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13
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及其启示近年来,全球经济风险不断升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其中,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给全球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金融危机的后果及其启示。
一、经济后果1.金融市场震荡2008年初,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扩散到全球,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由于不断的信用违约和资本撤离,金融市场出现了大幅下跌的局面。
全球股票、商品、货币等市场遭受重创,金融市场的震荡使得全球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
2.劳动力市场衰退经济萎靡不振,企业被迫裁员和关停,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
根据美国劳工部门发布的数据,2009年5月,美国失业率达到了10.2%,创下了26年来的最高水平。
受其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市场也遭受沉重的打击。
3.全球信贷紧缩金融危机后,银行和金融机构收紧了信贷政策,导致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难度加大。
此外,投资者对风险的敏感程度也提高了,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投资需求也下降,全球信贷紧缩的状况愈演愈烈。
二、社会后果1.社会阶层分化加剧金融危机使得贫富分化更加明显,高收入阶层的财富得以保全,而低收入阶层的贫困状况愈加严重。
这种社会阶层分化加剧的现象不仅在美国,也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重。
2.社会信任危机美国金融危机凸显了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的不道德行为和失职。
这让公众对金融行业失去了信任,导致社会信任危机的产生。
而这种信任危机对于市场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三、政治后果1.政府干预加强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开始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限制金融机构的不正行为。
此外,政府也通过加强财政支出、投资基础设施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危机带来的压力。
2.全球治理体系受挑战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暴露出全球治理体系的不足。
此次危机中,多边机构和国际协调机制的缺失使得全球协调处理危机的难度加大,暴露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必要性。
四、启示回顾美国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后果,我们意识到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各种风险都可能带来相应的危害。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与启示在2008年,美国爆发了一场极为严重的次贷危机,这场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并分析其中蕴含的启示。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1.股市崩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大幅下跌。
众多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都遭受了沉重损失。
投资者信心受挫,市场陷入恐慌,股市崩盘是危机最明显的衍生影响之一。
2.经济衰退次贷危机不仅冲击了金融市场,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经济衰退导致企业裁员、消费减少,全球产业链受到破坏,国内生产总值(GDP)普遍下滑。
3.全球金融体系动荡次贷危机暴露了大量金融机构的风险暴露和管理不善。
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一系列金融机构相继破产或被政府接管,全球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二、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启示1.加强监管次贷危机揭示了监管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
政府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建立更为严密的制度和规则。
监管的强化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2.提高金融透明度次贷危机暴露了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金融机构应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让市场参与者获得更准确、全面的信息,避免信息失真和市场扭曲。
3.加强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
尤其要注重债务和资产质量的评估,降低风险暴露度,避免类似次贷危机的再次发生。
4.促进国际合作次贷危机表明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需要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国际社会应加强信息共享、政策协调,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5.培养理财意识次贷危机对个人和企业都提出了更高的理财要求。
个人应加强理财知识的学习,提高风险意识,避免盲目投资。
企业应优化财务结构,确保健康发展。
总结: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陷入动荡和衰退。
此次危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加强监管、提高透明度、加强风险管理、促进合作以及培养理财意识将是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
全球经济环境案例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波及全球,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该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风险传染性,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破产、股市下跌、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
2. 2010年希腊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是指希腊政府在2010年宣布无法偿还债务,导致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
这场危机引发了欧元区内多个国家的经济问题,严重冲击了欧洲经济体系的稳定,导致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持续多年。
3. 2014年油价暴跌2014年,全球原油价格突然暴跌,从每桶100美元的高位下跌至不到30美元。
这一事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石油出口国和能源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油价暴跌导致许多石油公司倒闭、投资减少,并且触发了一系列与能源相关的经济问题。
4. 2015年中国股市崩盘2015年6月,中国股市出现大幅度下跌,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
这场股市崩盘使得中国股市价值蒸发了数万亿美元,严重冲击了中国经济,同时也暴露了中国股市的监管不足和投机风险。
5. 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了脱欧公投,结果意外地以51.9%的票数支持脱欧。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市场的震荡,并且对英国和欧盟的经济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脱欧公投导致英镑大幅贬值、英国政治动荡、投资疲软等问题。
6. 2018年美中贸易战2018年,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一系列贸易行为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引发了中美贸易战。
这场贸易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不仅导致全球贸易关系紧张,还使得全球供应链和市场预期受到干扰,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7.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的疫情。
为了遏制疫情蔓延,各国纷纷采取了封锁措施和限制措施,这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
旅游、航空、零售等行业受到了重创,全球供应链遭受破坏,全球经济陷入衰退。
全球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后果2008年的9月,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开始崩盘,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随之而来。
这场危机导致了世界各国经济的衰退和失业率的上升,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
这场危机的根源在哪里?它给全球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哪些后果?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1. 引爆点美国的次贷危机被认为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美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大力推动低利率政策,使得房贷利率大幅降低,许多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人也能够轻易地获得房贷。
同时,大型银行开始将数量庞大且经济实力不太好的低质量抵押贷款汇集成证券,转售给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而这些证券被称为“次贷证券”。
但是这些贷款中的许多人却无力偿还,导致金融业的狂热投机和泡沫化,最终在2008年发生了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全球金融系统中的信任危机。
因为多数银行都以次贷证券作为资产,这场危机随之蔓延,并使得全球的许多银行和投资公司遭受了重创。
2. 影响这场经济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衰退。
2007年至2012年期间,全球GDP降低了约4.5%,数以百万计的人失去了工作,许多企业破产,全球范围内的贫困和社会不平等问题因此加剧。
许多企业陷入了破产崩溃的边缘,工人的福利待遇祭祀,失业率上升,很多人也无法支付他们的房贷,房市也出现了泡沫的崩溃,导致许多人成为无家可归的人。
除了经济衰退,这场危机还引发了一场信任危机,它揭露了金融世界的利益和勾当。
很多人对金融机构失去了信任,并感觉到在现代社会,金钱的力量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3. 改革对于全球各国而言,需要在政策层面上对这场危机做出应对。
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缓解该危机的影响。
例如,在美国,当时的总统奥巴马推出了一项刺激计划,将近8300亿美元的资金注入经济,以创造就业机会和刺激经济增长。
这项计划确实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影响,但是对于某些国家,这些措施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改变。
此外,金融监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与教训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最终蔓延至全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并总结其中的教训。
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1. 经济衰退:全球经济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急剧下降,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
工业生产和出口量大幅下降,企业倒闭和失业率上升。
2. 金融市场动荡: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问题,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巨大动荡。
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风险,股市和债市遭受重创,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极大的打击。
3. 国际贸易受阻:经济危机导致全球贸易量锐减。
各国的出口和进口都受到冲击,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关系紧张。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采取了一系列贸易壁垒和限制措施。
4. 社会动荡: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动荡和不稳定因素。
失业率上升,民众收入下降,社会福利减少,这些问题导致社会不满情绪高涨,社会稳定面临严峻挑战。
二、全球经济危机的教训1. 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经济危机揭示了金融体系中的监管漏洞和风险管理不足。
各国应加强金融监管,建立更为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强化风险防控机制。
2. 推动结构性改革:危机时期,结构性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各国应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发展新兴产业和创新型经济,提高经济的适应性和韧性。
3. 加强国际合作:全球经济危机是一个无国界的问题,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各国应加强经济政策的协调和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机构的改革,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
4. 追求可持续发展:经济危机提醒我们需追求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各国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性。
总结起来,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带来了经济衰退、金融市场动荡、贸易受阻和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
次贷危机生成及影响2007年初,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随后,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动荡时期。
虽然次贷危机来源于美国,但其影响却波及到全球各国,甚至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本文将从次贷危机的生成原因到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次贷危机生成原因1. 信贷政策过于宽松: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美联储实施了套利政策,低利率降低了银行贷款成本,导致银行贷款趋于宽松。
随着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银行开始寻找新客户,其中包括一些信用状况较差或无信用记录的人。
2. 住房市场泡沫:美国政府的税收政策倾向于通过住房市场刺激经济,这导致了住房市场的泡沫的形成,不少人相信只要买入房产就能获取巨额财富。
房价的不断上涨也刺激了更多人的购房欲望。
虽然房价是市场供求的结果,但在过度投机的情况下,市场变成了以卖方为主导的市场。
3. 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促成了次贷危机的形成。
随着各种衍生品市场的崛起,许多银行通过高杠杆运营进行抵押贷款的打包,进行新的证券化交易。
通过证券化交易,银行和基金公司将房贷交易变成了一种可以分散化风险的方式。
这种销售假房贷的方式为吸引一些潜在的投资者提供了可能。
二、次贷危机的影响1. 冲击金融市场:虽然美国次贷危机是由信贷业务泛滥导致的,但其影响却扩展到了全球范围之内。
国际金融恐慌将次贷危机带到了金融市场,银行业企业停止了资金流动。
导致了不少企业陷入了债务危机,甚至引发了一些银行倒闭。
2.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非常深远。
全球金融市场遭受了巨大损失,经济衰退和就业率下降。
同时,次贷危机对一些负责全球贸易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非常严重。
由于它们是对国际市场需求的代价的生产者,这使得他们需要对美国市场的减缓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的贸易外汇收支平衡。
3. 政治影响:次贷危机还对政治产生了影响。
政治家们面临许多挑战,决定如何应对这一事件。
不同国家的政治家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救助经济,这使得政治家们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困难。
浅谈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引言美国次贷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一,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次危机中,次贷违约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金融市场崩溃、全球经济衰退以及大量企业和个人的破产。
本文将浅谈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分析其对经济、金融市场和社会的影响。
经济影响1.全球经济衰退:美国次贷危机是全球性质的金融危机,危机爆发后,全球各个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
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国际贸易大幅下滑。
此外,大量资金从风险投资和股票市场撤离,导致全球股市暴跌,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2.减少就业机会:次贷危机导致了大规模的企业倒闭和裁员。
金融业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许多投行、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在危机中倒闭或面临破产风险。
这些公司的倒闭不仅导致了数以万计的失业,也对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3.货币政策紧缩:为了应对危机,美联储采取了紧缩货币政策,以降低通胀风险和金融市场不稳定。
然而,这种政策导致了企业和个人融资困难,对经济复苏产生了拖累效应。
金融市场影响1.信贷紧缩:次贷危机爆发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纷纷收紧信贷政策。
银行之间的信任受到严重破坏,它们不再相互信任,不愿互贷。
这导致了信贷市场的冻结,企业和个人难以获得所需的融资。
2.资产价格下跌:房地产市场是次贷危机的起源地。
随着次贷违约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房价大幅下跌。
这对拥有房产的个人和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
此外,股票市场也受到了冲击,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遭受了巨额损失。
3.债务危机: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了许多金融机构巨额的坏账和风险资产。
这导致了债务危机的加深,许多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风险。
政府不得不出面救助这些机构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社会影响1.政府救助政策: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并推动经济复苏,美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救助政策。
政府向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提供援助,通过注资、贷款和购买坏账来稳定金融市场。
然而,这些救助措施引发了对政府救助的争议,一些人批评政府“救助金融巨头,残害普通民众”。
⾦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对各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巨⼤冲击,在⼀定程度上破坏了国际⾦融秩序,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协调。
这种负⾯影响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的⾼度关注。
这种危机对各国造成了不同的影响。
1、国际⾦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是降低了对美国的依赖度。
⼆是降低了对华尔街的崇拜。
三是降低了信⽤卡消费的魅⼒。
2、国际⾦融危机对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以⽇韩两国为例,国际⾦融危机使⾦融制度相对成熟的⽇本和韩国也造到了重创。
从对⽇韩⼤企业的影响看,⼀是实体经济收益率整体下滑。
⼆是虚拟经济⼤幅缩⽔。
⽇本股市⼀路爆跌,严重打击了⽇本的外向型经济。
韩国各⼤银⾏和企业,也出现了“美元枯竭”现象,严重影响着韩国⾦融业的稳定性及经济实体的发展。
3、国际⾦融危机对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国际⾦融危机对资本市场造成了巨⼤影响,在外界看好的东欧经济体,也卷⼊危机并遭受重⼤冲击。
⽬前东欧国家的外债累计达1.6万多亿美元,很⼤部分是从西欧银⾏借的,但在美国⾦融危机的影响下,欧洲经济增长速度变缓,信贷紧缩,股市下跌,⼤批外资撤出东欧市场,经济出现了明显困难。
如匈⽛利的经济危机⾮常严重。
4、国际⾦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中国的国情不同,国际⾦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的直接影响不⼤,关键是中国⾦融体制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资本项⽬还没有完全开放。
但从理性预期看,对中国造成影响不可低估。
国际⾦融危机对中国造成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是可能造成中国流动性不⾜。
有数椐表⽰,在中国近2万亿外汇储蓄中,约有1万亿美元左右投资美国国债。
在美国⾦融危机条件下,必然导致资产抵押品的价格缩⽔,这种⽀付性危机就会转变为流动性危机。
⼆是明显冲击中国的出⼝贸易。
⼆、国际⾦融危机发展趋势及其国际影响⾦融动荡仍将持续第⼀,预计次贷危机造成的⾦融动荡将持续到2010年。
破坏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案例
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该危机源于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大幅动荡,导致许多企业倒闭、失业激增,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对全球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2. 2010年的欧债危机:该危机始于希腊的财政危机,随后蔓延至其他欧洲国家。
欧洲多国面临债务危机、经济困难和高失业率,造成欧洲经济体系的严重动荡,对欧洲整体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3. 某地区的环境污染:某企业未合理处理废弃物,导致周边环境受到污染,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这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对社会造成了长期影响,包括医疗费用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4. 某垄断企业的价格操纵:某公司通过垄断市场、控制供给来人为抬高产品价格,从而获得巨额利润。
这种不公平的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竞争环境,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负面影响。
5. 某地区的腐败行为:某政府部门或官员的腐败行为导致公共资金的浪费和失窃,同时影响到公共服务的提供。
这种腐败不仅破坏了经济的运作和公共领域的效益,也导致社会对政府的不信任,阻碍了公共治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每个案例都有很多具体情况和细节。
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2024年,在美国爆发了一场空前的金融危机,也被称为次贷危机或者次贷风暴。
这场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
以下是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的详细说明。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美国金融业的破产和倒闭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
诸如熊斯登、雷曼兄弟等老牌金融巨头的倒闭,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信心崩溃,股市暴跌,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压力。
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互相影响,纷纷出现大幅度波动,投资者恐慌出货,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动荡。
二、全球经济的放缓: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占有全球GDP的约一世界,其经济的衰退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其他各国经济。
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贸易的停滞,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如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经济萧条等。
三、国际贸易的下滑: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减少、出口收入减少,并且金融市场动荡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冲击,进一步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下滑。
出口依赖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受到特别严重的影响,许多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遭到重大冲击,导致出口大幅下跌,经济活动陷入停顿。
四、金融体系的重组与:美国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体系的漏洞和弱点,促使全球范围内对金融体系进行重组和。
通过加强监管措施,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全球金融体系的弊端,寻求缓解和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五、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由于发展中国家通常处于全球供应链的低端,更加容易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危机导致了银行信贷的紧缩,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渠道造成了限制,进一步压缩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空间。
此外,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流出,股市下跌,汇率贬值等问题也对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综上所述,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这场危机不仅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动荡,也导致了全球经济的放缓和国际贸易的下滑。
2009年03月15日03.09-03.13 研究部 冯凯 (021) 6840 0776Kai.feng@前言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大宗商品都经历一轮过山车似的下跌行情,至今仍在底部徘徊。
然而白糖却特立独行,率先触底反弹,节后郑糖持续上涨,截至3月13日909主力合约报收于3819元/吨,较历史最低价2928元/吨上涨了30%。
那么这轮涨势是新一轮牛市的起点还是短期的反弹行情,其内在的原因又何在?第一部分行情回顾白糖自2006年上市以来俨然已经成为商品期货市场里一颗耀眼的明星,大受市场资金的青睐,交易量由2006年0.59亿手, 猛增至2008年的3.31亿手,增幅超过2.6倍,强烈吸引着市场的目光。
从郑糖指数走势图上来看,白糖自上市以来至今,经历了三次大的上涨和两次大的下跌行情。
图1:郑糖指数2006-2009年周K 线走势图资料来源:文华财经三次上涨第一次,从2006年1月6日-2006年2月6日,郑糖指数从4720涨至6239,涨幅为32%。
然而这轮上涨行情仅仅维持了1个月的时间。
导致这轮价格快速上扬的原因是04/05榨季受严重干旱影响,全国共生产白糖917.4万吨,同比下降8.4%,期末库存压力大大小于往年;另一方面,由于本榨季开榨时间推迟了15-30天,短期供应量减少,因此阶段性产销形势紧张引起糖价上涨。
此外,由于是新合约上市,投资者炒多热情旺盛。
第二次,从2008年1月22日-2008年3月4日,郑糖指数从3755涨至4857,涨幅为29%。
这轮上涨行情同样也只持续了不到2个月的时间。
这轮暴涨行情主要得益于08年初南方发生的大规模的雨雪冰冻灾害。
这次灾害性天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深,南方多数地区为五十年一遇。
至1月中旬以来广西各地长时间处于低温冰冻天气,给广西的甘蔗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在市场对白糖减产预期的强烈刺激下,白糖一路飙升。
第三次,从2009年1月-至今,郑糖指数从2889涨至3815,涨幅为27.8%。
导致这轮上涨行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市场预期08/09榨季白糖减产或超预期,在资金的大力推动下持续走强。
二次下跌第一次,从2006年2月-2006年8月31日,郑糖指数从6239跌至3328,跌幅为46.7%。
前期糖价的快速上涨,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
国家为稳定国内市场价格,国储重拳出击,连续以竞拍的方式向市场抛糖,糖价终于在国储连续12次公开拍卖白糖之后回归平静。
国家大量抛储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前期产销紧张的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糖价向其基本面回归。
第二次,2008年3月-2008年10月,郑糖指数从4857跌至2774,跌幅为42.8%。
此阶段国内白糖价格可谓一路下跌,主要是因为雪灾过后,非但没有出现之前糖协公布的大幅减产的情况,反而奇迹般的增产了280多万吨。
这也是这轮下跌行情的直接导火索。
此后在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下,需求萎缩,同时由于连续几年增产,导致白糖严重的供过于求,白糖持续下跌。
第二部分基本面分析一、价格影响因素分析1、白糖的季节性规律回顾白糖上市以来的行情走势,我们会发现郑糖走势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上涨特征,指数连续三年在当年四季度至次年一季度这一时期内出现了上涨行情。
白糖的这种季节性上涨特征主要是由于白糖的销售和消费以及灾害性天气的季节性特征所决定的。
第一,白糖销售的季节性。
由于食糖是季产年销,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甘蔗集中压榨、白糖集中上市期,这期间白糖供给充足,价格多数走低。
此后是一个销售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持续不断的消费,白糖库存减少,价格开始逐步回升。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死八活九回头”,意思就是七月份死气沉沉,八月份活跃,上窜下跳,九月份回头上扬。
五月以前,由于各产区都在生产,货源充足,商家选择的余地比较大,再加上糖厂急需资金,所以价格是混乱的。
进入六月份后,糖厂停榨,白糖充足,价格相对而言比较平稳。
进入七月以后,由于厂家资金压力减轻了,进入消费旺季,产销压力变小,出于对后势的一种本能的看好,此时商家惜售心理较重,自然要放慢销售的节奏,而商家又觉得囤货为时还早,真正意义上的旺季又还没有到来。
于是,七月的糖市就会没有多少活力。
进入八月份后,销售的时间只有两个月了,传统的中秋节在即,用糖高峰开始,于是市场开始有了活力。
到了九月,随着老糖销售接近尾声,新糖又还没有上市,价格开始上涨。
图2:全国食糖月度产销进度表资料来源:糖网图3:国内白糖产销数据第二,白糖消费的季节性。
从每年白糖的消费情况来看,有两个用糖高峰期:一个是元旦、春节的糖果消费旺季;另一个是每年7月至9月份的夏季饮料消费高峰期和中秋节。
两个用糖高峰期的前一个月,由于食品行业的大量用糖,使白糖消费进入高峰,这个时期白糖价格往往较高。
而两个节日过后一段时间,白糖消费量低,价格往往回落。
第三,冰冻灾害的季节性。
冰当年12月至次年2月,南方甘蔗主产区的气温为一年中最低,而雨雪、低温霜冻等天气对生长期中甘蔗具有灾害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旦形成便是长期的,将严重影响甘蔗的产量。
因此,市场存在着对霜冻等不利于甘蔗生长或收割等恶劣天气的预期,这往往将影响着的糖价的走势。
如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使市场走出了一波大行情,08年12月份的冰冻灾害也曾一度成为市场炒作的热点。
当然这些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炒作,如果预期成为现实,将往往影响糖价的长期走势。
如1999年底在我国甘蔗主产区发生的霜冻,不仅导致1999/2000制糖期白糖减产200多万吨,还因霜冻使宿根蔗的发芽率降低,2000/2001制糖期的食糖再次减产,致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糖价从1900元/吨跃居4000元/吨左右。
08年初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对糖料的影响今年才开始显现,今年南方产区普遍反映亩产和出糖率较往年相比明显偏低,市场预期08/09榨季减产或超预期。
尽管目前仅仅停留在炒作阶段,具体的减产数据仍未出炉,但一旦预期成为现实,将会极大的改变糖市的供求关系。
也正是由于白糖的这些季节性因素导致了白糖价格变化的季节性。
图4是一张白糖现货价格季节性走势图,从图中我们很明显的看出每年四季度到次年一季度都有明显的一波上涨行情。
由于这一段时间处于榨季的集中生产期,雨雪冰冻灾害频发季节,导致市场对未来白糖产量的不确定性增强。
如图1所示,郑糖指数连续两个榨季在当年四季度至次年一季度这一时期内出现了反弹。
2006年10-11月上涨,12月回落,2007年1-3月上涨,反弹结束的高点出现在3月份;2007年10月上涨,11月至2008年1月回落,2008年1-2月上涨,反弹结束的高点再次出现在3月份。
图4:南宁2001-2009白糖现货价格季节性走势图图5:南宁现货价格历史走势图南宁现货价格10001800260034004200500058002001年6月2002年6月2003年6月2004年6月2005年6月2006年6月2007年6月2008年6月©西南期货20092.国家收储政策我国的食糖储备从00年来一直维持160-200万吨左右的库容。
储备糖就象一个调节的水池,糖少时放出一部分储备供应市场,糖多时又收部分糖作为储备,以便在市场供求失衡的时候再次放出。
由于收储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市场上白糖的供需状况,因此在初期,市场对收储有所预期的时候,往往能够影响糖价的短期走势。
但国家收储对糖价的走势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收储政策出台后,糖价的走势往往取决于当时的市场走势。
如图7所示,08年12月份,市场传言国家将会出台收储政策,价格虽有所反弹,但由于市场更加担忧白糖的销量问题,价格是一路下跌。
尽管国家最终与09年1月9号出台了收储80万吨白糖的政策,市场不涨反跌(国家收储正好从反面说明了当前的糖市不好)。
3.替代品白糖的替代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健康类甜味品如淀粉糖、木糖、木糖醇等;另一类是国家限制或禁止使的甜味品如糖精和甜蜜素等。
如图6所示,我国淀粉糖产量由1999年的60万吨的产量逐步增长到2008年780万吨,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态势。
一方面替代品的产量将会挤占白糖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替代品的价格上也会影响白糖未来的价格走势。
图6:我国淀粉糖历年产量4.其他因素一些突发事件如“三聚氰胺”等对市场的价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市场投机力量的变化及心理因素也常常会影响白糖价格的走势。
如图7所示,郑糖持仓量与价格走势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
由于我国白糖的生产和消费几乎全部是成品,保质期不长,只有一年多,面对新糖上市,榨季初期的惜售心理较为严重,糖厂有推高糖价的意愿。
但随着榨季的逐渐结束,由于糖有一定的保值期,这种惜售心理慢慢的就转为一种急于抛售的心理。
这同市场“买涨不买跌”的心态有极其大的关联。
图7:郑糖持仓量与收盘价走势图二、白糖供需格局分析1.国内白糖产量我国18个省区产糖,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
甘蔗糖占全国白糖产量的80%以上,近三年达到90%以上。
近几年,我国甘蔗种植面积连续几年都在保持增长,甜菜种植面积相对稳定。
08/09榨季糖料种植面积再创历史新高,总面积为2757.25万亩,比 07/08榨季增加168万亩,增加幅度为6.5%。
其中甘蔗种植面积为2399.25万亩,增加了174.7万亩,增幅为7.9%;甜菜面积为358万亩,同比减少了6.6万亩,减幅为1.8%。
在几大产区中,广西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内产量的增长主要由种植大省广西所贡献,其糖产量在全国的份额不断上升,由91/92 榨季的28.54%持续上升至07/08 榨季的63%,它增减的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