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地域主义建筑潮流之“地区建筑师”东西方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34.77 MB
- 文档页数:78
2022年-2023年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设计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批判的地域主义”(Critical Regionalism)的学说是由谁提出的?()A.C.诺伯格一舒尔兹B.K.弗兰普顿C.诺伯格一舒尔兹B.K.弗兰普顿CA.阿尔托D.L.巴拉干【答案】B2、东西向建筑宜采用活动遮阳措施的地区是()。
A.寒冷地区B.夏热冬冷C.夏热冬暖D.温和地区【答案】A3、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是:()A.夏代B.商代C.战国时代D.南北朝【答案】B4、一般住宅的层高和卧室净高,下列哪组正确?()A.住宅层高≤2.80m;卧室净高≥2.40mB.住宅层高≤2.90m;卧室净高≥2.50mC.住宅层高≤3.00m;卧室净高≥2.80mD.住宅层高≤2.80m;卧室净高≥2.60m【答案】A5、城乡规划报送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
A.15日B.15个工作日C.30日D.30个工作日【答案】C6、下列四种汽车库均设1个汽车疏散出口,哪一种不正确?()A.停车48辆且建筑面积小于4000㎡的地下汽车库,设1个单车道出入口B.停车52辆且建筑面积小于4000㎡的地下汽车库,设1个单车道出入口C.停车98辆且建筑面积小于4000㎡的地下汽车库,设1个双车道出入口D.停车145辆且建筑面积小于4000㎡的地上汽车库,设1个双车道出入口【答案】C7、盲道的颜色宜为()。
A.中黄色C.浅紫色D.墨绿色【答案】A8、明清著名私家园林退思园、寄畅园、个园分别位于哪个城市?()A.苏州、常州、无锡B.吴江、无锡、扬州C.吴江、苏州、扬州D.苏州、无锡、吴江【答案】B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裙房”的定义为:[1998-061]A.高层建筑下部的数层占地面积大于高层建筑标准层面积的附属建筑B.与高层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C.在高层建筑主体投影范围外,与建筑主体相连且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附属建筑D.位于高层建筑下部并与其相连的大型民用建筑【答案】C10、“装饰就是罪恶”的口号是由()提出的。
东西方当代建筑艺术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当代建筑艺术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两种文化背景下建筑风格、设计理念、材料和技术的异同。
在历史背景下,西方建筑偏向现代主义风格,东方建筑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
当代建筑设计理念上,东方注重内在精神体现,而西方更偏向功能性和实用性。
建筑材料与技术方面,西方更注重先进科技应用,东方偏向手工技艺传承。
而在文化融合和城市规划方面,当代建筑师探索着如何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城市创造独特的风貌。
最后总结出东西方当代建筑艺术的异同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给出对建筑设计实践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东西方建筑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当代建筑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东西方建筑艺术比较研究、历史背景、当代建筑设计、建筑材料、文化融合、城市规划、异同点、发展趋势、建筑设计实践、研究方法、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变得愈发频繁。
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也在这一背景下经历了诸多变革与发展。
东西方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在当代社会中互相影响,共同塑造了现代城市的面貌。
对东西方当代建筑艺术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西方建筑在历史发展上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与风格,如欧洲古典建筑以其华丽的装饰和对称构图而闻名,而中国古代建筑则注重气势磅礴的山水意境。
在当代,由于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全球化影响,东西方建筑风格日益交汇融合,产生了许多新颖的设计理念和艺术表现形式。
通过对比研究东西方建筑在设计理念、材料技术、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异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筑师们的创新思维和对于建筑艺术的理解,也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推动全球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1.2 研究意义东西方当代建筑艺术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东西方建筑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风格特点,从而揭示出其背后的文化、社会和历史因素。
东西方建筑艺术的比较与借鉴一、引言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下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东西方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各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对东西方建筑艺术进行比较与借鉴,探索其共同点和差异,以期能够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建筑表现形式以及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借鉴和互补。
二、东方建筑艺术的特点1. 中国建筑的传统: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特点,其建筑风格独特,注重斗拱、雕刻和层次感。
中国古代建筑在设计中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建筑空间布局讲究景观的布局和气派。
2. 日本建筑的特色:日本建筑注重建筑美学,追求简洁、优雅的风格,讲究内外兼修,强调环境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建筑结构灵巧巧妙。
3. 印度建筑的特征:印度建筑以寺庙、陵墓为代表,注重宗教性和神秘感,建筑风格色彩斑斓、多姿多彩,雕刻精细、富丽堂皇。
三、西方建筑艺术的特点1. 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追求经典之美,建筑风格简洁大气,注重对称和比例,强调线条和几何形状,是西方建筑艺术的起源之一。
2. 罗马建筑:罗马建筑强调实用性和实用性,注重壮丽气势和材料的运用,建筑风格宏伟壮丽,代表作品有斗兽场、庞贝城等。
3. 欧洲建筑:欧洲建筑在中世纪时期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建筑风格复杂多变,注重礼拜堂和教堂的建筑,具有独特的宗教性和神圣感。
四、东西方建筑艺术的比较1. 建筑风格比较:东方建筑强调天人合一、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建筑风格注重斗拱、雕刻和层次感;西方建筑追求经典之美、对称和比例,建筑风格简洁大气,注重线条和几何形状。
2. 建筑原材料比较:东方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和石头,注重材料的天然属性和环保性;西方建筑主要采用砖石结构,建筑材料以砖、石、钢铁等为主,注重材料的耐久性和实用性。
3. 建筑功能比较:东方建筑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追求宁静、优美的空间氛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亲近;西方建筑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追求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
中西建筑比较类的书籍
1.《中西建筑比较》:该书主要介绍了中西方建筑的历史、文化和地理背景,深入探讨了两种建筑风格的异同点,对比了中西方建筑的设计理念、构造方式和材料选用等方面。
2.《中西建筑史》:该书系统阐述了中西建筑史的演变和发展,对比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共性和差异。
3.《中西建筑艺术》:该书重点介绍了中西建筑艺术的美学特点和表现手法,通过对比不同建筑艺术风格的特点,探讨了中西方文化的美学差异和交流。
4.《中西建筑设计基础》:该书主要介绍了中西建筑设计中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比中西建筑设计的不同特点,帮助读者提高建筑设计的创意和实践能力。
总之,中西建筑比较类的书籍对于建筑师、学生和爱好者来说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有助于增强对中西建筑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 1 -。
浅析城市建筑艺术中东西方文化差异摘要: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这与人类建造房子的初衷并不相同,房子原先只是为人们提供安全保障,实用是建筑的首要功能,而物质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实践的发展,却使得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什么样的文化下就产生什么样风格的建筑。
本文就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建筑艺术审美特征、东西方建筑文化对比入手,就建筑艺术设计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建筑艺术文化习俗引言建筑是艺术、哲学、历史、经济等的综合体,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产生的。
而建筑艺术拥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这种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形象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
一、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由于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巨大的艺术表现力量以及它与人类文化的深刻的对应关系,杰出的建筑艺术作品都是文化的最鲜明、最深刻也是最长久的体现。
不同文化圈的人群会有不同的建筑观念,不同的建筑艺术手法、趣味,不同地域、民族、阶级,不同时代,建筑艺术作品都有不同的面貌,反映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法国作家雨果在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中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雨果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俄国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历史的年鉴”。
他们都认为建筑艺术反映人类深刻的文化。
当代艺术家简森在《世界美术史》中说:“当我们想起任何一种重要的文明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就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它。
”西方文明对神灵的崇拜、对宗教的敬畏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建筑艺术,突出建筑本体、风格多样变化和直指苍穹的艺术造型等个性特征在西方宗教建筑上表现得非常充分。
从最早的多神教神庙到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堂和礼拜寺,以及文艺复兴以后的宗教建筑,几乎无不如此。
中国传统建筑,从整体到构件,大都采用木质材料。
这种不同于阴冷的石头的材料,具有让人感觉温暖、实用、轻捷的特点,传达出一种入世的生活气息。
中图分类号 TU-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1)11-0026-04 收稿日期 2020-06-04摘 要 艾哈迈达巴德洞穴画廊是第45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印度建筑师巴克里西纳·多西的作品,富有原始生命力的造型实现了建筑与艺术和地域文化的结合。
宁波博物馆是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中国建筑师王澍的作品,曲折起伏的轮廓同远处绵延的群山遥相呼应,实现了建筑与自然和传统文化的共融。
该文从外部空间关系、内部形式组织、材料特性、诗性的哲学隐喻四个方面对两个建筑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尝试探索在批判性地域主义下两位建筑师对本土建筑的不同表达。
关键词 批判性地域主义 本土建筑 洞穴画廊 宁波博物馆 多西 王澍Abstract The Ahmedabad Cave Art Gallery is the work of the Indian architect Baclicina Dorsey, who is the 45th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winner. The original vitality of the model achieve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regional culture and art. The Ningbo Museumis the work of Chinese architect Wang Shu, who is the winner of the 2012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The tortuous contours echo the distantKeywords Critical regionalism, Local architecture, Cave art gallery, Ningbo Museum, Dorsey, Wang Shu张任菲 | Zhang Renfei 刘志成 | Liu ZhichengThe Expression of Native Architecture Under Critical Regionalis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hmedabad Cave Art Gallery and Ningbo Museum本土建筑是地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扎根乡土,在地域文明的影响下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有机更新,在人类进步的矛盾与冲突中不断破灭与重现,是一种“有生命的建筑”。
建筑讲义今天这节课由我和大家来共同学习探讨。
我们共同探讨的主题就是:“世界建筑的起源于发展”。
(板书“建筑”)说到建筑呢,我们大家都不陌生,那有谁知道什么是建筑,也就是建筑得定义。
(承接同学的回答,解释建筑的定义)建筑:是人们用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搭建的的一种能够供人们居住和使用的物体,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等等。
广义上讲,园林也是建筑的一部分。
(板书:住宅,桥梁,体育馆,园林)下面我们将来共同学习一下世界建筑的起源于发展。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建筑从史前时期到古罗马长达三万多年的历史,是史前人类留下的最早痕迹。
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最古老的居民之一,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是形成了许多城邦,后被阿卡德人所灭。
阿卡德王朝灭亡后又重振旗鼓,出现了苏美尔文化复兴,所以称这一时期为苏美尔—阿卡德时期。
这一时期额建筑以神庙为中心,苏美人为了使建筑具有防水性能,在墙面镶嵌陶片装饰,被让你为师世界上最早的马赛克。
亚述帝国每一代国王鞥机都要大兴土木,建造新宫,这一时期建造了两河流域历史上最壮丽的宫殿建筑。
霍尔萨巴德的萨尔贡二世王宫是其主要代表。
霍尔萨巴德城堡王宫是他花费十年修建的,兼有军事要塞的功能,易守难攻。
城门两侧由一对高1.8米的守护神兽,(下面这两张图片上的一对守护神兽,图片上不太清楚,咱们有兴趣的下去可以百度一下)这守护神兽是人首翼牛雕像,翼牛有5条腿,可从正面,侧面两个方向观看,造型威武雄壮,由此可见当年亚述王宫的气势。
埃及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埃及经历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三个统一时期。
古王国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古王国法老的陵墓。
在古埃及人的观念中,陵墓是永久的栖身之地,他甚至比宫殿还重要。
这一点跟咱们中国古代的很多帝王石一样的,从登上皇位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像秦始皇陵兵马俑。
到古王国盛期,吉萨金字塔群是其主要代表。
吉萨金字塔群中最大一座就是胡夫金字塔,塔高146.6米,四边各长233米。
建筑的地域性和批判的地域主义【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地域性建筑的产生发展,通过对全球化背景下建筑的地域性与地域主义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地域性以及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全球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提出关于批判性地域主义对建筑地域性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地域建筑;地域主义;全球化;批判性一、建筑学的发展——地域建筑1.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
2.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比如说在我国南方地区,炎热地区跟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显然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山区的建筑和滨河的建筑也是不雷同的。
比如说广东,这个地方也属于跟岭南一个大区域,这个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它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四季长青,所以人们往往形成一种喜爱室外活动,崇尚自然。
建筑处理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于是逐渐形成了岭南建筑的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自然的建筑风格。
在紧张的现代建筑世界潮流中,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到真正代表当地的文化历史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地域性建筑的发展前景,我记得Kurokawa说:“我做建筑设计有几个目标。
一个是最大化或业主期望用户功能需求;二是建设要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完整和环境更审美、建筑文化遗产被传给后代;三是构建空间本身就给人一种感动。
我设计了一个三面环水的样机设计创造风车美术馆,是设计反映了不同国家、地区的传统文化,又反映了不同需求的不同所有者和收藏品。
艺术博物馆的设计风格是不一样的。
美术馆,重叠的屋顶、游泳池、延伸长的城墙的品格,与竹、其他奢侈宁静的口气,抽象表达中国江南地方特色和历史。
强调文化在明清小说这一文学主题的艺术收藏品,建筑也试图取得《沉默的建筑”和“虚拟建筑”这一概念。
中西方建筑地差异及分析内容摘要:中西方建筑艺术地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地不同:传统地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地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地.这种建筑材料地不同,为其各自地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地可能性;关键词:材料差异发展历程审美观念(1)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地差异使中西方建筑材料有差异;从建筑材料上看:中国传统(古典)建筑主要是土木制品,采用框架式结构,榫卯安装,梁架承重.在造型上重视曲线美,气韵生动,比较讲究写意抒情.而西方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是石质制品,采用围柱式.券柱式结构,墙柱承重.在造型上重视块.面地应用,形态厚重.中国传统建筑地砖木结构适应小家小户地个体生活,凭借经验和巧思即可成功,故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始终没有上升到近代力学地研究高度.西方传统(古典)建筑多兴建大跨度地拱门.穹隆以容纳上万会众,要有精密地力学知识,由此促进了结构力学地发展.(2)建筑空间地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地区别是中西方建筑空间布局不同地重要原因;从建筑地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地群体地空间格局.中国地四合院.围墙.影壁等显示出内向地封闭心态,甚至有人认为:“封闭地庭院象征着我们封闭地社会.”还有中国人往往将后花园模拟成自然山水,并且用建筑和墙加以围合,内有月牙河,三五亭台,假山错落……表明有将自然统缆于内部地取向.而西方强调以外部空间为主,把中心广场称为“城市地客厅”.“城市地起居室”等等,西方建筑是开放地单体地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所以可以总结为,这是某些文化心态在建筑上地反映和体现.就拿相近年代建造.扩建地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地单个房屋组成地波澜壮阔,气势恢宏地建筑群体。
后者则采用“体量”地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地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地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地实体形象.(3)建筑地发展历程不同,表现了中西方对革新态度地差别.从建筑发展过程看,中国建筑是保守地.据文献资料可知,中国地建筑形式和所用地材料3000年不变.与中国不同,西方建筑经常求变,其结构和材料演变得比较急剧.从古希腊古典柱式到古罗马地拱券.穹窿顶技术,从哥特建筑地尖券,十字拱和飞扶壁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地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无论从形象.比例.装饰和空间布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反映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地创新精神.(4)中西方审美观念地异殊显现了中西方建筑价值观地不同;从建筑地价值来看,中国地建筑着眼于信息,西方地建筑着眼于实物体.历代帝王陵寝和民居皆按风水之说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经营.为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和谐,以趋吉避凶,招财纳福,在借山水之势力,聚落建筑座靠大山,面对平川.这种“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国特有地一种文化.翻开西方地建筑史,不难发现,西方建筑美地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
建筑历史知识:东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比较建筑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化历来有所差异。
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两种人类文明体系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
本文将以东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比较为主题,探究其中的差异,并从中反思现代建筑的发展。
一、折衷主义与精神内涵的不同东方传统建筑往往不追求对称和正直的形态,而是注重折衷主义和特定的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建筑尤其钟情于模拟自然,将建筑与大自然密切联系,追求与自然的和谐。
而现代欧洲建筑则追求技术面的创新和现代化,以强调功能性为主导。
这种不同反映了两个地域文化在审美观方面的差异。
二、材料与技术的不同东方建筑往往使用天然材料,例如木头、竹子和泥土,而西方建筑则喜欢使用人造材料如混凝土和钢。
东方传统建筑还比较注重人工工艺,较少使用大规模机器生产。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个地域的文化差异,即东方文化注重自然、手工艺术和环保,而西方文化则强调技术和效率。
三、空间氛围的不同东方建筑在空间规划上注重阴阳转化和吉凶祥福的意义,项目的地理位置、风水等也会对建筑进行通盘考虑。
而西方建筑则更注重创造出良好的空间氛围,空间采光、景观设置、布局和配色等都会影响人的感官体验。
四、对历史的态度东方建筑文化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历史沿革的内在联系,更注重对先民的历史“致敬”和传承。
而西方建筑则更强调新的开始和革新,及其与“现代”的联系。
五、建筑物的外形西方建筑注重外立面的整齐纹理和线条感,因此往往比较几何和对称,东方建筑则更喜欢贴近自然的柔曲线条和折衷主义。
六、对比之中的审美趣味在这些差异当中,既有区域性的文化差异,也有环境背景、建筑材料、工具技术等的差异。
在设计和审美中,不应无限地强调某一个方面,也不应过分追寻创新和技术,而应关注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异同所体现的人类价值观、审美观和文明精神等内在涵义。
在建筑设计中,重视建筑的欣赏价值,努力寻找建筑文化背景和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应该探索完成艺术和技术结合的最高境界。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差异性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的差异性体现在建筑风格、材料选用、空间布局等方面。
中
西方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设计理念。
在建筑风格方面,西方建筑注重个性和创新,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西
方建筑师追求简洁、现代、大胆的设计风格,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而中式建筑则更注重传统和历史的传承,建筑风格多以屋檐飞扬、斗拱横空为特色,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材料选用方面,西方建筑更倾向于使用现代材料,如钢结构、玻璃幕墙等,
以追求建筑的轻盈和透明感。
而中式建筑则更偏爱使用传统材料,如木材、砖瓦等,以追求建筑的厚重和稳固感。
在空间布局方面,西方建筑更注重个人私密空间和功能分区,建筑内部空间常
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而中式建筑更注重整体空间的流畅和连贯,强调空间的通透和开放。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的差异性源自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各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在当今世界,中西建筑设计理念的交流和融合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各种新的建筑风格和理念不断涌现,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无论是中式建筑还是西方建筑,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领略,因为它们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押题宝典一级注册建筑师之建筑设计基础试题库和答案要点单选题(共40题)1、“批判的地域主义”(Critical Regionalism)的学说是由谁提出的?( )A.C.诺伯格一舒尔兹B.K.弗兰普顿C.诺伯格一舒尔兹B.K.弗兰普顿CA.阿尔托D.L.巴拉干【答案】 B2、“积极空间(Positive Space)”和“消极空间(Negative Space)”的说法是哪位建筑师在其哪部著作中提出的?( )A.布鲁诺·赛维、《建筑空间论》B.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C.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D.诺伯格·舒尔茨、《存在·空间·秩序》【答案】 C3、“ICOMOS”指的是()。
A.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协会B.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C.世界遗产保护中心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答案】 B4、住宅设计需考虑家庭生活年循环的两个变化因素是()。
A.地球运行节律变化,人的生命节律变化B.季节的气候变化,工作日和节假日变化C.季节的气候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D.家庭生活的变化,工作日和节假日变化【答案】 B5、住宅地下室车库车道和车位净宽分别不小于( )。
A.2.20m;2.20mB.2.20m;2.0mC.2.0m;2.20mD.2.0m;2.0m【答案】 B6、公共厕所内新建无障碍厕位面积宜做到( )。
A.1.60m×1.60mB.1.70m×1.50mC.1.90m×1.50mD.2.00m×1.50m【答案】 D7、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的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 )B.2.5hC.3hD.3.5h【答案】 C8、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在20世纪初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其中不包括()。
A.立柱、底层透空B.室外景观花园C.骨架结构使内部布局灵活D.骨架结构使外形设计自由【答案】 B9、拜占庭建筑创造性地解决了,在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的结构和建筑形式之间的承接过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