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三册物理《1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三册物理《1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三册物理《1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三册物理《1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

6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学习目标] 1.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知道电流做功的实质.(重点)2.理解电功和电热的区别,会区分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难点)3.理解电功率和热功率.(重点)4.会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焦耳定律.(难点)

一、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

(1)定义:电流在一段电路中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通电时间三者的乘积.

(2)公式:W=IUt.

(3)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4)意义:描述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多少.

2.电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

(2)公式:P=IU.

(3)单位:瓦特,符号是W.

(4)意义:描述电能转化为其他能的快慢或者是电流做功的快慢.

二、焦耳定律

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2.表达式:Q=I2Rt.

3.热功率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电功与电能的单位相同,电功就是电能.(×)

(2)电功率越大,电功越大.(×)

(3)根据I=U

R可导出P=

U2

R,该公式用于任何用电器.(×)

(4)电流通过电解槽时,电功大于电热.(√)

2.(多选)关于电功和焦耳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纯电阻电路中,计算电功可用公式W=I2Rt

B.在非纯电阻电路中,计算电功可用公式W=I2Rt

C.在非纯电阻电路中,计算焦耳热可用Q=I2Rt

D.在纯电阻电路中,计算焦耳热可用Q=UIt

ACD[电功的计算式W=UIt适用于任何形式的电路,焦耳热计算式Q=I2Rt也是普遍适用的,但是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W才等于焦耳热Q,A、C、D正确,B错误.]

3.把六个相同的小灯泡接成如图甲、乙所示的电路,调节变阻器使灯泡正

常发光,甲、乙两电路所消耗的总功率分别用P

甲和P

表示,则下列结论中正

确的是()

甲乙

A.P甲=P乙B.P甲=3P乙

C.P乙=3P甲D.P乙>3P甲

B[设每个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I,则甲图中电路的总电流为3I,P甲

=12 V×3I,乙图中电路的总电流为I,P乙=12 V×I,故有P甲=3P乙,B正确.]

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计算

1.

(1)各部分电路电流I相同,根据P=I2R,各电阻上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2)总功率P总=UI=(U1+U2+…+U n)I=P1+P2+…+P n.

2.并联电路功率关系

(1)各支路电压相同,根据P=U2

R,各支路电阻上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2)总功率R总=UI=U(I1+I2+…+I n)=P1+P2+…+P n.

3.结论

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均等于各负载消耗的功率之和.

【例1】有额定电压都是110 V,额定功率P A=100 W,P B=40 W 的电灯两盏,若接在电压是220 V的电路上,两盏电灯均能正常发光,那么电路中消耗功率最小的电路是()

A B

C D

思路点拨:(1)电路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消耗的功率之和.

(2)串联电路中,功率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C[若要两灯均正常发光,亦即每灯的电压均为110 V,对A电路,因为R A<R B,所以U A<U B,即U B>110 V,B灯将被烧坏;对B电路,U B>U并,

B灯将被烧坏;对C电路,R A可能等于B灯与变阻器并联后的电阻,所以U A 可能等于U B,等于110 V,两灯可能正常发光,且电路消耗总功率为200 W;对D电路,变阻器电阻可能等于两灯并联后总电阻,可能有U A=U B=U并=110 V,两灯可能正常发光,且电路中消耗总功率为280 W.综上可知,C正确.]

功率求解的技巧

(1)在纯电阻电路中,比较用电器的电功率时,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用公式,如用电器电流相同时,用P=I2R比较,若电压相同时用P=U2

比较,若电

R

阻相同时,可根据I或U的关系比较.

(2)求解串、并联电路中的功率分配问题,比例法求解会使问题简化,但一定要明确是正比还是反比关系.

(3)当求解用电器的功率时,要明确求解的是什么功率.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不一定相等.

1.(多选)如图所示,L1、L2是两个不同的小灯泡,a、b间有恒定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右滑动时,发生的现象是()

A.L1亮度不变,L2变暗

B.L1变暗,L2变亮

C.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减小

D.经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减小

BCD[当滑动变阻器的触头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

R总变大,I总减小,由P1=I2总R1知L1实际功率变小,即亮度变暗;U并=U-I 总R1变大,由P2=

U2并

R2

知L2的实际功率变大,L2变亮,P总=UI总变小,I变=总-I2 ,由于I2变大,所以I变变小.]

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

1.

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

元件特

电路中只有电阻元件

除电阻外还包括能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

的用电器

欧姆定

服从欧姆定律不服从欧姆定律

能量转

电流做功全部转化为

电热

电流做功除转化为内能外还要转化为其他形

式的能

元件举

电阻、电炉、白炽灯等电动机、电解槽等

(1)纯电阻电路

W=Q=UIt=I2Rt=

U2

R t;

P电=P热=UI=I2R=

U2

R.

(2)非纯电阻电路

电功W=UIt,电热Q=I2Rt,W>Q;

电功率P

=UI,热功率P

=I2R,P电>P热.

3.电动机的功率和效率

(1)电动机的总功率(输入功率):P总=UI.

(2)电动机发热的功率:P热=I2r.

(3)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机械功率):

P 机=P 总-P 热=UI -I 2r .

(4)电动机的效率:η=P 机

P 总

×100%.

【例2】 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调节滑动变阻器R 使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 A 和 1.0 V ;重新调节R 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 A 和15.0 V .求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的输出功率和电动机的线圈电阻.

思路点拨:(1)电动机停止转动,电路为纯电阻电路. (2)电动机正常运转,电路为非纯电阻电路.

[解析] 当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为0.5 A 和1.0 V 时,电动机停止工作,电动机中只有电动机的内阻消耗电能,其阻值r =

U 1I 1=1.0

0.5

Ω=2 Ω 当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分别为2.0 A 和15.0 V , 则电动机的总功率P 总=U 2I 2=15.0×2.0 W =30.0 W

线圈电阻的热功率P 热=I 22r =2.02×2 W =8.0 W

所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 输出=P 总-P 热=30.0 W -8.0 W =22.0 W. [答案] 22.0 W 2 Ω

上例中,若电动机以v =1 m/s 匀速竖直向上提升重物,该重物的质量为多少?(g =10 m/s 2)

提示:P 出=mg v ,则m =P 出

g v =2.2 kg.

电动机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规格为“220 V 36 W ”的排气扇,线圈电阻为40 Ω,

(1)接上220 V 的电压后,求排气扇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和发热的功率; (2)如果接上220 V 的电压后,扇叶被卡住,不能转动,求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和发热的功率.

[解析] (1)排气扇在220 V 的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I =P U =36220

A ≈0.16 A ,

发热功率为P 热=I 2R =(0.16)2×40 W ≈1 W. 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为

P 机=P 电-P 热=36 W -1 W =35 W.

(2)扇叶被卡住不能转动后, 电动机成为纯电阻电路,电流做功全部转化为热能,此时电动机中电流为

I ′=U R =22040 A =5.5 A ,

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即发热功率为

P 电′=P 热′=UI ′=220×5.5 W =1 210 W. [答案] (1)35 W 1 W (2)1 210 W 1 210 W

课 堂 小 结

知 识 脉 络

1.对电功、电功率、电热及热功率的理解与计算.

2.串、并联电路的功率分析与计算. 3.对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的比较.

1.下列关于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越快,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一定越多

B .W =UIt 适用于任何电路,而W =I 2Rt =U

2R t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C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UI >I 2R

D .焦耳热Q =I 2Rt 适用于任何电路

A [电功率公式为P =W

t ,功率越大,表示电流做功越快.对于一段电路,有P =IU ,I =P U ,焦耳热Q =? ????

P U 2Rt ,可见Q 与P 、U 、t 都有关.所以,P 越大,

Q 不一定越大,A 错误.W =UIt 是电功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路,而I =U

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B 正确.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的功=焦耳热+其他形式的能,所以W >Q ,即UI >I 2R ,C 正确.Q =I 2Rt 是焦耳热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D 正确.]

2.一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 ,在它两端加上电压U ,电动机正常工作,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I ,电动机的机械功率是( )

A .I 2R

B.U 2R C .UI -I 2R

D .UI

C [电动机的电功率P =UI ,热功率P

热=I

2R ,所以机械功率

P 机=P -P

热=UI -I

2R ,选项

C 正确.]

3.如图所示,电路两端的电压U 保持不变,电阻R 1、R 2、R 3消耗的电功率

一样大,则R 1∶R 2∶R 3是( )

A .1∶1∶1

B .4∶1∶1

C .1∶4∶4

D .1∶2∶2

C [对R 2、R 3,由P =U 2

R ,U 2=U 3知,R 2∶R 3=1∶1,对R 1、R 2,由P =

I 2R ,I 1=2I 2知,R 1∶R 2=I 22∶I 21

=1∶4,C 正确.]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发表时间:2012-06-08T10:27:50.887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袁玉阔[导读]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云南省宣威市第七中学袁玉阔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高中物理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应在以下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1. 在教学设计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新课程改革中,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学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又把它具体化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由于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成为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场所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必须突破单纯以双基来立意的目标,本着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高度责任感,从三个维度来全面构思教学内容、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首先,对于教学内容的构思,要以课程标准中的相关条目为依据,以所用教材的相关内容为参照。在“知识与技能”维度,不仅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关注物理学的历史进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注意把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义、物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独特角度和物理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等纳入教学内容中。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展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关注身边的物理现象和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等纳入教学内容中。 其次,对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教师本人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在学校的现实条件为基础。在“知识与技能”维度,要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技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逻辑和心理特点,有度有序地安排教学活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尝试运用实验方法、模型方法和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讨论、交流、合作;还要让学生通过物理课程,来学习如何计划并调控自己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学习过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要注意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他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清;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合作,并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机统一的,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分别操作。这是因为就课堂教学而言,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既涵盖了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点内容,又针对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薄弱环节,体现了物理教学的完整性;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健全的人格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健全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如果课堂教学只偏重培养人格中与认知有关的部分而忽视其他部分培养,就可能会导致学生完整人格的解体和内心世界和谐的破坏,其结果必然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以更高的立意,从三个维度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力求在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的各项要求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亲身经历与体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受到科学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2. 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新的突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看成是单纯的认知体。在教学活动刚开始甚至尚未开始就被人为地划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级。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学生在学业成绩上呈现出的个别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差异造成的结果,课堂教学对于这种差异的改善作用极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能按正态分布原理,以全班学生的平均水平为基准,根据中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和实施教学,不难预料这必然会导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饱”的状况。这种不顾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只管把既定的知识甚至仅限于与应试考试有关的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背离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新课程改革所遵循的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单纯的认知体,而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为包括教学在内的“任何一种活动,人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的方式参与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一模一样的,也不是一个仅以年级或班级为标志的抽象群体,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独特个性的具体的人。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动接受体,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性的学习主体。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立足于每一位学生当前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全面把握学生成长的各个要素,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指导策略,科学而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和谐的良好氛围,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着眼于使全体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出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因为教师的职责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启动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适当条件,引导并帮助他们把潜在的能力变成现实的水平,促进他们素质的协调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3. 在教学评价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考试作为教学评价的手段,其导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既然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就必须认真研究用考试这一标准来评价物理教学,到底要考什么和怎么考才是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以往的考试,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所进行的单项测量,由于这种考试过分强化选拔功能,有时甚至成了决定师生命运的唯一指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且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还要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不仅要做终结性评价,还要做过程性评价;不仅有书面考试式的评价,还有动手操作式的评价;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等。 这就要求教师、学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共同努力,在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形式、评价结果及其管理等在内的整个评价制度上寻求新的突破。同时,由于教育教学评价具有特殊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还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只有这样,评价制度的变革乃至于整个新课程改革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高一物理集体备课方案

高一物理集体备课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物理备课组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重点。组织全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通过扎实教学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学校教务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重点恨抓课堂教学监督。加强备课组的建设,教师们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以身作则,肯吃苦、肯学习、肯钻研,乐于奉献,为同一目标而同心协力,勤奋工作。 2、加强备课组活动,严格按照学校关于集体备课的要求,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提高备课效率。增进各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认真开展“听课、说课、评课及案例研究”工作,本学期组内成员每人开一次公开课。“上课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规范的说课稿,课后及时写出自我反思。同一备课组内,每人至少听课15节以上;加强科组内老师之间的学习。 3、做好分层教学,不同的层次教学应有不同的的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控制好教学进度。又要面向高考,更好地注意教学难度的循序渐进,知识逐步扩展加深,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4、课堂教学达到精讲巧练,确保教学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严格控制作业布置的情况,在量和质上有所体现。 5、注重物理尖子生的辅导、一定要严抓、实管。落实每个人的责任与分工,经一段时间的培训、辅导后参加市竞赛。争取在一年内有很好的效果。 6、组织全组教师积极参与全市物理公开课和学校的公开周活动。 三、方法与措施: 1、每周二下午第一节课集体备课,做到定内容、定主备人,统一工作进度,统一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物理科学方法的归纳和新情景题、综合题的训练,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巩固。 2、每周安排一次学科综合测试。认真阅卷,根据试卷反映出的情况随时调整,缺啥补啥,因材施教。 3、强化教学管理。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检查作业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及时解决。 4、搞好补弱纠偏,促进整体进步。实践证明,弱课是整体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因而,平时教学中,应特别强调,采用“五多”补课法,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关心、鼓励弱科学生。 5、精选习题、测试题。平时练习、测试要认真对待,在选题、组题上肯下工夫,确保所选题目的科学性、实用性真正发挥其本身的作用。 6、夯实基础,狠抓落实,高考以能力立意,能力以知识为载体,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能力便很难提高。 7、后期教学要随时关注高考

浅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浅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发表时间:2013-07-01T15:23:29.5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9月总第146期供稿作者:李汉文[导读] 一上课老师投影出示:“考考你,看看谁最聪明——世界上偷什么的‘贼’最可恶?” 李汉文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吴堡中学7182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扎实严谨灵活多变 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应该牢牢把握“求实、求活、求新”的教学三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一、求实——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1.扎实严谨。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成的系统性极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物理规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与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模糊感。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既要生动有趣,又要严谨求实,使学生既能感悟到物理科学的艺术美、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能领悟到物理学科的严密性,树立求实的科学观。 在习题讲析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启发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抽象物理情境、提出规律、列式求解、做出结论并加以讨论等,做到解题过程步骤完整、推理严密。2.联系实际。物理课堂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物理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迫切需要的表现。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在人们的社会生活、生产及现代科学技术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周围,物理现象随处可见;在各行各业生产实践中包含的物理知识、物理原则也极为丰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物理学更是一马当先。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应尽量列举大量的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知识,这样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问题和解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习题的讲析中,选例除了要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习题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性。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课堂演示实验能直观再现抽象的物理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做演示实验,除了课本上必做的演示实验外,教师应当善于观察,挖掘生活实例中的物理原则,设计一些实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活——方法科学,灵活多变 1.方法科学。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显而易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建立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 2.灵活多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即说明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根据课程结构设置、内容特点、课型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求新——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1.转变观念。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吸取新营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面向未来,以人为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传统讲授式为开放讨论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方法培养,变重理论计算为重实际应用。 2.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要落实在创新教学上,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维方法搞好特色教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例如投影、微机以及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内容形象有趣,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这样有利于求新质疑。总之,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王长柱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教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8。 [2]刘志明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安徽教育,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9。

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4.1划时代的发现 (人教新课标选修3-2) 教材分析 《划时代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例如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受到康德等哲学家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这一思想的影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是受到了奥斯特和对称性思想的影响。在他们认定目标后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到奥斯特、法拉第的科学思想、科学信念和科学态度,从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其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通过对选修3-1磁场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电流的磁效应,掌握了通电导体周围磁场分布特点及方向的判断,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历程并不熟悉,尤其这其中蕴含的物理文化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初中物理部分已经学习过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历程还是比较陌生,对相关的物理学史了解较少,但学生对这些现象发现的历程细节充满着浓厚兴趣,期待着机会去领略感受其中物理文化精髓。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展开物理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2)经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中失败实验的探究体验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3)通过对电磁统一历程的学习和感受,体会物理学简单、和谐、对称、统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1)通过对法拉第科学探索精神的学习,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观和世界观。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实验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 讨论: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 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是弹力,或其它的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在O点,回复力是零,叫振动的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的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的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是一条什么形状的图线呢简谐运动的位移指的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 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

[课堂教学,形势,物理]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新形势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课改”的重点向“改课”转移,那么如何改课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1.1 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要坚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会导致课堂上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物理成绩下降.继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教学效率肯定也得不到提高.相反,如果对物理学习很有兴趣,就会在课堂中学习情绪高涨,在课下积极思考和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在实际的生活中也能主动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意识. 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良好关系,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意识的去树立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时的信心,高中物理从认识到形成,一些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都有不小的难度,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更有耐心,有意识地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切勿急于求成,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科学的学习知识的过程. 1.3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讲究方式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善于推陈出新.提出符合时代特征和新的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大力提倡自主学习.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吸收前人的知识,同时引入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学习和提高.这样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也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思考的快乐. 1.4 软硬兼施,给学生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保障 在信息化科技化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显得过于简单低效呆板,不够形象生动,不能很好展现物理现象和变化,有很大的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教学需要.新的科技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生动高效的优势,可以更好展现丰富多彩物理世界的种种现象,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活力,增强课堂气氛.所以希望教育部门加大投入力度,争取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现代教学带来的便利和好处. 1.5 本位教学,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强化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物理

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北京第九十四中学高一物理组李兆锋执笔 2008年 3月 【课题】教科版《物理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8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课标》研读】 1.《课标》原文 (一)运动的描述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课标》研读 知识性行为动词2个;技能性行为动词1个;体验性行为动词3个。由此不难看出,新课程在重视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讨论交流,即:活动1“飞机跑道的设计”;活动2“飞机制动系统的设计”;讨论交流“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设计”两个字反映出编者意在把学生放在自主学习的位置,活动中要求学生“1.画出设计分析草图;2.写出设计依据的公式; 3.算出你的结果”。也适合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如果在加上“ 4.拿你的设计方案和同学交流”,就多了一个探究要素。因此,这节课不应该是一节普通的习题课,而应该是一节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课。 考虑到活动1和活动2本身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中将讨论交流“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等内容作为后续课程,旨在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设计思路】 本节的内容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给出的实例比较典型,但是略显平淡。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选择了当年震惊世界的“协和飞机失事”事件为线索,设置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让学生体会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中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使学生在对设计结果的分析、论证和交流中,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真实的、富有震撼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3.通过“协和飞机失事”原因的分析,使学生领悟细节决定成败,提高责任意识。

高一物理组集体备课计划

高一物理组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精神为指针,以市县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经验共享”的集体备课思路,创设研究氛围,形成一种研究的工作习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我组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二、主要内容 1、关注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关注教学结构的优化组合,引领深入解读。 2、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关注学法,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 3、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重点探究教学过程,引导重难点突破和问题探讨;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如何让学生在动中体验感悟,展示思维,发展个性,提高素养。 4、注重教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应突出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达到资源共享,经验共享。 5、充分体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突出5步1练(导、学、议、展、评,练)教学法 三、集体备课时间 每周星期二下午8、9节 四、具体操作 1、主备人初备。主备人提前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优秀教学资源)、手段、方法,提出问题或设想;写好“单元集体备课主备稿”,精心设计教学预案,力求规范、科学。 2、集体研讨。各备课教师要充分准备,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前瞻后延,集体讨论时,先由主备人围绕主备稿说课,其他教师充分研讨,要求人人发言,共同研讨、集思广益,对备课进行讨论、优化,教研组长作好详细记录。 3.教师个人二次备课。在主备人二次备课的基础上,各备课教师结合集体智慧,在研讨深化的基础上写出具有个性特点的课时教案,体现集体智慧结晶。 4、教后反思。要养成反思的习惯,要及时对课堂上的得失、感受、发现做好记录,加以分析与研究,并记录在教案后面。 5、每次集体备课时要对本周的组内听评课研习,点评,集思广益,对本周的导学案二次审查,增删内容,突出共性,纳入新颖,适合本年级学生、教师的教学设计 6、备课流程图: 制定计划———→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主备人二次备课——→教师个人二次备课———→教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高中物理集体备课

重庆市XXXX 2019级物理科集体备课案编号: 22 课题的预习; 一、演示实验 现在我们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 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 ,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但两个示数总.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并且总是 产生,同时,同时. 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和弹簧秤A受到B的 拉力F方向,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作用 在同一条直线上. 总结:(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 (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物. (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方向 ,作用在 直线上。2.表达式:(作用力)F=- F ′(反作用力),式中的“一”号表示方向相反。 3.四个特征是:A .等值:大小总是相等的;B .反向:方向总是相反的; C .共线:总是在同一直线上; D .同性: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三、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小组讨论完成) 一对平衡力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不 同 之 点 相同点 1、 新课的知识形成推进过程; 主题一:牛顿第三定律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者。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 .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 .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 .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快,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A 错; 因为甲和乙的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选项B 错。设绳的张力为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F m 知,若m 甲>m 乙,则a 甲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2014-10-07 物理论文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作者/方升钱摘要: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全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断地涌现,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新时期下,课堂教学不光是简单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共同成长与多元次生命交流的过程。课堂实践是学生与教师思维碰撞与感情融合的动态过程,因此需要教师用新型的物理教学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关键词:教学设计;研究方法;理念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1.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物理实验,因为物理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进行实验过后,教师要将实验穿插在物理概念的讲授之中,以给予学生具体鲜明的认识。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对现象形成属于自己的概念。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运动的描述》这一章中的《时间与位移》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应该教授学生认识知识,并通过时间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与时刻,让学生了解时间与时刻的含义以及区别。教师在让学生理解位移的过程中,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位移与路程的区别联系与矢量与标量之间的关系。在本课中,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课堂中的难点与重点,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理解位移的概念。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先进行情境导入(例如可以为学生讲授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过程中的趣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上课之前就为学生展示一定的学习目标。 2.教师在授课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郑伟文 11.1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 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自主探究,启发导学,双案合一”模式实施方案 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及界定 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目标的方式单一,忽视学生的实际参与度和实际体验,压抑了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扼杀了多数学生的参与意识、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以灌输、注入、说教为主,不注重教会学生学习,不利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针对上述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式的弊端与不足,我们觉得,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方式,从有效推动和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实践入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由依赖转为自主探究,从而造就具有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品质得到和谐发展的、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本课题所研究的教学方式改革,着重关注“自主探究,启发导学,双案合一”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并将其放在“自主探究,启发导学,双案合一”课堂教学方式的中观和微观的操作上。 “自主探究”,是指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发现、获取和运用知识,并相应形成能力,形成学习个性。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就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是以学生为对象,以适应学生的身心进一步发展为目的。学生的学是不能被教师的教所取代的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的教才能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使学生的素质在学习中得到培养,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启发导学”,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启学生积极的思维之门,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启发,使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激活思维。为了防止盲目性,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可通过设疑,激发思维,引发讨论,撞击出思想的火花,以达成课堂的目标,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对于学生在学习中遭遇的困难障碍,教师还必须及时点拨,使学生素质真正得到提高。 “双案合一”,就是在教师备课时,既要设计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教案”,又要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学案”,并且要在课前分发到学生手中,然后让学生通 --

最新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精品版

课题:4.1划时代的发现 (人教新课标选修3-2) 教材分析 《划时代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例如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受到康德等哲学家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这一思想的影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是受到了奥斯特和对称性思想的影响。在他们认定目标后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到奥斯特、法拉第的科学思想、科学信念和科学态度,从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其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通过对选修3-1磁场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电流的磁效应,掌握了通电导体周围磁场分布特点及方向的判断,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历程并不熟悉,尤其这其中蕴含的物理文化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初中物理部分已经学习过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历程还是比较陌生,对相关的物理学史了解较少,但学生对这些现象发现的历程细节

充满着浓厚兴趣,期待着机会去领略感受其中物理文化精髓。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展开物理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2)经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中失败实验的探究体验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3)通过对电磁统一历程的学习和感受,体会物理学简单、和谐、对称、统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1)通过对法拉第科学探索精神的学习,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观和世界观。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难点 领悟科学发现的方法和感受其艰难历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