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组织废气监测
- 格式:ppt
- 大小:3.12 MB
- 文档页数:24
无组织废气检测方案1. 简介废气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排放到大气中的气体。
无组织废气是指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和控制排放的废气,通常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带来一定的危害。
因此,对无组织废气进行准确的检测与监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现代无线传感技术的无组织废气检测方案,该方案具有实时性、便携性和高精度等特点。
2. 方案设计2.1 传感设备无组织废气检测方案的关键是传感设备的选择与设计。
传感设备需要具备以下特点:•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废气中微量有害物质的浓度;•多参数检测:能够同时检测废气中多种有害物质的浓度,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快速响应:能够实时监测废气的变化,并立即报警;•低功耗:能够长时间工作,不需要频繁更换电池或充电。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许多成熟的传感设备可供选择,如颗粒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
根据实际需求,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传感设备。
2.2 数据传输与处理传感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传输到监测中心或云平台进行实时监控与处理。
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LoRa等。
选择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需要考虑以下因素:•传输距离:传感设备到监测中心或云平台之间的距离;•数据传输的稳定性:要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可靠,不易受干扰;•传输速度:要求传输速度较快,以便及时监测与处理。
传输到监测中心或云平台后,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处理算法进行处理与分析,生成有关废气浓度、排放量等指标,并提供可视化的报表和图形展示。
2.3 实时监控与预警传感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或云平台,并通过预设的阈值进行实时监控与预警。
一旦废气浓度超过预设阈值,系统将自动触发警报,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与调整。
同时,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或网页进行远程监控与控制。
2.4 基于云平台的数据存储与分析监测中心或云平台可以将传感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
通过建立数据库,并采用合适的数据分析算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生成相应的报表和图形展示。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方案一、目的和范围:1.目的: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无组织排放,了解排放水平和污染源的情况。
2.范围:适用于各类工业企业、发电厂、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源。
二、环境监测站点选择:1.根据排放源的类型和分布,选择监测站点,覆盖主要污染源和受影响区域。
2.考虑环境背景、风向和居民密度等因素,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三、污染物监测参数和设备选择:1.确定监测的污染物种类和监测参数,如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
2.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如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气体分析仪等,确保准确测量目标污染物。
四、监测计划和频率:1.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频率和监测持续时间,如每日连续监测、定期随机监测等。
2.根据排放源的特点和政策要求,确定监测数据的收集和报告周期。
五、监测操作规范:1.培训监测人员,确保他们了解监测操作规范和使用监测设备的方法。
2.建立监测记录和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1.采用标准参比气体、校准曲线和质控样品等方法,进行设备校准和质量控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参与外部质量评估和交流活动,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数据的可信度。
七、数据分析和报告:1.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报告和图表,评估污染源的排放水平和影响程度。
2.撰写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结果、数据质量和建议措施等,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公开。
八、环境管理和改善:1.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环境管理方案和改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环境影响。
2.定期审查和更新监测技术和方法,以适应环境管理和法规的要求。
请注意,以上是一个通用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方案概述,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根据不同污染源、监测要求和监测点位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调整。
在实施过程中,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监测人员的安全,以及正确执行环境监测标准和法规,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厂内无组织废气手工检测内容英文版Manual Detection of Unorganized Industrial Exhaust GasBackground:In industrial settings, exhaust gases are emitted as a by-product of various processes. These gases, if not properly managed, can pose a significant threat to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One of the challenges in industrial waste gas management is the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unorganized or fugitive emissions. Manual detection method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identifying and quantifying these emissions.Purpose of Manual Detection:Manual detection of unorganized industrial exhaust gas aims to identify and measure emissions that are difficult to capture through automated monitoring systems. This process involves the use of specialized equipment and trained personnelto collect and analyze gas samples in and around industrial facilities.Methods Used for Manual Detection:Gas Sampling: Specialized sampling devices are used to collect exhaust gas samples from various points within the industrial facility. These devices are designed to capture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the gas emissions.Gas Analysis: The collected samples are then analyzed using various techniques such as chromatography, spectrometry, or gas sensing devices. These methods help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harmful gases and measure their concentration.Data Recording: All the collected data, including the location, time, and concentration of emissions, is carefully recorded for further analysis and reporting.Importance of Manual Detection:Manual detection of unorganized industrial exhaust gas is crucial for several reasons:It complements automated monitoring systems, ensuring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emissions patterns.It allows for quick identification of any unexpected emissions or leaks, enabling prompt corrective action.Manual detection provides valuable real-time data, which is essential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mission control measures.Conclusion:Manual detection of unorganized industrial exhaust gas is a fundamental component of waste gas management. By combining this approach with automated monitoring systems, industries can ensure better control over their emissions, thus contributing to a healthier and more sustainable environment.中文版厂内无组织废气手工检测内容背景:在工业环境中,废气是各种工艺过程中的副产品。
企业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一、定义1.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 325Pa时的状态。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空气为基准2.无组织排放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3.无组织排放监控点依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附录C的规定,为判别无组织排放是否超过标准而设立的监测点。
4.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监控点的污染物浓度在任何1小时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5.污染源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等)。
6.单位周界指单位与外界环境接界的边界。
通常应依据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前的实际边界确定。
7.无组织排放源指设置于露天环境中具有无组织排放的设施,或指具有无组织排放的建筑构造(如车间、工棚等)。
二、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采样1.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小时采样计平均值;2.若浓度偏低,需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3.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
三、无组织排放监控布点1.单位周界监控点的设置方法(1)单位周界监控点的设置原则a.一般应设于排放源下风向的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但若现场条件不允许(例如周界沿河岸分布),可将监控点移至周界内侧。
b.监控点应设于周界浓度最高点。
c.若经估算预测,无组织排放的最大落地浓度区域超出10m范围之外,将监控点设置在该区域之内。
d.为了确定浓度的最高点,实际监控点最多可设置4个。
e.设点高度范围为1.5m至15m。
(2)设点示意图a.当具有明显风向和风速时,可参考图C1设点。
b.当无明显风向和风速时,可根据情况于可能的浓度最高处设置4个点。
环境监测:无组织废气采样注意事项二氧化硫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1)常用监测方法为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2)采样方法:采样用内装IOm1甲醛缓冲吸收液的U型多孔玻板吸收管,用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01∕nιin),以0.51∕min的流量采样,采样时间视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高低而定,采样时吸收液温度最佳范围在23〜29。
C o(3)样品采集、运输、贮存过程应避光,可在导气管外安装绝热材料保护。
进气口与吸收瓶间的导气管应尽量短。
避免用硫酸-铝酸洗液洗涤玻璃仪器。
(4)二氧化硫易溶于水,空气中水蒸气冷凝在进气导管管壁上,会吸附、溶解二氧化硫,使测定结果偏低。
进气导管内壁应光滑,吸附性小,应采用聚四氟乙烯管。
为避光,导气管外可用绝缘材料保护。
导气管应定期清洗,使用前用(1+4)盐酸溶液、水、乙醇依次冲洗,通清洁、干燥空气吹干备用。
氮氧化物的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1)常用方法为盐酸菜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2)采样用内装10.OnI1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两支和一支内装51Om1酸性高镒酸钾溶液的氧化瓶,用尽量短的硅橡胶管将氧化瓶串联在两支吸收管之间。
(3)用便携式空气采样器以0.41∕min流量采气4~241.(4)采样期间、样品运输和存放过程应避光。
气温超过24。
C时,长时间运输及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注意若空气中臭氧浓度超过0.250mg∕πf时,会对氮氧化物的测定产生负干扰,采样时在吸收瓶入口端串接一段15~20cm长的硅橡胶管,排除干扰。
氨的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1)常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2)采样用内装吸收液的IOnI1或50m1大型玻板吸收管(密封避光保存)。
(3)用空气采样器0.51∕min采集,至少45min.采样后尽快分析,以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氨,若不能立即分析,2~5。
C可保存7d。
硫化氢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方法和注意事项:(1)常用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如何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无组织排放是指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等行业中排放的污染物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监测和控制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需要设置相应的监测点位。
下面将从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点位布置和监测点位运维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选择监测点位时,首先要确定监测的对象和范围。
一般来说,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大气中的颗粒物、废气和噪声。
针对不同的污染物,需要选择适合的监测点位。
比如,对于工业废气的监测,可以选择在排气口附近设置监测点位,对废气进行实时监测;对于交通噪声的监测,可以选择在交通枢纽和繁华地段附近设置监测点位,对噪声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点位布置是指在确定好监测对象和范围后,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监测设备的安装。
首先,应该考虑监测点位的代表性。
监测点位的选择应该能够代表整个区域的污染状况,不能选择偏僻、特殊或受到干扰的位置。
其次,应该考虑监测点位的可达性和安全性。
监测点位应该方便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护和数据采集,并且要保证设备的安全。
最后,应该考虑监测点位的布局密度。
监测点位的布局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来说,城市污染物监测点位的布局密度要高于农村地区。
监测点位运维是指监测点位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护。
首先,监测点位设备的安装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安装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设备测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其次,监测点位设备的运行和数据采集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运维人员要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采集情况进行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
最后,监测点位设备的数据要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
监测点位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环保部门和政府了解无组织排放的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总之,设置无组织排放监测点位需要综合考虑监测对象、监测范围、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可达性、安全性和布局密度等因素。
监测点位的运维也是非常重要的,设备的安装、运行和维护要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数据分析和评估,以确保监测点位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fugitive emissionmonitoring of air pollutantsHJ/T55-2000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主题内容本标准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点设置方法、监测气象条件的判定和选择、监测结果的计算等作出规定和指导,是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附录C的补充和具体化。
1.2适用范围1.2.1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监测部门为实施GB16297-1996附录C,对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进行的监测,亦适用于各污染源单位为实行自我管理而进行的同类监测。
1.2.2本标准为技术指导性文件,环境监测部门应按照GBI6297—1996附录C的规定和原则要求,参照具体情况和需要,执行标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1.2.3工业炉窑、炼焦炉、水泥厂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点设置,仍按其相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O78—1996;GB16171—1996;GB4915-199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余有关问题参照本标准的规定执行。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I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3、定义本标准所涉及的名词术语,包括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源、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单位周界等,其含义均与GBI6297-1996中相应的定义相同。
4、无组织排放监测的基本要求4.1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基本方式按照GB16297—1996所作的规定,我国以控制无组织排放所造成的后果来对无组织排放实行监督和限制。
采用的基本方式,是规定设立监控点(即监测点)和规定监控点的空气浓度限值。
在GB16297一1996中,规定要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规定对其余污染物在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和监控点的浓度限值。
废气无组排放监测布点关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点位布设问题的回复来信:在《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中:4.1控制无组织排放的基本方式要求: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中,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设监控点,同时在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以监控点同参照点的浓度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值来限制无组织排放;规定对其余污染物在单位周界外设监控点和监控点的浓度限值。
4.2设置监控点的位置和数目: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的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其余物质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
按规定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
问题:对于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来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是应该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设监控点,在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设参照点呢?还是应该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设监控点?1/ 13回复:您在我部网站“部长信箱”栏目“关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点位布设问题”的来信收悉。
经研究答复如下:《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中明确规定:“1.2.2 本标准为技术指导性文件,环境监测部门应按照GB 16297-1996附录C的规定和原则要求,参照具体情况和需要,执行标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该导则是对GB 16297-1996的补充和具体化,因此,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点位布设应当首先遵循GB16297-1996的规定和原则要求。
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 325Pa时的状态。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标准值,均以标准状态下的干空气为基准
2. 无组织排放
指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因此,在执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指标时,由低矮排气筒造成的监控点污染物浓度增加不予扣除。
3.无组织排放监控点
依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附录C的规定,为判别无组织排放是否超过标准而设立的监测点。
4.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指监控点的污染物浓度在任何1小时的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5.污染源
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等)。
6.单位周界
指单位与外界环境接界的边界。
通常应依据法定手续确定边界;若无法定手续,则按目前的实际边界确定。
7. 无组织排放源
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