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构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构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构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恶性肿瘤是全世界首要死因。化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作为医疗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肿瘤化疗护理专科化顺应了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应加紧专科护士队伍建设,尤其是化疗专科护理队伍的建设,规范管理办法,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从而提高肿瘤护理质量,顺利开展肿瘤专业护理人员培训,保证肿瘤化疗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标签:肿瘤化疗;护理人力资源;队伍构建

课题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合同号:Z2012350)

目前,恶性肿瘤是全世界首要死因。据报道,仅在2008年,世界范围内约有76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1]。现有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中药治疗等,其中,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除了需要化疗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以外,还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悉心护理。护理工作是肿瘤化疗专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肿瘤化疗,科学合理的专科护理不仅能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增强患者自信心,还能促进肿瘤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仍是肿瘤化疗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现有的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构建现

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一、肿瘤化疗概况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化疗不仅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按化疗目的可分为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和姑息化疗,按给药种类可分为单药化疗和联合化疗,按给药途径可分为口服药物化疗、全身静脉化疗、动脉灌注化疗和腹腔灌注化疗。由于化疗药物同样对正常细胞杀伤作用,比如杀伤或抑制胃肠黏膜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肝肾细胞等,不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反应[2,3]。此外,在化疗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等因素,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者发生化疗性静脉炎[4,5]。以上这些情况均影响着患者对化疗的配合,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延缓患者化疗进程,最终影响肿瘤化疗疗效。因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显得非常重要。

二、肿瘤化疗护理专科化的必要性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护理专科化指护理范围内某一特定临床区域的护理实践[6],专科护理护理专科化的目标,关于护理专科化有各种各样的描述,但共同的特点均是以护理的某一特殊领为中心[7] 。伴随着知识爆炸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及医学领域中出现的专科分化、细化,学科的分化成为学科科学化的必经环节,学科分化必然导致人才培养的专科化。目前,国内外在临床专科护理人才方面有临床护理专家和专科护士两个概念,专科护士是指在某一特定专科领域、具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和知识、完成了专科护士所需要的教育课程,考试合格者被认定为专科护士[8]。美国护士协会(ANA)将临床护理专家定义为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经过学习并接受实践的监督,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或临床护理领域中成为专家的护士[9]。

现在,美国已在40多个专科领域培养了60,000多临床护理专家[10];英国的临床护理专家发展比较缓慢,60年代只有一些管理的角色。到了20世纪80年代,临床护理专家才真正发展起来[11]。香港在1992年成立了13个护理专家组,开发了21个专科护理领域[12];台湾的专科护士的认证在2001年起步,如今台湾的专科护士培训认证体系已经分离出7个护理领域。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曾有文献报道专科护士的内容,进入21世纪后,专科护士逐渐出现,比较成熟的有造口和IVU两个专科。2001年中華护理学会、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和香港造瘘治疗师学会联合开办了中国内地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招收具有注册护士资格的、有相关专科实践经验的临床护士,结业时可获得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认可的执业资格证书[13]。2002年中华护理学会、香港危重病护理学会、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三家联合举办“危重病护理文凭课程”学习班,首批培养ICU专科护士49人。2004年中华护理学会、香港危重病护理学会开办了第二届“危重病护理文凭课程”学习班,第二批培养了71名专科护士。李秀华[4]等人研究99.7%的人认为我国需要设立专科护士,我国今后5年内应优先开展的专科护理领域依次是:急诊急救、糖尿病、感染管理、手术室、肿瘤化疗、社区专科。为了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卫生部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14]及中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包括肿瘤化疗护理在内的专科护理领域。《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化(2011-2020年)》[15]在此明确提出加强专科护士的培养的要求。国内已在对专科护士师资力量队伍的要求、培训方式、培训形式、培训考核的基本条件、资格认证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讨。

由于我国专科护士的概念不统一,因此,应提倡国内积极创造条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着手准备筹划好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工作,以期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先进认证标准。发展专科护理需加强对护理在校学生的培养、对注册护士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支持及鼓励护士参与课题研究从而解决本专业的难点问题。目前我国各护理院校几乎都没有开设肿瘤护理学课程,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才能达到培养肿瘤化疗专科护士的目的。2007年卫生部发布《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16]以指导各地规范开展专科护理领域护士的培训工作,其对肿瘤专科护士的培养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做了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为加强肿瘤化疗工作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肿瘤化学药物治疗质量控制管理规范》[17]中对化疗从业护士条件做出了具体的要

求。三、我国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构建现状

护理人力资源(Nursing Human Resource)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人类健康和保障生命质量的重要资源。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文献中可与“护理人力”(Nursing Workforce)和“护理劳动力”(Nursing Labor Power)通用[18].就目前而言,护理人力资源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概念是指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入口总量中所蕴涵的具有从事护理工作能力的人员总和,包括正在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在学的护理专业学生和潜在的护理人员。狭义的护理人力资源是指具有从事护理工作智力能力和体力能力的人员,也就是取得护理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已经或即将通过全国护士职业考试(或获免试资格),取得护士从业资格证书,在医疗机构直接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19]。通常我们说指的护理人力资源是其狭义内容。2007年任小红等[20]从护理人力资源的总量与分布、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及人力资源的配置等几个方面对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综述,并与国外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比较,认为目前国内护理人力资源存在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学历及职称偏低、护理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以下为截至2010年底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的最新状况。

1.护理人员总量:卫生部《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1]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注册护士204.8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1.52人,医护比1:1.16,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平均每千入口护士人数为

2.0人的数量标准更是相距甚远,再次表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总量的严重不足。为了改进我国护理人才总量的不足,2011年4月卫生部发布《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15]提出到2020年我国每千人口注册护士达到

3.14人,以进一步保障我国人民享有卫生服务资源。

2.护理人员学历及职称[22]:我国护理人员学历结构,主要以大专(41.7%)、中专(47.2%)为主,本科及研究生总比例少于10%。职称结构为:护理人员中护师占4

3.5%;其次是护士占28%;第三为主管护师占2

4.7%,副高及以上职称者仅占0.9%。由此可见,我国护理人员的学历及职称层次较低。

3.工作年限及年龄[22]:我国在职护士工作10年以下占36.3%,10~20年占30.4%,其次是20~30年占22.9%,30年以上占10.5%。从经验、能力、体力等方面综合评定,中青年即25~40岁是护理人员在临床发挥作用的最佳年龄段[23]。但庆幸的是我国护理人员队伍的年龄相对年轻,25岁以下的占11.0%,25~34岁之问的占40.0%,35~44岁之间的占28.1%,45-54岁之间的占17.7%,55岁以上的占3.1%。美国2008年全年注册护士的平均年龄是47岁,50岁上占45%[24]。与美国护士年龄正在逐渐老化相比我国护士队伍较年轻,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

短期内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变化不大,但仍需要教育部、卫生部乃至社会各界对护理事业的支持。护理人力资源总量是否充足、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不仅直接影响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也影响卫生系统发展以及卫生需求满足的程度,影响整个卫生人力系统的利用效率。李国宏[25]认为由于各专科特点不同,相同护理级别的病人所需护理时间不同,同样床位的病区因病人病情轻重的不

同、床位周转率的不同,护理量也不同。因此对各专科情况调查护理人力资源总量及其配置结果可能更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宏观调控。肿瘤化疗护士除了与普通护士相同的所具备工作量大、工作繁琐外,还具有本身的一些特点。例如,肿瘤化疗护士进行护理操作中常暴露于职业危险中,其接触化疗药物不但引起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口腔溃疡、脱发等,而且还会产生远期影响如致癌、致畸、致染色体突变,孕期护士职业性接触化疗药物可致流产[26],因此对工作岗位的调换及休假制度与其他科室存在不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临终关怀机构发展较慢,化疗科病人中往往存在终末晚期肿瘤患者,尤其是癌痛的护理上需要更多的人力资源。而国内肿瘤科护士普遍缺乏疼痛知识,特别是在疼痛评估与用药方面知识更为缺乏,同时普遍忽视患者自身对疼痛的主观感受。有调查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掌握疼痛治疗原则、用药原则、阿片药物的中毒表现与处理及影响疼痛程度的人数均低于20%,其中掌握“三阶梯”止痛方案者仅占10%;对恶性肿瘤疼痛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性,对患者的疼痛主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信任。

此外,我国门诊化疗亦刚起步,肿瘤患者化疗常常于医院病房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床位周转率而有可能使护理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及护理服务的质量。因此,肿瘤专科所需护理人力资源总量与人力资源配置可能有别于其他专科。目前,国内已有学者对新生儿[27]、ICU[28]、糖尿病[29]等专科护理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研究,但随着肿瘤化疗患者不断增多,肿瘤化疗专科护理需要有更多及素质更高的专科护理队伍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体现護士自身价值。

四、展望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化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护理工作是肿瘤化疗专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化疗护理专科化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临床护理实践策略和方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不仅是提高肿瘤护理质量和顺利开展肿瘤专业护理人员培训的保障,也是肿瘤化疗工作安全有序开展的保障。我国应加紧专科护士队伍建设,尤其是化疗专科护理队伍的建设,规范管理办法,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以适应国民需求和护理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 Jemal A,Bray F,Center M M,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 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2]刘晓菲;张静.化疗期癌症病人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9):1059-1061.

[3]鄢薇;卢宏达;王纯.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康复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7):1649-1650.

[4]陈长英;孙巧枝.肿瘤科护士应掌握化疗药物外渗防治知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53-354.

[5]黄敏;魏燕萍;唐瑶,等.提升化疗药物外渗安全管理质量的实践与效果[J]. 2012,47(5):428-429.

[6]Amric AB,Sp ross JA,H an son CM . Advan ced pract ice nursin g:Anint ergrat ive approach[ M] . 3rd edit ion. Netherlan ds:El sevier Sau nders Publ ishing Company,2005:88-97.

[7]College and As sociat ion of Regi st ered Nu rses of Albert a. S tandardf or the u se of the tit l e sp ecialist in Regist er ed Nurs e Pract ice[ R/OL] . [ 2009 04-16 ] . h ttp:/ / w w w . nurs es. ab. ca/ CarnaAdm in/Upl oads/ . pdf.

[8].李秀华;高敏;郭敬霞,等专科护士发展需求与现状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716-717.

[9] 杨小平,王惠珍. 建立我国临床护理专家制度的建议. 护理研究,2003,17(8):869- 870.

[10] Brenda L,Lyon DNS. Regulatory Credentialing Barriers for Clinical NurseSpecialist Testimony to Federal Trade Commission,2003.

[11] 张立颖. 高级执业护士的诞生与发展.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2):545- 546.

[12]郭燕红. 建立专科护士制度,提高护理专业技术水平. 现代护理,2004,10(9)

[13]许红璐,张瑞芳. 从“骨关节十年”谈专科护士发展的必要性. 护理管理杂志,2003,3(1):25- 26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2005.07][Z].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16]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J]. 中国护理管理,2007(7):4-8.

[17]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肿瘤化学药物治疗质量控制管理规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肿瘤化学药物治疗质量控制评价标准(试行).[online].Available:http://https://www.doczj.com/doc/7519303716.html,/down/2011/0408/down_469.html[2011-04-08][Z].

[18] Lammintakanen J,Saranto K,Kivinen T,et al. The digital portfolio:

a tool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J]. J Nurs Manag,2002,10(6):321-328.

[19]刘晓荣,张鹭鹭,王志红,等. 临床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11):1-3.

[20]任小红,朱海利. 国内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 现代护理,2007,13(1):47-49.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online].Available:http://https://www.doczj.com/doc/7519303716.htm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7967/201104/515 12.htm.[2011-04-29][Z].

[22]中華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online].Available:http://https://www.doczj.com/doc/7519303716.html,/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7967/201104/515 12.htm.[Z].

[23]杨翔宇,成翼娟. 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现状及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04(10):16-18.

[24]2008 National Sample Survey of Registered Nurses In Final Stages .[online].Available:http://https://www.doczj.com/doc/7519303716.html,/nursing-news/2008-national-sample-476246.html.[2008-10-28][Z].

[25]李国宏. 医院各专科护理人力配置标准研究[D]. 东南大学,2006.

[26]石宏,纪运梅,王晶.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对策[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7):868-869.

[27]李渠,马章淳,梅花,等. 四川省妇幼保健机构新生儿专科护士现状研究[J]. 护理研究,2010(24):2171-2173.

[28]应燕萍,罗侨端,曾雪梅,等. 广西二甲以上医院ICU护士现状调查及思考[J]. 广西医学,2006(12):1923-1924.

[29] 苏真芳,张琨,罕若林,等.糖尿病科护理工作量评估和人力资源配置优化[J].护理学杂志,2011,26(21):428-429.

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构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构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恶性肿瘤是全世界首要死因。化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作为医疗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肿瘤化疗护理专科化顺应了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应加紧专科护士队伍建设,尤其是化疗专科护理队伍的建设,规范管理办法,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从而提高肿瘤护理质量,顺利开展肿瘤专业护理人员培训,保证肿瘤化疗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标签:肿瘤化疗;护理人力资源;队伍构建 课题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合同号:Z2012350) 目前,恶性肿瘤是全世界首要死因。据报道,仅在2008年,世界范围内约有76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1]。现有的恶性肿瘤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中药治疗等,其中,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除了需要化疗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化疗方案以外,还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悉心护理。护理工作是肿瘤化疗专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肿瘤化疗,科学合理的专科护理不仅能提高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增强患者自信心,还能促进肿瘤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仍是肿瘤化疗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之一。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现有的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构建现 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一、肿瘤化疗概况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化疗不仅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按化疗目的可分为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和姑息化疗,按给药种类可分为单药化疗和联合化疗,按给药途径可分为口服药物化疗、全身静脉化疗、动脉灌注化疗和腹腔灌注化疗。由于化疗药物同样对正常细胞杀伤作用,比如杀伤或抑制胃肠黏膜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肝肾细胞等,不同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反应[2,3]。此外,在化疗过程中,由于护理不当等因素,化疗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或者发生化疗性静脉炎[4,5]。以上这些情况均影响着患者对化疗的配合,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延缓患者化疗进程,最终影响肿瘤化疗疗效。因而,构建科学合理的肿瘤化疗专科护理人力资源队伍显得非常重要。 二、肿瘤化疗护理专科化的必要性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肿瘤免疫治疗成为了当前医 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肿瘤免疫治疗可以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 来攻击癌细胞,相比传统的放疗、化疗等治疗方式,肿瘤免疫治 疗更加精准、有效。本文将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现状、免疫治疗 的机制和展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把目光投向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单克隆抗体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最为常见 的两种治疗方法。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癌症的抗体。它们可以通过精 准识别癌细胞表面的抗原,从而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目前已有多种单克隆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得到了应用,例 如抗PD-1、PD-L1等抗体。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可以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的药物。它能够抑制免疫系统中的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从而放开T

细胞免疫应答抗肿瘤细胞。目前已有多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 瘤免疫治疗中得到了应用,例如PD-1、CTLA-4等抑制剂。 二、免疫治疗的机制 肿瘤免疫治疗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隐藏起外表上的抗原,使之不易被 免疫系统认识和攻击。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和加强免疫系统的 杀伤作用,使癌细胞表面的抗原暴露出来,从而使免疫细胞能够 识别和杀死癌细胞。 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两种免疫细胞来抵抗癌症:T细胞和自 然杀伤细胞(NK细胞)。T细胞是一种可以识别和攻击特定抗原(如 癌细胞)的免疫细胞,它通过不断分化和复制来增加数量,从而对 癌症进行攻击。而NK细胞则是一种无需抗原识别的免疫细胞, 它可以直接识别和攻击癌细胞。因此,对于那些难以识别的癌细胞,NK细胞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攻击方式。 三、免疫治疗的展望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现状与展 望 近年来,恶性肿瘤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西医还 是中医,都在探索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近年来的 一种新兴治疗方法。本文将就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现 状与展望进行探讨。 一、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发展历程 恶性肿瘤是一种恶性细胞增生疾病,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和 环境污染的加重而逐年上升。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已经经历了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多个阶段。手术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最早 方法,其主要依赖于相应器官和组织的切除和转移灶的清除。但是, 手术治疗的效果容易受到肿瘤的位置、体积、分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放疗是指利用电离辐射对肿瘤辐射作用,导致肿瘤细胞凋亡或死亡。 目前,放疗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常用方法。但是,放疗会对 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如过多的辐射会导致健康细胞的损伤。化疗是 指利用药物的毒性作用杀死肿瘤细胞,进而达到治疗目的。化疗的不 良反应较大,如恶心、呕吐、脱发等。针对化疗不良反应较大的问题,靶向治疗应运而生。靶向治疗是指利用特殊的药物对肿瘤细胞内的分 子进行干扰,从而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二、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 实践证明,传统的单一治疗方法往往面临着诸多难题,这时候中 西医结合治疗就是一个好的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基础可以从 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 1.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人体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失调、体 液紊乱有关。当人体的这些系统功能失调时,会导致人体的内环境失衡,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西医则认为,恶性肿瘤发生的原因是遗传、

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中西医治疗理念的相似性 中西医治疗恶性肿瘤的理念是有相似之处的。中医治疗恶性肿瘤 强调调整内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而西 医治疗则需要减少恶性肿瘤细胞、杀灭肿瘤细胞并防止复发。 三、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发展现状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1.综合治疗效果好 传统的单一治疗方法不同,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中医治疗调节体质,如调理气血、调整体内平衡,西医药物、化疗等治疗则可以消灭 肿瘤细胞。综合治疗方法可以解决一个方案难以达到治愈效果的问题。 2.增加了治疗机会 由于中医治疗方法的不同,有些患者可以接受附加的治疗,即使 不适合手术、放疗、化疗,对他们而言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也是一 种选择。 3.缓解规模化和边缘化伤害 中医的一些治疗方法可以缓解规模化和边缘化伤害的问题,例如 启动病人自然痊愈的力量,通过恢复与选择性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中药等。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 其中一些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了不起的成果。例如,中国抗癌协会牛 奇教授指出,应用传统中西医结合疗法,40%~60%的肺癌患者可以 达到肿瘤缓解、控制病情等效果。 四、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外部和内部问题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需要面对一些现实的外部和内部问题,其中需要通过不断努力来解决。 1.缺乏规范的治疗标准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标准还存在一定的不统一。治 疗流程、适用病种、适用人数都没有形成一些明确的规范。 2.治疗费用较高 中药治疗恶性肿瘤需要多次较长时间治疗,治疗费用较高。这对

一病一品在拓宽直肠癌专科护理服务内涵中的应用研究

一病一品在拓宽直肠癌专科护理服务内涵中的应用研究 一病一品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针对不同病症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和药物,个性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在当今医疗体系中,个性化医疗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拓宽直肠癌专科护理服务内涵中,一病一品理念的应用研究尤为重要,因为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一病一品在拓宽直肠癌专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旨在通过挖掘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优势,为直肠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一、当前拓宽直肠癌专科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直肠癌的发病年龄也有所降低,青壮年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直肠癌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包括外科、内科、放疗、化疗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参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目前的直肠癌专科护理服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护理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目前的护理服务存在着较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问题,大多数护理服务都是按照模板化的流程进行,缺乏对患者个体差异的关注。 2. 服务内容单一:目前的护理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针对化疗的护理和康复的辅助护理。对于不同阶段和不同病情的患者,缺少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3. 缺乏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在直肠癌防治中的作用被忽视,缺乏中医药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和研究。 二、一病一品在拓宽直肠癌专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入一病一品理念,开展拓宽直肠癌专科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具体做法如下: 1. 建立患者档案及个性化护理方案:针对每位直肠癌患者建立个性化的患者档案,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病情分析等内容,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这些方案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实现一病一品的护理服务。 2. 引入中医药护理服务:中医药在直肠癌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通过中医药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调理方案。比如针对化疗后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副作用,可以采用中药调理,缓解患者的不适情况。

肿瘤科护士化疗性恶心呕吐规范化护理现状调查研究

肿瘤科护士化疗性恶心呕吐规范化护理 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肿瘤科护士在化疗性恶心呕吐规范化护理中的现状,以提 供改进和优化护理实践的建议。方法: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我们 对52位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和调查。数据采用对比法进行分析,包 括评估护理知识水平、护理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因素。 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肿瘤科护士在化疗性恶心呕吐规范化护理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部分护士对护理知识的了解有待提升,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够全面,导致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频繁的恶心呕吐反应。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 度较低,表明护理质量有待改进。结论:在化疗性恶心呕吐规范化护理中,肿瘤 科护士应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同时,通过改进护 理服务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提升化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肿瘤科;化疗性恶心呕吐;规范化护理 引言 化疗性恶心呕吐是患者在接受化疗治疗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对患者 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作为肿瘤科护士,他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 供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了解肿 瘤科护士化疗性恶心呕吐规范化护理的现状对于优化护理实践至关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对52位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观察和 调查。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在18岁及以上;2.患者接受化疗治疗;3.患者有 化疗性恶心呕吐症状;4.患者能够提供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年龄在18

岁以下;2.患者未接受化疗治疗;3.患者没有化疗性恶心呕吐症状;4.患者无法 提供知情同意;5.患者有认知或沟通障碍,无法有效参与观察和调查。 1.2方法 (1)评估和监测:在开始化疗治疗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这 包括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过敏史以及相关的生活习惯等。在化疗过程中,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记录和报 告医生。此外,护士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恶心和呕吐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对抗 恶心药物的疗效。(2)环境优化:化疗室的环境对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至关 重要。护士应确保化疗室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的合适,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空 间和隐私。此外,护士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提供舒适的座椅、音乐放松等, 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不适感。(3)细心护理: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 化和不适感。在化疗过程中,护士应细心观察患者的表情、精神状态以及皮肤颜 色等,及时发现异常并及时处理。护士还可以提供一些缓解恶心的措施,如冰袋、气味干扰等,以帮助患者度过化疗期间的不适。(4)护理宣教:提供足够的信 息和教育,增加患者和家属对化疗性恶心呕吐的了解,包括病因、预防方法以及 应对策略等。护士还应提供饮食指导和口腔护理,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恶心呕吐。此外,护士可以向患者介绍一些非药物的缓解恶心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技巧等。(5)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护理计划,护士应准确无误地按时给予 患者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和抗恶心药物。护士还应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并及时调整药物方案。此外,护士还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药物的用途、副作 用和注意事项,以增加他们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合作度。(6)心理支持:患者 在经历化疗治疗时常常伴随着负面情绪和焦虑,护士应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通 过开展与患者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帮助他们寻求适当的解决办法。护士还可以提供一些心理疏导技巧,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以帮助患者 调整心态和应对化疗期间的心理压力。 1.3观察指标 评估护理知识水平、护理技能掌握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因素

肿瘤化疗患者营养支持及护理研究进展

肿瘤化疗患者营养支持及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肿瘤患者相对而言较为痛苦,确诊后需要通过化疗控制病情的进展,延长生存时间,但是在化疗过程中,很多患者都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再加上受到疾病的影响,肿瘤患者自身耐受力降低,化疗进一步加重患者痛苦,因此临床为了降低化疗过程中肿瘤患者的痛苦感,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重视非诊疗手段的作用,如营养支持和护理服务。本文从导致肿瘤化疗患者营养不良原因、营养支持定义、营养支持方法、护理策略等方面开展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肿瘤;化疗;营养支持;护理策略 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在化疗过程中如果出现营养不良症状,会严重降低预后效果,甚至会诱发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由于疾病和化疗治疗的共同影响,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甚至影响化疗的顺利实施[1]。临床相关调研数据显示,肿瘤患者中40%-80%患者存在严重程度不一的营养不良表现,在化疗中死亡的恶性肿瘤病例中约有20%死于营养不良相关并发症[2]。因此,临床需要针对肿瘤化疗患者采取有效的营养支持措施,以提高患者化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化疗过程中导致肿瘤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 化疗过程中不管是疾病自身还是化疗治疗均可能导致肿瘤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症状。肿瘤细胞具有活性强、代谢率快的特点,是典型的消耗类疾病,如果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大量丢失体内储存的脂质,会出现降低食欲、分解脂蛋白等表现,而肿瘤患者的实际情况(肿瘤类型、位置、大小、分期等)都会影响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3]。另外肿瘤患者在化疗中会对消化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黏膜炎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化疗延期或终止,降低化疗总体效果[4]。不同化疗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但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不管是使用何种药物化疗,都会出现毒副作用,可能诱发营养不良。

综合护理干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干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研究进展 摘要]对临床提高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综合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并总结综合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治疗;综合护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化学试剂,放射性和放射性物质以及病毒性物质的质量也将提高。因此,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化学疗法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更有效的方法,它可以破坏和/或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因子的活性,并控制病灶的转移[1]。恶心肿瘤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治愈率低,经济负担大。因此,患者常常要负担疾病和治疗费用,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对于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相关研究总结如下: 1综合护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尽管化学疗法可以破坏和杀死肿瘤细胞,但它也会严重影响人体的正常细胞功能。化学疗法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脱发,粘膜溃疡,白细胞减少和心理疾病。研究表明[2],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敦促患者积极合作,并有助于维持护士和病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综合护理措施 2.1生活护理 在饮食方面的护理需注意保证摄人足量的能量物质及微量元素,多摄人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成分等易消化食物,保证营养充足,且注意遵守少量多次的进食原则,减少刺激性、油腻食物的摄人,严禁烟酒。另外,适当食用萝卜、山楂之类的开胃食品可有效缓解化疗后出现的腹泻、呕吐、呃逆、反酸烧心等副反应,呕吐反应较严重的患者为减轻反应可在午睡后用药[3]。 护理人员应注意提醒患者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协调有效地进行治疗和护理活动,尽量避免在患者睡眠时间发生干扰事件,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并对生活心理进行双重咨询提高患者的化疗耐受性,从而改善他们的体育活动。失眠患者可以在睡觉前用热水泡脚,以舒缓情绪和身体。他们应该在晚餐时吃一顿便餐,避免过度满足,并且在晚餐后不要喝茶以准备良好的睡眠[4]。 2.2身体护理 口腔护理是化疗患者护理干预的-一个重要环节,化疗患者因消化力及身体抵抗力较弱,易发生口腔粘膜溃疡和口腔炎症等不适反应,建议可以每天予4%碳酸氢钠.3%硼酸、0.05%醋酸轮流进行漱口[7]。 患者在输液期间,应该控制好输液的滴速,做好对患者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检测。 脱发是大多数患者应用化疗药物后引起的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说明脱发是用药引起的反应,药物停用后会慢慢恢复,避免患者负面情绪影响配合治疗。 2.3心理护理 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心理承受极大压力,并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所以.在临床护理时进行心理护理指导至关重要。在护理时,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配合治疗,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可适当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的方法及效果,增加了对化疗的认识,降低焦虑恐

浅谈肿瘤科护理研究论文

浅谈肿瘤科护理研究论文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肿瘤科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可能会遭遇比其他科室更多的难题,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肿瘤科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肿瘤科护理研究论文范文一:肿瘤科护理纠纷隐患分析及对策【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健康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牵涉医疗纠纷的数量大幅度上升,处理难度加大。本文就肿瘤科疾病本身的特殊性及治疗护理各方面的特殊性,将肿瘤科护理纠纷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避免产生护理纠纷,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肿瘤护理;纠纷隐患;防范对策 医疗纠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由于肿瘤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及治疗效果难以预测,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最多,最容易与患者及其家属产生纠纷。因此,广大护理人员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工作责任心,整体提高护理质量及学习新知识、法律法规,避免护理纠纷就显得十分重要。 1 护理纠纷的概念 护理纠纷是因为对未定性或已定性的护理问题,医院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发生纠葛,对过失等有不同看法,在未做出结论之前的纠纷,称为护理纠纷[1]。 2 肿瘤科护理纠纷隐患 2.1 化疗药物外渗是肿瘤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患者血管由于长期输液、反复大剂量化疗、经常采集血标本,对患者血管内膜有不同程度损伤,使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弹性下降,容易造成血管外渗。有些患者静滴强刺激性药物时如就餐、如厕中不慎发生外渗,即使及时发现并给予妥善处理,一旦发生皮肤坏死,仍存在护理纠纷。 2.2 护士的专业技术相对偏低

综合护理干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干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研究 进展 摘要:近年来恶性肿瘤疾病有较高发病率,如结肠癌、肺癌、胃癌等,均会给患者身体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恶性肿瘤的发生与病理因素、日常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化学制剂、放射性物质等有关,在其临床治疗中多以化疗治疗为主。不过化疗治疗虽然可以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效果,但同时也会杀死正常健康细胞,进而同时会给患者身体带来比较严重的伤害,因此多数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认可性不高。基于此,对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应重视加强护理干预,并应对护理模式进行深度优化,提升护理综合性,以下便对综合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综合护理 1 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对患者身体的损害非常大,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实施下,过于重视对患者的生理护理,但据恶性肿瘤患者实际情况来

看,该病症不仅会给其身体带来损害,更会加剧对其心理的损害,使得患者伴有比较严重的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等,由此可见常规护理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前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护理需求。综合护理措施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具有综合性特点,能够从患者的综合情况出发开展护理干预措施,即在注重常规生理护理的同时兼顾情绪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拉近护患关系,并能够提升患者的配合度[1]。 2 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2.1 生活护理 综合护理模式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础而实施,在其具体护理工作中,首先要重视加强生活护理,并提高生活护理的精细化程度。如在日常住院期间,应指导患者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每日定点休息,使机体可以处于一个比较良好的状态;与此同时,要重视为患者营造一个优质的病房环境,可每日均应通风、清洁卫生,要在夜间关闭一些不必要的设备,避免造成比较大的噪声,而且应将病房内的声音控制在20dB以下;化疗治疗下,患者身体会受到较大损伤,需及时补充营养,以改善身体状态,并达到化疗治疗条件。基于此,应严格禁止患者食用刺激性食物,油炸、冰冷食物均不可食用,每日应保持营养均衡,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食物的食用,并且要易消化。 2.2 身体护理 要重视对患者的身体护理,首先应重视加强口腔护理,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护理人员每日均要加强口腔卫生清洁,与此同时,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治疗后会出现口腔黏膜溃疡问题,会使患者伴有疼痛感,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食欲,对此每日均可通过硼酸、碳酸氢钠和醋酸予以轮流漱口,改善口腔黏膜酸

基于希望理论对肺癌化疗患者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基于希望理论对肺癌化疗患者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 究 基于希望理论对肺癌化疗患者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引言: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是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化疗过程中患者往往面临着长时间的身体不适和心理压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希望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关注患者的积极情绪和生活动力,对于构建肺癌化疗患者护理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希望理论的概述 希望理论由心理学家斯奈德(Snyd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认为希望是人类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希望理论包括目标定向性、心理路径和权力信念三个要素。目标定向性指个体愿望实现的目标和未来期望;心理路径考虑如何达到目标的路线和计划;权力信念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的能力。 二、希望理论在肺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设立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希望和期望,制定具体、可行的治疗目标,并向患者解释治疗过程和可能的不适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期望。 2.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化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医护人员应通过合理的沟通、情绪疏导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增强治疗信心。 3.鼓励患者参与决策:医护人员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让患者参与治疗决策,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主性和控制感,从而增强患者的希望感。

4.提供有效的适应性策略:针对不同化疗反应,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适应性策略,帮助患者减轻不适感,提高化疗耐受性,进而增强治疗信心。 5.建立支持体系:通过建立患者互助小组或患者支持网络,让患者互相支持和交流经验,增加希望感和减轻心理负担。 三、肺癌化疗患者护理方案的实例 在某医院肺癌化疗科,我们根据希望理论构建了肺癌化疗患者护理方案,并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应用研究。 1.设立明确的目标和期望:我们与患者一起制定了明确的治疗目标,包括控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等。同时,我们向患者解释了化疗的可能不适反应和副作用,让患者有心理准备。 2.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我们定期组织心理辅导活动,通过音乐疗法、绘画疗法等方式,让患者情绪得到宣泄和舒缓。同时,我们还与患者进行私人交流,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治疗过程。 3.鼓励患者参与决策:我们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解释治疗方案,让患者参与决策。我们发现,参与决策的患者更加积极投入治疗,对治疗效果也更加满意。 4.提供有效的适应性策略:根据患者不同的不适症状和反应,我们制定了相应的适应性策略。例如,对于恶心和呕吐反应较严重的患者,我们提供了药物缓解、饮食调整等方法,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5.建立支持体系:我们组织肺癌患者互助小组,让患者能够相互支持和交流经验。通过小组会议和线上平台的建立,患者之间得到了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结论:

讲稿:肿瘤专科护理实践及研究热点

肿瘤专科护理实践及研究热点 2006级研究生田秀丽 主要内容 前言 肿瘤治疗方面进展 肿瘤护理发展史 肿瘤护理实践发展现状 护理研究热点 专科护理发展障碍及未来展望 肿瘤流行特点 恶性肿瘤已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来自2008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反癌症联盟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全球每年新发癌症病例1100,每年约有800万人因癌症致死。据趋势预测:至2010年,癌症病人将继续增加,发展中国家增加更多。预计2020年新发病例1600万,死亡1000万,患病数3000万。 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近200万,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据卫生部统计中心报告,目前癌症死因已居全死因首位。癌症真的成了一个我们必须面对常见病多发病! 癌症增长原因:人口数量增加,寿命延长,不良生活方式,环境污染 肿瘤治疗方面进展: 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合理有计划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技术的应用,肿瘤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进展,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和发展趋向、合理有计划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运用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方法。一般在肿瘤专科医院,手术后的病人要进行一个综合查房,人员组成由手术的,内科的,病理科,放疗以及中医中药等专业人员共同进行,在经过病例复习后,提出治疗方案,如进行化疗放疗等 综合治疗的最终目的 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和改进患者生活质量。 肿瘤的治疗特别关注病人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很大一部分的研究都是与生活质量相关。

补充和(或)替代医学出现: 补充和(或)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lternative medicine,CAM)1970首先在美国出现,目前成为一种趋势,是指在癌症治疗中,除手术、化疗、放疗之外的所有治疗方法都称为CAM,包括中医中药、心理治疗,其它还有祈祷、放松、冥想、支持小组、锻炼、营养等。 肿瘤外科治疗趋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有关。 注重提高生活质量:特别注重 尽可能保全功能:例如乳腺癌,子宫的癌症手术,传统的观念:扩大根治,范围越大越彻底,乳腺癌扩大根治术,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全扫,这给患者带来的伤害,形体上的损伤,在临床上我们很少见到病人会愿意让别人看到他们的伤口,可见还有术后的患肢的淋巴水肿等,淋巴水肿可以说是伴随终生。现在,倡导改善生活质量的保守手术,从扩大根治到改良根治术到保乳手术,乳房再造等,对病人的形象和淋巴水肿等方面避免了,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这是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的表现。为什么说乳腺癌呢?因为其发病年龄提前,发病率高,治疗效果明显。生存时间长。 采用微创手术技术 外科的重要性降低:以上这些是肿瘤治疗经典的发展特点。 综合治疗的地位提高(combined modality):包括化学治疗、外科手术或放射治疗,地位不断提高。联合辅助治疗的综合化理念 放射治疗新技术 二维放疗(常规照射)缺点:照射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造成很大的损伤,例如,食管癌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结肠癌放疗引起的腹泻等。 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 四维CT和图像引导放疗:这两种放疗的方法采用CT定位肿瘤的大小和部位置,大大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优点:提高肿瘤照射量,提高生存率,降低正常组织照射量,降低毒副作用 肿瘤内科治疗热点:由于综合治疗的地位不断提高,内科治疗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相比之下,外科的治疗的进展不如内科的进展快,但是内科治疗的治愈率相对较低,最高30%左右。 预防手术后转移 分子靶向治疗:化学药物选择性治疗肿瘤细胞。 中医中药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临床上经常有人问关于中医中药的作用问题,……..。

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的构建

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的构 建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针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复杂,医疗需求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肿瘤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 技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因此,针对培养具备核心能力的肿瘤 专科护士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能力的肿瘤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的构建,以 此为依据,加强肿瘤专科护士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使其能够适应 未来医疗环境的发展需要,提高肿瘤患者的护理水平,更好地发挥专 业护理的作用。 一、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成 肿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成是基于肿瘤护理的特殊性和专业要求 而设计的,它紧密联系着肿瘤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治疗方案、药 物治疗等,是肿瘤专科护士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该核心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情评估和护理诊断:肿瘤专科护士需要能够深入了解肿瘤 患者的情况,经过全面的评估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同 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监测,要求其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 精确的专业判断力。 2、临床技能:肿瘤专科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能够配合医 生完成一些操作与检查,如造口、输液等等。同时,也需要掌握先进 的护理技术和常规的护理方法,能够充分使用各种器械。 3、治疗方案与药物治疗:对于肿瘤患者,药物治疗是一种非常 常见的治疗方式。肿瘤专科护士需要对各种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不 良反应有充分的了解,对药物的用量和配方等方面也应当有所了解; 同时能够为肿瘤患者预测和缓解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肿瘤患者往往具有心理压力较大的特点,需要肿 瘤专科护士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肿瘤专科护士需要掌握一些 心理护理技巧,能够引导患者逐渐接受和理解设施治疗,缓解患者的 心理压力。 5、团队协作与学习能力:肿瘤专科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 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共同协作提供最为安全有效的护理,研究肿瘤的 动态变化以及护理技术的最新研究。 二、肿瘤专科护士培养方案的构建 在制定肿瘤专科护士培养方案前,需要明确肿瘤专科护士在临床 实践中具体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肿瘤专科护士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对肿瘤患者的认识与了解;护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与医生有效 沟通,对化疗方案的严格实施与监控;化疗的有关不良反应的监测和 处理,此外还要掌握机械气道管理、心理护理、安宁护理等专业知识。在肿瘤患者需要高质量、个性化、全方位的医疗服务的情况下,肿瘤 专科护士的培养议题便变得尤为重要。 1、强化护理技能的培养 在肿瘤专科护士的培养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技能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培训内容可以包括正规化疗方案的制定、使用各种特殊器械的操 作技能、护士应对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控制技能以及其他常规的护 理技巧等。此外,也可以对专门的专科护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胃 肠护理、妊娠与化疗、造口护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随着护理技术的 不断发展,肿瘤专科护士也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不断掌握最新 的护理技术和理念。 2、心理护理的培养 由于肿瘤患者长期处于治疗和康复阶段,往往需要肿瘤专科护士 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在肿瘤专科护士的培养过程中,也需要 注重其心理护理方面的培训。此项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对患者心理状况 的识别与分析、针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心理干预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3、团队协作的培养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是肿瘤专科护士工作中必须的素质之一。在 肿瘤专科护士的培养中,也需要强化其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实践中的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原因和对策【精编版】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原因和对策 首先,国家对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导致医院压缩人力成本。在医院,护士相对来说是一个较庞大的群体,一谈到减员往往先想到护士,护士承受着很大压力。而有关护士的相关法律滞后,约束医院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护士的权益也无法律保障。 其次,护理收费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价值。目前,群众呼吁看病难、看病贵,然而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低得无法与目前社会服务标准相比。对于危重病人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需给予一级护理,北京的收费标准为9元/24小时,然而要做到护理到位,每位重症患者至少要配备2~3名护士才能基本完成患者的病情观察、治疗以及生活护理,其人力成本百倍于护理收费标准。因此,没有国家的大力投入,医院很难满足患者需求。再比如,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需要加入多种化疗药物及辅助药物,需要多次巡视,密切观察病人输液局部以及全身反应,还要进行各方面指导,投入护士大量时间,却只能收取2元静脉输液费,此费还要包含皮肤消毒剂、棉棍、输液贴等耗材。因此,从医院运营成本看,护士为患者提供服务越多,其人力成本越高。连病源充足的大医院都没有能力按实际需求来支付昂贵的人力成本,可想而

之,在经济效益不佳的医院只有在减少护士、减少服务上想办法,从而保持医院运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第三,随着医学模式转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护理内涵不断拓展。现在患者的治疗过程要比六、七十年代复杂得多,药物种类、治疗方法和途径也多,护士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另外,护士在医院的工作除了执行医嘱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相对又显现出护理人力不足。医技等科室业务增多,比如B-us引导下穿刺,需要护士配合,因此,这些科室对护士需求也增加。 第四,疾病谱的变化也导致社会对护士的需求增加。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随着医疗手段不断进步,患者生存期延长,这期间均需要护士的帮助,护理工作量大增,而护士人数却不能相应增加,必然出现护理不到位等问题。 护理人力配置不足,不但给医疗安全带来隐患,还会使护士健康状况下降。频繁的倒班、工作学习压力以及患者服务需求的上升,使护士面临很大的心理、社会压力。另外,护士是高风险职业,接触污染物和各种药物的工作环境会对护士身体造成损害。如果人力配置不足更会加重损害护士健

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肿瘤相关科室护士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现 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现今临床上肿瘤相关科室内护士在化疗药物使用方面出现 的职业暴露影响因素和现状。方法在我院选择40例肿瘤相关科室内的护理人员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其发放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的调查问卷以及基础资料调查表。然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现今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和现状。结果所 调查的40例护士中,职业暴露较轻的有9例,职业暴露比较严重的有15名护士,职业暴露非常严重的有16名护士。据调查问卷分析得出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有 接触药物频繁程度、化疗药物的认知、年龄、职称等。结论肿瘤科室内的护理 人员化疗药物职业暴露情况比较严重,暴露情况比较突出的是青年护士,应提升 职业防范培训。 关键词:影响因素;肿瘤科室;职业暴露;化疗药物 现今随着化疗技术以及化疗药物的不断发展,治愈肿瘤的概率也在不断上升,但是在治疗癌症过程中所使用的化疗药物存在非常强的致癌、致畸以及致残危害,护理人员频繁接触化疗药物会提升职业危害[1]。为此,应详细掌握化疗药物在相 应科室内的职业暴露状况,以便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而提升工作环境,优化 现今的医疗服务质量。本研究将探讨我院接触化疗药物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状况,然后提出预防措施。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我院选择40例外科、妇科、内科、重症科以及急诊科等肿瘤相关科室内 的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都为女性。年龄在25-48岁,平均 (28.83±5.03)岁,工作年限2-28年,平均(8.24±4.28)年,其中有11例护士

是硕士学历,22例护士为本科学历,剩余7例护士是专科学历。职称方面:有2 名是副主任护士职称,有12例是主管护师职称,有26例是护士职称。 1.2方法 (1)调查方法:①基本资料调查,使用自制的基本资料调查表进行统计,基 本资料包括年龄、职称、性别、科室、学历以及工作年限等。②职业暴露调查, 选择食欲不振、腹泻、脱发、角膜炎、皮炎、口腔炎、疲乏、恶心呕吐、便秘、 感觉异常、皮肤过敏、皮肤水疱、月经不调以及口腔溃疡等化疗药物引起的14 种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出现不良现象的频率分别有:经常出现、出现较多、偶尔 出现以及从未出现等。分数分别是4分、3分、2分、1分,然后统计每份调查问 卷的评分情况,分数低于13分的代表职业暴露较轻。分数在13-25分之间的, 代表职业暴露比较严重,分数高于25分的代表职业暴露非常严重。 (2)研究方法:①发放和回收问卷,给所有的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告 知问卷回收的时间和填写注意事项,让其在回收之前认真填写。本次调查发放40 份问卷,回收到有效问卷为40份,回收率为100%。②影响因素分析,根据调查 问卷分析化疗药物的危害程度以及护士的职称、学历、接触药物频率以及护士年 龄等影响因素。 2.结果 所调查的40例护士中,职业暴露较轻的有9例,职业暴露比较严重的有15 名护士,职业暴露非常严重的有16名护士。职业暴露问卷分数在15-48分,平 均(21.74±7.34)分,整体上职业暴露情况比较严重。护理人员出现恶心呕吐、 腹泻、皮肤水疱、角膜炎、皮炎以及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的概率在60%至65%左右,出现月经失调、口腔溃疡、疲乏、口腔炎、便秘以及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的 概率在40%以上。据调查问卷分析得出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有接触药物频繁程度、化疗药物的认知、年龄、职称等。 3讨论

浅谈癌症的护理现状及展望

浅谈癌症的护理现状及展望 癌症不仅是器官性疾病,更是一种全身性疾病[1]。由于癌症患者不仅生理上遭受着巨 大痛苦,同时心理上、精神上也承受着常人未有的恐惧、悲伤、绝望等悲观情绪,其家属也 同样遭受着身心伤害。因此,护理人员在为癌症患者这一特殊群体提供护理服务时,不仅须 注重其生理需求,同时还需关注患者的特殊心理及社会需求。护士不仅参与对住院患者的内 外科治疗,并发症预防,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的整个护理过程,而且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康复护理、家属指导、临终关怀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癌症护理现状 1.1 当前的临床护理人员注重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从患者确诊到入院、治疗、出院,为患者提供符合个体需要的、整体的个性化服务。护士通 过细致的入院资料评估,达到了解患者生理状况、病情发展及心理活动的目的:采取有针对 性的入院宣教让患者了解住院环境、主管医师及护士情况,减轻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在 整个治疗过程中,护士是指导者、解释者和各种治疗方案的直接执行者,同时也是坚持治疗 的心理支持者和患者利益的忠实维护者。根据患者的主、客观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有机结合,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化、放疗所带来的毒副反应,给予患者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共渡生命难关。对手术患者,在整个围手术期的不同阶段,护理人员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康复指导溶为一体,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克服负面情绪,帮助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变被动护理为主动配合治疗,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履行康复计划:在 患者出院时,告知联系方式、复查日期以及用药、饮食、活动等注意事项,充分尊重患者的 人格和权利。 1.2 在心理护理方面 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技巧,充分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在治疗、康复中的作用[2]。护理人员在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为不同的患者制定 具体的干预目标,在为患者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给予最适宜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正确评估 自身状况,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和信息支持。 1.3 在健康教育方面 注重从患者入院到接受各种治疗、围手术期至出院的整个过程中,帮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逐 步的认识,并讲解、指导、训练和协助患者遵从合理的生活方式,使患者达到最大限度的生 活自理。 1.4 在康复护理方面 注重患者的多方面需求,尽力为住院患者创造舒适、安全、温馨的治疗休息环境。护士在了 解患者心理、社会、情感需求的同时,为患者进行预防性康复、恢复性康复、支持性康复、 姑息性康复的训练指导,使患者达到改善机体功能、减少残疾、恢复最佳功能状态,以平衡 心理重新适应在家庭、社会中的角色,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 1.5 在家庭护理方面 家庭作用在癌症护理上的重要性使护理工作的重点不仅限于患者,而且包括家庭系统在内。 在与家属共同护理患者的同时也充分体会到家属的心理压力和体力消耗,因此,必须指导家 属如何保存精力和一些基本护理技巧,如:舒适卧位、营养需求、并发症预防、疼痛的正确 评估等,给家属以心理支持和护理援助。 1.6 在临终护理方面

肿瘤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研究现状

肿瘤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研究现状 介绍了中西医对肿瘤的认识,中西医结合护理肿瘤的优势,包含有辩证施护、情志护理、饮食护理、中医技术在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主要方法以及中西医结合护理肿瘤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肿瘤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广阔前景。 标签:肿瘤;中西医结合;护理;综述文献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我国每年的恶性肿瘤发病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肿瘤的治疗越来越重视综合治疗,越来越重视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优势和互补作用,深受广大肿瘤患者的欢迎。现将有关护理措施及进展综述如下。 1中西医对肿瘤的认识 1.1中医对肿瘤的认识由来已久,早在商周时代的甲骨文上就有“瘤”字的记述,《灵枢·刺节真邪》[1]有“筋瘤”、“肠瘤”、“昔瘤”的病名。在《黄帝内经》及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金贵要略》中提出了肠覃、积聚等一些肿瘤病名和许多诊治肿瘤性疾病的行之有效的方剂。《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篇》[2]首提“癌”这一病名。随着中西医结合、现代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如钱氏在《肿瘤的辨证施治》中归纳肿瘤的发病机制为“气滞、血瘀、痰凝、热毒、湿聚、正虚”六个方面[3] ;郭氏在《现代中医治疗学》认为“在发病方面,各种肿瘤病因病机不尽相同,从总体来说,主要是正气不足,邪毒乘虚而入,致气滞、血瘀、痰凝相互交结,久而渐成肿块[4] ;张氏则提出了“癌毒-正虚”致病学说,认为“癌毒内生是恶性肿瘤始动之因,正气不足是恶性肿瘤的内在依据[5]。 1.2现代医学认为恶性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某一正常的组织细胞发生异常分化和过度无限增生的结果,这种现象一旦形成,具有向周围组织乃至全身侵蚀和转移的特性,最终患者因为肿瘤的不断生长造成原发或所侵袭的脏器功能破坏、出血、梗阻、继发感染、全身衰竭等而死亡。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恶性肿瘤基本上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核心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改变,如原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突变等[6]。 2中西医结合护理肿瘤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已被被国内外肿瘤专家和患者广泛采用,并得到了国际上学者的接受和认可。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模式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辩证施护的基础上,运用耳穴埋豆、穴位指针等方法减轻放化疗的副反应,提高放化疗的效果,并且可以减少复发,防止转移,延长生存时间。疗效满意,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显效迅速,患者安全无痛苦,不仅可使手术造成的损伤早日康复,利于接受其他治疗。 3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主要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