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的世界(基础过关)-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定心卷(沪科版)
- 格式:pdf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8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章节测试(新版)教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章节测试(新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章节测试(新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声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石头”,说明声音具有能量B。
光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说明光具有能量C.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可驱动风力发电机产生电能,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化为动能2。
在雷电交加的夜晚,闪电一闪即逝,而雷声却响个不停。
这是因为( ) A. 人的耳朵产生的错觉B。
闪电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快C. 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D. 雷声经过地面、云层及山岳的多次反射3。
马航MH370飞机失联,据报道飞机坠入南印度洋中,飞机黑匣子会向外发送脉冲信号,这种信号可以被声呐和声学定位仪探测到,飞机黑匣子发射的这种脉冲信号是()A。
无线电波B。
激光 C. 超声波 D.次声波4.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B。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
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 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5.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时间:60分钟分值:70分)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1.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产生的;它是通过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里的。
2.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钟罩内,将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去,听到的铃声(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不变”),这说明声音的传递需要;航天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其原因是声音。
3.在河南省博物院的古乐演奏大厅里,乐师们用“曾侯乙编钟(如图)”为听众们带来了穿越千年的视听盛宴。
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同一个编钟的同一位置发出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4.夏天的夜晚,小明的爸爸对他说:“听,这是蟋蟀在叫,别说话,小心吓走它。
”爸爸通过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分辨蟋蟀叫声;“别说话”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5.吹奏竖笛时,笛声是由(选填“笛子”或“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按住不同的笛孔,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就会改变。
正在学习中的小明为了避免被笛声打扰而关紧门窗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6.医院利用超声打掉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均选填“信息”或“能量”)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得0分)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8.如图所示的是医生检查身体用的听诊器,做成该形状的目的是()A.增大声音的音调B.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声音的响度C.改变声音的音色D.美观,对声音没有影响9.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音调B.演奏时,用力拉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改变声音的音色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就可以传入听众的耳朵D.小提琴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10.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B.教学楼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路的C.城市居民区附近的道路“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11.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理解、解释错误..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音调越高传播得越远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D.“长啸一声,山鸣谷应”——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12.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的标志。
【最新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声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关于图中乐器的发声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提琴靠弓振动发声B.二胡靠空气振动发声C.琵琶靠琴体振动发声D.鼓靠鼓皮振动发声2.[2023·上海]调节收音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3.关于如图所示的声波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和图乙B.响度相同的有图甲、图乙、图丙C.图甲与图丁的声音可能是同一乐器发出的D.图甲与图丙的音色相同4.[自制乐器]如图是小明同学自制的水琴,他吹奏图中的A瓶,确定A瓶发mi(3)音,则吹奏中可能发同一音阶do(1)音的瓶子是()A.丙或丁B.乙或丙C.甲或乙D.甲或丁5.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B.在居民小区跳广场舞时,减小音箱的音量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D.在住宅窗户上安装空心玻璃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1:在水面下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图2:蜜蜂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460次,人类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C.图3: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图4: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7.[2023·娄底]“双减”后,校园更加活跃,如图是学生课后乐器表演的场景。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琴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弹琵琶时改变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同学们的掌声越大,掌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越大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8.[科学推理][2024·深圳期中]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单拼音节)a i u。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和正常时一样B.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u i a”C.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a i u”9.[多选]物理课上老师播放了真空铃实验视频,视频中闹铃的声音随着不断抽气变得越来越小。
班级姓名《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请把选择题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1 2 3 4 5 6 7 8 9 101.宇航员在太空中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通过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他们在地面上却可以直接对话,这是因为()A. 太空中的噪声大大B.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C. 用电子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D. 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2.下列控制噪声的方法中,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的是()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 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3.我们欣赏音乐时能分辨处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A. 音色不同B. 音调不同C. 响度不同D. 传播速度不同4.金帆乐队的队员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演奏前,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A. 振幅B. 响度C. 音调D. 音色5.下列对声现象四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把静止的乒乓球弹开,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图乙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铃声减小,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图丙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轻敲桌子,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D.8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时会听到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6.2017 年8 月8 日,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 级地震,地震造成25 人死亡,525 人受伤,6 人失联,176492 人受灾,73671 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
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地震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
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A. 动物反应灵敏B. 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C. 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D. 动物能观察到地面的变化7. 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8.有一根很长的正在送水的钢管,一个工人从管的一端用锤子敲了一下,则关于另一个工人在管子的另一端听到响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空气传来的B.听到两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传来的C.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钢管、水、空气传来的D.听到三次响声,他们按先后次序是由水、空气、钢管传来的9.如右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丁声音最有可能是乐音B.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乙和丙声音的音调相同D.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10.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A.手指B.弦柱C.空气D.琴弦二.填空题(每空2 分,共36 分)11.C919 首飞时,发动机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_(填具体介质)传入人耳的.C919 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心情越发激动,随着声音的_(选填乐音的三要素)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十年心血,终于破茧成蝶,飞机着陆后,现场响起了欢庆胜利的乐曲,人们可通过声音的(选填乐音的三要素)判断乐曲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
第三章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6分)1.花样游泳表演时,场馆内音响发出的音乐声,能被水中的运动员听到。
这说明除了气体,________也能传播声音。
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后,传播速度________(填“不变”“变慢”或“变快”)。
2.如图所示的是著名的“水鸣天梯”。
一人在上端,另一人拾级而上,上端的人便会听到叮咚悦耳的水鸣声,让人啧啧称奇,疑有神意。
其中,人们辨别出叮咚悦耳的水鸣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俗语“响鼓也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有关。
4.小王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在相距几百米的铁轨另一端,小李用小铁锤用力敲一下铁轨,则小王可以听到2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
5.周末小明和同学们去工厂参观,淘气的小明用一根细铁棒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一块钢板和木板上“作画”,划钢板时发出了刺耳的声音,划木板时的声音则较低沉,这里“刺耳”和“低沉”表示的是声音的________。
6.声呐可用于测绘海底形状,是利用了________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
这种方法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也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__。
8.挥挥手告别时“挥挥手”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出声音,对方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减少广场舞扰民的情况,某地推出和谐配乐版广场舞。
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____________产生,经____________传播到人耳。
2021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2×3分=36分)1.关于声现象,以下观点恰当的就是()a.物体不振动可能将也可以发出声音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2.2021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举行,多款智能机器人魏亮相,例如图就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腰唐诗。
以下有关观点恰当的就是()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3.弦乐器与管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同的是()a.音调b.音色c.响度和音色d.响度、音色和音调4.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
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a.住宅楼的居民都穿一个严防噪声的耳罩b.严禁广场舞活动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d.住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空中宇航员能够对话,表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b逊于检查身体就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领域6.一般说来,大礼堂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这是为了()a.提高装饰的效果b.增强声音的反射b.手在小提琴上相同边线按弦,主要目的就是发生改变响度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增大声音的散射d.减少声音的响度7.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
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8.对由于衣服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机身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a)a.在声源处弱化:放平衣物b.在传播过程中弱化:关上门窗c.在人耳处弱化:塞上耳塞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9.“呼麦”就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献唱形式。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正确的说法是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物体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声音C.只要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不在真振动D.物体振动停止,有可能还在发声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无关3.下列人耳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正确的是()A.声音→听觉神经→鼓膜→大脑B.声音→听觉神经→大脑→鼓膜C.声音→鼓膜→听觉神经→大脑D.声音→大脑→鼓膜→听觉神经4.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密闭玻璃罩内,当用抽气机把罩内的空气抽去时,将会发生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B.只见电铃振动,但听不到声音C.不见电铃振动,但能听到声音D.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5.下列物质中,声音在其中进行传播时速度最快的是()A.接近真空B.空气C.海水D.钢铁6.如图所示,琴师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下列对调音时采用的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B.旋转琴轴,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调C.将琴枕上移一些,是为了改变音色D.换一根更细一些的琴弦,是为了改变响度7.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A.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C.工厂四周植树D.高速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8.在2022年北京冬奥开幕式上,小学生朱德思用小号嘹亮的吹响了《我和我的祖国》。
收听广播的人分辨出小号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9.戴口罩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当你戴上口罩与人交谈时,需提高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10.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如图,从“阻断噪声传播”方面控制噪声的是()A.学校、医院附近设有禁止鸣笛标志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D.纺织工人在车间戴耳机11.随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出现,指纹识别手机越来越普及。
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测试卷(原卷版)一、单选题1.关于图中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C.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D.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3.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4.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是()A.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B.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C.在学校附近安装喇叭禁鸣标志D.机场的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5.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原”的“高”时,要求声音的()A.音调高B.音调低C.响度大D.响度小6.在一只玻璃杯里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分别用细棒轻轻敲击玻璃杯,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
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测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仔细倾听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
医生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主要根据是()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7.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琴弦的振幅8.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9.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10.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204m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68mm s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 1.3s二、填空题1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____;“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____来分辨.12.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13.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14.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产生的.倒车雷达利用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15.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16.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敲击一下,在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______ 次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从______ 传过去的,最后一次声音是从______ 传过去的.17.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__;根据乐器发声的__,可以听出是什么乐器在演奏(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很大时,尽管用非常大的力拨钢尺,但也听不到声音,其原因是________.19.小丽用两把伞做“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两把伞,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到了手表的嘀嗒声,当把左边伞拿走后,她的耳朵位于B 点时听不到表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应用与这一原理相同;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声的世界》2021年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下列说法中,哪种说法是用来描述回声现象的()A. “隔墙有耳”B. “余音绕梁”C. “震耳欲聋”D. “掩耳盗铃”2.如图所示为战国时铸造的编钟,这套编钟的制作材料一样,厚薄和质量不同.这套编钟迄今还能演奏古今乐曲.这些编钟在演奏时发出声音主要的不同是()A. 音色B. 音调C. 响度D. 无法判断3.有这样一则笑话:“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突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甲:‘没有。
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请问,笑话中真正的噪声制造者是()A. 甲B. 乙C. 邻居D. 没有人制造噪声4.[烟台中考改编]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能够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A. 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下后,电铃的响声明显变小B. 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C. 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动活塞,声音变低D. 对着点燃的蜡烛火焰敲击橡皮膜,火焰会熄灭5.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A. 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 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 手机铃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们耳朵的C. 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D. 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7.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小东用图甲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
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A. 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B. 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C. 传播过程中音色保持不变D. 传播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8.阳明山的晨昏,清脆蝉声,婉转鸟语,应和着叮咚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