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对课程考核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

关于对课程考核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

关于对课程考核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
关于对课程考核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

关于对课程考核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过程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将融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教育思想真正贯穿于教学工作全过程,学校将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逐步推进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实施目标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通过“评价诊断、反馈信息、修正问题、提高质量”等阶段,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形成对教育者和受教者即时性的影响效应,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校已开设的必修课程应分步实施形成性评价改革,逐步形成完善的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体系。

三、基本原则

课程考核改革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从以知识学习为主向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方向转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课程考核改革要遵循教学规律,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各教学院(部)应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逐步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将课程考核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考风。

四、实施方式

形成性评价体系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个方面。学科组、任课教师应结合专业课程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具体课程的实施方案,在教学方案设计书中精心设计具体环节,填报《江西中医药大学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成绩构成审核备案表》,在开课时向学生公布本课程的成绩评定办法及考核方式;实施过程中应认真、如实填写《课程形成性评价手册》,及时分析、反馈、总结,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过程性考核

任课教师在学科组的指导下在对教学过程中的考勤、作业、小论文、小测验、课堂讨论、实验、见习与调查等实践环节进行考核时,应注重学生互评、自评环节,做好考核内容的设计,统一评价标准,减少教师个人在认识方面的偏差和随意性,及时、准确、公正地给予评价并做好记录,记录须留存学科组备查。不同课程的考核指标和赋值可自行调整,原则上过程性考核指标不少于5种。

过程性考核环节可以是一节课内容,也可以是一章或由若干章组成的单元。每次过程性考核结束后,教学人员应对考核结果

进行科学分析,按要求认真填写《课程形成性评价手册》。

(二)终结性考核

课程期末考试是终结性考核的实施主体。终结性考核以教考分离为核心,试题除了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外,更要侧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要加强考试结果的分析与反馈,实现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

(三)总成绩构成

考试课程总成绩构成:过程性考核占30%~40%,终结性考核占60%~70%,具体比例由开课院(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五、基本要求

(一)认识课程考试改革的重要性。考试改革对教和学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学习努力程度有很大影响,而且对教师教学精力的投入与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具有很强的促进和引导作用,每一个教师都应积极投入到考试改革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倡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改革应结合学校实际和各专业、课程的特点,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科学设计课程考核的内容,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成果性考试(综合文献调研报告、作品展示、课程论文等)、技能考核、网上学习测试等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

(三)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计课程的考核

方式,注重实验过程,加强对操作环节的考核,强调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核与评价。

(四)任课教师应认真做好形成性评价的记录记载及存档工作;任课教师要对课程评价结果及时进行分析、反馈、总结,完善考核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形成性评价方案由各教学院(部)学科组负责制定,课程名相同的原则上应统一标准,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案,各课程负责人及教师有设计自主权,但实施前需通过教学院(部)论证,并报教务处备案。

附件1:江西中医药大学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成绩构成审核备案表

附件2:江西中医药大学课程形成性评价手册

附件1

江西中医药大学

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成绩构成审核备案表

备注:本表一式三份,教务处、教学院(部)、学科组各存一份。

附件2

课程形成性评价手册

授课时间:___-___学年第__学期__周-__周

课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课院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制

形成性评价 开题报告

XX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师范英语 届别2014届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XX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填表说明 1、本表请用钢笔填写或打印。 2、本表除“指导教师意见”和“院系毕业论文(设计)指 导组审核意见”外,均由学生填写。 3、课题研究计划应包括从选题到定稿全过程,须注明详细 的时间安排。 4、主要参考文献应注明文献名、作者、出版单位及时间, 文献中应尽量有外文资料。 5、指导教师意见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提纲是否科学合理, 研究计划是否可行、能否采用等。 1

本课题研究目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结合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现状,探究形成性评价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具体途径及方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提纲) Thesis statement:Formative assessment, which aims at learning effectiveness, should be used to improv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utline I.Introduction II.Literature review A.The definition of assessment B.Summative assessment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III.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The necessit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1.Traditional and current assessment system in China 2.The disadvantages of summative assessment in China 3.The advantage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B.The implementation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1.The principle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2.Ways and methods of the implementation IV.Conclusion

形成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的研究 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哈弗大学的斯克里芬(M.Scriven)在课程研究中提出的,主要用于改善教材。随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布鲁姆(B.S.Bloom)将其引进教学领域,提出了掌握学习的教学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金娣,王刚,2002:16)。 布卢姆在《教育评价方法指南》中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根据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握到的中间成果来修正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补充指导或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内容的评价活动;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它不仅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重视师生问的交流。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并将其运用扩展到整个学校教育领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145)200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外语课题组在《论在外语教学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中阐明了形成性评价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卢莉2002年12月发表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上的“中学英语形成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论述了形成性评价的设计原则和操作模式。 许华琼、胡中锋在《形成性评价及其反馈策略》中阐述“本文在分析形成性评价涵义的基础上,对有效反馈的特征及如何有效传递反馈信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还对有效反馈的特征、有效传递反馈信息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研究形成性评价专家P. Black和D. William认为:广义上的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进行的所有能够收集学习信息的活动,这些收集到的信息可以诊断性地用以调节教与学 (Black and William, 1998)。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02:121)中提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作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做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罗少茜认为:形成性评价作为教学和学习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描述了学生进步的整体境况,提供学生反馈来巩固学习,帮组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确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陈玉琨(1999)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根据以上专家和文章的定义我们理解为,形成性评价是以改进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为目的,它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反馈,以便决定是否需要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及时进行调整。形成性评价能帮助查找教学和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便于及时采取全新的或补救的措施

大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探究

摘要:一直以来,因为对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特别是通过实时性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的重视不够。教学评价常被简化成一种机械的考核手段,划分等级成了评价的唯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反馈教学都变得十分苍白。因此,探索一套完整、系统、可行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对教和学都意义深远。这里就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理论、应用及形成策略做探讨。 关键词:大学课程;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体系构建; 英语课程 作为教学活动的两类,教与学之间的保持交流与互动才能从整体上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一直来,我国的教学更强调“教”的方面,如教的艺术、方法、途径等,但是对学生的“学”的强调则相对较弱,其中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特别是通过实时性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重视不够。其实,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应该肩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任。同时,教学信息也不仅要从阶段性的总结与评价得到,而应该伴随整个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系统、可行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对教育学都有显著地意义,这里就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为例,对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形成做一个全面的探讨。 1 形成性评价的理论解析 形成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一种,有着其不断探索和完善过程,也积累了许多应用优势,这里首先对这些做一个简单分析。 ( 1)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解析。评价和教学是相伴而生的,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评价。但是,系统的研究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则主要是近代的事情。20 世纪20 年代,泰勒提出了一套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课程和测验编制的原则,试图以此把社会的要求、学生的需要反映在课程与测验中。为了把这一思想与早期的测量区别开来,泰勒正式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一般认为,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目前说到教学评价,至少有四种评价方式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分别是①诊断性评价( Diagnostic Assessment) ; ②形成性评价( Formative Assessment) ; ③检查性评价( Check assessment); ④终结性评价( Summative Assessment) 。形成性评价常常作为终结性评价对立面而出现,主要特点是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对象的评价侧重于过程性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就其操作性来讲,主要通过对学生日常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实时的评价。并依据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 2) 形成性评价的效用优势解析。谈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效用,首先要对目前单一性采用终结性评价带来的问题做一个分析。目前终结性评价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首先,考核形式单一。一般主要是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以考试分数确定学生学的好还是差。第二,评价内容有限。主要是对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掌握情况作出评价,学生的记忆力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于英语等社会科学类课程。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尤其是进一步的学习能力难以进行有效地考查。第三,评价主体一元。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中,对学生的评价完全由任课教师一人裁定,忽视了学生对评价的参与。基于对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分析,不难看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效用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多元化的评价形式。形成性评价的评价方式不仅仅是期末考试,还可以包括课外读书报告、课堂主旨发言、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等。②丰富的评价内容。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除了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外,还可以涉及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课堂参与度、团队精神、表演能力、作品展示、学习策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等。③科学的评价主体构成。相对于传统评价中教师一元的评价主体,在形成性评价中,学生自身、同班同学、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甚至学生家长

工程项目管理-过程性考核册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册 专业名称:___ 交通土建工程__________ 课程名称:工程项目管理 课程代码:_______06087 ______________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助学站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沙理工大学

目录 过程性考核试卷评分记录表 ........................................... I 互动答疑 .. (1) 平时测验试题一 (2) 平时测验试题二 (4) 平时测验试题三 (6) 平时测验试题四 (8) 平时测验试题五 (10) 综合测验试题一 (12) 综合测验试题二 (18) 综合测验试题三 (24) 综合测验试题四 (30)

过程性考核试卷评分记录表 1.以下文字请在巡视员到成员单位巡视时由考生本人填写; 2.请将下面一段文字抄写在横线处,凡未抄写者或字迹不清晰者,其该科考试成绩无效。 我自愿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努力学习知识、技能,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按要求向考试管理机构提供我本人的真实信息,以维护国家考试的威严。 中心巡视员 签字、盖章__________ 年月日

互动答疑 依据《海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本科实施方案》及其说明,互动答疑是海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必要环节与必要实施途径。互动答疑能解决自学考生面临的难点、重点问题,能提供给自学考生一个灵活、互动的学习平台,能促进自学考生进一步提升专业水平及综合素养。 海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过程性考核互动答疑具体由实时互动答疑和延时互动答疑两种途径组成: 一、实时互动答疑 由各主考学校组织实施。具体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组织各专业老师在统一时间,进入网络教学平台与自学考生进行交流,实时解答自考学生提出的问题,掌握自学考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其学习进行指导。 二、延时互动答疑 由自考学生将自己理解不透或不懂的问题不定时发送到各专业老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公布的电子邮箱,由老师收集整理并回复。另外,自学考生可利用QQ、微信等方式与老师进行联系,提出问题,由老师针对问题进行解答回复。 互动答疑由答疑老师对自学考生所提出的问题数量、质量以及答疑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素养按百分制进行评分。 互动答疑评分表

研究生班级鉴定评语

研究生班级鉴定评语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研究生班级鉴定评语 1、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习单位表现出色。作风正派,有公民-意识和良好的道德素质。热爱生活,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自己的毅力和体魄,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和爱心,主动帮助有困难群众。该生是一名优秀毕业研究生。 2、表现高度热忱,讲解钜细靡遗,能兼顾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亦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教师指导调整板书、速度、教学方式、内容……,努力求得学生最大利益。批改作业认真,评语多样、丰富而恳切。上课秩序掌控得宜,收放自如,优秀稳剑发现问题能主动提出讨论,讨论中自然流露极佳学养与见识。 3、该生工作认真负责,班主任工作做的扎实,经常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状况,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学生交流探讨好的学习方法,组织、开展各项有益的文体活动,深得学生喜爱。该生已具备一名优秀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 4、该生在实习期间,态度极其认真,工作积极、细心、踏实,能虚心接受指导;同时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具有较强地外语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能保质保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还表现出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深厚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

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5、在做硕士论文期间,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和查阅学术资料,大大提升了其教学水平。同时他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参与了导师的多项课题,使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6、研究生学习期间,在专业学习上,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刻苦,专业成绩名列前茅。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敏锐性,创新能力较强,科研能力突出,独立撰写、合作撰写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加各级课题多项。精通英语、日语,计算机熟练操作。 7、在平时生活中,他为人处世和善、乐于助人,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在思想上他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主动和党组织靠拢。 8、xx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在准备硕士论文期间,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和查阅学术资料,大大提升了其专业水平。同时他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参与了导师的多项课题,使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9、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学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乐观开朗,乐于助人,意志坚强。 10、担任(研究生会、班级)学生干部,工作认真踏实肯干,积极协助领导老师开展各项工作。并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责任心,

形成性评价简介

形成性评价简介 一、对形成性评价的基本认识 (一)形成性评价的概念 教师把从学生中采集到的一些数据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针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主动反思构建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评价。也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程度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查找培养方案、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与学提供反馈信息,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突出特点是充分重视评价的过程, 教师不仅是评价的客体, 也是评价的主体。形成性评价是学生与教师在同一个教学模块中共同参与、双方得到反馈并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教学活动。评价的结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提供诊断性意见, 通过反馈不断完善评估体系。 (二)应用形成性评价的意义 促进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评价,利用学生的评价意见、同行间的评价意见和督导者、管理者的评价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利用教师的评价指导、学生间的评价建议和自我评价反思,积极管理和调整自身学习,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合作精神、责任感和自信心。 (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异同 1.共同点:都是教学评价方法,都具有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的功能。 2.注意点:(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不能互相取代,只能互相补充和结合。(2)平时成绩、小考成绩以不同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这也不是形成性评价。这是使用形成性方法的终结性评价,即采用阶段性测试的形式,并最终形成总评成绩。

北京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内容标准

附件: 《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体育课学业水平考核内容标准及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教委《关于做好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京教体美[2009]15号)要求,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过 程性考核的分值为10分。从2009年9月1日起,有初中学段的学校必须按照《北京市初中体育过程性考核方案》的要求,对初中学生的 体育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考核,并从2010年起开始计入学生升学考试总成绩。为了规范过程性考核的操作程序,统一考核内容的评价 标准,特制订《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体育课学业水平考核内容标准及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体育课水平考核标准及办法》 ),各区县和学校在制订本单位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体育课学业水平考核办法时,必须从《体育课水平考核标准及办法》 中选取考核内容,并严格执行考核标准,确保体育课学业水平考核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二、考核内容与标准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 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按 照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将水平四的考试内容与标准分成以下两类: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教材和教科书中采用定量评价的内容及标准1.

1.初一年级男生 类类球体素质身田径类单排足球掷立定引体(球米105100得跳(米球(米跑(秒(秒 39.8.1.12.2217107.15.10.3′4 310.8.7.915.10.1.12.21163′5 310.8.1.12.21159.97.15.3′5 39.197.15.8.1.12.21511.3′5 312.9.15.7.8.1.12.211493′5 213.10.2.27.915.7.1.11134′0 210.1213.2.16.7.816.1.114′0 210.14.11.016.8.86.2.11214′1 214.12.01.016.8.6.81111.4′1 22.01.07105.16.8.111.15.4′2 2.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评价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两方面的反馈作用。评价要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要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自己。同时,评价又可以正确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利教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一、形成性评价 (一)内涵阐释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1967 年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文(M. Scriven)提出来的,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以提高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后被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B. S. B1oom)引进教学领域,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1]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这个词初始是用于区分以下两种评价的:一是由教师在课堂内部操作的持续终结性评价(Continuous Summative Assessment),一是由外部考试开发人员完成的终结性评价。这种由教师作出的持续终结性评价之所以最初被称作“形成性评价”,是因为它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信息,尽管它只是相对简单的反馈。这种评价曾经也被称作“弱形成性评价”(Weak Formative Assessment)。[2]因而,从起源上看,形成性评价源于总结性评价,又是针对总结性评价而言的,这是探究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关系的关键所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因其独有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所接受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 形成性评价最突出的特征是反馈。从斯克里文和布卢姆两人对形成性评价所下的定义来看,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作业、测试等形式提供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和存在困难的地方,从而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或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形成性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也可以意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改进学习方法,更加努力达到目标。 能够提供反馈信息的必然是已经取得的结果或成绩,这一结果或成绩可以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即平时所取得的,也可以是学期末通过所谓的总结性评价所取得的。而结果又带有归纳和总结的性质,因而形成生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过程,它还关注甚至包括结果(总结性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 (二)理论基础 关于教育评价方法,存在硬评价与软评价(hard evaluation & soft evaluation )的争论。硬评价是运用客观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定量分析技术的评价,软评价是以主观描述和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分别是两种评价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背后包含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评价方法论:实证化评价方法论和人文化评价方法论。

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成绩构成审核备案表

关于对课程考核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指导意见 (试行)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过程评价,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更好地将融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教育思想真正贯穿于教学工作全过程,学校将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逐步推进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实施目标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的评价,从而“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通过“评价诊断、反馈信息、修正问题、提高质量”等阶段,对教学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形成对教育者和受教者即时性的影响效应,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校已开设的必修课程应分步实施形成性评价改革,逐步形成完善的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体系。 三、基本原则 课程考核改革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围绕课堂教学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从以知识学习为主向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方向转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课程考核改革要遵循教学规律,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各教学院(部)应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逐步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将课程考核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学风和考风。 四、实施方式 形成性评价体系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个方面。学科组、任课教师应结合专业课程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具体课程的实施方案,在教学方案设计书中精心设计具体环节,填报《江西中医药大学课程考核形成性评价成绩构成审核备案表》,在开课时向学生公布本课程的成绩评定办法及考核方式;实施过程中应认真、如实填写《课程形成性评价手册》,及时分析、反馈、总结,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一)过程性考核 任课教师在学科组的指导下在对教学过程中的考勤、作业、小论文、小测验、课堂讨论、实验、见习与调查等实践环节进行考核时,应注重学生互评、自评环节,做好考核内容的设计,统一评价标准,减少教师个人在认识方面的偏差和随意性,及时、准确、公正地给予评价并做好记录,记录须留存学科组备查。不同课程的考核指标和赋值可自行调整,原则上过程性考核指标不

☆关于推行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实施意见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关于推行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鼓励探索非标准答案考核,加强学习的过程管理,严格过程考核,学校决定推行课程过程性考核管理。 一、适用范围 全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除外)均实施过程性考核。 二、课程考核要求 1.建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学生平时学习考核评价制度,学生修读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即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比不低于40%。 2.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力度,积极开展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混合式教学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注重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教学全过程考核,除学生出勤考核外,每门课程应采取三种及以上过程性考核形式。 三、过程性考核形式 1.学生出勤:课程考勤次数不少于上课次数的1/3次。 2.平时作业:要求作业布置适量,精心设计,及时批改、及时反馈,严把作业质量关,确保平时作业成绩的准确性。平时作业次数不少于 3 次。 3.阶段性测验:包括期中考试、单元测验或随堂考试等。测验次数不少于 2 次。

4.综合性大作业:根据课程教学安排而专门设计的综合性大作业。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综合性大作业可以采取课外阅读、专题学术论文、专题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5.学习笔记:学生对课程讲授内容进行记录和整理,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笔记进行批阅。 6.课堂表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重点、难点或部分专题内容通过课堂讨论或进行课堂提问等形式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评定成绩。 7.团队作业: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由教师设定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通过互助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最终由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完成任务情况进行总成绩评定。各小组再根据成员贡献大小自行评定每位成员的成绩。 8.教学实践活动: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内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综合表现、知识掌握情况、知识运用程度及动手能力等进行成绩评定。 9.其他形式: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其他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 四、任课教师职责 1.课程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本门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细则,明确过程性考核的形式、内容和要求,规定过程性考核时间进度,提出课程过程性考核各种形式的考核要求、评分标准与评分权重。 2.开课初期将课程过程性考核的形式、内容和要求等告知学生。 3.按课程过程性考核要求布置考核内容,督促学生参与考核,并按时完成相关形式的考核。 4.批改作业、组织专题讨论、组织教学实践、开展阶段性测验、查阅学生课堂笔记等,并客观、准确、公正地评定和记录成绩。

评语大全之研究生学术水平评语

评语大全之研究生学术水平评语

研究生学术水平评语 【篇一:研究生导师评语】 研究生毕业个人自我鉴定 本人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 本人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根据自身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并涉猎了一部分其他课程,开阔视野,对本人研究方向的应用背景以及整个学科的结构有了宏观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通过努力学习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在撰写论文期间,查阅了大量的英文资料。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查阅学术资料和参考书籍。同时自己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参与了导师多项课题的研究,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同时顺利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本人在研究生阶段充分训练了自己的口才与演讲水平,并参加了2013年全国中青年麻醉论坛的论文学术交流和2012年、2013年两次安徽省论文的学术交流。 本人在平时生活中,为人处世和善热情,和同事、同学们关系融洽,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 本人在研究生阶段所获颇丰,获得了2013年“东南奖学金”、2013年“三好研究生”和2014年“安徽省品学兼优毕业生”。从学业、科研工作,到个人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锻炼。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本人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本人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导师审查意见 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总结如下: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他根据研究方向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认真研读了有关核心课程,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在读期间她还研修了很多其他课程,开阔了视野,对整个研究领域的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英语学习方面,其具备了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在做硕士论文期间,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和查阅学术资料,大大提升了其教学水平。同时她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参与了导师的多项课题,使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参加了多次省级以上论文学术交流,口才与演讲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在平时生活中,她为人处世和善、乐于助人,并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在思想上她始终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主动和党组织靠拢。 其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以及工作都是优秀出色的,并得到了多项荣誉证书。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希望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二:学校评语(研究生)】 研究生学校评语 xxx同学思想上要求上进,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学习认真刻苦,踏踏实实,从不放松警惕,曾获校二等奖学金,并且有多篇论文发表。作为班级体一员,能积极主动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较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希望再接再厉,争取更大发展。xxx 同学思想积极进步,能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关心国事,

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内容.doc

《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体育课学业水平考核内容标准及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教委《关于做好 2010 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京教体美 [2009]15 号)要求,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 考核的分值为 10 分。从 2009 年 9 月 1 日起,有初中学段的学校必须按照《北京市初中体育过程性考核方案》的要求,对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情 况进行过程性考核,并从 2010 年起开始计入学生升学考试总成绩。为了规范过程性考核的操作程序,统一考核内容的评价标准,特 制订《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体育课学业水平考核内容标准及实施办法》(以下简称《体育课水平考核标准及办法》),各区县和 学校在制订本单位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体育课学业水平考核办法时,必须从《体育课水平考核标准及办法》中选取考核内容,并严格执行考核标准,确保体育课学业水平考核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二、考核内容与标准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 年级)体育与健康( 7-12 年级)课程标准》、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颁布 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按照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将水平四的考试内容与标准分成以下两类: (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教材和教科书中采用定量评价的内容及标准

1.初一年级男生 田径类身体素质类球类单项 1000 米50 米跑100 米掷实心立定跳引体向跳绳(次篮球运足球运排球垫得分跳高 (分.秒) (秒)跑(秒)球(米)远(米)上(次) /分钟)球(秒) 球(秒) 球(次) 100 3′48〞7.2 15.2 10.8 1.17 2.29 20 170 9.8 8.1 35 98 3′50〞7.3 15.3 10.3 1.16 2.28 19 165 10.2 8.3 34 96 3′52〞7.4 15.4 9.6 1.15 2.26 18 158 10.8 8.7 33 94 3′54〞7.5 15.5 8.9 1.14 2.25 17 150 11.5 9.1 32 92 3′57〞7.6 15.6 8.0 1.13 2.22 16 140 12.3 9.5 30 90 4′00〞7.7 15.7 7.1 1.12 2.20 15 130 13.2 10.0 28 87 4′06〞7.9 16.0 6.9 1.10 2.17 14 126 13.6 10.3 27 84 4′12〞8.1 16.2 6.5 1.08 2.12 13 121 14.1 10.7 25 81 4′18〞8.4 16.4 6.2 1.07 2.08 12 115 14.7 11.1 24 78 4′24〞8.8 16.5 5.8 1.06 2.02 11 108 15.5 11.7 21 75 4′30〞9.1 16.7 5.3 1.03 1.95 10 100 16.2 12.2 19

形成性评价

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 1、科学性原则 2、导向性原则 3、多元化原则 4、激励性原则 5、情感原则 6、可行性原则。 特点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在形成性评价中,老师的职责是确定任务、收集资料、与学生共同讨论、在讨论中渗透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共同评价。 途径与方法 这几年里,我们根据新课标中评价的要求,对我校的语文课堂教学途径如下:一是课堂内外结合---语言的课外延伸,激励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二是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三是听说入手,落脚综合。

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区别和联系

一、发展性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思想发展的四个时期 1、验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通过量化的方法评价,考察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2、目标中心时期(20世纪30-50年代)。强调结果和目标的一致性,出现了质的萌芽。 3、标准研制时期(20世纪50-70年代)。以布鲁姆引领的美国教育改革,根据评价表准衡量评价的结果出现了评价是为了改进的思想。 4、结果认同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提出“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就是评价的最大效益”。为此,关注评价过程,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主体间的相互协商、沟通、理解和让步;同时,提出评价标准多元化的问题,给予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和可能。总之,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又称为“个体化评价时期”。 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最新思想,同时又是针对我国现行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了解并掌握发展性课程评价是新一轮课改中必须开展的工作。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核心思想 采用人本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教育和人类发展的关系,是当前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实现全人教育,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303)。 教学和评价一体化;评价为促进发展提供依据;评价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303)。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为: 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多元化。 形成性评价 概念: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最初是由美国的斯克里 (G.F.Scriven)在其1967 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活动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形成性评价的目标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不断了解活动进行的状况以便能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活动质量所进行的评价。而不是判断优劣,评定成绩。形成性评价应该在活动过程中根据活动进程有计划地进行评价,一次形成性评价的对象是活动京城某一阶段的全部内容。 形成性评价的类型 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指的是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表现。该观点认为评价是学习的一部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成功或失败只能用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地具体事实说明。 变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关注“我们怎么知道学生知道了什么”,要求定期观察和评价学生的表现。

北京市初中体育过程性考核方案

附件2: 北京市初中体育过程性考核方案 一、考核目的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京发〔2008〕6号)关于“不断完善和规范体育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的精神,落实教育部新课程改革规划提出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北京市决定在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中增加体育过程性考核的改革,旨在以评价引导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树立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同时也规范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水平,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有效实施。 二、考核对象 北京市初中学段的所有学生。2009年9月1日以后新入学学生的过程性考核时间为: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上学期,共5个学期,初三年级下学期不再进行过程性考核;2009年9月1日新升入初二年级的学生,其初二和初三年级各学期均须进行过程性考核;2009年9月1日新升入初三年级的学生,其初三年级两个学期必须进行过程性考核。 三、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 (一)区县教委职责。 1.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协调区考试管理中心、区教学研究部门以及纪检监察部门,根据《北京市初中体育过程性考核方案》统一制定本区县的过程性考核实施办法和学校成绩上报审核制度,并上报市教委。 2.审核学校上报的过程性考核方案,审核通过后备案,并将此作为对学校进行过程性考核检查的重要依据。 3.每年审核学校上报的毕业生过程性考核结果,审核确认后计入学生体育考试总分。 4.加强对学校过程性考核工作的监督检查与管理力度,确保过程性考核的公开、公正、公平。 5.要设立举报电话或信箱,接受家长和学生的投诉,并应及时对投诉情况予以核实。对于过程性考核中的违纪行为要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 (二)学校负责制定具体考核评价实施方案并负责日常考核评价工作。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导读:本文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育评价就其目的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两种类型。“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这两个概念是由斯克里文在其1967年所著的《评价方法论》中首先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一般地说,形成性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视对被评对象进行分等鉴定。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与此不同,它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地,它与分等鉴定、作出关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体的决策、作出教育资源分配的决策相联系。学生的毕业考试、教师的考核、学校的鉴定都是总结性评价的例子。由此可见,这两类评价活动是有区别的,并且,这些区别可以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说明:第一,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目的、职能(或者说期望的用途)(expected uses)不同。布卢姆(Bloom,B.S.)曾经明确指出,这两种评价相区别的“明显的特征在于目的(期望的用途)”。他进一步指出:“形成性观察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给定的学习任务被掌握的程度、未掌握的部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对学习者分等或鉴定,而是帮助学生和教师把注

意力集中在为进一步提高所必需的特殊的学习上。” 布卢姆的这段话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评价而言,但其基本精神同样也适用于教育评价的其他方面。在教育方案的评价中,形成性评价通过社会需要、教育活动参与者的需要的评定、可行性研究、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调查,将其目的指向改进教育活动的质量。总结性评价“指向更一般的等级评定”。它的直接目的是作出教育效果的判断,从而区别优劣、分出等级或鉴定合格。总结性评价与教学效能核定(accountability)联系在一起,它为关于个体的决策、教育资源投资优先顺序的抉择等提供依据。第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报告听取人(audience)不同。形成性评价是内部导向的,评价的结果主要供那些正在进行教育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参考。总结性评价是外部导向的,评价的报告主要呈递给各级制定政策的管理人员,以作为他们制定政策或采取行政措施的依据。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这一区别,决定了这两类评价活动的外部特征:形成性评价者与教育活动的实施者相互依赖。教育活动的实际参与者与实施者需要形成性评价者提供各种帮助,这两类人员关系密切。然而,总结性评价者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独立的关系,这一独立的关系是他们能以客观的态度实施评价的基础。第三,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覆盖教育过程的时间不同。如前所述,形成性评价直接指向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以改进这一活动为目的,因此,它只能是在过程中进行的评价,一般它并不涉及教育活动全部过程。总结性评价考察最终效果,因此它是对教育活动全过程的检验,一般在教育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