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氟化物 空气 无组织废气

氟化物 空气 无组织废气

氟化物  空气 无组织废气
氟化物  空气 无组织废气

一、原理

环境空气中气态和颗粒太氟化物通过磷酸氢二钾浸渍的滤膜时,氟化物被固定或阻留在滤膜上,滤膜上的氟化物用盐酸溶液浸溶后,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溶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对数与电极电位呈线性关系。

二、试剂和材料

(1)盐酸ρ(HCl)=1.19g/mL

(2)氢氧化钠(NaOH)

(3)柠檬酸钠(Na

3C

6

H

5

O

7

·2H

2

O)

(4)氯化钠(NaCl)

(5)乙酸:w(CH3COOH)≥99.5%

(6)六次甲基四胺(C

6H

12

N

4

(7)硝酸钾

(8)钛铁试剂

(9)磷酸氢二钾

(10)氟化钠

(11)盐酸溶液

(12)氢氧化钠溶液

(13)氢氧化钠溶液

(14)磷酸氢二钾浸渍液

(15)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液

(16)氟标准储备溶液

(17)氟标准使用液

(18)乙酸-硝酸纤维微孔滤膜

(19)

(2) 氢氧化钠溶液c(NaOH)=1.0mol/L;

(3)氢氧化钠溶液c(NaOH)=5mol/L;

(4)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称取58.0g氯化钠,10.0g柠檬酸钠,量取冰乙酸50ml,加水500ml,溶解后加c(NaOH)=5mol/L氢氧化钠135ml,调节溶液的pH值为5.2,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

(5)氟化钠标准贮备液:ρ(NaF)=1000μg/ml.

(6)氟化钠标准使用液:将氟化钠标准贮备液用水稀释成2.50、5.00、10.0、25.0、50.0、100.0μg/ml的标准溶液,临用现配。存与聚乙烯塑料瓶中。

水样:去离子水

1、仪器:

(1)采样器:中流量采样泵、采样头带支撑滤膜的聚乙烯网垫,采样头有效直径为80mm,可以安装直径为92mm的滤膜。

(2)离子活度计活精密酸度计:分辨率为0.1mV。

(3)氟离子选择电极:

A:测量氟离子浓度范围:10-5~10-1mol/L。

B:测定曲线斜率:在t℃下,为(54+0.2t)mV。

(4)甘汞电极:盐桥溶液为饱和氯化钾。

(5)磁力搅拌器:聚氯乙烯包裹的搅拌子。

(6)小型超声波清洗器。

(7)聚乙烯塑料烧杯:100ml。

(8)聚乙烯塑料瓶:100、1000ml。

2、标准

(1)盐酸,优级纯。

(2)氢氧化钠,优级纯。

(3)氯化铵,分析纯。

(4)氟化钠,优级纯。

(5)柠檬酸钠,分析纯。

(6)冰乙酸,分析纯。

3、试剂:

(20)盐酸c(Hcl)=2.5mol/L

(2) 氢氧化钠溶液c(NaOH)=1.0mol/L;

(3)氢氧化钠溶液c(NaOH)=5mol/L;

(4)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TISAB):称取58.0g氯化钠,10.0g柠檬酸钠,量取冰乙酸50ml,加水500ml,溶解后加c(NaOH)=5mol/L氢氧化钠135ml,

调节溶液的pH值为5.2,转移到1000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标线,摇匀。(5)氟化钠标准贮备液:ρ(NaF)=1000μg/ml.

(6)氟化钠标准使用液:将氟化钠标准贮备液用水稀释成2.50、5.00、10.0、25.0、50.0、100.0μg/ml的标准溶液,临用现配。存与聚乙烯塑料瓶中。

4、水样:去离子水

三、实验方法

(1)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样品的采集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手工检测技术规范》(HJ/T194)的要求。各种采样器均应在采样前进行气密性检查和流量校准。

采样时,在滤膜夹中装入两张磷酸氢二钾浸渍滤膜,中间用2~3mm厚的滤膜垫圈隔开,以100~120L/min流量采气45min以上,根据使用的仪器性能设计采样记录(应包括开始和结束时采样的时间、流量和采样体积、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采样点、样品编号等)并记录。采样后,用干净镊子将样品膜取出,对折放入塑料袋中,密封好,带回实验室。

采样后的样品贮存在实验室干燥器中,必须在40d内完成分析。

(2)试样的制备

将样品膜剪成小碎块(约为5mm×5mm),放入100ml聚乙烯塑料杯中,加盐酸(3.1)20.00ml,在超声波清洗器中提取30min,取出,待溶液温度冷却至室温,在加入氢氧化钠(3.2)5.00ml,TISAB溶液(3.4)10.00ml 及水5.00ml,然后放置3h后测定,放置时间不应超过5h。

(3)空白实验

空白值的不稳定会之剑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此每批乙酸—硝酸纤维滤膜都应做空白实验。

抽取未经采样的磷酸氢二钾浸渍滤膜4~5张,剪成小碎片(约为5mm ×5mm),放入100ml聚乙烯塑料杯中,加入0.5ml氟化钠标准溶液(3.6)(10μg/ml),按(3.2)制备试样(注意加水量为4.50ml)按校准曲线读取毫伏值,根据回归方程计算氟含量或从校准曲线上查的氟含量,空白滤膜氟含量为测定值(μg)减去加入的标准氟含量5μg,取其平均值为空白滤膜的氟含量(每张滤膜的氟含量不应超过1μg).

四、校准的曲线的绘制

1、校准曲线

取六个100ml聚乙烯塑料杯,按表1配置标准系列,也可根据实际样品浓度配置,不得少于6个点。分别取2.00ml的六种标准使用液浓度为2.5、5.0、10.0、25.0、50.0、100.0μg/ml的标准系列,依次加入盐酸溶液20.00ml、氢氧化钠c(NaOH)=1.0mol/L 5.00ml、TISAB溶液10.00ml、水3.00ml,氟离子含量为5.0、10.0、20.0、50.0、100.0、200.0μg。

表1 标准溶液配置系列

序号0 1 2 3 4 5 6 浓度(μg/mL)

2.5

5.0 10.0 25.0 50.0 100.0

标准使用液(mL)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氟离子含量(μg) 5.00 10.0 20.0 50.0 100 200 电极

(mv)

362 288 271 254 231 214 196

A

0-

A 74 91 108 131 148 166

校准曲线Y=57.33X+50.93

相关系数R=0.9999

五、结果计算

1、空气中氟化物的质量浓度ρ(F-)按下列公式计算:

ρ(F-)=(W1+W2)-2W0/V0

式中:ρ(F-)—空气中氟化物的浓度,μg/m3;

W

1+W

2

—两层滤膜样品的氟含量,μg;

W

—实验室空白滤膜平均氟含量,μg;

V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m3;

2、结果表示

测定结果小数位数与方法检出限保持一致,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六、检出限的计算

离子选择电极法:当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外延的延长线与通过空白电位且平行于浓度轴的直线相交时,其交点所对应的浓度值即为离子选择电极法的检出限。

即检出限=5.00μg

七、精密度检验

对已知浓度为25.00μg/mL 的标准溶液分别进行7次测定,计算相对标准偏差,具体见表3

表3 氟化物测定结果

八、准确度检验

对质控样真值为0.803μg/L 的溶液进行7次平行测定,计算相对误差,具体见表4 表4 氟化物测定结果 质控样浓度

(μg/L )

电极A 0-A (mv ) 测定值

(μg/mL) 相对误差(%)

相对误

差范围

是否 合格 0.803±0.034

46 0.820 2.12 4.2%

+ 45 0.790 1.62 + 45 0.790 1.62 + 46 0.820 2.12 + 45 0.790 1.62 + 46 0.820 2.12 + 45

0.790 1.62

+

九、注意事项

不得用手指触摸电极的膜表面,为了保护电极,试份中氟的测定浓度最好不要大于40mg/L ,如果电极的膜表面被有机物等玷污,必须先清洗干净后才能使用。清洗可用甲醇、丙酮等有机试剂,亦可用洗涤剂。例如,可将电极浸入温热的稀洗涤剂(1份洗涤剂加9份水),保持3~5min 。必要时,可在放入另一份洗涤剂中。然后用水清洗,再用(1+1)的盐酸中浸30s ,最后用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去水分。

十、结论

通过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的方法验证,说明我公司采用的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空气中氟化物的分析方法可行。

浓度(μg/mL) 电极 A 0-A (mv) 测定值μg/mL 均值(X) S

V

25.00 131 24.9 130.57 0.4811

0.37

130 24.0 130 24.0

131 24.9 130 24.0 131 24.9 131 24.9

各种无组织排放计算

各种无组织排放计算 (1) 敞露物料散发量的计算 利用经验公式: M F P u G H S ???+=)1.438.5( 式中,G S —— 有害物质散发量,g/h ; u ——室内风速,m/s,往往利用当地气象台的年平均风速; F ——有害物质的散露面积,m 2; M ——有害物质的分子量; P H ——有害物质在室温时的饱和蒸汽压, B T A P H +-=05223.0lg ; T ——绝对温度,K ; A , B ——各种物质的经验系数。 (2) 各种酸雾的排放(H 2SO 4、HNO 3、HCl 、HAC 、HF ) F P u M G S ??+=)000786.0000352.0( 式中,G S —— 酸雾散发量,kg/h ; M ——酸的分子量; u ——室内风速,m/s,往往利用当地气象台的年平均风速; F ——蒸发面的面积,m 2; P ——相应于液体温度时的饱和蒸汽分压,mmHg ,可以查手册得出,当酸的浓度小于10%时可以用水饱和蒸汽代替。 (3) 生产设备和管道泄漏计算。

T M KCV G S = 式中,Gs —设备和管道不严的泄漏量,kg/h ; K ――安全系数,1-2,一般取1; C ――设备内压系数,查表3-9,或用下式计算,C=0.106+0.0362lnP ,P(atm); V ――设备和管道的体积,m 3; M ――内装物质的分子量; T ――内装物质的绝对温度,K 。 表3-9 设备内压系数 (4) 油漆表面的散发量。 100n m G S ??= α 式中,Gs ――油漆件表面污染物质的散发量,g/h ; α――油漆耗量,g/m 3; m ――油漆中污染物的含量,%; n ――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m 3/h 。 (5) 钢铁铸件浇渣时CO 的工作量。 S K G co S ?= 式中,Gs ――CO 浇渣时的散发量,g/h ; S ――每小时的浇铸件量,t/h ; Kco ――每吨铸件CO 散发量,g/t , Kco ――=128.6+W 3927 ,W 为单个铸件重,kg 。 (6) 储罐大、小呼吸逸失量的计算。 a. 大量呼吸的计算: 4.221760? +???=o o T C T d m M Pi G o 式中,G ――装罐大呼吸年损失量;

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 1、主要排放口计算 主要排放口有烧结机头烟囱、烧结机尾烟囱、竖炉焙烧烟囱、1#高炉矿槽及出铁场烟囱、2#高炉矿槽及出铁场烟囱、1#转炉二次除尘烟囱、2#转炉二次除尘烟囱、自备电厂燃气锅炉烟囱。 主要排放口计算公式为: 其中:M—为第i个排放口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t; R—由于本企业近3年的产量低于设计产能的30%,计算采用设计产能进行。其中企业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的设计产能数据来源于《省经信委关于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现有生产装备及生产能力核实意见的函》(鄂经信重化函[2016]419号); C—为污染物许可排放浓度限值,单位为mg/Nm3; Q—为基准排气量,单位为Nm3/t产品。基准排气量取自《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钢铁工业》。 主要排放口年许可量:

2、一般排放口计算 一般排放口有:烧结配料、筛分工序排放口;高炉制煤、热风炉工序排放口;炼钢一次除尘排放口;石灰窑废气排放口;热轧加热炉排放口等。 一般排放口计算公式为: 其中:M—为第i个单元大气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t; R—由于本企业近3年的产量低于设计产能的30%,计算采用设计产能进行。其中企业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的设计产能数据来源于《省经信委关于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现有生产装备及生产能力核实意见的函》(鄂经信重化函[2016]419号); G—为第i个单元污染物一般排放口排放量绩效值,单位为kg/t。一般排放口排放量绩效值取自《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钢铁工业》。

3、无组织排放量计算 钢铁工业排污单位污染物无组织年许可排放量计算公式: 其中:W—为第i个单元大气污染物年许可排放量,t; R—由于本企业近3年的产量低于设计产能的30%,计算采用设计产能进行。其中企业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的设计产能数据来源于《省经信委关于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现有生产装备及生产能力核实意见的函》(鄂经信重化函[2016]419号); G—为第i个单元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绩效值,单位为kg/t。无组织排放量绩效值取自《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钢铁工业》。

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区别

有组织排放,即大气污染物经过排气筒有规律的集中排放。以这种形式排放的废气几乎都是工业生产产生的废气,经过处理后排放浓度低,并向高空排放,扩散相对较容易。 无组织排放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无密闭设备或密封措施不完善而泄露,废气不经过排气筒或烟囱,污染物向环境直接排出,或从露天作业场所、废物堆放场所等扩散出来。无组织排放是VOCs进入大气环境的重要途径,无组织排放的废气日积月累,对环境的危害不容忽视,其排放源高度低,污染面积集中,呈地面弥漫状,持续时间长,危害大。 目前,有组织排放可以通过废气处理装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无组织排放由于污染物种类多、排放点广、难以量化和处理等特点,并且影响无组织排放的工艺因素和环境因素较多,使其排放量、排放规律等都不易确定,故对其进行监测、评价和控制都比较困难,是VOCs 控制需要解决的难点之一。 机动车排放的VOCs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有重要危害。机动车排放是我国城市地区大气VOCs主要的人为排放源。机动车排放的VOCs主要是燃料在发动机内的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此外还包括括燃料的挥发散逸导致的排放。

机动车排放的VOCs主要成分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含氧/硫化合物和乙炔等。汽油车排放的主要VOC物种是乙烯、芳香烃、异戊烷等,芳香烃中甲苯和二甲苯含量较高。柴油车尾气VOCs主要为丙烯、丙烷等短链碳氢化合物,此外还含有C8以上的直链烷烃,如壬烷、葵烷、十一烷等。柴油车中的醛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机动车。摩托车的VOCs组分主要为乙炔和2-甲基己烷,以及以二甲苯和乙烯为主的芳香烃和烯烃类物质。LPG助动车排放的VOCs主要以低于4碳的烷烃、烯烃为主,其中丙烷、异丁烯、正丁烷3种化合物占了总量的很大一部分比重。

氟化物测定方法

氟化物 氟化物(F﹣)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氟易患龋齿病,饮水中含氟的适宜浓度为0.5—1.0mg/L(F﹣)。当长期饮用含氟量高于1-1.5mg/L的水时,则易患斑齿病,如水中含氟量高于4mg/L时,则可导致氟骨病。 氟化物广泛存在于自然水体中。有色冶金、钢铁和铝加工、焦炭、玻璃、陶瓷、电子、电镀、化肥、农药厂的废水及含氟旷物的废水中常常都存在氟化物。 1.方法的选择 水中氟化物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氟试剂比色法,茜素磺酸锆比色法和硝酸钍滴定法。电极法选择性好,适用范围宽,水样浑浊,有颜色均可测定,测量范围为0.05-1900mg/L。比色法适用于含氟较低的样品,氟试剂法可以测定0.05-1.8mg/L(F﹣);茜素磺酸锆目视比色法可以测定0.1—2.5mg/L(F﹣),由于是目视比色,误差比较大。氟化物含量大于5mg/L时可以用硝酸钍滴定法。对于污染严重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及含氟硼酸盐的水样均要进行预蒸馏。 2.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应使用聚乙烯瓶采集和贮存水样。如果水样中氟化物含量不高、pH值在7以上,也可以用硬质玻璃瓶贮存。 预蒸馏

通常采用预蒸馏的方法,主要有水蒸气蒸馏和直接蒸馏两种。直接蒸馏法的蒸馏效率较高,但温度控制较难,排除干扰也较差,在蒸馏时易发生暴沸,不安全。水蒸气蒸馏法温度控制严格,排除干扰好,不易发生暴沸。 1.水蒸气蒸馏法 水中氟化物在含高氯酸(或硫酸)的溶液中,通入水蒸气,以氟硅酸或氢氟酸形式而被蒸出。 仪器 蒸馏装置 试剂 高氯酸:70—72%。 步骤 (1)取50ml水样(氟浓度高于2.5mg/L时,可分取少量样品,用水稀释至50ml)于蒸馏瓶中,加10ml高氯酸,摇匀。连接好 装置加热,待蒸馏瓶内溶液温度升到约130℃时,开始通入蒸 汽,并维持温度在130—140℃,蒸馏速度约为5—6ml/min。 待接收瓶中馏出液体积约为200ml时,停止蒸馏,并水稀释 至200ml,供测定用。 (2)当样品中有机物含量高时,为避免与高氯酸作用而发生爆炸,可用硫酸代替高氯酸(酸与样品的体积为1+1)进行蒸馏。控 制温度在145 5℃。 2.直接蒸馏法

无组织排放废气量的计算详解

无组织排放废气量的计算 无组织排放是指无集中式排放口的一种排放形式。这种形式的排放量计算与集中式排放计算是不同的,现加以介绍。 1.有害物质敞露存放的散发量计算 有害物质敞露存放时,由于蒸发作用,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散发出有害气体和蒸气,其散发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Gs=(5.38+4.1V)P H·F·(M)0.5 式中,Gs——有害物质的散发量,g/h; V——车间或室内风速,m/s; P H——有害物质在室温时的饱和蒸气压力,mmHg; F——有害物质的敞露面积,m2; M——有害物质的分子量; 5.38、4.1——常数。 由物理化学可知,各种物质的饱和蒸气压力随温度而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0.05223A/T)+B lgP H 式中,T——有害物质的绝对温度,K; A、B——常数,可从一般的物理化学手册中查取,表5-144列出了常见有害物质的A、B值。 表5-144 常见有害物质A、B值

2.液体(除水以外)蒸发量的计算 本计算方法适用于硫酸、硝酸、盐酸等酸洗工艺中的酸液蒸发量的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Gz=M(0.000352+0.000786V)P·F 式中,Gz——液体的蒸发量,kg/h; M——液体的分子量; V——蒸发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m/s,以实测数据为准,无条件实测时,可查表5-145,一般可取0.2-0.5; P——相应于液体温度下的空气中的蒸气分压力,mmHg。当液体浓度(重量)低于10%时,可用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代替,查表5-146;当液体重量浓度高于10%时,可查表5-147、5-148、5-149、5-150。 F——液体蒸发面的表面积,m3。 表5-145 槽边排风工艺槽产生有害气体计算参数

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

一、“三废”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三废”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很多,除去实测法外(实测及其计算方法 在此不作介绍),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是物料衡算法;一种是经验计算方法。 1.物料衡算法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物料量等于产品重量和物料流失量的总和。 即: ΣG=ΣG1+ΣG2 式中:ΣG��投入物料量总和: ΣG1��所得产品量总和; ΣG2��物料或产品流失重量之和。 2.经验计算法 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与产品产量,求得“三废”及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称为经验计算法。 采用经验计算法计算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时,通常又称之为“排污系数计算法”。 排污系数是指在正常技术经济和管理条件下生产某单位产品所产生的污染物数量的统计平均 值或计算值。排污系数目前使用的有二种:一种是受控排污系数,即在正常运行的污染治理 设施的情况下生产某单位产品所排放的污染物的量;另一种是非控制排污系数,即在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的情况下生产某单位产品排放的污染物的量。一般情况下,非控制排放系数 大于受控制排放系数,二者之差即为污染治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单位产品去除量。 排污系数是在用实测、物料衡算和经验估算三种方法所获得的原始产污和排污系数的 基础上,采用加权法计算出来的。

目前能查找到的工业产污和排污系数的主要参考手册有二本:一本是国家环保总局科技 标准司组织编辑的“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该本手册给出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 轻工、电力、纺织、化工、铜铁和建材等七个工业部门根据统一的技术要求确定的不同产 品,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生产规模和不同技术水平下的产污和排污系数,包括原始系数、 个体系数、一次系数、二次系数、二次系数、2000年控制系数建议值,以及国外同行业的 对比数据等。同时给出了我国主要燃煤设备(包括工艺锅炉、茶浴炉和大灶)燃煤产生烟尘 、SO 2、和 NO x 等的产污和排污系数;另一本是从国家环保总局主持的科研项目 “乡镇工业 污染物排放系数研究”中筛选出来的“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系数手册”。该手册我国“国 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规定的顺序编排,能提供22个行业大类,39个中类,98个小 类,近500种生产工艺的污染物排放系数1800个。这二本手册虽是我国目前使用排污系数 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最主要的参考手册,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排污申报登记工作的需求。 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计算排污系数的方法(这二本手册中均有详细介绍), 计算本省急需的一些排污系数,供申报年审、环境统计、规划、环境监测排污收费等 工作使用。 二、“三废排放量”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方法的选择 1.尽量采用实测计算法辅以其他方法进行核实。在确实无法实测时,可采用物料衡

最新无组织排放执行标准汇总资料

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汇总表 序号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综 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 96) 无组织排放监 控浓度限值浓 度(mg/m3) 恶臭污染物排 放标准 (GB14554- 9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 的最高容许浓度 (TJ36-79) 场界标准小时日均小时日均 1. 光气0.080 2. 氯化氢0.024 0.05 0.015 3. 氯气0.40 0.1 0.03 4. 氨 1.5 0.2 5. 苯0.40 2.4 0.8 6. 苯胺类0.40 0.10 0.03 7. 苯并a 芘 0.008(μg/m3) 0.01(μg/m3) 8. 苯乙烯 5.0 0.01 9. 吡啶0.08 10. 丙酮0.80 11. 丙烯腈0.60 0.05 12. 丙烯醛0.40 0.10 13. 臭气浓 度 20 14. 臭氧0.16 15. 氮氧化 物 0.12 0.24(NO2) 0.12(NO2) 0.15(NO2)

16. 0.10 0.003 17. 对硫磷 (甲基 E605) 0.01 18. 二甲苯 1.2 0.30 19. 二甲二 硫 0.06 20. 二硫化 碳 3.0 0.04 21. 二氧化 硫 0.40 0.50 0.15 0.50 0.15 22. 非甲烷 总烃 4.0 23. 酚类0.080 0.02 24. 氟化氢0.20 25. 氟化物20(μg/m3) 20(μg/m3) 7(μg/m3) 20(μg/m3) 7(μg/m3) 26. 镉及其 化合物 0.040 27. 铬(六 价) 0.0015 28. 铬酸雾0.0060 29. 汞及其 化合物 0.0012 0.0003 30. 环氧氯 丙烷 0.20 31. 甲苯 2.4 32. 甲醇12 3.0 1.00 33. 甲硫醇0.007 34. 甲硫醚0.07

易挥发物质排放废气量的计算

易挥发有机物排放废气量的计算 易挥发有机物排放是指无集中式排放口的一种排放形式。这种形式的排放量计算与集中式排放计算是不同的,现加以介绍。 1.有害物质敞露存放的散发量计算 有害物质敞露存放时,由于蒸发作用,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散发出有害气体和蒸气,其散发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Gs=(+)P ·F·(M) H 式中,Gs——有害物质的散发量,g/h; V——车间或室内风速,m/s; ——有害物质在室温时的饱和蒸气压力,mmHg; P H F——有害物质的敞露面积,m2; M——有害物质的分子量; 、——常数。 由物理化学可知,各种物质的饱和蒸气压力随温度而改变,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0.05223A/T)+B lgP H 式中,T——有害物质的绝对温度,K; A、B——常数,可从一般的物理化学手册中查取,表1列出了常见有害物质的A、B值。 表1 常见有害物质A、B值

2.液体(除水以外)蒸发量的计算 本计算方法适用于硫酸、硝酸、盐酸等酸洗工艺中的酸液蒸发量的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Gz=M(+)P·F 式中,Gz——液体的蒸发量,kg/h; M——液体的分子量; V——蒸发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速,m/s,以实测数据为准,无条件实测时,可查表2,一般可取; P——相应于液体温度下的空气中的蒸气分压力,mmHg。当液体浓度(重量)低于10%时,可用水溶液的饱和蒸气压代替,查表3;当液体重量浓度高于10%时,可查表4、5、6、7。 F——液体蒸发面的表面积,m3。 表2 槽边排风工艺槽产生有害气体计算参数

表3 硫酸溶液蒸气分压力(mmHg)

表4 硝酸水溶液上面的HNO 3及H 2 O的蒸气压(mmHg) 注:浓度为重量浓度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方法确认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 HJ/T67-2001方法确认 1.目的 通过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吸收液中氟离子的浓度,分析方法检出限、回收率及精密度,判断本实验室的检测方法是否合格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大气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中氟化物的测定。不能测定碳氟化物,如氟利昂。 3. 职责 3.1 检测人员负责按操作规程操作,确保测量过程正常进行,消除各种可能影响试验 结果的意外因素,掌握检出限、方法回收率与精密度的计算方法。 3.2 复核人员负责检查原始记录、检出限、方法回收率及精密度的计算方法。 3.3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检测结果及检出限、方法回收率、精密度分析结果 4.分析方法 4.1 测量方法简述 4.1.2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污染源中尘氟和气态氟共存时,采样烟尘采样方法进行等速采样,在采样管的出口串联三个装有75ml吸收液的大型冲击式吸收瓶,分别捕集尘氟和气态氟。 若污染源中只存在气态氟时,可采用烟气采样方法,在采集管出口串联两个装有5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0.5~2.0L/min的流速采集5~20min。 采样管与吸收瓶之间的连接管,选用聚四氟乙烯管,并应尽量短。 注:连接管液可使用聚乙烯塑料管和橡胶管。 采样点数目,采样点位设置及操作步骤,按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有关规定进行。采样频次和时间,按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有关规定进行。 采样结束后,将滤筒取出,编号后放入干燥洁净的器皿中,并按照采样要求,做好记录。吸收瓶中的样品全部转移至聚乙烯瓶中,并用少量水洗涤三次吸收瓶,洗涤液并入聚乙烯瓶中。编号做好记录。采样管与连接管先用50ml吸收液洗涤,再用400ml 水冲洗,全部并入聚乙烯瓶中,编号做好记录。样品常温下可保存一周。 4.1.3 分析步骤 取6个50ml聚乙烯烧杯,按表1配制标准系列,也可根据实际样品浓度配制,

无组织废气收集及封闭方案

方案编号/202010××× XXXXXX有限公司 无组织废气收集及封闭方案 XXXXX有限公司 联系人: XXX 联系方式: XXX 2020年10月15日

目录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及设计依据 (4) 1.1项目背景 (4) 1.2项目相关信息 (4) 1.3尾气排放标准 (4) 1.4设计标准 (5) 1.5设计工艺对比及选择 (7) 1.6工程界面 (8) 1.7验收标准 (8) 第二章系统及参数设计 (9) 2.1方案设计概述 (9) 2.3设计说明 (9) 2.4公共设施需求 (10) 第三章管路设计及核心设备简介 (11) 3.1废气管路设计说明 (11) 3.2集气罩和封闭板房设计说明 (12) 第四章安全控制系统简介 (14) 4.3 电控安全控制说明 (14) 4.3.1主要执行规范 (14) 4.3.2设计分界及范围 (14) 4.3.3用电负荷 (14) 4.3.4设备材料选型原则 (14) 4.4仪表及控制 (15) 4.4.1主要执行规范 (15) 4.4.2设计范围 (15)

4.4.3控制系统接地 (15) 第五章运行费用估算 (17) 第六章系统详单 (17) 第七章售后服务 (17)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及设计依据 1.1项目背景 贵公司在生产手套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气无组织排放需要进行处理,受业主委托,本公司在分析比较及遵从有关标准规范,借鉴国内外类似废气处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司以往处理相类似废气的经验,本着“合理、经济、有效”的原则,提交以下废气处理设计方案,以供有关领导、技术人员,环保管理部门和有关专家审查和参考。 《2020年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攻坚方案》 《关于实施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监控要求的通告》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 1.2项目相关信息 现状: 1、丁腈线浸胶间做了抽风处理,没有全密封; 2、磨砂线浸胶间的门一直处于开的状态; 3、手模炉子进出口热风外溢。 4、整体车间废气逸散严重,导致车间内浓度上升及车间外无组织浓度过高; 1.3尾气排放标准 无组织气体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

环境空气氟化物采样器,HJ 955-2018

环境空气氟化物采样器满足新国标HJ955-2018《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1产品概述 TC-120(F)空气氟化物采样器(以下简称采样器)是适用于采集大气中重金属颗粒(TSP)和氟化物样品的必备采样器。该仪器采用传感器、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 2适用范围 采用滤膜称重法捕集环境大气中的重金属颗粒(TSP)以及空气中的氟化物。可供环保、卫生、劳动、安监、军事、科研、教育等部门用于气态物质和气溶胶的常规及应急监测。 3采用标准 HJ955-2018《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HJ/T374-2007《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JJG943-2011《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 4技术特点 无刷高负压采样泵,50L/min流量下,可以克服20kPa阻力;

电子流量计,恒流采样; 具有实时时钟,可设置定时采样,间隔多次采样; 氟化物采样头采用铝合金材质,抗静电吸附; 自动测量温度、气压,自动计算标况采样体积; 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大尺寸中文点阵式液晶屏,自动调节对比度,可在零下30度正常工作; 掉电保护功能,来电自动采样; 可选配TSP/PM10/PM2.5采样头用于空气重金属采样; 5工作原理 5.1氟化物采样 氟化物及重金属采样器是指能够采集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颗粒物的采样器。其基本原理是:使一定体积的空气恒速通过已知质量的滤膜时,悬浮于空气中的颗粒物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滤膜增加的质量和通过滤膜的空气体积,确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并可用于测定颗粒物中的金属、无机盐及有机污染物等成分。 6技术参数 表1技术参数 主要参数参数范围分辨率准确度 采样流量(10~100)L/min0.1L/min优于±2.5% 流量稳定性优于±2.0% 流量重复性优于±2.0% 采样时间1min~99h59min1min不超过±0.2% 计前压力(-20~0)kPa0.01kPa优于±2.5% 环境大气压(70~130)kPa0.01kPa优于±2.5% 定时开机24小时制

烟气中氟化物测定

烟气中氟化物测定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烟道气中的气态及尘态氟化物。 2 引用标准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3 原理 用滤筒捕集尘态氟化物、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气态氟化物,加硝酸溶液处理后制备成样品溶液,用氟离子电极测定。 4 试剂 吸收液 L氢氧化钠溶液; %溴甲酚绿指示剂称取100mg溴甲酚绿于研钵中,加少量(1+4)乙醇,研细,用(1+4)乙醇配成100mL溶液; L、L盐酸溶液; L硝酸溶液; L、L氢氧化钠溶液; 总离子强度缓冲溶液(TISAB)称取柠檬酸钠(3C)、20.0g硝酸钾,置于1000mL烧杯中,加300mL水溶解,加%溴甲酚绿指示剂1mL,用盐酸溶液及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溶液刚转变为蓝绿色为止,pH为(也可在酸度计上,用酸、碱溶液调节至),移入1000mL容量瓶,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氟化钠标准储备溶液称取2.210g氟化钠(优级纯,经110℃烘干2h),溶解于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保存于聚乙烯塑料瓶中。此溶液每毫升含 1000μg氟; 氟化钠标准溶液临用时将氟化钠标准储备液用水稀释成每毫升含μg及100μg氟的标准溶液。 5 仪器 多孔玻板吸收瓶; 聚乙烯塑料杯; 氟离子选择电极; 甘汞电极; 磁力搅拌器用聚乙烯或聚四烯乙烯包裹的搅拌子; 离子活度计或精密酸度计(精度±1mv); 小型超声波清洗器; 烟尘采样装置; 超细玻璃纤维滤筒。 6 采样 当烟气中共存尘氟和气态氟时,需按照烟尘采样方法进行等速采样。在加热式滤筒采样管的出口,串联两个装有50~7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分别捕集尘氟和气态氟。 当烟气中不含尘氟或只测定气态氟时,可按照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串联两个装有50~ 70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以~2 L/min 的流量采样5~20min。 编制:刘峰审核:王博批 准:邹阳 7 分析步骤 标准曲线的绘制

关于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的简易计算法

关于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的简易计算法 一、燃煤 1、燃煤烟尘排放量的估算计算公式为:耗煤量(吨)X煤的灰分(%)X灰分中的烟尘(%)X(1-除尘效率%)烟尘排放量(吨)=—————— 1- 烟尘中的可燃物(%)其中耗煤量以1吨为基准,煤的灰分以20%为例,具体可见《排污收费制度》P115页;灰分中的烟尘是指烟尘中的灰分占燃煤灰分的百分比,与燃烧方式有关,以常见的链条炉为例,15%-25%,取20%;除尘以旋风除尘为例,取80%;烟尘中的可燃物一般为15%-45%,取20%, 则1吨煤的烟尘排放量=1X20%X20%X(1-80%)/1-20%=0.01吨=10千克 如除尘效率85%,1吨煤烟尘排放量=7.5千克 如除尘效率90%,1吨煤烟尘排放量=5千克 2、燃煤SO2排放量的估算 计算公式: SO2排放量(吨)=2X0.8X耗煤量(吨)X煤中的含硫分(%)X(1-脱硫效率%) 其中耗煤量以1吨为基准,煤中的含硫分为1.5%, 则1吨煤的SO2产生量=2X0.8X1X1.5%=0.024吨=24千克 其中煤中的含硫分为1%, 则1吨煤的SO2产生量=2X0.8X1X1%=0.016吨=16千克 3、燃煤NOX排放量的估算: 计算公式: NOX排放量(吨)=1.63X耗煤量(吨)X(燃煤中氮的含量X燃煤中氮的NOX转化率% 0.000938) NOX排放量(吨)=1.63X耗煤量(吨)X(0.015X燃煤中氮的NOX转化率% 0.000938)其中耗煤量以1吨为基准,燃煤中氮的含量=1.5% 燃煤中氮的转化率=25%, 具体可见《排污收费制度》P122页 则1吨煤的NOX排放量=1.63X1X(0.015X25% 0.000938)=0.00764吨=7.6千克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编著的《排污申报登记实用手册》“第21章第4节NOX、CO、CH化合物排放量计算”,燃煤工业锅炉产生的NOX的计算公式如下: GNOX=B X FNOX GNOX:——NOX排放量,千克; B——耗煤量,吨 FNOX——燃煤工业锅炉NOX产污排污系数,千克/吨 燃煤工业锅炉NOX产污排污系数,千克/吨 二、燃油 1、燃油SO2排放量的估算 计算公式:

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的简易计算法

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计算的简易计算法 燃煤 1、燃煤烟尘排放量的估算计算公式为: 燃煤烟尘排放量(吨)=耗煤量(吨)X煤的灰分(%)X灰分中的烟尘(%)X(1-除尘效率%)烟尘排放量(吨)/ 1-烟尘中的可燃物 (%) 其中耗煤量以1 吨为基准,煤的灰分以20%为例,具体可见《排污收费制度》P115页;灰分中的烟尘是指烟尘中的灰分占燃煤灰分的百分比,与燃烧方式有关,以常见的链条炉为例,15%-25%,取20%;除尘以旋风除尘为例,取80%;烟尘中的可燃物一般为15%-45%,取20%, 则1 吨煤的烟尘排放量=1X20%X20%(X 1-80%)/1-20%=吨=10 千克 如除尘效率85%,1 吨煤烟尘排放量=千克 如除尘效率90%,1 吨煤烟尘排放量=5 千克 2、燃煤SO2排放量的估算计算公式: SO2排放量(吨)=耗煤量(吨)X煤中的含硫分(%)X(1脱硫效率%) 其中耗煤量以1 吨为基准,煤中的含硫分为%, 则1吨煤的SO2产生量二吨=24千克 其中煤中的含硫分为1%,

则1吨煤的SO2产生量=%=吨=16千克

3、燃煤NOX排放量的估算计算公式:: NOX排放量(吨)=耗煤量(吨)X (燃煤中氮的含量X燃煤中氮的NOX转化率%) NOX排放量(吨)=耗煤量(吨)X(燃煤中氮的NOX转化率%) 其中耗煤量以1吨为基准,燃煤中氮的含量=%燃煤中氮的转化率=25%,具体可见《排污收费制度》P122页 则1吨煤的NOX排放量=% =吨=千克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编著的《排污申报登记实用手册》“第21章第4节NOX、CO CH化合物排放量计算”,燃煤工业锅炉产生的NOX的计算公式 如下: GNOX=B X FNOX GNOXNOX排放量,千克;B——耗煤量,吨;FNO 燃煤工业锅炉NOX产污排污系数,千克/吨 燃煤工业锅炉NOX产污排污系数,千克/吨 二、燃油 1、燃油SO2排放量的估算计算公式: SO2排放量(吨)=2X耗油量(吨)X燃油中的含硫分(%)X(1-脱硫效

废气排放量计算方法

二氧化硫排放量 煤和油类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烟气和烟尘,烟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其方法如下: 煤炭中的全硫分包括有机硫、硫铁矿和硫酸盐,前二部分为可燃性硫,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第三部分为不可燃性硫,列入灰分。通常情况下,可燃性硫占全硫分的70%~90%,平均取80%。根据硫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知道,在燃烧中,可燃性硫氧化为二氧化硫,1克硫燃烧后生成2克二氧化硫,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SO2 根据上述化学反应方程式,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公式如下:G=2×80%×W×S%×(1-η)=16WS(1-η) G——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千克(Kg) W——耗煤量,单位:吨(T) S——煤中的全硫分含量 η——二氧化硫去除率,% 【注:燃油时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G=20WS(1-η)】 例:某厂全年用煤量3万吨,其中用甲地煤万吨,含硫量%,乙地煤万吨,含硫量%,二氧化硫去除率10%,求该厂全年共排放二氧化硫多少千克。

解:G=16×(15000×+15000×)×(1-10%) =16×66000×=950400(千克) §经验法 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进行计算,求得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只要取得准确的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就可以使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工作大大简化。因此,我们要通过努力,不断地调查研究,积累数据,以确定各种生产规模下的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放系数。如生产1吨水泥的粉尘排放量为20~120千克。 燃料燃烧过程中废气及污染物排放经验系数 ——废气: 燃烧1吨煤,排放~万标立方米燃料燃烧废气;燃烧1吨油,排放~万标立方米废气,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SO2: 燃烧1吨煤,产生16S煤千克SO2。S煤为燃煤硫份,一般为~%。如硫份为%时,燃烧1吨煤产生24千克SO2 。 燃烧1吨油,产生20S油千克SO2。S油为燃油硫份,一般为重油~%,柴油~%。如硫份为2%时,燃烧1吨油产生40千克SO2 。 ——烟尘:

特征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量确定方法

附录A特征大气有害物质无组织排放量确定方法 A.1 概述 无组织排放源往往是多点分散排放,要准确地测定其排放量是比较困难的。目前测定和计算无组织排放量的方法有物料衡算法、通量法和地面浓度反推法,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一 定的场合,但只要运用得当,可得到正确的估算结果。 A.2 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基本方法。在具体产品方案、工艺路线、生 产规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的情况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即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数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计算公式见式( B.1): 刀G无排=刀G投入一刀G回收一刀G处理一刀G转化一刀G产品一刀G有排............. (B.1) 式中: 刀G无排一一某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量。 刀G投入一一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EG回收一一进入回收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 刀G处理一一经净化处理掉的某污染物总量。 EG转化一一生产过程中被分解、转化的某污染物总量。 EG产品一一进入产品结构中的某污染物总量。EG有排一一某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量。 在基础资料比较翔实或对生产工艺熟悉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来准确计算污 染物无组织排放量。 一般在进行物料衡算时,可针对某单元过程或某工艺操作进行物料衡算,可以确定这些单元工艺过程、单一操作的污染物产生量,例如对汽车制造企业喷漆工序进行物料衡算,可以核定该工序的物料损失量,从而了解污染物产生量。 通常是针对有毒有害的物料进行核算,如对汽车制造企业喷漆工序中苯系物进行物料衡 算。根据该工序的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调查计算喷漆工序中苯系物的投入量、进入产品中的量、回收的量、苯系物的有组织排放量、经净化处理掉的苯系物的量等核算该工序中苯系物的无组织排放量。 A.3 通量法 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物质的量。通量法是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方向近旁 设置一垂直测定断面,测定该断面有代表性的测点上的风速与有害物质浓度,然后据此计算源的排放量。 计算公式(B.2): n Q 3.6U i C i F i sin 10 3 ......... (B.2) i 1

废气产生量计算方法

烧一吨煤,产生1600×S%千克SO2,1万立方米废气,产生200千克烟尘。 烧一吨柴油,排放2000×S%千克SO2,万立米废气;排放1千克烟尘。 烧一吨重油,排放2000×S%千克SO2,万立米废气;排放2千克烟尘。 大电厂,烟尘治理好,去除率超98%,烧一吨煤,排放烟尘3-5千克。 普通企业,有治理设施的,烧一吨煤,排放烟尘10-15千克; 砖瓦生产,每万块产品排放40-80 千克烟尘;12-18千克二氧化硫。 规模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3-7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乡镇小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12-20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物料衡算公式: 1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SO2量=16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若燃煤的含硫率为1%,则烧1吨煤排放16公斤SO2 。 1吨燃油燃烧时产生的SO2量=20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重油%,柴油。若含硫率为2%,燃烧1吨油排放40公斤SO2 。 ¬排污系数:燃烧一吨煤,排放万标立方米燃烧废气,电厂可取小值,其他小厂可取大值。燃烧一吨油,排放-万标立方米废气,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城镇排水折算系数】 ~,即用水量的70-90%。 【生活污水排放系数】采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生活污水中COD产生系数】60g/人.日。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生活污水中氨氮产生系数】7g/人.日。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使用系数进行计算时,人口数一般指城镇人口数;在外来较多的地区,可用常住人口数或加上外来人口数。 【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 按燃用民用型煤和原煤分别采用不同的系数计算: 民用型煤:每吨型煤排放1~2公斤烟尘 原煤:每吨原煤排放8~10公斤烟尘 一、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计算 1.实测法 当废气排放量有实测值时,采用下式计算:

环境空气与无组织排放废气的异同

环境空气与无组织排放废气的异同 一、定义 1.环境空气 指人群、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所暴露的室外空气。 2.无组织排放 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3.标准状态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 325Pa时的状态。 4.参比状态 reference state 指大气温度为298.15 K,大气压力为1013.25 hPa时的状态。 二、监测目的 环境空气监测主要是了解某一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如城市、农村、企业周边,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为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依据。 无组织排放监测主要是了解污染源无组织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便于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环境影响。 三、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监测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按照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执行不同标准限值,一类区适用一级浓度限值,二类区适用二级浓度限值。标准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浓度为参比状态下的浓度。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 μm)、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 μm)、总悬浮颗粒物及其组分铅、苯并[a]芘等浓度为监测时大气温度和压力下的浓度”。主要用1小时平均值、24小时平均值、年平均值进行评价。 无组织排放执行标准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及行业排放标准,不同行业执行标准不同。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空气为基准。用污染物浓度1小时的平均值最大值进行评价。 四、监测因子 环境空气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TSP、氮氧化物、铅、苯并芘等。 无组织排放监测因子有很多,常规的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氟化物、氯化氢、氨气、铬酸雾、硫酸雾….等,根据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测定不同的因子。 五、监测布点 环境空气监测布点要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要求进行优化布点,论证后确定监测定

环境空气检测作业指导书(DOCX 72页)

环境空气检测作业指导书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检测试验中心 二〇一五年

目录 一、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1) 二、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 (9) 三、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 (14) 四、环境空气二硫化碳的测定 (22) 五、环境空气一氧化碳的测定 (25) 六、环境空气总悬浮物颗粒的测定 (27) 七、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32) 八、硫化氢的测定 (37) 九、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 (43) 十、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48) 十一、环境空气氨的测定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54) 十二、固定污染源废气苯可溶物的测定 (59) 十三、废气铬酸雾的测定 (64) 十四、硫酸雾的测定 (67)

一、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 一、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9。 二、适用范围 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的测定。 2、本标准的方法检出限为0.36μg/10ml 吸收液。当吸收液总体积为10ml,采样体积为24L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15mg/m3。当吸收液总体积为 50ml,采样体积288L 时,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检出限为0.006mg/m3,本标准测定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范围为 0.024 mg/m3~2.0mg/m3。 三、干扰及消除 1、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为氮氧化物浓度 30 倍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 2、空气中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正干扰。 3、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 0.25mg/m3时,对二氧化氮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采样瓶入口端串接一段(15~20)cm 长的硅橡胶管,可排除干扰。 四、测定原理 空气中的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一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空气中的一氧化氮不与吸收液反应,通过氧化管时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氧化氮,被串联的第二支吸收瓶中的吸收液吸收并反应生成粉红色偶氮染料。生成的偶氮染料在波长 540nm 处的吸光度与二氧化氮的含量成正比。分别测定第一支和第二支吸收瓶中样品的吸光度,计算两支吸收瓶内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浓度,二者之和即为氮氧化物的质量浓度(以二氧化氮计)。 五、仪器设备 1、常用的实验室仪器。 2、分光光度计。 3、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 0.1L/min~1.0L/min。采样流量为 0.4L/min 时,

大气中氟化氢和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大气中氟化氢和氟化物的测定方法 氟化氢为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分子量20.01;相对密度0.69(对空气);熔点-83.1℃;沸点19.5℃。氟化氢易溶于水即成氢氟酸,在潮湿空气中形成雾。氟化氢和多种金属作用生成氢气。无水氟化氢及40%氢氟酸在空气中发生烟雾,其蒸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气态的氟在空气中除大部分是氟化氢,少量的氟化硅(SiF 4 )外,还可能以氟 化碳(CF 4)存在。含氟粉尘主要是冰晶石(Na 3 AlF 6 )、萤石(CaF 2 )、氟化铝(AlF 3 ) 和氟化钠(NaF)以及各种氟化磷灰石〔3Ca 3(PO 4 ) 2 ·Ca(Cl,F) 2 〕等。氟化物污 染主要来源于铝厂、磷肥厂和冰晶石厂、电解铝、用硫酸处理萤石以及制造氟化物和应用氢氟酸时均污染空气。 氟及其化合物的气体和粉尘属高毒类。主要由呼吸道吸入。氟化氢和氢氟酸的大面积灼伤可引起氟骨病。人在氟化氢400~430mg/m3浓度下可引起急性中毒致死。100mg/m3能耐受1min。50mg/m3感觉皮肤刺痛,粘膜刺激。26mg/m3能耐受数分钟。嗅觉阈为0.03mg/m3。长期吸入低浓度的氟及其化合物的气体和粉尘,能够影响各组织和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如牙酸蚀症、牙龈出血、干燥性鼻炎、鼻衄、嗅觉减退及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甚至引起慢性氟中毒(氟骨症)。此时尿氟可能增高,但与氟对机体损害的程度无平行关系。空气中的氟化物不但对人体和动物有损害,同样对某些植物的生长也有明显损害,甚至在其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含氟浓度低至2μg/m3)就可使水仙菖属植物叶子受损害。因此,人们利用氟对某些植物的敏感程度可进行环境监测。大气中的氟化物可低至10-9(体积分数)浓度范围;也可以高到10-6(V/V)浓度范围。为此,对这样宽的测量范围就需要几种不同的测定方法,只有在采样和分析方法上选择适当,才能完成测试任务。早期的方法是利用氟离子在锆或钍与茜素生成的络合物上进行反应来测量,但其灵敏度很难适宜于低至 10-9(体积分数)浓度范围。利用氟试剂(3-胺甲基茜素-N,N-二乙酸)以及高价镧或铈盐反应所产生蓝色铬合物进行比色定量,其方法灵敏度虽有所提高,但干扰因素多,测定范围窄,仅适用体系简单的样品,如干扰物过多时,仍需进行灰化、蒸馏等预处理。利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2]测F-,具有快速、灵敏、适用范围宽、方法简便、准确、特异性好等优点,它可省去灰化、蒸馏等繁琐处理步骤。目前广泛应用的是离子选择电极法和氟试剂比色法。滤膜采样-离子选择电极法已推荐为我国居住区大气中氟化物卫生检验标准方法(国家标准报批稿)[1]〔1〕。 一、滤膜采样-离子选择电极法[1,2] (一)原理 空气中气态及颗粒态氟化物通过两层串联的滤膜,第一层为加热干燥滤膜,阻留颗粒物质,第二层浸渍氢氧化钠溶液的滤膜,用以采集气态氟。收集在滤膜上的氟化物,溶解在缓冲液中制成样品溶液,以氟离子选择电极测量电位值,其电位与氟离子活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通过一次标准加入法计算样液中的氟离子含量。 (二)仪器 (1)滤料采样夹及采样装置结构见图9-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