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版初二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知识点总结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总结第一节光的反射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又如研究磁场用磁感线来描述也是一种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方法。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现象。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第四单元多彩的光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为天然光源,常见的天然光源的有太阳、萤火虫、灯笼鱼。
人为制造的光源为人造光源,常见的人造光源的有电灯、电视屏幕、无影灯。
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大约是3×108m/s,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的要小。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 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长度的单位。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考点2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点、三线、两角(1)一点:投射到两种介质表面上的光线与表面的交点,改点叫入射点。
(2)三线分别是:入射光线是入射到介质表面的光线;法线是经入射点做垂直于两种介质表面的辅助线,用虚线表示;反射光线是经介质表面,反射回原来介质的光线。
(3)“两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在平面镜上发生光的反射,反射光也平行射出,这种发生叫镜面反射。
(2)漫反射: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会朝四面八方射出,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考点3 平面镜成像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设计和进行实验: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用一块透明薄玻璃板垂直放在纸的正中央,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取两支相同的蜡烛,一支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另一支不点燃,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知识点与典型例题(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重难点知识精析(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有条件的,即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才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介质不是同一种,或即使是同种介质,但分布不均匀,光在其中传播也有可能发生弯折现象。
2、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因此,在讲光的传播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在哪种介质中,不指明何种介质,去讲光的传播速度是毫无意义的。
光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速度为3×105km/s.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小孔成像B、影子的形成C、“月食”现象D、光的反射现象解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也说明了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里形成,它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来解释;“光的反射”是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故答案为D。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现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障碍物时,光在障碍物的表面发生反射,改变传播方向。
一般说来,各种物体的表面都能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反射定律:光在反射时遵守一定的规律(1)规律内容①反射光线OB、入射光线AO、法线ON在同一平面上;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γ(即∠BON)等于入射角i(即∠AON).(2)注意理解①要注意抓住一面一点两角三线,即镜面、入射点、反射角、入射角、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②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在上面的光路图中,若入射光线沿BO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一定沿OA方向射出。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平面镜或其他平滑的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如图甲)(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粗糙表面上时,反射光线并不平行,而是向着各个不同的方向(如图乙)。
昆明专用沪科版第四章:多彩的光§1光的反射一:光源1.概念:正在发光的物体2.分类: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等)二:光的直线传播(光路是可逆的)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的形成、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3.应用:设计瞄准、根据影长测高度、激光准直4.小孔成像:(1)“小”是相对于孔到物体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而言的,即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这两个距离(2)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相对于物体)(3)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4)像的形状与物体的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三: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反射(1)定义: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1)基本概念:一点、三线、两角①入射点(O)入射光线在物体表面上的投射点②入射光线(AO)射到物体表面的光线③反射光线(OB)从物体表面再次射出的光线④法线(ON)过入射点,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直线⑤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⑥反射角(y)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2.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写反)(1)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2)因果关系是先有入射才有反射,但叙述时要先说反射后说入射(3)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4)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光滑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平行,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2.漫反射: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注意:观察镜面反射,有方向要求,在方向内亮,在方向外暗观察漫反射无方向要求,任何位置都能看到物体四:光速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3^108m/s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可视为 C3.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小4.光年:长度单位,指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2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二: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考查点1.选择较暗的环境: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选择薄玻璃板:厚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会成像,产生重影4.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想和物体的大小关系5.玻璃板竖直放置:若不竖直放置,则水平桌面上的蜡烛无论怎么移动都不会重合6.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7.平面镜只能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8.实验用到的方法:观察比较法,等效替代法9.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的透光性能,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潜望镜)2.利用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穿衣镜)3.凹面镜、凸面镜三:判断实像与虚像的方法(虚像一定要用虚线画)1: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为实像,如小孔成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为虚像,如平面镜成像2.根据光屏判断,能用光屏承接到的像为实像,承接不到的为虚像§3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1.定义: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2.几个概念:一点、二角、三线①一点: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②二角: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r: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N':通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通过入射③三线:入射光线AO:折射光线OB;法线N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注意:(1)空气中的角总是大角(2)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光的传播路径主要有三种情况(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遇到不透明介质会发生反射(3)光遇到其他透明介质则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三:生活的中光现象1.折射解释海市蜃楼、钢笔错位、水中折枝、池清水浅、筷子断了、彩虹、玻璃下面的字变高、水中手指变粗等2.反射解释水中倒影、猴子捞月、汽车后视镜、平面镜成像、自行车尾灯、牙医镜子、潜望镜等3.光的直线传播等小孔成像、树荫、手影戏、日食月食、立竿见影、遮阳伞遮阳、队伍看齐、探照灯光柱等四:光的折射、反射、直线传播的区分光的折射涉及两种;光的反射是在同种介质中,且必须有发射面;光沿直线传播是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具体区分方法(1)若人和物体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则人所看到的现象为光的反射现象(2)若人和物体在两种介质中,则人所看到的的现象为光的折射现象§4光的色散一:光的色散1.定义: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2.原因: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光的色散现象表明:(1)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不同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各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3)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什么颜色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吸收呈黑色2.如果不透明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那么它是白色的;吸收全部色光黑色三:透明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什么颜色的物体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照射被吸收,呈黑色)2.无色:能透过各种色光,是无色的(空气、水)§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定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的作用:会聚2.凹透镜:定义: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的作用:发散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直线光心:透镜中心(光通过光心时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会会聚的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二:凸透镜成像1.物距:物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2.凸透镜成像规律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②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③u=f时,不成像④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⑤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巧记: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大,物近像远像远像变小,焦距内无变化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3.实验中光屏找不到像的原因在实验过程中,若左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不能成像的主要原因是(1)蜡烛成像,光屏接收不到:①由于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告诉(三心不等高)②当蜡烛在焦点外侧且靠近焦点时,蜡烛成像很远,超过光具座的范围,光屏接收不到像(2)蜡烛没有成像,光屏接收不到:①蜡烛放在焦点上,凸透镜不能成像,在光屏上看到的是与凸透镜等大的光斑②当蜡烛在焦点内测时成的是虚像,光屏不能接收§6神奇的眼睛一:眼睛的视物原理1.构造:由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玻璃体、视神经等组成2.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成像原理和眼睛类似)二:视力矫正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方;凹透镜矫正(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方;凸透镜矫正(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太弱)三:透镜的应用1.显微镜:物镜、目镜;应用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望远镜:物镜、目镜;应用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照相机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八年级物理重要知识点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②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公式:单位:国际制单位:常用:换算:1m/s=km/h3、乐音特征:(1)响度:声音的,由发声体的决定的,物体的越大,响度越大。
用表示声音的强弱。
(2)音调:声音的,由发声体的决定,物体越高,音调越高(3)音色:声音的,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4、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防治:(1)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2)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3)减弱,如带耳罩。
第四章多彩的光1、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的反射的现象:、、。
3、光的折射的现象: 、、。
4、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它发生了。
我们有时会看到高楼的玻璃幕墙发出耀眼的光,这是由于太阳光在玻璃上发生了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考点:(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2)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是为了:(3)使用刻度尺目的是:(4)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是为了6、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7、近视眼特点: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
矫正方法:配戴8、远视眼特点: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
矫正方法:配戴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1、重力:大小: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其比值为g=重力与质量的关系2、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操作: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滑动结论:;。
第六章力和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而概括出来的。
实验注意事项:小车每次下滑的高度应该相同,目的是保证。
2.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
此时物体所受合力=3.物体在或受到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1.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上,把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里,用镊子向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加上。
物理八年级上沪科版第四章多彩的光知识总结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必须是自己发光)2、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象都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3.0×108m/s ,3.0×105Km/s 。
光在空气中略小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光在不同的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成度不同。
光在水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3 / 4,在玻璃中是真空中的2 / 3。
注意:要看到物体或像必须要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若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什么都看不到,眼前就是黑的。
二、光的反射1、光反射的规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击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简单记忆:三线共面、两线两则、两角相等)2、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光,反射后平行射出。
(2)漫反射:平行射到物体表面上的光,反射后向各个方向射出。
3、光具有可逆性。
(光不管是在反射、折射、还是在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都具有可逆性)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成的是等大、正立的虚像。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相等,像和物左右相反。
注意:物体射到平面镜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镜中的象。
(利用这个规律可以方便画图) 例:根据图(3)中的光线画出发光点的位置。
2、平面镜可以改变光路的方向。
(制潜望镜)注意:法线总是和镜面垂直的。
作图时,一定要抓信这一点。
3、凸面镜:(1)平行射到凸面镜上的光,反射后平行射出。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所以它可以扩大视野。
(3)作用:观后镜。
4、凹面镜:(1)平行射到凹面镜上的光,反射后会聚一点。
(2)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所以用它可以优质汽车上的投灯、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太阳灶。
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别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光的传播1、光源:即能发光的物体(太阳、萤火虫、通电电灯、点燃的蜡烛、恒星、水母、灯笼鱼等,月亮、所有行星均不是光源,但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他光源的光)。
可分为:①人造光源:通电电灯、点燃的蜡烛;②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恒星、水母、灯笼鱼等。
2、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能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是由于地球周围的大气是不均匀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光线会发生弯曲)。
3、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线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许多光线在一起称为光束。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队伍看齐。
5、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空气中略小于真空中的速度,在水中是真空中的3/4,在玻璃中是真空中的2/3。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注: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反射图:如右图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明:(1)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2)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生活中的例子:迎着月亮走,水面很光滑,会发生镜面反射,光束较为集中,进入眼睛的光线较强,会使人们感觉水面比较亮;而地面发生漫反射,光线分散,进入眼睛的光较弱,人们觉得地面比较暗。
第四章、多彩的光(一)光的传播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灯笼鱼等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2、光的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4、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二)光的反射、1、概念:一点:入射点两角:入射角、反射角三线:入射线、反射线、法线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3、反射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4、平面镜成像定律: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三)光的折射一点:入射点两角:入射角、折射角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折射角随入射角改变而改变;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两角不相等)。
光线从空气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从其他透明介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空气大脚)。
现象: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四)光的色散定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五)凸透镜成像与视力的矫正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近视眼及其矫正:特点: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远视眼即老花镜:特点: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
第四章:多彩的光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直线传播
l.光源的特点
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例子:种树、排队、挖掘隧道、打枪、影子、手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3.光的传播速度
光速与介质有关,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
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光的反射所遵循的规律称为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注意:①对应于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
②反射光线的位置是随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的,即入射光线是“因”,反射光线是“果”,所以叙述反射定律时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方向射到界面上,这时的反射光线定会沿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去.
而是射向各个方向.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现象,每一条光线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③它们的不同点:是镜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为平行光束;而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
束反射后射向各个方向,利用镜面反射可以改变光路,例如用平面镜反射日光照亮地道;利用漫反射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例如用粗糙的白布做幕布放映电影.
④例子:日常见到的绝大部分反射面都会发生漫反射,由于漫反射才能够使我们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教室里的黑板用毛玻璃、电影幕布用粗布,都是为了使各个方向的人都能看到.而黑板用久了,会出现“反光”现象,就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使有些方向没有反射光线,从而看不见了.
⑤光的反射现象例子:水中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凸面镜、凹面镜、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三、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中像的形成
平面镜所成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光线入射到镜面,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的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2所示,光源S在平面镜后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这样的像就叫虚像.如果用光屏放在平面镜后的S'处,是接收不到这个像的.
3.平面镜的应用
①成像;
②改变光路(光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就是利用两块互相平行的平面镜可以从水下观察水面上的船只.
4.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5.会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两种方法找物体的像.最关键是光路图法.
6.画图中的实线和虚线:(1)实际光线用实线画,加箭头表示光线的行进方向.(2)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画,不加箭头.
(3)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都要加箭头表示像的正倒.(4)法线等辅助线要用虚线画.
四、光的折射
3.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注意: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减
小.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光的折射:
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光能射入某种介质,则这种介质一定是透明的.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②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光一定会发生反射,若介质透明,则还能发生折射.③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特殊情况下,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将不变化,也就是说,折射不一定都“折”.
5.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②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③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
④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
6.若光是由较密的介质射入较疏的介质时呢?根据光路可逆的可逆性.作图如6—3
①由疏到密②由密到疏③光路可逆
图6—3
在实际的运用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究竟谁大,是非常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不去记它,而记为“疏大密小”,即指在较疏的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大,而在较密的介质中,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较小.
五、光的色散
1. 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白屏上出现从上到下红、橙、黄、绿、蓝、靛、紫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三棱镜的色散实验使白光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该实验证明了:白光不是单一色光,而是由许多色光混合而成的
2. 色光的混合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
3.物体的颜色
①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红、黄、蓝),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②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③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④白色的不透明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不透明体吸收各种色光.
4.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的颜色由它所反射的光决定.
六、看不见的光
1.光谱
太阳光通过棱镜时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红外线
①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②红外线的主要特性——热作用强.
③应用:可用来加热物品.取暖、摇控、探测、夜视,还可用于红外线遥感、红外线论断疾病
3.紫外线
⑴炽热物体发出的光中都有紫外线.
⑵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
⑶应用:灭菌、验钞等,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紫外线另外还具有莹光效应、生理作用(杀菌).
注意:
①过量照射紫外线有害于身体健康,要进行防护.
②太阳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
③臭氧能吸收紫外线.
第三章凸透镜成像规律
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焦点画图,反过来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平于主光轴画图
射光的延长线过虚焦点的,折射后一定是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画图
4、照相机的原理:u>2f 倒立缩小实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4 照相机的结构: a.胶片:感光显影后变为照相底片.
b.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但上面数字表示景到镜头的距离)
c.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d. 快门:控制曝光时间.
5、幻灯机的原理: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相距在二倍焦距外成倒立放大的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