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性病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性病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性病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性病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性病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现状分析 (1)

第二章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6)

第一节指导思想 (6)

第二节发展目标 (6)

第三节建设原则 (7)

第三章性病防治体系 (8)

第一节性病防治体系框架 (8)

第二节性病防治机构功能 (8)

第三节性病防治服务队伍 (11)

第四章建设任务、建设标准、资金筹集和中央投资安排 (12)

第一节建设任务 (12)

第二节建设标准 (12)

第三节资金筹集与安排 (12)

第五章相关政策措施 (16)

第一节加强性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16)

第二节完善性病防治工作机制 (17)

第三节加快性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 (17)

第四节建立稳定的性病防治工作投入机制 (18)

第五节健全性病患者医疗保障制度 (18)

第六章预期建设成效 (19)

前言

性病流行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梅毒持续流行已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及下一代的健康素质。我们清楚地看到,目前我国性病的公共卫生及相关支撑体系相对薄弱,部分省市地区的性病防治工作存在着职责不明、无专人管理、缺乏必要防治资源等局面。因此,完善性病防治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全面推进性病防治工作开展,对于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根据《性病防治管理办法》和《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精神,在总结我国性病防治体系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性病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第一章现状分析

性病曾在我国猖獗流行,上世纪40年代末期,有人估计我国梅毒患者数达100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将性病列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性病防治措施,包括取缔娼妓制度、制定防治规划、开展群众性

的防治梅毒运动、建立包括防治机构与专业队伍的性病防治体系、开展普查普治和防治结合等。经过15年的努力,于1964年宣布基本消灭了性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性病在我国基本消灭,性病防治机构取消,性病防治人员改行,教科书中性病防治的内容也取消,人们对性病的认识逐渐淡化。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改革,国际交往增多,旅游事业发展,城市化加快,人口流动频繁,加之人们性观念和性态度的改变,性病再次传入我国,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多,流行范围逐渐扩大,成为一个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控制性病流行,卫生部决定在我国重新恢复原来的皮肤性病防治机构的职能,进行性病防治网络的建设。1986年7月,卫生部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内成立了全国性病防治研究中心(1994年更名为全国性病麻风病控制中心,2005年更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承担起全国性病防治的培训与技术指导工作。各省也很快恢复原有的皮肤性病防治机构在性病防治工作上的职能。至上世纪80年代末,以皮肤性病防治机构与卫生防疫站为主体的全国性病防治网络得以建立。其中具有单独的省级皮肤性病防治机构的省份为:北京、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和新疆共19个省,占

61.3%;有12个省份无单独的省级皮肤性病防治机构,它们是:天津、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江西、湖南、河南、重庆、青海与宁夏,占38.7%,这些省份的性病防治机构由省卫生防疫站负责。虽然有12个省份无单独的皮肤性病防治机构,但其中有10个省级卫生防疫站建立了性病专科门诊,仅河北、辽宁2个省份未建立性病专科门诊。各省均建立了性病防治队伍,有专职的性病防治工作人员。在卫生部的领导下,在全国性病防治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对各省的性病防治工作人员开展了大量的培训。省级皮肤性病防治机构与性病防治专业队伍在各省的性病防治中起到了中坚力量的作用,将防与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性病防与治相结合的特点。全国皮肤性病防治网络,无论是对性病疫情的报告与管理、性病防治人员的培训,还是现场技术指导,或是性病传染源的控制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2000年我国开始酝酿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系,该年上海在全国最早建立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之性病控制的职能从原上海市皮肤性病防治所转移到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上海市皮肤性病防治所不再承担性病控制的管理职能,并改名为上海市皮肤性病医院。2002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改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省纷纷在原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改名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数省份将性病预防控制的职能从皮肤性病防治机构转移到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原皮肤性病防治机构改名为皮肤性病医院或合并到综合医院等,不再承担性病控制的管理职能。但有少数省份的性病预防控制职能不变,仍保留在皮肤性病防治机构。截止目前,承担全省性病预防控制任务的省级皮肤性病防治机构的省份有:黑龙江、浙江、安徽、山东、广东、广西、海南和陕西8个省份。且仍有少数省份(如广东、广西、海南和山东等)的地市级、县级皮肤性病防治机构承担当地的性病预防控制任务。

随着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系的改革,全国性病防治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性病防治的职能明显削弱。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性病防治人员的编制不足或缺乏:从国家级到省、地市与县区级性病防治人员的编制均明显不足或缺乏。从中央到地方,性病防治人员的“人头费”明显不足或缺乏。

2、性病防治队伍人数明显不足,甚至缺乏专职的性病防治人员:由于性病防治人员的编制不足或缺乏,导致性病防治队伍明显不足,甚至缺乏专职的性病防治人员。多数省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缺乏性病防治专职人员,有的省份虽然将性病防治工作与艾滋病防治结合成立了相应的科室,同时可能有性病防治工作人员,但大多时间与精力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

3、性病防治队伍的能力明显不足:性病预防控制的职能

从皮肤性病防治机构转移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其从事性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多数未接受过性病防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能力明显不足。

4、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明显不足:无论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还是医疗机构的性病实验室检测能力均存在明显不足。如据调查医疗机构开展淋球菌培养的比例仅为35.6%,公立医疗机构开展梅毒确证试验TPPA/TPHA的比例仅为44.01%,90%以上的性病实验室检测人员未接受过性病实验室专业培训。

5、性病服务的可及性、可接受性、有效性与服务质量明显不足:提供性病服务的医疗机构与科室很多,包括皮肤性病科、妇产科、泌尿科等,多数妇产科与泌尿科的医生未接受过性病临床培训,其服务质量明显不足。由于性病的特殊性,公立医疗机构很难为性病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如不具备保护隐私的医疗环境等,导致性病服务的可及与可接受性不好;由于未接受过性病临床专业培训,服务的有效性也不好。据我国部分地区对性病服务质量的调查结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性病规范服务指数(PI6与PI7)仅为20.98%。

6、性病医疗服务市场混乱,管理难度很大:由于性病诊疗可以带来很大利润,受利益驱使,各种类型的医疗机构均在诊治性病,尤其是民营医疗机构与私人诊所,存在乱诊断、

恐吓诊断、乱检测、乱治疗、过度收费的现象,不但不能及时控制传染源,而且给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健康损害,服务低劣,且对它们的管理难度很大。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性病防治工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投入经费明显不足,培训不足,对性病诊疗管理与监督不足等。

第二章发展目标和建设原则

第一节指导思想

《规划》是将以人为本与建立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国家关于加强公共卫生均等化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为指导,在完善我国性病防治机构功能和提高性病防治服务能力两个层面上,重点建设承担性病防治任务的皮肤性病、疾病预防和慢病控制等性病防治专业机构,建立和健全性病防治网络,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性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目的。

第二节发展目标

通过各级政府重视和加大国家和地方的投入,制定和落实性病防治的相关政策,建立多部门协调、全社会参与的防治机制,健全防治网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防治队伍

的建立等措施,到2012年,建成功能比较完善、与我国性病防治需求相适应的性病防治体系(包括机构与人员),能够有效应对我国目前性病的流行形势,遏制我国性病快速上升的势头,维护社会安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三节建设原则

一、政府领导,各级负责。各级政府应将性病防治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重要内容中,加强领导。国家将负责制定全国性病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及其相应的要求,通过国家转移支付的方式提供补助性投资,对经济落后及流行相对严重的地区给予适当的投资倾斜,并对各地规划实施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地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流行病学状况、现有卫生资源和工作基础等因素,并结合当地艾滋病防治体系建立的情况,制定本地区性病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和具体建设计划,落实地方建设资金和政策措施,确保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根据各地的现有资源,包括皮肤性病防治、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医疗服务等卫生机构的资源,并考虑各卫生专业机构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统筹考虑当地性病防治体系的建设,通过机构整合、部门合作、购买服务等形式,实现防治体系的优化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在性病防治与艾滋病防治有效整合的同时,

应该注重性病防治机构和部门的明确和防治人员的落实,并且加强综合医院的皮肤性病科在性病防治工作中的参与。

第三章性病防治体系

第一节性病防治体系框架

结合我国不同地区现状,性病防治体系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皮肤性病防治机构、慢性病防治机构为主体,性病诊疗机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为补充。主要包括省、市、县三级性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皮肤性病防治机构、慢性病防治机构)和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性病诊疗机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

第二节性病防治机构功能

一、性病防治专业机构:主要包括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皮肤性病防治机构和慢性病防治机构,是辖区内性病预防与控制的主要机构,承担性病防治的宣传教育、综合干预、疫情监测、病例报告管理、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与管理、人员培训、数据资料的分析、利用与上报等任务。

性病防治机构共分四级。

(一)国家性病控制中心: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

病控制中心,主要负责制定性病防治相关的规划、技术标准和指南;建立健全全国性病疫情监测网络与报病系统;建立实验室管理网络,开展性病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试剂评估;加强性病宣传与综合干预技术指导;推广性病规范化诊疗服务;支持与指导开展性病领域的科学研究等任务。

(二)省级性病防治机构:包括23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8家皮肤性病防治所。承担本省内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技

术指导与管理任务,包括制定相关文件、开展疫情监测、加

强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及网络建设、开展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督导检查等任务。省级性病防治机构应建立梅毒确证中心实验室。能开展各类梅毒实验室检测和

对特殊疑难病人进行实验室鉴别和确证。

(三)地(市)级性病防治专业机构:主要承担地市内

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指导与管理任务,包括贯彻落实相关

政策文件、疫情监测、实验室检测及能力建设、健康教育与

干预、培训管理、督导检查等任务。

(四)县(区)级性病防治专业机构:主要承担本辖区

内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指导与管理任务,包括贯彻落实相

关政策文件、加强性病病例报告的管理、配合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督导检查等任务。县(区)级性病防治机构应建立梅毒

确证实验室。能开展梅毒螺旋体抗体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血

清学检测,并能对筛查实验室转介的血清进行确证检测。

二、性病诊疗机构、综合医院:加强对性病门诊就诊者的宣传教育,承担性病规范化诊疗服务、病例报告与管理,参与当地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干预等任务。各级性病诊疗机构、综合医院从事性病诊疗的相关科室应将性病预防服务质量作为临床考核指标之一。地(市)级应指定至少一家具备收治神经梅毒和晚期梅毒患者的医疗机构。每个县(区)的卫生行政部门应指定至少一家医疗机构作为梅毒确证检测、治疗会诊机构,该机构应具备梅毒确证检测、治疗资质和梅毒诊疗技术能力,承担当地梅毒的转介、会诊等工作。

三、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机构:为孕产妇及育龄妇女提供性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鼓励就诊者及其配偶或性伴主动接受梅毒检测,加强对梅毒抗体阳性婴儿的随访管理和规范诊疗服务。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承担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干预、外展服务、性病诊治、转介等任务。

每个社区和乡镇的医疗中心具备能够开展至少一种梅毒筛查的实验室,能开展一种以上简单、方便、快速的梅毒血清学检测。

五、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的优势,开展针对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暗娼)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第三节性病防治服务队伍

性病防治服务队伍包括皮肤性病防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性病预防控制人员,医疗机构皮肤性病科、妇产科、泌尿科、检验科等相关医生与检验技术人员,妇幼保健人员与计生工作人员等,他们在性病防治服务中各自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对于皮肤性病防治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性病预防控制人员,需要落实与充实编制,给予“人头费”,明确其职责与任务,并保障其工作条件,稳定性病预防与控制专业队伍,加强培训,提高其能力。

对于医疗机构皮肤性病科、妇产科、泌尿科、检验科等相关医生与检验技术人员,以及妇幼保健人员与计生工作人员,需要对其加强培训,实行上岗培训、轮训与复训制度,注重培训效果。由国家制定培训教材与课程要求,国家培训省级师资,然后进行分级培训。培训由当地性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与协调下实施。要按照《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要求,到2015年,梅毒预防和诊疗服务专业人员相关知识和技术标准掌握合格率达到85%,孕产期保健人员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和技术标准掌握合格率达到80%;到2020年,梅毒预防和诊疗服务专业人员相关知识和技术标准掌握合格率达到100%,孕产期保健人员预防梅毒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和技术标准掌握合格率达到90%。全面提高性病防治服务队伍业务能

力与水平。

第四章建设任务、建设标准、资金筹集和中央投资安排

第一节建设任务

依据性病防治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及各地性病流行状况,建立、完善性病诊疗服务体系,在开展性病诊疗服务的皮防机构或综合医院等,修建、完善满足性病诊疗服务的业务用房和功能科室。使其具备开展收治特殊性病病人如晚期梅毒、神经梅毒诊疗以及各种性病的实验室检测的条件,完善转诊等运行机制和服务功能,提高性病诊疗服务能力。

地方政府应能够统筹使用各种来源的资金,将中央及其它项目的经费均纳入本省(区、市)整体建设规划,落实建设资金,同步推进,完成建设任务。

第二节建设标准

原则上依据《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以及《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行动计划(2011-2015年)》等相关要求,科学合理确定性病诊疗机构以及实验室的修建、完善的规模和投资,规范项目建设行为。

第三节资金筹集与安排

为加强性病防治工作,促进《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目标的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完善相

关政策,加大对性病防治经费的投入和财政保障力度。由中央专项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等多渠道筹措解决。中央政府(国家财政)设立性病防治专项经费并保证经费投入的持续性,地方政府承担一定的配套经费,确保将梅毒控制规划和性病防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中央专项资金应兼顾供需,保障重点领域,并对贫困、民族和性病流行严重地区的资金需求予以政策上的倾斜。中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进一步完善性病监测和诊疗服务网络的建设,包括性病监测和检测网络的信息化建设,以及国家级和省级性病防治机构的能力建设。中央政府对国家级性病控制中心和省级专业性病防治机构的补助内容包括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工作需要,加强对市、县、乡镇性病防治机构建设和人员经费的资金投入,完善服务网络,提高性病诊疗服务的可及性。

各级政府应建好一家能提供全面的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能对各种性病包括神经梅毒患者提供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工作,实行住院治疗与门诊治疗相结合的治疗管理方式。在梅毒疫情较严重地区,省级和中央政府可设立梅毒控制专项经费,在有条件的地区可试点推行梅毒免费诊治政策,包括为农村居民、城镇经济困难人员和流动民工中的梅毒病人进行免费诊治,对孕产妇进行免费筛查和治疗。对承

担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公立医疗机构给予适当补助。

中央将从2011年开始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支持性病防治体系建设。预计投入资金:

总经费:9.498亿

一、省级皮肤性病防治机构:1.054亿

二、地市级皮肤性病防治机构:2.5145亿

标准:每地市工作用房建设500万;仪器设备30万;防治队伍建设与培训5万。

三、县区级皮肤性病防治机构:5.9295亿

全国共177家县区级皮肤性病防治机构。

标准:每县300万工作用房建设,仪器设备每县30万,队伍与培训每县5万。

单位:万元

第五章相关政策措施

加强性病防治体系建设,在贯彻落实《梅毒控制规划》基础上,坚持加大投入与深化预防措施并举,同步推进性病的综合管理、投入机制的改革和人才队伍的建设等相关政策

措施,确保性病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加强性病防治工作的管理

一、政策的开发。将性病作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来对待,并充分显现性病防治的优先策略地位,修订《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二、高度性病视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政策倡导和培训,特别是针对重点部门的领导进行宣传和动员,提高对性病防治工作的认识。将性病防治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部门协调工作制度,根据本地区实际,统筹规划,采取措施,抓好落实。同时结合艾滋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对性病防治机构的监督和考核,对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效果进行检查评估。

三、整合优化性病防治资源。以性病防治工作的需求为导向,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性病防治防治网络功能要求,优化配置性病防治的卫生资源,促进现有不同部门(疾病控制控、皮防慢病机构、各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等)所属性

病防治资源的整合,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的综合服务,实现各地区性病防治医疗机构和服务质量的统一管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节完善性病防治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要将性病防治工作纳入艾滋病防治管理机制中,建立性病防治的保障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性病防治工作,建立与健全性病防治的长效机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作用,明确部门职责和任务,利

用各部门、各系统的工作平台,加强配合,密切合作,明确梅毒防治目标,落实防治工作任务,及时解决防治中的问题。

各地应将性病梅毒防治工作作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

要内容,在落实防治措施中做到宣传教育、干预、监测检测、能力建设等方面的结合,并将性病的控制作为评价艾滋病防

治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央负责制定性病防治的相关工作规范、标准和管理要求,建立管理和指导机制,建设开发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地方负责制定可疑性病患者转诊、信息交换、服务监督等制度,建立本辖区性病诊疗和管理的服务网络、以及性病防治技术指导和工作管理体制。

第三节加快性病防治人才队伍建设

各省市、地区要建立健全性病防治专业队伍,进一步加

强基层性病服务网络的建设,会同编制部门制定性病防治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

进一步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充分发挥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在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进一步开展以性病门诊为依托的综合防治工作,将性病防治工作逐步落实到社区,充分发挥城镇居民和农村社区以及计生和妇幼等服务网络的优势开展防治工作。

积极开展性病防治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第四节建立稳定的性病防治工作投入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分级负责、多渠道筹资”的经费投入机制。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性病防治工作的需要,结合当地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统筹安排性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并逐年加大经费的投入。在性病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应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支持,将性病防治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落实专项防治经费。同时积极动员国际组织和社会力量支持性病控制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梅毒控制规划》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应加大对性病流行严重地区和贫困地区防治工作的补助。

第五节健全性病患者医疗保障制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医院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为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我院业务水平,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重点专科和专病建设,带动全院的技术发展与进步,以高技术、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赢得病人,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规划的重点专科 根据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流行病学情况和我院的医疗资源情况,规划七个临床学科为重点专科。内科系统重点专科为:心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儿科。外科系统重点专科为:骨科、妇科。医技系统重点专科为:检验科。 二、技术项目及科研能力要求 重点学科将形成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以诊治疑难病为重点,具有相当规模的标志性管理现代医学专科。具备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能力;具有对本学科关键技术、方法消化吸收和创新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通用医学适宜技术的能力,并能加以优化和推广应用;具有较强的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科室建设在省、市内处于领先水平。 三、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规划 在投入方面,以在充分挖掘现有设施和设备潜力的基础上,根据技术发展的需要逐步添置新的设备为原则。在使用方面,以资源共享为主,以专科使用为辅。 1、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就医环境

继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各科室布局更合理,广大患者感受到舒适的就医环境。 2、购置必要的高精尖诊疗设备,优化诊疗条件。 医院的发展,必须要有必要的、符合医院发展的各项仪器设备与技术的支撑。在未来几年,随着重点专科建设,医院会根据自身发展陆续添置其他的高精尖治疗设备,不断提高诊疗条件。 四、人才培养 加强重点专科人才培养是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础,对重点专科的人才培养将给予倾斜政策。 1、通过每年引进素质好的本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或调入确有专长的实用型人才不断充实我院的人才队伍。 2、邀请院内专家学者到院进行学术讲座、手术指导、科研项目指导等,尽快提升我院年轻队伍的技术业务水平。 3、制定政策及奖惩机制鼓励职工自学岗位成才。 4、注重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定期开展技术操作考核、比赛等形式,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与实际水平。通过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专业作风严谨、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稳定的技术人才队伍。 六、经济支持政策 对于重点学科将给予经济上的倾斜政策,以促进其发展。对重点专科新购置的与开展技术项目、等级医院所要求的技术项目相配套的、社会效益好但成本回收期较长的,同时具有标志性的设备,在完成年度规定的重

皮肤科发展规划报告

皮肤科发展规划 (2015-2016) 2015年—2016年是我科步入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科学合理安排发展五年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结合我院实际,提出我科五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皮肤科现状 1.我院皮肤科基础薄弱,设备少且落后,皮肤科药物稀少,设备方面仅有微波治疗仪1台,没有专职的皮肤科医生,一直都是耳鼻喉医生兼管皮肤科病人,而且处于外二科协同分管的局面,造成多年来皮肤科一直没有较好的发展,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中医院有皮肤科。 2.中医皮肤科是中医特色治疗科室之一。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发挥中医优势,突出中医特色治疗,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及性病疗效好。尤其是对顽固性,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如慢性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痤疮等疗效尤为显著,能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甚至不复发。 二、发展目标 1.业务发展目标:目前皮肤科仍未独立成科,故5年发展目前首要目标是让大家知道中医院有皮肤科,其次,增加皮肤科住院人数,建立起皮肤科专科病房,设有15以上床位,逐步增加皮肤科科室收入,同时,开展中医特色皮肤科治疗,设立皮肤科治疗室,让更多病人享受中医皮肤特色服务。5年后能基本完善基本中医皮肤科建设,同时创造收入7万元以上。

2.住院率:为广大人民群众减少疾患,故每年逐步提高住院率,同时,待2013年唐医生进修回来后,增加带状疱疹、荨麻疹、慢性湿疹、银屑病病人住院率,让以上病人成为我皮肤科重点研究项目。 3.不断派出人员学习先进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同时参加各种皮肤科讲座。 4.不断引进经济实惠的皮肤科设备,完善皮肤科常规检查,同时2013年后利用管床病人的经验发表可靠而有效的论文。 三、发展规划 1 、扩大门诊业务 (1)根据一年来皮肤科病人的情况,患慢性湿疹位第一位,皮肤瘙痒症第二位,对这部分病人可以开展过敏源测定,并可开展特色中医外洗及熏洗治疗,如荨麻疹的外洗方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同时利用电视、健康教育宣传中医皮肤科,让大家知道传统中医对皮肤的特殊疗效。 (2)创建特色中医湿疮专科,开展特色服务,待2013年唐华医师进修回来后开展。 (3)与上级医院加强交流,周末请省知名专家坐诊。 (4)目前损美性疾病患者日渐增多,改善外观及提升生存价值,加强自身竞争力,故有必要开展皮肤局部痣、胎记等美容性小手术,并购买激光或冷冻治疗仪。 2、人才培养 需完善人员配备,医师2名,技师或专职护士一名;加强皮肤科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完整版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1 / 5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科建设规划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根据三江学院的总体发展规划,及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针、政策,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实际,着眼未来,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高级传媒人才。以教学科研建设为核心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以学生能力形成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课程教学的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竞争力;以加强完善教学科研的运作机制为重点,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学科专业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不断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质量。(二)学科建设原则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要以“宽口径、厚基础、强专业、重实效”的培养方针为原则,坚持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用改革和发展的观点编制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着眼于未来现代传播技术发展,立足于社会需求来研究我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确定办学规模和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做到数量与质量的统一、规模与结构的协调,努力实现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二、学科建设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学科建设总目标 在现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基础之上,结合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依据社会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专业方向,采取分段培养模式,分流学生兴趣走向,设置电视编剧、电视导演、节目技术、网络编辑等多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形成既符合传媒产业发展需要,又具三江学院广播电视编导自身特色的专业学科体系,在 2 / 5 专业建设上确立以“打造品牌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方向”的总 体发展目标。争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早日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二)学科建设主要内容 1.专业发展目标 2013年,完成拟新增专业方向的调研论证工作,并做好专业的 师资和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安排的修订。做好新专业的教学保障工作; 2014年,对大二学生做好专业分流工作; 2015年,申办数字媒体本科专业,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016年,做好申办影视传媒专业的论证工作。 2.师资建设目标 适当引进中高级的专业人才,特别是年轻的硕士生、博士生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编导人员。

医院专科建设意见及重点专科发展方向.doc

XXX医院 专科建设意见及重点专科发展方向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为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的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医院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结合我院 新病房楼投入使用,紧紧围绕医院发展规划目标,对医院科室进行了细化,增设了 4 个平行科室(神经内科、心内科、骨外科、耳鼻喉科),分设了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妇科、产科、新生儿科、肿瘤内科、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矫形科。我院按照 国家卫计委《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综合医院)》(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和 标准进行专科建设,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水平,满足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功能设 置和诊疗需求。医院持续大力推进重点学科建设,使医院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一、重点学科建设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挑战。我院必须 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提 高医院整体水平,体现医院特色,展示医院优势,必须坚持“科技兴院”方针,实 施重点学科建设,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 功能。 二、重点学科建设目标和内容 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使该学科学术水平(特别在某一专业方向)逐步达到市级 重点学科乃至更高层次重点学科的水平,并带动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整体提 升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贮备和人才 储备,成为本地区有特色、有影响或有竞争力的重点专业学科。 1、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主要内容是明确疾病发病机制和提高诊疗水平,最终解 决临床问题,应根据学科原有基础、现有优势、当前发展趋势及最有可能突破点等 来选择主攻方向,要集中一个学科,不能有诸多突破口,必须从自身优势出发,选 准研究方向,确保成效。 2、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中的首要因素,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

皮肤科发展规划

皮肤科发展规划 一、皮肤科现状 我院皮肤科基础薄弱,设备少且落后,皮肤科药物稀少,设备方面仅有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仪1台。 二、发展目标 1.业务发展目标:目前皮肤科门诊量不大,故目前首要目标是让大家知道我院皮肤科医生游毅瑶,扩大宣传,逐步增加皮肤科收入,同时,开展皮肤美容治疗,设立皮肤科治疗室,让更多病人知道我院有皮肤美容方面的服务。 2.不断引进经济实惠的皮肤科设备,完善皮肤科常规检查,同时针对专科专病有效的治疗经验发表可靠而有效的论文。 三、发展规划 1 、扩大门诊业务 (1)根据目前皮肤科病人的情况,患慢性湿疹位第一位,皮肤瘙痒症第二位,对这部分病人可以开展过敏源测定,并可开展特色中医外洗及熏洗治疗。 (2)与上级医院加强交流,请省内知名专家坐诊。 (3)目前损美性疾病患者日渐增多,改善外观及提升生存价值,加强自身竞争力,故有必要开展光子嫩肤、激光去皱、激光祛斑、胎记等美容性项目,并购买美容激光或冷冻治疗仪。 2.学科建设:

(1)积极开展各种病种的统计,完善病人随访机制,同时淘汰无效的治疗方法,学习先进疗法,购买皮肤科必备设备,开展新技术学习。 (2)完善诊疗方案的治疗,优化和整改诊疗方案,提高治疗率和有效率。 (3)积极参与过敏性疾病研究,开展过敏性疾病研究工作。(5)参加全国大小皮肤科协会所组织的经验交流会及短期培训。 3.做好特色专科建设的宣传工作: 结合周边社区开展优惠服务和义诊活动,提高皮肤科宣传,逐步建立皮肤科整体形象以及社会知名度、美誉度。 4.新开展项目: 逐步引进中药熏洗,过敏原检测,紫外线,红蓝光,光子生发,光子嫩肤,点阵激光,真菌检查等技术。 5.展望: 因为我镇人口较多,皮肤病发病率高,病源充足,且很多疾病反复发作,顽固迁延难愈,单纯用西医治疗方法效果欠佳,尤其是对顽固性、反复发作的慢性皮肤病效果差。采用传统疗法结合先进设备,突出我院皮肤科在治疗此类皮肤病疗效好,治疗特色鲜明。

【发展战略】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 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 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 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 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 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 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 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 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 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 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 人、讲师11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 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O0 GC98O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 (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 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 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 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 GCMS-2010 PLU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 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 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 项,省教育厅 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

医院学科发展规划-草案

省肿瘤医院学科发展规划(2014-2020) (草案) 为加强我院学科建设,规范院内各学科管理,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省内及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和专科,不断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现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配合新医改形势,结合外部医疗格局和内部实际,按照医院发展战略要求,根据《湖北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制定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 一、学科发展现状 医院是湖北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武汉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同时承担有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癌症中心、湖北省抗癌协会、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多项工作。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单位、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 2013年获得卫生部肿瘤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超声科、病理科、放射科、普通外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科被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肿瘤内科获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肿瘤科和放射治疗科是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重点专科。 1、专科基础条件 医院现有建筑面积10万余m2,包括外科楼、放化疗中心楼、综合楼、门诊部等,开放床位1504张;设立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中西医结合科等10个临床学科,有亚专科方向明确的30个临床病区;有放射科、病理科、

超声科、检验科、内镜室、心电图室、PET-CT、核医学科、药学部、放疗中心、组织标本库、GCP、防癌体检中心等13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室;门诊部有按病种和部位设置的各诊室、疼痛康复门诊、特色门诊、日间病房等;病案室设有随访登记室。 医疗设备齐全,能够基本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其中包括IGRT直线加速器5台、模拟定位CT、MR和CT各2台、PET-CT、DSA、6台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内镜系统等大型医疗及配套设备,先进性能够代表相关学科发展方向。 医院制定有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系统的学科建设评价和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人才建设、学术影响、医疗质量、科研教学、发展潜力等方面,定期对各学科进行系统评价,按照“重点专科重点建、一般专科普遍建”的原则,采取基础与目标相结合,评价与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专业设备、人才科教和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促进各学科及全院健康持续发展。 2、医疗技术队伍 现有医师总数241名(含返聘15人),其中临床医师184名,医技医师57名,医床比1:0.16;医师中硕博士151名,占医师总数比例为62.3%;医师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2:1:1(121:54:66);医师中55岁以上的有23名,占医师总数的9.5%,30-50岁的有181名,占75.2%。 护士总数697名,其中临床护士556名,占护士总数79.8%,床护比1∶0.37(具体我院床护比的计算方式如何?和外院交流时多院将有护士编制的均算在编制内,即床护比为1504∶697=1∶0.46);护士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73名,占护士总数39.2%;护士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3∶4∶25(66:89:542)。 技师总数116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2名,占技师总数10.3%;技师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湘潭县中医医院 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不断提升我院综合服务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强我院重点中医专科建设,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项目意义 我院目前有湖南省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针灸理疗科,湘潭市第三批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针灸理疗科、中风科、中医妇科。通过湘潭市重点中医专科项目实施,加强医院重点科室的建设,改善专科基础设施,提高专科人员的专业理论和诊疗水平,发挥重点专科的辐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降低患者治疗费用,逐步形成中医特色突出、诊疗水平较高,能带动医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重点中医专科,打造全市知名度较高的重点中医专科,实施“三名”(名医、名科、名院)战略。 二、针对现有的四个重点中医专科的延期建设发展规划和拟创建药剂科为湘潭市第四批重点中医专科 (一)专科建设发展项目

1、以诊治各种骨伤、骨病为基础,创建湘潭市第四批重点中医专科——骨伤科; 2、以治疗疼痛、痹症,康复为基础,创建湘潭市第四批重点中医专科——针灸理疗科。 3、以治疗中风、脑病为基础,创建湘潭市第四重点中医专科――脑病内科。 4、以治疗崩漏、胎动不安、妇人腹痛为基础,创建湘潭市第四重点中医专科――中医妇科。 5、以中医特色制剂为基础,拟创建湘潭市第四批重点中医专科――药剂科。 (二)专科建设发展目标 1、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科室病床需要(专科≥30),使科室病床数、基础设施在省内中医医院同类科室中处于领先地位。 2、加大专科资金投入,预计投入建设资金20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以自筹为主。建设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为专科发展配备必须设备。 3、加强科室人才梯队建设,选好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继承人,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专科人才培养,积极开展科内业务讲座(≥1次/月),积极选派专科优秀中青年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皮肤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皮肤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肤健康的要求也在提高,从以前的有病不治(传统观念认为皮肤病无大病,无生命危险),到有病即治,再到皮肤美容,是一个不断升级进步的过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一个人健康与否最直观最外在的表现。现代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变化,人与人之间的频繁接触与交流,都使得当今社会皮肤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皮肤病的治疗和皮肤美容的需求与日俱增。建设与规划一个好的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皮肤科,不仅能满足当地及周边居民皮肤健康美容的要求,也能为医院带来良好的声誉与社会经济效益。 本人在院领导的关怀下,自行钻研皮肤性病理论,结合临床不断探索,有了对皮肤性病的初步诊治经验,后在院领导的安排帮助下去无锡二院皮肤科进修三个月。无锡二院皮肤科是省重点学科,年病流量仅次于上海华山医院居全国第二。三个月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我抓住了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在进修中虚心用心,认真详细地做笔记,收货颇丰!与二院皮肤科上下也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有幸成为唯一一个被邀参加二院科室年夜饭的进修医生。为以后本院皮肤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方便以后在临床诊治方面获得技术指导协助,。 下面就皮肤科的建设与规划谈几点小的建议: 一、皮肤科药品的更新与升级换代。每个学科都在不断发展之中,皮肤性病的治疗理念 在近十年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相应的新药业层出不穷,临床治疗的效果也更优。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在痤疮治疗,皮炎湿疹和真菌感染治疗方面引进1-2个切实有效,老百姓能承受得起,又具有良好效益的新药,具体如下: 1,痤疮。以往痤疮治疗缺乏有效手段,既有“异维A酸胶丸”属于最老的第一代维A 酸类药品,临床效果较差,副作用普遍且明显,病人的接受性和用药依从性较差。外用的自制药品,地塞米松+己烯雌酚+氯霉素配比后研磨溶于酒精外搽,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反弹明显,且地塞米松目前已不推荐作为面部外用,因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可致面部皮肤变薄充血甚至引致激素依赖性皮炎,还可致毛孔粗大,面部黑点或黑斑等后遗症。维A酸类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治疗痤疮行之有效的药物。目前已更新到第三代,我们可以引进1-2个口服和外用制剂,第二代或第三代兼顾,可用副作用较小的“维胺酯胶囊”取代“异维A酸胶丸”,同时引进外用制剂“维A酸乳膏”和“他扎罗汀凝胶”等,内服加外用提高痤疮治疗效果。其他还有“阿达帕林凝胶”和“5%过氧苯甲酸凝胶”,均为法国高德美公司生产,为进口药品,价格相对昂贵。重庆华邦制药是国内最大的专业生产皮肤科用药的上市公司,产品覆盖一、二、三代维A酸类药品,作为进口药的国内唯一替代产品,在无锡二院得到了广泛应用且临床治疗效果较佳。但目前的问题在于,本院进药渠道暂时只局限于“江阴大众”与“江阴华宏”,而华邦制药公司只从“无锡山禾”发货,“无锡山禾”是无锡最大的公立医药流通配送公司,地位相当于“江阴大众”。江阴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所用华邦的皮肤科药品均从“无锡山禾”进货。华邦公司称若能从“无锡山禾”进货便可配送至医院。因华邦的相关皮肤病药物在国产药来讲,均为独家产品,没有其他国内厂家生产,所以目前的问题是需要解决从“无锡山禾”进货的问题! 2,皮炎湿疹。皮炎湿疹是一大类皮肤病,主要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瘙痒同时伴皮炎或皮疹,治疗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外用加抗组胺药内服,本院目前所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有:“三九皮炎平”和“艾洛松”。“三九皮炎平”成分为“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为中效糖皮质激素外用制剂,因“三九皮炎平”为OTC(非处方药),认知度高,外面药店均有销售且售价较医院便宜,若开具此药,易造成病人流失,因患者下次需要其至药店自行配药即可,“艾洛松”同理如此。“地奈德”是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类新药,中至强效,对“皮炎平”、“艾洛松”治疗效果不佳的皮炎湿疹有较好疗效,该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讨论稿) 2007年5月

目录 零、概要 (1)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1)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2)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2) 二、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2) (一)突出重点,全面提高 (3) (二)优化结构,注重创新 (3) (三)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3) 三、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3) 四、各学科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 (4)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4) 1. 学科研究方向 (4) 2. 学科建设目标 (4) 3. 年度建设目标 (5)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6) 1. 学科研究方向 (7) 2. 学科建设目标 (8) 3. 年度建设目标 (8) 五、采取的措施 (9)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07-2009) (讨论稿) 学科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有机结合体,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对于信息学院来说,做好学科建设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为了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高水平,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应用型学院,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发展规划,结合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零、概要 本规划以国家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中与信息学院关系较大的学科主要有: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信息学院目前没有硕士点,已有专业涉及到二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涉及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完整版)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护理,赢得社会信誉。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1、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认真执行《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完善护士准入制度,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聘用、使用制度,同工同酬,杜绝无证上岗,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 2、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一般病房床护比大于或等于1:0.4;ICU床护比为1:2.5-3。在达到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基础上,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并遵循以人为本,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合理配置各层次护士,实施按职上岗,做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切实保证医疗安全。 3、深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

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人性化护理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 4、加强护理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做到有管理目标,有实施计划,有质量标准考评细则和奖罚制度。护理部下设各护理质控小组,每月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考评,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指标始终保持在:危重一级护理合格率≥90%,基础护理合格率≥95%,抢救药品完好率达1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理人员年培训率达到100%,年压疮(非难免)发生率为0。 5、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 护理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护理管理培训班、新技术培训班等),低年资护士院内大科轮转,业务骨干到ICU轮转,有计划选送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护理部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各1次。为督促学习,护理部要每年进行“三基”理论考试1次,40岁以下护士每年进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心脑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强市、强区的文件要求,推动我院脑血管专科的持续发展,加强特色专科的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诊治需要,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其中脑卒中的发病率每年大约达200/10万,致残率高达60%~70%,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思想负担。如何降低致残率,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其生存质量,尽可能地回归社会是医务工作者当前的重要任务。研究中医中药、中医适宜技术和现代医学、现代康复技术结合点,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深入社区对脑卒中的防治和康复,符合我国的国情,有利于弘扬我省我市我区的中医中药事业。对加强社区的卫生建设和建设中医强区有深远的意义。寻求最佳的理法方药及技术方案治疗脑血管病,建设名院名医,创立医疗牌品,使我院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科的可持续发展再上新台阶,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建设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 落实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关于建设中医强省、强市、强区的文件要求。发挥我院在荔湾区的中医龙头单位的优势,在原有人才、技术基础上,结合实际,明确目标,做精做强做大,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脑血管专科,力争把本专科将是成为荔湾区的优质医疗服务品牌。 一、专科的现状与分析 1.专科的基本情况: 我院脑血管病研究有2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设有脑血管病专科病房、专科门诊和社区防治机构,对脑血管病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摸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有效特色方法。专科注重人才的引进及培养,现已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专科技术人员共有1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5人,熟悉脑血管病专业知识,大部分具有全科医师资格,有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和社区工作经验。我科有关论文先后多次参加国际、全国及省市学术会议的交流;发表于国际、国家级及省市级学术论文多篇,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专科业务用房约500平方米,其中门诊约80平方米,包括专科门诊诊室、针灸室、理疗室、按摩室;住院部约420平方米,设有专科病床25张,康复治疗室1间。 2. 专科负责人: 专科带头人何景如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心理函授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2000年4月获得国际卫生医学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博士学位,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工作,先后发表有关脑血管病论文10多篇,获得中华名医高新科研成果先进奖、紫荆花创新医学金奖、共和国名医成就贡献奖等多项奖项,业绩入编《中国专家名人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等。 专科病房负责人冯森坚主治医师,内科副主任,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本科系,从事脑血管病临床诊疗工作多年,熟悉掌握脑血管病的新动向、新技术,近四年主持本院脑血管病专科住院部工作,在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面较有心得,先后发表了《激光结合参麦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重要熏蒸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病人康复的观察》等多篇论文。 3. 专科特色技术 专科配套各种先进仪器,现有减重步态训练仪、电动站立斜床、中药熏蒸床、中频治

皮肤科发展规划

皮肤科发展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皮肤健康的要求也在提高,从以前的有病不治(传统观念认为皮肤病无大病,无生命危险),到有病即治,再到皮肤美容,是一个不断升级进步的过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一个人健康与否最直观最外在的表现。现代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变化,人与人之间的频繁接触与交流,都使得当今社会皮肤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皮肤病的治疗和皮肤美容的需求与日俱增。建设与规划好一个的有一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皮肤科,不仅能满足当地及周边居民皮肤健康美容的要求,也能为医院带来良好的声誉与社会经济效益。 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科将步入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二级医院评审的完成,我科更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契机,科学合理安排发展五年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结合我院实际,提出我科五年发展规划如下: 一、皮肤科现状 1.我院皮肤科底子薄,总被认为是小科。我院皮肤科起步比较晚,发展不景气,设备少且落后,而且年代比较久远,比较落后。自我接手皮肤科后,将在领导的支持下引进过敏原诊断治疗,陆续引进了紫外光疗仪、红蓝光治疗仪、光子生发治疗仪、负离子喷雾治疗仪、熏蒸治疗仪等设备。人才梯队出现断层现象,而且没有独立门诊,门诊量虽然一直在增加,但是仍然达不到预计

的水平,因而造成多年来皮肤科一直没有较好的发展,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中医院有皮肤科。 2.中医皮肤科是中医特色治疗科室之一。将采用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结合先进的设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中医特色治疗,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及性病疗效好。尤其是对顽固性,易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如慢性湿疹,银屑病,荨麻疹、痤疮、带状疱疹等疗效尤为显著,能明显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甚至不复发。 二、发展目标 1.业务发展目标:目前皮肤科门诊量不大,故5年发展目前首要目标是让大家知道中医院有皮肤科,扩大宣传,逐步增加皮肤科科室收入,同时,开展中医特色皮肤科治疗,设立皮肤科专题门诊,开展专病专治,做到专病有专人负责,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让更多病人享受中医皮肤特色服务。5年后能基本完善基本中医皮肤科建设达到二级医院建设要求。 2.不断学习先进中医皮肤科诊疗技术,同时参加各种皮肤科讲座。 3.不断引进经济实惠的皮肤科设备,完善皮肤科常规检查,同时针对专科专病有效的治疗经验发表可靠而有效的论文。 4、五年之内开设药妆专柜,经营医学护肤品,与国际皮肤科运营模式接轨。 三、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 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

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重点专科发展规划 一、科室现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二、总体目标 争取在xxxx年,xxx科顺利通过重点专科验收,并培养和引进一批掌握学科核心技术、引领学科发展方向的专科人才梯队,形成明显的专科优势,从而带动全市医疗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推动学术和科研进步,扩大我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重点任务:(从以下几个方面规划) 1、加强科室基础设施建设 病床数、设备设施、专科经费投入前2年需要多少经费支持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内容及数量、研究生比例达到多少、护理专科业务发展到什么水平、人才培养计划是什么 3、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及水平 出院人次、门诊人次亚专科建设、疑难病种诊治能力、危重症诊治能力、创新项目的临床转化、县域外就诊患者的比例 4、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合理用药、合理检查、避免医疗纠纷及事故、开展单病种管理、提高病历甲级率、降低术前平均住院日及手术感染率 5、教学科研出实效 科研、教学、继续医学教育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院领导高度重视重点专科建设,成立了医学重点专科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业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科教科、医务科、护理部、人事科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管理组织,负责对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医院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医院专科建设规划中的阶段目标、分项目标的具体计划、项目实施进度、完成项目的措施、经费使用的具体情况等每年组织进行一次自查。并根据需要,随时抽查各重点专科的建设工作情况。如专科基本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梯队建设以及经费使用等。组织开展专科建设的评估工作。

医院建设发展规划最新版本

涞水县医院 全面提升公立医院综合能力发展规划 第一节规划背景 一、医院基本情况及分析 (一)、综述 涞水县医院始建于----年,经过---年的发展建设,目前是全县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集中、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备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疗机构,面向全县万群34众和外来人员提供医疗服务,业务开展覆盖常见病、多发病与临床急救、应急医疗保障,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二)、基础设施 医院占地面积----万平方米,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开设内、外、妇产、儿科、五官等十个临床科室和血液透析室、急诊、手术室、康复理疗科、放射、检验、医技、药房、挂号结算等辅助科室,并兼具行政管理职能。 住院楼----年投入使用,面积----平方米------,门诊医技楼----年投入使用,面积----平方米。 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现有业务用房中,仅门诊综合楼能够满足诊疗工作需求,其他建筑或为危房或设施不全,尤其缺失手术室和消毒供应室两个关键功能,严重制约了医疗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传染病区不能使用,导致传染病患者与普通患者同在一

个病区,不仅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而且在爆发疫情时完全没有处置能力。 基础设施还共同存在两个方面的严重问题:一是供电不稳定,医院独立变压器至今未能通电,现有电路承载能力不足、电压不稳且停电不可预知,直接导致已配置到位的大功率医疗装备不能装机,中心血站也一直无法开展工作;二是没有下水管网,洗手设施及厕所不能使用,院感防控难以开展,污水随意倾倒,诊疗环境难以改善。 (三)、开放床位 编制床位----张,按照卫生部2004年颁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本标准为医疗机构执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是卫生行政部门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依据)中关于二级医院设置“100—499”张病床标准,低于最低要求。 目前开放床位----张,已达到住院部最大载荷。以住院部大楼----m2建筑面积计算,每床建筑面积仅为----m2,远低于“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每床建筑面积45m2的最低要求。(四)、科室设置 医院设有院办、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信息中心等---个职能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个临床科室,放射科、检验科、电生理科、药房、药库等--个医技科室,其中----科是县重点专科。 “医疗机构基本标准”中,二级综合医院需设置科室为:

学院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及要求措施

2009年-2010年学院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及措施 一、建设目标及规划 1、总体目标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建设学科团队为依托,整合各个学术团队的研究特色,发挥各研究方向的研究专长,本着“学科交融,相互促进”的原则,力争在建设期在学科建设方面达到如下目标: (1)建设年度力争使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列入省学位点建设规划,为获得该学科的博士点奠定基础。 (2)加大力度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保持该硕士点在省的领先地位。 2、取得标志性成果 (1)围绕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SCI、EI、ISTP索引论文50篇; (2)国家级资助的科研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获得批准1-2项; (3)企业资助的重大联合攻关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资助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工程),获得企业资助的重大联合攻关工程1-2项; (4)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 3、学位点规划及研究方向 (1)学位点建设规划 (2)研究方向

①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主要研究领域: 生物信息处理与分析、图像理解与识别、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检测与估计、智能信息处理、机器视觉信息获取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 ②计算理论主要研究领域: 算法及其复杂性、机器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数据库理论与系统、软件理论与软件方法学、理论计算机科学 ③信息系统集成及应用主要研究领域: 经管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并行与分布式软件、知识发现与知识工程、智能交通系统 ④图形图像及模式识别主要研究领域: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图像处理、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技术、模式识别理论及应用 ⑤网络与信息安全主要研究领域: 现代密码学理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安全和信息检索、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 ⑥分布式计算主要研究领域: 高性能计算、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⑦通信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领域: 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计算机通信理论与系统、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传感器网络信息融合与处理、数字通信 二、拟采取的措施 1、引导研究方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的设置是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依据的,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工程及课题的设置是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的。省重大科技专项是以《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设置的,要争取工程,首先要了解国家、省科技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0

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发展规划(2020 为全面加强信息安全专业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根据“学校建设发展规划”总体目标要求,特制定信息安全学科2010-2014年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至2014年,我校信息安全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建成我省乃至中南地区高级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整体实力争取达到国内公安高校领先水平.同时,不断深化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努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材建设等. 二、人才培养 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信息安全专业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人才培养的工作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政治素质、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警务技能的养成,坚持走“教学、科研、办案”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办学层次及规模 1、2010-2011年,信息安全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40人.2012-2014年,每年招收本科生80人. 2、在办好信息安全专业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面向公安系统在职民警,开办多种形式的信息安全培训班,以提高在职民警的业务水平和办案能力.

(二)重点学科与课程建设 1、在全面加强信息安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犯罪侦查、计算机取证技术等课程建设,努力办出专业特色,提升信息安全学科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争取在2014年之前,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犯罪侦查、计算机取证技术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2、进一步深化学科内容体系改革,按照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建立与计算机安全技术和公安工作发展相适用的,具有警察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在现有客座教授队伍的基础上,再聘请2-3名国内著名专家充实客座教授队伍,并且每年聘请1-2名专家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以提高信息安全学科的整体水平. 4、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加强公共外语教学,不断提高学生英语水平.2014年前信息安全学科各门课程全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案例为驱动进行教学. 三、科研工作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瞄准当前信息安全领域中的紧迫问题和热点问题展开科学研究,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学术论文.2010-2014年间每年发表学术论文20篇以上,其中核心刊物4篇以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