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翻译对译逐段讲解练习题答案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翻译对译逐段讲解练习题答案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翻译对译逐段讲解练习题答案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翻译对译逐段讲解练习题答案

《乌有先生历险记》

张孝纯

1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2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畜薄酿,每朔望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翼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醉矣。薄莫,先生酒解,而公犹僵卧,气息然,呼之不醒,大惊,延邻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技矣。”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惟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窍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3时六月晦,手信而指弗见,窥步难行,至中夜,道未及半。未几,密云蔽空,雷电交加。先生欲投村落辟焉,叩门而人皆弗之内,方踌躇间,雨暴至。徒忆及曩昔尝过此,村外有一兰若,遂借电光觅得之。入其门,登其陛,见殿靡虚掩,有小隙,将入。倏然迅雷大作,电光烨烨,洞烛殿堂,则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诎颈,状甚惨。先生卒惊,还走宇下,心犹悸焉。俄见寺门大辟,一女鬼跃掷而入,惊雷破壁,电闪不绝。先生自念:得无缢妇为之与?于电光下孰视之,则女鬼满面血污,抱一死婴,且顾且号,若有奇冤而无所者。先生冯驴伏,屏息不敢少动。已而,驴惊鸣,女鬼觉之,怒目先生,欲进复却者三。先生胆素壮,自思:人言遇鬼则死,死

亦不过为鬼耳,何惧为?遂执策厉声曰:“女鬼邪,抑人邪?”女鬼凄然长啸,森然欲搏之。先生毛发上指,急击之以策,中鬼首,立仆。乃引驴奔寺外,疾驰而去。

4质明始霁,罢甚,然念及亡是公存亡莫卜,欲蚤至山中,不敢息。逾午,始入山,山口有茅店,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遂以驴寄逆旅主人家而徒焉。山行十里许,忽闻丛林中一声呼哨,斯须而强人列陈阻于前,为首者庞然修伟,黑面多须。从者无虑数十骑,而步卒百余继其后,皆披甲执兵。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先生趋避不及,遂就禽。为首者下马坐巨石上,两展其足,案剑目,声如乳虎,曰:“汝来前!孤,山主也。据山称雄,尔来十余载矣,官军不敢犯孤境。尔何物狂夫,擅入吾寨,其欲血孤刀乎!”先生蛇行匍匐以进,跽而泣曰:“请诉之,愿大王垂听。小人中山布衣也,友人病危,吾不忍坐视其死,入山诣子虚长者,以延友人之命,仓皇不能择路,是以误入大寨,罪当死。身死固不足惜,特以不得延医活友为恨耳,惟大王哀之。”言已,涕如雨下。为首者曰,“然则,君义士也。”顾谓徒属曰:“杀义士,不祥莫大焉。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又谓先生曰:“吾等虽啸聚山林,非草寇之比,君勿惧。子虚长者,仁人也,居山之阴,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始得至其家。速诣之,以救乃友;然长者每采药于千山万壑间,吾辈亦鲜遇之,虞君不得见耳。”先生再拜致谢而后去。

5进,山益深,失路。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上。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顷闻巨啸,四山响震,林泉战栗。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先生自为必死,叹曰:“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6方瞑目俟死,闻虎惨叫,怪而视之,盖一矢已贯其喉矣。寻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短褐,着草履,不冠不袜,须眉悉白,颜色如丹,俨然类仙人。先生趣而前,拜谒长者,不敢慢。长者诘曰:“若何为者也?奚自?何所之?”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长者笑曰:“子虚者,吾之氏也。寒舍在迩,不可不

入。”遂引至其家,杀鸡为黍以食之。先生请曰:“事迫矣!乞长者速往,冀有万一之望。不者,时不逮矣。”长者询曰:“病者孰与君少长?”曰:“长仆四岁。”又问病状,曰:“毋庸忧!旦日,吾当与君具往。”先生言路险,恐迟滞时日。长者曰:“后山有坦途,抵中山,第半日耳。”侵晨,遂携药囊乘健驴与先生同行。无何,至山口,先生取己驴与长者并驱而循大道。涂经乡所入兰若,先生因述遇鬼事,指示曰:“此寺,吾之所遇鬼也。予当死之矣。”长者笑曰:“嘻!先生不亦惑乎!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逢寺旁有田父五六人,辍耕坐陇上。长者偕先生就而问焉,并述向之所见。田父掩口胡卢而笑,曰:“君误矣!彼缢妇者,吾村王氏妾也,不为恶姑、嫡妇所容而自经焉。子所见女鬼者,吾村李氏妇也。家素贫,今岁饥,赋敛又重,衣食不给,夫新丧,其子昨又夭矣。妇抢呼欲绝,悲极而入邪魔,夜半病作,发其子之坟取尸以归。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君无问,何由知其乃先生为也?”言已,皆大笑。

7及反,亡是公犹未醒。长者诊之,曰:“是非疾也,困于酒耳。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饮之,故无异;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取针刺血数处,又然艾灸之。须臾,公觉,谢曰:“蒙长者生我,再造之功也,恶能报?”长者曰:“公本无疾,老朽何功之有?”先生以金帛奉长者,辞不受,曰:“吾家世业医,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余岂好货贾哉?”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亡是公复留兼旬而后别,惟不敢纵饮矣。

【练习题】

一、画出下列句子中表示人称的词语,并在后面的括号里作简明译释。

1.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 )

2.卿言甚副吾意( )

3.愚无所用其技矣( )

4.女鬼邪,抑人邪( )

5.大王在,胡不跪( )

6.官军不敢犯孤境( )

7.尔何物狂夫( )

8.小人中山布衣也( )

9.君义士也( )

10.吾辈亦鲜遇之( )

11.予当死之矣( )

12.子所见女鬼者( )

13.若习饮之,故无异( )

14.老朽何功之有( )

15.余岂好货贾哉( )

二、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在括号里写出和它相通的字。

1.海阳亡是公,高士也( )

2.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

3.二叟相见大说( )

4.然敝庐颇畜薄酿( )

5.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 )

6.翼日,先生复要公饮( )

7.不觉以酩酊醉矣( )8.薄莫,先生酒解( )

9.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 )10.遂属老妻护公( )

11.手信而指弗见,窥步难行( )12.先生欲投村落辟焉,而人皆弗之内( )

13.则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诎颈

( )14.先生卒惊,还走宇下( ) 15.得无缢妇为之与( )16.于电光下孰视之( )

17.若有奇冤而无所者( )18.先生冯驴伏( )

19.质明始霁,罢甚( )20.欲蚤至山中,不敢息( )

21.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 )22.斯须而强人列陈阻于前( )

23.案剑目,声如乳虎( )24.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 )

25.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 )26.先生趣而前( )

27.不者,时不逮矣( )28.涂经乡所入兰若( )

29.鬼神者,心之幻景耳,安能受人祸( )30.足下知者,曷为信此哉( ) 31.辍耕坐陇上( )32.及反,亡是公犹未醒( ) 33.又然艾灸之( )34.不索直而去( )

三、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性活用现象,并作简要解释。

1.不欲与俗人齿( )

2.人以达士目之( )

3.公素善先生( )

4.延邻医脉之( )

5.微司命,孰能生之( )

6.则庶几白骨可肉矣( )

7.先生然之( )

8.苟能活之,何爱此身( )

9.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

10.洞烛殿堂( )

11.其欲血孤刀乎( )

12.履流石,涉溪涧( )

13.衣短褐,着草履,不冠不袜( )

14.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 )

15.杀鸡为黍以食之( )

16.予当死之矣( )

17.吾家世业医( )

四、用现代汉语译释下列句子里的凝固结构。

1.虽然,终当有以活之( )

2.孰若冒死以救之( )

3.从者无虑数十骑( )

4.然则,君义士也( )

5.病者孰与君少长( )

6.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 )

五、用曲线画出下列句中的文言特殊句法结构,并译成现代汉语。

1.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

2.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

3.死亦不过为鬼耳,何惧为?

4.先生不亦惑乎?

5.此寺,吾之所遇鬼也。

6.老朽何功之有?

7.何以金帛为?

8.若何为者也?奚自?

9.得无缢妇为之与?

10.无乃不可乎!

11.家无可遣者,奈之何!

12.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

13.朝廷数授以官,不拜。

14.是非疾也,困于酒耳。

六、下列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时间词语,请注明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词语。

1.期年( )

2.朔( )

3.望( )

4.晦( )

5.今者( )

6.中夜( )

7.夜阑( )

8.翼日( )

9.薄莫( ) 10.未几( )

11.曩昔( )

12.旋( ) 13.俄( ) 14.已而( ) 15.质明( )

16.逾午( ) 17.斯须( ) 18.尔来( ) 19.少顷( )

20.寻( ) 21.旦日( ) 22.侵晨( ) 23.无何( )

24.须臾( ) 25.兼旬( )

七、简释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的词。

1.年且七十且顾且号且劝好义者

2.朝廷数授以官者无虑数十骑

3.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而饿虎见于林

莽间,眈眈相向

4.疾驰而去公本无疾

5.屏息不敢少动欲蚤至山中,不敢息

6.延邻医脉之以延友人之命

7.先生自为必死若何为者也得无

缢妇为之与8.惟读书是务惟大王哀之

9.先生欲投村落辟焉俄见寺门大辟

10.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拜谒长者,不敢慢

11.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速诣之,以救乃友乃引驴奔寺外何由知其乃

先生为也

12.愚无所用其技矣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释之,以成其志其欲血孤刀乎

13.若习饮之,故无异惟大王哀之

苟能活之,何爱此身何所之

八、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有几种不同解释,请从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1.毁誉不存乎心( ) ①毁灭②破坏③

烧毁④诽谤

2.海阳亡是公,高士也( ) ①南面②北面③太阳④日光

3.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 ) ①南面②北面③不见日光的地方④偏僻冷落处

4.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 ) ①卑鄙②粗俗③对自己的谦称④边远地方

5.脱有祸,固当不辞也( ) ①倘若②脱离③摆脱④脱逃

6.拜谒长者,不敢慢( ) ①缓慢②懈怠③态度冷淡,没有礼貌④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7.余岂好货贾哉( ) ①货物②货品③

钱财④奇货

8.遗药数剂,不索直而去( ) ①遗留②丢失③赠给④剩下

9.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 ) ①规劝②劝解③劝导④勉励

九、用现代汉语翻译本文第四自然段中由“山行十里许”至“且劝好义者”一段文字。

【参考答案】

一、1公,您,敬称;仆,谦称,我。2卿,爱称,你。吾,我。3愚,谦词,我。4女,通汝,你。5大王,敬称,古时称诸侯,后来也称占山为王的首领。6孤,古代君王专用的谦称,这里是山大王的自称。7尔,你。8小人,谦称,我,多用于平民对官吏、下属对上司的自称。9君,您,敬称。10吾辈,我等,我们。之,他,指子虚长者。11予,我。12子,您,对男子的敬称。13若,你。14老朽,老人自己的谦称。15余,我。

二、1亡,通无。2已,通矣。3说,通悦。4畜,通蓄。5盖,通盍。6翼,通翌;要,通邀。7以,通已。8莫,通暮。9倍,通背;尔,通耳。10属,通嘱。11信,通伸;窥,通跬。12辟,通避;内,通纳。13县,通悬;被,通披;诎,通屈。14卒,通猝;还,通旋。15与,通欤。16孰,通熟。17,通诉。18冯,通,现作凭。19罢,通疲。20蚤,通早。21阙,通缺。22陈,通阵。23案,通按。24颠,通巅。25裁,通才;见,通现。26趣,通趋。27不,通否。28涂,通途;乡,通向。29景,通影;受,通授。30知,通智。31陇,通垄。32反,通返。33然,通燃。34直,通值。

三、1齿,名词用如动词,并列。2目,名词用如动词,看待。3善,形容词用如动词,交好,与交好。4脉,名词用如动词,诊脉,摸脉。5生,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使……生,救活。6肉,名词用如动词,长上肉。7然,形容词用如意动词,认为对。8活,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词。9策,名词用如动词,鞭打。10烛,名词用如动词,照。11血,名词用如动词,血染。12履,名词用如动词,踩。13衣、冠、袜,均为名词用如动词,衣,穿;冠,戴帽子;袜,穿袜子。14白,形容词用如动词,禀告,陈说。15食,读sì,供给……吃,使……吃。16死,为动用法,为(之而)死。17世,名词作状语;业,名词用如动词。

四、1虽然:即使这样,尽管如此。2

孰若:哪里比得上,哪如。3无虑:二字连用表示估计、约略,意思是“大约”、“大概”。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表承上启下的意思。5孰与:等于“与……比,哪一个更……”。6所以:这里表示“(导致)……的原因”。

五、1七十有三:文言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有”通“又”。惟读书是务:就是只务读书。这是“惟……是”式的宾语前置,这种形式不仅强调了宾语,而且表示了它的单一性、排他性。2未之见:是“未见之”的倒装。有

“未”“不”“莫”“弗”等否定词的否

定句,动词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面。3何惧为:“何……为”是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式,“为”在句末表示反问(或疑问),相当于“吗”“呢”,已成为语气词。4不亦惑乎:“不亦……乎”,文言惯用句式,表示反问,但语气较委婉,相当于“不是……吗?”5吾之所遇鬼也:意即“吾遇鬼之所也”。“所遇鬼”,名词性“所字结构”前面加定语“吾”。6何功之有:即“有何功”。“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宾语“何”借助词“之”提到动词“有”之前,表反问。

7“何以……为”,也是表反问的文言惯用句式。“何以”是“以何”的倒装,“为”是语气词。“何以……为”是“要……干什么呢?”8“何为”、“奚自”:“何”、“奚”分别作介词“为”、“自”的宾语,前置,表示询问。9“得无……与”,文言特殊句式之一,“得无”与句末的疑问语气词“与”相呼应,表示对一种情况的推测,可译为“莫不是(只怕是,该不会)……吧?”10无乃不可乎:“无乃”与句末的疑问语气助词“乎”相呼应,表示一种委婉的商榷语气,或对有关情况加以测度。一般可译为“恐怕……吧”、“不是……了吗”。11奈之何:“奈……何”,是“对……怎么办”的意思。12为寺鬼所伤:“为……所+动词”,这是文言被动句式的一种重要结构。13授以官:用“以”组成的介宾结构有时放在谓语中心词之后

作补语。14困于酒: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主动者,这是古汉语被动表示法之一。

六、1一周年。2阴历每月初一。3

阴历每月十五日。4阴历每月最后一天。5现在。6半夜。7夜将尽。8明天,次日。9傍晚。10没多久。11从前。12随即,不久。13一小会儿。14随后,接着,不久。15天亮时。16过午。17

一会儿。18从那时以来。19一会儿。20

随即,不久。21明日。22凌晨,天蒙蒙亮。23没有多久。24一会儿,片刻。25

二十天。

七、1将要;一面……,一面……;并且。2屡次;几,表不确定数目。3互相;表偏指一方,有指代宾语作用,这里指代乌有先生。4快,速;小病。5呼吸;停息。6邀请;延续、延长。7认为,以为;作:变为。8只,仅;句首语助词,

表希望。9躲避;开。10这里是敬受(官职)的意思;行礼。11竟然;你的;就,

于是;,竟是。12活用为第一人称,表示“我的”;其中的;他的;同“岂”,用在句首强化反问语气。13指酒;活用为第一人称,表示“我”;他;动词,往、到……去。

八、1诽谤。2北面(水之北曰阳)。3北面(山之北曰阴)。4边远地方。5

倘若。6态度冷淡,没有礼貌。7钱财。8赠给。9勉励。九、(答案略)

【注释】《乌有先生历险记》第一段

乌有,即“没有”。本文中的“乌有先生”、“亡是公”和“子虚长者”都是虚拟人名,取其虚构之义)者,中山布衣(平民,普通百姓)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者”表示提示性停顿,“也”表示判断,二者均为助词。)。年且(副词,将近,将要)七十,艺(种植)桑麻五谷以(“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为(谋求)生(生计),不欲与俗人(庸俗

的人)齿(动词,并列),毁誉(毁谤和称赞)不存(放,在)乎(介词,相当于“于”)心,人以达士(通达事理的人)目(名词作动词,看待,)之。海阳(山南水北称“阳”,山北水南称“阴”,这里“海”是水,所以

是“北面”的意思)亡是公(虚拟人名,“亡”通“无”;“是”,代词,这个),高士(品德高尚的人)也,年七十有(通“又”,用在

整数与零数之间,可不译)三矣(助词,表已然,可译为“了”),惟读书是务(用“惟……是……”将宾语前置以强调宾语,相当于“惟务读书”;务,动词,致力于)。朝廷数(副词,表频率,译为“屡次”“多次”)授以官(介宾短语后置和省略宾语句,相当于“以官授之”),不拜(“拜”,官职任免升迁常用实词,通常指“授予[官职]”,这里是“上任”),

曰:“边鄙(边远小邑镇,彭端叔《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与此同义)野人(与“朝”字相对。“在朝”指在朝廷为官;“野人”,乡间平民,这里是谦称自己),不足以(够不上,没能力)充(担任)小吏。”公素(副词,一向,向来)善(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交好”。)先生,而相违(互相分别)期年(满一年,整整一年,“期”读“jī”)未之见矣(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未之见”即“未见之”;

“矣”,表已然的助词,可译为“了”),因(连词,表因果,可译为“因而”)亲赴(前往,赶到)中山访焉(拜访他。“焉”

相见大说(通“悦”,高兴)。先生曰:“公自遐(远)方来,仆(谦称自己,可译为“我”)无以为敬(“无以”,固定结构,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为敬”,表达敬意),然(表转折的连词,可是,但是,然而)敝庐(我家。“敝”,表谦虚;“敝庐”相当于“寒舍”)颇(程度副词,略微)蓄(储备)薄酿(即薄酒,谦虚说法。淡酒),每(每当,常)朔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则(就)自酌(独自饮酒),今者(助词,放在时间词后,不译)故人(老朋友)来,盍(兼词,兼疑问代词“何”和否定副词“不”。)共饮诸(兼词,兼代词“之”和助词“乎”,可译为“它呢”)?”于是相与(一同,一起)酣(畅快)饮,夜阑(“阑”,将尽,“夜阑”,天快亮了)而(转折连词,可是)兴未尽也。翌日(第二天。“翌年”则指第二年,相当于文言中的“明年”),先生复(再次)要(通“邀”,邀请)公饮,把酒(端着酒杯)论(评说)古今治乱(太平与混乱)事,意快甚(痛快极了),不觉已酩酊(大醉貌)醉矣。薄莫(傍晚。“薄”,动词,“迫近”之意;“莫”通“暮”,晚上。),先生酒释(酒意消除),而(转折连词,可是)公犹(还)僵卧,气息惙然(气息微弱的样子),呼之不醒,大惊,延(延请)邻医脉之(为他把脉诊断。“脉”,名词作动词,把脉;“脉之”这是名词的“为动用法”)。医曰:“殆矣(危险啦!“殆”,危险)!微(无,有假设意味,可译为“如果没有”)司命(古人称冥间掌管人生死大权的神),孰能生之(使之生,即救活他。“生”,动词的使动用法)?愚(谦称,可译为“我”)无所(固定结构,可译为“没有……的[地方]”)用其(代词,代医生自己)技(医术)矣。”先生靡(指示代词中的“无指代词”:作主语时,通常译为“没有谁”;这里作定语,译为“没有什么”)计(办法)不施(用),迄(最终)无效,益(越发,更加)恐。先生与老妻计(商议)曰:“故人过(拜访)我而死焉(兼词,相当于“于此”,译为“在这里”),无乃不可乎(“无乃……乎[邪、耶、与、欤]”,固定结构,表推测,可译为“恐怕[莫非]……吧”)!雅(平日,向来)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从事)医术,人咸(都)以今之扁鹊称之。诚(如果)能速(请)之来,则(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那么”)庶几(表推测)白骨可肉矣(起死回生的形象说法。“肉”名词用作动词,长肉)。惟(副词,只是)路险,家无可遣者(“无……者”,没有……的人),奈之何!(“奈……何”,固定结构,可译为“拿……怎么办”)”老妻曰:“虽然(固定结构,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即使这样”),终(终究)当(一定)有以活之(“有以……”,固定结构,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活之”,使之活,“活”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妾(妇女自称)谓(认为)坐视(坐着看,表示不采取办法而等待观望)故人死,是(指示代词,指代“坐视故人死”这件事)倍(通“背”,违背)义尔,窃(谦词,可译为“个人”或“私下里”)为君不取(认为您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也。夫(句首语气词,又称“发语词”,通常表示后面要进行议论;也可表后面将另提一事)败义(损害道义)以(连词,表并列)负(辜负,对不起)友,君子之所耻(感到耻辱的事。“所”加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意为“……的事情”)。孰若(哪里比得上,怎么比得上)冒死以(连词,表目的,可不译)救之?”先生然之(觉得妻子的话正确。“然”,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对),曰:“卿(尊称,可译为“您”)言甚(程度副词,极,很)副(相称,符合)吾意,苟(如果)能活之,何爱(吝惜)此身纵(即使)有祸(祸患,

灾祸),固(本来)当不辞(推辞)也。”遂属(通“嘱”,吩咐)老妻护公,而躬自(亲自)策(名词作动词,用鞭子子抽打)驴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连夜)驰之(动词,

一天),手信(通“伸”)而指弗见,跬步(古时的半步,现在的一步;步,古时的一步,现在的两步)难行,至中夜(半夜,古时又称“夜分”“子时”,相当于现在的头天23:00到第二天1:00),道未及(不到)半。未几(时间词,不久,没过多久),密云蔽(遮蔽)空,雷电(闪电)交加。先生欲投村落(村庄)辟(通“避”,躲避)焉(代词,指雨),叩(敲)门而人皆弗之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相当于“弗内之”;“内”通“纳”)方(正在)踌躇(犹豫,徘徊)间(时),雨暴(突然)至。旋(马上)忆及曩昔(以前,先前)尝(曾经)过此,村外有一兰若(梵语音译词,指寺庙),遂(连词,表承接,译为“于是”)借电光觅得(找到)之(代词,代“兰若”)。入其(指示代词,那,“登其陛”中的“其”与此同)门,登其陛(台阶),见殿扉(门扇)虚掩(半开),有小隙(缝隙),将(打算,将要)入。倏然(突然)迅雷(指与闪电相隔时间极短的雷声)大作(响起),电光烨烨(形容闪电闪耀的样子,读yè),洞烛(清清楚楚地照着。“洞”,清楚,透彻;“烛”,名词用作动词,照)殿堂,则(顺承连词,就)见一缢(上吊)妇县(通“悬”,挂)梁柱间,被发诎颈(形容缢妇吊死时的样子:“被”通“披”,披散着;“诎”通“屈”,指身体某些部位的弯曲,这里是头被绳子吊来上仰而后颈缩短的样子),状(样子)甚(程度副词,很,非常)惨。先生卒(通“猝”,猛然)惊,还(通“旋”,转身)走(古今异义词,指“跑”)宇(屋檐)下,心犹(还)悸([心]跳)焉(助词,表陈述,不译)。俄(不一会儿)见寺门大辟(开),一女鬼跃掷(形容纵身而跳的样子)而入,惊雷破(使动用法,使……破,打破)壁,电闪不绝(断)。先生自念(暗自忖思):得无缢妇为之与(“得无……与”,表推断揣测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恐怕是(莫非是、该不是)……吧”,《聊斋志异"促织》有“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句:皆可作为旁例)?于电光下孰(通“熟”,仔细)视之,则(就)女鬼满面血污,抱一死婴,且顾且号(“且……且……”,可译为“一边……一边……”;“顾”,回头看;有声无泪称为“号”),若有奇冤而(转折连词,却)无所诉者(“若……者”,可译为“像……似的”;“无所”,固定结构,可译为“没有……的地方”或者“没有地方可……”;“诉”,控诉,申述)。先生冯(通“凭”,凭靠)驴伏(趴下),屏(压抑,控制)息(呼吸)不敢少(稍微)动。已而(不久,不一会儿),驴惊鸣,女鬼觉(察觉,发觉)之(代词,指乌有先生和驴),怒目(名作动,看着)先生,欲进复(又)却(后退)者三(“三”通常是虚指多,而非实数;如直译,可译为“……的情况有多次”)。先生胆素(向来)壮(大),自思:人言遇鬼则(就)死,死亦(也)不过为鬼耳(“而已”或“罢了”),何惧为(“何[以]……为”,表反问的固定结构,可译为“要……干什么那”或“哪里用得着……呢”)?遂执(持,拿)策(鞭子)厉声(高声)曰:“女鬼邪,抑人邪?”(“女”通“汝”,“你”;“邪”通“耶”,疑问语气助词。“……邪,抑……邪”,选择问句的常见句式,译为“是……呢,还是……呢”)女鬼凄然(形容绝望而凄惨)长啸(长声吼叫),森然(阴森恐怖的样子)欲搏(击打)之。先生毛发(头发)上指(竖起),急击之以策(介宾短语后置,相当于“以策击之”),中(击中)鬼首(头),立仆(读pū,向前倒下;向后倒叫“偃”)。乃(连词,于是)引(拉)驴奔寺外,疾(形容词,快)驰(本义为骑马飞奔,这里指骑驴飞奔)而(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去(离去,跑

[雪]后天气放晴),罢甚(“罢”通“疲”),然念及(考虑到)亡是公存亡莫卜(生死不明。卜,知道),欲蚤(通“早”)至山中,不敢息。逾午(过了午时。古时用十二地支纪时,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又将一个时辰分为“上时刻”和“下时

刻”,均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时”。午时,相当于现在的11:00—13:00[指地方时间]),始(才)入山,山口有茅店,询之(询,咨询,打听;“之”,代词,代子虚长者的情况,从后文看是打听住地),知长者居山之阴(山北水南称“阴”,这里是山,当指北面),而连山纵衡(多貌),略无(毫无,全无)阙(通“缺”)处,遂(连词,于是)以(介词,把)驴寄(寄存)逆旅(旅店)主人家而徒焉(徒步行走。焉,陈述语气助词,可不译)。山行(沿着山路走)十里许(用在数量词后表约数,可译为“左右”。),忽闻丛林中一声呼哨,斯须(时间词,很快,即刻)而(顺承连词,就)强人(指强盗)列陈(摆开阵势。“陈”通“阵”)阻(阻挡)于前,为首者庞然(形容高大的样子)修伟(高大健壮;修,长),黑面多须。从(跟随在后)者无虑(表估计,译为“大约”“总共”)数(几)十骑(念jì。一人一马叫“骑”),而步卒(步行的士兵)百余继其后,皆(都)被(通“披”,穿着)甲(铠甲。戴在头上的叫“盔”)执兵(武器,兵器)。其(其中)一吼曰:“大王在,胡(疑问副词,问原因,译为“为什么”)不跪!”先生趋避不及,遂(副词,最终)就禽(被捉住了。“禽”通“擒”,抓获)。为首者下马坐巨石上,两(展(伸直)其足,案(通“按”)剑瞋目,声如乳虎(小老虎,一说育子的母虎),曰:“汝来前!孤(帝王自称,这里是山大王自称),山主也。据(占据)山称雄,尔来(从那以来。尔,指示代词,译为“这”或“那”)十余载(年)矣,官军不敢犯孤境(侵犯我的地盘)。尔(第二人称代词,你)何物狂夫(相当于“何狂物夫”,全句大致可译为“你是哪来的狂妄之徒”“物”与“夫”同义,都是“人”的意思,如“待人接物”、“恃才傲物”中的“物”即此义),擅入吾寨,其(表反问,可译为“难道”)欲血(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染上血)孤刀乎!”先生蛇行匍匐以进(像蛇一样在地上爬着前进。“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跽(指“长跪”,跪着时臀部离开脚后跟)而泣曰:“请(敬辞,用在说话人自己动作之前,可译为“请让我”“请允许我”之类)诉(申诉,说明)之(代词,代指误闯山寨的前因后果),愿(希望)大王垂(表敬副词,用在听话人动作前面,表示对方高高在上)听。小人中山布衣也,友人病危,吾不忍坐视其死,入山诣(拜访)子虚长者,以延(延续,延长)友人之命,仓皇(慌忙)不能择路,是以(表因果关系的常用固定结构,“以是”的倒装,相当于“以是”“以故”“是故”“故”的意义)误入大寨,罪当(该当)死。身(自己)死固(副词,原本)不足惜(不值得吝惜),特以不得延医活友为恨耳(“特……耳”,固定结构,“只是……罢了”,“特”还可换为“但”、“徒”、“直”、“唯”、“第[弟]”等词,意义不变。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恨”,古今异义词,遗憾。),惟(句首语气助词,含有“希望”的意味)大王哀之(可怜我,怜悯我。“哀”:悲悯,同情;“之”: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译为“我”)。”言已(止,完),涕(眼泪)如雨下。为首者曰:“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君(尊称,您义士也。”顾(回头)谓(对……说)徒属(古无表示复数的词,常用“属”、“类”、“辈”、“侪”[读chái]、“伦”、“流”、“曹”、“等”等词来表示,大致相当于“们”,准确讲应该是“这些人”)曰:“杀义士,不祥(吉祥,吉利)莫(指示代词中的无指代词,可译作“没有什么[事]”)大焉(比这更大。“焉”,兼词,兼介词“于”[此处表比较,译作“比”]和代词“此”)。释(放)之,以成(成全,使完成)其志(他的心愿),且(表递进的连词,并且)劝(勉励,激励)好义者!”又谓先生曰:“吾等虽(连词,虽然)啸聚(召集,聚集)山林,非草寇(一般强盗)之比(同类),君勿(否定副词,别,不要)惧。子虚长者,仁(仁慈)人也,居山之阴,君须跻(登,读jī)山之颠(通“巅”,山顶)而(连词,表顺承)北下,始(才)得(能够)至其家。速(赶快)诣之(去找他),以(连词,以便)救乃(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友;然长者每(副词,常常)采药于千山万壑间,吾辈亦鲜(少,读xiǎn)遇之,虞(担心)君不得见耳。”先生再拜(拜两拜,古人的一种礼节)致谢(表

,山益(越发,更加)深,

失(迷失)路。先生缘鸟道(顺着高峻无路处往上爬;缘,沿;“鸟道”,喻指高山无人行走只有鸟能飞过之处),披(分开,拔开)荆棘,援(攀)藤葛,履(名词用作动词,踩)流石,涉(趟水过河)溪涧;越(翻越)绝壁(陡峭的山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弥[愈、越]……弥[愈、越]……”连锁关系的固定结构,现在通常只说“越……越……”),力竭(用尽)而未克(能够)上。忽见虎迹(足迹,脚印),大如升(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升),少顷(时间词,不一会儿)闻巨啸(吼叫声),四山响(古今异义词,名词,译为“回声”)震,林泉战栗(通“栗”,颤抖,)。声裁(通“才”,刚刚。《促织》中有“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之句)止,而馁(饥饿)虎见(通“现”,出现)于林莽(树林和草丛)间,眈眈(贪婪而凶狠地看着的样子)相向(对着他。“相”本是副词,这里偏指一方,有代词意味,可译为“他”,代乌有先生)。先生自分(料想)必死,叹曰:“不意“意”,料想)今乃(竟然)捐(弃,丢弃。与现在的“捐献”不同)

!”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而视之,盖(句首语气助词,原来)一矢(箭)已贯(射穿)其喉矣。寻(不一会儿)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名作动,穿)短褐,着草履,不冠(名作动,戴帽子)不袜(名作动,穿袜子),须眉悉(全都)白,颜色(古今异义,脸色)如丹(名词,朱砂),俨然(很像的样子)类(类似,像)仙人。先生趣(通“趋”,小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去),拜谒(yè,参见)长者,不敢慢(怠慢)。长者诘(问)曰:“若(你)何为者(干什么的,“为何者”的倒装,问句中代词做宾语需要倒装)也?奚自(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相当于“自奚”,译为“来自何处”)?何所之(宾语前置,相当于“之何所”,译为“到哪里去”)?”先生具(详细地,一五一十地)白(告知,陈述)所以(固定结构,译为“……的原因”)及所从来(固定结构“所+介词+动词”,可译为“从哪里来的”)。长者笑曰:“子虚者,吾之氏(本义为“姓”,这里指“名”)也。寒舍在迩(本义是形容词“近”,这里作名词,“近处”),不可不入。”遂引(带领)至其家,杀鸡为黍以食(作动词,“给……吃”;读sì)之。先生请(请求)曰:“事迫(紧迫,急迫)矣!乞(求)长者速(赶快)往,冀(希望)有万一(万分之一)之望(希望)。不者(如果不快去。“不”通“否”),时不逮(来不及。)矣。”长者询(询问,打听)曰:“病者孰与(表比较的固定结构,译为“与……相比,哪个……”)君少长?”曰:“长仆四岁(倒装兼省略介词句,相当于“于仆长四岁”,于,介词,译为“比”)。”又问病状(状况,情形,情况),曰:“毋庸(不用)忧!旦日(明天),吾当(一定)与君具(通“俱”,副词,一同,一起)往。”先生言路险,恐迟滞(延迟,耽误)时日。长者曰:“后山有坦途,抵(到达)中山,第半日耳(“第……耳”,固定结构,译为“只不过……罢了”。第,副词,在文言中与“徒”、“但”、“仅”、“直”、“唯”同义;有时“第”也写作“弟”)。”侵晨(凌晨),遂携药囊乘(骑。读chéng)健驴与先生同行。无何(时间词,不久,至山口,先生取己驴与长者并(一齐)驱而循大道(沿着大路策驴飞奔)。二叟同行,途经乡(通“向”,先前,从前)所入兰若,先生因述遇鬼事,指示(古今同形异义词。指着[寺庙]给[他]看)曰:“此寺,吾之所遇鬼(遇见鬼的地方)也。予当死之矣。”长者笑曰:“嘻(叹词,表示惊奇)!先生不亦惑乎(“不亦……乎”,固定结构,译为“不也太……吗”;“惑”糊涂)!鬼神者,心之幻景(通“影”)耳(“而已”或“罢了”),安(怎么)能受(通“授”,给,施加)人祸!足下(尊称,您)知(通“智”)者,曷为(介词宾语前置,相当于“为曷”,译为“为什么”)信此哉(表疑问的助词,译为“呢”)?”适(恰好)寺旁有田父(念fǔ,古时对老年男子的称呼;“田父”,农夫)五六人,辍(停止)耕坐陇(通“垄”,田埂)上。长者偕(作动词,可译为“陪同”)先生就(靠近)而问焉,并述向(先前)之所见。田父掩口胡卢(形容笑声)而笑,曰:“君误矣!彼缢妇者,吾村王氏妾(小妾,侧庶,俗称“小老婆”)也,不为恶姑(对丈夫的妈妈的称呼,

俗称“婆婆”)、嫡妇(正妻,与“庶”[俗称“偏房”]相对)所容而自经(上吊自杀。“经”,动词,上吊)焉(兼词,译为“在那里”)。子(尊称,您)所见女鬼者,吾村李氏妇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家素(向来)贫,今岁饥(荒年歉收),赋敛(赋税)又重,衣食不给(读jǐ,足够,丰足),夫(丈夫)新(新近,刚刚)丧(死),其子昨又夭(夭折,短命而死)矣。妇抢呼(头撞地口呼天,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抢”念qiāng)欲绝,悲极(到极点)而入邪魔,夜半病作,发(打开,挖开)其子之坟取尸以(连词,表顺承,可不译)归。自言其首为寺鬼所伤(“为……所”,表被动)。君无问,何由(介词宾语前置,相当于“由何”,译为“从哪里”“凭什么”、“怎么”)知其(代词,代“李氏妇为寺鬼所伤”这件事)乃(副词,用在判断句谓语前以加强语气)先生为(作名词,做的

”言已(说完),皆大笑。

),亡是公犹(副词,还)未醒。长者诊之(为动用法,译为“为他诊断〔病情〕”),曰:“是非疾也(否定性判断句。“是”,指示代词,译为“这”;“非”副词,表否定;疾,文言中指小病,与现代汉语中的“疾”表重病不同[注意:“病”在文言中表示“重病”]),困于酒(被动句,即“为酒所困”)耳(表限止的语气助词,译为“[只不过]……罢了”)。酒出中山,一醉千日。若习(习惯,经常)饮之,故无异(异常);此翁,他乡客,安能胜此杯杓也?”(“安能……”,表反问,译为“怎么能够……呢”;“胜”,禁得起;“杯杓”,酒杯和杓子。借指饮酒)取针刺血(古代的一种治病方法,用针或其他尖锐硬物刺破皮肤,使血流出来,从而在这种刺痛中刺激神经,引起身体的应急反应,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数处,又然艾炙之(“然”通“燃”,动词的使动用法,“燃艾”,即“使艾燃”;也可译为“点燃”。“艾”,一种草药,通常于端午节时采摘来插在门上,等它枯干后团成米团状等用。治病时将它点燃,呈阴火状态,靠近病者相关穴位炙烤以刺激相关神经,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方法叫“灸”)。须臾(很快,片刻),公觉(古今异义词,意思是“醒”),谢(感谢)曰:“蒙(承蒙)长者生我(“生”,使动用法;“生我”即“使我生”,意即“救活我”),再造之功(“再造”,即“再生”;“功”,功德,恩德)也,恶(疑问副词,怎么;读wū)能报?”长者曰:“公本(本来)无疾,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何功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功”的倒装;“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先生以金帛奉(送)长者,辞(推辞,拒绝)不受,曰:“吾家世业医(以医疗为职业;“业”,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职业”),止济世活人耳,何以金帛为(“何以……为”,固定结构,“要……做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余(第一人称代词,我)岂(表反问的语气副词,难道)好货(爱财,贪财)贾(gǚ,商人)哉(表反问的语气助词,可译为“吗”)?”遗(留下,念yí;也可讲成“赠送”,念wèi)药数剂(量词,相当于现在的“付”),不索(要,索取)直(通“值”,这里指药钱)而(表顺承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就”)去(离开)。亡是公复(副词,又,再)留兼旬(时间词:一“旬”是10天,“兼”即“倍”,所以,“兼旬”指20天)而后别,惟(副词,只不过)不敢纵(放纵,不加控制)饮矣。

【参考译文】

《乌有先生历险记》

1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他年龄将近七十岁,以种植桑麻五谷来维持生活,不愿和庸俗的人为伍,别人对他的毁谤与赞美全都不放在心上,人们都把他看作通达事理的人。海阳亡(读“无”音)是公,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年纪已经七十三岁了,致力于读书做学问。朝廷多次拿官职授予他,他都不上任,他说:“我只是边远小邑镇一个乡村平民,不能够胜任一个跑腿的

小吏,(还能做什么官呢)无是公向来与先生友善,却互相分别整整一年没有见到他了,因而亲自赶到中山来拜访他。

2两个老头相见后非常高兴。乌有先生说:“你打老远的地方来(看我),我没有什么可用来表达敬意的,可是寒舍略微储备了些薄酒,每当初一十五(我)总是独自一人喝,现在老朋友光临,为什么不把它拿出来一起喝呢?”于是一起畅快地喝起来,夜色将尽还没有尽兴。第二天,乌有先生再次邀请无是公喝酒,端着酒杯,评说从古至今天下太平与混乱的事情,心里痛快极了,不知不觉已经酩酊大醉了。傍晚,乌先生酒意已消,可是亡是公还倒卧在地,气息微弱,叫他他都不醒,(乌有先生)非常惊慌,请来邻近的医生为他把脉诊断。医生说:“危险啦!如果没有司命之神,谁能救活他?我已无处施展自己的医术了。”乌有先生没有什么办法不用,最终还是没有任何效果,(先生因此)越发害怕,与老伴商议道:“老朋友前来拜访我而死在这里,恐怕不行吧(我)常常听说百里外的山中有(一位)子虚长者,辈辈代代从事医生这一职业,人们都拿“现在的太仓公和扁鹊”称赞他。如果真能请他来治,那就一定能起死回生了。只是道路艰险,家中又没有可以派遣的人,拿这件事怎么办呢”妻子说:“虽然这样,我们终究一定有法救活他。我认为,坐视老朋友死(而不想办法),这是违背道义的行为,我个人认为您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既损害道义又对不起朋友,这是君子感到耻辱的事。哪里比得上拼死去救他好呢”乌有先生觉得妻子的话很正确,(他对妻子)说:“您的话很符合我的想法,如果能救活他,我为什么吝惜自己这把老骨头?即使有什么灾祸,那本来就是我义不容辞的。”于是吩咐老伴看护亡是公,自己亲自策驴连夜飞快地赶往山中。

3当时正值六月末,伸手不见指头,每前行一步两步都很困难。到了半夜,还没有走到一半的路程。没过多久,乌云蔽空,雷电交加。先生想到村庄投宿避雨,敲门时别人都不让他进去。(正在他)犹豫徘徊时,突然下起雨来了。先生即刻想到先前曾经来过这里,村外有一座寺庙,于是借着闪电光找到了那座寺庙。先生进了门,登上台阶,看见殿门虚掩着,有一小小的缝隙,正准备进去。突然迅雷大作,电光闪闪,清清楚楚地照着殿堂,(先生这)才看见一个上吊的妇女悬挂在房梁和柱头上,披头散发,屈着颈子,情形很惨。先生猛然一惊,转身跑到

屋檐下,心还在怦怦直跳。不一会儿,看见庙门大开,一个女鬼纵身跳了进来,令人惊骇的雷声好像要打破墙壁,闪电接连不断地闪着。先生暗自忖思道:莫非是那个吊死的妇人(的魂)变成的鬼吧?在闪电光下仔细看她,只(见)那女鬼满面血污,抱着一个死去的婴儿,一边回头看,一边号哭着,像有奇冤无处申诉似的。乌有先生凭靠着驴子趴下,屏住呼吸,不敢稍微动一下。不一会儿,驴子惊叫起来,女鬼察觉了,怒视着先生,好多次欲进又退。先生胆子一向很大,心想:人们都说一旦遇到鬼就必死无疑,死也就不过变成鬼罢了,哪用害怕(她)呢?于是手握鞭子,高声问道:“你是鬼呢,还是人呢”女鬼绝望而凄惨地长声吼叫,阴森恐怖地想要击打先生。先生吓得头发向上直竖,急忙用鞭子去击打她,(正好)击中了鬼的头部,(女鬼)立即倒在地上。(先生)于是牵着驴子奔出庙,飞身骑上驴子逃走了。

4直到天亮后,天气才开始放晴。(先生)疲倦极了,但考虑到亡是公生死不明,想尽早地赶到山中,不敢停下来休息一下。过了午时,才开始进山,山口有一家茅店,(先生上前)打听子虚长者的住处,知道长者住在山的北面,可是,群山连绵,纵横在前,几乎没有空缺的地方,于是把驴子寄放在店主家里,徒步而往前走。沿着山路走了十里左右,忽然听到丛林中传来一声呼哨,很快就看见一伙强盗摆开阵势阻挡在他前面,领头的人又高又大,面色黝黑胡须浓密。跟随在后面的大约有几十个骑兵,一百多个步行的士兵紧随他们身后。(他们)全都穿着铠甲,手拿武器。其中一人大声吼道:“我们大王在此,为什么不下跪!”乌有先生想快步躲避已经来不及了,最终束手就擒。领头的人跳下马来,坐在大石上面,直伸两脚,手握剑柄,直瞪着他,声音像小老虎一样吼道:“你给我过来!我是这山寨的主人,从我占山称雄以来已经十多年了,连官军都不敢侵犯我的地盘,你是哪来的狂妄之徒,竟然胆敢擅自闯进我的山寨,难道想让我的刀染上鲜血吗!”先生像蛇一样在地上爬着前进,然后长跪着哭诉道:请允许我说明事情的原委,希望大王垂听。小人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友人生病,危在旦夕,我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他死去,所以才进山去请子虚长者,以便延续朋友的生命,慌忙中走错了路,因此误入贵寨,罪该万死。我自己死去原本不值得吝惜,只不过以不能请医生去救活我的朋友为遗憾罢了,希望大王可怜我。”话刚说完,

泪如雨下。领头人说道:“照这么说来,您倒是一个讲义气的人。”(然后)回头对他的部下说:“杀死一个侠义之士,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吉祥了。放了他,以便让他实现自己的心愿,并且,这样也可勉励所有爱好正义的人!”接着又对乌有先生说:“我们这些人虽然啸聚山林,但决不是普通强盗一类的,您不要怕。子虚长者,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住在山北,您必须登上山顶然后从北坡往下走,才能够到他家。赶快去找他以便救你的朋友;可是子虚长者常常到千山万壑间去采药,连我们这些人都很少遇见他,可能您也不能见到他哦。”乌有先生拜了两拜表示谢意,然后便离开了。

5(乌有先生继续)往前走,山越来越深,最后迷了路。先生顺着高峻无路处往上爬,拔开荆棘,攀着藤葛,踩着流石,趟过溪涧;翻过峭壁,越登越高,越走越远,人已精疲力竭却仍然没能登上山顶。忽然看见了老虎的脚印,像升子那么大;不一会儿,只听见一声巨大的虎啸声,四面山谷回声震荡,树林山泉都战栗起来。声音刚刚停止,一只饿虎出现在树林草丛间,贪婪凶狠地瞪着他。先生暗想这次必死无疑了,(于是)长叹道:“没想到今天竟然死在这野兽的嘴里!”

6先生正闭着眼睛等死,(却)听到老虎惨叫,他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便睁开眼睛看,原来,一只箭已经射穿了老虎的喉咙了。不一会儿,看见一个老人手拿箭弓站在崖上,上穿短衣,下着草鞋,没戴帽子,没穿袜子,胡须眉毛全都白了,脸色像朱砂一样红润,很像一个仙人。先生急忙跑上前去,拜见老人,不敢怠慢。老者问道:“你是干什么的?来自何处?将去哪里?”先生把事情的原委和自己是从哪里来等情况一一告诉了长者。老人笑着说:“我就是子虚长者。寒舍就在附近,你一定要到寒舍坐坐。”于是便带领先生到他家中去,杀鸡煮饭来给他吃。先生请求道:“事情太紧迫了!求长者赶快前去,希望有那么一点点(救我朋友)的可能。如果不快去,时间就来不及了。”长者问道:“病人与你相比,哪个更大?”先生答道:“(他)比我大四岁。”长者又问了病情,然后说:“不用担忧!明天一早我一定与您一同前往。”先生说道路艰险,怕因留宿延误了时机。长者说:“后山有一条平坦的路,到达中山,只不过半天时间而已。”第二天凌晨,长者便带着装药的口袋骑着健壮的驴子,与先生一起出发。不久,他们便来到了山口,先生取出自己寄放的驴子,与长者一齐沿着大路策

驴飞奔,途中经过先前进过的寺庙,先生于是说到自己遇鬼的事情,指着寺庙给长者看,向他说:“此座寺庙,就是我遇见鬼的地方。我当时还(认为)一定会死在这里哩。”长者笑着说:“咦!先生不也是太糊涂了吗!

鬼神只不过是心中(妄想变现出来)的虚幻的影子罢了,怎么可能加祸于人呢!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为什么相信这种无稽之谈呢?”恰好遇到寺庙旁边有五六个农夫,他们停下耕种,坐在田埂上休息。长者陪同先生走上前去向他们打听这件事,并讲述了前天晚上看到的事情。农夫掩着嘴,呵呵地笑,说:“你搞错了!那个吊死的妇人,是我们村上王某人的小妾,不能被凶恶的婆婆和丈夫的正妻所容,因而在庙里上吊自杀了。您看见的那个“女鬼”,是我村李某的妻子。家一向贫困,今年又歉收,赋税又重,没吃没穿的,丈夫刚刚死了,她儿子昨天又短命死了。她呼天抢地,悲痛欲绝,由于悲伤过度,着了邪魔,半夜三更狂病发作,挖开她儿子的坟把儿子的尸体抱回家。她自己说自己的头被庙里的鬼打伤了。您如果不来问这件事,怎么会知道事情原来是先生干的。”说完,大家都大笑不止。

7等到(乌有先生)返回中山,亡是公还没有醒转来。子虚长者为他诊断后说:“这不是病,只是被酒醉倒了。(这种)酒产于中山,喝醉一回千日不醒。你经常喝这种酒,所以没有什么异常反应;这个老头是外地人,怎么能够受得了这种酒呢”于是,取出针来,这几个地方刺血治疗,又点燃艾草炙烤穴位。片刻之间,亡是公苏醒过来,他感谢道:“承蒙长者救活我,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这大恩大德,我怎么能够报答得了?”长者说:“您老本来没病,老朽有什么功德可言?”乌有先生拿钱奉送长者,(长者)一再推辞,不肯接受,他曰:“我家辈辈代代以医病为职业,只不过想济世救人而已,还要金钱做什么呢?我难道是一个贪爱钱财的商人吗?”最后送了几付药给他们,没要药钱就离开了。亡是公又留宿了二十来天,然后才与乌有先生辞别而去,只是从此后再也不敢不加节制地喝酒了。

乌有先生历险记

1、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1也,年且2七十,艺3桑麻五谷以为4生,不欲与俗人齿5,毁誉6不存乎7心,人以达士目8之。海阳亡9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10三矣,唯读书是务11,朝廷教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12小吏。”公素善先生13,而相违期年14未之见15矣,因亲赴中山

访焉16。

以上第一段:亡是公去中山,拜访友人

乌有先生。

[思考与提示]

1、布衣平民百姓(提示:《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且”有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已B、将C、过)

3、艺:种植(提示:词类活用)

4、“以为”中省略了介词宾语之,它指代艺桑麻五谷。

5、齿:并列、排列(提示:《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作“说话”

解)

6、“毁誉”是个动宾结构还是并列结构并列。应解释为诋毁、赞美。

7、“乎”相当于“于”。

8、“目”解释为看待(名作动)。

9、“亡”读wū。

10、“有”通“又”。

11、“唯读书是务”解释为只致力于读书。(提示:这是个倒置句,与成语“唯利是图”相同。)“是”在句子中起了提宾作用。

12、充:担任。

13、公素善先生:公一向和先生交好。(提示:《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

14、期年:满一年,一整年。(提示:《邹忌讽齐亡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5、未之见:没有和他见面。

16、焉:代“他”。(提示:不作语气词解)

2、二叟1相见大说2,先生曰:“公子遐3方来,仆4无以5为待,然敝庐颇6畜7薄

酿8,每朔望9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盍饮诸

10”于是相与11酣饮,夜阑12而兴未尽也。

翌日,先生复要13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14

事,意快甚,不觉已酩酊醉矣。薄莫15,先

生酒释,而公犹僵卧,气息惙然16,呼之不

省,大惊。延17邻医脉之,医曰:“殆18矣!

微19司命20孰能生之21愚22无所用23其技

矣。”先生靡24计不施,迄无济25,益恐。

以上第二段:亡是公因饮酒过度而不省

人事。

[思考与提示]

1、叟:老头

2、“说”是“悦”的通假字

3、遐:远(提示:成语“名闻遐迩”)

4、仆:我(谦词)(提示:不解释“仆人”)

5、无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的(提示:《鸿门宴》“军中无以为乐”)

6、“颇”既可以作“很”解,也可以作“稍微”解,视上下文,此处的“颇”应理解为稍微。

7、“畜”是“蓄”的通假字

8、薄酿:薄酒。

9、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提

示:“朔”:农历每月初一)

10、盍饮诸:为什么不饮它呢(何不饮之乎)(提示:“盍”和“诸”“均为兼

词)

11、相与:一起

12、阑:深(提示:现代汉语中有“夜阑人静”的说法)

13、要:邀请(提示:《桃花源记》:具酒,便要还家)

14、“治乱”是并列短语,应解释为太平盛世、动荡社会

15、薄莫:迫近黄昏(提示:《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莫:《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

16、惙然:气息微弱的样子(提示:《促织》:气息惙然)

17、殆:危险(提示:不作“死了”解,《论语》:思而不学则殆;成语:百战不殆)

18、延:邀请

19:微:没有、无(提示:《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20:司命:掌管人生死的神,俗称阎王。

21、生之:使他活

22、愚:我,谦词(提示:《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

23、用:施展

24、靡:无

25、济:成功

3、先生与老妻计曰:“故人过1我而死焉2,无乃不可乎3!雅4闻百里外山中有子

虚5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扁鹊称之。

诚6能速7之来,则庶几8白骨可肉9矣。唯

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10”老妻曰:“虽

然11,终当有以活之12,妾谓坐视故人死,

是倍13义尔,妾为君不取也。夫败义14以负

友,君子之所耻,孰若15冒死以救之”先生

然之16,曰:“卿17言甚副18吾意,苟能活

之,何爱19此身纵有祸,固当不辞也。”遂

属20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21山中。

以上第三段:乌有先生设法替故友求

医。

[思考与提示]

1、过:访问(提示:不作“经过”解,孟浩然《过故人庄》)

2、焉:“于之”兼词

3、无乃……乎:不是……吗(提示:文言中的固定句式)

4、雅:经常、常常(提示:《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5、子虚:人名。

6、“诚”有以下义项:诚信、确实、如果。

这里选:如果

7、速:招致(提示:《六国论》:始速祸焉)

8、庶几:几乎、差不多(提示:《〈指南录〉后序》: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9长肉(名作动)

10、奈之何:对此怎么办(提示:与《鸿门宴“为之奈何”同义》

11、虽然:即使这样

12、活之:使之活

13、倍:通“背”,背叛、背弃(提示:《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4、败义:破坏了义气

15、孰若:倒不如……(提示:这是一个表比较的文言词语)

16、然之:以……为然,认为……是对的

17、卿:您

18、副:符合(提示:成语“名副其实”)

19、爱:吝啬(不作“爱护”解)

20:属:通“嘱”,嘱托,托付(提示:《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21、之:到(提示:《鸿门宴》: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时六月晦1,手伸而指弗见,跬2步难行,至中夜,道未及半,未几,密云蔽空,雷电交加。先生欲投村落辟3焉。叩门而人皆弗之内4,方踌躇间,雨暴5至。旋6忆及曩者7尝过此,村外有一寺,遂借电光觅得之,入其门,登其陛8,见殿扉虚掩9,有小隙,将入。倏忽迅雷大作,电光烨烨,洞烛10殿堂,则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屈颈,状甚惨。先生卒11惊,还走宇下,心犹悸焉。俄见寺门大辟,一女鬼跃掷而入,惊雷破壁,闪电不绝。先生自念,得无缢妇为之与12,于电光下孰视13之,则女鬼满面血污,抱一死婴,且顾且号14,若有奇冤无所诉者。先生凭驴伏,屏息不敢少动。已而,驴惊鸣,

女鬼觉之,怒目先生,欲进复却者三15。先

生胆素壮,自思:人言遇鬼则死,死亦不过

为鬼耳,何惧为16遂执策17厉声曰:“女鬼

耶18抑19人邪”女鬼凄然长啸,森然欲搏之

20,先生毛发上指,急击之以策,中鬼首,

立仆。乃引驴奔寺外,疾驰而去。

以上第四段:乌有先生路遇女鬼。

[思考与提示]

1、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2、跬:半步(提示:《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3、“辟”是“避”的通假字。

4、弗之内:不接纳他(提示:“内”是通假字)

5、暴:突然(提示:《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6、旋:一会儿(提示:《促织》: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

7、曩:从前(提示:《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

8、陛:台阶

9、虚掩:门没有关紧

10、洞烛:完全照亮

11、卒:“猝”(提示:是通假字)

12、得无……与:难道……吗(提示:是文言固定句式)

13、孰视:仔细看(提示:《邹忌讽齐王纳谏》: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14、且……且:一边……一边……

15、欲进复却者三:多次想要靠近却接连后退(提示:《六国论》:李牧连却之)

16、何惧为:害怕什么呢(提示:“为”不作介词用)

17、厉:猛烈、迅疾,引申为“大”

18、女鬼耶:你是鬼吗(提示:“女”不作“女子”解)

19、抑:还是(提示:《与妻书》:抑汝能为之乎)

20、森然欲搏之:阴森森的样子像要抓人

5、质明1始霁2,罢3甚,然念及亡是公存亡莫卜,欲蚤4至山中,不敢息。逾5午,始入山,山口有茅店,访6之,知长者居山之阴7,而连山纵横,略无8阙9处,遂以驴寄逆旅10主人家而徒11焉。山12行十里许,忽闻丛林中一声呼啸,斯须13而强人列陈14于前。为首者庞然修15伟,黑面多须,从者16无虑17数十骑,而步卒百余继其后,皆披甲执兵。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先生趋18避不及,遂就禽19。为首者下马坐巨石上,两展其足,案2剑瞋目,声如乳虎21,曰:“汝来前,孤,山主也,据山称雄,尔来22十余载矣,官兵不敢犯孤境。若何物23狂夫,擅入吾寨,其欲血孤刀乎24”

以上第五段:乌有先生逃过一劫,又遇

一劫。

[思考与提示] 1、质明:天刚亮(提示:《〈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

2、霁:雨过天晴(提示:《阿房宫赋》: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3、“罢”是“疲”的通假字。

4、“蚤”是“早”的通假字。

5、逾:过了

6、访:询问、打探(提示:不作“拜访、访问”讲)

7、阴:山北

8、略无:一点没有

9、“阙”同“缺”。

10、逆旅:旅馆

11、徒:空手

12、山:沿着山(名作状)(提示:注意活用)

13、斯须:一会儿(提示:《促织》:斯须就毙)

14、“陈”是“阵”的通假字。

15、修:长,身高(提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

16、从者:跟随的人

17、“无虑”:不少于,不下于。

18、趋:快走

19、“禽”是“擒”的通假字。

20、“案”是“按”的通假字。

21、乳虎:哺乳期的母虎。

22、尔来:从那时以来(提示:《出师表》:尔来二十一有一年矣)

翻译 中英对译 英文散文赏析

原文 巷 柯灵译者-张培基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①。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②。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它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③,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 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这么曲折, 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 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苍翠欲滴 的藤萝,简直像古朴的屏风。春来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无论是谁, 你的心情就会如巷尾不波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⑩。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11),家家有自 己的一本哀乐帐, 使人忘忧。 译文 The Lane Ke Ling The lane, in terms of the art of urban architecture, is like a piece of prose of gentle gracefulness or a painting of classic elegance and simplicity①.

a small the lane, a maiden of ancient times hidden away in a secluded boudoir, is reluctant to make its appearance long time.③ The does not taste of the countryside at all. It is long and deep, so it will take you a long while to walk patiently and quietly through it from end to end. It is also so winding that it seems ⑤when you look far ahead, but if you keep walking until you take a turning, you’ll find it again lying endless and still more quiet. There is nothing but stillness there⑥. At any hour of day, you can even distinctly hear in the , which, moss-covered and hung with clusters of fresh green wisteria, look almost like screens of primitive simplicity. Inside the walls are residents’ gardens with In spring, beautiful peach and apricot blossoms atop the walls, ⑧waving their red sleeves, will sway hospitably to beckon the pedestrians. The charm of the lane lies in its absolute serenity. No matter who you are, if you in the lane for a while⑨, your mind will become as unruffled as the ancient well at the end of the lane. There you will a kind of peaceful calmness rather than gloomy sternness⑩. There reigns peace and quiet in the midst of noisy bustle. It is a world of its own on earth. It may be a modern (11)where each family, secluded behind closed doors, has its own covered-up story of (12)The all-pervading and all-purifying atmosphere of water-like placidness makes one forget all cares and worries.

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

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 翻译 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他年龄将近七十岁,以种植桑麻五谷来维持生活,不愿和庸俗的人为伍,别人对他的毁谤与赞美全都不放在心上,人们都把他看作通达事理的人。海阳亡是公,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年纪已经七十三岁了,致力于读书做学问。朝廷多次拿官职授予他,他都不上任,他说:“我只是边远小邑镇一个乡村平民,不能够胜任一个跑腿的小吏,(还能做什么官呢,)无是公向来与先生友善,却互相分别整整一年没有见到他了,因而亲自赶到中山来拜访他。 两个老头相见后非常高兴。乌有先生说:“你打老远的地方来(看我),我没有什么可用来表达敬意的,可是寒舍略微储备了些薄酒,每当初一十五(我)总是独自一人喝,现在老朋友光临,为什么不把它拿出来一起喝呢?”于是一起畅快地喝起来,夜色将尽还没有尽兴。第二天,乌有先生再次邀请无是公喝酒,端着酒杯,评说从古至今天下太平与混乱的事情,心里痛快极了,不知不觉已经酩酊大醉了。傍晚,乌先生酒意已消,可是亡是公还倒卧在地,气息微弱,叫他他都不醒,(乌有先生)非常惊慌,请来邻近的医生为他把脉诊断。医生说:“危险啦~如果没有司命之神,谁能救活他?我已无处施展自己的医术了。”乌有先生没有什么办法不用,最终还是没有任何效果,(先生因此)越发害怕,与老伴商议道:“老朋友前来拜访我而死在这里,恐怕不行吧,(我)常常听说百里外的山中有(一位)子虚长者,辈辈代代从事医生这一职业,人们都拿“现在的太仓公和扁鹊”称赞他。如果真能请他来治,那就一定能起死回生了。只是道路艰险,家中又没有可以派遣的人,拿这件事怎么办呢,”妻子说:“即使这样,我们终究一定有法救活他。我认为,坐视老朋友死(而不想办法),这是违背道义的行为,我个人认为您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既损害道义又对不起朋友,这是君子感到耻辱的事。哪里比得上拼死去救他好呢,”

人月圆山中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月圆山中书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月圆?山中书事 元代: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千古以来,兴亡更替就像繁华的春梦一样。诗人用 疲倦的眼睛远望着天边。孔子家族墓地中长满乔木,吴国的宫殿如今荒革萋萋,楚庙中。乌鸦飞来飞去。几间茅屋里,藏着万卷书,我回到了老村生活。山中有什么事?用松花酿酒,用春天的河水煮茶。 注释人月圆:曲牌名。此词调始于王诜,因其词中 “人月圆时”句,取以为名。《中原音韵》入“黄钟宫”。曲者,小令用。有幺篇换头,须连用。诗眼:诗人的洞察力。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吴宫: 指吴国的王宫。也可指三国东吴建业(今南京)故宫。楚庙:指楚国的宗庙。投老:临老,至^老。赏析 序文

折一身瘦骨,踩雨后的虹桥,进山。在山山与树树的夹缝间,辟半亩薄地,起一间柴屋,只栽松柏。男松站远些,刚劲孔武,护塞戌边;女松倚近些,端茶递水,红袖添香。老松可对奕,小松可共舞。酒醉茶酣也可“以手推松曰'去'”。山认樵夫给树,水认渔翁给鱼,我非樵非渔,便拥有一切,无路则处处是路。 山中何事?闲闲地餐风饮露,忙忙地耕云种月。 写几行骈文骊句,用松针钉在篱笆上,花朵来读有花香,蝴蝶来读有蝶味,萤火虫来读有萤光,山鬼来读有鬼意,仙人来读有仙气 ............. 诗越读越厚,日子越读越薄,生命越读越 轻。 明天有明天的飞花,后天有后天的落叶。反正这山中没个忙人,反正这山中没个闲人。蓄了一春的露,檐前的小瓴也该满个七八分了。日头下端进新垒的红泥小炉。用去岁晒干的花尸燃火,才不会把水煎老。宠自己一回,今年就用那把不曾舍得用的养得釉亮的晚唐小壶。一盏香茗、一柱檀香,一人独对一山,一心静面一世。往日的尘缘都不得记不起来了,就喝眼前的茶吧。 茶要独品,酒需共酌。这好山只归我一人所有。让我如何能 信?可不,山中无访,用一串铜钱来换我的松花酒。我说如如 今通用银子,他不懂。好说歹说,用三双草鞋换去我两竹筒的 酒。并向我打探山外的世道,我故意很使劲地想,然后说是 元。他诡诡地一笑,笑得我心里发虚。再问我进山的道,我指 的东西南北,他丢下两句没头没脑的话,径自去了。此后也就

(完整版)《乌有先生历险记》(教师版)

乌有先生历险记张孝纯 【囊括了中学课本中全部文言语法的两千字文言文】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第一段:乌有先生(虚拟人名,乌有,即“没有”。本文中的“乌有先生”、“亡是公”和“子虚长者”都是虚拟人名,取其虚构之义)者,中山布衣(平民,普通百姓)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者”表示提示性停顿,“也”表示判断,二者均为助词。)。年且(副词,将近,将要)七十,艺(种植)桑麻五谷以(“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为(谋求)生(生计),不欲与俗人(庸俗的人)齿(动词,并列),毁誉(毁谤和称赞)不存(放,在)乎(介词,相当于“于”)心,人以达士(通达事理的人)目(名词作动词,看待,)之。海阳(山南水北称“阳”,山北水南称“阴”,这里“海”是水,所以是“北面”的意思)亡是公(虚拟人名,“亡”通“无”;“是”,代词,这个),高士(品德高尚的人)也,年七十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可不译)三矣(助词,表已然,可译为“了”),惟读书是务(用“惟……是……”将宾语前置以强调宾语,相当于“惟务读书”;务,动词,致力于)。朝廷数(副词,表频率,译为“屡次”“多次”)授以官(介宾短语后置和省略宾语句,相当于“以官授之”),不拜(“拜”,官职任免升迁常用实词,通常指“授予[官职]”,这里是“上任”),曰:“边鄙(边远小邑镇,彭端叔《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与此同义)野人(与“朝”字相对。“在朝”指在朝廷为官;“野人”,乡间平民,这里是谦称自己),不足以(够不上,没能力)充(担任)小吏。”公素(副词,一向,向来)善(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交好”。)先生,而相违(互相分别)期年(满一年,整整一年,“期”读“jī”)未之见矣(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未之见”即“未见之”;“矣”,表已然的助词,可译为“了”),因(连词,表因果,可译为“因而”)亲赴(前往,赶到)中山访焉(拜访他。“焉”在这里作代词,代乌有先生)。 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畜薄酿,每朔望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翼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醉矣。薄莫,先生酒解,而公犹僵卧,气息然,呼之不醒,大惊,延邻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技矣。”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惟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窍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第二段:二叟(老头子,这是对老年人的称呼)相见大说(通“悦”,高兴)。先生曰:“公自遐(远)方来,仆(谦称自己,可译为“我”)无以为敬(“无以”,固定结构,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为敬”,表达敬意),然(表转折的连词,可是,但是,然而)敝庐(我家。“敝”,表谦虚;“敝庐”相当于“寒舍”)颇(程度副词,略微)蓄(储备)薄酿(即薄酒,谦虚说法。淡酒),每(每当,常)朔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则(就)自酌(独自饮酒),今者(助词,放在时间词后,不译)故人(老朋友)来,盍(兼词,兼疑问代词“何”和否定副词“不”。)共饮诸(兼词,兼代词“之”和助词“乎”,可译为“它呢”)?”于是相与(一同,一起)酣(畅快)饮,夜阑(“阑”,将尽,“夜阑”,天快亮了)而(转折连词,可是)兴未尽也。翌日(第二天。“翌年”则指第二年,相当于文言中的“明年”),先生复(再次)要(通“邀”,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练习,注释,翻译)解析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注释、练习、译文) 说明:《乌有先生历险记》是张孝纯先生为高考复习撰写的。这篇两千来字的文言文,不仅是一篇生动引人的故事,而且是一套富有创造性的文言知识的复习和练习题。它囊括了当时的中学课本中几乎全部的文言词法、句法知识,读者如果仔细阅读文章,再做做文后的练习,对复习、掌握中学的文言知识,会有很大帮助。 乌有先生历险记张孝纯 1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惟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2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畜薄酿,每朔望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盖共饮诸?”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翼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醉矣。薄莫,先生酒解,而公犹僵卧,气息然,呼之不醒,大惊,延邻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技矣。”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惟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窍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3时六月晦,手信而指弗见,窥步难行,至中夜,道未及半。未几,密云蔽空,雷电交加。先生欲投村落辟焉,叩门而人皆弗之内,方踌躇间,雨暴至。徒忆及曩昔尝过此,村外有一兰若,遂借电光觅得之。入其门,登其陛,见殿靡虚掩,有小隙,将入。倏然迅雷大作,电光烨烨,洞烛殿堂,则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诎颈,状甚惨。先生卒惊,还走宇下,心犹悸焉。俄见寺门大辟,一女鬼跃掷而入,惊雷破壁,电闪不绝。先生自念:得无缢妇为之与?于电光下孰视之,则女鬼满面血污,抱一死婴,且顾且号,若有奇冤而无所者。先生冯驴伏,屏息不敢少动。已而,驴惊鸣,女鬼觉之,怒目先生,欲进复却者三。先生胆素壮,自思:人言遇鬼则死,死亦不过为鬼耳,何惧为?遂执策厉声曰:“女鬼邪,抑人邪?”女鬼凄然长啸,森然欲搏之。先生毛发上指,急击之以策,中鬼首,立仆。乃引驴奔寺外,疾驰而去。 4质明始霁,罢甚,然念及亡是公存亡莫卜,欲蚤至山中,不敢息。逾午,始入山,山口有茅店,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遂以驴寄逆旅主人家而徒焉。山行十里许,忽闻丛林中一声呼哨,斯须而强人列陈阻于前,为首者庞然修伟,黑面多须。从者无虑数十骑,而步卒百余继其后,皆披甲执兵。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先生趋避

小松原文和翻译

小松原文和翻译 小松 唐代: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 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 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 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 ③直待:直等到。 ④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 鉴赏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

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乌有先生历险记原文+翻译(标准)

《乌有先生历险记》 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唯读书是务。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以充小吏。”公素善先生,而相违期年未之见已,因亲赴中山访焉。 二叟相见大说。先生曰:“公自遐方来,仆无以为敬,然敝庐颇蓄薄酿,每朔望辄自酌,今者故人来,盍共饮诸?”于是相与酣饮,夜阑而兴未尽也。翼日,先生复要公饮,把酒论古今治乱事,意快甚,不觉以酩酊矣。薄莫,先生酒解,而公犹僵卧,气息惙然,呼之不醒,大惊,延邻医脉之。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技矣。”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与老妻计曰:“故人过我而死焉,无乃不可乎!雅闻百里外山中有子虚长者,世操医术,人咸以今之仓、鹊称之。诚能速之来,则庶几白骨可肉矣。唯路险,家无可遣者,奈之何!”老妻曰:“虽然,终当有以活之。妾谓坐视故人死,是倍义尔,窃为君不取也,夫败义以负友,君子之所耻,孰若冒死以救之?”先生然之,曰:“卿言甚副吾意,苟能活之,何爱此身?脱有祸,固当不辞也。”遂属老妻护公,而躬自策驴夜驰之山中。 时六月晦,手信而指弗见,窥步难行,至中夜,道未及半,未几密云敝空,雷电交加。先生欲投村落辟焉,叩门而人皆弗之内,方踌躇间,雨暴至。旋忆及曩昔尝过此,村外有一兰若。遂借电光觅得之,入其门,登其陛,见殿扉虚掩,有小隙,将入。倏然迅雷大作,电光烨烨,洞烛殿堂,则见一缢妇县梁柱间,被发诎颈,状甚惨。先生卒惊,还走宇下,心犹悸焉。俄见寺门大辟,一女鬼跃掷而入,惊雷破壁,电闪不绝。先生自念:得无缢妇为之与?于电光下孰视之,则女鬼满面血污,抱一死婴,且顾且号,若有奇冤而无所愬者,先生冯驴伏,屏息不敢少动。已而,驴惊鸣,女鬼觉之,怒目先生,欲进复却者三,先生胆素壮,自思:人言遇鬼则死,死亦不过为鬼耳,何惧为?遂执策厉声曰:“女鬼邪?抑人邪?”女鬼凄然长啸,森然欲搏之,先生毛发上指,急击之以策,中鬼首,立仆。乃引驴奔寺外,疾驰而去。 质明始霁,罢甚,然念及亡是公存亡莫卜,欲蚤至山中,不敢息。逾午,始入山,山口有茅店,询之,知长者居山之阴,而连山纵横,略无阙处,遂以驴寄逆旅主人家而徒焉。山行十里许,忽闻山林中一声呼哨,斯须而强人列阵阻于前。为首者庞然修伟,黑面多须。从者无虑数十骑,而步卒百余继其后,皆披甲执兵。其一吼曰:“大王在,胡不跪!”先生趣避不及,遂就禽。为首者下马坐巨石上,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汝来前,孤,山主也。据山称雄,尔来十余载矣,官军不敢犯孤境。尔何物狂夫,擅入吾寨,其欲血孤刀乎?”先生蛇行匍匐以进,跽而泣曰:“请诉之,愿大王垂听。小人中山布衣也,友人病危,吾不忍坐视其死,入山诣子虚长者,以延友人之命,仓皇不能择路,是以误入大寨,罪当死。身死固不足惜,特以不能延医活友为恨耳,惟大王哀之。”言已,涕如雨下。为首者曰:“然则,君义士也。”顾谓徒属曰:“杀义士,不祥莫大焉。释之,以成其志,且劝好义者!”又谓先生曰:“吾等虽啸聚山林,非草寇之比,君勿惧。子虚长者,仁人也,居山之阴,君须跻山之颠而北下,始得至其家。速诣之,以救乃友;然长者每采药千山万壑间,吾辈亦鲜遇之,虞君不得见耳。”先生再拜致谢而后去。 进,山益深,失路。先生缘鸟道,披荆棘,援藤葛,履流石,涉溪涧,越绝壁,登之弥高,行之弥远,力竭而未克上。忽见虎迹,大如升,少顷闻巨啸,四山响震,林泉战栗。声裁止,而饿虎见于林莽间,眈眈相向,先生自为必死,叹曰:“不意今乃捐躯此兽之口!” 方瞑目俟死,闻虎惨叫,怪而视之,盖一矢已贯其喉矣。寻见一长者挟弓立崖上,衣短褐,著草履,不冠不袜,须眉悉白,颜色如丹,俨然类仙人。先生趣而前,拜谒长者,不敢慢,长者诘曰:“若何为者也?奚自?何所之?”先生具白所以及所从来。长者笑曰:“子虚者,吾之氏也。寒舍在迩,

英语六级汉译英专项练习答案及解析

三、汉译英专项练习答案及解析 一、倍数增减的表示法 1)is 2.5 times greater than Force N2 (考点:倍数+ 形容词/副词比较级+ than) 2)reacts three times as fast as the other one (考点:倍数+ as + 形容词/副词+ as) 3)is 49 times the size of the moon (考点:倍数+ 名词) 4)wants to raise the rent by a third (考点:动词+ by + 数词/百分比/倍数) 5)plan to double their investment (考点:double + 名词) 二、时态 1)or the wedding will have finished by the time we get to the church (考点:将来完成时) 2)the children had fallen asleep (考点:过去完成时) 3)my sister will be taking her vacation at the seaside (考点:将来进行时) 4)have been revising my resume all the morning (考点:现在完成进行时) 5)No. It has been five years since I went on holiday (考点:It has been … since sb. did sth. 表示某人有多长时间没有做某事了) 6)He has been in the army for 5 years (考点:1. 现在完成时;2.要用持续性动词才能接一段时间) 三、被动语态 1)is being replaced by the computer and the projector (考点:被动语态的现在进行时) 2)will have been published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考点:被动语态的将来完成时) 3)can b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way that cells work (考点:1. 被动语态与情态动词联用; 2. 汉语有些没有“被”字等标志词的句子也表示被动, 要译成英语的被动语态) 4)I was startled, for the prices were a great deal higher than I had anticipated (考点:同“3”的考点2) 5)Effective measures must be taken immediately (考点:汉语的无主句通常翻译成英语的被动语态) 四、情态动词 1)but there is no answer. She can’t be at home (考点:情态动词可以表示可能性,can’t 表示“一定不”)

【描写雪后的空气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描写雪后的空气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一,描写雪后的图片 二,描写雪后的空气的诗句 1、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3、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____范云《别诗》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6、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____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____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8、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9、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____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1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1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____杜甫《绝句》 1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____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1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1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16、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____关汉卿《大德歌·冬》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18、今自己来思,雨雪霏霏。____佚名《采薇》 19、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____黄景仁《别老母》 20、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2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2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____李白《北风行》

《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

《乌有先生历险记》【详细注释】 搜集:陈丽茹审题:陈春梅 【第一段】 乌有先生(虚拟人名,乌有,即“没有”。本文中的“乌有先生”、“亡是公”和“子虚长者”都是虚拟人名,取其虚构之义)者,中山布衣(平民,普通百姓)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者”表示提示性停顿,“也”表示判断,二者均为助词)。年且(副词,将近,将要)七十,艺(种植)桑麻五谷以(“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为(谋求)生(生计),不欲与俗人(庸俗的人)齿(动词,并列),毁誉(毁谤和称赞)不存(放,在)乎(介词,相当于“于”)心,人以达士(通达事理的人)目(名词作动词,看待,)之。海阳(山南水北称“阳”,山北水南称“阴”,这里“海”是水,所以是“北面”的意思)亡是公(虚拟人名,“亡”通“无”;“是”,代词,这个),高士(品德高尚的人)也,年七十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可不译)三矣(助词,表已然,可译为“了”),惟读书是务(用“惟……是……”将宾语前置以强调宾语,相当于“惟务读书”;务,动词,致力于)。朝廷数(副词,表频率,译为“屡次”“多次”)授以官(介宾短语后置和省略宾语句,相当于“以官授之”),不拜(“拜”,官职任免升迁常用实词,通常指“授予[官职]”,这里是“上任”),曰:“边鄙(边远小邑镇,彭端叔《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与此同义)野人(与“朝”字相对。“在朝”指在朝廷为官;“野人”,乡间平民,这里是谦称自己),不足以(够不上,没能力)充(担任)小吏。”公素(副词,一向,向来)善(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交好”)先生,而相违(互相分别)期年(满一年,整整一年,“期”读“jī”)未之见已(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未之见”即“未见之”;已,通“矣”,表已然的助词,可译为“了”),因(连词,表因果,可译为“因而”)亲赴(前往,赶到)中山访焉(拜访他。“焉”在这里作代词,代乌有先生)。 【第二段】 二叟(老头子,这是对老年人的称呼)相见大说(通“悦”,高兴)。先生曰:“公自遐(远)方来,仆(谦称自己,可译为“我”)无以为敬(“无以”,固定结构,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为敬”,表达敬意),然(表转折的连词,可是,但是,然而)敝庐(我家。“敝”,表谦虚;“敝庐”相当于“寒舍”)颇(程度副词,略微)蓄(储备)薄酿(即薄酒,谦虚说法。淡酒),每(每当,常)朔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则(就)自酌(独自饮酒),今者(助词,放在时间词后,不译)故人(老朋友)来,盖(通“盍”,何)不饮诸(兼词,兼代词“之”和助词“乎”,可译为“它呢”)?”于是相与(一同,一起)酣(畅快)饮,夜阑(“阑”,将尽,“夜阑”,天快亮了)而(转折连词,可是)兴未尽也。翼日(翼通“翌”第二天。“翌年”则指第二年,相当于文言中的“明年”),先生复(再次)要(通“邀”,邀请)公饮,把酒(端着酒杯)论(评说)古今治乱(偏义副词,取“乱”意)事,意快甚(痛快极了),不觉已酩酊(大醉貌)醉矣。薄莫(傍晚。“薄”,动词,“迫近”之意;“莫”通“暮”,晚上。),先生酒释(酒意消除),而(转折连词,可是)公犹(还)僵卧,气息惙然(气息微弱的样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意思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意思“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出自唐朝诗人杜荀鹤的古诗作品《小松》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 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②蓬蒿(pénghāo):两种野草。 ③直待:直等到。 ④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 【翻译】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赏析】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

汉英翻译篇章练习

汉英翻译篇章练习 Practice 1 近读报纸,对国内名片和请柬的议论颇多,于是想起客居巴黎时经常见到的法国人手中的名片和请柬,随笔记下来,似乎不无借鉴之处。 在巴黎,名目繁多的酒会、冷餐会是广交朋友的好机会。在这种场合陌生人相识,如果是亚洲人,他们往往开口之前先毕恭毕敬地用双手把自己的名片呈递给对方,这好像是不可缺少的礼节。然而,法国人一般却都不大主动递送名片,双方见面寒喧几句甚至海阔天空地聊一番也就各自走开。只有当双方谈话投机,希望继续交往时,才会主动掏出名片。二话不说先递名片反倒有些勉强。 法国人的名片讲究朴素大方,印制精美,但很少有镶金边儿的,闪光多色的或带香味儿的,名片上的字体纤细秀丽,本人的名字也不过分突出,整张纸片上空白很大,毫无拥挤不堪的感觉。 Practice 2 我想,教师要给学生的,是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而不是把 学生的脑子变成一个容器。教师的工作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试验去求得知识,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和不同意见。经过研讨,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 我喜欢那些爱提“怪”问题的学生。提不出问题的,不能算是好学生。

其实,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出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年轻人要学,我们自己也要学。一句话,教育是要使人从无知变成有知,从愚 昧变成聪明,从野蛮变成文明,而不是相反。 就说这流行音乐吧,我就不如年轻人懂得多。我有个习惯,自己不懂得东西,绝不轻易反对,而是努力去学懂它。 你看吧,大街上姑娘们大声谈笑,我行我素;小伙子也穿红戴绿。中国人胆子大起来了,不那么缩头缩脑了。你还能拿年轻人头发长短、裤脚大小来衡量谁是好学生谁是坏学生吗? Practice 3 我所追求的幸福 在西方流传着一句据说是来自古老中国的谚语,只是我在中国从未听说 过:“如果你想要几小时的幸福,就去喝醉酒;如果你想要三年的幸福,就 去结婚;如果你想要一辈子的幸福,就去做个园丁。”他们对园丁能一辈子 幸福的解释是:“做有用的事,与自然融合,对身体的锻炼和每天都会有新 的喜悦。” 我看到过一份美国某大学对“幸福”的研究课题报告,对幸福下的定义 是:“主观地感到适意的程度”,具体地说是“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有意义, 满意和舒适的一种积极的状态”。这种感觉应当是有持续性的。 许多人以为休闲是很大的幸福,但调查显示:大部分感到幸福的人是在 工作中,是那些因工作而特别忙碌的人而不是有太多休闲时间的人。幸福不 意味着“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而是“想要我们得到的东西”。人有时不 珍惜自己已经有的却总去想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就像有些男人宁愿想象出五 十个梦中情人而不和他身边那一个女人实实在在地生活。 幸福是一种使两者平衡的游戏:我们已有的和我们想要的,即愿意和可 能性之间的。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幸福的人是一个有远大目标同时不忘 记自己是生活在现在的人;一个选择对自己的才能和可能性有挑战的人;一

{精校版}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与加点字

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与注释 张孝纯 一 1、【原文】乌有先生者,中山布衣也。 【翻译】乌有先生是中山一个普通百姓。 【注释】 ①乌有先生:虚拟人名,乌有,即“没有”。本文中的“乌有先生”、“亡是公”和“子虚长者”都是虚拟人名,取其虚构之义。 ②中山:地名。 布衣:平民,普通百姓。 ③“者……也”,判断句的标志,“者”表示提示性停顿,“也”表示判断,二者均为助词。) 2、【原文】年且七十,艺桑麻五谷以为生,不欲与俗人齿,毁誉不存乎心,人以达士目之。 【翻译】(他)年龄将近七十岁,以种植桑麻五谷来谋求生计,不愿和庸俗的人同列,(别人对他的)毁谤与赞美(全都)不放在心上,人们都把他看作通达事理的人。 【注释】 ①且(副词,将近,将要)七十, ②艺:种植。 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为:动词,谋求。 ③齿:动词,并列。乎:介词,相当于“于”。 ④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3、【原文】海阳亡是公,高士也,年七十有三矣,唯读书是务。 【翻译】海阳亡是公,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年纪七十三岁,只致力于读书做学问。【注释】 ①阳(山南水北称“阳”,山北水南称“阴”,这里“海”是水,所以是“北面”的意思) ②亡是公:虚拟人名,“亡”通“无”;“是”,代词,这个。 ③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可不译。 矣:助词,表已然,可译为“了”。 ④是:提宾标志,相当于“惟务读书”。 务:动词,致力于。 4、【原文】朝廷数授以官,不拜,曰:“边鄙野人,不足以充小吏。” 【翻译】朝廷多次把官职授予他,(他都)不接受官职,说:“(我只是)边远小镇一个平民,不能够来担任小官。” 【注释】 ①数:副词,表频率,译为“屡次”“多次”。 授以官:省略“之”,应为“授之以官”。介词结构后置句,相当于“以官授之”。 ②拜:授予官职,这里是“接受官职,就任”。 ③边鄙:边远小镇(彭端叔《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与此同义) 野人:乡间平民,这里是谦称。(与“朝”字相对。“在朝”指在朝廷为官) ④足以:足—足够,能够。以—来,用来。

古诗文赏析(答题技巧)

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一、主旨情感类 提问方式+答题模式 5种情感类型: 1.人生志向;包括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仕途失意的苦闷,洁身自好的追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之志等。 2.忧国伤时,包括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现山河沦丧的痛苦,反映边塞征战的壮烈,忧虑百姓离乱,担心民族命运,感叹昔盛今衰等。 3.人生感受;包括伤春悲秋,叹息人生短暂、韶光易逝,感伤世事多变,抒写告慰平生的喜悦等。 4.思乡怀人;包括羁旅愁思,思念亲友,边关思乡,闺中感怀等。 5.送别感怀;如依依不舍,情深意长,坦陈心志等。 例一: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此诗描绘出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香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忙碌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二)。 二、表达技巧类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以动衬静、虚实结合、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等。 例1: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

乌有先生历险记---逐字逐句翻译

注释 第一段 乌有先生(虚拟人名,乌有,即“没有”。本文中的“乌有先生”、“亡是公”和“子虚长者”都是虚拟人名,取其虚构之义)者,中山布衣(平民,普通百姓)也(“者……也”,判断句的标志,“者”表示提示性停顿,“也”表示判断,二者均为助词。)。年且(副词,将近,将要)七十,艺(种植)桑麻五谷以(“以”,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为(谋求)生(生计),不欲与俗人(庸俗的人)齿(动词,并列),毁誉(毁谤和称赞)不存(放,在)乎(介词,相当于“于”)心,人以达士(通达事理的人)目(名词作动词,看待,)之。海阳(山南水北称“阳”,山北水南称“阴”,这里“海”是水,所以是“北面”的意思)亡是公(虚拟人名,“亡”通“无”;“是”,代词,这个),高士(品德高尚的人)也,年七十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可不译)三矣(助词,表已然,可译为“了”),惟读书是务(用“惟……是……”将宾语前置以强调宾语,相当于“惟务读书”;务,动词,致力于)。朝廷数(副词,表频率,译为“屡次”“多次”)授以官(介宾短语后置和省略宾语句,相当于“以官授之”),不拜(“拜”,官职任免升迁常用实词,通常指“授予[官职]”,这里是“上任”),曰:“边鄙(边远小邑镇,彭端叔《为学》中“蜀之鄙有二僧”中的“鄙”与此同义)野人(与“朝”字相对。“在朝”指在朝廷为官;“野人”,乡间平民,这里是谦称自己),不足以(够不上,没能力)充(担任)小吏。”公素(副词,一向,向来)善(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交好”。)先生,而相违(互相分别)期年(满一年,整整一年,“期”读“jī”)未之见已(否定句代词作宾语时前置,“未之见”即“未见之”;已,通“矣”,表已然的助词,可译为“了”),因(连词,表因果,可译为“因而”)亲赴(前往,赶到)中山访焉(拜访他。“焉”在这里作代词,代乌有先生)。 第二段 二叟(老头子,这是对老年人的称呼)相见大说(通“悦”,高兴)。先生曰:“公自遐(远)方来,仆(谦称自己,可译为“我”)无以为敬(“无以”,固定结构,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为敬”,表达敬意),然(表转折的连词,可是,但是,然而)敝庐(我家。“敝”,表谦虚;“敝庐”相当于“寒舍”)颇(程度副词,略微)蓄(储备)薄酿(即薄酒,谦虚说法。淡酒),每(每当,常)朔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辄(就)自酌(独自饮酒),今者(助词,放在时间词后,不译)故人(老朋友)来,盖(通“盍”,何不)饮诸(兼词,兼代词“之”和助词“乎”,可译为“它呢”)?”于是相与(一同,一起)酣(畅快)饮,夜阑(“阑”,将尽,“夜阑”,天快亮了)而(转折连词,可是)兴未尽也。翌日(第二天。“翌年”则指第二年,相当于文言中的“明年”),先生复(再次)要(通“邀”,邀请)公饮,把酒(端着酒杯)论(评说)古今治乱(太平与混乱)事,意快甚(痛快极了),不觉已酩酊(大醉貌)醉矣。薄莫(傍晚。“薄”,动词,“迫近”之意;“莫”通“暮”,晚上。),先生酒释(酒意消除),而(转折连词,可是)公

古诗乌夜啼翻译赏析

古诗乌夜啼翻译赏析 《乌夜啼》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前言】《乌夜啼》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乌夜啼”为乐府古题,属《清商曲·西曲歌》,多写离别之男怨女恨,而李白此诗题材相似,却别翻新境,言浅意深,独具魅力。全诗六句,开头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写人物身分、身世及所处环境,绘影绘声;最后点明主题,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传说贺知章对这首诗相当欣赏,并以此为原因之一向唐玄宗推荐李白。【注释】⑴乌夜啼: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列于《清商曲辞·西曲歌》,并引《古今乐录》云:“西曲歌有《鸟夜啼》。”古辞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⑵黄云城边:一作黄云城南。乌欲栖:梁简文帝《乌栖曲》:“倡家高树乌欲栖。”乌欲栖,敦煌残卷本作“乌夜栖”。⑶哑哑:乌啼声。吴均《行路难五首》:“唯闻哑哑城上乌。”⑷机中织锦:一作“闺中织妇”。秦川女:指晋朝苏蕙。《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窦滔原本是秦川刺史,后被苻坚徙流沙。苏蕙把思念织成回文璇玑图,题诗二百余,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⑸碧纱如烟:指窗上的碧纱像烟一样朦胧。⑹梭:织布用的织梭。其状如船,两头有尖。怅然:忧然若失的样子。远人:指远在外边的丈夫。怅然:一作怅望。⑺

“停梭”二句: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关西泪如雨”。独宿孤房:一作“欲说辽西”。孤:一作“空”。【翻译】黄云城边的乌鸦将要归巢了,归飞回来时候在树枝上哑哑地啼叫。在织机中织布的秦川女子,在隔着碧绿如烟的纱窗内视窗外的归鸟双双。她好像是在与人说着什么,其实她是在自言自语。太寂寞了啊,想着远方的亲人、她的织梭就不由得停了下来。独宿空房的滋味,真是太令人难以忍受了,珠泪点点滚下了她的香腮。【鉴赏】传说李白在天宝初年到长安,贺知章读了他的《蜀道难》、《乌夜啼》等诗后,大为叹赏,说他是“天上谪仙人也”,于是在唐玄宗面前推荐了他。《乌夜啼》为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李白这首的主题也与前代所作相类,但言简意深,别出新意,遂为名篇。“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昏暗淡,返照城闉,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你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