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防止船舶污染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3
减少船舶排放对海洋生态的污染在减少船舶排放对海洋生态的污染方面,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船舶作为海洋交通的主要工具之一,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然而,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船舶排放对海洋生态的污染,保护海洋环境的健康。
首先,我们可以从船舶排放的废气开始着手。
船舶排放的废气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废气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导致海洋酸化、海洋富营养化等问题。
为了减少这些废气的排放,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采用洁净燃料替代传统燃料,例如液化天然气(LNG)。
LNG 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比传统燃料低很多,可以有效地降低船舶的碳排放和氮氧化物排放。
二是改进船舶引擎和燃烧技术,提高燃烧效率和废气处理效果。
船舶引擎的改进可以减少燃料消耗和废气排放,例如采用高效能的燃烧技术和尾气处理装置等。
三是加强全球船舶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国际海事组织(IMO)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船舶排放标准,要求船舶减少废气排放。
各国政府和航运业可以加强对这些标准的执行,确保船舶排放符合要求,减少对海洋生态的污染。
除了废气排放外,船舶排放的废水也对海洋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污染。
船舶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油脂、重金属和有机物等,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减少船舶废水对海洋生态的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船舶废水的处理和净化。
船舶可以安装废水处理设备,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和净化,确保排放的废水符合国家和国际的排放标准。
同时,船舶也应当定期进行废水的监测和检测,确保废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是加强对船舶废水的监管和管理。
各国政府和港口管理机构可以制定相关规定和政策,加强对船舶废水的监管和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船舶进行处罚和整改,确保船舶废水排放的合规性。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船舶排放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船舶排放信息管理系统,对船舶的排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排放异常,减少对海洋生态的污染。
如何减少船舶在海洋中的环境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关注船舶在海洋中的环境影响变得日益重要。
船舶在海洋中排放废气、废水和其他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因此,采取措施减少船舶在海洋中的环境影响迫在眉睫。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方法来达到这一目的。
一、减少废气排放船舶废气排放是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硫化物和氮化物的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较大。
采用低硫燃料或安装洗涤装置可以降低废气中的硫化物和氮化物浓度。
此外,引入氮氧化物减排技术也是有效的选择。
船舶运营商应积极采用这些技术,减少废气排放对海洋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控制废水排放船舶产生的废水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油污、废水和船舶生活污水等。
为减少这些废水对海洋环境的损害,船舶可配备高效的废水处理设备,以去除这些有害物质。
此外,合理管理船舶上的垃圾处理并遵守国际海洋垃圾管理规定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强化船舶货物处理船舶运输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方式,通过减少货物的损耗和泄漏,可以有效减少船舶对海洋环境的负面影响。
采取适当的包装措施、规范操作和货物监测是减少货物污染的有效手段。
此外,定期进行货物装卸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也能够减少泄漏的可能性。
四、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船舶环境监管和执法也是减少船舶在海洋中环境影响的关键。
各国应建立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和管理船舶的环境行为。
同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测和处罚力度,促使船舶运营商更加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此外,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也是加强监管和执法的重要手段,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船舶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五、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减少船舶在海洋中环境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
各国应大力投资船舶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推动绿色航运和低碳船舶的发展。
例如,研发替代燃料、船舶能源回收和高效航行技术等,将有效降低船舶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鼓励船舶运营商和船舶制造商采用新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船舶行业。
船上见习记录簿附页(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职能:船舶作业管理和人员管理训练内容顺序号:NO. 3.1 防止船舶污染环境的方法和措施日期:03/6/2005 (FUNCTION): (管理级)(NUMBER OF THE TASK):NO. DA TE:3.1 防止船舶污染环境的方法和措施船舶在营运过程中,对水域造成污染的途径主要有:1)船舶排放油类及油性混合物,包括操作性溢油和事故性溢油。
2)船舶载运散装运输有毒,含腐蚀性货物时排放洗舱水,压舱水。
3)船舶装运包装形式的易然,易爆,腐蚀,有毒和放射性货物散落或溢出。
4)船舶排放生活污水,包括排放含有粪便,尿,船员及厨房洗涤产生的污水及医务所的污水等。
5)船舶排放垃圾,包括船舶在营运过程中自身产生的船员生活垃圾,货物衬垫物料,扫舱物料及船上报废的工具,零件等。
根据上述污染途径,国际国内均制定了相关法规,以便有效控制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其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1)确保压载泵,管系未被污染,根据要求进行压载水更换。
2)港口,锚地排放压载水应事先征得港口当局同意。
3)进行压载水作业时,应建立有效的甲板,轮机联系制度,随时监控周围水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排放。
4)油船压载水作业应严格按照国际,国内有关防污法规要求进行。
2.防止船舶油类作业污染:1)加装燃油前,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油开始前要与加油方开会讨论,制定油污应急计划,确认供,受油双方各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供,受油双方商定联络信号,以受方为主。
2)原则上应在白天进行,且应配备足够的当值人员和应急人员,如在晚上进行应增派人员,并保证有充足的照明。
3)作业前应检查油路,阀门,做好准备工作,在可能发生溢油的地方设置集油容器,备好油污应急工具,封堵甲板排水孔。
4)作业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
船舶对环境污染的途径及预防措施08驾考2班刘金华摘要:文章从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石油及其制品、散装有毒液体物质、包装有害物质、生活污水、船舶垃圾和有害排气等方面分析了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的途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船舶防污染管理措施,以限制船舶污染物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关键词:途径危害船舶污染海洋环境措施随着海运事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航运市场日趋繁荣,使得海运船舶越来越多,船舶吨位和尺度越来越大,但海洋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船舶在营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直接或间接使一些物质和能量进入海洋环境中,从而产生了损害海洋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的海洋污染。
对这种污染,如不能实施有效的管理,切实做好加强船员防污染意识的工作,则将会使进入海水中的污染物质越来越多,并对海洋环境产生越来越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海洋环境乃至全球环境。
有资料显示,海洋环境的污染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船舶,船舶所排出的污染物质越占所有海洋污染物质的一半左右。
特别严重的是,有些靠泊或坞修船舶在港区和江河水道造成的污染,使得污染物质滞留在港区和狭窄的江河水道,这些污染物质将会对船舶和港口停泊设施产生腐蚀破坏作用,缩短其使用寿命。
甚至有可能直接进入城市的饮用水源中,对饮用水水质产生不利的影响,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海洋污染的日趋严重和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防止船舶污染的国际公约、国内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标准越来越高,执行越来越严格,有关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限制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可见船舶和环境具有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必须加强船舶防污染管理,高度重视保护海洋环境,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船舶产生污染的途径1.船舶造成的油污染由船舶造成的石油污染主要有正常营运操作性排油和各种事故所造成的溢油;正常营运操作性排油,主要是排出机舱底污水、油船压载水、洗舱水等中所含的油类。
每年全世界随船舶舱底污水排入海洋中的石油有几十万吨,压载水和洗舱水的肆意排放造成的油污染更加突出。
船上见习记录簿附页(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TRAINING RECORD BOOK)职能: 训练内容顺序号: NO. 日期:(FUNCTION): (NUMBER OF THE TASK): NO. (DATE): 训练内容: 3.1防止船舶污染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每一船舶均要建立防污染管理与操作所必须遵守的要求,符合港口国/地方当局防污染的管理规定,以避免造成海洋的污染。
我国的船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法》、《环境保护法》、《MARPOL 73/78》等防污染法律、法规等。
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也必须符合《MARPOL 73/78》及其修正案及港口国政府/地方规定的标准。
一、舶污染环境的主要途径: 1、船舶排放油类及油性混合物,包括机器处所含油污水、油轮货舱压载水、洗舱水的超标准排放。
操作性和事故性的溢油。
2、船舶载运散装运输有毒、含腐蚀性货物时排放洗舱水、压载水。
3、船舶垃圾处理不当及排放。
4、装载危险货物过程中发生的货物散落和溢漏。
5、来自可能或具有传染病毒细菌区域的压舱水的排放等。
6、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
7、船舶废气的排放。
二、针对以上主要污染途径,船舶应建立以下防污染管理与操作:1、船舶机器处所的防污染操作管理 2、船舶生活污水的操作管理 3、船舶垃圾管理 4、船用油操作的防污染管理 5、船舶压载水的操作管理 6、船舶防止造成大气污染管理规定三、船舶根据防污染操作,建立船舶的防污染规定,制定《船上油污应急计划》(SOPEP)、《垃圾管理计划》、《压载水管理计划》,制定《船舶加装燃油/补油操作规定》、《垃圾处理管理规定》等,做好《油类记录簿》、《垃圾记录簿》、《船舶压载水管理记录簿》等的记录。
船长负责本船的防污染管理,检查、督促船舶各级责任人遵守船上见习记录簿附页(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职能: 训练内容顺序号: NO. 日期:(FUNCTION): (NUMBER OF THE TASK): NO. (DATE): 防污染规定的程序,按规定实施船舶防污染的操作管理,保管并保持船舶各项防污证书的有效;保管并组织船员学习《船上油污应急计划》(SOPEP)、《垃圾管理计划》、《压载水管理计划》,并保持更新,制定《油污应急演习及训练计划》和《防污染演习与训练》并实施;大副负责甲板部的防污染,督促、检查并指导甲板各种防污染作业,负责船舶垃圾管理与操作,保管填写《垃圾记录簿》,负责船舶压载水操作管理并记录等;轮机长是轮机部防污染管理负责人,督促、检查并指导轮机部各种防污染作业、机舱机器处所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及船用油补给与移油的管理与操作,负责监督、检查三管轮填写管理《油类记录簿》;甲板部和轮机部保持甲板、机器处所保持无垃圾无油污,修理后的残油及时清理,港口内舷外油漆作业和洗舱水、压载水的排放必须向当地港口当局申请同意后才可进行,禁止随意使用消油剂,防止机器、管路、设备的滴漏现象,常测舱底污水并及时处理,禁止排放垃圾和生活污水,应该由岸上接收处理。
谈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措施一、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及其危害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海洋带来了危害。
这种危害,一方面是由于对海洋的渔业资源的过捕滥捞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在开发利用时对海洋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
海洋污染的危害主要有;海生物受害、死亡;水质腐败,水体和海生物体寓集致癌物质,危及人体的健康;影响海上交通和局部水文气象;影响旅游业等。
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有:船舶正常营运中产生废弃物的污染;营运船舶因事故而造成的污染;利用船舶或其他运输工具在海上倾倒废弃物或其他物质的污染;船舶修造、打捞和拆解造成的污染等。
本文主要论述防止营运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措施。
营运中的船舶在营运过程中,产生导致污染的操作大致有以下几种;1.石油运输过程中的装卸作业;2、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残余物的任意排放;3、生活垃圾的倾倒;4、生活污水的排放;5、污压载水、洗舱污水、机舱污水的任意排放;6.尾轴、舵轴漏油;7.维修保养甲板机械时的漏油、滴油;8、保养甲板属具和船体时的滴油及油轮冲洗甲板;9、碰撞、搁浅、触礁、爆炸、火灾以及其他意外遇难引起的跑油、漏油及弃货;10、船舶补给燃油、装卸油、机舱驳油中的跑冒滴漏。
二、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公约海洋环境污染不仅是各沿海国家的问题,而且也是国际性问题。
污染是不分国界的,沿岸和海水随时都有可能被本国领海以外的海上船舶所排放的石油等污染物污染。
许多事实说明,防止航运对海洋的污染只有达成有效的和严格控制的国际协议才能解决。
IMO通过了一系列的防污公约。
这些公约大致可分成两大类。
第一类是防止或减少船舶排污和油污事件发生的,第二类是赔偿油污事件所引起的油污损害和清除费用的。
IMO于1973年10月8日至11月2日在伦敦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公约》(即MARPOL73)。
该公约不仅对防止和控制由油类产生的海上污染作了规定,还制订了防止和控制除倾倒陆源废弃物以外的所有污染海洋的有害物质的规定。
保护海洋生态减少海洋船舶污染的措施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不断增长,海洋船舶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而海洋船舶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已经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减少海洋船舶污染,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规为了应对海洋船舶污染问题,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对船舶排放进行规范和限制、设立海洋保护区域、制定海洋环境紧急应对预案等。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海洋船舶污染的发生,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推动技术创新为了减少海洋船舶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是关键。
各国致力于研发高效、低污染的船舶动力系统,包括采用清洁能源、提高燃料效率、减少尾气排放等。
同时,还研发了先进的船舶排放控制技术,如洗涤器、催化剂等,可以降低船舶排放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实现海洋船舶污染的减少,保护海洋生态的稳定和健康。
三、加强监管和执法为了确保海洋船舶污染措施的有效执行,各国海事管理部门加强了对船舶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他们对船舶进行定期检查,并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船舶进行罚款、责令停航等行政处罚措施。
此外,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共同打击非法排放、非法转移废物等违法行为,减少海洋船舶污染的发生。
四、加强环境意识教育为了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识,各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意识教育活动。
通过宣传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公众了解海洋船舶污染的危害,增强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此外,还可以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
五、加强国际合作海洋船舶污染是跨国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解决。
各国可以加强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技术合作,共同研究海洋船舶污染治理的方法和措施。
同时,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通过国际公约等方式,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促进全球海洋环境的保护。
船舶环保整治方案背景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船舶运输已经成为全球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与此同时,船舶排放的尾气、废水和垃圾等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纷纷加强船舶环保管理,开展环保整治行动。
目标本文旨在介绍船舶环保整治方案,以提高船舶的环保性能和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船舶环保整治方案船舶环保整治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尾气治理船舶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量有害物质,对空气和水体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尾气排放,船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安装脱硫设备:脱硫设备可以将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去除,减少硫氧化物对空气和水体的危害。
•安装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设备:SCR设备可以将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去除,以减少氮氧化物对空气和水体的危害。
•采用低硫燃料:降低燃料中的硫含量可使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减少。
2. 废水治理船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油脂、溶解氧、氨氮等有害物质,对水体造成污染。
为了减少废水排放,船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安装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可将船舶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
•采用生物降解剂:生物降解剂可加速有机废水的降解,减少有害物质对水体的影响。
•加强船舶运营管理:船舶需要严格遵守国际和地区的环保法规,合理运作,减少废水排放。
3. 垃圾治理船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包括塑料、玻璃、金属等多种物质,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为了减少垃圾排放,船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安装垃圾处理设备:垃圾处理设备可对船舶产生的垃圾进行集中、卫生处理,符合海洋污染防治法规和国际公约。
•加强船舶运营管理:船舶需要严格遵守海洋环保法规,进行垃圾分类,减少垃圾产生,收集和处理。
效果通过以上船舶环保整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船舶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同时,可以促进船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船舶运营效益。
船舶污染防治措施规范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船舶运输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船舶在航行和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也给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船舶污染防治措施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船舶污染物的种类及危害船舶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污染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油类污染物船舶的燃油泄漏、机舱含油污水排放等是油类污染的主要来源。
油类污染物会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碍氧气溶入水中,影响水生生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
此外,油类物质还会附着在水生生物体表,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
2、生活污水船员在船上产生的生活污水,如粪便、尿液、洗涤水等,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促进藻类等水生植物的过度生长,破坏水生态平衡。
3、垃圾船舶上产生的各类固体垃圾,如塑料、纸张、金属等,如果随意丢弃入海,不仅会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被海洋生物误食,对其生命造成威胁。
4、废气船舶燃烧燃油产生的废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加剧酸雨和温室效应等问题。
5、压载水为了保持船舶的稳定性,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会携带和排放压载水。
压载水中可能携带各种有害生物和病原体,如藻类、细菌、病毒等,这些生物一旦进入新的水域,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引发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
二、船舶污染防治的国际法规和国内政策为了应对船舶污染问题,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在国际层面,《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 公约)是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公约之一。
该公约对船舶油类、有毒液体物质、垃圾、生活污水、大气污染等方面的排放进行了严格限制,并规定了船舶应配备的防污染设备和操作要求。
在国内,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船舶污染的防治。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对船舶污染防治作出了明确规定。
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一、概述船舶防污染管理制度是指船舶单位为预防和控制船舶污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规定制定并实施针对车船污染的一套规章制度,以保障船舶安全经营、维护海洋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维护船舶形象。
为了维护海洋环境和船舶安全经营,相关规法和压倒性的共识都恳求全球的船舶管理机构利用节能减排的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减少船舶污染,保护人类家园。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在我国境内航行、进出口港口的各种船舶及其相关人员。
三、管理制度3.1 污染防治要求1.根据国家和本单位显名量规的顶层指导方针,重要技术参数应当符合规定,如酸值、视察、分散度等。
2.有计划地制定与本单位运营状态和因配置变动而变动的船舶排放的有关系的控制计划。
3.尽力预防全部船舶污染,防止其中一因排放不规范而导致的污染事故。
船舶参与的种种业务活动,都应竭力避免或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3.2 保证船员知晓1.将本管理制度内容告知全体船员,并在新员工登船时进行一次特别的宣传。
2.在每艘船具备各种不同原因考量后,对船员进行应急处置演练。
3.定期组织船舶安全管控和环保、防污染、维修、清洗海洋油污的踩板演习。
3.3 环保卫生管理要求1.航行期间,各种残留物、废弃物坚决不得直接排放船外。
2.现行国家环保卫生标准,可视程度限制等如污染物质浓度是执行的基准。
3.各种垃圾的存放、分拣、破碎与移除,应严格遵循《国际海上集装箱卫生处理法则》的规范。
油污和垃圾等应分类存放,分类破碎,分级处置。
3.4 污染应急管理要求1.根据具体勘察,有计划地作出员工和船员应急处置性能评估,做好船舶污染应急预案,并设立有关污染应急预案的不同实施形式。
2.污染应急预案仿效:包括应急措施和应急部位等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
3.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和协调机制,遇到事故应采取迅速、科学和环保友好的方式进行处置。
四、后果和处罚任何不遵循本管理制度,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环境安全事故等各种问题的行为都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例如罚款、吊销执照等等。
防止船舶污染应急预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事故的等级第三章---------------------------------优先保护原则第四章---------------------------------------组织机构第五章---------------------------------应急反应队伍第六章---------------------------------应急反应设备第七章---------------------------------------通讯系统第八章------------------培训、演习及预案的修订第九章---------------------------污染应急反应行动第十章------------------------------应急反应的结束第一章总则1 目的(1)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防治油类污染事故造成损害,保障人体健康和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灌河半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配备相应设备,在发生海区船舶污染事故后,利用现有设备、器材及人员,迅速有效地做出应急反应,控制和清除污染。
2 编制依据2.1 我国有关法规和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8)《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9)《港口溢油应急预案编制指南》(10)《港口散装油类作业污染物应急预案编制指南》(11)《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预案》(12)《北方海区溢油应急预案》3 义务3.1船舶发生污染事故,必须立即向连云港海事局报告,并按照海事部门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减少污染,接受调查处理。
船舶工业的环境保护问题与减排措施一、船舶工业的环境保护问题随着全球贸易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船舶工业成为全球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船舶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尤其是大型商用船只使用燃油时,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对海洋和空气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1. 气候变化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是主要的气候变化原因之一。
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有超过1000万吨二氧化碳直接由商用船只排放到大气中。
2. 水质污染: 船只装载的燃油往往含有硫等有害物质,在燃料进行完全燃烧之前就被释放入海洋,导致水域酸化、富营养化等问题。
3. 空气质量受损: 船尾部分解耦合后的废气里含有一系列危险物质,例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二、船舶工业的减排措施为了应对船舶工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国际社会和航运行业开始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船舶排放和提高环保管理。
1. 引入低碳技术: 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了能源效率设计指标(EEDI),要求新建造的商用船只在设计上更加注重燃油效率。
同时,利用先进的涡轮增压器和余热回收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燃油消耗。
2. 使用清洁能源: 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或太阳能来供应部分电力需求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此外,开发氢燃料电池等先进技术也有助于降低碳排放。
3. 船尾废气处理: 通过安装脱硫装置去除二氧化硫以及使用SCR技术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可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4. 正确处理垃圾与废水: 船只在长时间航行中产生大量垃圾与废水,因此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将废水进行必要的净化后排放和实行垃圾分类处理措施,是规范船只环保行为的重要手段。
5. 建立国际标准与监督体系: 通过建立严格、统一的国际标准和监管机制,加大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船舶和企业的处罚力度,可以有效地推动整个船舶工业朝着更环保方向发展。
三、全球合作与创新推动环境友好型船舶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各国政府、企业以及科研机构正积极开展合作与创新。
学术交流船舶物资与市场 990 引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形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路源污染、对海洋的不合理开发、勘探海洋石油、船舶排放污染、倾倒污染等。
其中船舶排放对海洋造成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
尤其是海上运输的快速发展,船舶近几年运载货物的频率以及吨数都在不断增加,必须规范好船舶的运输行为,降低船舶给海洋所造成的污染,促进海洋生态平衡。
1 船舶对海洋所造成的几类污染分析1.1 船舶在运输石油过程中引发的油污染船舶在运输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不可忽视,其中运输石油给海洋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
通常在运输石油时会给海洋带来很多污染,比如因为事故性、操作性、应急性行为所造成的石油排放,在卸装油的过程中造成油的滴漏等。
所谓事故性污染通常是指油轮出现事故发生溢油事件,油轮所装载的部分或者是全部的油都流入海中。
操作性污染通常是指由于在运行过程中造成含油的污水流入到海洋中。
在装货、卸货期间所造成的跑油、冒油等行为则属于正常作业污染。
应急排放是指特殊情况之下为了保证船的安全性,不得不对油进行排放的行为。
1.2 运输危险货物时有害物质造成的污染船舶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如若对一些危险物品处理不当也容易造成污染。
如集装箱、包装件等一些危险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海洋污染,还容易引起船舶上的人员伤亡。
比如船舶中都会装有处理泄露有害物质的水溶液,未合理排放就容易造成污染[1]。
对船舶污染海洋的预防与治理措施郑 笑(宁波海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315020)摘 要 :海洋是一个天然的宝库,其为海上运输提供了最为简便且经济的一条途径。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技术的逐步发展,海上货物运输量每年都在不断增加。
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所带来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海域环境的质量在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如若不加以预防以及治理船舶对海洋的污染,终有一天生态会失衡,人类的健康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施工船舶防污染措施1.合理规划施工区域:在规划施工区域时必须充分考虑周边海域的水质、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等因素,选择不影响水质和生态的区域进行施工,尽量远离生态重要区域。
2.控制废水排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包括船舶使用的厕所废水、污水、船体清洗废水等。
船舶必须安装合法合规的污水处理设施,并且将脏水储存在封闭的容器中,等到进入指定海域后再进行合规处理或者通过管道接入岸上污水处理厂。
3.控制油污泄漏:施工船舶上的机械设备,如发电机、发动机等,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防止泄漏油污。
施工船舶必须配备油水分离设备,并将油污水定期转移到专门的储存舱内。
此外,施工船舶还应当安装油污水处理设备,将油污水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式进行处理,达到合规排放标准。
4.减少噪音污染:施工船舶上的机械设备和作业设备会产生噪音,对海洋生物造成干扰和伤害。
施工船舶需要采取降噪措施,如安装消音器、隔音罩等,减少噪音对周边海洋生态的影响。
5.定期维护和检查:施工船舶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机械设备、废水处理设备、油污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定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故障,防止设备故障引发的污染事件。
6.培训与意识提升:船员和施工人员需要接受环保意识和技术培训,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熟悉相关的环境法规和标准。
通过提高人员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促使施工船舶的风险管理和环境管理水平提升。
7.加强监管与执法:相关环保部门应加强对施工船舶的监管与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违法船舶进行罚款、停工整改等充分严厉的处罚,形成严密的监管体系,执法标准执行到位。
保护海洋生态减少海洋船舶废弃物的措施海洋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对于我们的生存和繁荣至关重要。
然而,长期以来,海洋船舶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和排放给海洋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减少这种污染,并保护海洋的生态平衡,采取适当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为了减少海洋船舶废弃物的排放和污染,各国应加强立法工作,并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
此类法规应包括对船舶排放的监管与限制,强制要求船舶遵守国际公约和标准,以确保其排放不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二、提供适当的废弃物处理设施为了避免海洋船舶废弃物被随意丢弃或排放,相关国家和港口应提供适当的废弃物处理设施。
这些设施应包括垃圾收集容器、油污处理设备和特殊垃圾处理区域等,以便船舶能够在停靠港口时进行废弃物的妥善处理。
此外,还应加强废弃物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所有船舶都遵守废弃物处理的规定。
三、加强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海洋保护的教育和宣传是确保公众和船员了解并意识到船舶废弃物问题的重要性的关键。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力度,通过媒体、社交平台和教育活动,向大众传达正确的船舶废弃物处理知识和方法。
此外,应向船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增强他们对海洋保护责任的认识。
四、加强国际合作因为海洋船舶废弃物问题是跨国界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共同应对海洋船舶废弃物的挑战。
国际组织和论坛也应发挥作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协商,为减少海洋船舶废弃物的措施提供国际标准和指导原则。
五、鼓励技术创新为了更有效地减少海洋船舶废弃物的排放和污染,鼓励技术创新是必不可少的。
相关国家和机构应投资研发新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船舶的废弃物处理能力。
这包括发展更环保的燃料和排放控制技术,以及高效的垃圾处理和回收技术,从而减少对海洋的影响。
六、加强监督和执法最后,为了确保减少海洋船舶废弃物的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应加强监督和执法工作。
船上见习记录簿附页
(EXTRA PAPERS FOR ON BOARD TRAINING RECORD BOOK)
职能:船舶作业管理和人员管理训练内容顺序号:NO. 3.1 防止船舶污染环境的方法和措施日期:03/6/2005 (FUNCTION): (管理级)(NUMBER OF THE TASK):NO. DA TE:
3.1 防止船舶污染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船舶在营运过程中,对水域造成污染的途径主要有:
1)船舶排放油类及油性混合物,包括操作性溢油和事故性溢油。
2)船舶载运散装运输有毒,含腐蚀性货物时排放洗舱水,压舱水。
3)船舶装运包装形式的易然,易爆,腐蚀,有毒和放射性货物散落或溢出。
4)船舶排放生活污水,包括排放含有粪便,尿,船员及厨房洗涤产生的污水及医务所的污水等。
5)船舶排放垃圾,包括船舶在营运过程中自身产生的船员生活垃圾,货物衬垫物料,扫舱物料及船上报废的工具,零件等。
根据上述污染途径,国际国内均制定了相关法规,以便有效控制和防止船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其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防止船舶压载水污染:
1)确保压载泵,管系未被污染,根据要求进行压载水更换。
2)港口,锚地排放压载水应事先征得港口当局同意。
3)进行压载水作业时,应建立有效的甲板,轮机联系制度,随时监控周围水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排放。
4)油船压载水作业应严格按照国际,国内有关防污法规要求进行。
2.防止船舶油类作业污染:
1)加装燃油前,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加油开始前要与加油方开会讨论,制定油污应急计划,确认供,受油双方各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供,受油双方商定联络信号,以受方为主。
2)原则上应在白天进行,且应配备足够的当值人员和应急人员,如在晚上进行应增派人员,并保证有充足的照明。
3)作业前应检查油路,阀门,做好准备工作,在可能发生溢油的地方设置集油容器,备好油污应急工具,封堵甲板排水孔。
4)作业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跑,冒,滴,漏。
白天悬挂信号旗(B)旗,晚上显示一盏环照红灯。
5)停止作业时关好阀门,收解软管时必须事先用盲板将软管封闭,防止软管内残油倒流入海。
6)作好油类记录簿的相关记录。
PAGE 71
3.船舶在港停泊期间的防污染:
1)下水管通机舱的伙食冷库在港时禁止冲刷和清洗。
2)不排放含油多的洗碗和洗衣污水。
3)不倾倒垃圾,生活垃圾的储存容器必须有盖和不泄漏,按规定送岸接收。
4)进行船舶油漆保养工作必须经港口当局批准,防止油漆滴落水中。
5)不在港区水域冲洗装载有毒,含腐蚀性货物,扬尘性散装货物的甲板和舱室,必须冲洗应事先申请港口当局批准。
在海上时应按有关国际,国内法规排放。
6)甲板液压油管漏油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污染。
4.载运危险货物时的防污染:船舶装运易燃,易爆,腐蚀,有毒害和放射性的危险货物,应采取必要的安全和防污措施。
应悬挂规定信号,遵守《船舶载运危险货物监督管理规则》,《水路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和《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防止发生事故造成危险货物散落或溢漏污染海域;船舶在港口进行装卸有毒害,含腐蚀或放射性危险货物时,船方和作业单位都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货物落水。
如发生事故,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打捞清除,并立即向港务监督报告,防止造成重大危害。
船舶防污设备:150总吨以上的油轮和400总吨以上的非油轮,防污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1)机舱污水和压载水分别使用不同管系。
2)设置污油储存柜,装设标准排放接头。
3)装设油水分离设备或过滤系统,其性能满足相关要求。
4)10000总吨以上的船舶,除装设油水分离设备或过滤系统,其性能满足相关要求外,还应装有排油监控系统。
5)装设的其他防污设备(如焚烧炉,油水界面探测器,原油洗舱系统等)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另外船上应制定油污应急计划,规定油污应急措施,并加强培训和演练,使每位船员都能熟练掌握各种应急技能和各项油污器材的使用。
加强相关国际,国内法规的讲解,使每位船员都能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生活中严格按照垃圾管理计划行事,进行垃圾分类处理,防止海洋污染。
PAGE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