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炼字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古诗词鉴赏考点之“炼字”1.炼字,即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2.“炼字”炼什么?主要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等也不可忽视【题目形式】1.简析某字的妙处(艺术效果、表情达意的作用、意蕴)等2.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词)?为什么?3.本诗的诗眼歌是哪个字?为什么?4.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5.诗中某个字(某句)换作(改作)某个字(某句)好不好?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一个好,为什么?【方法指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所用的手法。
(第一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二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三步)【答题格式】该字的意思是……,运用了……的手法(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某事物……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作者(诗人)……的情感(情感)或烘托了……的意境。
【答题关键词】解释+手法(用法)+内容+情感【题型示例】第一种类型:练字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
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的方法技巧(含练习)一、诗歌炼字常见题型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4、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二、诗歌炼字的概念何为炼字?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三、炼字的类型炼哪些字呢?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7、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总结: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数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有趣味。
颜色词: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叠词:增强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使诗文更生动形象,有身临其境之感。
注意:有些拟声词本身也属于叠词四、答题技巧概括1、解释该词的含义或者指出这个字的修辞手法(拟人、双关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明作用:或渲染气氛(烘托意境)或表达情感或心情等五、经典例子分析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诗人缅怀追念,联想到过去现在都看不见赏识人才的明君,进而联系到自己的遭遇,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孤独悲凉的情感。
(2)示例一:“悠悠”意指辽阔遥远,营造了苍茫辽远的意境,反衬(衬托)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的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及训练题一、课前演练:例:1《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2红杏枝头春意闹3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4僧敲月下门5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二:炼字的常考语法: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三:炼字的提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有修辞要强调修辞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翻译(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忍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诗眼提问方式:1、请找出诗歌的诗眼,并赏析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1、构成全诗的线索、2、全诗的感情基调、3、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例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专题04 古诗词语言鉴赏之炼字(原卷版)【考点穿透】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型的答题步骤和技巧一、“炼字”题常见问题类型1.诗中某个字用得好(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简要分析它好在哪里。
2.某一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说出你的理由。
3.本诗中的某字,在其他的版本中作某字,你认为哪一个好,为什么?4.赏析本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者分析某字的表达效果。
二、答题技巧在进行炼字题的解答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让我们赏析的这个字是哪一类型。
在高考题目中,常见的炼字的类型有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一)动词动词是在炼字题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
一些动词有着一词多用或者是活用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意境。
所以在炼动词的时候不仅要强调用的准确,还应该强调用的巧妙。
比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用一个“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的热烈,甚至能够让人联想到花丛中的蝶蝶飞舞的热闹景象,完美地将春天这种生机盎然的景象展现出来。
(二)形容词在古诗词中,少不了对各种景物进行描写,诗人在描写的时候就需要运用一些形容词来将抽象的景物具体化形象化。
比如:“玉阶空伫立,速鸟归飞急。
”其中“空”字表达白白地、孤独地意思。
一个空字将诗人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和惆怅表现出来,使主题更加鲜明。
另一种情况是,形容词也可以活用作动词,比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其中“红”和“绿”本是形容词,但是在本诗中被用作动词,既能够表示鲜明的色彩,又能够体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数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诗人的笔下能够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四)叠词在古诗中诗人运用叠词一方面强调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增加古诗的韵律,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方法技巧(含练)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炼字则是深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炼字的技巧和练,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古人的用字之美,进一步提升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以下是一些炼字方法技巧和练,希望能对提升你的古诗词鉴赏能力有所帮助。
1. 注重字形古代字形与现代有所不同,不同的字形包含不同的文化内涵。
在炼字过程中,应注重观察字形的特点,比如笔画的书写顺序、线条的曲直等,进而理解古人用字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2. 牵线起意古诗词通常采用典故、联想等修辞手法,通过字音、字形之间的联系来达到意境的表现。
在炼字时,可以尝试将相似或有联系的字进行串联,通过牵线起意的方式,从字形中感受古代诗人的文化智慧和意蕴。
3. 对比反衬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通过相近或相反的字眼来表现艺术效果。
炼字时可以注意观察诗句中对比反衬的字眼,比较其字形、字义和表达方式,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和情感。
4. 品味用典古代诗词中常常含有典故和古代文化的引用,炼字时可以对典故进行深入了解,并品味其中的意蕴。
通过掌握用典的情境和意义,能够更好地领会古人的用字选择和修辞手法。
5. 练写字除了观察和理解古人的字形和意境,进行实际的字写练也是提高炼字能力的重要方法。
可以选择经典古诗词中的词句进行书写,注重每个字的书写顺序和笔画结构,使自己的字迹更加工整和优美。
希望以上的炼字方法技巧和练习,能够帮助你在古诗词鉴赏中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不断地炼字,你将更深入地体悟到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表达,提升自己的古诗词鉴赏水平。
加油!。
古代诗歌阅读:炼字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B.首联第二句中,诗人借景抒情,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自己飘泊无定的生活,隐含着羁旅中飘泊不定的苦味。
C.颈联中“归马”点明朋友归襄邓之事,“杳杳”“萧萧”两个叠音词音韵和谐,有音乐美,但都含有悲凉的情味。
D.尾联写两人分别后相距千万里,所以离别的时候有无尽的伤感,照应了题目中的“送”,惜别之意尽显。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
①六韬:古代兵书。
①时髦:指当代俊杰。
①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炼字类(一)设问方式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5、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6、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8、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9、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二)分析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叠词、拟声词、数量词、虚词。
炼字重点放在动词、形容词、副词上。
(三)答题步骤1、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作用:点出该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有表现手法时要点出。
(四)答题示例:【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中的“排”字用得十分精妙传神,试作分析。
【答案】同意。
(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答案】(步骤一)“排”是闯进之意。
诗词鉴赏:诗歌中的炼字(共18题)一、复合题(共18题)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 诗歌前两句,通过与对比,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2) 赏析“却疑春色在邻家”中“疑”字的表达效果。
2.古代大诗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1) 《春望》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2) 《雁门太守行》首联“压”字好在哪里?3.欣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下列各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中“杜少府”是指著名诗人杜甫。
B.首联中的“城阙”指唐都城长安,这里指送别的地点。
C.“同是宦游人”一句点出两人在处境和情感上的相通之处。
D.尾联作者劝慰友人不要在离别时像小儿女般哭泣。
(2) 请分析“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作用。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两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本诗中“小”的用词之妙,自古为人们所称道,请对其加以赏析。
(2) 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这一画面。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问题。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至塞上》首联中的“单车”说明此次出使随从非常少B.《使至塞上》颈联中的“孤烟”指烽烟,“长河”指长江。
C.《黄鹤楼》中诗人满怀伓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
古诗歌鉴赏之炼字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炼字题专项训练答案一、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白居易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
晓月渐沉桥脚底,晨光初照屋梁时。
台头有酒莺呼客,水面无尘风洗池。
除却吟诗两闲客,此中情状更谁知?1、诗中“山展屏风”之“展”字好在哪里?展:①实际情形是山形绵延广阔。
(析:合景物特点)②化静为静,体现出为了迎接客人,山似乎也展示出自己美丽的一面表示热烈欢迎。
(析:合人物感情,通过手法来把感情表现出来)2、“风洗池”中的“洗”有何妙处?“洗”字,①写出了风微微,水澄澄的样子。
②把风写得有了人的情趣,也懂迎客之道。
二、化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侵”字换成“映”“照”表达效果有何不同?①侵:逐渐渐染的意思,实际情形是作者在夕阳的余晖下还家;(合景物特点)。
②用“侵”化静为动,云光山色也都获得了生命。
它们追逐着诗人的足迹嬉戏,有了人的情感,似要留人山中。
(合人物感情,生动)2、全诗是围绕诗中的哪两个字来写的?围绕“还家”来写的,“日落风起”,是说在山中浏览得久了,要回家;而山中的美景又让人留恋,让诗人不舍,不想还家。
三、捣练子令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1、“空”字在诗中有何好处?空,既是指空间上的空荡荡(合景物特点);又是指作者处在巨大建筑群落中的一个小天井,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感和冷落感。
寂寥空虚,百无聊赖(合人物心情)。
2、联系我们课本中学过的《秋兴》中的诗句,说说“断续寒砧断续风”的意思。
那木杵捶击石砧的咚咚声被阵阵悲凉的秋风荡来,时轻时重,时断时续,(合景物特点)无止无休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寂感,也有思念远方人的意思。
这与杜甫《秋兴》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样,也是表达思念远人之意思,以及孤独之意。
(合人物心情)四、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炼句专项练习(附详细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远①杜甫肃肃②花絮晚,菲菲③红素轻。
日长惟鸟雀,春远独柴荆。
数有关中乱,何曾剑外清。
故乡归不得,地入亚夫营④。
【注】①此诗是永泰元年春杜甫在浣花溪作。
②肃肃:花落的声音。
③菲菲:花落的样子。
④亚夫营:指戒备森严的军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描写了暮春之景,体现出诗人的忧国思乡、感时伤己的情怀。
B.首联运用叠词“肃肃…'菲菲”,音律谐调,渲染了内心的感受,与”飘飘何所似”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C.颈联”数有”表现了关中战乱的频繁,而”何曾”则表明只有剑外一带曾经清静过,从而表达出诗人乱中求静的心意。
D.后两联写春日感怀。
时局动荡不安,故乡尚有军营,欲归而不得,只能寓居在偏僻之地。
16.此诗颔联被后人盛赞,鸟雀、柴荆都是寻常之景,却写出了独特意蕴。
请结合具体词语赏析该联写景的独特之处。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①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①“旄(máo)头“是二十八宿中的昴星,古人认为它主胡人兴衰。
15.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两句连用“轮台城”一词,造成连贯的语势,烘托出围绕此城的战时气氛。
B.三至六句写敌军大举进犯且来势迅疾,渲染出两军对垒、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
C.本诗末四句之前皆两句转韵,节奏短促;末四句一韵而下,传递出奏捷的轻快。
D.本诗既表达送别时对友人的担忧与不舍,也表达出英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16.“四边伐鼓雪海涌……沙口石冻马蹄脱”六句内涵丰富,请简要赏析。
炼字题型如何设问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一<<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题: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着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参考答案:“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
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二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释字义、描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点作用)三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题: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四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专题12 古诗词阅读之炼字★[考点概述]古人写诗,特别讲求字词的锤炼,即“炼字”。
炼字是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一种方法。
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从而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设问方式]A.评析诗词炼字的命题方式通常有: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诗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4、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5、赏析诗中某字的妙处或说明某字的表达效果。
……★【典型题析】作答炼字这类题时,不要孤立的地只读该字,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
炼字题答题步骤往往是:(1)解释该字在语境中的含义;(2)分析这个字或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理解,描述景象,简要分析其内容;(4)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哲理,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答题格式: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
示例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8分)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五盘岭: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问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中考真题古诗词曲鉴赏专项练习——炼字1.(2020黔东南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次北固山下》2.(2018青海)有人评论颔联中“正”字用得好,试从炼字的角度分析其妙处。
《次北固山下》3.(2018孝感)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次北固山下》4.(2020龙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望岳》5. (2019广元)颔联中的“钟”和“割”用得好,请任选一字,简要赏析。
《望岳》6. (2019湘潭)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春望》7. (2017湘潭)品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8. (2017遵义)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 (2017吉林)“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江城子·密州出猎》10. (2017百色)如果把“古道西风瘦马”中“瘦马”改为“骏马”好不好,为什么?《天净沙·秋思》1.“生”和“入”都采用了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述自然的时序更替中,景中含情,景中寓理,给人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
2.“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风正”,帆才能够“悬”。
“正”字“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用“船行驶得很平稳”这种小景来传达出更加开阔的“江风的和缓”的大景。
3.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4.会当:终当,终要。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割”字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中考古诗词阅读复习:鉴赏炼字1.提问方式:⑴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⑵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⑶从某句诗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作具体分析。
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⑸对诗中某个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⑹诗中某字用得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⑺诗句中某个字换成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试作分析。
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⑼这首诗(某句)的诗眼是某字,试作分析。
2.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组织答案时常用术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
炼字的角度:动词、形容词(重叠运用的、活用作动词的、表色彩的)、数词、虚词。
3.答题步骤:⑴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⑵描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⑶点作用: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步骤一)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二)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三)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中考古诗鉴赏题目-----赏析炼字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答案】“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乾坤日夜浮”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湖面开阔,整个天地就好像日日夜夜都在湖面上漂浮一样。
一、题目: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句中的炼字技巧,并阐述其表达效果。
二、题目要求:1. 选取一首你喜欢的古诗,分析其中一句诗句的炼字技巧。
2. 结合诗句内容,阐述炼字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境。
3. 比较其他诗句中类似的炼字技巧,分析其异同。
三、答案:【例文一】题目:《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炼字技巧分析。
分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句,运用了炼字技巧。
1. 炼字技巧:在这句诗中,“明”字描绘了月光照耀的景象,突出了夜晚的明亮;“霜”字则表现了地面的清冷,与“明”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 表达效果:通过“明”与“霜”的对比,诗人描绘出一幅静谧、清冷的夜晚景象,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
比较:其他诗句中也有类似的炼字技巧,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是通过对比“露”与“月”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例文二】题目:《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炼字技巧分析。
分析:《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运用了炼字技巧。
1. 炼字技巧:在这句诗中,“依”字描绘了太阳落山的景象,突出了日落的壮观;“入”字则表现了黄河奔流入海的气势,与“依”字形成了对比。
2. 表达效果:通过“依”与“入”的对比,诗人描绘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比较:其他诗句中也有类似的炼字技巧,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是通过对比“飞流”与“银河”来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炼字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精心挑选字词,使诗句更具表现力。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我们要学会分析诗句中的炼字技巧,结合诗句内容,阐述其表达效果,并与其他诗句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炼字题型
如何设问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一<<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题: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着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
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
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二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题: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
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释字义、描景象)
“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点作用)
三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题: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
四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题: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技巧建议:多读诗歌,增加积累掌握技巧,规范答题
三:“见”是无意中看见(释字义),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描情景)。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点作用)
四:“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释字义)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描情形)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点作用)
三:“见”是无意中看见(释字义),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描情景)。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点作用)
四:“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释字义)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描情形)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点作用)三:“见”是无意中看见(释字义),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描情景)。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点作用)
四:“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释字义)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描情形)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点作用)
三:“见”是无意中看见(释字义),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描情景)。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点作用)
四:“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释字义)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
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描情形)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