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电感与谐振电路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62
电路谐振原理电路谐振是指在电路中,当电感和电容达到一定数值时,电路会产生共振现象。
共振是指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相互作用,使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达到最大值的状态。
在电路设计和应用中,谐振原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无线通信、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电路谐振的原理可以通过简单的RLC电路来进行解释。
在一个RLC电路中,电感、电容和电阻分别代表了电路中的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和电阻元件。
当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达到一定数值时,电路就会产生共振现象。
共振频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f = 1 / (2 π√(LC))。
其中,f代表共振频率,L代表电感的大小,C代表电容的大小,π是圆周率。
从公式可以看出,当电感和电容的数值达到一定比例时,共振频率就会出现。
在共振频率下,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会达到最大值,这就是电路谐振的原理。
电路谐振的原理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中。
在无线通信中,谐振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天线和射频电路的设计中。
通过合理设计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可以使天线在特定频率下达到最佳工作状态,从而提高无线通信的效率和性能。
在电子设备中,谐振原理也被用于振荡器和滤波器的设计中,以实现特定频率下的信号处理和调节。
在电力系统中,谐振原理可以用于电力电容器的设计和应用,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和稳定性。
除了以上应用外,电路谐振原理还可以应用于音响设备、雷达系统、医疗设备等领域。
通过合理设计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可以使电路在特定频率下达到最佳工作状态,从而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总之,电路谐振原理是电路设计和应用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设计出更加高效和稳定的电路系统。
通过合理设计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可以使电路在特定频率下产生共振现象,从而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们需要充分理解电路谐振的原理,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从而提高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
第一章 电路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基本概念 知识点➢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大小为:dtdq i =(A )电流的实际方向是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参考方向是假设的方向。
➢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定义为:b a ab dqdW u ϕϕ-==。
电压的实际方向是由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参考方向是假设的方向。
➢关联参考方向:一致的参考方向,相同的参考方向。
若电流的参考方向由电压的参考正极流入,则u 、i 为关联参考方向。
习题1、电路中a 、b 两点间的电压VU ab 6=,a 点电位Va3-=ϕ,则b 点电位=b ϕV。
2、图示电路中当2R 减小时,a 点电位趋向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3、1度电可供220V 、40W 的灯泡正常发光的时间是小时。
元件所吸收的功率的计算 知识点➢电压与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时:UI P =;电压与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时:UI P -=。
➢ 0>P ,元件吸收功率;0<P ,元件发出功率。
习题1、图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吸收的功率为W 。
1题图 2题图3题图2、图示电路中,发出功率的元件是( )。
(A)电压源 (B)电流源 (C)电阻 (D)电压源与电流源 3、求电路中各元件吸收的功率。
KCL 、KVL 知识点➢KCL 与KVL 反映电路结构上的约束关系,与组成电路的各元件性质无关。
➢KCL 给出了连接于同一节点上的各支路电流间应满足的关 系:∑=0i 。
➢KVL 给出了组成一个回路的各支路电压间应满足的关系:∑=0u 。
➢KCL 对于电流的参考方向或实际方向均成立,KVL 对于电压的参极性或实际极性也都是成立的。
习题1、基尔霍夫定律适用于任何集总参数电路,它与元件的性质无关,只决定于元件的相互连接情况。
()2、在列写KCL 与KVL 方程时,对各变量取正号或负号,均按该变量的参考方向确定,而不必考虑它们的实际方向。
()3、某有源二端网络伏安关系为I U 520--=,图示电路与之等效。
电感耦合和变压器部分电感耦合是指通过电感的作用,将两个或多个电路的电磁场相互连接的一种方式。
它常用于电路的耦合、滤波、谐振等。
1.耦合电感:耦合电感是指将两个电路通过电感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元件。
它可以让信号从一个电路传递到另一个电路,同时也可以限制高频噪声的传播。
耦合电感通常由线圈组成,其匝数和绕制方式会影响其特性。
2.电感滤波:电感滤波是一种利用电感元件对电路进行滤波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电感的自感效应,对电路中的高频噪声进行抑制,从而提高电路的信噪比。
电感滤波器通常由电感和负载组成,其电感值和负载值的选择会影响滤波效果。
3.电感谐振:电感谐振是指在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组成的电路中,当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共振频率相等时,电路的阻抗达到最小值,电流达到最大值的现象。
电感谐振常用于电路的选频、放大等。
变压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压和电流的变换的装置。
它由两个或多个绕组组成,绕组之间通过铁芯连接。
1.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
当交流电流通过 primary winding(一次绕组)时,会在铁芯中产生变化的磁通量,进而在 secondary winding(二次绕组)中感应出电动势,从而实现电压的变换。
2.变压器的种类:变压器可以按照其工作原理、结构、用途等方面进行分类。
例如,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交流变压器和直流变压器;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壳式变压器和芯式变压器;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电力变压器和电子变压器等。
3.变压器的主要参数:变压器的主要参数包括变压比、匝数比、效率、短路阻抗等。
变压比是指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比值;匝数比是指变压器的输入绕组和输出绕组之间的匝数比值;效率是指变压器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间的比值;短路阻抗是指变压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阻抗值。
4.变压器的应用: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高压电能转换为低压电能,以满足不同用电场合的需求。
此外,变压器还可以用于电子设备中,例如电源适配器、音频放大器等。
电子技术 • Electronic Technology58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关键词】谐振电路 实际 应用1 引言在谐振电路中其主要的部件有电阻、电容、电感,这三者因联接方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作用,分为串联谐振电路和并联谐振电路。
利用谐振现象选择信号接入线圈、电容器的电路称为谐振电路。
2 谐振电路的应用 2.1 信号的选择 用调谐电路选择信号,在接收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信号时,使用由线圈和电容器构成的谐振电路,在由天线获取的众多电波中只对所需频率的信号进行选择并放大。
电枢反应磁场都会得到一定的感应电势,我们通过对其谐波分量展开探讨,就可以将其工作状态进行监测,这些电势我们已经证明其来源于信号磁场,所以信号的谐波问题和谐振电路的工作情况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2.2 作为滤波电路使用 滤波电路常被用于滤去整流输出电压中的纹波,LC 谐振滤波器是传统的谐波补偿装置,装置由滤波电容器、电抗器和电阻器适当组合而成,与谐波源并联,除了起滤波作用外,还兼顾无功补偿的需要,其具有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少、运行可靠性较高、运行费用较低等优点,应用很广泛。
3 谐振电路在电机中的应用分析谐振电路在电机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3.1 电机励磁谐振系统电机励磁谐振系统主要是由变压器和相谐振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文/吕勇关的调节装置组成的,作用主要是进行供电,功率主要是由变压器产生的,励磁变压器的连接方式较为复杂,其主要采用的是PID 的调节方式,通过两台变压器的自动调节通道可以形成环流,他们之间互相是备用的关系,他们在信号的传输过程中是互不影响的,在其中一侧出现故障的时候,另一方可以继续的投入运转,不会影响到整个变压器的运行。
当故障通道恢复之后可以和原有的通道形成备用关系,在调节过程当中,这两个通道都要满足电压和励磁电流调节两种方式,通过整流桥的作用,可以让它们采取并联运行的方式,对于电网的电压调节在电机的电压电流闭环控制和发电机的保护等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在其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加强对通道的功率保护。
谐振器的等效电路
谐振器是一种能在特定频率上产生电压或电流谐振的电路,能够在无源元件(如电容、电感)和有源元件(如晶体管、放大器)之间进行转换。
在电子技术领域中,谐振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它们常被用于建立稳定的振荡器、滤波器、解调器、天线等电路。
谐振器的等效电路可以分为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两种。
串联谐振器是由电感和电容串联而成,与并联谐振器相比,它的耦合效率更高,适用于需要高Q值和较宽的带宽的应用场合。
而并联谐振器则是由电感和电容并联而成,耦合效率较低,但适用于需要较窄带宽的应用场合。
对于串联谐振器而言,它的等效电路可以看成是一个带有一定电阻的LC并联谐振电路。
其中,电感L和电容C的串联产生谐振,电阻R则表示了线圈、电容内部以及连接线的损耗,同时也起到限制谐振质量因数Q的作用。
对于并联谐振器而言,它的等效电路可以看成是一个带有一定电阻的LC串联谐振电路。
其中,电感L和电容C的并联产生谐振,电阻R则表示了线圈、电容内部以及连接线的损耗,同时也起到限制谐振质量因数Q的作用。
无论是串联谐振器还是并联谐振器,它们的本质都是利用电感和电容的相互作用,产生特定频率上的谐振响应。
根据不同的电路需求,可以采用不同的谐振器电路,
从而获得所需的电路性能。
§10.1 互感耦合电感元件属于多端元件,在实际电路中,如收音机、电视机中的中周线圈、振荡线圈,整流电源里使用的变压器等都是耦合电感元件,熟悉这类多端元件的特性,掌握包含这类多端元件的电路问题的分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 互感两个靠得很近的电感线圈之间有磁的耦合,如图10.1所示,当线圈1中通电流 i 1 时,不仅在线圈1中产生磁通f 11,同时,有部分磁通 f 21 穿过临近线圈2,同理,若在线圈2中通电流i 2 时,不仅在线圈2中产生磁通f 22,同时,有部分磁通 f 12 穿过线圈1,f 12和f 21称为互感磁通。
定义互磁链:图 10.1ψ12 = N 1φ12 ψ21 = N 2φ21当周围空间是各向同性的线性磁介质时,磁通链与产生它的施感电流成正比,即有自感磁通链:互感磁通链:上式中 M 12 和 M 21 称为互感系数,单位为(H )。
当两个线圈都有电流时,每一线圈的磁链为自磁链与互磁链的代数和:需要指出的是:1)M 值与线圈的形状、几何位置、空间媒质有关,与线圈中的电流无关,因此,满足M12 =M21 =M2)自感系数L 总为正值,互感系数 M 值有正有负。
正值表示自感磁链与互感磁链方向一致,互感起增助作用,负值表示自感磁链与互感磁链方向相反,互感起削弱作用。
2. 耦合因数工程上用耦合因数k 来定量的描述两个耦合线圈的耦合紧密程度,定义一般有:当k =1 称全耦合,没有漏磁,满足f11 = f21,f22 = f12。
耦合因数k 与线圈的结构、相互几何位置、空间磁介质有关。
3. 耦合电感上的电压、电流关系当电流为时变电流时,磁通也将随时间变化,从而在线圈两端产生感应电压。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得每个线圈两端的电压为:即线圈两端的电压均包含自感电压和互感电压。
在正弦交流电路中,其相量形式的方程为注意:当两线圈的自感磁链和互感磁链方向一致时,称为互感的“增助”作用,互感电压取正;否则取负。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指出图(a )、(b )两电路各有几个节点?几条支路?几个回路?几个网孔?(a) (b) 习题1.1电路 解:(a )节点数:2;支路数:4;回路数:4;网孔数:3。
(b )节点数:3;支路数:5;回路数:6;网孔数:3。
1.2标出图示电路中,电流、电动势和电压的实际方向,并判断A 、B 、C 三点电位的高低。
解:电流、电动势和电压的实际方向如图所示:A 、B 、C 三点电位的比较:C B A V V V >>1.3如图所示电路,根据以下各种情况,判断A 、C 两点电位的高低。
解:(1)C A V V > (2)C A V V > (3)无法判断1.4有人说,“电路中,没有电压的地方就没有电流,没有电流的地方也就没有电压”。
这句话对吗?为什么?解:不对。
因为电压为零时电路相当于短路状态,可以有短路电流;电流为零时电路相当于开路状态,可以有开路电压, 1.5求图示电路中,A 点的电位。
(a ) (b ) 习题1.5电路 解:(a )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b )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1.6如图所示电路,求开关闭合前、后,AB U 和CD U 的大小。
1.7求图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前、后A 点的电位。
解:开关闭合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开关打开时,等效电路如图所示:1.8如图所示电路,求开关闭合前及闭合后的ABU、电流1I、2I和3I的大小。
1.9如图所示电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求下列各种情况下的功率,并说明功率的流向。
(1)V100A,2==ui,(2)V120A,5=-=ui,(3)V80A,3-==ui,(4)V60A,10-=-=ui解:(1)A:)(200提供功率Wuip-=-=; B:)(200吸收功率Wuip==(2)A:)(600吸收功率Wuip=-=; B:)(600提供功率Wuip-==(3)A:)(240吸收功率Wuip=-=; B:)(240提供功率Wuip-==(4)A :)(600提供功率W ui p -=-=; B :)(600吸收功率W ui p ==1.10一盏220V/40W 的日光灯,每天点亮5小时,问每月(按30天计算)消耗多少度电?若每度电费为0.45元,问每月需付电费多少元?解:(度)630510403=⨯⨯⨯=-W ;每月需要的费用:(元)7.245.06=⨯1.11求如图所示电路中,A 、B 、C 、D 元件的功率。
电路的谐振知识点总结一、谐振的概念谐振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外部的周期性作用力时,产生的振动频率与外力频率相同的现象。
在电路中,谐振是指当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元件与外部的交流电源频率相同时,电路呈现出大幅度的振荡现象。
二、谐振的条件1. 电路中需要包含电感和电容元件。
在电路中,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是谐振的基础。
电感元件是由线圈等组成,具有储存能量的特性。
而电容元件是由两个导体之间的绝缘物质组成,具有储存电荷的特性。
通过电感和电容的组合,可以构建出能够产生谐振现象的电路。
2. 电路中需要有交流电源作为激励信号。
在谐振电路中,交流电源是谐振的激励信号。
只有当外部交流电源的频率与电路中的谐振频率一致时,电路才能呈现出谐振现象。
三、谐振的分类1. 串联谐振电路串联谐振电路是由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和交流电源串联而成的电路。
在串联谐振电路中,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等效电阻为0,电路中的阻抗呈现出最小值,电压和电流呈现出峰值。
2. 并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是由电感元件、电容元件和交流电源并联而成的电路。
在并联谐振电路中,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等效电阻为无穷大,电路中的电流呈现出最小值,阻抗呈现出最大值。
四、谐振的频率在谐振电路中,谐振的频率是指使电路呈现出谐振现象的特定频率。
谐振频率与电感和电容元件的参数有关,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1/2π√(LC)其中,f表示谐振频率,L表示电感元件的电感值,C表示电容元件的电容值,π表示圆周率。
五、谐振的特性1. 电路阻抗的变化在串联谐振电路中,当频率与谐振频率相同时,电路中的阻抗呈现出最小值。
而在并联谐振电路中,当频率与谐振频率相同时,电路中的阻抗呈现出最大值。
2. 电压和电流的特性在串联谐振电路中,当频率与谐振频率相同时,电压呈现出峰值,电流也呈现出峰值。
而在并联谐振电路中,当频率与谐振频率相同时,电压呈现出最小值,电流也呈现出最小值。
3. 能量的传递在谐振电路中,能量的传递是通过电感和电容元件之间的振荡来实现的。
DIY实验-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力传输实验研究你知道吗,不用电线就可以传输电力,点亮一个灯泡或者使一台电器工作,这样的事情是利用什么原理和技术实现的?摒弃杂乱的输电导线,实现电力的无线传输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的梦想。
早在1890年,美国物理学家尼古拉斯•特斯拉就提出并设计了无线电力传输实验模型。
2007年,一种新型的可实用化的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由MIT的一组科学家开发实现。
这种传输技术具有传输距离中等,穿透能力强的特点。
随后在2010年青岛海尔公司就研制出了“无尾”电视。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各种家电设备也会逐渐采用这种新型的无线传电技术。
当然到目前为止,无线电力传输供电也已经有了一些局部的应用。
在你选择做这个实验之前,请你上网查一下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并仔细的阅读本实验讲义。
通过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探索利用磁耦合谐振原理进行无线电力传输,你会深切地感到自己就可以研制这样一种实用的无线电力传输仪器。
★提示:实验前要在实验中心网站上阅读【电烙铁使用方法-焊接技术培训资料】实验预习思考题1.无线电力传输有几种传送方式?其简单原理?2.本实验采取的无线电力传输的特点是?3.由实验原理图中可看出应有三个电路的频率应该一样,试指出?4.本实验电能是如何传递给接收负载的?5.本实验去掉振荡电路和直流电源,直接加上合适电压的交流电源可以吗?实验目的1.了解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2.自组装和调试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力传输系统;3. 探索频率和距离对无线电力传输的影响4. 探究提高传输效率和增大传输距离的方法。
实验系统本实验采用的磁耦合谐振方式进行电力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2-18-1所示。
图2-18-1 磁耦合共振式无线电力传输电路系统原理图实验系统主要由振荡电路、开关电路、直流电源、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共五部分组成。
这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这两部分都是由一个铜线绕制的线圈和一个电容组成的LC 谐振电路构成。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学科基础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初始条件:设备:微型计算机软件:multisim仿真软件要求完成的任务:1.学习串、并联谐振回路及耦合回路基本知识,查阅相关书籍进一步了解谐振回路及耦合回路的原理及应用。
2.设计串、并联谐振回路并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调试时间安排:序阶段内容所需时间号1 方案设计1天2 程序设计2天3 格式调试1天4 答辩1天合计5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字:年月日目录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Multisim仿真软件的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谐振回路及耦合回路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谐振回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耦合回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谐振回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并联谐振回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串联谐振回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耦合回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耦合电感在谐振电路中的应用研究耦合电感在谐振电路中的应用研究引言:耦合电感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路中。
在谐振电路中,耦合电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耦合电感在谐振电路中的应用研究,包括其原理、特点以及应用案例。
一、耦合电感的原理耦合电感是由两个或多个线圈通过磁场耦合而构成的,其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
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耦合电感的耦合系数决定了两个线圈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
二、耦合电感在谐振电路中的特点1. 提高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Q值):耦合电感能够有效地增加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
品质因数是衡量谐振电路能量储存和能量损耗之比的参数,高品质因数代表能量损耗较小,能量储存较多。
耦合电感通过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降低谐振电路的能量损耗,从而提高了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
2. 实现电路参数的调节:通过调节耦合电感的耦合系数,可以改变谐振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倍数等参数。
耦合系数越大,两个线圈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越高,谐振频率越窄,放大倍数越大;反之,耦合系数越小,谐振频率越宽,放大倍数越小。
因此,耦合电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地调节谐振电路的参数。
三、耦合电感在谐振电路中的应用案例1. 无线通信领域:耦合电感通常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谐振电路,如射频滤波器、天线调谐电路等。
耦合电感能够提高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从而实现更好的信号传输效果和抗干扰性能。
2. 功率放大器:耦合电感可以用于功率放大器的谐振电路中,提高放大器的效率和功率输出。
耦合电感能够通过高效的能量传递,减少功率损耗,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性能。
3. 高频电源:耦合电感也常用于高频电源谐振电路中,稳定电源输出的频率和电压。
耦合电感通过调节谐振频率,实现对电源输出的精确控制。
结论:耦合电感在谐振电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提高谐振电路的品质因数,灵活调节电路参数,并在无线通信、功率放大器、高频电源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