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及个人感想固体废弃物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和泥状物质,主要来源于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农业废物、城市垃圾、放射性废物和传染性废物等几大类。
随着生产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固体废物的成分日益复杂,排放量逐年增多,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一大公害。
固体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途经一般有以下几种:(1)对土壤的污染:固体废物的存放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常常是群蝇乱舞,灰尘飞扬。
大量有毒废物,在风化作用下,到处流失,其渗出液所含的有毒物质会改变土质和土壤结构,使土壤遭到污染。
一些病菌通过这些植物传染给人,危害人的健康。
(2)对水域的污染:固体废物在雨水的作用下,可以很容易地流入江河湖海或通过土壤而渗到地下水中,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
更恶劣的是直接把固体废物倾倒入河流、湖泊、海洋,造成更严重的污染,引起大批水生生物中毒死亡。
(3)对大气的污染:固体废物在堆放过程中,在温度、水分的作用下,某些有机物质发生分解,产生有害气体;一些腐败的垃圾废物散发腥臭味,造成对大气的污染。
以微粒状态存在的固体废物在风的吹动下,随风飘扬,扩散到大气中。
如粉煤灰的颗粒小,遇到风就会灰尘满天,使空气污浊,影响人体健康,玷污建筑物、花果树木,危害市容卫生。
(4)影响环境卫生:目前我国不仅90%以上粪便、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而且医院、传染病院的粪便、垃圾也混入普通粪便、垃圾之中,广泛传播肝炎、肠炎、痢疾以及各种蠕虫病(即寄生虫病)等等,成为环境的严重污染源。
另外,我国的垃圾中大部分是炉灰与脏土,用于堆肥,不仅肥效不高,而且使土质板结,蔬菜作物减产。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将有害固体废物任意丢弃或进行不安全的填埋,对环境的污染是极难治理的,多数情况下要花费巨额投资。
现在有的城市,特别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县级市,还没有专门的固体废物处理场所,即使有一定的填埋场,其环保要求、技术操作规范等也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人们对固体废物的危害性,固体废物的资源化认识程度不高,致使大量的固体废物随意抛弃、堆积、填埋,综合回收利用率较低。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废气、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到空气、水体和土壤中,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然而,环境污染不仅对生态系统和动植物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对人体健康也带来了各种风险。
首先,环境污染对呼吸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长期暴露在二手烟和工业排放气体中的人更容易患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
此外,空气中的臭氧对呼吸系统也有不可忽视的危害。
研究发现,臭氧会削弱肺部免疫功能,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甚至会导致气道炎症和肺功能下降。
其次,环境污染对心血管系统也有直接影响。
现代社会中,人们长期处于噪音、交通尾气和工业废气等噪染源的环境中,容易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脏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此外,水污染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富含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水源,如镉、铅、汞等,会通过进食和饮水进入人体,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毒害。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物、饮用水和日常用品中的污染物也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食物中可能含有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添加剂等物质,长期摄入会导致肝肾损伤、神经系统疾病和癌症等。
同样,水源中的重金属、细菌和广谱抗生素等污染物也给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另外,日常用品中的化学物质,如塑料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防腐剂和家电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等,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虽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了诸多风险,但仍然有许多方法可以减少其对身体的负面影响。
首先,个人应该加强环境意识,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大治理力度,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此外,科技进步也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开发清洁能源,提高水和大气净化技术等,都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固体废物有哪些危害固体废物在没有利用之前纯属废物,它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污染大气固体废物对大气的污染表现为三个方面:1.废物的细粒被风吹起,增加了大气中的粉尘含量,加重了大气的尘污染;2.生产过程中由于除尘效率低,使大量粉尘直接从排气筒排放到大气环境中,污染大气;3.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由于挥发及化学反应等,产生有毒气体,导致大气的污染。
(2)污染水体1. 大量固体废物排放到江河湖海会造成淤积,从而阻塞河道、侵蚀农田、危害水利工程。
有毒有害固体废物进入水体,会使一定的水域成为生物死区。
2. 与水(雨水、地表水)接触,废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必然被浸滤出来。
从而使水体发生酸性、碱性、富营养化、矿化、悬浮物增加,甚至毒化等变化,危害生物和人体健康。
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水的事件已屡见不鲜。
如锦州某铁合金厂堆存的铬渣,使近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质遭受六价铬污染,致使七个自然村屯1800眼水井的水不能饮用。
湖南某矿务局的含砷废渣由于长期露天堆存,其浸出液污染了民用水井,造成308人急性中毒、6人死亡的严重事故。
(3)污染土壤固体废物露天堆存,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其含有的有毒有害成分也会渗入到土壤之中,使土壤碱化、酸化、毒化,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
许多有毒有害成分还会经过动植物进入人的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一般来说,堆存一万砘废物就要占地一亩,而受污染的土壤面积往往比堆存面积大1~2倍。
(4)影响环境卫生,广泛传染疾病垃圾粪便长期弃往郊外,不作无害化处理,简单地作为堆肥使用,可以使土壤碱度提高,使土质受到破坏;还可以使重金属在土壤中富集。
被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还能传播大量的病源体,引起疾病。
固体废物对环境有哪些危害?固体废弃物长期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会造成对水系和大气的严重污染和危害。
大量采矿废石堆积的结果,毁坏了大片的农田和森林地带。
工业有害渣长期堆存,经过雨雪淋溶,可溶成分随水从地表向下渗透。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包括污染土壤、水源和空气,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固体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堆积和处理不当,会释放出有毒有害物质,对土壤产生污染。
这些有毒有害物质会渗入地下水,进而污染水源,危害人类饮用水的安全性。
固体废物的焚烧和堆放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臭气也会污染空气,对周围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产生直接威胁。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污染: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会渗入土壤,使土壤的肥力下降和土壤结构破坏,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
有毒有害物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2. 水源污染:固体废物的堆积和处理不当会导致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水,污染水源。
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来源,一旦被污染将威胁人类饮用水的安全性,引发水源性疾病。
3. 空气污染:固体废物的焚烧和堆放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臭气,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气体和臭气会导致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直接危害。
为了减少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需要进行有效的废物处理和管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1. 废物分类与回收利用:通过分类收集废物,将可回收的废物进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建立固体废物污染源减排机制:加强对固体废物产生和排放源头的管理,鼓励企业和个人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
3. 发展环保型废物处理技术:加强环保科技研发和推广,提高废物处理的效率和环保性,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将废物转化为资源,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5. 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制定更加严格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废物处理和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固体废物污染对环境的危害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加强废物处理和管理,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危险废弃物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主要表现在:(1)污染大气固体废物对大气的污染表现为三个方面:1.废物的细粒被风吹起,增加了大气中的粉尘含量,加重了大气的尘污染;2.生产过程中由于除尘效率低,使大量粉尘直接从排气筒排放到大气环境中,污染大气;3.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由于挥发及化学反应等,产生有毒气体,导致大气的污染。
(2)污染水体1.大量固体废物排放到江河湖海会造成淤积,从而阻塞河道、侵蚀农田、危害水利工程。
有毒有害固体废物进入水体,会使一定的水域成为生物死区。
2.与水(雨水、地表水)接触,废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必然被浸滤出来,从而使水体发生酸性、碱性、富营养化、矿化、悬浮物增加,甚至毒化等变化,危害生物和人体健康。
在我国,固体废物污染水的事件已屡见不鲜。
如锦州某铁合金厂堆存的铬渣,使近2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质遭受重金属六价铬污染,致使七个自然村屯1800眼水井的水不能饮用。
湖南某矿务局的含砷废渣由于长期露天堆存,其浸出液污染了民用水井,造成308人急性中毒、6人死亡的严重事故,等等,等等。
(3)污染土壤固体废物露天堆存,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其含有的有毒有害成分也会渗入到土壤之中,使土壤碱化、酸化、毒化,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
许多有毒有害成分还会经过动植物进入人的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一般来说,堆存一万吨废物就要占地一亩,而受污染的土壤面积往往比堆存面积大1~2倍。
这些垃圾一般很难分解,必将长久地留在土壤里,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如玻璃瓶实际上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分解,塑料瓶约需450年,易拉罐约需200~250年,普通马口铁罐头盒约需100年,经油漆粉刷的木板约需13年,帆布制品约需1年,绳索约需3~14个月,棉织物约需1~5个月,火车票等纸屑约需半个月,如此等等。
这表明,现在造成的环境污染可能会影响到好几代人。
(4)影响环境卫生,广泛传染疾病垃圾粪便长期弃往郊外,不作无害化处理,简单地作为堆肥使用,可以使土壤碱度提高,使土质受到破坏;还可以使重金属在土壤中富集。
第⼀条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体健康,维护⽣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关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法宗旨的规定。
⼀、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固体废物,是指在⽣产、⽣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的丧失原有利⽤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政法规规定纳⼊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从对环境危害的程度上,固体废物⼜分为⼀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
⼀般固体废物对健康和环境的负⾯影响相对⼩⼀些,但需要妥善处置。
危险废物是指具有急性毒性、毒性、腐蚀性、感染性、易燃易爆性的废物,对健康和环境的威胁极⼤,是管理和防治的重点。
为了便于管理,通常按来源将其分为矿业固体废物、⼯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五类。
⼈类的⽣产和⽣活活动必然产⽣固体废物,但固体废物的产⽣并不必然导致固体废物污染。
所谓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因对固体废物的处置不当⽽使其进⼈环境,从⽽导致危害⼈体健康或财产安全,以及破坏⾃然⽣态系统造成环境恶化的现象。
”应当承认现代⼈类在⽣产和⽣活中产⽣的固体废物已经远远超过⾃然环境的容量,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可谓⽆处不在。
现代化的⽣产和⽣活同样使固体废物的种类和组成⽇益复杂,不少废物中含有毒有害物质,处理、处置难度、成本增⼤。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具有多⽅⾯的危害性,主要包括:侵占耕地,污染⼟壤;污染⽔体、⼤⽓;破坏⽣态,导致野⽣动物死亡;影响环境卫⽣,威胁⼈类健康。
因此,⼈类活动的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类必须约束⾃⼰的⾏为,法律作为有国家强制⼒保障的必须遵守的⾏为规范,理所当然地承担起这⼀任务。
本法的⽴法⽬的就是规范因⼈类的⽣产、⽣活活动不当可能导致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为,预防和治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保障⼈体健康。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最终后果都会危害⼈类健康。
固体废物不仅是病菌、寄⽣⾍的载体和繁殖地,⽽且在很长的时间⾥还会不断发⽣物理、化学和⽣物化学反应,不断产⽣有毒有害物质,并通过⽔和⼤⽓污染环境,危害⼈类。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责任制度范本一、制度背景和目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和种类日益增加,严重威胁到环境的生态平衡和人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的管理和防治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责任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固体废物治理的效果,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责任主体:1.政府:负责制定并监督执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经济资金。
2.企事业单位:负责管理和处理自己产生的固体废物,确保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类、减量、资源化和安全处置,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3.个人:负责垃圾分类和减量,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和行动,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保护环境。
三、责任和义务:1.政府责任和义务:(1)加强固体废物管理的立法和监督,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
(2)加强对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促进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3)组织和实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4)加大对固体废物治理的投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经济资金。
2.企事业单位责任和义务:(1)建立健全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固体废物的分类、减量、资源化和安全处理。
(2)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
(3)建设和管理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固体废物治理的效果。
(4)积极开展固体废物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的工作,创新固体废物治理的模式和方法。
3.个人责任和义务:(1)按照相关规定分类投放垃圾,减少垃圾的产生和无组织排放。
(2)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活动。
(3)加强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提高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
(4)合理使用资源,积极推广节约型、绿色型生活方式。
四、权益和激励:1.政府应当加大对固体废物治理的投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经济资金。
【】【学習讲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修正版)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规,共6章91条。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8号公布,自1996年4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国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
国家鼓励、支持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集中处置固体废物的措施,促进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产业发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区域开发、产业发展等规划,应当统筹考虑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第五条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实行污染者依法负责的原则。
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
第六条国家鼓励、支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普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科学知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宣传教育,倡导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固体废物污染与人体健康
河流、湖泊等水体被污染后,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用污水中的生物,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
例如,1956年,日本熊本县的水俣湾地区出现了一些病因不明的患者。
患者有痉挛、麻痹、运动失调、语言和听力发生障碍等症状,最后因无法治疗而痛苦地死去,人们称这种怪病为水俣病。
科学家们后来研究清楚了这种病是由当地含Hg的工业废水造成的。
Hg转化成甲基汞后,富集在鱼、虾和贝类的体内,人们如果长期食用这些鱼、虾和贝类,甲基汞就会引起以脑细胞损伤为主的慢性甲基汞中毒。
孕妇体内的甲基汞,甚至能使患儿发育不良、智能低下和四肢变形。
第二,被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污染了的水体,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疾病。
第三,一些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如砷(As)、铬(Cr)、苯胺等污染水体后,可以在水体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体内蓄积。
长期饮用这样的污水,容易诱发癌症。
固体废弃物污染与人体健康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丢弃的固体物质,如采矿业的废石,工业的废渣,废弃的塑料制品(如图),以及生活垃圾。
应当认识到,固体废弃物只是在某一过程或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实际上往往可以作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料被利用,因此,固体废弃物又叫“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
但是,这些“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往往含有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如果不及时加以利用,长期堆放,越积越多,就会污染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