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幅结构场景图像的三维建模与仿真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900.34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图像处理与建模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处理和建模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让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全新的环境,观察和操作虚拟图像,深度理解和挖掘现实世界中复杂的信息和结构,对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和意义。
一、虚拟现实技术与图像处理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仿真技术,将人工创造的数字化图像与现实世界相结合的技术。
其核心理念是提供一个让人仿佛亲身参与其中的虚拟环境,让人可以自由地操作和体验其中的各种元素,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在这种虚拟环境内,图像处理成为了一个不可少的环节。
虚拟环境内的图像处理旨在通过算法和模拟手段,加工和优化所展示的虚拟图像,从而提高虚拟环境与人的亲和度和真实感。
虚拟环境内的图像处理技术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预处理类技术,意味着对虚拟世界中的模型、材质、光照等元素进行预先处理和加工。
这种技术能够使得虚拟环境内的展示效果更为逼真,更加贴近现实。
比如,在进行建筑模型的展示时,可以通过预先处理模型和材质,让建筑物的外观和结构更为精细和真实。
另一类技术是即时处理类技术,也就是在用户进行操作时进行处理和优化。
这种技术能够让虚拟环境内的操作更为流畅和逼真,比如,在VR游戏中,即时处理技术能够让用户的操作和游戏画面得到更加及时和互动的效果。
二、虚拟现实技术与建模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建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对虚拟环境内各种元素的重建和创造。
建模技术的核心是对各种物体和场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方便用户进行浏览和操作。
同时,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对物体的形状、纹理、光照等属性进行精细的调整和处理,使其更加逼真和真实。
虚拟环境的建模包含了三维建模和二维建模两种技术。
三维建模是虚拟环境中最常见的建模方式,它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将各种物体进行模拟和构建。
三维建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例如物体的边缘、纹理、光照、遮挡等。
同时,三维建模还需要考虑建模的效率和真实度的平衡。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建模与仿真一、引言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尝试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产业中。
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建模与仿真正是其中的一种应用。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出具有真实感的三维场景,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乐趣。
本文将从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入手,阐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建模与仿真的原理与应用。
二、虚拟现实技术概述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能够模拟出人们所感知的真实世界的计算机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环境呈现在人眼前,并通过人的交互行为来感知这个虚拟环境。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虚拟现实技术需要综合运用图形学、计算机视觉等多个学科的成果,从而构建出一个能够与现实世界相媲美的虚拟环境。
三、三维建模技术三维建模技术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物体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手段重新建模成为三维领域中的物体。
由于三维建模技术可以模拟出真实世界中的物体,因此在游戏开发、机械制造等很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三维建模过程中,通常需要选择合适的建模软件,并参考物体的图片或者样本进行建模。
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物体的尺寸、材料、颜色等各个因素,从而尽可能的模拟出现实世界中的物体。
在建模完成后,还需要对这个模型进行渲染,从而让其模拟出比较真实的效果。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将虚拟现实技术与三维建模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创造出一个绝妙的交互体验。
通过虚拟现实眼镜等设备,用户可以将自己放入三维场景中,并通过操作来与这个场景进行互动。
比如,一个建筑师可以模拟出一个教堂的内部三维场景,并通过最新的虚拟现实眼镜等设备让自己进入到这个场景中。
在这个场景中,建筑师可以看到从不同角度的建筑外观、不同区域的内部结构、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等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建筑的结构和构造过程,进而设计出更加完美的建筑方案。
除了建筑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在游戏开发、各种实验室等其他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基于3D MAX实现虚拟仿真场景建模1211基于3D MAX实现虚拟仿真场景建模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二维信息的展示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信息的获取需要,三维方式已经成为将來信息的展示主流,而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 越來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应用于军事、航空、科技、建筑、艺术、商业等领域,它的发展应用日益广泛、普及。
本文主要论述虚拟仿真在南水北调穿黄工程中模型制作流程。
关键词:3D MAX、虚拟仿真、建模1.虚拟仿真概述虚拟仿真是近几年十分活跃的技术研究领域,是集传感与测量、仿真技术等一体的人机交互技术,因此它一直是对全新可视化技术需求最为迫切的领域之一,它可以将建筑中的概念及想法通过计算机构造的三维的、逼真的“虚拟环境”真实的表现出來,以全方位的获取环境所蕴含的各种空间信息,以及向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近,并可在虚拟环境中随意走动,感受带來的体验和撞击,使用户有强烈的沉浸感。
2. 3D max简介3DMAX是AUTODESK公司推出的一种优秀三维动画造型软件,它广泛用于游戏、广告、建筑等领域,是目前PC上最流行的三维动画造型软件。
产品的使用范围有电视图像特效、色彩变化、修改动画制作、创作休闲游戏产品、网上交互式产品以及图像形象化。
3. 3Dmax建模实施虚拟仿真的建模和做室内外效果图、动画的建模方法有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模型的精简程度上。
如果前期不对模型进行很好的优化,到了制作后期需要在对模型进行优化时就需要重新回到3DMAX里修改模型。
模型量很大,可能会导致场景运行速度变慢或无法运行。
3.1 3DMAX模型制作流程(1)首先将CAD的DWG工程图纸绘制的二维图形,导入进3DMAX中,然后通过挤出, 焊接,倒角等命令,实现二维到三维的转变。
下面就通过具体实例,來详细说明模型制作流程。
,第一步:将CAD的DWG工程图纸绘制的二维图形,分别储存为北立面,南立面,东立面,西立面以及平面图,同时对CAD图纸进行简化处理,只保留建筑的主样条线即可,删掉一些尺寸标注,轴线,这样可以减少系统内存的占用量,从而提高操作的速度,同时还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建筑的结构。
ICCV2021字节跳动利⽤单幅图⽚做三维重建!将NeRF、MPI结合,提出MINE新⼯作转载⾃:机器之⼼ | 字节跳动视觉技术团队来⾃字节跳动视觉技术团队的研究者将 NeRF 和 Multiplane Image(MPI)结合,提出了⼀种新的三维空间表达⽅式 MINE。
该⽅法通过对单张图⽚做三维重建,实现新视⾓合成和深度估算。
字节跳动视觉技术团队结合 NeRF 和 Multiplane Image(MPI),提出了⼀种新的三维空间表达⽅式 MINE。
MINE 通过对单张图⽚做三维重建,实现新视⾓合成和深度估算。
通过引⼊隐式神经场(NeRF),研究者将 Multiplane Images (MPI)扩展成连续的深度平⾯。
给定单个图⽚作为输⼊,MINE 能在相机视锥中的任意深度,预测出⼀个四通道的图像,四通道包括 RGB 颜⾊和空间密度。
这种任意深度的四通道预测,实际上是对输⼊图⽚的视锥的三维重建,以及对被遮挡内容的填充(inpainting)。
我们可以利⽤被重建和填充的视锥⽅便地渲染出新视⾓下的RGB 图⽚和深度图,并且渲染过程是可导的。
在 RealEstate10K,KITTI 和 Flowers Light Fields 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MINE 在新视⾓合成的性能上⼤幅超越了当前最前沿的⽅法。
同时,在 iBims-1 和 NYU-v2 的实验表明,团队在没有使⽤真值深度做监督训练的情况下,获得了和前沿⽅法接近的深度估计性能。
该研究的训练代码与 pretrain model 已经开源。
相关⼯作近年来,在新视⾓合成这个领域⾥,最⽕爆的⽅法⽆疑是 ECCV 2020 的 NeRF [5]。
与传统的⼀些⼿⼯设计的显式三维表达(Light Fields,LDI,MPI 等)不同,NeRF 把整个三维空间的⼏何信息与 texture 信息全部⽤⼀个 MLP 的权重来表达,输⼊任意⼀个空间坐标以及观察⾓度,MLP 会预测⼀个 RGB 值和 volume density。
三维模型构建是指使用计算机软件等工具,将现实世界中的三维对象转化为数字化的三维模型的过程。
下面介绍几种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
1. 手绘:使用铅笔和纸张手绘,将实物物品或建筑物的形态、轮廓和细节等手绘在纸上,然后通过扫描或拍照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进行进一步建模。
2. 三维扫描:使用三维扫描仪扫描真实物体或场景,以捕捉物体的轮廓和其表面的细节等。
扫描后生成的数据需要再次进行处理并进行进一步建模。
3. 拓扑建模:使用模型软件工具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具,依据图纸或设计参考制作相应零件或对象,然后通过复制、组合、优化、变换等操作,构造出三维模型。
4. 参数化建模:在建模前确定对象的基本结构,按照一定的参数进行调整和变换,从而快速建立三维模型。
5. 栅格建模:将三维空间分割成很多小的立方体(voxel),根据需要黑白数据等表面生成三维模型。
总的来说,三维模型构建方法有很多,选择哪种方法主要取决于实际需求。
不同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对于能够达到需要的目标并且适合自己的方法,值得长期使用。
第16卷 第11期 中 国 水 运 Vol.16 No.11 2016年 1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November 2016收稿日期:2016-08-15作者简介:刘尚蔚(1967-),女,河南南阳人,博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水工结构可视化仿真方面。
王维洋(1992-),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方向为水工结构可视化仿真方面。
魏 群(1947-),男,山东诸城人,博士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水工结构可视化仿真方面。
基金项目:河南省对外开放合作项目工程结构虚拟仿真动态建模引擎技术与应用(142106000043);河南省省院项目 三维数值流形法关键问题及其应用研究(112106000035)。
三维实景建模技术及其应用刘尚蔚,王维洋,魏 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5)摘 要:近年来三维实景建模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推动了逆向建模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三维实景建模技术进行快速建模,首先分别说明了传统建模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存在的不足,然后介绍了三维实景建模技术的优势及其工作原理,接着详细分析了如何使用这项技术包括相机的拍摄技巧和软件的处理技巧,最后结合北盘江工程具体实例,使用无人机作为数据采集工具,使用photosan 软件作为后期处理工具,来具体剖析三维实景建模全过程。
关键词:三维实景建模;逆向建模;无人机;photoscan中图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1-0132-03无论在工程项目上还是在科学研究上,我们往往需要对一些现实中的物体、场景进行三维重建。
重建的方法不外乎传统的正向建模和逆向建模这两种方法。
传统的正向建模方法是根据图纸尺寸来进行建模;逆向建模方法包括三维激光扫描仪法和三维实景建模法。
本文重点研究了三维实景建模技术及其运用。
三维仿真监控系统三维可视化技术是计算机可视化技术与水利水电工程系统相结合产生的一种仿真体,它能有效的显现出数据的精准,其实质是通过图形、图像的方式对仿真计算过程的追踪与结果的处理,使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优越性不但可以节省劳动者的劳动强度,缩短周期,更能有效的为水利水电工程人员提供-一个快捷的数字化平台,有效的提高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
随着三维可视化技术发展,三维仿真系统在各行各业辅助决策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三维模型数据生产制作流程和工艺方法多种多样,但是三维模型数据至今没有行业规范和标准,各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困难。
一、三维仿真定义3D仿真,也称虚拟仿真。
是指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生成的具有视、听、触、味等多种感知的逼真的虚拟环境,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各种传感设备与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的一种技术。
3D仿真可以是现实世界的再现,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世界,用户可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感知与虚拟世界进行直接交互。
它是以仿真的方式给用户创造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变化与相互作用的三维虚拟世界,并借助一定的设备,通过三维界面,以获取在现实世界中想要获得的效果,在数字校园、工程建设以及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建设必要性传统的水利施工:工程大多数是依靠设计图纸、二维平面图来进行施工控制、整体规划,这很难让其它非技术的相关人员有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管理者也不容易实现对全局工程实施正确有效的管理控制。
基于上述原因,加之计算机强有力的计算功能和高效的图形处理能力,三维仿真技术在水利工程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在水利工程中应用三维仿真技术,将施工建筑、地理环境、人员配置、危险程度等进行真实模拟,可以浏览工程的整体场景,更加直观的、智能的辅助设计人员进行过程设计与分析,根据不同施工方案得到仿真结果,通过对仿真结果的评估和研究,选择最有效、最安全、最有力的方案运用到施工实践当中。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长距离输水工程现已进入网络时代。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快速发展,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本文旨在对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原理、方法、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介绍三维重建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为后续研究提供背景和基础。
重点阐述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的核心原理和方法,包括图像采集、特征提取、相机标定、三维建模等关键步骤,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新技术在三维重建中的应用。
本文还将对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如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医疗诊断、机器人导航等,以展示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
对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全面的技术参考和启发,推动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二、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原理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主要依赖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相关算法和理论,通过从二维图像中提取深度信息,进而恢复出物体的三维形状和结构。
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包括特征提取、相机标定、立体匹配和三维模型构建等。
特征提取是三维重建的基础。
通过算法识别图像中的关键点和特征,如角点、边缘等,这些特征在后续的三维重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特征点不仅帮助确定图像间的对应关系,也为相机标定和立体匹配提供了依据。
相机标定是确定相机内外参数的过程,包括相机的内参(如焦距、主点等)和外参(如相机的位置和方向)。
准确的相机标定对于后续的三维重建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三维点的计算精度。
接着,立体匹配是基于两幅或多幅图像,通过寻找相同特征点在不同图像中的对应关系,以获取深度信息的过程。
这一步骤依赖于特征提取的准确性和算法的效率。
立体匹配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后续三维模型的精度和细节。
根据相机参数和立体匹配的结果,可以通过三角测量等方法计算出物体的三维坐标,从而构建出物体的三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