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43.59 KB
- 文档页数:19
Visit Henan MuseumName: Zhao Jingru Student ID: U201014856 Class: 1001Henan Museum is the history of modern art museum.It is located in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covers an area of 156 mu , building area of 78,000 square meters , it is the province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first large-scale national public cultural facilities .Museum Appearance analysis : its main building from our oldest observatory ruins - Dengfeng Observatory Yuan as the prototype , the artistic exaggeration interpreted as wearing the crown of the pyramid shape ( Figure 2 ) . Interior design five, including the basement .Museum interior Analysis:Figure 3 shows the Henan Museum of the hall, the hall is located on the first floor . Just one entered the hall , there is a feeling of grand style , composed by a black rectangle woven flooring gives a sense of the atmosphere . In color, the top of the innermost side of the hall with straight rectangular incandescent, cool colors , giving the Spirit in the solemn feeling.Figure 5 is a top lobby lighting, floor lighting mainly exist in a variety of rectangular cross- incandescent -based, for the first floor provides ample illumination light , cool colors , giving a solemn, grand, noble sense of . The top of the sculpture using warm yellow tone lighting ( Figure 6 ) , with the bronze sculpture pavilions, harmonious accord sculpture auspicious meaning .Showroom interior diagram ( Figure 9 Figure 10 Figure 11 Figure 12 Figure 15 ) hall ceilings are mostly black , with scattered light spots , a bit like the night sky , dim lighting makes the hall is elegant and mysterious. Exhibits cabinet side had more use of incandescent lamps with different light yellow , incandescent light is better , so that visitors to more clearly see the exhibits, demonstrating the use of the hall . Henan Museum interior design style simple and elegant , with our country's culture, geography and fully combine practicality and functionality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tly , this professionally designed for beginners, we should be worthy of reference .Henan Museum is designed to tell us: to focus on the design of space layout , functional partitioning and the use of light , a reasonable partition function can bring greater convenience for tourists , called the visit a pleasant experience.Baidu map ( Figure 1 )Museum Appearance ( Figure 2 )Lobby picture ( Figure 3 )Taiji ground floor ring ( Figure 4 )First floor roof lighting ( Figure 5 )Lighting sculpture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floor ( Figure 6 )On the second floor escalator stairs ( Figure 7 )Escalator at the first floor overlooking the diagram ( Figure 8 )Ceiling image (Figure 5 , Figure 13, Figure 14 )图1图2 图3图4 图5图6 图7图8 图9图10 图11图12 图13图14 图15。
【六年级作文】参观河南省博物馆放暑假第二天,我和姥姥一块儿参观了河南省博物馆,这是我第二次参观此馆。
第一次是前三年的暑假,因年龄小知识少,参观后印象不深。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博物馆求知欲望越来越强烈,非常期待这次参观。
来到河南省博物馆,位于郑州农业大道的中部。
占地面积10多万平方米,占地面积7平方米。
主展厅面积8万平方米,呈金字塔形,正门对面,气势恢宏,古朴典雅。
河南省博物馆在民国时期1927年建立。
当时政局动荡不定,加之日寇外来入侵践踏中原,馆中文物随着战乱颠沛流离,使不少文物散落丢失。
国民党逃到台湾,又携走了大量的文物,使中原文物受到了极大的损失。
新中国成立以后。
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保护文物,又对出土文物采取了大量的保护措施,让博物馆重振雄风,跻身国家级博物馆的地位。
走进展厅,就像穿越历史时空,拉近距离,了解中原历史文化。
首先看到了迄今50万年前的南召猿人的牙齿化石,这与北京猿人是同一时代,说明河南开拓了人类进化和文明的先河。
其次,河南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00多处。
距今9000至4000年,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这些文物和遗址都证明了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汉字起源于甲骨文,起源于殷墟;中国哲学起源于《周易》,后来成为老子;中国姓氏源于炎黄,起源于中原;中国起源于夏朝,其都城在偃师、十三代古都洛阳、九代古都开封等地,这一切都表明中原文化非常深厚。
馆内珍藏者17万余件奇珍异宝。
展馆里摆满了远古至今的各种青铜器、陶瓷器、玉器、雕刻、字画等。
青铜器中有各种图案的圆鼎,方鼎,特别是12条龙的长方形盛酒的器具,上面刻着各种兽纹和精美图案,叫人拍案叫绝,大的如水缸,小的像酒杯,是古代人用来盛水盛酒装食品的器具。
最著名的是九大镇馆之宝,如:贾湖骨笛,他是我国止2021年前发现最早的能吹的乐器。
妇好^尊、蓬鹤方壶、云纹铜禁、四神云气图、玉柄铁剑、杜岭方鼎及武兹暌だ队钥袒ǘ炀逼浚件件价值连成,精美绝伦。
博物馆调研报告博物馆调研报告1一.个人认识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
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从某种角度上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人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穿过时空的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
从小里说,这是源远流长的地方历史的重要见证;从大里说,这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
博物馆不单纯是一个市民文化补习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获得多少知识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难得的静谧、幽雅气氛,并在这个气氛中放松在工作、学习中绷紧的心弦成为来博物馆的主要目的。
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它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对人类文化遗存、自然遗存管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博物馆如同历史长河,源源地将过去的故事输送。
二.实地调研调研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主要把握博物馆建筑设计的主要特征及设计要素,功能分区功能,切身了解空间要素对于博物馆这类公共建筑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对空间的赶住,流线组织,构思创意,对于博物馆设计灵感的启发。
调研时间:调研地点:洛阳市博物馆调研方法:根据布局大致的画出博物馆的平面图和流线组织分析图,用相机拍下建筑的立面以及特色的设计。
洛阳博物馆概况洛阳市博物馆坐落在隋唐城遗址公园北侧。
洛阳市博物馆属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创建于,馆藏珍贵文物2万余件,包括石器、玉器、陶瓷器、青铜器、书法、绘画、竹木漆器、钱币、近现代文物等十多个门类,洛阳市博物馆总占地面积为300亩,建筑面积为4平方米,设有基本陈列展览厅、专题陈列厅、临时展览厅、多功能演播厅、文物库房、贵宾接待室、文物研究室、文物摄影室、文物修复室、安全监控室、观众服务部等设施,是一座规模较大,功能设施较为完善的现代化博物馆。
参观河品南味博近物代院历史文化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软件学院系别:汉语国际教育2013级214班姓名:金曦(同伴:孙艳丽201321410)学号:201321426社会实践时间:2014年2月——5月参观河南博物院,品味中原历史文化天翻地覆,人间正道是沧桑;蓦然回首,我们已经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而将足迹深深镌印在历史的深层。
2014年2月至5月间,我和孙艳丽不止一次的一起参观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上的河南省博物院,最近出新我也会在回家的路上进去看一看,初中历史老师对我历史的启蒙,让我同样对历史有很强的兴趣,喜欢以史为鉴,以史明智。
后来因为高中在农业路的便利,我对道路的熟悉程度莫过于回家,高中也参加了不少博物院不断出新的活动,曾经做过博物院的小小讲解员。
于是带着来自商丘的我的好伙伴孙艳丽,希望我这个临时导游能让她感受历史的魅力。
这是我们两个一同探索历史文化的心路历程。
河南省博物院是建筑造型如金字塔般的三角锥模样,简洁质朴而不失典雅大方,非常吸引行人的目光。
走进馆内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单人牵双象的大型雕塑,象征着河南简称”豫”的来历和意义。
雕塑后面是描绘河南整体地理人文面貌的壁画,折射出河南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悠久绵长的历史文化底蕴。
河南地处中原,以为汉民族发源处,其中郑州,开封,洛阳等多处地区曾经是国都所在,加之中原在政治经济文化以致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自古就成为逐鹿之地,号称“逐鹿中原”,由此可见,河南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悠久的历史孕育出博大深沉的文化传统,中原地区文化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博物院里的设计是以各个朝代的文物来分区展示。
整个馆藏就是中国文化史的浓缩,参观完后感觉对整个中原地区文化的发展历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作为大学生,爱国是一个基本素养,但是爱国不是一个空头话,如果一个人大谈特谈爱国,而问之中国历史,则不知一二,那么这个爱国也就大打折扣了。
同样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周围的历史都不了解,又怎能不汗颜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应多到这些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走走,不仅娱乐身心,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懂得更多关于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知识,领略到中原地区悠久深邃的辉煌文化,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历史自豪感。
河南博物院的调查报告河南博物院是智能化的历史时间艺术类专业历史博物馆,位于在河南省会郑州,由1927年在开封市建立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趋势回来的,在70年的发展趋势全过程中,她曾依次易名中华民族历史博物馆、省立医院历史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市迁往郑州市。
馆区管理中心位置为主导展厅,高45.5米,以元朝登封市的观星台为外型原型,工程建筑平面图以方形为孕妈,行为主体工程建筑便当然诠释而产生了“金字塔式”造型设计。
亭部呈方斗状,恰如扬斗以承“甘霖”,下接覆地斗以纳“阳气”,其管理中心部位细致设计方案了一个全透明的圆洞。
行为主体工程建筑蕴涵了我国古典文化中位于“天中地核”和“天圆地方”的念及,也是有“会宇宙空间之气,聚乾坤之灵”的含义。
亭部四周各自包镶四神图案设计,表明古天文学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天文现象十二星座;大斜坡从建筑结构的必须再加上乳白色乳钉图案设计,形近青铜器上的乳钉纹样图案和中国传统建筑板门的门钉样子,也是一望无际宇宙空间太阳花的反照,意味着了宇宙空间中不计其数的十二星座;行为主体斜坡的四周顶端淡蓝色的全透明窗及顶端竖直而下的全透明采光板,具备“黄河之水天空来”的气势磅礴气魄。
行为主体建筑美学独特,实际上宏大,独具一格当代风格特征,集中体现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特点。
全部河南博物馆古建筑群选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中心对称、主从关系井然有序的合理布局技巧,从总平面图上看,四隅遍布附设工程建筑,散聚生姿,和睦统一,喻意“九鼎定中华”。
古建筑群呈四面放射状,喻意中华文明行为向四周散播。
倘若大家从上俯瞰全部古建筑群,则宛如“雄鹰展翅”向天飞,行为主体工程建筑如董成鹏躯体,展厅大门口如同董成鹏的头顶部,两边配楼恰如董成鹏的羽翼,后面与珍贵文物仓库相接的过廊,也是董成鹏之尾。
全部造型设计代表着历史悠久中华重现历史时间的光辉,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的全方位转型发展和辉煌。
刚一进到服务厅,就有一种宏大大气的觉得,由黑与白矩形框交错构成的木地板给人一种空气之感。
实习报告:河南博物院实习总结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郑州,河南博物院以其丰富的馆藏文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作为一名热爱历史的学生,我有幸在今年的暑假期间,来到河南博物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提高我的实践能力,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同时锻炼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河南博物院的多个部门工作,主要包括文创区一线工作、学术研讨会、博物雅堂活动等。
在文创区,我负责了解产品价格、清点库存,并探索文创产品背后的文物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博物院的文化创意产品,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
此外,我还参与了学术研讨会,听取了各地博物馆负责人和抖音集团代表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与研究。
研讨会上的交流让我对文创产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博物雅堂活动中,我作为观众亲身经历了活动的整个举办流程。
这些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博物院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其次,我提高了实践能力,学会了如何在一线工作中解决问题。
最后,我锻炼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事和朋友。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例如,在文创区工作期间,我曾因对产品不熟悉而感到无从下手。
这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更加注重实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四、实习总结回顾在河南博物院的实习经历,我深感荣幸。
这次实习让我亲身体验到了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性,也让我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热爱。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要感谢河南博物院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也要感谢实习期间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和同事。
是你们让我在实习过程中收获了知识,成长了能力。
河南省博物馆观后感篇1在上一年,我们整个六年级都去参观了河南省博物馆。
经过几十分钟后,我们终于到了盼望已久的博物馆。
踏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立体画面:两只大象中间有一个人无比的壮观。
接着,我们继续往里面去,看到了这几个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
心想:里面全都是古代历史的东西吧?是不是都是价值连城的?都是珍宝?带着好奇的心情,我们大家进入了第一个展厅。
第一个展厅,那里面主要是关于旧时期的东西。
在那里,让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仰韶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器物,那就是彩陶双连壶,他是由两个壶组成的一个壶,外观色彩丰富。
然后,我们随着大部队进入了第二个展厅。
第二个展厅,那里主要是商代的青铜器,那里有两个东西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兽面纹铜圆鼎和兽面乳钉纹铜鼎,为什么他们可以让我久久不等忘怀呢?那是因为它们的个头巨大无比,是在第一展厅和第二展厅最大的两件了。
而第三个展厅大多是西周时候的青铜器,但是那里的甲骨文让我知道了不少的知识,甲骨文,指龟甲和兽甲。
刻或写在甲骨上的文字。
到了第四个展厅,也就是春秋时期,这时候的物品就已经比较精美了,刚进入大门,有的同学就说,哇塞!你看着武器,多么壮观呐!于是,我就飞快的跑到那里,一看,是春秋时期的兵器,棍子是由木头制成的,尖器是由铁制成的,无比的锋利,第五展厅,也就是二楼,我看到了三种东西,让我记忆深刻,第一是石辟邪,它的外表像是石狮子,传说有辟邪的能力。
第二个是“通光镜”是一种特殊的青铜镜,正面凸,可以照人,只要有光照射在镜面时,镜面的反射投影像。
第三个就是金缕玉衣了,由一片片玉所构成的,用金丝穿起,十分昂贵。
第六展厅,那里的陶庄园具有居家田园双重功能,呈前院、中庭、后院三重宅第,庭中有马,等东西,反映了两汉中小地主的庄园生活。
第七展厅,那里的十一面六臂观音石造像最让我惊叹不已,因为一尊佛像里居然可以隐藏着十一个面和六个臂。
在第八展厅里,我看到了故宫,里面有天坛、望火楼等诸多个建筑,分外壮观!观看博物馆告一段落了,在参观的时间内,我不少有贪念之想,不过我就马上打消了这种念头,因为我不能自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珍宝带走,让剩下的子孙后代都看不到了,那我岂不是成了罪人?所以,为了能让子孙后代都可以看到这些文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珍宝吧!河南省博物馆观后感篇2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来到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参观。
河南实习报告之走进博物馆二零一二年十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到河南省安阳市、郑州市、洛阳市参观,途径殷墟博物苑、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和天子驾六博物馆等,在学习博物馆学三性两务的基础上,本人提出一下两点学习心得:一、观众对视觉的要求博博物馆作为一个集教育、展示、传播、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机构,陈列和设计在博物馆的展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设计能够吸引观众,美化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给观众呈现一个视觉盛宴。
下面本人将从博物馆的门票设计、外观建筑的设计、馆内器物陈列布局三方面进行说明。
(一)门票设计以上博物馆的门票都在显眼位置印有博物馆名字以及博物馆照片影印,并在设计了logo在博物馆名字前。
宏伟的建筑搭配了体现馆内陈列器物特征的logo设计,在宏观上给观众的概念很清晰,对进入馆内将会参观到什么有了初步的理解。
门票背后都有该博物馆的简介。
以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例,说明其是国家及博物馆,是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国家汉字文化中心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
同时配有英文对照,体现中国文化国际化化传播的新形势。
右侧还印有馆内展厅地图,上面有红色小箭头,有明确的导向设计系统,以便提示观众最优的参观路线。
这一系列设计都体现了博物馆走向观众、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进步。
(二)外观建筑的设计以殷墟博物苑和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例,两者外观建筑都加入了古代纹饰元素。
殷墟博物苑的大门设计是,讲究对称,两边各一个金色龙首环形雕刻,门柱上有蝉纹、云雷纹等文化元素,都是商代著名的代表性标志,具有鲜明的殷商时代特点带给观众很强的遗迹原址的氛围感。
中国文字博物馆外观建筑如上门票图,金色是其主色调,给观众的感觉其寓意是灿烂的中国文字发展历程。
博物馆前面是一个由古文的“字”的标志性建筑,令观众印象十分深刻。
另外,“字”和博物馆的外壁都雕刻有蝉纹、夔龙纹等纹饰,是现代建筑与古代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合。
实习报告考试过后我们专业惊醒了为期一周的实习,有多个实习地点包括河南艺术中心、河南博物院、宇通客车新开工的生产车间和搅拌场.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尤其是建筑上都有各自的风格,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河南艺术中心.河南艺术中心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五”期间省重点项目,是建国以来河南省投资最多、规模最大、设计水平最高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占地面积150亩,总投资10.4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
建筑创意是由加拿大著名建筑设计师卡洛斯先生根据河南出土的三件中华古代气鸣乐器造型而设计。
五个金色椭圆单体是由河南出土的6500年前古代乐器陶埙的造型演变而来;艺术墙,低端9米、高端42米,相似黄河波涛翻卷的浪花,仿如我们的母亲河,穿越并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史,又如河南出土的2500年前的古代管乐器石排箫;晶莹剔透的标志塔,高60米,是设计师根据河南舞阳贾湖村出土的距今已有8700年历史的中华第一笛——骨笛感悟而作。
整个建筑群均取之于古代乐器的抽象造型,使河南古代文化与现代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河南艺术中心设计新颖,造型独特,结构复杂。
工程采用了27项全国首创的新技术、新工法。
五个建筑单体均为不规则椭球体,1041根斜梁斜柱倾斜角度各不相同;11200块艺术墙玻璃和15445片金属屋面外饰板尺寸各异。
河南艺术中心施工,写下了全国同类文化项目建设史上功能最全、施工难度最大、单位面积造价最低的新记录。
河南艺术中心设计方案中五个椭圆体的长轴汇集于一个中心,意寓着郑州市作为中原之中心的地理位置。
6米高的主入口大平台以气势辉宏的曲面筑体为背景,任何庆典都将不失古都的王者气派。
临湖一侧的演出平台,真正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表演舞台,同时为进行卫星转播大型文艺节目提供了壮观的场地。
整个建筑群根据功能不同,分为观演和展览两部分,北半部分为大剧院、音乐厅和小剧场,以夜间演出为主,突出“动”的意境;南半部分为美术馆和艺术馆,以白天展览为主,突出“静”的意境。
河南博物馆观后感河南博物馆是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一座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中原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保存展示河南省重要历史文物的重要场所。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河南博物馆,让我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首先参观了博物馆的明清徽派砖雕展览区,这里展示了徽派砖雕的精美之处。
徽派砖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它以雕工细腻、造型独特著称。
在展览区里,我看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砖雕作品,有古代文人雅士,有民间故事传说,还有精美的花鸟图案。
这些砖雕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代徽派工匠的精湛技艺,更传达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接下来,我步入了青铜器展区。
河南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陈列着许多精美的青铜器。
我看到了商代的青铜鼎、鸟文壶,周代的青铜钟、觥等等。
这些青铜器不仅造型独特,工艺精细,而且包含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多方面的信息。
通过观看这些青铜器,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原文明的辉煌。
在参观展览期间,我还看到了不少出土的汉代文物,如陶俑、石刻等。
这些文物展现了汉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比如陶俑,他们形态各异,既有官员、士兵,也有百姓和动物。
这些陶俑给人们重塑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
而石刻则记载了重要历史事件、名人故事,是研究汉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此外,博物馆还有丰富的临展石窟艺术、佛教雕塑等陈列,它们在游人的眼前呈现出辉煌的辽西石窟、云冈石窟和邯郸石窟等壁画和佛像。
这些富有艺术价值的玉石和石窟艺术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中原的繁荣和富饶。
参观河南博物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厚重和精华。
这里不仅汇集了中原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以现代化的展陈方式展示出来,让人受益匪浅。
通过观看这些珍贵的文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河南博物院研学心得一直都对历史文化充满好奇和敬畏,这次终于有机会走进河南博物院,来了一场深度的研学之旅,这经历,真的让我感触颇多。
当我踏入河南博物院的那一刻,就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博物院的外观气势恢宏,庄重而典雅,还没进去呢,就已经让我充满了期待。
一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巨大的展厅,里面陈列着琳琅满目的文物。
我就像个好奇宝宝,眼睛都不够用了,这边瞅瞅,那边看看。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精美的青铜器。
有一个叫“妇好鸮尊”的青铜器,哇塞,那工艺简直绝了!它的形状就像一只站立的鸮,威风凛凛的。
仔细看它的身上,有着密密麻麻的花纹,线条流畅,图案精美。
据说这可是商代晚期的宝贝呢!我站在展柜前,想象着几千年前的工匠们,是如何一锤一锤地打造出这样的杰作。
他们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全凭一双巧手和无限的智慧,这得多不容易啊!我凑近了看,甚至能看到一些细微的打磨痕迹,仿佛能感受到工匠们在制作时的专注和用心。
还有一个“云纹铜禁”,也是让人惊叹不已。
那复杂的造型,繁琐的云纹,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想出来的。
我在想,当年它是不是摆在某位君王的宫殿里,见证着历史的兴衰和变迁。
看着它,我就忍不住感叹古代贵族生活的奢华和精致。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陶瓷展区。
那些瓷器可真是漂亮得不像话!有一个唐代的三彩骆驼,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骆驼的背上驮着货物,好像正在漫漫丝绸之路上艰难前行。
我仿佛能听到那骆驼的蹄声,能看到风沙吹过商队的身影。
还有一个宋代的汝窑瓷盘,那温润的质感,淡雅的色调,真的是太美了。
我就琢磨着,这得是多么高超的技艺,才能烧制出如此完美的瓷器啊!在书画展区,我看到了一幅郑板桥的竹子图。
那竹子画得活灵活现的,每一根竹子都像是有生命一样。
郑板桥老爷子的笔法可真是厉害,简单几笔,就能把竹子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在那画前站了好久,心里想着,他在画这幅画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现在这样,满心的欢喜和陶醉呢?除了欣赏这些文物,这次研学还有专业的老师给我们讲解。
参观河南博物馆思修实践报告一、参观目的实现伟大中国梦,既是父辈们的光荣职责,也是我们这一代中学生的神圣使命。
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激励我们更加茁壮成长。
1.、观瞻古代器物,温故知新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从旧石器时代至清朝的中国历史知识,知道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奋斗和发展。
然而,这都是课本知识,需要有具体的感知来强化。
而河南博物院,是我国博物院(馆)的佼佼者,收藏河南境内的历史文物达十万余件,足以让我们徜徉在历史长河,重温学过的知识。
2、探寻先辈智慧,奋发动力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伟大创造都出自河南。
像新石器彩陶,商周大型青铜器,两汉冶铁和灌溉技术,等等,都是历代河南人民的杰出贡献。
而上述典型文物,河南博物院应有尽有。
我们浏览其间,定能探寻到先辈的智慧,奋发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
3、梳理灿烂文化,继承发扬河南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文化名人,如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墨家的创始人墨子,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商鞅,发明地动仪的科圣张衡,著《伤寒杂病论》的医圣张仲景,唐代的著名诗人杜甫、韩愈、李商隐,西行取经的玄奘,编撰《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
而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河南博物院,恰是灿烂的河南历史文化的浓缩。
去那里亲眼目睹,定能增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二、参观过程2014年7月31日上午10时,六名同学如约在河南博物院大门口集合。
大家先以这座“戴冠的金字塔”为背景,挨个照相留念。
然后到领票口,凭学生证,领取免费的参观磁卡。
穿过广场,踏上台阶,刷卡走进展厅,开始参观河南博物院共有八个展厅组成的《中原古代文明之光》。
1、原始社会展厅起初展现眼前的只是一些形状不一的石块。
我们知道,粗糙的是旧石器,已经像斧头、锄头模样的是新石器。
往里走,我们看到了白衣彩陶钵和彩陶双连壶。
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贾湖骨笛,讲解员说,这是用飞禽的翅骨制成,距今已七、八千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也是竖吹管弦器的鼻祖。
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篇一:博物馆考察报告格式考察时间:XX年12月18日文物名称:弦纹瓶文物年代:南宋文物器形:梅瓶文物用途:贮酒器所属窑口:龙泉窑南宋龙泉窑弦纹瓶。
从器形看,属于梅瓶,在宋时为贮酒器。
器物外施梅子青釉,是薄釉发展成多次上釉的实物例证。
一、龙泉窑龙泉窑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名窑,其主要产区在浙江西南部的龙泉,故得名龙泉窑。
龙泉窑烧制的历史始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其间共经历1600多年,故龙泉窑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瓷窑系。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
其出产瓷器的总体风格以两宋交替时期为分水岭:北宋早期以前,龙泉窑瓷器的风格受到越窑、瓯窑和婺州窑的影响,表现出与这三窑相似的特征,即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龙泉窑在北宋中晚期有了较大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具体表现为胎体较厚重,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用刻花、划花和蓖纹装饰。
南宋时期龙泉窑得到空前的发展,龙泉青瓷进入鼎盛时期。
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的烧制成功使南宋龙泉窑扬名中外,并达到瓷器艺术的顶峰。
此次考察的这件南宋龙泉窑弦纹瓶就是龙泉窑的鼎盛时期的典型代表。
可以看出,生产此器(转载自:小草范文网: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物时,龙泉窑已由从越窑、瓯窑和婺州窑承袭下来的薄釉风格转变成为多次上釉形成的梅子青釉。
二、器形梅瓶的起源于契丹民族有密不可分的渊源。
“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
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畈,岁以为常。
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ii陶瓷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用具,在民族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契丹人运用制瓷技术,生产出一种储水器——鸡腿平。
鸡腿瓶瓶身细高如鸡腿,小口、短颈、圆肩、收腹、上粗下细。
契丹人在与汉族的交流中将鸡腿瓶传入中原地区,鸡腿瓶也逐渐演变成宋时的经瓶,即我们所说的梅瓶。
到了南宋时,梅瓶器型变得短矮,瓶身没有早期梅瓶修长,肩部也不如北宋时期饱满丰润,总体上看此时的梅瓶给人以浑圆感觉。
参观河南省博物馆心得体会一直都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次终于有机会走进河南省博物馆,好好地探寻一番这历史的宝库。
还没进馆,光是站在那宏伟的建筑面前,就已经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息。
博物馆的外观设计独具特色,融合了现代与古代的元素,仿佛在诉说着历史与当下的紧密连接。
走进大厅,那种宽敞和明亮让人心情一下子就舒畅起来。
拿了门票,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的探索之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代文明的展区,里面陈列着各种各样的陶器、青铜器。
那些陶器,有的造型古朴,有的上面还绘着精美的图案。
其中有一个陶盆,看上去普普通通的,但仔细瞧,能发现盆沿上有着细微的划痕,仿佛在告诉我们它曾经经历过的岁月。
我就在想啊,千百年前,是不是有个古人用它来盛水,或者在做饭的时候拿它来装食材?还有那些青铜器,工艺之精湛真的让人惊叹不已。
有个青铜鼎,上面的纹路复杂又精细,我凑近了看,试图去想象当时的工匠是怎样一点点地把它打造出来的。
他们是不是在某个炎热的夏日,汗流浃背地专注于手中的工作,只为了能创造出这样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再往里走,看到了古代的书画展区。
一幅幅书画作品挂在墙上,虽然年代久远,但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
有一幅山水画,那山峦的层次感,那水流的灵动,仿佛都要从画里流淌出来了。
我不禁感叹,古代的画家们是多么厉害啊,只用一支笔、一点墨,就能把这大千世界描绘得如此生动。
我站在那幅画前,看了好久好久,仿佛自己也走进了那片山水之中,感受着清风拂面,听着潺潺流水声。
然后是玉器展区,那些温润的玉石制品在灯光下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有个玉手镯,晶莹剔透的,不知道曾经戴在哪个女子的手腕上,见证过她的喜怒哀乐。
还有个玉如意,雕刻得极为精巧,那如意头的形状,那细腻的线条,真的是让人爱不释手。
我忍不住想,在古代,这玉如意是不是被当作珍贵的礼物,在重要的场合被郑重地送出?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展示古代服饰的区域。
那些精美的服饰,无论是材质还是做工,都让人眼前一亮。
古代文化之光——河南博物院调查报告为了更好地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史,10月份,我参观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中段的河南博物院,从原始社会的古代文化之光到近现代的工艺美术历史都以作品的形式一件件的呈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对中国的工艺美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一.文明曙光——原始时期打制石器引发文化先声,从茹毛饮血到耕作务农,从惧怕自然到美化世界,从不辨地理到天圆地方。
河南境内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有二十余处,出土的遗物及人类化石表明:距今几十万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他们以洞穴为家,打制石器,采集,狩猎,懂得用火,创造原始的文化。
艺术是人对自然社会认识的形象表述。
河南出土的原始雕塑绘画音乐等艺术品,往往包含着神秘的宗教色彩,投射出原始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和畅想,有些所达到的艺术成就震惊中外。
其中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砍砸器工具,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壶和彩陶钵,仰韶彩陶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一定水平,其绘制出的图案,有许多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
二.三代辉煌——夏商周时期国都定中原制礼乐典章,甲骨文创字历史始有载,瓷器发端凝聚东方智慧,钟鸣鼎食熔铸三代辉煌。
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象征,早在商代就已产生中原地区出土的花纹繁缛形制美观用高岭土烧制的白陶以及火候较高质地坚硬施有青釉的瓷器,为我们找寻瓷器之渊源提供了线索。
其中1955年出土于郑州商代墓葬中的商代瓷尊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瓷器,他用高岭土烧制,烧结温度达摄氏一千度以上,器表施青色薄釉。
青铜器作为这一时期文明的物质象征,在祭祀战争宴飨等重大国事活动中大量使用,不仅有威严凝重的庙堂祭器,而且还有纷繁多样的兵器和生产工具等。
其冶铸技术,造型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超的水准。
相传夏铸九鼎,三代奉为传国之宝。
作为国家政权象征的青铜礼器在中原最早出现,证明中原地区率先跨入了青铜时代的大门。
商代和西周时期,随着礼乐制度的完备,代表这一制度的成套青铜礼器也走向鼎盛。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篇一:河南博物院调研报告河南博物院室内设计调研报告调研目的——通过对河南博物院的调研,初步了解调研目的,了解公共展馆建筑室内设计的空间组织、功能分布、人流、交通流线、界面处理和空间构成,以及造型、灯光、色彩、材质搭配等一系列室内设计内容,为接下来的设计做好准备。
调研时间——20XX年11月11号上午调研地点——河南博物院实地调研分析——一:河南博物院总体概况:河南博物院是现代化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坐落在河南省会郑州市,由1927年在开封创建的河南博物馆发展过来的,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她曾先后易名民族博物馆、省立博物馆等,并于1961年由开封迁至郑州。
1997年7月,河南省博物馆与中原石刻艺术馆合并,更名为河南博物院。
新落成的河南博物院,坐落在环境幽雅的郑州市农业路中段,占地面积156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是我省建国以来第一个国家级的公益性大型文化设施。
百度地图(图1)博物院外观图(图2)二:博物院外观分析:其主体建筑由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登封元代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如图2)。
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
整个建筑群设计以雄浑博大的“中原之气”为核心,线条简洁遒劲,造型新颖别致,风格独特,气势恢宏,堪称一座凝聚着中原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标志性建筑。
一楼大厅图片(图3)一楼地面的太极环(图4)一楼房顶的灯饰(图5)一楼雕塑上方的灯饰(图6)二楼楼梯口的扶梯(图7)扶梯处的一楼俯瞰图(图8)天花板照片(图5、图13、图14)三:博物院室内分析:1、大厅下图3为河南博物院的大厅,该厅位于一楼。
刚一进入大厅,就有一种宏伟气派的感觉,由黑白矩形交织组成的地板给人以大气之感。
大厅的最里面是一个巨大的金色雕塑,两只大象的中间是一个张开双臂的人的形象,金碧辉煌的又带一点点狰狞的感觉,作为一种文化的图腾用来表达吉祥之意。
雕塑的前方地板上有一个巨大的太极环(如图4),饱含文化展厅的神秘气息。
在色彩上,顶部使用直通大厅最里侧的矩形白炽灯,色调偏冷,给人气贯长虹的庄严之感。
2、灯饰下图5为一楼大厅顶部的灯饰,一楼的灯饰主要以各种交叉存在的矩形白炽灯为主,为一楼提供了充足的照明光线,色调偏冷,给人庄严、气派、高贵之感。
在雕塑的上方则使用暖暖的黄色调的灯饰(如图6),跟青铜雕塑交相辉映,符合雕塑的吉祥和谐之寓意。
3、扶梯下图7是位于二楼楼梯口的扶梯,在材质上主要由木质的扶手组成;在色彩上,以黑色和少量的红色为主,照应地板的颜色,给我们的启发是再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风格一定要统一。
在这里可以纵观一楼大厅的所有风景(如图8),虽然面积不大,但给人以开阔、明亮的感觉,我觉得应该是层高适合(:河南博物馆考察报告)和空间开敞的原因,配合二楼屋顶星星点点的灯光,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情怀。
4、天花板装饰分析如图5、13是河南博物院二楼天花板的照片,图14为三楼天花板照片,构件上:条纹式的白色梁,镂空等构件和白炽灯组成。
色彩上以白色为主,偶尔点缀些黑色。
三楼的天花板独具特色,有一块圆形的镂空里装饰有太空的星球图案,灯饰也配合这镂空做成圆形的排列,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展厅内部装饰图(图9图10图11图12图15)5、展厅内部装饰如图9、10、11、12所示,展厅里的天花板多是黑色,配合星星点点的点状灯,有点像夜晚的星空,昏暗的灯光使得展厅优雅而神秘。
展品柜上方则多使用白炽灯,跟黄色的灯光不同,白炽灯光线较好,使游客更清晰地观看展品,充分展示了展厅的用途。
在儿童历史知识讲座的展厅里(如图12),则配合儿童的特点,放置了色彩鲜艳的桌椅,整齐的坐席,合适的间距,相应的设计,都显得清晰有序。
三楼的明清珍宝馆里(如图15)的隔断还特意做了清朝皇宫围墙的样式,贴合整个展馆的历史氛围。
四、调研总结: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河南博物院的室内设计风格简洁大方,与我过的人文、地理充分相结合,实用性和功能性特点显著,深受广大游客的喜欢,这点对我们设计专业的初学者来说应该是值得借鉴和考虑的。
河南博物院的设计告诉我们:设计中药注重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和灯光的运用,一个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为游客带来更大的方便,使参观称为一种愉快的享受。
五经典实例分析:云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调研时间:20XX年10月25日星期六调研地点:五一路云南省博物馆调研对象:建筑,周边环境及室内空间调研目的:一)了解博览建筑的空间组合方式及其如何在建筑风格上体现博览建筑的特性。
二)了解各个展区的布局,如何解决室内空间,交通流线及其采光问题。
三)学会思考博览建筑与其他公共建筑的特异性;在处理博览建筑的各功能分区时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最后就是陈列区特殊的采光问题如何避免眩光。
有关博物馆的调研的注意事项:从功能上看博物馆采用了什么方式将平面组合到一块;如何解决客流货流不同的功能流线?如何处理建筑的主次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关系?服务设施的处理及各个陈列区人流的引导问题?特殊的采光问题。
省博的现有状况分析1)、室外分析省博位于五一路与东风西路的交界处,是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
从外观上看省博的建筑风格与北京展览馆上海展览中心类似,都是五十年代的俄式建筑。
由于建成年代久远省博的外观并没有多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高两低以弧形方式将建筑平面对称铺开。
从功能上来看博览建筑的平面组合采用了放射性的方式将个展区于放射式的方式分开。
在解决客流货流等不同的功能流线上省博分设主次入口以疏导不同的人流。
将主入口设在了城市次干道五一路上而不是主干道东风西路,这样尽可能的避免分叉入口车流过于拥挤而引起的交通堵塞情况。
停车场位于博物馆前面即主入口的旁边,由于受场地的制约车流入口与人流入口并没有分开而是公用。
室外种植了大量乔木植物于营造一种宏大壮阔的感觉。
2)、室内分析走进省博可以在一楼楼梯处看见关于省博的导览平面图,馆内有一个机动展区和三个固定展区,整个一楼都会机动展区主要是些书画展,整个二楼是《滇国与云南青铜文明》,以50年代以来云南考古界对《史记》所载的古滇国的发现为主线,三楼一半是《南诏与大理——佛光普照的国度》,以二十多年前大理崇圣寺三塔维修时在塔基密室发现的佛教文物为主体。
另一半是《金玉满堂》馆藏金属工艺、珠宝玉器、雕刻工艺等一些零散的文物。
说到这些展区不得不分析下各个展区的特色,首先先说说一楼机动展区由于它是暂时性的于是它的空间布局就更显得灵活些。
我们去时正在展览某位书画家的画展,为了配合书画的主题整个空间都装饰的很素雅而且采用了大量灯光于烘托这个水墨气息同时也方便游客欣赏佳作。
相比之下二三楼的固定展区空间布局就颇有心思了。
《青铜文化》的展览通过灯光、视频、文字、大幅图片等元素的综合运用烘托出展品所在的历史背景,力图使观众可以通过虚与实的视觉体验,真正触摸到展品被创造出来的那个时代的人文特质。
整个室内空间都采用了人工照明,在现场我们看不到一个窗户,我还发现一个特点:整个人工照明的灯管都是可移动的也就是说可根据藏品的需要提供不同的灯光要求,我想这是其他公共建筑所没有的。
在公共休息空间内还提供了藏品视频讲解充分的体现了人文关怀。
在交通流线上陈列区采用了走道方式于引导人流可选择性的欣赏展品。
上了三楼,你会明显感觉的于二楼截然不同的空间布局。
这是由于藏品性质不同照成的。
《佛光普照的国度》展区为了突出佛学的玄幻与神秘,设计师采用了红色与黑色打造一个充满悬念的空间让人不禁的往里走,同时也采用了佛教建筑常用的元素—黄帘,并没有脱离佛教布局的主题。
在采光也是采用了人工照明。
在流线上选择了“u”的环绕方式丝毫不让人错过各个展品。
三楼另一侧的《金玉满堂》展区与《佛光普照的国度》的布局大同小异在这就不一一分析了。
省博存在的问题由于省博建设的年代比较久远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最严重的问题要数交通问题了,整个三层楼都是用楼梯连接的,没有开设货运及无障碍电梯,同时主入口也没设无障碍坡道,这就显得很不人性化了。
再者就是流线的问题,整个博物馆就只分左展区和右展区采用串联是的方式就比较合适了没有必要选择放射式的平面布局,这在很大程度上人流交叉的干扰,人流流线也不够顺畅。
弧型的平面布局不利于空间的利用,就各层厕所的分布而言,男厕在左展区而女厕却在右展区这就是由于异性空间造成的。
总结思考综上所述,省博物馆的建筑特色在我们心里对博物馆建筑有了一个更具体化的体现。
也让我们在其中能吸取其精华部分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创造,与构思,设计出自己心中的完美博物馆。
受场地限制省博物馆能在有限的空间内处理好人流与货流等功能流线的关系主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关系这些都是它设计出彩的地方。
外立面的处理在现代也相当现代感。
虽然省博物馆存在些问题并不能否定省博物馆早五十年代是个成功的建筑。
当代博物馆的发展已经逐渐现代化,但是面对展的内容不同,我们要做的是更好的体现博物馆建筑能否在迎合当地文化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寻求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所以此次的省博物馆参观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举例,也让以后的博物馆设计有了一个最理想的初步构思与规划。
六、调研总结:1、河南博物院以河南商鼎文化为背景基础设计,把中原文化推出了新高潮,而且展馆的能动性也很强,比较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河南博物院的实地调研和云南省博物馆分析调研。
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公共文化展览建筑室内设计的知识。
比如空间开阔性的创造方法、室内氛围的营造手段、色彩的搭配等。
这些知识对接下来的设计十分重要。
2、但同时也发现了很多不足,跟国外的诸多博物馆(如图所示)相比较而言,国内的博物馆建筑还没有跳出舒服创造独特的空间形式,一样的浅灰、灰白颜色,一样的大门,一样方正的室内空间等,虽然河南博物院已经有了很多独特的细节设计,但整体的室内风格还是比较雷同的。
3、收获:经过调研分析我得出了博物馆建筑需要“以人为本”,不仅是内部的华丽和独特,更重要的是功能分区上突出其合理性。
好的博物馆不仅赏心悦目,更是让参观者以此为自豪。
经过调研,我对室内设计有了更深的了解。
室内设计与人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室内设计中必须以人为本。
图1图2图3图4图5篇二: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考察报告(图文版)河南省地质博物馆调研报告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坐落在郑州市郑东新区18号,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布展面积4100平方米。
作为河南省政府重点投资项目,省地质博物馆历时3年建成,共耗资4000万元。
目前该馆展出的展品共计1000多件,另外库藏标本展品5万件。
该馆属科普型自然类博物馆,以社会公众为主体,兼顾科学研究需要。
内设有地球厅、恐龙厅、生物演化厅、古象厅、矿产资源厅、地质环境厅、矿物厅、4D动感影院(多功能厅)和地震海啸感受剧场等,馆外有矿石林、科普广场、恐龙雕塑等,是现代化的省级一流地质专业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