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组集体备课清单
- 格式:docx
- 大小:13.96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物理集体备课记录表时间:[记录日期]
参与教师:[教师姓名]
1. 本周备课内容:
- 单元:[单元名称]
- 主题:[主题名称]
- 目标:[研究目标]
2. 教学资源:
- 课件:[课件链接]
-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链接]
- 辅助视频:[辅助视频链接]
3. 教学步骤:
1. 导入:
- [导入活动/问题]
- [导入讨论点]
2. 知识点讲解:
- [知识点1]
- [知识点2]
- ...
3. 学生练:
- [练题目1]
- [练题目2]
- ...
4. 实践活动:
- 实验名称:[实验名称] -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
5. 小结:
- [重要观点1]
- [重要观点2]
- ...
6. 作业布置:
- [作业题目1]
- [作业题目2]
- ...
4.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问题及改进措施] 5. 下周备课内容:
- 单元:[单元名称]
- 主题:[主题名称]
- 目标:[研究目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及时与我联系。
谢谢!。
高中物理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动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动力的概念,能够区分静力和动力的不同;
2. 掌握动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物体所受的合力;
3. 了解牛顿三定律,能够应用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动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力的合成和分解;
2. 综合运用牛顿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力的示意图
3.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光滑水平桌面、各种物体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动力和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动力的含义;
2. 概念讲解:讲解动力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力的合成分解,引导学生理解力和动力的关系;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力的测量和合成,让学生亲自感受力的作用;
4. 知识拓展:介绍牛顿三定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练习巩固: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掌握的知识,检测学习效果;
6. 总结回顾:通过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动力和牛顿三定律的理解。
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评价学生对动力和牛顿三定律的理解;
2. 练习成绩:根据学生的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2. 教学内容是否有层次;
3.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
课后拓展:
1.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继续深化对动力和牛顿三定律的理解;
2. 可以提供相关实验视频或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
重庆市XXXX 2019级物理科集体备课案编号: 24____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_________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如,即物体正好以大于等于_________,方向________=9.0×102(9.8+0.50)N =9.27×103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货物对钢丝绳的拉力T′的大小也是9.27×103N.注意它比货物受到的重力要大.例2、如图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的大小为()A.F=Mg B.Mg<F<(M+m)gC.F=(M+m)g D.F>(M+m)g解答D例3 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已知人的质量为70kg ,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当人以440N 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A.a=1.0m/s2,F=260NB、a=1.0m/s2,F=330NC.a=3.0m/s2,F=l10ND、a=3.0m/s2,F=50N解答以m l表示人的质量,m2表示吊板的质量,F T表示人与绳之间的拉力,因为绳及滑轮的质量以及摩擦皆可不计,所以绳与吊板之间的拉力也是F T.以吊板为对象,它受三个力作用,即绳的拉力F T,方向向上;人对它的压力F以及它所受的重力,方向都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F-m2g=m2a①对人来说,他也受三个力作用,即绳对他的拉力F T和吊板对它的支持力F,方向都向上,它所受的重力m1g,方向向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T+F-m1g=m1a②由式①、②可解得代入数值得a=1.0m/s2,F=330N解析技巧:此题一看就知是单选题.选对的考生中有一部分人也可能是猜对的,而选错此题的考生主要是对物体受力分析的能力不够.当然也可能他有正确的分析能力,运算过程中由于粗心而出错,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如果仅是运算出错,不太可能正好与某一错误选项得同样的结果,因此他会发现运算的结果和四个选项都不同,从而可检查出他的运算错误而予以纠正.能正确地分析物体受哪些力,这是一项基本要求,一般说来,把物体受力分析错了,除了一时的粗心外,都是由于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上有重要的错误.因此,在平时学习中,应予以充分的重视.一旦发生这种错误,就不要轻易放过,而要自己主动地把错的原因彻底查清楚.2、精典示例分析 例1、某人在a=2m/s 2匀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m 1=75kg 的物体,则此人在一匀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最多能举起m 2=50kg 的物体,则此升降机上升的加速度为多大?(g=10m/s 2)解答 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 =2m/s 2匀加速下降时,对物体有:m 1g - F = m 1a 1F = m 1(g-a)F = 75×(10-2)(N )=600(N )设人在地面上最多可举起质量为m 0的物体。
高中物理集体备课高中物理集体备课---------从每周上好一节课抓起,逐步提高物理教学水平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之一。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研和备课效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根据我校高中物理教学实际,物理组特制定本方案。
一、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实施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凸显个性特长,使集体备课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点子库”,成为激活课堂教学活力的关键因素,成为大幅度、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二、集体备课的目的1、增强备课实效,创新教学研究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合作研讨,积累集体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3、促进校际交流,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三、集体备课的实施1、组织形式:按年级分学科组织备课。
2、制定计划:各教研组组织备课组长在开学初组织一次集体备课,确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学科集体备课计划,结合教师的特长,安排好备课内容,确保集体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3、实施步骤:集体备课基本程序:个人精备→演课点评→修改完善→课堂展示→评课反思⑴个人精备:组员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结合学校教学实际,精写出电子教案,打印文稿,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发送给组长,组长再群发给各个组员。
⑵演课点评: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组员向本组教师进行演课,并且详细说明我准备如何上好这节课,这节课的亮点在哪里,并介绍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三维教学目标,教材的重点、难点和考点,教材的取舍整合,作业与练习配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等内容。
(详细)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目录及器材清单目录1. 实验一:测量物体质量2. 实验二:测量物体体积3. 实验三:测量物体密度4. 实验四: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5. 实验五:测量线性热膨胀系数6. 实验六:测量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实验一:测量物体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研究物质质量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清单:- 电子天平- 各种物体样品实验二:测量物体体积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研究物体体积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清单:- 容积瓶- 滴水漏筒- 各种物体样品实验三:测量物体密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研究物体密度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清单:- 电子天平- 容积瓶- 滴水漏筒- 各种物体样品实验四: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弹簧的位移和施加的力的关系,研究弹簧的弹性系数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清单:- 弹簧- 弹簧挠度计- 施加力的装置实验五:测量线性热膨胀系数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线性热膨胀的方法,研究物体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清单:- 长尺- 温度计- 各种材料样品实验六:测量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实验目的:通过测量金属材料的电阻和尺寸的关系,研究金属材料的电阻率和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清单:- 电流表- 电压表- 各种金属材料样品以上为详细的高中物理分组实验目录及器材清单。
每个实验都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和所需的器材清单,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高中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计划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高中物理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计划,以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本计划将涵盖备课目标、备课内容、备课方法和备课时间安排等重要方面。
2. 备课目标- 提高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 统一教师备课思路和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探索创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互动和学生参与度。
3. 备课内容备课内容应根据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进度来确定。
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和掌握方法。
- 典型例题和解题技巧的讲解。
- 实验教学的设计和操作技巧。
- 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和教学实践。
4. 备课方法为了保证备课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备课方法:-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分成小组,各自研究备课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激发创新思维和共享教学资源。
- 教学反思:备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备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并进行评估和改进。
- 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将备课所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以便其他教师在备课中参考和借鉴。
5. 备课时间安排为了保证备课的连贯性和持续性,我们建议制定以下备课时间安排:- 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会议,时间为2小时。
- 每周个别备课时间,时间为1小时。
- 每月一次备课总结会议,时间为3小时。
6. 备课评估为了评估备课计划的有效性和教师的备课情况,我们建议进行以下备课评估:- 教师自我评估:教师可以根据备课计划的要求和备课目标进行自我评估,以评估自己的备课效果和改进空间。
- 同行评估:教师可以相互观摩备课过程,并进行同行评估和反馈,以促进备课的改进和提高。
7. 结论通过制定高中物理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希望本备课计划能为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临洮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物理(必修2)集体备课安排
高一物理组集体备课要求:
(1)、希望各位教师按时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2)、认真完成承担的备课内容,并以电子教案和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3)、集体备课时主讲者带上电脑,备课结束后主动将修改后的电子教案、幻灯片上交给备课组长;
(4)、若时间允许,集体备课后当周或下周星期四之前在组内公开展示本节课,课后在二楼进行评课;
(5)、如遇放假、考试及请假等特殊情况,内容依次顺延,不再另行通知,请大家注意。
1。
高中物理集体备课的教案教学内容:力学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牛顿三定律等相关力学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难点:摩擦力、阻力等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2. 具体内容:牛顿三定律的相关知识点3. 备课材料:PPT、教学实验器材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实例引出力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牛顿三定律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3. 实验:通过实验展示牛顿三定律的验证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学方式: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3. 学生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参与度更高。
教学延伸:1. 拓展实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深化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
2.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结束语:通过此次高中物理集体备课,我们希朩学生能够对力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积极参与学习,提高物理学科成绩。
希望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愿学生在学习路上有所收获,不断前进!。
高中物理组集体备课方案引言为了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们制定了高中物理组集体备课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研究的开展,从而提升整个物理组的教学水平。
一、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1. 时间:每周一下午第三节课2. 地点:物理组办公室二、集体备课的内容和形式1. 内容:- 教学内容的解读和分析- 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教学问题的讨论和解决- 教学评价的反馈和改进2. 形式:- 主讲人讲解:由一位教师主讲,对某一教学内容或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其他教师进行补充和讨论。
- 小组讨论:教师分组进行讨论,针对某一教学问题或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形成共识。
- 资源共享:教师之间分享教学资源,如教案、课件、题等,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相互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三、集体备课的流程和安排1. 备课前的准备:- 教师提前准备备课内容,包括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
- 主讲人提前准备好讲解内容和PPT。
2. 备课活动的开展:- 主讲人进行讲解,其他教师进行倾听和记录。
- 教师进行小组讨论,形成共识,提出改进意见。
- 教师分享教学资源,互相研究和借鉴。
- 组织教学观摩,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备课后的跟进:- 教师根据备课活动的结果,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和教案。
- 教师进行教学实践,观察学生的研究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集体备课的评估和反馈1. 定期进行备课评估,包括备课内容的完整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教学资源的丰富性等。
2. 教师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根据学生的研究效果,对备课活动进行总结和改进。
五、附录1. 集体备课时间安排表2.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3. 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使用指南以上是高中物理组集体备课方案,希望各位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中物理组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基本定律;
2. 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3. 熟悉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光的传播特性和基本定律;
2.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三、教学内容:
1. 光的传播特性和基本定律;
2.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四、教学步骤:
1. 光的传播特性和基本定律
(1)介绍光的传播特性和基本定律;
(2)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
(3)示例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
2. 光的反射、折射和色散现象
(1)讲解光的反射规律和反射定律;
(2)介绍光的折射规律和折射定律;
(3)解释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1)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结构和成像规律;
(2)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3)解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结合示例分析;
2. 实验演示和实践操作;
3. 讨论合作和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综合评价;
2. 实验操作评价和报告评价;
3. 作业和考试评价。
高中物理组集体备课清单
爱我班级
一、集体研讨(各组必须完成)
1、本周授课内容的“新课标”学习
2、说课:编写人说学案使用思路、本周授课内容教学重难点如何去处理;
(1)中心发言人:课题:章末小结
(2)中心发言人:课题: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3)中心发言人: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关系
(4)中心发言人:课题: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5)中心发言人:课题: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关系
3、下周导学案安排:备课组长组织学习研讨新教材与下周学案编写重点
编、审人:课题:重力与弹力
4、反思:备课组长组织评、完善已使用的学案或反馈上周教学中的问题;
5、青年教师疑难问题提问及交流。
二、教育教学文章及外出学习内容交流:
领学人:
内容:江北片区联盟校署期教师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