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测试技术比较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33
国内外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比对分析发布时间:2022-06-08T10:43:49.339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12期作者:孙俊安雯雯朱卫明[导读] 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是一种具有强大图像处理功能的检测技术,是图像处理技术与X射线技术的有机融合。
新疆科达同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新疆昌吉市 831199摘要: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是一种具有强大图像处理功能的检测技术,是图像处理技术与X射线技术的有机融合。
现如今,这一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中,包括:工业生产制造、化工产品生产、建筑工程行业等,体现出无材料消耗。
储存便捷、效率较高、数字图像可交换等应用优势。
为了更透彻地发挥技术优势,本次对这一技术的标准条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我国、美国、欧洲国家与国际标准的比对分析,为进一步探索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内外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比对一、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标准”就是指对某项具有重复性特征的事物作出的统一规定,也是经过多方面机构一致协商出的、对某事物的结果进行评价的依据,也可以理解为是生产实践中依靠经验不断总结与概括得到依据。
一般来说,标准可以分为管理标准、信息标准与技术标准。
本次比对的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属于典型的技术标准,是这一技术运用于无损检测中的依据,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技术标准评价检测对象的质量,完成各项不同目标的检测过程,确保检测流程规范、检测数据精准。
二、国内外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一)我国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标准关于X射线数字成像检测技术的标准体系,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从九十年代开始关注这方面的建设,并且根据工业生产实际情况及其需求,开始制定标准体系,具体包括:(1)GB/T19293-2003 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2)GB/T 21356-2008 无损检测计算机射线照相系统的长期稳定性与鉴定方法;(3)GB/T26642-2011 无损检测金属材料九三级射线照相检测方法;(4)GB/T 23909.3-2009 无损检测射线透视检测金属材料X和咖玛射线透视检测总则。
基于静力触探测试的国内外砂土液化判别方法一、本文概述液化是砂土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现象,是工程地震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液化会导致地基失效,建筑物沉陷或倾倒,从而引发严重的灾害。
因此,准确有效地对砂土液化进行判别,对于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静力触探测试作为一种原位测试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等优点,因此在砂土液化判别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综述基于静力触探测试的国内外砂土液化判别方法。
将介绍砂土液化的基本概念和静力触探测试的基本原理。
将详细阐述国内外在砂土液化判别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现状,包括各种判别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将探讨静力触探测试在砂土液化判别中的具体应用,以及未来在砂土液化判别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关于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的全面了解和参考,为砂土液化判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国内外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研究现状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课题。
液化现象指的是在地震、爆炸等动力荷载作用下,无粘性土(如砂土)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现象,这种转变会导致土壤失去承载能力,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极大破坏。
因此,准确判别砂土液化对于预防地震等自然灾害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在国内外,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传统的判别方法主要基于静力触探测试(CPT)的结果,通过分析CPT数据中的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等参数,结合现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震动参数,来评估砂土液化的可能性。
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砂土的液化特性,但由于缺乏考虑动力因素,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砂土液化判别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考虑了静力因素,还引入了动力参数,如地震加速度、频率等,以更全面地评估砂土的液化风险。
随着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基于数据驱动的砂土液化判别模型也逐渐兴起。
新世纪国内外测试服装保温性的暖体假人比较陶俊;王府梅;聂凤明;罗胜利【期刊名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7(034)001【摘要】为模拟人体与环境之间热湿交换,近80年研发出100款"假人",它是形体和发热、散湿功能类似人体的仪器设备,能够科学地测试评价服装整体的热学性能,可避免真人实验中个体差异的影响,实验精度高,可重复性好,被公认为是服装工效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主要分析比较最新的几款代表性"假人"的优缺点及之间的差异,研发地有美国、日本、瑞典、韩国和中国,发现可以归为2类,重点比较了一类出汗假人和另一类上装保温仪在测量服装热阻、湿阻之间的差别,以及各自所具有的优势,为测量服装保温性提供新的参考,为中国以后服装工效学研究提出建议.【总页数】6页(P181-186)【作者】陶俊;王府梅;聂凤明;罗胜利【作者单位】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10;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10;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10;东华大学纺织学院,上海 201620;东华大学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2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941【相关文献】1.暖体假人在服装热湿舒适性测试中的应用2."Walter"暖体假人测试服装的热湿传递特性3.暖体假人在服装测试中的应用4.中国-瑞典暖体假人测试服装热阻的比较试验5.人工气候环境下用暖体假人测试服装保暖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国内外测力轮对标定技术现状发布时间:2021-05-12T03:08:20.89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8期作者:高众昆[导读] 轮轨作用力的测量对于车辆动力学、脱轨机理、轮轨接触理论研究和列车的安全检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摘要:测力轮对是轨道车辆动力学试验研究中的核心传感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被试对象的评估结果。
测力轮对标定试验台是标定测力轮对输出特性、检验测力轮对各项性能指标的专用设备,测力轮对标定是测力轮对研究及运用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国铁路快速发展,机车车辆制造技术大幅度提升,对测力轮对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的测力轮对标定手段,无论是设备适应能力,还是标定结果的准确程度以及完整性方面,都已无法满足相关科研活动的需求。
研制更加科学、先进测力轮对标定设备已显得日益迫切。
关键词:测力轮;技术现状1.轮轨力测试技术概述轮轨作用力的测量对于车辆动力学、脱轨机理、轮轨接触理论研究和列车的安全检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铁路运输不断向高速、重载、大运量和高密度方向发展,对轮轨作用力测量的精度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测力轮对方法是目前最直接、最准确的轮轨力测量技术,它以车轮作为轮轨力的检测传感器,通过测量车轮辐板有限点处的应变实现轮轨接触力的连续检测。
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轮受到轨道不平顺作用,轮轨作用力是时变、非平稳的,轮轨力引起的辐板应变又被车轮转角所调制。
测力轮对测量精度受到车轮均匀性、贴片工艺、车轮转速、轮轨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和外界干扰的影响,测力轮对技术在测量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上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测力轮对技术应用优点:1)提供可实时获得轮轨接触作用力大小的方法,测量方法最直接、测试结果最可信;能够测出同一轮对的左、右车轮所受的横向力、垂向力和纵向力,并能识别出轮轨接触点在车轮型面上的具体位置。
2)测试结果可用来评价和校正其它轮轨力非直接测量技术,如通过测量车体、构架以及悬挂系统的振动加速度和运动位移等信号,采用反演算法推算出轮轨接触作用大小的间接测量技术。
纤·标准论坛Fiber · Standard Forum文胸起源于欧洲,俗称胸罩或乳罩。
随着现代女性思想及审美观念的变化,文胸的功能已不仅仅是用来遮蔽及支撑乳房,还成为体现她们含蓄、妩媚、奔放、性感等魅力的必要服装之一[1]。
近10年间,国内外文胸市场快速发展,文胸的生产量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文胸消费也呈现出多样化、品牌化、功能化、生态化的特点[2]。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秩序混乱无序、民族品牌尚未壮大的问题。
文胸作为直接贴近女性肌肤的服装,其质量安全受到每一位消费者的关注,而标准作为约束质量的手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国内外涉及文胸的标准和法规综合进行比较,并对我国的文胸标准体系发展提出建议。
1 国内有关标准首先,文胸作为服用产品,必须满足最基础的纺织产品通用标准GB 18401—2010《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3]的要求,该标准对甲醛、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色牢度等安全指标的限量值都做了规定。
其次, GB/T 21295—2014《服装理化性能的技术要求》[4]作为推荐性标准,规定了纺织品的燃烧性能、可萃取重金属等安全性指标。
最后,若产品贴上生态纺织品标签,还需满足GB/T 18885—2009《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5],其规定了杀虫剂、致敏染料、挥发性物质等有害物质限量。
为更好地规范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为企业生产提供一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相继发布和更新了FZ/T 73012—2017《文胸》[6]、FZ/T 74002—2014《运动文胸》[7]、FZ/T 73046—2013 《一体成型文胸》[8]、FZ/T 81020—2014《机织文胸》[9]4项标准,针对不同制作工艺和使用用途,对文胸的每个测试项目和最终的指标要求均给出了相应的要求。
2 国外有关标准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文胸标准是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s)标国内外文胸测试标准现状与比较分析Current Statu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Bra TestStandards at Home and Abroad文/王静摘要介绍国内外有关文胸的测试标准,将中国、美国、欧盟、日本和Oeko-Tex Standard 100在涉及文胸方面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这些标准的侧重点及我国与国外标准存在的差距,最后对我国的文胸标准体系发展提出建议。
超全⾯总结锂离⼦电池国内外测试标准⽐较和分析!电池产品的标准,尤其是安全标准是约束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规范市场秩序和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段。
本⽂作者针对国内外现有的常见标准,进⾏介绍和归纳分析,并对这些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简单的探讨。
⼀、国外动⼒锂离⼦电池标准表1列举了国外常⽤的锂离⼦电池测试标准。
标准颁发机构主要有国际电⼯委员会 ( IEC)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美国保险商实验室 ( UL) 、美国汽车⼯程师学会( SAE) 以及欧盟相关机构等。
表 1 国外常⽤的动⼒锂离⼦电池标准1 国际标准IEC发布的动⼒锂离⼦电池标准主要有IEC 62660-1∶2010《电动道路车辆⽤锂离⼦动⼒蓄电池单体第1部分: 性能测试》和IEC 62660-2∶2010《电动道路车辆⽤锂离⼦动⼒蓄电池单体第2部分:可靠性和滥⽤性测试》。
联合国运输委员会颁布的UN 38. 3《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标准和试验⼿册》,对锂电池测试的要求是针对电池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ISO在动⼒锂离⼦电池⽅⾯制定的标准有ISO 12405-1∶2011《电驱动车辆———锂离⼦动⼒电池包及系统测试规程第1部分: ⾼功率应⽤》、ISO 12405-2∶2012《电驱动车辆——锂离⼦动⼒电池包及系统测试规程第2部分: ⾼能量应⽤》及ISO 12405-3∶2014《电驱动车辆——锂离⼦动⼒电池包及系统测试规程第3部分: 安全性要求》,分别针对⾼功率型电池、⾼能量型电池以及安全性能要求,⽬的是为整车⼚提供可选择的测试项和测试⽅法。
2 美国标准UL 2580∶2011《电动汽车⽤电池》主要评估电池的滥⽤可靠性以及在滥⽤产⽣危害时对⼈员的保护能⼒,该标准于2013年进⾏修订。
SAE在汽车领域拥有庞⼤、完善的标准体系。
2009年颁布的SAE J2464: 2009《电动和混合动⼒电动汽车可再充能量储存系统的安全和滥⽤性测试》是很早⼀批应⽤于北美和全球地区的车⽤电池滥⽤测试⼿册,明确指出了每个测试项的适⽤范围及需要采集的数据,也针对测试项⽬所需样品数量给出建议。
汽车碰撞防护体系国内外标准比较研究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提升,汽车碰撞防护体系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安全设备。
为了保护车辆乘员和行人的生命安全,在全球范围内制定了一系列汽车碰撞防护体系的标准。
本文将比较研究国内外对汽车碰撞防护体系的标准,以期了解各国在汽车安全技术方面的差异和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国际上的标准。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汽车碰撞防护体系标准主要有欧洲(ECE R94)标准、美国(FMVSS 301)标准和澳大利亚(ADR 85/00)标准。
这些标准都是基于碰撞试验进行制定的。
欧洲标准要求车辆在前端和后端进行碰撞试验,以评估车辆在相对低速的碰撞中乘员和行人受伤的风险。
美国标准同样关注车辆的前端和后端碰撞防护,测试车辆在高速碰撞中的安全性能。
而澳大利亚标准除了对前后碰撞进行测试外,还对侧面碰撞进行了评估。
与国际标准相比,国内的汽车碰撞防护体系标准相对滞后。
我国现行的相关标准主要包括《GB 11567-2004 中型客车和轻型卡车前部碰撞实验装置通用技术条件》和《GB 15084-2013 汽车行人保护装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这两个标准主要关注车辆的前部碰撞防护和行人保护。
然而,这些标准仅限于中型客车、轻型卡车和行人保护装置,并缺乏对其他类型车辆的规范。
此外,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碰撞试验中心和研究机构,这导致了国内碰撞防护体系标准的滞后。
面对国内现状,我国汽车碰撞防护体系标准的发展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车辆制定相应的标准,包括轿车、SUV、卡车等。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对电动汽车的碰撞防护也需要专门的标准和测试方法。
其次,建立独立的碰撞试验中心和研究机构,加强对汽车碰撞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此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和经验,提升我国汽车碰撞防护体系的水平。
在整体趋势上,全球都在致力于提高汽车碰撞防护体系的标准和要求。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注重车辆整体结构的强度和刚性,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以提供更好的碰撞吸能能力。
国内外动力电池对比测试分析依据GB/T31484GB/T31485GB/T31486检测标准,分别选取国内外不同材料不同封装形式(软包方形硬壳和圆柱形卷绕)的电池样品进行对标分析,其中包括比较成熟的国内4款磷酸铁锂蓄电池3款三元材料电池和1款锰酸锂材料电池,以及2款日韩系三元材料电池,如下表所示试验对象均为电池模块能量密度对比电池样品的能量密度对比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对标测试的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在109——143(Wh)/kg之间三元及锰酸锂电池能量密度在130——195(Wh)/kg之间,F型36Ah软包装三元电池能量密度最高达到194.93(Wh)/kg,J型35Ah锰酸锂电池接近130(Wh)/kg总的来说,三元材料电池能量密度高于磷酸铁锂电池,国内最好的磷酸铁锂能量密度可以达到143(Wh)/kg。
组成模组后,由于连接件及固定支架的原因,能量密度均有所下降,比能量损失率见上表。
其中F型36Ah软包装三元电池模组能量密度损失最大,主要原因是含有散热装置和外壳,且出于模组安全性考量设计的金属外壳材质较厚;A42Ah方形硬壳磷酸铁锂电池和E型33Ah方形硬壳三元电池组成模块后能量密度损失最小,主要是未包含模块外壳,无固定装置,仅增加了连接片的重量动力电池模块和系统能量密度,是电动车能否在未来市场媲美传统燃油汽车的关键未来动力电池模块及电池系统轻量化设计,是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关键技术。
低温性能比较汽车用动力电池的低温性能是制约冬季电动车使用效率的瓶颈动力电池的低温性能主要受电解液正负极材料等因素的影响在低温环境下,电解液部分溶剂凝固,造成电子迁移困难,电导率降低;离子在电解液中受阻很大,离子迁移缓慢,导致动力电池充放电效率降低电池样品的-20℃低温放电性能比较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磷酸铁锂电池在-20℃放电曲线差异较大,可以表征为低温下磷酸铁锂电池内阻不同D型270Ah方形硬壳磷酸铁锂电池放电初始压降最小,低温性能最好三元材料电池的低温放电曲线趋势一致,低温放电性能总体要好于磷酸铁锂材料电池由于不同的低温放电深度各有不同,故H型28Ah软包装三元电池的放电曲线稍短三元材料电池中I型6.3Ah 圆柱形卷绕三元电池低温下内阻最大,电压平台低,低温性能最差。
国内外岩土工程勘测工作对比-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岩土工程勘测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对地下岩土体进行调查、测量和分析的过程,以获取有关工程建设及土地利用的必要信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设的进展,岩土工程勘测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不少成果。
国内岩土工程勘测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
从勘测方法和技术的角度来看,国内岩土工程勘测工作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勘测规范和标准。
国内岩土工程勘测工作注重对地下岩土体性质、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便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现代技术和设备的支持下,国内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科学性、精确性和高效性均有了显著的提升。
相比之下,国外岩土工程勘测工作也存在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方面。
在国外,岩土工程勘测工作更加注重采用先进的勘测技术和设备,以提高勘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另外,国外在勘测手段和技术创新方面也更具活力,持续不断地推出新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往往能够更好地满足复杂工程的需求,并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持。
因此,国外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先进性和先进性对于我国的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异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岩土工程勘测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我国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本文将对国内外岩土工程勘测工作进行对比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以期对我国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对国内岩土工程勘测工作进行探讨,并重点介绍其两个要点。
然后,我们将转向国外岩土工程勘测工作并讨论其相应的两个要点。
最后,我们将对国内外的岩土工程勘测工作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总结。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国内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情况。
在2.1小节中,我们将提到要点1,这将涉及到国内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某个重要方面。
国内外加速加载测试技术研究状况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较快,路面使用性能和结构性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由于实际路面所处环境复杂多变,加速加载试验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试验研究手段。
加速加载试验设备能在短期内模拟长时间的路面破坏情况,为检测路面状况和试验参数,优化道路性能指标提供依据。
问文中介绍了加速加载试验研究概况,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典型的加速加载试验设备及使用情况。
关键词:路面加速加载;测试设备;足尺路面一、加速加载试验技术的概念及意义加速加载试验(Accelerated Pavement Test简称APT),是在短期内通过控制轮压荷载(轮载大于或等于规范限定的极限标准)在路面结构层的作用,确定可控加速累计当量轴次作用下路面的响应与运营状况。
试验方法分为四类:(1)可控加速加载试验;(2)环形、直线型、无固定型试验道;(3)其它类型,其中包括采用静载或脉冲加载设备加载。
试验可以通过增大重复荷载次数;改变加载环境,如温度、湿度等;使用薄层路面以降低路面的承载能力、缩短设计寿命等加速路面破坏。
在移动载荷的往复循环作用下,沥青路面会产生车辙、裂纹、坑槽、网裂等不同形式的破坏。
路面的使用寿命受汽车荷载重复作用、环境湿度、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是在时时发生变化的,室内试验很难模拟。
路面结构、材料不同,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不同,环境湿度、温度变化不同,交通量和行车荷载不同,路况和相关资料收集不全,评价标准不一致,实际工程跟踪观察总结周期长且工作量大,路面性能衰变规律、破坏原因难以总结分析。
加速加载试验模拟真实条件,短期试验得到长期规律。
可以应用在不同路面类型、不同路用材料、不同荷载类型的经验比较上,也可以用在对路面响应和材料状况理论模型的验证上。
从而提高道路设计、建设、养护和维修技术。
也为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提供依据。
二、国外应用情况明尼苏达试验路计划始于1993年,该试验路可以得到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应变、含水量以及温度等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