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作文指导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0.99 MB
- 文档页数:73
习作我和过一天活动分析: 本次习作“我和过一天”实际上是让我们写一篇想象作文, 所想象的人物是我们看过的神话故事和童话中某个自己喜欢的角色。
首先明确所选角色的特点, 他有哪些本领, 然后设想自己和他在一起可能会发生的故事, 并用通顺的语句记述下来。
完成本次习作, 关键是想象要大胆、合理, 要能通过生动的情节表现角色的特点, 以及自己的真切感受。
教学目标:1.了解想象在习作中的重要性, 学会大胆、合理地想象。
2.通过具体情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描写要生动、有趣。
3.表达出自己和故事中的人物在一起时的真实感受。
重点难点:1.充分发挥想象, 描述生动, 能吸引人。
2.紧扣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写, 合理运用描写手法。
教学准备:教师: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提前准备自己喜欢的故事中的人物图片, 并用几句话做简单评价。
学生:1.搜集相关的图片, 并简单备注其事迹、性格等。
2.相关的写作片段。
课时安排: 1课时一、谈话导入, 明确要求1.教师讲解神话、童话中的人物的故事, 引发学生的兴趣。
导语: 同学们, 你们都爱听故事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闹海、、葫芦娃除妖灭怪、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在这些故事中, 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呢?他的什么故事最让你感动?请你们大胆说说。
2.学生交流, 指名学生说说交流结果。
示例一: 我最喜欢的是女娲, 她勇敢、善良, 为了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 不辞辛苦, 找来五彩石, 炼石补天, 最终补好天上的窟窿, 使人类又重新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示例二: 我最崇拜的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他由开天辟地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 拜菩提祖师为师, 学会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
后经观音菩萨点化, 一路降妖除魔, 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 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忠诚、疾恶如仇, 在我国民间文化中是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示例三: 我最崇拜的是脚踩风火轮、手拿火尖枪的小哪吒, 他神通广大, 法力无边, 英勇善战, 驱妖灭怪斩魔王, 是顶天立地的神话英雄。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习作:变形记人教(部编版)课题变形记课型习作授课2课时时间1.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在想象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2. 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地进行习作。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想象自己变成其他东西以后会看到些什么,确定选择哪些比较有意义的事情重点来写。
教学难点把想写的事情写具体。
第一课时教学 1. 以《草虫的村落》为例,明确写作目标。
目标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回顾课文,激发想象1.谈话:《草虫的村落》一课作者的目光随着爬行的小虫,去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生交流:课文为我们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昆虫世新课界?教学((草茎组成了粗大的森林,小虫成了游侠,随着草虫)分钟与同伴的一路招呼,“我”来到了草虫的村落。
在草虫的村落里,“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黑甲虫村民;看到了“街道”“小巷”;看到了像南国少女般的花色斑斓的小圆虫;看到了像庞然大物似的来访者──蜥蜴;看到了甲虫音乐家的演奏会;看到了“村民们”行色匆匆的生活)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再一次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回忆起作者的写作方法。
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引入新课。
二、重温课文,学习表达1.《草虫的村落》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推荐一名同学汇报。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点拨指导: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丰富的想象。
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 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勇敢、勤劳和智慧的特质,从而使一只只美丽的小甲虫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
(2)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案教材分析:本次习作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想象作文。
教材第一部分明确交代了本次习作的任务。
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
一是大胆想象;二是强调通过列提纲,引领思路,梳理素材,辅助成文。
教材提供了一个习作提纲的范例,包括题目、开头、中间、结尾四个部分,中间部分内容的列举,提示学生列习作提纲时,可以分段来写,把想到的例子写在后面,用关键词或简单的句子写出大意。
教材还提示了习作提纲和习作之间要紧密联系,即按照自己编写的习作提纲进行习作,习作时分段叙述,要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第三部分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及修改的建议。
学情分析:本次习作受认知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影响,五年级学生对家乡现实状况可能关注不够,对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也不知道从哪些角度展开想象,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查找二十年前家乡的有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和现在家乡快速发展、进步的有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变化,对家乡的环境面貌、生活状况有一些感性认识,为习作积累素材。
教学目标:1.能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2.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能列习作提纲。
2.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下周我校举行“言我中华志,抒我爱国情”演讲比赛活动。
你们搜集好资料了吗?除了人物事迹,我们还可以搜集国家发展和家乡巨变的相关资料来表达我们的爱国情。
这节课,我们学写一篇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
二、交流资料聊“变化"家乡巨变我来讲(生交流)小结:同学们真是“搜集资料小达人”啊!你们通过对比照片、上网搜集文字、还有视频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在过去的二十年间,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给我们的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还改善了我们的生存环境。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明确故事书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对编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能进入故事角色,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2.知道编故事要确定主要角色,想象一个新奇、有趣、完整的故事情节,写清故事的前因后果,把角色所想、所说、所做都写进去,做到通顺明白。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评价修改能力。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明确故事书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对编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能进入故事角色,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2.知道编故事要确定主要角色,想象一个新奇、有趣、完整的故事情节,写清故事的前因后果,把角色所想、所说、所做都写进去,做到通顺明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评价修改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图片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读了许多神话和童话故事,你们最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呢?今天,老师把书中的一些小精灵请到我们教室来了,大家看看他们都是谁呀,让我们用亲切的声音跟它们打打招呼吧。
(多媒体出示部分卡通人物形象。
)2.这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小精灵性格各异,为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卡通小精灵的性格特点吗?(学生介绍人物特点。
)二、竞猜比拼,激活思维。
1.现在,老师要对三个人物进行逐一描述,大家猜猜这个人是谁吧!☺他会七十二变,曾大闹天宫。
后来得到观音菩萨的指点,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孙悟空)☺他是个中学生,善于明察秋毫,破了许多悬疑案。
(柯南)☺她是个小姑娘,有个大大的脑袋,留着齐眉短发,说话嗲声嗲气,深得女孩子们的喜爱。
(樱桃小丸子)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人物姓名。
3.你们凭什么一下子就猜出了这三位人物?预设学生回答:外貌、本领、个性特点、经历……4.师:是的,每个人物都有——(相机板书:鲜明的特点。
)看来,同学们对他们都很了解。
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生活才这样多姿多彩。
今天,我们就从故事书中挑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人物编个故事,大家有兴趣吗?(出示题目:我和过一天)【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猜猜他是谁”导入教学,很自然地引出习作的题目,使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目标1.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
2.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重点)3.能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范文。
学生准备:采访了解家乡二十年来的历史和变化,思考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旧对比,激发兴趣1.激趣: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照片,请看——(课件出示二十年前的家乡照片。
)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老师的家乡二十年前的样子。
那时候,房子是土坯房,路是烂泥路,吃的、穿的都很简单。
(课件出示现在的家乡照片。
)这是我的家乡现在的样子,看,变化多大啊!2.你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采访活动谈谈自己家乡的变化。
3.导入: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也在变。
正如诗人贺知章所作“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阔别家乡多年,虽然“乡音无改”,但还是“鬓毛衰”了。
那我们的家乡呢?是不是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未普及呢,而现在这些物品早已进入了千家万户。
二十年的变化可真大啊!再过二十年呢?我们的家乡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习作。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将二十年来家乡的变化资料展示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表象,以“变化”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的情感,融入角色,同时逐步、有序地引导学生开启心路,大胆想象。
二、指导选材,启发想象1.指名读习作要求。
2.指导审题,引导学生从话题中的“二十年后”,明确这次习作的体裁是想象作文。
(板书:想象作文)3.指导学生梳理这篇习作要写什么主题,可以怎样命题。
(板书:家乡的变化二十年后的家乡)4.引导学生具体说一说可以写些什么,即选材。
教师相机板书:环境人们的工作、生活街道、公园、住宅、广场科技交通……5.以家乡河流的变化为例,引导学生想象:现在家乡的小河给你什么感觉?怎么形容?二十年后会是什么样的?课件出示苏州护城河图景、上海黄浦江夜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已经对联想、想象及其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写作课上,要进一步通过丰富的示例文本引导同学体会。
【教学目标】1.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延伸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联想和想象,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对于写作的作用。
2.鼓励学生在写作中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一谈到《哈利·波特》,同学们脑海中一定会映现出好多有趣而神奇的场景:猫头鹰带来的信、魔法学校、魔法石、隐形衣、空中飞行……正是作者这种有趣的联想和神奇的想象把我们带到一个又一个刺激而未知的世界里,所以《哈利·波特》才能让全世界的孩子为之痴迷。
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力量。
二、写作指导(一)理解联想和想象PPT展示:联想:联想是指在一个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个真实存在,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
想象:想象是指在一些事物的基础上想到另外一些可能存在的,构想出来的事物。
(二)区别“联想与想象”联想:由此及彼想象:从无到有1.经典回顾《天上的街市》2.师继续带领学生巩固知识:说说下面这些句段哪些运用了联想,哪些运用了想象?PPT依次展示: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荷叶·母亲》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
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混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儿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般无二。
“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女娲造人》设计意图: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夸张荒诞、天马行空,学生在学习第六单元课文时已经初步领略了联想与想象的魅力。
公开课(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1.激发兴趣,明确联想和想象的概念。
〔1〕联想游戏演示:老师手里拿一张白纸,将白纸揉成纸团,让学生观察片刻,说说由纸团能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可能会说到:白云、棉花团等。
老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想到白云,棉花团呢?学生答复,理由可能是相似,相关等。
得出联想的概念: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个事物,这就是联想。
联想的例子:例如一:如郭沫假设(天上的街市):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
“街灯〞和“明星〞这两者相似,可以让读者的脑海里更清楚地出现出两者的特征。
例如二:(世说新语)中的(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由“白雪纷纷〞的状态想到“空中撒盐〞,二者有相似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白雪纷飞的状态。
例如三:由草地想到了沙漠,由绿色想到了枯黄等。
这两种联想是想到了事物的相反性,可以拓宽作者的思路,丰富文章的内容。
联想的训练:对于“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发挥联想,你会想到什么?〔2〕想象激趣提问:如果有天宫,你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学生尽情想象,尽量言语流畅地描述天宫的人、事、物。
得出想象的概念:在头脑中制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
想象的例子:例如一:如郭沫假设(天上的街市),描绘牛郎织女骑着牛,提着灯笼,涉过天河,自由逛街的画面。
这样的想象让诗歌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例如二:名著(西游记)中许多精彩的故事情节,是作者吴承恩想象出来的,情节曲折,故事生动,引人入胜,这就是想象的魅力。
想象的训练:同学们分组围坐,由第—个同学写一句话作为故事的开头,比方:“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
〞其他同学依次写下去,想象出一个比拟完整的故事,注意保持故事的连贯性。
〔3〕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联想是“实〞的,想到的都是客观存在的;想象是“虚〞的,是人脑依据客观内容主观制造出来的。
推断以下两个情境哪个是联想,哪个是想象,说说理由。
情境一:考试考完了,有的同学拿着成绩单回家,老妈一看:嗯?怎么才考这么点分?你看隔壁的某某某,人家每次都考100 分,你还每天都想看电视,作业不做,书也不看。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变形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发挥想象,写一篇“变形记”。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尤其是《花之歌》,我们感受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中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
通过丰富和奇妙的想象,花朵成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
这次习作便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写一写这种变形的经历。
孩子们的想象世界本就是丰富多彩的,这次习作的话题对学生来说也许并不困难,难的是把自己的想象组织成文,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出所变形对象的个性特点来。
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既能天马行空地想象,也能有序、有趣地成文。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他们愿意学,喜欢学也想要学,但对课文中关键句和关键词的还不能完全理解。
同时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处在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
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孩子们学到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同时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方法。
本次习作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教学目标:1.分析题目“变形记”的意思,明白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要根据题目的要求来想象。
2.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在想象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真情实感。
1.重点: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2难点: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将变形的经历,美妙想法、美好心愿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
过渡:同学们应该看到我们这次习作的主题了——变形记。
其实,《变形记》是一篇非常有名的小说的名字,作者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
接下来,老师就给你们读读小说开篇的一段文字,它讲述的就是一次不可思议的变形经历。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习作:奇妙的想象-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想象的概念,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想象。
2.能够依据教师指导,在给定题目的情况下,产生自己的想象,并能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3.能够认识到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
2.教学难点:使学生产生富有想象力的内容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1.与学生们简单谈谈“想象”的概念,做一下引导,询问学生们平时在生活中会有哪些事情需要用到想象力。
2. 提高情境
1.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情节,比如:“一个人走在荒漠之中,他只带了一瓶水和一袋饼干,他要徒步挑战这个荒漠”,并且有意识地遗漏一些细节,引导学生们对这个情节进行想象,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这个故事的情节会发生什么。
3. 捕捉细节
1.让学生们再听一遍这个故事,并且给学生们剪好故事里的草图,让他们在草图中标注他们想象中这个故事里发生的细节。
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提问指导,如荒漠的景色、那个人的衣服、背景、当那个人看到水的时候,他是什么感觉。
4. 抒发感想
1.把孩子们涂出来的画传给每个同学,每个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画出来的故事内容,并且在介绍的时候让自己的故事更真实、更多彩、更有趣。
5. 课堂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们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再一次强调想象这个概念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四、教学评价
1.通过提问和学生课上表现来评价学生是否听懂课程内容;
2.通过看学生画的草图以及听学生讲述故事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想象力的应用以及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