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幼小衔接“零起点”
- 格式:pdf
- 大小:322.61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幼小双向衔接的策略华中师范大学幼儿园,武汉 430079)[摘要]幼小衔接的问题近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家长都将幼小衔接视为重要议题。
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促进他们更快适应小学生活,还能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认知水平,帮助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因此,幼小衔接是一项能够推动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顺利过渡的重要活动。
在此背景下,本文重在梳理与总结促进幼儿双向科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小衔接;去小学化;幼儿教育;幼儿园;家园合作一、引言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旨在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幼儿汉语拼音、识字、计算和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整顿纠正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与小学的非“零起点教学”。
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小学化”学习不仅违背了他们现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为幼儿带来负担,更剥夺了他们快乐的童年,严重的话还会挫伤幼儿对于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对以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加不利。
而在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第17条明确指出,“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该政策进一步强调了要坚决整治纠正“小学化”问题,注重加强科学幼小衔接,从而为广大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上述国家政策均反映出科学的幼小双向衔接对于幼儿能顺利从幼儿园迈向小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
并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基于科学保教观念,科学的幼小衔接也要求幼儿园、小学与家庭等主体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帮助幼儿全面做好准备。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从幼儿园、家长与小学三大角度对促进幼小双向衔接科学实施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二、幼小双向衔接的有效策略(一)幼儿园角度1.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和交流幼儿的发展是具有连续性的,因此,幼儿园与小学的关系不仅不是“各自为政”的割裂状态,而是应携手合作的伙伴,共促幼儿科学的幼小衔接。
2024年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读后感1(约1118字)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孩子们从出生开始就进入了这种高压状态。
这些年衍生的新鲜词汇和教育机构越来越多,亲子园,幼小衔接,托管班,辅导班层出不穷。
个人内心是排斥这些的,想给孩子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可是一想到成年后是否会有更顺遂如意的人生,孩子会不会埋怨我小时候没有让他学会的更多,心里便忐忑焦灼不安。
读了《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这本书,卸掉了心中的大石。
这里所说的幼小衔接,不是去上几个月的学前过度课程,也不是强制灌输孩子太多的小学课本知识,而是从心灵上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区分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这是一小段关键的人生路,有了家长们心灵上的陪伴,孩子会走的更稳更好。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儿园注重的是教与养的齐头并进,小学则是教占主导。
在幼儿园中,活动多以游戏为主,小学大多是课堂式教学。
在这里重点强调了一个“零起点”教学。
“零起点”不是机械的认为学校“零起点”教育就是让孩子可以“零准备”入学。
家长需要适当的给孩子做些学习准备,建立学习的兴趣。
比如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孩子轻松掌握一些简单的字和数数。
如果孩子不喜欢,就不要强制完成。
任何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且很难消除。
孩子上学后时间会被大量的作业所占据,因此,好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教给孩子如何管理时间,比不停地催促孩子被动的完成作业要高明的多。
配合这一点,还需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每天因为磨蹭,作业做到很晚,那么第二天都会缺觉,上课无法集中精神,总是打瞌睡。
回过头来,不知道讲的新内容是什么,做作业又十分的吃力,最后又会到很晚。
这样下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作业拖拉不说,成绩也提高不了。
最后再谈一点深有体会的。
如何辅导孩子做作业。
现在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在孩子放学后辅导孩子功课,不论是默写也好,朗诵也罢。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赢在小学起跑线上—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培训讲稿科学做好幼小衔接,赢在小学起跑线上——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培训讲稿主讲人:###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交流幼小衔接的问题。
2018年国务院出台了《XXX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
文件中明确要求“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
最后这句话:“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实际上已经很清晰地告诉我们,在幼儿园绝对禁止向幼儿进行超出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知识性教学。
但在现实中,一些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很大偏差,认为儿童智力应该早开发,因此,很多家长要求幼儿园讲授一年级知识,什么汉字、拼音、算数统统要求幼儿园去教。
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的一些老师,甚至有些领导为了“顺应家长需求”,违背教育规律,明里暗里开始教授幼儿小学化知识。
当然更多的是一些民办园、托幼点把教授幼儿小学化知识当作宣传、招生的法宝,屡试不爽。
我们作为教师,作为懂教诲的人,不应当做违背教诲规律的事情。
这节课我们要将的如何做好幼小跟尾也是人人非常关注的问题,良多教师有误区,缺方法,下面就这个问题和人人交流。
希望能对人人有所启示,有所帮助。
1.幼小跟尾应当从哪些方面动手?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能力和惯,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2)培养幼儿的研究品质,如培养独立性、自觉性、坚持性、专注性、计划性,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等。
(3)做好升入小学的能力准备,如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倾听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交往能力等。
2.幼小衔接工作容易出现哪些误区?应如何看待?误区一:到幼儿进入中班或大班后才开展幼小跟尾工作。
许多教师存在着“幼小衔接工作是在中班或大班开展”的错误认识。
零起点教学迎来元年第一篇:零起点教学迎来元年零起点教学迎来元年2013年9月,上海开始在全市推行小学入学后零起点教学。
此前,上海市在其下辖的两区进行了试点。
作为全国施行小学零起点教学的先锋,上海并不孤独,山西太原市与上海同时推行小学零起点入学措施。
北京、天津以及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的部分辖区,也在2013年9月和2014年开始实施这一措施。
有专家认为,小学零起点教学是为了避免过度的幼教,是为了减负,也是为了应对小学择校乱收费。
学前教育过度成全国性问题各大城市中的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孩子该上小学了,开学前老师来家访,问孩子有没有学过拼音,会不会2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小学授课内容成为了上小学时的预备知识。
很多小学校据此组织考试,更糟糕的是,一些热门小学甚至推出了命题有侧重的坑班,只有上了这些坑班才能答上来专门的题目。
小学教师把教学的压力前移,使得小学知识成了学前知识。
在小学没有明确提出要求的地区,学生家长也在种种传闻之下自动绷紧了神经。
小学教育前置,与教学评价目标的单一有关。
在以往对学生的评价中,学业成绩是“唯一”标准。
有调查显示,上海市近九成的幼儿上过兴趣班。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在2013年对长宁、闸北、闵行、浦东新区、松江、奉贤诸区的6所幼儿园开展调研,发放教师问卷939份、大班家长问卷1323份。
调研发现,有88%的幼儿参加过兴趣班,且有32%的幼儿参加3至5个兴趣班。
在内容选择上,前三位分别是拼音(22.75%)、外语(17.86%)和绘画(16.77%),其余依次为乐器、歌舞、思维训练、运动、书法、识字。
可笑的是,拼音、外语和绘画都是小学规定的授课内容。
这反映了家长在选择兴趣班时,首要考虑的仍然是小学课程内容。
小学教学前置的浪潮也波及到幼儿园。
虽然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的培养目标中并没有识字要求,但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孩子已有识字经验。
38.21%的受访幼儿园教师反映,班级里超半幼儿能认读100个以上的汉字,这些字大多在日常生活情境和亲子互动中随机获得。
幼儿园幼小衔接:幼小衔接课程实施全程解析一、引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儿园幼小衔接,作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环节,一直备受教育界和家长关注。
幼小衔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小学生活和学习成绩。
如何有效地实施幼小衔接课程,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对幼小衔接课程进行全面解析,探讨其实施全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环节。
二、幼小衔接课程的设计1. 课程目标:幼小衔接课程的设计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
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到幼儿园和小学课程之间的衔接点,注重对学生认知、情感、语言、社交等方面的素养培养。
2. 课程内容:幼小衔接课程内容要综合考虑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特点,不仅要包含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方法:课程的实施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游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等,以满足幼儿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1. 通过故事情景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施幼小衔接课程时,引入一些与幼儿园生活相关的故事情景或者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逐步了解学校生活和学习状态。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程中适当安排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主动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情感态度和社交技能的培养。
通过小组合作、团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让他们在学校中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四、对幼小衔接课程的个人理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对幼小衔接课程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幼小衔接课程不仅是学习内容的衔接,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有效的实施,幼小衔接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总结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的实施全程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科学安排。
通过引入情景故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情感态度和社交技能的培养,可以让幼小衔接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零起点”主要是为了引导家长不要让孩子超前学习,要求老师严格按照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教学,从“一张白纸”教起,而不是以班上识字量多的学生为教学依据。
据报道,“进小学前的最低限度:语文会拼音、多认字,数学会20 以内加减法,英语会26 个字母。
”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家长王女士在某人气颇旺的家长论坛上,看到一位过来人发帖,引起众多即将面临孩子“幼升小”的家长讨论。
同时,上海市教委在全市小学推出一年级新生“零起点”教学新规,即严格按照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学,不随意拔高教学和评价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
两条信息针锋相对,这让王女士备感纠结——究竟是让孩子跟着“抢跑”,还是让他“零起点”进入小学?老师介绍:绝大多数新生有学前基础在上外附属双语学校一(2) 班,英语老师张艳和学生亲切地拉起了家常,聊春节里的趣事,聊突如其来的飞雪,孩子们兴致勃勃。
在聊到雪人时,张艳介绍英语单词剪切(CUT) ”时,很多同学能思维发散地说出切面包、切梨、杀鱼等短句。
“班里大概有八成孩子有学前基础,”张艳说,聊天中,学生能识读的许多单词并不是上学期教材里出现过的。
她所说的学前基础,就是家长安排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提前学习英语、拼音、认字、识数、加减法等知识。
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于上海市各小学中。
上海复旦万科实验学校一年级语文教师邓孜畅曾在开学时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班上20 名学生中有18 个孩子在幼儿园学过拼音。
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吴斌也说: “班上40个学生,只有2个孩子是‘一张白纸 '进入课堂,其余都学过拼音。
”高安路一小一位一年级语文老师说,班上学前没有任何识字量的学生几乎没有,多则识字两三千,一般识字量也有四五百个。
老师坦言:“基础参差”是回避不了的“抢跑”现象的存在,自然导致孩子升入小学后,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如此一来,是否会对老师的正常课堂教学带来困扰呢。
按照课标、教纲来设计教学进度和课堂组织形式,是否会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消化不了”?上外附属双语学校小学部负责人龚鸣说,学生水平存在差异是当下回避不了的事实。
以儿童为中心,做好幼小科学衔接2016年修订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行动,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小学起始年级必须按国家课程标准坚持零起点教学。
由此,学前教育进入全面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幼小衔接也越来越被幼儿园、小学及家长所重视,对幼小衔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标签:儿童中心幼小衔接科学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幼小衔接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坚持儿童为本”的基本原则,其内涵包括:关注儿童发展的连续性,尊重儿童的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关注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和能力。
根据《意见》要求,安徽省教育厅制定了《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2021年秋季学期,全省96所幼儿园、32所小学开始试点推进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铜陵市时光街幼儿园是实试点幼儿园之一。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认识。
一、幼小科学衔接的必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幼儿园时期,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游戏和游戏化课程为主要活动,在一日生活中积累经验;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
帮助儿童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不同教育方式,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
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比如:孩子会容易疲惫,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孤僻,不爱与同学沟通,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很大影响。
孩子从幼儿园到进入小学一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
2022幼小衔接零起点教学方案2022幼小衔接零起点教学方案(通用8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
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2幼小衔接零起点教学方案(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2幼小衔接零起点教学方案1为进一步提升xxx区各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实施质量,引导幼儿园科学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幼儿入学适应性教育,促进每一位幼儿自信、快乐地融入小学学习活动,协助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特此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幼儿自然发展规律、把握幼儿发展目标及学习特点,构建科学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体系,杜绝超前学习,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入学教育及生活。
二、具体实施(一)幼儿园主要任务1、依据幼儿发展目标,制定适合本园幼小衔接活动实施方案、确保幼小衔接活动科学、有序、有效实施。
2、一日生活中开展有针对性、丰富多样的、生动有趣的幼小衔接活动,帮助儿童从身体学习转换为用大脑学习的能力、从具象物体转换为具象符号、从具象符号转换为抽象符号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预备适应课堂的心理准备、动机等从而促进每一位孩子在身体、情感、习惯、能力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
3、利用家校传播正确的幼小衔接价值取向,引导家长建立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掌握符合幼儿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解决入学焦虑,为幼儿营造轻松快乐、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二)幼儿发展目标具备入学具备的学习能力:包括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知觉转换能力、数学准备能力、学习品质、社会适应能力、阅读兴趣、前书写准备能力。
具体措施:通过家园共育、区域活动、一日生活环节、集体教学等途径为幼儿开展活动、创设环境、提供资源等方式。
视知觉能力:1、感知物体或者符号的位置,包括方位、距离、大小、形状、等空间特性的知觉,如走迷宫、找对应等游戏活动。
“零起点”教学,如何起步(浙江教育报9月15日头版武怡晗)今年2月,省教育厅发布《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通知,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坚持“零起点”教学。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省多个地区开始启动“零起点”教学。
日前,记者走访了杭州、宁波两地学校,探访“零起点”教学现状。
提前“抢跑”让教师很为难“孩子有没有提前学习拼音?”管庆娟是杭州市西湖小学一年级教师,这个问题成为她暑期家访时的必问。
“尽管我们是‘零起点’教学,但全班40个孩子,仍有一半左右学过拼音、10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这个怎么跟我之前学的不一样?”开学两周来,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语文教师苏丽琴不时要应对孩子们的困惑。
“班里有一半的学生提前学习过拼音、数学,但学得不系统,不少人掌握的知识点还存在错误,我们不得不反复教,可孩子第一印象很深,很难纠正。
”这种学前“抢跑”现象,并不鲜见。
新学期开学,宁波市教育局对江北区、海曙区、江东区的抽样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6所小学469名一年级学生中,有204名学生提前学习过100以内加减法,有426名学生提前学习过拼音。
其中,在培训机构学习的孩子占到195人。
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教务主任严佩红说,以该校101班为例,全部40个孩子几乎都接触过拼音教学,但能够完整认读23个声母的只有20人,能读完24个韵母的也只有15人。
“不少家长认为只要提前学了就好,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按照现有的教学大纲要求,所有都是从头教起,孩子学拼音并不难,但重复学习,孩子的兴趣和主动性都会大打折扣。
”“零起点”教学不是“一刀切”“近年来,一些小学在起始年级加快教学进度,人为拔高教学要求,还有一些幼儿园以‘幼小衔接’为由组织中高段孩子提前学习汉语拼音、数学计算等内容。
”省教研室小学幼教特教部主任滕春友说,“零起点”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行政措施,就是为了遏制以上情况发生。
今年2月出台的《意见》,要求学校针对一年级学生推行“零起点”教学,以兴趣和学习习惯为教学的出发点,拒绝人为拔高要求和加快教学进度,减轻小学低年级(一至二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
幼小衔接孩子马上要读一年级了,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在这个问题上,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选择往往是不一样的。
今年2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的通知,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要坚持“零起点”教学。
今年4月,杭州市教育局转发了省厅的通知,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9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
今年7月,宁波市已出台了文件,从今年秋季起,在小学起始年级全面启动零起点教学。
而在去年9月,上海市已经在全市小学正式推行零起点教学。
为什么要推行“零起点”教学?杭州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在幼儿园阶段提前给孩子上学科性的知识,现在家长“抢跑”太厉害了,孩子还没上小学,就开始让他们学拼音、学算术,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
“这种盲目拔高现状,应该得到改变。
”他说。
培训市场调查幼小衔接班,开了10年依然火爆钱报记者在身边做了一个小调查:一场高中同学会,有4个高中同学的孩子下半年读一年级,其中有3个人给孩子报了暑期幼小衔接班。
记者调查了杭州一个30人的幼儿园班级,有25个家长给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
胜利小学的陆虹副校长也曾做过一个调查,一年级新生进来,很多学生能认500个字,最多的能认2000个字,已经能看书读报。
杭州绿城育华亲亲学校的洪玲老师回忆,“我2006年带过一年级,那时一个班最多只有六七个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
”而眼下培训市场幼小衔接班的火爆也证明了家长对零起点的“没感觉”。
钱报记者在杭城某培训机构看到,这家机构一共开设了16个幼小衔接班,每个班26人,早在暑期开始前就满员了。
英语、硬笔书法、拼音、思维训练、看图说话……一些家长为孩子制定了从周一到周日每天的校外学习课程。
比如“硬笔书法+汉语拼音”,每次上2个小时;“语文+数学”,每次上3个小时;有的上午是“学科训练”,学拼音识字口算等,下午为“专业训练”,如行为习惯培养。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沈老师对钱报记者直言,“幼小衔接班热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