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糖代谢
- 格式:doc
- 大小:336.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九章糖代谢第一节糖的分解代谢:淀粉→口腔→胃→小肠腔→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入血葡萄糖→→→→→丙酮酸→乙酰辅酶A→→→ CO2 +H2O一.酵解(glycolysis , 葡萄糖→→→丙酮酸)途经和参加的酶二.二. 酵解小结:1.调节 (1) 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受G—6—P反馈抑制(2)磷酸果糖激酶(限速酶):A TP抑制、F-2 .6-2P激活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反应:ATP对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作用:F—2.6—2P对磷酸果糖激酶的激活作用(3)丙酮酸激酶:ATP、乙酰CoA抑制2.酵解总反应Glu + 2Pi + 2ADP + 2NAD+ →2丙酮酸+ 2ATP + 2NADH + 2H+ + 2H2O3.ATP的生成:4. 底物水平磷酸化:ATP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中间代谢物的磷酸基团转移相偶连的磷酸化作用。
5. 酵解:酵解是指葡萄糖转变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
是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糖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
三.丙酮酸的去路+ ,发酵:是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转变NADH 为NAD同时产生ATP的过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获能方式。
三.酵解途径的发现(1933年):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关于糖发酵的研究促进了法国的葡萄酒工业(1857)1897年Edward BuchnerHans Buchner酵母汁可生成己糖二磷酸(Harden-Young ester)1929年,Fritz Lipmann , Ragnar Nilsson 发现酵母可使果糖-1,6-二磷酸变成3-磷酸甘油酸(1972李普曼自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Embden-MeyerhofPathway EMP1933年Gustav Embeden提出:巴斯德效应:在生醇发酵过程中,如果有氧的存在,3—磷酸甘油醛脱氢产生的NADH不能用于乙醛的还原,使乙醇产量下降,葡萄糖堆积。
第七章糖代谢一:填空题1.体内糖原降解选用________________方式切断α-1,4-糖苷键,选用________________方式切断α-1,6-糖苷键。
对应的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水解淀粉的酶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前者主要存在于动物消化道中,后者主要存在于植物中。
其中________________可以越过支链作用,催化活力较高。
3.糖类化合物可以单糖形式被小肠粘膜细胞吸收,如D-Glc,D-Gal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在消耗能量的前提下主动转运进入肠粘膜细胞。
D-Fru则通过________________系统被动转运进入肠粘膜细胞。
4.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氧化、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_____途径。
实际上葡萄糖有氧分解的前十步反应也与之相同。
5.________________酶催化的反应是EMP途径中的第一个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的磷酸基转移给ADP生成A TP,是EMP途径中的第一个产生A TP的反应。
6.EMP途径中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是________________酶催化甘油酸-2-磷酸的分子内脱水反应,造成分子内能量重新排布,产生高能磷酸键,后者通过酶的作用将能量传给ADP生成A TP。
7.葡萄糖的无氧分解只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分子A TP,而有氧分解可以产生________________分子A TP。
8.一分子游离的葡萄糖掺入到糖原中,然后在肝脏中重新转变为游离的葡萄糖,这一过程需要消耗________________分子A TP。
9.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________________抑制剂。
10.丙酮酸脱氢酶系位于________________上,它所催化的丙酮酸氧化脱羧是葡萄糖代谢中第一个产生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11.TCA循环的第一个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所催化的反应是该循环的主要限速反应。
12.TCA循环中有二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催化。
脱去的中的C原子分别来自于草酰乙酸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3.将乙酰CoA的二个C原子用同位素标记后,经一轮TCA循环后,这两个同位素C原子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二轮循环后这两个同位素C原子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
14.TCA循环中大多数酶位于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位于线粒体内膜。
15.糖酵解产生的必需依靠________________系统或________________系统才能进入线粒体,分别转变为线粒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6.戊糖磷酸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代谢的另一条主要途径,广泛存在于动、植、微生物体内,在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内进行。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二:是非题1.[ ]葡萄糖激酶对葡萄糖的专一性强,亲和力高,主要在肝脏用于糖原合成。
2.[ ]A TP是果糖磷酸激酶(PFK)的别构抑制剂。
3.[ ]肝脏果糖磷酸激酶(PFK)还受到F-2,6-dip的抑制。
4.[ ]L型(肝脏)丙酮酸激酶受磷酸化的共价修饰,在相应的蛋白激酶作用下挂上磷酸基团后降低活性。
5.[ ]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6.[ ]丙酮酸脱氢酶系中电子传递方向为硫辛酸→FAD→。
7.[ ]丙酮酸脱氢酶系中的酶1,即丙酮酸脱羧酶受磷酸化激活。
8.[ ]三羧酸循环的所有中间产物中,只有草酰乙酸可以被该循环中的酶完全降解。
9.[ ]三羧酸循环可以产生和,但不能直接产生A TP。
10.[ ]所有来自戊糖磷酸途径的还原能都是在该循环的前三步反应中产生的。
11.[ ]乙醛酸循环作为TCA循环的变体,广泛存在于动、植、微生物体内。
12.[ ]乙醛酸循环和TCA循环中都有琥珀酸的净生成。
13.[ ]暗反应只能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进行。
14.[ ]光反应系统I存在于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的类囊体膜上和基质中。
15.[ ]光合作用都在叶绿体中进行。
16.[ ]就光合作用总反应而言,生成的葡萄糖分子中的氧原子最终来自于水分子。
17.[ ]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既可产生A TP,也可产生和NADPH。
18.[ ]大多数的叶绿素蛋白复合体不进行光化学反应,但它们可以将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反应中心叶绿素蛋白复合体。
答案:错对错对错对错错对对错错错对错错对对三:单选题1.[ ]下列激酶(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中哪些参与了EMP途径,分别催化途径中三个不可逆反应?A.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B.葡萄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C.葡萄糖激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D.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E.都不对2.[ ]下列途径中哪个主要发生在线粒体中?A.糖酵解途径B.三羧酸循环C.戊糖磷酸途径D.脂肪酸合成(从头合成)E.三碳循环3.[ ]1-C被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分子经EMP途径降解为丙酮酸后,同位素标记可能出现在丙酮酸的哪一位C原子上?A.1-CB.2-CC.3-CD.都可能E.都不会4.[ ]糖原合成酶D的别构活化剂是A.ADPB.A TPC.AMPD.葡萄糖-1-磷酸E.葡萄糖-6-磷酸5.[ ]糖原中一个糖基转变为2分子乳酸,可净得几分子ATP?A.1B.2C.3D.4E.56.[ ]丙酮酸脱氢酶系是个复杂的结构,包括多种酶和辅助因子。
下列化合物中哪个不是丙酮酸脱氢酶组分?A.TPPB.硫辛酸C.FMND.E.7.[ ]丙酮酸脱氢酶系受到哪些因素调控?A.产物抑制、能荷调控、磷酸化共价调节B.产物抑制、能荷调控、酶的诱导C.产物抑制、能荷调控、磷酸化共价调节D.能荷调控、磷酸化共价调节、酶的诱导E.能荷调控、酶的诱导8.[ ]下述那种情况可导致丙酮酸脱氢酶系活性升高?A.A TP/ADP比值升高B.CH3COCoA/CoA比值升高C.NADH/比值升高D.能荷升高E.能荷下降9.[ ]用于糖原合成的葡萄糖-1-磷酸首先要经什么化合物的活化?A.A TPB.CTPC.GTPD.UTPE.TTP10.[ ]在肝脏中二分子乳酸转变为一分子葡萄糖,需要消耗几分子A TP?A.2B.3C.4D.5E.611.[ ]丙酮酸羧化支路中的丙酮酸羧化酶,需下列化合物中除哪个以外的所有辅助因子?A.生物素B.C.乙酰CoAD.草酰乙酸E.A TP12.[ ]巴斯德效应是指:A.由于从无氧到有氧代谢的转变,通过戊糖磷酸途径降解的葡萄糖量上升B.由于从无氧到有氧代谢的转变,葡萄糖消耗速度下降C.由于从无氧到有氧代谢的转变,丙酮酸转变为乳酸的速度上升D.由于从无氧到有氧代谢的转变,产生A TP的速度上升,葡萄糖消耗速度上升E.由于从无氧到有氧代谢的转变,产生A TP的速度下降,葡萄糖消耗速度上升13.[ ]有关叶绿素的描述,除哪个外均是正确的?A.叶绿素是含有的卟啉衍生物B.叶绿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C.叶绿素游离存在于植物体细胞内D.叶绿素分子中有单、双键交替形成的共轭系统E.叶绿素分子是萜类化合物14.[ ]下列化合物中除哪个外,均可抑制三羧酸循环A.亚砷酸盐B.丙二酸C.氟乙酸D.乙酰CoAE.琥珀酰CoA答案:DBCEA CAEDE DBCD四:问答题1.结合激素的作用机制,说明肾上腺素如何通过对有关酶类的活性的复杂调控,实现对血糖浓度的调控。
2.为什么糖原降解选用磷酸解,而不是水解?3.比较底物水平磷酸化、光合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三者的异同。
4.多糖(糖原、淀粉、纤维素为例)合成的共性是什么?5.甘蔗等热带、亚热带植物通常进行4碳循环,固定的效率比3碳植物高得多,为什么?6.A TP是果糖磷酸激酶的底物,为什么A TP浓度高,反而会抑制果糖磷酸激酶?7.已知有一系列酶反应,这些反应可使苹果酸转变为4分子的。
除了,Pi,ADP, FAD,外,这些反应并不净摄取或产生其它代谢中间产物。
请写出这些酶反应顺序。
8.已知有一系列酶反应,这些反应将导致从丙酮酸到α-酮戊二酸的净合成。
该过程并没有净消耗三羧酸循环的代谢物。
请写出这些酶反应顺序。
9.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丙酮酸转变为草酰乙酸。
但是,只有在乙酰CoA存在时,它才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乙酰CoA的这种活化作用,其生理意义何在?10.葡萄糖的第二位碳用标记,在有氧情况下进行彻底降解。
问经过几轮三羧酸循环,该同位素碳可作为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