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32.诸葛亮和小皮匠
- 格式:doc
- 大小:18.10 KB
- 文档页数:4
课件/热点专题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诸葛亮和小皮匠》课件【三篇】【导语】课件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化为准。
好的课件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课件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诸葛亮和小皮匠》课件,欢迎各位参考借鉴!【篇一】教学目标:1、在不同的语境中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认识部首匠字头,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在田字格中书写“匠”。
2、正确朗读课文,读准翘舌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3、在反复读文中理解谚语“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所蕴涵的道理,同时积累名言:人多智慧多。
教学重难点:在反复读文中理解谚语“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所蕴涵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教学过程:一、引入1、小朋友你们看过《三国演义》的故事吗?2、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板书:诸葛亮3、你们想见见他吗?媒体出示图片:指名读,齐读4、诸葛亮姓什么,也就是说,诸葛亮他姓——名——对,诸葛亮的姓和我们小朋友们的不一样,由两个字组成是复姓,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吗?5、诸葛亮在你心中是个怎样的人?媒体出示:三国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善于用兵,足智多谋,被后人看成是智慧的化身。
6、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他和三个小皮匠之间发生的故事。
齐读课题7、学习“匠”A音:谁来当小老师教这个字的读音?B形:先写一横,再写里面斤,ZUI后一笔是——竖折。
板书:匠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部首:匠字框分析字形,书空8、匠指的就是有手艺的人,会木工的人叫——木匠、会养花种草的人叫——花匠、很会画画的人叫——画匠,而用皮革制作物件的人——皮匠。
板书:皮皮的笔顺很容易写错,我们一起书空一遍。
皮匠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再普通、再平凡不过的老百姓了,所以人们也把他们叫做?(小皮匠),板书:小注意了,这个“小”字和年龄、身材都没有关系,只是说明他们非常平凡普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32.诸葛亮和小皮匠教学目的⑴ 能在浏览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匠、士、兵、击、礁、挡、筏、撞、帖、揭”10个生字的字音。
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10个生字。
认识部首“竹字头”。
⑵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诵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准翘舌音。
⑶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
⑷ 能在浏览的过程中了解故事内容,知道诸葛亮是我国古代的聪慧人,能简略地说一个聪慧人的故事。
⑸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描写“士、击、贴、匠、挡、揭”六个字。
教学重难点⑴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诵课文,尤其能读准翘舌音。
⑵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
⑶了解诸葛亮,能简略地说一个聪慧人的故事。
教学媒体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搜集一些古今中外聪慧人的故事。
教学流程规范(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⑴联络学生已知,介绍名人。
出示说话提示:我知道是。
⑷ 出示诸葛亮的画像,认识诸葛亮。
板书:诸葛亮简略介绍“诸葛亮”,同时告诉学生“诸葛”是复姓。
⑸ 板书:小皮匠学习生字:匠。
了解小皮匠是怎样的人。
⑹揭习题、读习题。
⑸设疑过渡:诸葛亮与小皮匠之间终究发生了什么事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⑴ 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检查自学效果。
(三)学习课文,心得领会⑴自由轻声读第一节,读读想想:诸葛亮领兵打仗,在乌江边,遇到了什么艰难?(1)报告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4)分组学习第一节中出现的生字:士、兵、击、礁、挡。
(5)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6)引读第一节,结合插图理解:水深流急、礁石。
(7)启发想像,感受危险,指导读出语气。
⑵学习二、三节,了解诸葛亮想出的规定。
(1)自由轻声读二、三节,思考:诸葛亮想了些什么规定?(2)集实验中学习出现的生字:筏、撞、贴、揭。
沪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10个,继续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积累词语13个。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收集聪明人的故事,说一个给大家听。
4. 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人人都有聪明才智,人多智慧多。
教学重点: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其组成的13个词语。
2. 积累句子2句,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聪明人也需要别人帮助,人人都有聪明才智。
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引入课题。
1、简单介绍“诸葛亮”2、揭示课题:诸葛亮和小皮匠。
3、指名读课题。
4、学习生字:诸、葛、匠“诸葛”是复姓,还有哪些是复姓?5、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整体感知课文。
1)边听故事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问:你已经认识其中的哪些字?2)复习部首查字法,查出“筏、礁、撞”生字。
读读字典里“筏”的意思,理解“木筏”这个词语。
3)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请在小组里交流。
比较形近字:“击一出”,“故一敌”,“士一土”。
4)老师把生字的拼音去掉,你们还认识它们吗?5)生字放到课文里会读吗?3.数数课文有几小节?三、读课文,学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节。
1)师生引读第一节。
思考:诸葛亮领兵去打仗,来到乌江边,遇到什么困难?2)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3)指导朗读句子。
(开火车读齐读)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
1)师:这下怎么办呢?诸葛亮想了些什么办法呢?让我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学习,并找出有关句子。
2)全班交流3)板书:架人桥、做木筏、贴布告4)出示:诸葛亮先……,再……,最后……。
练习说话。
5)齐读第二、三节。
3、学习课文第四、五节师:三个小皮匠让诸葛亮怎么做呢?(读小z纸条的话)。
(内容:请你准备三千张牛皮,用牛皮做筏子。
沪教版语文一下:《诸葛亮和小皮匠》教案一、教材分析《诸葛亮和小皮匠》是小学语文第二册中一篇风趣的历史故事,它取材于民间的谚语:“三个小皮匠,赛过诸葛亮”。
课文介绍了诸葛亮追敌来到乌江边,他想的两个过江方法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贴出布告征求方法,小皮匠提供了过江方法,大军才顺利过了乌江。
二、教学目标的制订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然而,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识字教学。
故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我仍然将识字目标放在了首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再聪惠的人也是需要别人帮助的。
人人都有聪惠才智,人多智慧多。
这道理可是要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体悟到的。
所以,我确立了以下两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诸葛亮和小皮匠的过江方法,知道成败原因。
让学生明白:再聪惠的人也是需要别人的帮助的。
人人都有聪惠才智,人多智慧多。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不管是年代或是故事情节都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甚远,对于课文中所讲到的“架人桥”、“坐木筏”、“坐皮筏”,理解上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了解诸葛亮的两个过江方法,知道失败的原因。
了解小皮匠用皮筏过江的方法,理解胜利的原因。
第1页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课堂的教学主线,朗读又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最佳途径,所以我把教学重点确立为识字教学以及朗读训练,即: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和重点后,我确立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段落为课文的一、二两小节。
四、教学设计思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可见读的严重性,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严重组成部分。
所以我以朗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读贯穿整堂课的教学,以读来帮助学生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一)“读”会生字为了让学生学起生字来感觉不没趣,不单调,我在学习每个生字时都选择例外的方式,如开火车,男女生读,叫号码读,抽读,指名读,齐读等等。
32.诸葛亮和小皮匠
32.诸葛亮和小皮匠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匠、士、兵、击、礁、挡、筏、撞、帖、揭”10个生字的字音。
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10个生字。
认识部首“竹字头”。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准翘舌音。
3、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
4、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故事内容,知道诸葛亮是我国古代的聪明人,能简单地说一个聪明人的故事。
5、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士、击、贴、匠、挡、揭”六个字。
教学
重难点 1、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尤其能读准翘舌音。
2、能正确、快速地查找“筏、礁、撞”三个字。
3、了解诸葛亮,能简单地说一个聪明人的故事。
教学媒体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诸葛亮的小故事,收集一些古今中外聪明人的故事。
教学流程(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联系学生已知,介绍名人。
出示说话提示:我知道是。
4、出示诸葛亮的画像,认识诸葛亮。
板书:诸葛亮
简单介绍“诸葛亮”,同时告诉学生“诸葛”是复姓。
5、板书:小皮匠
学习生字:匠。
了解小皮匠是怎样的人。
6、揭题、读题。
5、设疑过渡:诸葛亮与小皮匠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学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自由轻声读第一节,读读想想:诸葛亮领兵打仗,在乌江边,遇到了什么困难?
(1)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乌江水深流急,江中还有礁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4)分组学习第一节中出现的生字:士、兵、击、礁、挡。
(5)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6)引读第一节,结合插图理解:水深流急、礁石。
(7)启发想像,感受危险,指导读出语气。
2、学习二、三节,了解诸葛亮想出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