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解我镇大班额的思考

化解我镇大班额的思考

化解我镇大班额的思考
化解我镇大班额的思考

化解我镇“大班额”的思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撤校工作的开展,我镇较大面积出现了超出额定人数(45人/班)的班级,“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的现象的泛滥,既束缚学校的创新与发展,又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阻碍教育质量的提高,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公平带来了严重危害。怎样有效化解大班额难题?现结合我们新南镇教育布局的实际,就小学部化解“大班额”问题谈点浅见,以求教于同行。

一、我镇“大班额”和“小班额”分布基本情况

图表1 新南镇各班人数表

如果我们规定50人----65人为“大班额”,66人以上为“超大

班额”,那么我们镇现在“大班额”有14个,“超大班额”有1个。其中新南镇完小“大班额”有9个,“超大班额”有1个,凉井完小有“大班额5个,流水完小和流水二小“无大班额”和“超大班额”。

二、形成“大班额”的原因

(一)各村小的拆除和未拆除村小由于教育教学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薄弱,所以学生都涌入各片区级完小就读。

(二)老百姓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加。随着人们普遍重视子女的教育,新南镇完小和凉井完小这些“名”校就成了部分家长的首选,他们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这些“名”校就读,这也是新南镇完小和凉井完小大班额形成的原因。

(三)流动人口就地入学又是新南镇完小和凉井完小“大班额”形成的另一原因。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部分人在新南街上、凉井街上购房、搞企业、开店做生意也吸引了部分的农民入住这两地。

三、“大班额”的诸多危害

(一)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大班额”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一间48平方米的教室,挤入75个学生,这是多么“残酷的场景”,不但课桌挤到了讲台,就连过道都几乎没有了。“大班额”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教学工作很难符合教育法律规定,教师难以与每个学生交流,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上课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和次数减少,得到教师个别指导的机会降低,个人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教师的关注,必然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由于学生多,作业量大,大量的家访,教师不堪重负,抽不出时间从事教学研究,也抽不出时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仅教学成绩难以提高,而且使教师的体力、精力严重透支,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三)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人多空间小,到了冬季,学生受不了寒风,只能关起窗户上课,整个教室空气浑浊。在夏天,散发出来的汗臭味,脚臭味,使室内空气更加浑浊,严重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大班和超大班的学生整天坐在细菌纷飞、空气污浊、汗臭严重的教室里,会使我们的学生出现头晕、胸闷、嗜睡等现象,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学生身体严重受损。

四、统筹资源,化解难题

(一)从图一我们看到:新南镇完小、凉井完小出现“大班”、“超大班”,而洗马小学和新华小学几乎出现“零班级”,流水完小每班也只有20—30人,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度不均衡,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从地理条件、人口分布趋势和城镇化建设进程来看,我认为流水片区只保留流水二小一间学校,将流水完小拆除,流水完小的学生分别向流水二小和新南镇完小分流。凉井片区拆除长兴小学、新华小学、芭蕉小学,只保留凉井完小。新南片区拆除山塘小学、金华小学、洗马小学,这样每个片区只保留一间完整的小学。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统筹规划,适当超前配置教育资源,

加快镇完小和片区级学校建设,适度扩大新南镇完小、凉井完小容量,流水二小容量,使教育资源能适应学生增长的需要。我预计假若拆并学校以后,可能如图表2的班级设置。

图表2 新南镇撤并校后各班预计人数表

这样人数最多的班级也不过52人,就将彻底解决大班问题了。我预计在此后的时间,我们全镇一年级可能保持在218人左右,二年级303人左右,三年级259人左右,四年级209人左右,五年级317人左右,六年级294人左右共1600人左右,若按20:1,我们最多只需要87名专职教师!新南镇完小配备50名、凉井完小配备20名、流水二小配备17名,还有22名教师可暂时采取“转岗薪不变”的方式进入工勤岗位,这样我们的食堂工人、宿管教师、门卫、水电管理

等都不缺人了。这既能有效化解大班额问题,又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让我们的教师享有更好的教学资源,让我们的学生享受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二)逐步实现“师资”均衡。在教师配备上实事求是配齐配足教师,特别是美术、体健、英语等紧缺学科教师,全镇教师统一调配,采取公平竞争、激励约束、权益保障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目标,进一步搞活用人制度。我们坚持既优先保证镇完小师资力量,也不让片区级学校师资力量太弱,同时在评职评优等方面向片区级教师倾斜,将片区级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并加快片区级学校教师公租房建设,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一套住房,改善片区级教师的生活、娱乐、交通状况,保证片区级教师的稳定,缩小片区级与乡镇级师资差距。

当然化解“大班额”问题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当中涉及校舍建设、教育设备投入、教师调配等很多棘手的具体问题、但只要政府把消除学校“大班额”纳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民生工程之中,协调各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着眼全局,兼顾优劣,切实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采取堵疏结合方式,标本兼治,想方设法增加镇级学校和片区级学校容量,大力改善片区级学校办学条件,提高片区级学校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就能积极有效消除各学校的“大班额”问题。

五马镇中心小学治理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欧阳歌谷(2021.02.01) 五马镇中心小学治理“大班额”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工作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镇村统筹、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学校现状 随着农村入住集镇及外来务工人数的扩大,子女入学问题摆在了面前,由于我校校园改扩建,我校现有条件不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考虑到正常的教学活动,对部分班级进行了合班,导致部分班级出现大班额现象。 三、治理“大班额”的措施 消除“大班额”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镇村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彻底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

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新扩建教学楼、实验楼、操场、公寓楼等设施,扩大学校规模使班级学生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消除大班额规划及措施

消除大班额规划及措施 平安小学

消除大班额规划及措施 一、指导思想 大班额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学校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我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了大班额问题的危害性和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紧迫性,制定了校舍建设规划及校舍建设改造等相关工作的详细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加快了解决大班额问题的进程。 二、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902人,教职工80人。学校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会议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少队部、音美室等部室,教学设备齐全,生活设施完善。学校现有大班额5个,分别为六年级1班47人,六年级2班48人,六年级3班53人,六年级4班48人、六年级5班46人。 三、消除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 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 规范招生 近几年我们按照“就近入学,辖区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现象。为此,我们每学期开学都对照户籍进行招生,有效控制接纳非本学区生源,逐步减少外学区学生。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认真执行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本校学区招生,不拒收学区内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招生,有效控制班额;严格控制借读生,在学区内生源全部招满,班额尚有余缺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接收部分借读生;严格控制非适龄儿童入学,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态势。 3.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调班、分班相结合的方式,消除大班额现象。二年级三个班学生适度调班,可以达到规定要求。对于六年级计划分出一个班。 4.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分班后,学校至少增加班主任1名,数学老师1名,其他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增加教师课时量解决。 5. 严格控制学生留级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严格把

(完整版)解决大班额工作措施

兰溪镇学校解决大班额工作措施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解决学校“大班额”现象工作目标,特制定“大班额”解决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解决“大班额”现象。 二、解决“大班额”的措施 解决“大班额”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彻底解决“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计划为16--2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013.9

消除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

消除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三小学消除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工作目标,特制定任庄小学消除“大班额”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学校基本情况 第三小学位于县城东南街,学校占地面积4588平方米。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561人。教师41人,教师合格率为100%。 三、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消除“大班额”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彻底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 学生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是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如何消除大班额消除大班额精选工作计划范文

如何消除大班额消除大班额精选工作计划范文随着生活质量变好,随之而来的是家长们都想要选择优质的学校,从而导致出现“大班额”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就导致了生多校少,课堂的质量也因此下降。 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大班额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学校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我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了大班额问题的危害性和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紧迫性,制定了相关工作的详细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加快了解决大班额问题的进程。 二、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450人,教职工131人。学校有实验室、仪 器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会议室、体育器材室等部室,教学设备齐全,生活设施完善。 现有大班额9个,超大班额26个。学校每班人数均超60人,其 中6(1)班86人,6(3)班82人,6(4)班83人, 6(5)班81人。

三、消除措施 1、规范招生 近几年我们按照“就近入学,辖区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现象。为此,我们每学期开学都对照户籍进行招生,有效控制接纳非本学区生源,逐步减少外学区学生。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认真执行学生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 籍相统一;学生的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本校学区招生,不拒收学区内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招生,有效控制班额;严格控制借读生,在学区内生源全部招满,班额尚有余缺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接收部分借读生;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态势。 2、严格控制学生留级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严格把关,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3、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大班额化解方案

学校大班额化解方案 (包括工程建设、资金缺口、师资配备,分2019年度、2020年度)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化解学校大班额现状,根据我校实际,制定方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惠民县李庄镇第二小学位于李庄镇北部,学校辖区涵盖李庄镇蔡冯社区、李庄镇大周社区的一至六年级以及李庄镇聂索社区四至六年级适龄入学儿童。学校现有19个教学班,747名学生,46名在编在岗教师。其中五年级共有143名学生,三个班学生数分别是50、46、47,根据上级规定,三个班均超过45名学生,为大班额。 二、主要问题 教师数量不够。 三、破解方案 (一)严格管理,规范招生 一是严格学校学籍管理,加大学生流动的宏观调控力度,严禁学生非正常流动,严格转学的条件和程序,对已经达到规定班额上限的班级,原则上不再接收转学学生。 二是按就近入学招生原则,准确确定招生范围。坚决杜绝非本辖区学生招入现象。 (二)争取资金,新建校舍,招聘教师 我校现闲置教室一口,只需将五年级三个班扩为四个,即可利用

现有校舍扩班解决大班额问题。2019年度,春季学校班数扩为20个班,计划新招聘教师3名,预计需要资金10万元。2019年秋季,根据新生摸底调查,新招一年级共有97名适龄入学儿童,三个班均不超45人。现三年级现有三个班,学生106人,聂索社区小学升入48人,共计154名,需分成四个班,每班平均39人,才符合规定人数,所以学校班数需扩为21个班;根据学校实际,我校范玉棱老师2019年12月退休,需再增加3名教师,预计需要资金10万元;同时,需新建教室一间,教研组两间,预计需要资金10万元。 2020年度,根据新生摸底调查,新招一年级共有101名适龄入学儿童,分三个班均不超45人;现二年级(即2020年秋季的四年级)有四个班,学生134人,聂索小学升入37人,共计171名,需分成四个班,每班平均43人,符合规定人数,所以学校班数仍为21个班,因此不需要任何投资。 惠民县李庄镇第二小学 2019年1月

消除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精编版

第三小学消除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工作目标,特制定任庄小学消除“大班额”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学校基本情况 第三小学位于县城东南街,学校占地面积4588平方米。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561人。教师41人,教师合格率为100%。 三、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消除“大班额”是“两基”成果巩固和提高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彻底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 学生人数控制在45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是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嘉峪关市逸夫小学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

嘉峪关市逸夫小学消除大班额现象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特制定嘉峪关市逸夫小学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现状分析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687人,教学班35个,教职工102人,平均每班48.2人。 学校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会议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少队部、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部室,教学设备齐全,生活设施完善。 学校现有大班额22个,超大班额10个,分别为一年级45人以上5个班,50人以上1个班,二年级45人以上2个,50人以上4个,三年级45人以上3个,四年级45人以上5个班,五年级45人以上3个,50人以上3个,六年级45人以上4个,50人以上2个班。 三、消除措施 近几年,为控制大班额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规范招生 近几年我们按照“就近入学,辖区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现象。为此,我们每学期开学都对照户籍进行招生,有效控制接纳非本学区生源,逐步减少外学区学生。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认真执行适龄儿童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本校学区招生,不拒收学区内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招生,有效控制班额;严格控制借读生,在学区内生源全部招满,班额尚有余缺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接收部分借读生;严格控制非适龄儿童入学,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态势。 2.严格控制学生留级

预防大班额方案

预防大班额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特制定“大班额”消除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规划招生,就近入学,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实现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 二、学校基本情况 现有xx个教学班,共xx名学生,其中最大班级人数,共xx人,最小班级人数,共xx人。教职工xx人。 三、防止大班额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四、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为控制消除大班额,结合本地实际,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防止“大班额”现象。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学生人数控制在55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

理;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义务教育学生信息化的管理;规范转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严格控制学生留级,因病休学必须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阳出具的诊断书、病历以及必要的住院票据;化解已有“大班额”的出现。 4、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严格控制学生留级,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严格把关,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6、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xx小学 年月日

中学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消除大班额的措施 一、指导思想 大班额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学校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我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了大班额问题的危害性和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紧迫性,制定了相关工作的详细计划,明确了工作职责,加快了预防和解决大班额问题的进程。二、现状分析 学校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会议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少队部、音美室、劳技教室等部室,教学设备齐全,生活设施完善。 三、预防、消除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二、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规范转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因病休学必须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病历以及必要的住院票据;化解已有“大班额”,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三、是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要求所有行政领导(除校长外)都必须挂班上统测学科,

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四、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五、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既不让学校班额过大,也不让一个学生无学可上。 六、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防止“大班额”现象的“死灰复燃”。 2012 9

2012--2013学年度家访工作计划家访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教师,要搞好 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单纯依靠自己是不行的,必须和家长密切配合,因此家访是必不可少的,家访是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有效途径。通过家访可以使教师、家长更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从而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管理好班级,必须全面了解学生。要达到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必须进行家访。 因此本人结合所任班级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家访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全部居住在农村,学习基础较差。加上农村的教育情况向来就不容乐观,历来就远远落后于城市。而学生素质的高低往往也和家长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我校大部分学生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而对教育的认识也十分有限,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更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他们只知道让孩子去上学,只知道让孩子考个好分数,却不知道如何全面去提高孩子的素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他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毫无科学道理,往往对孩子非打即骂,粗暴草率,根本不去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不去问孩子心里想些什么,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和希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他们总是希望孩子能理解自己,能明白家长的一片苦衷,却不去理解孩子的心理,不知道教育应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这样往往会发生一些本不该发生的事,甚至会发生令家人后悔终生的事。另外还有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把孩子交给老师就算完事了,孩子的成绩好坏和自己没关系,他们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推给了老师。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灌输一些不健康甚至不道德的思想,致使一些学生思想落后,行为恶劣,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总之,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对教育认识片面,对孩子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是本班学生家长的共同特征,也是本班学生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 二、家访目的和要求

大班额化解工作

大班额化解工作重要性 一、这是政治任务 消除大班额,是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是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省委省政府对全省人民公开承诺今年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今年以来,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都曾专题研究大班额化解工作,区委区政府对大班额化解工作高度重视,并向市委、市政府承诺如期完成化解任务。从今年起,大班额化解列为省对市政府、市对区(市)政府的综合考核项,不再单单是义务教育满意度调查的一个分项。 大班额化解任务完不成,我们无法向区委区政府、市委市政府交代,我们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去年下半年以来,省纪委、省委巡视组在办案、巡视过程中,已经关注大班额化解工作。省委巡视组在台儿庄巡视发现古城中学存在虚假化解、超范围招生、掐尖招生等违规违纪行为,并对7名责任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其中给予当事校长撤职处分。市纪委已经要求各区(市)举一反三、自查自纠,下一步肯定会进行核查、核验,请大家不要有应付、糊弄思想,要采取得力措施,完成化解任务。 二、这是重点工作 大班额清零、失学辍学清零、配套园整治清零,是今年

省教育厅、市教育安排部署,要求必须完成的三项“清零”工作。作为全省教育系统的年度重点工作,省、市、区三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把三项“清零”作为重中之重安排部署,任务执行的怎么样、完成的怎么样,不但但依靠政府、依靠局长,更要依靠各学区主任、各学校校长,切实履职尽责,下大力气把好入学关、转学关,完成清零任务。 三、这是群众利益 大班额现象,一部分是因学校建设滞后、学位不足造成的,但更多的是因个别学校对学生入学资格审核把关不严、超范围招生、违规招生、违规转入,存在“关系生”“条子生”造成的。 一方面,入学资格审核不严甚至部分干部教师放水、帮助学生家长造假,“关系生”“条子生”的存在,多数因暗箱操作、失职渎职、利益输送等违规违纪而起,与阳关招生、阳光分班的政策相违。 另一方面,这些违规招生行为,侵害了招生范围内学生的利益,同时人为造成了招生范围外学生入学机会的不均等、受教育权利的不均等,侵害了这部分学生的利益,这都是典型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漠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工作,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中纪委牵头实施的涉及民生领域的重点工作,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都在找负面典型,大家不要越底线、触红线。

五马镇中心小学治理大班额工作实施方案

五马镇中心小学治理“大班额”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工作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镇村统筹、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学校现状 随着农村入住集镇及外来务工人数的扩大,子女入学问题摆在了面前,由于我校校园改扩建,我校现有条件不能充分满足教学的需要,考虑到正常的教学活动,对部分班级进行了合班,导致部分班级出现大班额现象。 三、治理“大班额”的措施 消除“大班额”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推进镇村教育统筹、均衡发展的重大课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服务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控制“大班额”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彻底消除“大班额”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新扩建教学楼、实验楼、操场、公寓楼等设施,扩大学校规模使班级学生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以缓解学校的压力。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4、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规定,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新生年级人数,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和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等方面入手,化解已有“大班额”并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5、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消除大班额实施方案

建安九年制学校消除大班额实施方案 为推动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17〕6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陕教基一办〔2016〕41号)文件精神,按照区教体局和区政府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现特制定建安九年制学校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现状分析 学校有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会议室、心理咨询室、卫生室、体育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综合活动实践室等,教学设备齐全,生活设施完善。 三、消除措施 为控制大班额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规范招生 近几年我们按照“就近入学,辖区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现象。为此,我们每学期开学都按照区教育体育局要求进行招生。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认真执行适龄儿童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

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本校学区招生,不拒收学区内学生。 2.严格控制学生留级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严格把关,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3.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 通过教导处审核校对,班主任把关,落实教体局学籍管理办法。 4.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既不让学校班额过大,也不让一个学生无学可上。 虽然我校目前没有“大班额”,但我校也为防止计“大班额”的出现,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调班、分班相结合的方式,消除大班额现象。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 4.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的出现。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化解大班额,路在何方

化解大班额,路在何方 贺旭艳 大班额,学生之伤,教育之痛。作为中心老城区所在的大祥区,这一问题尤显突出。教育要前行,这一桎梏就必须要突破,让我们走进大祥教育,积极求解。 城区班额严重超标 “老师根本没必要强调学生坐端正,我们自然而然地坐得很直,为什么?因为前后桌子夹得我不得不坐得很直啊!” “教室快要挤爆了!实在没有地方了,我只能坐在教室走廊的空隙里了。” “我上课根本就不看黑板,因为座位太偏,黑板反光,只能看到一片白花花的,还不如不看。” 走进大祥的城区中小学校园后,可能你会觉得孩子们的描述一点也不过分。“前贴讲台后靠墙”就是对“大班额”的最形象的写照。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班额标准,中小学校班级学位不得超过45人, 66人以上则为“特大班额”。而大祥区教育局一项调查表明:2013年上学期,大祥区城区11所小学共有小学生17789人,平均班额为73人,其中滑石学校78人,

三八亭小学79人,向阳小学77人,城南学校82人,百春园小学84人。部分班级高达90人以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巨无霸”,最大班级96人。大祥一中作为大祥区唯一的一所城区中学,平均班额69人,也超过部定标准24人。即便如此,各种关系户或进城务工家长还是有诉求将孩子转入,直到考察教室实在是“无插针之地”才肯作罢,但留下的仍然是“不满意”。 教育资源配臵不足 大班额的背后,是人均教育资源配臵严重不足。目前大祥区老城区学校普遍占地不足,班容量过大、运动场地狭小、教室匮乏、硬件设施达不到标准要求。 根据《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大祥区教育局选择最低的指标要求,从班额、师生比、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运动场地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观测和比较。 平均班额标准,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依标准要求,大祥区城区小学应增加152个班级,相当于增加18个班级的中型学校9所;城区初中则应增加12个班级。 师生比标准,初中1:13.5、小学1:19。据此,大祥区城区初中和小学缺额教师数分别为28人、440人。

消除大班额工作总结

XX中学“消除大班额计划”落实情况工作总结 近几年随着人口的增加,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以及想让孩子 上好学校的愿望,促使我校“大班额”不堪重负,严重影响学生的 身心健康。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在教育管理上采取适当的方法,为 缓解学校“大班额”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缓冲作用,现将本年度控制 超大班招生工作做如下总结: 1、规范招生,近几年我们按照“就近入学,辖区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现象。为此,我 们每学期开学都对照户籍进行招生,有效控制接纳非本学区生源, 逐步减少外学区学生。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认真执行适龄儿童、 少年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适龄儿童、少年的户 籍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本校学区招生,不拒收学 区内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招生,有效控制班额;严格控制借读生, 在学区内生源全部招满,班额尚有余缺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接收 部分借读生;严格控制非适龄儿童入学,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 态势。 2、严格控制学生留级,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严格把关,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3、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4、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既不让学校班额过大,也不 让一个学生无学可上。

5、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 氛围。 6、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等方面,努力扩大学校规模。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的培养力度,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经过学校大量工作和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学校目前学生量趋 于下滑趋势。我校原来45个班,每个班都是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2018年,我校将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把新七年级的班额控制在55人。学校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离标准初级中学的班容量还有一定的差距,以后我们会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 监督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小学校化解大班额方案及措施

小学校化解大班额方案及措施 一、指导思想 大班额问题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师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学校安全稳定的一大隐患。我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了大班额问题的危害性和解决大班额问题的紧迫性,制定了相关工作的详细规划,明确了工作职责。 二、现状分析 学校有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微机室、会议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器材室、音美室等部室,教学设备齐全,生活设施完善。 三、消除措施 1、规范招生 近几年我们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现象。为此,我们每学期开学都对照户籍进行招生,有效控制接纳非本学区生源,逐步减少外学区学生。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认真执行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本校学区招生,不拒收学区内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招生,有效控制班额;严格控制借读生,在近区内生源全部招满;严格控制非适龄儿童入学,从而有效控制班额增大的态势。 2、严格控制学生留级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严格把关,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3、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通过学区校对,学校负责,班主任把关,落实新生建档、转学变档的学籍管理办法。 4、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既不让学校班额过大,也不让一个学生无学可上。 总之,学校定能够定班、定额、部室完善、功能齐全,一定是一所标准化、规范化的小学。 小学校 2019年2月20日

控制大班额工作方案

××中学 控制“大班额”工作方案 一、消除大班额的政策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控制“大班额”分年实施规划目标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在新学年开学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消除大班额班级。 二、消除大班额的措施及实施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是加强学校建设,解决校舍紧张问题。积极争取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缓解学校压力。 3.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按照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加强义务教育学籍信息化管理;规范转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严格控制学生留级,因病休学必须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书、病历以及必要的住院票据;化解已有“大班额”,防止新“大班额”的出现。 4.是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校内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要求所有行政领导(除校长外)都必须挂班上统测学科,以缓解因学生择校、择师所带来的“大班额”压力。 5.是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防止“大班额”现象。

三、工作领导小组 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学校特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四、消除大班额的工作措施 1.调班“调班”是针对学校同年级内的大、小班额的班级之间进行的调整策略。要求学校由大班额的班级,调出学生到班额较小班级,最终形成人数基本均等,消除大班额。 2.分班“分班”是指学校同年级内,几乎都存在大班额现象,无法进行调班的情况下实施的分班策略。要求学校因地制宜安排教室与优秀师资,对家长、学生作耐心细致地动员工作,在确保分班过程“公开、公正、公平”的前提下,实施“分班”措施。 3.转学“转学”是指不具备“调班”和“分班”两项条件的大班额学校,将部分学生转往相邻学校的策略。要求学校在获得家长和学生支持的前提下,转出成绩水平为中等或中偏上的学生,到相邻办学条件相当或较好、无大班额的学校就读,从而消除大班额。

消除大班额实施方案

三年内消除大班额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消除学校“大班额”现象,特制定庆安县第二小学消除“大班额”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划片招生、阳光分班、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积极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消除“大班额”现象。 二、现状分析 学校有科学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会议室、心理咨询室、卫生室、体育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围棋室、综合活动实践室等,教学设备齐全,生活设施完善。 三、消除措施 近几年,为控制大班额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规范招生 近几年我们按照“就近入学,辖区入学”的原则,严格招生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防止随意转学插班现象。为此,我们每学期开学都按照县教育体育局要求进行招生,有效控制接纳非本学区生源,逐步减少外学区学生。学校每个学期录取新生认真执行适龄儿童的户籍与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相统一;适龄儿童、少年的户籍与实际居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本校学区招生,不拒收学区内学生;严格按照计划招生,有效控制班额;

2.严格控制学生留级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正常学生不得降级的原则,严格把关,落实原则;因病休学必须有医疗机构出具证明,从而有效地遏制变相留级和转学,同时也减少班额大的压力。 3.学校狠抓学生学籍管理,规范班额行为。 通过教导处审核校对,班主任把关,落实教育局学籍管理办法。 4.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户籍部门,及时掌握适龄儿童信息,统筹规划,适时打算,做好一切应对措施,既不让学校班额过大,也不让一个学生无学可上。 总之,学校目前学生量趋于下滑趋势。对现有的大班额,计划采取以下措施,加快推进中小学班额控制工作,逐步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1.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舆论导向。通过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2.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采取调班、分班相结合的方式,消除大班额现象。二年级六个班学生适度调班,可以达到规定要求。对于高年级(4-6),陆续毕业升级,将逐渐消除大班额。 3.增加教师数量,优化师资结构。 4.建立健全治理“大班额”的长效监督机制。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将有效地控制“大班额”,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于2020年化解中小学大班额实施方案的建议.doc

关于2020年化解中小学大班额实施方案 的建议 关于2020年化解中小学大班额实施方案的建议 解决好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需要。省委主要领导要求2020年底前全省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清零,并将化解大班额工作纳入省对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为切实化解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确保我县2020年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取得好的成绩。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特事特办、综合施策、用好存量、扩大增量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通过采取调整完善学校建设规划、保障学校建设用地、足额均衡配置师资、加大财政金融投入力度、强化学校招生管理等措施,2020年底前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并建立常态化、制度化机制,确保不再反弹。 二、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学校278所,其中,公办学校265所,含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初中32所、小学22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13所,含普通高中1所、初中1 所、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特殊教育

学校1所。全县现有中小学(含职业学校)在编教师9113人,核定编制数9883名(中小学2016年、职业学校2018年),缺编770名。 全县现有中小学生18.59万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1.95万人,教学班2565个,教职工5063人,平均班额46.6人,生师比24:1(标准生师比为19:1)。初中在校生4.54万人,教学班840个,教职工3083人,平均班额54人,生师比15:1(标准生师比为13.5:1)。普通高中在校生1.56万人,教学班286个,教职工1323人,平均班额54.4人,生师比12:1(标准生师比为12.5:1);职业高中在校生4642人,教学班级90个,教职工357人,平均班额51.6人,生师比13:1(标准生师比13:1)。 城区现有小学15所,在校生27035人,教学班478个,教职工1025人,平均班额56.6人,生师比26:1。现有初中6所,在校生12273人,教学班216个,教职工972人,平均班额56.8人,生师比13:1。 三、当前中小学大班额情况及化解措施 (一)现状分析 目前,全县小学55人以上大班额共有613个教学班,占比23.9%,超班额人数2940人,主要集中在城区小学及部分镇规模较大的小学(城区小学55人以上大班额共有263个教学班,占比55%,超班额人数2240人)。初中55人以上大班额共有433个教学班,占比51.5%,超班额人数1608人,主要集中在城区中学及各镇初中一年级(城区初中55人以上大班额共有116个教学班,占比53.7%,超班额人数340人)。普通高中55人以上大班额共有131个教学班,占比45.8%,超班额人数655人。民办学校及职业高中无大班额现象。

化解我镇大班额的思考

化解我镇“大班额”的思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撤校工作的开展,我镇较大面积出现了超出额定人数(45人/班)的班级,“大班额”、甚至“超大班额”的现象的泛滥,既束缚学校的创新与发展,又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阻碍教育质量的提高,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公平带来了严重危害。怎样有效化解大班额难题?现结合我们新南镇教育布局的实际,就小学部化解“大班额”问题谈点浅见,以求教于同行。 一、我镇“大班额”和“小班额”分布基本情况 图表1 新南镇各班人数表 如果我们规定50人----65人为“大班额”,66人以上为“超大

班额”,那么我们镇现在“大班额”有14个,“超大班额”有1个。其中新南镇完小“大班额”有9个,“超大班额”有1个,凉井完小有“大班额5个,流水完小和流水二小“无大班额”和“超大班额”。 二、形成“大班额”的原因 (一)各村小的拆除和未拆除村小由于教育教学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薄弱,所以学生都涌入各片区级完小就读。 (二)老百姓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加。随着人们普遍重视子女的教育,新南镇完小和凉井完小这些“名”校就成了部分家长的首选,他们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这些“名”校就读,这也是新南镇完小和凉井完小大班额形成的原因。 (三)流动人口就地入学又是新南镇完小和凉井完小“大班额”形成的另一原因。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部分人在新南街上、凉井街上购房、搞企业、开店做生意也吸引了部分的农民入住这两地。 三、“大班额”的诸多危害 (一)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大班额”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一间48平方米的教室,挤入75个学生,这是多么“残酷的场景”,不但课桌挤到了讲台,就连过道都几乎没有了。“大班额”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教学工作很难符合教育法律规定,教师难以与每个学生交流,难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上课与教师交流的时间和次数减少,得到教师个别指导的机会降低,个人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教师的关注,必然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