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语言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各学者提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原则。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那么,这种教学方法有哪些原则呢?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任务型语言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这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任务型语言教学要注重“合作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让他们在交流中提高语言水平。
教师也要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任务型语言教学要强调“实际应用”。
教师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实际意义,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还要关注“反馈与评价”。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任务型语言教学要坚持“持续性”。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和巩固所学内容。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知识,形成稳定的语言能力。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只要我们坚持这些原则,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任务型语言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谢谢大家!。
tblt任务型教学法名词解释tblt任务型教学法名词解释: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实际语言使用的任务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TBLT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情境化的交际任务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TBLT中,任务被定义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进行的具体活动或目标,例如讨论一个话题、完成一个项目、听取并回答问题等。
教师会提供一个清晰的任务目标,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个人思考,从而鼓励学生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完成任务。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自信心和应用能力。
TBLT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任务的进行中,教师会提供相关的语言支持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问题并提高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此外,教师还会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估,帮助他们发现并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
TBLT强调学生的实际语言需求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它有助于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
同时,TBLT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面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语境中的任务来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鼓励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文化认知。
TBLT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任务型语言教学_学术争议与发展趋势_任务型教学精品争议精品进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实用性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真实语言使用环境中开展交际活动。
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一系列任务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这些任务往往涉及到真实的语言使用情境,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然而,任务型语言教学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首先,一些教师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过于重视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语言知识的教授。
他们担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能忽略了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其次,一些教育者认为任务型语言教学不够系统,难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语言学习框架。
他们认为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方法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任务型语言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并且更好地适应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
同时,任务型语言教学也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在未来,任务型语言教学有望继续发展并改进。
一方面,教育者可以通过结合任务型语言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如结合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和任务型语言教学。
另一方面,教育者也可以不断探索新的任务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提供更加具体、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的来说,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并不断发展的语言教学方法。
尽管存在一些争议,但任务型语言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希望在未来,任务型语言教学能够不断创新和改进,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语言学习体验。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与对外汉语教学陈文博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100083 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830052xndcwb@xndcwb@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1.1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任务型教学法(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以下简称TBLT)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以计划和操作为其中心内容。
它通过师生共同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使第二语言学习者自然地习得语言,促进语言学习的进步。
“任务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练习方式,组织学生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习得语言。
1.2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宗旨任务教学法代表着一种教学理念,其宗旨是“在活动中学,在使用中学”。
也就是 “从做中学”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纪80年代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模式,是交际法的最新发展。
它追求把语言运用的基本原理转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任务教学法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国外的多位专家学者对任务的定义、任务的分类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理论总结已经相对完整。
简单地说,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通过采用任务的形式,让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者自然而然地、灵活熟练运用目的语的目的。
任务教学注重意思表达而不强调具体的语言形式,相对于学生在大量练习中有意识的习得(Intentional),任务教学提倡无意识的习得(Incidental)。
在任务教学中,交际不是简单的提问加回答,而是一个对意思的表达、解释、协商过程,使得学生从语言的学习者(Leaner),变为语言的使用者(User)。
任务型教学法主张用所学的语言来完成任务,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强调用语言来做事。
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这可真是个超有趣的事儿!你知道吗,这种教学活动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老师会给咱们布置各种好玩的任务,比如说让咱们分组讨论一个有趣的话题,或者是一起完成一个小项目。
这可不像平常那种干巴巴的上课,而是充满了挑战和惊喜。
就拿上次的任务来说吧,老师让我们模拟在商店里买东西,要用英语交流。
一开始我还有点紧张,心里想着:“哎呀,这可咋办呀?” 但是当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进入角色,开始讨价还价,挑选商品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把那些单词和句子用得溜溜的啦!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家都特别积极,互相帮助。
要是谁卡壳了,马上就会有人来帮忙。
那种感觉真的很棒,就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还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关于旅游的介绍,每个人都要上台展示。
哇,那时候我可紧张了,但当我站在台上,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眼神,我就鼓起勇气,把自己准备的都说了出来。
结束后,大家还给了我好多掌声和建议,让我觉得自己进步了好多。
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真的太好玩啦,让学习变得不再枯燥,还能让我们在快乐中提高语言能力,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嗨呀,朋友们!咱们来唠唠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呗!这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呀,就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神奇的大门。
比如说,有一次老师让我们编一个小故事,要用所学的语法和单词。
我当时脑袋里就开始天马行空啦,想了好多好玩的情节。
和小伙伴一起讨论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了。
这个说:“咱们加个公主进去吧!”那个说:“不行不行,还是来个超级英雄!”大家七嘴八舌,笑声不断。
还有啊,做那种角色扮演的任务也特别有意思。
像是演一场小小的英语话剧,有人演国王,有人演大臣,每个人都得把台词说得顺顺溜溜的。
一开始可能会说错,但是多练几次,嘿,还真像那么回事!完成任务之后的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形容。
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勇士,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语言难关。
任务型英语语言教学分析任务型语言敓教学是一种以实现特定任务为目标的语言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任务驱动学习,着重于培养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文将从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特点、优势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定义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
任务通常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实际任务为中心,提倡学以致用。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1. 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 强调任务驱动。
教学活动是以实现特定任务为目标,任务的完成成为学习和教学的中心。
3.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是为了应对特定的任务需求。
4. 注重真实性和交际性。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任务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交际。
5. 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
任务型教学注重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全面的语言能力。
四、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施方法1. 任务设计。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语言水平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要求任务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
2.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引入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3. 学生合作。
任务型语言教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4. 教师辅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任务完成过程,及时纠正学生在语言运用中的错误。
5. 任务评价。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多样性的,可以通过表现评价、成果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它以实现特定任务为目标,强调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定义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是一种以任务为主导的语言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以实际交际为中心。
这种教学方法最初是在90年代初开始的,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
TBLT将语言视为交流的手段,任务是语言表达的目的。
在TBLT中,教师不再像传统教学方法中那样仅仅注重教授语言知识和语法细节,而是更注重学生在实际任务中的表达。
任务型语言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任务设计。
教师需要选择一个与学生相关的任务,例如在超市购物,安排旅行,解决问题等。
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所学的语言,同时融合文化元素和语言交际技能。
第二阶段:任务实施。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孩子们需要完成任务并用所学的语言去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和交际问题。
第三阶段:任务评价。
这一阶段主要是反思和讨论,即学生们一起回顾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并讨论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任务,从而达成共同的目标。
与传统语言教学不同,任务型语言教学方法更注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实际交际场景。
TBLT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运用的现实场景和文化背景。
此外,它可以帮助学生从语言规则和语法知识中获得实践经验,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语言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任务性语言教学并不意味着完全弃用语言知识的教学。
相反,教师在任务教学中仍然需要传授语言规则和语法知识。
但这种语言知识的传授将更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践中,TBLT方法的实施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兴趣水平合理设计任务。
2.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导师和辅导员,而不是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指挥官。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一、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概念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所学语言。
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
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来走路”。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1、通过交流来学会交际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只有任务型练习才会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
2、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因为真实的场景能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不受任何约束地真正体会语言,理解语言并大胆地运用语言,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而情景教学是将具有真实性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
3、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任务型语言课堂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task),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进而按步骤完成课堂的总体目标。
学生在具体目标下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任务完成的好坏就直接体现着教学效果。
4、具有师生角色学生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具有学习的自主性,并经常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
为了使学生成为交际者,教师应扮演助学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有时也加入到活动之中担当学生的伙伴,与学生共同完成交际任务。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活动设计1、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因为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
David Nunan 《任务型语言教学》读书笔记眉山仁寿王华第一章什么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一.任务:真实世界的任务(real-world task)或目标性任务(target tasks )——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中所做的事情。
教育性任务(pedagogical tasks )——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任务。
二.课程:“课程是行动”三.交际语言教学法Savignon 认为语言是一种行动(language as action)四.交际语言教学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区别?简单说就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哲学思想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五、体验式学习是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这种学习把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作为语言教学的起点。
Kohonen是这个领域的代表人物。
六、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将学习者的经历和知识视域融入课程的全过程。
任务型课程中,师生关系和师生角色的变化使学习者从课程的边缘地位走向了课程的核心地位。
第二章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框架一、演练式任务:如在报纸上寻职并模仿整个求职过程。
激活式任务:如角色表演、信息交换二、教育性任务的交际性是成功习得第二语言的充分必要条件。
David Nunan 认为形式教学对于尤其是初学者来讲师有必要的。
这种活动称为使能性任务(enabling skills )可分为——语言练习(language exercises)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ies)三、任务设计方式——通过话题或主题和通过任务链六步任务链方式1.熟悉学习任务的背景知识(schema building)2.用目标语的词汇、句子结构和语言功能进行相关内容的听力和阅读训练(controlled practice)3.进行真实性听力训练(authentic listening practice )4.聚焦语言成分(focus on linguistic elements)5.提供更加灵活的练习(provide freer practice )6.引入教育性任务( introduce the pedagogical task)四、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的七个原则1.扶助性原则(scaffolding)2.任务相依性原则(task dependence)3.循环性原则(recycling)4.主动学习原则(active learning)5.整合性学习原则(integration)6.由模仿到创造的原则reproduction to creation)7.反思性原则(reflection)第三章任务的组成部分一、任务的目标、输入和过程。
在新目标英语《Go for it》教学中,主要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 ed Language Teaching)模式,融会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体系。
《英语课程标准》对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应懂得如何设计任务。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找出教学内容与学习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
1、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任务型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真实,旨在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任务,摆脱传统的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使课堂语言活动近似于习得过程。
在《Go For It》中得到充分体现。
如,七年级下册Unit 1 Where is you pen pal from?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国名,民族及语言。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球星、歌星,一些城市景点等相关资料。
上课时教师在黑板上贴一幅世界地图,先将学生分成4—6人一组,让他们自己在组内应用手中的资料交流,然后推荐2人到讲台前介绍自己喜爱的人物,介绍完后再将他们的照片贴在地图上相应的国家上面。
在这一任务设计中,通过听、说、演、练等活动,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和有趣的实际生活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
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愿学、乐学,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2 、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人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
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刚开始设计的任务应稍微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
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易
起来。
如 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可设计如下任务:(1)让学生看投影片2分钟,然后关投影,让学生说出画面中的food, drink and fruit (2) Make a survey ,问一个朋友Do you like…?然后教师布置学生作一个小型调查,用英语询问并记录班中各个学生最喜欢的食物,各小组汇总调查情况后用统计表的形式表示调查结果,然后各人用英文写一篇简短的调查报告。
(3) 教师把自己收集的英语食品广告和文体用品广告分发给学生,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说出印象最深的广告和引导学生分析广告中英语用语和句法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食品和文体用品,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这些物品设计文字并加上图像的广告。
以上三个任务中,任务1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任务2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口、笔头交际的能力,任务3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新的能力。
3、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如:(1)Duty report:值日生介绍自己、家庭成员或朋友的情况,其它学生可互相提问题,询问个人职业。
(2)Play a guessing g ame:用问题“what does he do?”引入任务,让学生猜测多媒体课件中人物的职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Ask t he way :创设问路情景,根据实际情况telling the way,eg,I wa nt to go the airport完成对话活动。
(4)Have a discussion :学生分小组讨论(5)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通过训练把课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改变了过去老师一言堂的模式,变学生为主体,课堂主要是提供了一个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
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4、任务的设计要贴近生活情景交融。
任务型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即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
如《Go For It》Unit7 How mu ch are these pants?一课,为了让学生学会买卖东西这个功能,教师将教室分成几个商店,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钱”去购物,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买的东
西最多。
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用英语做事上,注重了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
在这个任务中,每个学生都扮演一个角色,需要全身心投入。
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语感的形成。
任务型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
《Go for it》中Unit 4 Where is my backpack? 一课,主要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能谈论物品所在地点。
教师先让学生看图1a几分钟,接着合上课本,要求学生根据回忆回答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
二、任务型学习的模式:
任务型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分为:任务预备阶段(输入)----任务实施阶段(过程)----任务后期阶段(输出)。
任务预备阶段(输入)(Pre-task stage):教师要求学生运用目的语(即所学的语言)之前,设置展现具有真实性和实际意义的适合学生谈论和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促使学生产生使用新的言语的动机。
任务实施阶段(过程)(While-task stage):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理解、交际,自然地、有意义地运用语言,增进目的语的习得的过程。
这种语言的习得过程不仅对语言本身,而且包括学习一种信息、情感交流的方法。
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催化了学生自然的和有意义的语言应用,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语言习得和内化的支持环境。
任务后期阶段(输出)(Post-task stage):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一个交际性的项目(project),即语言的输出阶段。
由于语言运用时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应通过学生的自由谈话,问题解决、问卷调查、项目完成等形式达到使用英语交际的目标,从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教师在实践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活化教材,把凝固的语言文字看成信息的载体,设计好“任务”,并且合理安排服务于“任务”的课堂活动等教学环境,灵活地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转换为言语行动,让生活自然融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并且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在学习中,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对外国文化,特别使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则以人为本,重在信息沟通和语言的交流,就是说,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
《Go for it》一书能将任务活动贯穿始终,也能将教学内容任务延伸到课外,给学生提供实际运用英语的机会,鼓励广泛地利用好课外资源。
又如,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Section B, 3c. 教师可以将该知识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画出自己理想的房间,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房间。
以上所述,只不过是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认识与体会,还有许多方面有待我们去探究,在实践中去进一步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