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四神云气图
- 格式:doc
- 大小:16.37 KB
- 文档页数:6
柿园汉墓《四神云气图》“四神”形象及作用探析柿园汉墓墓葬壁画《四神云气图》画面中所塑造的“四神”形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比例协调。
“四神“形象与画面其他部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汉代人对生命的认识,表现出汉代人对升天成仙的渴望。
《四神云气图》中龙是墓主升天所乘的工具;朱雀是引导升天的神鸟,怪兽是对死者复生的祝愿,白虎欲吞灵芝象征长生不老,如此这些构成了墓主人渴望死后灵魂不灭和升天成仙思想的真实写照。
“四神”形象的作用,在此并不代表方位,而是祥瑞避邪、引导墓主灵魂升天的象征。
标签:四神云气图;“四神”形象;祥瑞河南省永城芒砀山柿园汉墓发现的壁画《四神云气图》,是我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保存较好,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
①其精湛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艺术构成,向人们展示了汉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状况,其造型神秘玄幻,色彩运用强烈,构图深沉、宏大。
关于《四神云气图》中“四神”形象的研究②,主要是对“四神”形象的造型特征及文化内涵的描述,对于其作用,尚未有专文作深入研究。
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简要讨论。
一、汉代以前“四神”形象的发展《礼记·礼运》称:“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③而《礼记·曲礼上》说“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进退有度”。
④显然,在《礼记》中有两个版本的“四神”,一个是指麟、凤、龟、龙,一个是军队排兵布阵所用的朱雀、青龙、玄武、白虎。
到了《三辅黄图》中,“苍龙、白虎、朱雀、元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⑤。
由此可见,从《礼记》向《三辅黄图》的过渡中,“四神”经历了一个十分复杂的形成发展过程。
有学者认为,古代的“四神”有两层含义:一为四种异兽,即龙、凤、龟、麟。
二为四星名,即苍龙、白虎、朱雀、玄武。
⑥第一层含义是将这四种动物作为吉祥瑞兽的代表,可能充当过图腾动物。
因为有认为“四神”早在殷商就出现了,它源于图腾动物崇拜。
⑦因此是具有吉祥祥瑞的意义;第二层含义不仅有祥瑞意义,同时也是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星宿名称,具有方位的意义。
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HENAN MUSEUM)创建于1927年,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当时馆址定在开封,1961年迁至郑州,1998年河南博物院新馆建成开放,文物藏品13万余件。
院舍介绍河南博物院坐落在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展馆...整个院区绿草成茵,环境幽雅,馆中有园,园中有馆,展厅内部陈列精致,文物荟萃。
[1][2]从上古时候起,地处黄河流域的河南省就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境内的洛阳,开封,安阳,都曾经做过整个院内陈列(图1)国家的都城,为一时繁华之地。
虽然黄河的泛滥和战争摧毁了人们一次次建立在这里的都城,但他们所创造的无数物品却存留了下来,所以河南的文物数量质量之高就不足为奇了。
河南博物院掠影(3张)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由1927年在开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过来的,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易名民族博物馆、省立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迁至郑州。
1997年7月,河南省博物馆与中原石刻艺术馆合并,更名为河南博物院。
新落成的河南博物院,坐落在环境幽雅的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面积156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是我省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级的公益性大型文化设施。
其主体建筑由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登封元代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
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
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遒劲,造型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堪称一座凝聚着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标志性建筑。
河南博物院(20张)河南博物院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现代博物馆,它包括广场、序幕大厅、基本陈列馆、专题陈列馆、临时陈列馆、文物库房、学术报告厅、电教楼、观众参与和娱乐厅、观众餐饮茶座、观众休息厅、贵宾接待、河南博物馆室、纪念品商场、广播室、计算机中心、文物保护中心,图书资料馆和培训服务楼等部分。
国家宝藏河南省博物院的九⼤镇馆之宝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前⾝为河南省博物馆,史前⽂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器最具特⾊。
其中国家⼀级⽂物与国家⼆级⽂物5000余件,历史⽂化艺术价值极⾼,部分藏品被誉为国之重器。
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是中国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也是⾸批中央、地⽅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
镇馆之宝之⼀:春秋·郑莲鹤青铜⽅壶。
1923年出⼟于河南省新郑城关李家楼村,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器,中国⾸批禁⽌出国(境)展览⽂物。
⼀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采⽤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法,巧夺天⼯,异常瑰丽。
镇馆之宝之⼆:春秋·云纹铜禁。
1978年出⼟于河南省淅川下寺。
禁为承置酒器的案,其器⾝以粗细不同的铜梗⽀撑多层镂空云纹,⼗⼆只龙形异兽攀缘于禁的四周,另⼗⼆只蹲于禁下为⾜。
这是中国发现⽤失蜡法铸造的时代最早的铜器。
其⼯艺精湛复杂,令⼈叹为观⽌。
镇馆之宝之三:新⽯器时代·贾湖⾻笛。
1987年出⼟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
河博九⼤镇馆之宝⾥的扛把⼦,整体器形完整,且因⽯化⽽晶莹亮洁,⼏乎能和美⽟争辉。
到⽬前为⽌,是世界上出⼟年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现在还能⽤演奏的乐器实物,⽐古埃及出现的笛⼦要早两千年,被称为中国管乐器的⿐祖。
镇馆之宝之四:唐·武曌⾦简。
1982年出⼟于中岳嵩⼭峻极峰。
武曌⾦简,1982年5⽉,农民屈西怀在登封嵩⼭采药时,在峻极峰的⽯缝中发现了这个纯⾦的简⽚。
这是中国⽬前发现的唯⼀⾦简,也是现存惟⼀⼀件属于武则天的⽂物。
镇馆之宝之五:北宋·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1987年出⼟于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
“家产万贯,不如汝瓷⼀⽚”这件现存于河南博物院的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可谓是稀世珍宝,绝世⽆双。
它清新秀丽,⾼贵优雅,细看瓶⾝还有莲花纹样。
镇馆之宝之六:商代晚期·妇好鸮尊。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盛酒器,形体呈猫头鹰状,内壁铸“妇好”⼆字铭⽂。
6In 2007, on the occasion of the 80th anniversary of Henan Museum, after careful selection and scientific argumentation by relevant experts and scholars, “Nine Top Treasures of Henan Museum”were grandly publicized, which have been widely known ever since. Among these nine national treasures, the earliest one dates back to about 9000 years ago, and the latest one is about 900 years old. They are famous for outstanding and rare historical,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values. What's more, they represent the Central Plains culture which flourished and culminated for several times in the past nine thousand years.These treasures respectively witness the unbroken Chinese culture context in all important historical periods in the cours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for five thousand years.九大镇院之宝见证华夏文脉——河南博物院院藏精品管窥Nine Top Treasures Bear Witness to the Chinese Culture Context文/丁萌 丁福利 图/牛爱红藏品,可谓任何一家博物馆的核心资源;而精品,则堪称奠定其业内外地位的“压舱石”。
河南博物馆文物介绍200字
河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贾湖骨笛。
它是用鹤类中最大的骨制成的,
有8个孔,在骨管的末端开一小眼,用塞子封闭。
它的发现将我国乐
器史提早了千余年。
除了贾湖骨笛,河南博物馆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人面鱼纹陶盆、玉猪龙、妇好鸮尊、四神云气图等。
这些文物无
不体现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情,也反映了河南地区丰富的历史
文化。
人面鱼纹陶盆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它不仅是个精美的艺术品,而且是研究氏族部落风俗的重要史料。
玉猪龙是距今约五六千年
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玉器,是中华民族古代玉器的源头之一。
妇好鸮尊
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是河南省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也是商代鸮
主题青铜艺术的典型代表。
四神云气图是河南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之一,也是盛唐文明中海派艺术的杰出代表。
总之,河南博物馆的文物种类繁多,每一件都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
精髓和历史的发展脉络。
今天,我来到了河南省博物院进行参观。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河南省博物院的第一展厅——石器时代和夏商周。
一进入展厅,一股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中原古代文明之光”的大字非常引人注目,过道里摘自《易经·贲卦·彖传》里“刚柔交替,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查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更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
走进新石器时代里所熟知的文化非仰韶文化莫属了,仰韶文化因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而得名,它是年代约为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前生产工具以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常见有刀、斧、凿、箭头、纺织用的石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
在这个展厅里我就看见了一个长约22厘米的骨笛,听讲解员说这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贾湖骨笛,距今8700-8200年。
从骨管上留下的等分刻符可知,在钻孔前进行了认真的计算,经测试骨笛可以吹出接近七声的音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且音乐性能的管乐器,被称为中国管乐器的鼻祖。
继续往前走,就进入了夏商周时期,石质的展物被铜做的展物所替代,“夏商周是铜器的鼎盛时代,这时的铜器,不光是贵族祭祀做饭用的,更是贵族的象征。
”讲解员带领着我们来到了第二个镇院之宝,商代前期的——杜岭方鼎,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们又认识了商朝国王武丁的妻子——妇好,并见到了出土于妇好墓的鸮尊,鸮:俗称猫头鹰,尊:古代盛酒之器。
仿照鸟的形象制成青铜器在商代晚期极为盛行。
鸮尊高46厘米,双腿和尾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点,是出土于商朝器皿中的奇葩……随后我们还参观了其他的镇院之宝:玉柄铁剑、武则天金简、汝窑天蓝釉刻画鹅颈瓷瓶、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壁画,每一处展厅都给我一种很神圣的感觉,这些巧夺天工的展品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
六年级:胡森皓。
2023年河南博物院的观后感篇一:2023年河南博物院的观后感1月24日,星期日,沐云和十几位朋友来到安阳,参观了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十分震撼,一日千年,尽览了中国文字从远古“婴儿期”发展至今的光辉历程。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文化历史名城——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博物馆。
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专题博物馆。
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工程。
作为我国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305文物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
自项目启动以来,备受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11月29日,一期工程正式开工,11月16日正式开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北侧,东邻京珠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中的高速铁路,距离甲骨文的发现地殷墟约8公里,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
主馆高32.5米,主体建筑采用殷商时期的浮雕金顶,展现殷商宫殿“四阿重屋”的特征,不仅表现了中国文字文化内涵,也显示了文字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博物馆正门口,两只金色的“玄鸟”各立一边,造型奇特而夸张。
经过玄鸟,就是“字坊”,它采用了甲骨文中“字”的字形建造而成。
从字坊通向主题馆干道两侧,由28片铜质甲骨组成的碑林,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它代表着28星宿,象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
中国文字博物馆集中展示了甲骨文、金文、陶文、玉石文字、简牍帛书、历代碑碣、汉字信息印刷术、汉字信息处理、少数民族文字等和文字有关的诸多内容。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历史,通过文字的记录和梳理,其发展轨迹变得脉络清晰、有章可循,而文字本身百态千姿的发展史。
河南博物馆文物故事介绍100字第一篇:九大镇院之宝中,妇好鸮尊出土自殷墟妇好墓。
妇好墓出土物不论是硕大的后母戊鼎还是精美的鸮尊,都赫赫有名。
新石器时代的贾湖骨笛,自《国家宝藏》节目播出后,便开始出圈,已成网红文物。
相对于它们身上的高光,出自三门峡虢国大墓的玉柄铁剑,在九大镇馆之宝中,就不那么显眼了。
玉柄铁剑,从观赏角度观众首先注意的自是玉柄,莹润秀美,一看就是高级货。
它真正的价值并不在此,只在一个“铁”字,虽然这铁早已锈迹斑斑。
这柄剑断代为西周晚期,它出土之前,中国人掌握冶铁技术,还被认为始于春秋时代中期,它的出现,一下把中国掌握冶铁技术的时间向前推了200年。
第二篇:1986年,河南永城市芒砀山镇柿园村,一座汉代大墓因采石被意外开启,很快又被一波波盗墓贼光顾。
当考古人员确认墓主人是西汉初年二代梁王刘买时,墓中几乎已空空如也。
只有墓顶绘制着青龙、白虎等纹样,要带领墓主人升入天界,被定名为四神云气图的图画,虽被盗墓贼的火把烤炙出点点黑斑,依旧散发出摄人心魄的魅力。
由于墓室破坏严重,壁画继续保留在此极易造成不可逆的损坏。
如能揭下来,送去博物馆,是它最好的归宿。
于是我国第一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从石头上揭壁画的工作开始了。
一个半月后,16.8平方米的壁画被送进河南博物馆。
如何形容这幅四神云气图的美和价值?有一个评价说得好,“敦煌之前的敦煌”。
第三篇:考古所得或出于有计划发掘,或出自盗墓后的抢救,但也有时出于偶然。
1982年5月21日,登封农民屈西怀,极偶然地在嵩山峻极峰发现了稀世珍宝“唐武则天除罪金简”。
这枚简是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武则天遣道士胡超所投。
简上写道:“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
太岁庚子七月庚子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投简除罪的习俗早已有之,武则天不是投简第一人。
但因为简都被投入深山大谷,实物很难寻到。
第一当然是贾湖骨笛了,经碳十四测定,有八九千年的历史了。
骨笛是仙鹤的腿骨制成的,七孔,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
这是一种竖吹骨笛,可以演奏七声音阶的曲子,颠覆了中国先秦只有五声音阶的旧论。
曾用此笛吹奏河北民歌《小白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还能够演奏的乐器了。
第二是杜岭方鼎,作于3500年前的商代早期。
出土时是一对,高约一米,体量巨大,巨大的方鼎只可能属于商王,从而断定其出土地郑州商城为商代早期都城。
方鼎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装饰有饕餮纹与乳钉纹的中国礼器。
第三是妇好鸮尊。
妇好,是商王武丁妻子,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女将军。
尊,是一种盛酒礼器。
鸮就是猫头鹰,虽然现在被视为不吉利,但在中国古代,却被视为战争之神。
鸮尊造型独特,鸮头高昂,两眼圆瞪,鸮尾垂地,与粗壮的双足形成三点一面,形成支撑。
第四是玉柄铁剑。
它也许是九大镇院之宝中外观上最不起眼的,却是有着极高考古价值的一件宝贝。
玉柄,铜芯,铁刃,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为一体,制作精美。
剑刃为铁质,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第五个是莲鹤方壶。
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
其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被郭沫若先生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莲鹤方壶铸作技艺卓越精湛,堪称春秋时期青铜艺术的典范之作。
”第七是四神云气图,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敦煌之前的敦煌。
长五米,宽三米,底色为红色,朱砂绘就,历经千年,鲜艳如新。
第六是云纹铜禁。
禁,是承置酒器的案具。
云纹铜禁的铸造工艺精湛复杂,系中国最早的用失蜡法制造的青铜器,2500多年前,竟然雕造了254块“蜡模”,铸造出如此复杂的器物,这让人难以想象!云纹铜禁的出土,一举将中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1100年,而且证明了失蜡法并非舶来品,而是中国固有铸造技术。
第八是武曌金简。
此简于1982年在中岳嵩山“登封坛”一个石头缝里被发现,九九纯金打造,上刻“上言: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
十分漫话误会了艺术52东方的龙=祥瑞在神话传说中,龙代表祥瑞之兆。
在目前的考古史上,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出现于八千年前的查海遗址。
河南博物院馆藏的《四神云气图》是目前最早的带有“龙形”的壁画。
图中的巨龙呈“S”形弯曲,龙身覆满鳞纹,背生双翼,张牙舞爪。
前两足一足踏云气,一足踏翼翅;后两足一足接朱雀尾,一足长出花朵。
作为人类幻想出来的虚拟生物,龙被赋予了很多精神内涵。
它骁勇而坚韧,充满智慧与勇气。
总之,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正面角色。
◎ 辽宁查海遗址的石堆塑龙◎《四神云气图》 学姐,龙年到了,我挑了一件中国龙的小玩具想送给外国朋友,不知道她会不会喜欢? 龙在东西方的文化寓意是不一样的,你需要向她介绍一下这件礼物的寓意!好奇女孩小艺学姐雷切尔文/ 雷切尔53西方的龙=恶魔西方的龙出现的时间比中国的要晚,大约是古希腊的早期。
在古希腊神话中,龙的角色大多是宝藏的看守者,是英雄们寻宝路上的“绊脚石”,代表了贪婪与邪恶。
◎ 永乐·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宙斯大战提丰,提丰被形容成一只有一百个喷火龙头的怪物西方龙的形象到中世纪才基本确定下来,之前龙的形象大多是蛇一般的怪物。
我怎么觉得这个怪物长得不像龙呢?对于远古时代的西方人来说,龙是一种很可怕的动物! 原来如此,那西方的龙又有什么不一样呢?“龙之于蛇就如同鲸之于鱼。
”在西方,龙最开始是一种巨蛇,它可能没有爪子,就算有也不重要,因为神话中它的进攻“武器”主要是尾巴。
两千多年前,罗马诗人琉善是这样描写龙的:“它们的力量在于尾巴,对它们的猎物而言,第一次攻击便是致命的。
公牛都无法抵御它们的力量,巨象在它们面前也是必死无疑。
”如今,西方龙的形象主要来源于中世纪的文学与艺术作品。
受希腊文化的影响,龙的形象进一步发生了变化,从守护财宝的怪物演变成了纯粹的恶魔。
十分漫话误会了艺术中世纪,教堂、城市纹章、旅店招牌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龙的身影。
原先的长蛇逐渐变短,并长出翅膀,身体变得巨大,牙齿有剧毒,还能喷火。
豆苗儿们,你们好!地处中原的河南,历史悠久,文物丰富。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院藏九大“镇馆之宝”,除了上期介绍的贾湖骨笛,还有杜岭方鼎、妇好鸮尊、玉柄铁剑、莲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壁画、武则天金简、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下面就给你们讲讲武则天金简。
武则天金简武则天金简呈长方形,长36.2厘米,宽8厘米,重223.5克,由高纯度黄金制成,整体没有纹饰,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
金简上的铭文大意是说大周国主武曌信奉道教真神,渴望长生不老,故派小使臣胡超到嵩山投递金简,乞求三官九府免除其罪过。
这枚金简最初被命名为“武则天除罪金简”,后改名为“武则天金简”,是武则天遗留的唯一一件与她本人有关的可移动文物,为研究武则天生平、古代投简制度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豆苗儿们,你们知道武则天是谁吗?武则天可是一个传奇它长什么样1982年5月的一天,河南登封一个叫屈西怀的农民在嵩山峻极峰的石缝中捡到一枚刻着字的金属片。
他不认识上边的字,但觉得这东西应该值点钱,就带回了家。
村里有人说这枚金属片可能是文物,后来还有外地人出高价收购它。
屈西怀觉得这个东西不简单,便将它交到了当地政府部门。
44豆读雪月编辑/季博音人物,她是中国封建王朝唯一的女皇帝,建立武周王朝。
武则天从小聪明伶俐,14岁进入皇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之后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唐高宗在位期间,武则天被封为皇后,并参与朝政决策。
到唐高宗晚年,武则天逐渐掌握实权,并通过一系列手段,最终成为女皇帝。
虽然武则天在历史上是一位争议较大的人物,但她在执政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社会经济、文化也得到了发展,为唐朝后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物专家鉴定,屈西怀捡到的金属片确实是一件文物,上面的铭文内容里出现了“武曌(zhào )”字样。
“武曌”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专家认定这枚金属片是武则天所制的投龙简。
“投龙”是古代帝王举行道教祭祀的一种活动。
前言: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讲解词》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讲解词》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正文:就一般而言我们的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讲解词具有以下内容: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馆之宝讲解词一、引言河南,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河南博物院收藏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其中九大镇馆之宝更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精华。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河南博物院,聆听九大镇馆之宝的传奇故事,感受它们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
二、九大镇馆之宝莲鹤方壶莲鹤方壶,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被誉为“青铜之冠”。
此壶造型独特,壶盖之上,莲花瓣层叠,清新雅致。
而在莲瓣之中央,一只白鹤(仙鹤)展翅欲飞,微隙其喙作欲鸣之状,生动传神。
莲鹤方壶不仅展示了春秋之际造型艺术从装饰艺术独立出来的倾向,更体现了当时社会情形及精神文化的一种如实表现。
贾湖骨笛贾湖骨笛,距今约7800年~9000年,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
这支骨笛截取自仙丹顶鹤的尺骨(翅骨),经过长时间的自然石化,变得晶莹亮洁,质地似玉。
贾湖骨笛的出土,不仅为我们揭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地区先民的音乐生活,还展现了当时高超的乐器制作技艺。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北宋时期汝官窑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瓷器中的瑰宝。
此瓶造型优雅,釉色天蓝,犹如雨过天晴的晴空,令人心旷神怡。
瓶身上的刻花图案,线条流畅,技艺精湛,体现了北宋时期瓷器制作的高超水平。
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北宋时期的文化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观河南博物院有感天翻地覆,人间正道是沧桑;蓦然回首,我们已经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而将足迹深深镌印在历史的深层——世界历史上从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像中华民族一样源远流长,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几千年来丰厚的文化积淀,不仅确立了河南作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地位,同时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这一引人瞩目的文物收藏馆。
它是中原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和书写者,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得以保存,传承和发展。
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历史上创建较早的博物馆之一,其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建筑形式气势雄浑,充分体现出源远流长的中原文化特色。
河南博物院是国家级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博物馆,国家四大博物院之一,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就藏品而言,除故宫博物院外,河南博物院当属第二。
作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是了解河南、感知河南的文化殿堂。
当来到河南博物院时,一眼就被河南博物院的古朴大气所倾倒——后来才知道其主体建筑是由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观星台为原型的,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想进去瞻仰里面所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
当进入到博物院里面时,在昏暗灯光的映射下,整个博物馆的内部显得十分的深沉和沉重,我想是为了更有力的展现中华文化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社会的兴衰变化吧。
进入到博物馆里面,我们所有人分开了,我自己带着沉重和瞻仰的心情开始独自游览内部所展现的遗留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博物馆内共有八个展室,由序厅、“文明曙光”(原始社会时期)、“三代辉煌”(夏商周时期)、“兼容并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世荣华”(隋唐时期)、“余光明媚”(宋金元时期)及观众参与部分组成,展览贯穿中国古代文明史,精品荟萃,难以尽数。
我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认真的浏览了博物馆的八个展室,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我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多彩纷呈。
很显然,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我想是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天地玄黄,我从哪里来?站在布满鸟踪兽迹的莽原上,砌石成器,薪火承递,人猿揖别,血脉沧桑。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四神云气图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四神云气图九大镇院之宝四神云气图学术命名:四神云气图出土地点:河南商丘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所属年代:西期早期器物规格: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出土时间:1987年“文物概览”《四神云气图》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珍品,因年代久远、做工精美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壁画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创造之一。
原始社会时期,已出现反映人类生活及狩猎对象的摩崖石刻和洞窟壁画。
到了汉代,壁画达到了鼎盛时期。
如今,汉代的殿堂壁画全部残毁,但大量墓室壁画的出土,为研究汉代壁画的面貌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
“研究价值”《四神云气图》位于墓室顶部,中部一条7米长巨龙飞腾,东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兽、灵芝及云气纹图案装饰。
壁画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总面积达30平方米,填补了中国西汉时期壁画的空白,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四神云气图。
壁画的主要内容为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及云气纹等组成的图案,历史艺术价值极高。
不但是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更是一部承载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
四神云气图的出土,告诉我们:中国神仙世界关于莲花的“联想”,比佛家更为大气磅礴;中国神仙世界里的莲花,与释迦牟尼一步一莲的传说相比,一则落到了实处,二则更大胆、更浪漫。
在四神云气图中,青龙从胫到脚到尾,身上处处生莲,朱雀胫、尾生莲,白虎两耳生两莲。
在四神云气图中,莲花升仙寓意之烈,堪比云气——花朵与云朵,共同成为升仙媒介。
灵芝虽然参与了升仙活动,但在四神云气图中,它只是个“点缀”,少得很。
也许在西汉神仙家的眼里,其显要性,是不可与莲花、云气同日而语的。
【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四神云气图
九大镇院之宝四神云气图
学术命名:四神云气图出土地点:河南商丘永城
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所属年代:西期早期器物规格:
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出土时间:1987年“ 文物概览” 《四神云气图》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珍品,因年代久远、做工精美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壁画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创造之一。
原始社会时期,已出现反映人类生活及狩猎对象的摩崖石刻和洞窟壁画。
到了汉代,壁画达到了鼎盛时期。
如今,汉代的殿堂壁画全部残毁,但大量墓室壁画的出土,为研究汉代壁画的面貌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
“ 研究价值” 《四神云气图》位于墓室顶部,中部一条7米长巨龙飞腾,东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兽、灵芝及云气纹图案装饰。
壁画从主墓室顶部的西端起,向东延伸有丈余,总面积达30
平方米,填补了中国西汉时期壁画的空白,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的四神云气图。
壁画的
主要内容为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及云气纹等组成的图案,历史艺术价值极高。
不但是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壁画,更是一部承载
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
四神云气图的出土,告诉我们:中国神仙世界关于莲花的“联想”,比佛家更为大气磅礴;中国神仙世界里的莲花,与释迦牟尼一步一莲的传说相比,一则落到了实处,二则更大胆、更浪漫。
在四神云气图中,青龙从胫到脚到尾,身上处处生莲,朱雀胫、尾生莲,白虎两耳生两莲。
在四神云气图中,莲花升仙寓意之烈,堪比云气——花朵与云朵,共同成为升仙媒介。
灵芝虽然参与了升仙活动,但在四神云气图中,它只是个“点缀”,少得很。
也许在西汉神仙家的眼里,其显要性,是不可与莲花、云气同日而语的。
灵芝在立壁壁画中,出现较多;到了升天的时候,似乎就不怎么顶用了。
“ 发现故事”
芒砀山从西北奔来,到了永城市西北三十多公里的柿园村只剩下低矮的余坡,当地人称为保安山,意为“保一方平安”。
在1986年,采石业是这里的支柱产业,混乱而繁荣。
农用车和卡车往来的公路上,遍地都是碎石和尘土。
1986年5月,一个叫赵德友的农民在他承包的采石塘里放炮采石。
当天与往常并无差别,但是打炮眼时,钻头落空,一个幽深的洞窟显露出来。
芒砀山遍布古墓,村里早就流传着挖墓暴富的传说。
怀着好奇,赵德友顺着洞窟爬下去,里面是个宽敞的石室,确是古墓无疑。
他跑回村里,向乡邻讲述了他的发现。
打着火把的村民们爬进墓室,想看看是否有财宝。
他们忐忑地敲打墓室的墙壁,探摸墓室的角落,盼着
发现意外的惊喜。
村里的老人讲过,当年曹操就是在芒砀山挖开了古时大墓,找到了几十万两黄金,养活了他手下那支大军。
这么大一座墓,应该也有些宝藏吧?后来,闻讯而来的河南省商丘文物队对古墓进行了发掘。
这是一座结构复杂,规模宏大的墓葬,考古人员沿着狭窄的墓道进入墓室,用手电筒一点点扫视着墓室,微弱的灯光照到墓顶处,突然,大家眼前出现了鲜艳的红色,一只长须飘摆的龙头映入眼帘。
只见墓顶上有一幅生动传神的壁画。
壁画中间的显要位置是一条龙,除了青龙,壁画上还画了白虎、朱雀、怪兽等图案,四神兽与灵芝、云纹等共同组成一个大气磅礴、灵动飞扬的画面。
在中国,关于四神的说法久已有之。
《三辅黄图》云: “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东汉张衡著《灵宪》亦云: “苍龙连蜷于左,白虎猛踞于右,朱雀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 这些文献记载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对天之四灵及其方位的认识水平。
我们平时所知道的四神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玄武应当是一个蛇绕龟的形象,可是,这幅壁画上的四神之中,青龙、白虎、朱雀都有,却唯独不见玄武,而是有一只鸭嘴怪兽取而代之,那么,这只怪兽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只见怪兽,不见玄武呢?有人认为,古人讲究避讳:唯亲者讳、贤者讳、尊者讳。
梁共王的父亲便是孝王刘武,刘武的武字和玄武的武字,同音并且同字,试问谁敢把国王父亲的名字画在这里
呢?所以就有这么一个神兽来代替玄武了。
但有人并不认同这种看法,而是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四灵的概念就已出现。
西汉早期,青龙、白虎、朱雀的方位组合基本确立,而代表第四方位的动物形象却未固定下来。
河北满城窦绾墓出土一件铜熏炉,炉盖上塑有青龙、白虎、朱雀和骆驼,骆驼占据第四方位位置;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的侧板上绘画有青龙、白虎、朱雀和麒麟,代表第四方位的动物形象为麒麟;西安国棉五厂西汉早期墓M6中出土一件铜温酒炉, 酒炉四
面镂刻青龙、白虎、朱雀和乌龟四种动物,代表第四方位的动物为乌龟。
可见西汉前期处于四灵中第四方位的动物并未确定,可能是骆驼、可能是麒麟、可能是乌龟,也可能就是这种鸭嘴形怪兽。
直至西汉晚期,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这四灵的组合才算固定下来。
西汉晚期至东汉时期的壁画墓、画像石墓和画像砖墓中常见这种四灵组合,如南阳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南阳麒麟岗汉画像石墓等。
还有人认为是白虬龙或龟蛇的变形体,认为它或许与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传说有关。
有关汉高祖斩蛇起义的事迹在《史记高祖本纪》
和《汉书高帝纪》中均有详细记载。
(秦朝末年,君政暴虐,黎民涂炭。
时任泗水亭长的刘邦,奉命押送劳役赴骊山为秦始皇修陵。
从沛城至丰西泽中,仅百里之途便逃亡纷纷,人心思叛。
按秦律,劳工有逃逸者押送人当斩。
故刘邦不再前行,令众人歇息饮酒。
入夜,刘邦释放徒众,宣布将从此潜
藏,招募同党,反抗暴秦。
刘邦带领愿从者十余人月下前行,遇一长蛇挡道,遂挥剑斩蛇,继续往芒砀山前进。
忽遇一老妪在路旁啼哭,拦住刘邦索命。
刘邦问其何故在此啼哭,对曰:“吾儿乃白帝子,今为赤帝子所杀,还吾儿命来!还吾儿命来!”刘邦闻此颇感诧异,忙说:“这里乃荒郊野泽,何以还命,到平地时再还你命吧!”刘邦说罢,即带领人众向西南匆匆而去。
)柿园汉墓墓主人很可能是梁共王刘买,是梁孝王刘武之子,同时又是汉高祖刘邦之后代。
在柿园汉墓主室内绘有这种内容的画面,其创意应为歌颂其祖先开创江山的丰功伟绩。
而且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之处就在今永城芒砀山, 芒砀山至今还保留有汉高祖斩蛇碑。
那么细小鳞虫动物可以解释为白虬龙,可能就是史料中记载的白帝之子的化身。
总之,众说纷纭,并无定论。
但是,不管怎么说,也凑够了四神,因此,专家将其命名为《四神云气图》。
“ 细节赏析” 如此的一幅巨作是怎样绘制的呢?经有关部门分析,它是用能够起到防潮和加固作用的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加入黄土和水搅拌成泥浆,涂抹于墓室内壁上作为地仗层,最后用毛笔和刷子蘸颜料在上面绘制图案。
其中,红色颜料为朱砂,白色为白云母,绿色为孔雀石,黑色为朱砂加等量的孔雀石混合而成。
画工们对色彩的运用显得极其纯熟自如,为我国的美术史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四神云气图邮票小型张2013年10月26日由汤加王国发行
投稿:hbvolunt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