨客和他们的故事。
到扬州观光,不去瘦西湖那就太可惜了。
在我看来,阳春三月的瘦西湖是最美的。
阳春三月,站在瘦西湖外,烟花由柳絮伴着如煦的春风从你的脸上抚过,轻轻的,柔柔的。
步入瘦西湖,租一条船,荡漾在瘦西湖上,两岸绿树葱郁,姹紫嫣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湖面上桥梁横跨,造型各异,游船交织,水草丛丛,荷花朵朵……湖面曲折,蜿蜒,时宽,时窄,时直,时曲,给人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美丽的五亭桥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凝静庄重地伫立在瘦西湖上,五个亭子依旧错落有致地立着。
阳光下,微风中,五亭桥金光闪闪,银铃声声,远远看去,如一朵硕大的莲花浮在水面上。
每当夜晴月满时,五亭桥十五个桥洞中各衔一月,金波荡漾,众月争辉,富有诗情画意。
清朝诗人黄惺庵吟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瘦西湖,对于这个名字,或许不少人都会提出疑问,它与杭州西湖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叫瘦西湖?这可源于清代诗人汪濠欣赏这里秀美景色,便作诗称赞:“垂柳不断接线芜,雁齿虹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从此,“瘦西湖”之名广泛传天下。
清代扬州,盐商独霸一方,依恃雄厚财力,修园造馆,个园便是其中之一。
个园是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的私家园林。
主人爱竹,在园内种植竹子,并取名“至筠”,雅号“个园”。
据说,这也是受了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的影响。
个园中四季假山,山石怪异。
“尽石之妙”的春山,朴素淡雅,纤巧秀媚。
夏山宛如一座依山临水的石头房屋。
石屋左右峰峦耸峙,其下池水澄澈,秋山气宇恢宏,山势峻伟,非黄山,却神似黄山。
冬山纤巧,犹如满园积雪初融,给人以冬去春来之感。
传说,个园四季假山乃是出自石涛和尚之手笔。
扬州园林甲天下(冬日篇)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个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建于清嘉庆年间,园内多种竹,园主人又特别爱竹,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
竹叶形状类似“个”字,故取名“个园”。
整座园子小巧玲珑,典雅别致,以春、夏、秋、冬四季设景造园手法著称,尤以叠石为胜,成为全国假山园林中的佼佼者。
晚清第一园——何园何园又称寄啸山庄,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晚清园林建筑代表作,被称为晚清第一园。
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一位集官僚、盐商、隐者、教育家多重身份的传奇人物,曲折隐秘的心阶历程在此淋漓披露;一个由封建走向开明的世家大族兴衰荣辱的生存活剧在此栩栩上演;一部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丰富多彩的外传故事在此生动展现……诗画瘦西湖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
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
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
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
二十四桥空寂寂,绿杨摧折旧官河。
萧娘脸薄难胜泪,柳叶眉长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邗沟春水碧如油,到处春风足逗留。
二十四桥箫管歇,犹留明月满扬州。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扬州好,入画小金山。
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错杂水波环。
此地即仙寰。
扬州好,高跨五亭桥。
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
夜听玉人萧。
扬州园林(一)
扬州园林里最富诗情画意的是叠石掇山,这就是所谓“深意画图,余情丘壑”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勺实感,•…而游览者来到园里, 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的。
” 这段关于园林如画的论述,正可借用来表达扬州园林的审美特点。
总之,扬州园林,不特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就是一日之中亦景色互殊,至于雨雪阴晴中的景色更是变幻无穷。
春赏桃花、夏观池荷、秋看红叶、冬品腊梅•…均是别具风韵的赏心乐事。
这些借助不同时间流程而呈现的园林美景,唯有抓住“良辰”,方可获得无穷之美感。
扬州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的北段,是中国园林中以叠石见长的著名园林景观,亦是全国的四大名园之一。
个园建成于清朝的嘉庆年间,为大盐商黄英泰的居所。
园内有多种竹,园主人又特别爱竹,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
竹叶形状类似“个”字,故取名“个园”。
个园的名字令人想起
宋朝文学家苏轼的"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意。
原来个园竹子品种不下百种,现已不存。
如今个园的个性不在其竹,而在于其四季假山大布局之巧,选材之净,构思之绝,兼南方之秀于北方之雄浑于一体,真是别具特色。
个园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构思与建筑。
起布局之奇,用石之
奇,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可谓是独树一帜。
在面积不足五十亩的园子里,竟然开辟了四个形态逼真的假山区,分别命以春、夏、秋、冬之称。
整个园子以宜雨轩为中心,游人沿着顺势真的方向,可尽览四季秀景。
"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
"从用石极奇的角度上讲,
个园采用了不同质料的石料,以体现不同的季节。
十二生肖石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象征盛夏的江南秀色,引用黄石烘托秋天群山峻秀的挺拔身姿,更用颜色洁白的雪石突出冬日里积雪未化的寒冷感觉。
湖石假山:在园中西北角,选用玲珑剔透的湖石叠成。
山前有池水,山下有洞室,水上有曲梁。
山上葱郁,秀媚婀娜,巧夺天工。
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山,
数转而达山顶。
山顶建一亭,傍依松虬曲,凌云欲去。
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
黄石假山:在园中东北角,用粗犷的黄石叠成,拔地而起,险峻摩空。
山顶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与嶙峋山石构成苍古奇拙的画面。
山上有三条磴道,一条两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条可行两转,逢绝壁而返。
惟有中间一路,可以深入群峰之间或下至山腹的幽室。
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给人以无尽之感,其堆叠之精,构筑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现今江南园林中成为仅存孤例。
宣石假山:在园内南部,宣石又称雪石,内含石英,迎光则闪闪发亮,
背光则耀耀放白。
此地是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所以无论是近观或远看,都似覆盖着一层未消的残雪,隐隐散出逼人的寒光。
也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里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
苏州园林也是如此,尽管风格纷呈、气象万千,从季节入手,也可以把它们分出个春夏秋冬。
当然,这更多的是依赖于欣赏者的艺术感觉。
说来也巧,苏州园林,挂在嘴上的就是四大名园,像春夏秋冬一样, 它也是四个单元。
四大名园的顺序按朝代排列,宋元明清,依次对应为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
这种排列,由造园年代而定,虽然园林专家有不同的说法,但约定俗成。
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从艺术感觉上着手,它们的顺序可能就要换一换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中国私家园林这个方面而言,拙政园的造园规模和造园构想,都可以说是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春风拂拂,春水漫漫,流连于亭台楼阁之间,一如流连光景。
拙政园雍容华贵、优雅大方,喜欢昆剧的人不去拙政园转转,会有许多遗憾。
造园和演戏;游园和听戏,有一种文理上的缠绵,正如梧竹幽居亭”上的那一副对联所示: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拙政园在风格上与昆剧的魁首《牡丹亭》极为相似。
拙政园还有一个神话,就是说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以其为蓝本,给书中
大小贵贱的人物搭出个舞台,一场悲欢离合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
但即使是春的风格的拙政园,还是能感到它秋的气息,从那些匾额上
就能一目了然,匾额往往是一处园景的主题词:秫香馆”一—秫香,就是稻谷飘香的意思。
苏东坡有诗曰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
《红楼梦》可以和它对应的是大观园”里也有个稻香村”,命意相同。
待霜亭”,就更不言而喻了。
因为中国文化对季节的敏感是一种隐形结构,所以拙政园里秋天的故事,有时候也是隐隐约约。
见山楼”,如果不知道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是它的出处,也就感受不到爽爽的秋意;留听阁”,如果
不知道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它的出处, 受不到
也就感飒飒的秋意
如果把拙政园认作娴静,留园就是幽静;如果把拙政园认作春容, 园就是夏姿。
从窄门进到长廊,通过一扇扇漏窗往外望去,经幢,枫树,栏杆, 石•…折回身,踱步到绿阴水榭”,盛夏就来了。
盛夏带着绿阴就来了。
水榭里的窗,是空透的,与长廊上的漏窗形成对比,一个像是清式家具,一个像是明式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