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22.52 KB
- 文档页数:2
2020年第4卷第13期2020Vbl.4No.13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m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综述/Review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进展曾石森,杨锡芬,玉学文,姚燕萍,陈星毅(桂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广西贵港537200)摘要:益气活血通络汤是一种由十几种药材组成的汤药,主要的功效为活血化瘀、益气养虚,现如今被广泛的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 床治疗中,同时其对于控制患者的血小板聚集、脑部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方面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相关的研究验证。
从益气活 血通络汤的现代药理研究入手,分析其包含的药物成分,并以此作为临床研究的基础,以进一步探析益气活血通络汤在脑血栓、脑梗塞等脑梗死疾病中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疾病提供新的方案和思路。
关键词:益气活血通络汤;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研究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0.13.0110.03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因多种因素导致的局部脑 组织血液供给异常,进而造成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现象,其中脑血栓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⑴。
急性脑梗死是指患者的脑部供血发生突然的中断,其造成的脑组织坏死,一 般由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血栓而形成,使得血管内壁变窄甚至形成闭塞,造成脑部病变局限于较小 区域内,同时影响周围相邻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而发病; 部分患者是由于固体、液体、气体等种类的异常物体,顺着患者的血液循环,从而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 颈部动脉,导致的血流阻断或血流量突然下降,进而出现相应支配区域的脑组织软化、坏死。
患者在发病后,极易 出现瘫痪、生活能力障碍等情况,这对患者与家属的正常生活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
因此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减 轻其痛苦,成为当今需要进行研究的重点1急性脑梗死的中医病因、病机1.1中医病因急性脑梗死中医称之为“中风”,多因素 体禀赋不足、年老正衰、肝肾不足、阳亢化风,或劳倦内 伤致气血内虚、血脉不畅;或因嗜饮酒浆、过食肥甘、损 伤脾胃、阻滞经脉,复加情志不遂、气候剧烈变化等诱因, 以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风夹痰瘀、扰于脑窍。
中药汤剂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汤剂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
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间赴医院就医的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病历建立时间先后顺序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添加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中医证候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中医证候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低,进行比较的相关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采用中药汤剂治疗的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中药汤剂;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316-02脑梗死在我国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群群体当中,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药汤剂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效果,特意对80例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一并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间赴医院就医的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患者病历建立时间先后顺序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25~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2±2.3)岁;观察组男13例,女27例,年龄在24~62岁,平均年龄为(42.15±2.2)岁。
两组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病人的性别、年龄差异无意义。
1.2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接受本院的常规治疗,其中主要包括稳定患者血压、血糖以及血脂、控制患者颅内压,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等。
给予对照组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100mg/次,1次/d,同时采用奥扎格雷注射液80mg混入生理盐水250ml实施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其药物成分包括黄茂90g、地龙15g、桂枝9g、川穹10g,大黄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控制在6~15g之间,用温水煎服第一次煎取150ml,第二次煎取150ml,将两次煎取的药物混合分成早晚两次服用,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1]。
Mod Diagn Treat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Mar32(5)究在还发现治疗4周后,两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提高程度更明显(P<0.05),表明该治疗方案可有效帮助患者康复,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积极推广将带来良好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电刺激疗法联合耳穴压豆技术治疗有利于改善吞咽功能,从而增加患者获取食物的途径和种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刘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护理研究,2019,33(1):63[2]何玲燕.耳穴刺激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8,53(4):265.[3]冀旗玲,曾艳芳,等.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4):4514.[4]朱美红,时美芳,等.吞咽-摄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性肺炎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3):294.[5]黄丽贤,范庆菁,齐宝云.舌七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8,7(9):5-7.[6]吴海燕,曾瑶,陈丽莉,等.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在神经衰弱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7,16(19):55-58.[7]刘诗丹,陈启波,李荣祝.酸冰刺激疗法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联合应用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改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7,7(47):3-5.[8]刘景祎,郭红娜.针刺五泉穴结合穴位按摩在脑出血后吞咽障碍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陕西中医,2019,40(1):127-129.收稿日期:2020-12-19急性脑梗死(ACI)常见病因包括大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子、小血管病变等,致使患者脑部局部缺血,脑组织出现坏死与软化,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替普酶、依达拉奉等,其中阿司匹林肠溶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改善血液循环;阿替普酶属于溶栓药物,可通过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发挥血栓溶解作用,实现血流再通,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依达拉奉可改善ACI所致的神经症状,缓解功能障碍。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6月至2014年11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各组25例。
对照组采取血塞通分散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益气活血通络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液粘稠度。
结果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液粘稠度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采取益气活血通络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液粘稠度,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益气活血通络汤;脑梗死;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发生障碍,使得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现象,引起脑组织发生坏死[1]。
我院为了分析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采取益气活血通络汤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2年6月至2014年11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各组25例。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4:11,患者的年龄分布为53至73岁,年龄均值为(63.68±3.21)岁,患病时间为8至21周,平均患病时间为(13.24±5.26)周。
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13:12,患者的年龄分布为55至74岁,年龄均值为(63.75±3.36)岁,患病时间为9至22周,平均患病时间为(13.52±5.31)周。
对比两组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时间等基本资料,P值大于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口服血塞通分散片(国药准字Z20050024,海南海力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mg),每天3次,每次2片;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34021119,上海海虹实业(集团)巢湖今辰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3克)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1片;实验组采取益气活血通络汤进行治疗,益气活血通络汤主要由10g当归、川芎、天麻、川牛膝;30g 黄芪;20g丹参、葛根;15g赤芍、豨莶草、杜仲;8g红花、干地龙;5g炙甘草组成,水煎口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炒白术10 g、焦艾叶9 g、小茴香5 g,水煎服,在餐后服下,每天服1剂,连续用药50天[30]。
《太平圣惠方》中所载的艾叶丸可用于治疗腹痛、泄痢及劳后带下,其药物组成为:艾叶(微炒)4两、白头翁1两,。
艾叶散可用于治疗小儿冷痢或久痢,其药物组成为:艾叶(微炒)半两、黄连(去须,微炒)半两、木香半两、当归(锉,微炒)3分、诃黎勒(煨,用皮)3分、干姜(炮裂,锉)1分、龙骨3分。
《普济方》中所载的保婴艾叶汤可用于治疗小儿冷痢腹痛,其药物组成为:陈艾叶(炒)1两、当归1两、干姜半两、木香半两、厚朴(制)半两、肉豆蔻半两、草果半两、良姜1两、丁香1两、甘草5分。
4.6 用艾叶治疗哮喘、咳嗽有痰艾叶具有平喘、镇咳、祛痰的功效。
《履巉岩本草》中说:“治咽喉闭痛热壅,饮食有妨者,捣汁灌漱”。
在现代临床上,常使用艾叶治疗哮喘 ,效果较为理想[31]。
5 小结艾叶具有价廉、毒副作用小等特点。
龚彦胜等[32-33]的研究发现,小鼠或大鼠连续服用一定浓度艾叶水提液及艾叶挥发油的时间若超过7天,可发生肝损伤,大鼠在连续服用此药21天后其肝脏可受到明显且不可逆的损伤,但其血常规检测指标及肾功能受到的影响不显著。
这说明,艾叶有小毒,不可过量服用或长期服用。
另外,艾叶有兴奋子宫的作用。
炮制方法得当、剂量适宜的艾叶有止血的作用。
但超量使用艾叶会引起子宫出血、痉挛或收缩,进而可导致流产或先兆流产。
艾叶的使用方法有灸疗、内服或熏洗外用等。
在2015年版的《中国药典》中规定,艾叶的内服用量为3~9 g。
在中医的经方、验方中,艾叶的主要功效为温经止血、调经、安胎、兴奋子宫、温中等。
目前,针对艾叶进行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方面,尚未对其进行相应的临床试验。
在今后我们应对该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1] 张元,康利平,郭兰萍,等.艾叶的本草考证和应用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3):245-255.[2] 赵志鸿,王丽阳,郑立运,等.艾叶挥发油对HBV的抑制作用[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50(2):301-304.[3] 李真真,吕洁丽,张来宾,等.艾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43(6):1059-1066.[4] 孙蓉,黄伟,王会.与功效、毒性相关的艾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09,6(11):676-679.[5] 张袁森,张琳,倪娜,等.艾叶的体外凝血作用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0,27(2):156-157.[6] 陈朝阳,李娜,柳莺南,等.艾叶与艾叶炭对小鼠虚寒性出血的影响实验研究[J].亚外传统医药,2016,12(15):11-12.[7] 龚玉英.堕胎的机理及艾叶的安胎作用[J].河南中医,2003,23(12):63-64.[8] Bishnu Prasad Pandey Rupak Thapa Anil Upreti.Chemicalcomposition,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essential oil and methanol extract of Artemisia vulgaris and Gaultheria fragrantissima collected from Nepal[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7,10(10):952-959. [9] 努尔比耶·奥布力喀斯木,热娜·卡斯木,杨璐,等.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9):1195-1202.[10]刘萍,刘巍,袁铭.艾叶与复方艾叶水提液体外抗菌作用比较[J].医药导报,2007,26(5):484-485.[11]林文龙.艾叶佐治哮喘性支气管炎22例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03,24(6):55-56.[12]龚军,张茂美,刘宏伟,等.艾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8,46(4):10-12.[13]瞿燕,秦旭华,潘晓丽.艾叶和醋艾叶炭止血、镇痛作用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21(4):46-47.[14] 杨长江,田继义,张传平,等.艾叶不同炮制品对实验性炎症及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4):63-65. [15]隆雪明,刘湘新,丁小波,等.艾叶复方制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8,44(2):50-51.[16]尹美珍,胡岗,苏振宏,等.艾叶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酶活性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118-2120.[17]李慧.艾叶的药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J].基层中药杂2002,16(3):51-53.[18]龚军,张茂美,刘宏伟,等.艾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8,46(4):10-12.[19]陈腾蛟.艾叶饮片炮制古今文献研究[J].齐鲁药事,2010,29(6):358-361.[20]庞蕾蕾,梅全喜.艾叶的制剂研究概况[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1):56-57.[21]牛国英.温经汤配合蠲痛散敷脐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76例[J].陕西中医,2009,30(7):787-788.[22] 张建波.痛经验方四则[J].临床报道,2012,20(10):58.[23]卢祥之.中国名医名方(第1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85,476.[24] 梅全喜.艾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65-184.[25]李宝顺,赵莉,郭建新,等.名医名方录(第1辑,第1版)[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1:118,291.[26] 吴丹媛,贝进凯,黄耀权,等.广东实用中成药(第1版)[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337[27]蔡平.艾叶的药理作用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137-1139.[28]戴卫波.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艾叶治疗疾病的机理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7):5-7.[29]许济,王绵之,许子建,等.方剂学(第1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2,156,159.[30]丁安伟.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版)[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7.[31]卢祥之.中国名医名方(第1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385,476.[32]龚彦胜,黄伟,钱晓路,等.艾叶不同组分对正常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7,8(7):401-406[33]龚彦胜,张亚囡,黄伟,等.艾叶不同组分致小鼠肝毒性氧化损伤机制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7,8(7):407-409.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效果研究吴小曼(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医院,海南 琼中 572900)[摘要]目的:研究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一、引言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特征为心脏泵血功能减退,无法满足身体对氧和营养物质的需求。
中医认为,CHF属于气虚血瘀型范畴,多由气血两虚,导致血行不畅所致。
针对此型患者,中医的益气活血法治疗在临床上具有独特的疗效。
本文将就该治疗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的临床观察进行详细阐述。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对于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以及预后恢复的影响。
三、治疗方法益气活血法以补气养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采用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主要药物包括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等。
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制定。
四、研究对象与分组本研究选取了符合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实验组(常规西医治疗+益气活血法)。
五、临床观察指标1. 症状改善情况:观察患者的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2. 实验室指标:监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3.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4. 预后恢复: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再入院率等指标。
六、研究结果1. 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患者在经过益气活血法治疗后,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2. 实验室指标:实验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
3. 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尤其在体力活动、情绪状态等方面表现尤为明显。
4. 预后恢复: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再入院率也明显降低。
七、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益气活血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该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提高心功能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9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选取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治疗,另外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
结果经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优良率分为62.22%、84.44%,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改善程度没有治疗组效果好,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汤对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对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气虚血瘀证候的改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通络汤;临床研究前言:脑梗死发病在一年之内为恢复期,临床研究表明,此阶段为最佳二级预防期,此期间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意识障碍、言语不清和偏瘫等后遗症。
据中医理论可知,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人体正气本虚,导致瘀血凝滞。
本文以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8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病患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效果,详情如下文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这9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组和观察组各45例。
观察组,15例女、30例男,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1.22±2.18)岁,病程为14-55天,平均病程(26.22±1.24)天。
ACI是神经内科中较为常见的临床病症之一,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据调查发现,62%的急性脑梗死主要是血管粥样硬化所致,而C反应蛋白(CRP)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因此,有效抑制C反应蛋白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治疗ACI 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用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70例,均为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
研究组男18例,女17例;平均(34.56±15.43)岁;病程8~43h,平均(30.06±5.57)h。
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平均(37.62±14.83)岁;病程7~42h,平均(29.95±5.43)h。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关于气虚血瘀夹痰证的诊断标准[2]。
舌苔有齿痕或白腻,脉细沉,口舌 斜,感觉功能障碍,伴有气短;②西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ACI的诊断标准[3],并通过影像学定位病灶。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发病时间短于72h;③入院前无溶栓和抗凝治疗;④为首次发病;⑤同意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①因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②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③不属气虚痰瘀证阻络证。
2 治疗方法两组均用常规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营养脑神经等。
根据病情及合并症加用脱水剂、降压药、降糖药、防治感染及对症治疗。
口服瑞舒伐他汀片(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83)10mg,日1次。
研究组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
药用黄芪80~100g,水蛭3g(研末),当归20g,川芎15g,红花15g,瓜蒌12g,半夏10g,地龙10g,石菖蒲10g,炙甘草6g。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40例及护理叶红【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及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疗程2周,以NIHSS评分及BI指数评分作为神经功能改善评价标准,并观察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NIHSS评分及提高BI指数(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 (P <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01【总页数】3页(P107-109)【关键词】中医定向透药;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作者】叶红【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南京210017【正文语种】中文急性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供应脑的动脉粥样硬化等自身病变使管腔狭窄、闭塞,或在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造成脑局部血流中断,脑细胞缺血、缺氧,脑组织软化坏死,而最终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该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中老年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从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笔者选择我科收治的4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其综合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我院特色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2月我科确诊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1~ 80岁,平均56.3岁;病程(5.6±1.1)d;合并高血压病26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10例。
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1-09-22T09:23:00.798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3期作者:宁迪,曹娇[导读] 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宁迪,曹娇(安康市中医医院,陕西省安康市725000)【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安康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0例,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按照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45例。
对照组实施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按益气活血法给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中医证候积分。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 (5.08±0.37) 分低于对照组的 (6.45±0.41)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益气活血法;脑梗死;临床疗效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本病好发于50~60岁以上中、老年人。
据最新流行病学统计,平均每40 s有一人患脑卒中,每4min就有一人因脑卒中而死亡[1]。
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等特点,现已成为我国居民死因的“头号杀手”,给整个社会及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因此防治脑梗死刻不容缓。
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病范畴[2]。
“气虚血瘀”是本病最重要的病机之一,因此益气活血法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治则。
本文主要探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并分析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益气活血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偏瘫、麻木、肢体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失语);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通过益气活血汤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康复,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益气活血汤;康复训练;气虚血瘀;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临床疗效西医称脑卒中叫做脑梗塞,中医称急性脑卒中叫做中风。
脑卒中是由脑血管急性闭塞或出血引发的脑功能障碍,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猛,可以迅速病变为局限性脑功能缺损,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该病于临床中发病率较高,通过有关调查表明[1]: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并且缺血性中风中常见的证型即为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
大多数脑卒中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后遗症,比如:丧失劳动能力、肢体、吞咽以及语言功能发生障碍,康复速度慢,病程长,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临床中采取康复训练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患者,可得到一定短期疗效,但康复训练相对枯燥,起效速度慢,容易引发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并且长期服用西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会产生抗药性[2]。
中医在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治疗中,优势独特,广泛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
本文,作者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旨在分析益气活血汤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现做出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随机分组,一般资料见表1。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新进展摘要:益气活血通络汤是我国中医药学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特点,也可以称其为桃红四物汤,主要由桃仁、黄芪、红花、当归等构成的处方,具有调理气血、益气通络的效用。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将益气活血通络汤作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能够达到怎样的效果。
关键词:益气活血通络汤;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研究前言:急性脑梗死指的是发病两周以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这种疾病发病率是比较高,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当中,主要是多种原因导致支配颅内的动脉出现闭塞,所以血管支配区的脑细胞出现缺血,缺氧,坏死,这就是脑梗死。
脑梗死的机制也比较多,有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有小动脉病变形成,还有心源性脑栓塞。
脑梗死的特点都是突然发病,患者迅速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比如出现语言不清,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临床表现。
这属于神经内科的急症,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就诊,及时进行治疗。
1益气活血通络汤的药理成分关于益气活血通络汤的成分,主要包含(1)赤芍:是苦而微寒的药,归于肝经。
赤芍的作用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热病、温热病出现的高热,身上出现斑疹,也用于热症导致的吐血、鼻子出血的热邪疾病,也用于目赤肿痛,同时也用于肝郁导致的胁痛。
赤芍活血化瘀的作用很强,可以治疗跌骨损伤,也用于疮疡。
赤芍主要是能够清血分里边的湿热,而且有散淤血的功用;(2)炙甘草:炙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
炙甘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治疗功效;(3)川穹:川芎它的药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因为川芎辛散温通,可以活血化瘀,又能够行气止痛,具有通达气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症;(4)桂枝:属于樟目,有平冲降气、温通经脉等功效;(5)丹参:丹参的主要作用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调整心律、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微循环,具有活血化瘀、益气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疗心绞痛、高血压、颈椎病、胸闷疼痛等,丹参能防止血栓的形成,降低血脂,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癌细胞的退化。
益气活血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9-17T16:35:25.75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9期作者:张丽军
[导读] 益气活血法可以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有效减少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泗水县中医医院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
结果经治疗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8.9%(P<0.05)。
对照组的CSS、MRS和观察组的NIHSS、CSS、
BI、MR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益气活血法可以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有效减少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益气活血法;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
脑梗死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已经被列为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
脑梗死指人体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肿瘤细胞、心脏内的附壁血栓、纤维软骨等随着血液流入脑动脉,造成血管堵塞。
当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造成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1]。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猝然昏倒等。
脑梗死对人体的危害极其大,部分患者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就会导致瘫痪、昏迷等症状[2]。
部分患者因患有脑梗死而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并发肺部感染、肾功能障碍,这种病症极其容易导致死亡。
因此,需要对脑梗死进行有效防治,其中针对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方法中益气活血法是一种临床效果非常好的治疗方法。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按照抽签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1-78岁,平均(65.13±4.78)岁。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44-79岁,平均(66.25±5.01)岁。
两组病患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观察方法。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法共同治疗。
观察方法:①中医观察法,脑梗死在中医治疗内属于中风范畴,医务按照中风症状等级将观察组患者进行合理划分和观察,并予以记录。
②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观察法,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对患者进行脑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实际完成生活活动的量表改良表(MRS)四项评分,观察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情况[3]。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方法借助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上述两组数据,用(%)表示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计量数据通过x±s标识,予以t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临床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1.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9%(P<0.05),见表1。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病发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脑梗死常见症状主要分为主观症状、脑神经症状和躯体症状。
其中主观症状多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或感觉性失语等,脑神经症状多为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等,躯体症状多为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肢体偏瘫、步态不稳等[4]。
脑梗子还极易引起并发症如脑水肿、肺部感染等症状,所以如何有效防治脑梗死非常重要。
其中益气活血法能够有效提高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益气活血法属于中医范畴,对于脑梗死疾病而言中医认为血瘀是病例核心,气虚是脑梗死疾病的根源。
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能够明显扩展脑血管,促进血液流动,从而降低血栓的形成几率,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5]。
总而言之,益气活血法可以提高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有效减少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祁晓,游建明,王芝平,等.益气活血方促血管新生对气虚血瘀型脑梗死临床疗效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3):60-64,75.
[2]李庆利.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1):172-173.
[3]于桂芝,张玉武,贾志荣,赵永朋,孙洪兰,李婧雄,高向影.益气活血法治疗心衰(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8):73+76.
[4]李庆利.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01):172-173.
[5]吴海波,张云云,王晔,龙燮,甄晓敏.益气活血法调节微栓子对脑梗死疗效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06):1044-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