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复习--浙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88.50 KB
- 文档页数:27
浙教版物理中考复习力学专题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考物理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来说,系统、全面地复习力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例如,推门时,作用在门把手上和门轴上,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这就是力的作用点的影响。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这个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二、常见的力1、重力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 G = mg,其中g 约等于 98N/kg。
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其公式为 F = kx,其中 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 是弹簧的伸长量。
3、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三、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例如,行驶中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会向前倾,这就是因为乘客具有惯性。
四、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A.鞋底、轮船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B.为车轴加润滑油C.在重物下垫上滚木18.“体操王子”——李宁在上单杆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上一些镁粉;而在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B.两者都是增大摩擦C.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D.两者都是减小摩擦6.在皮带传动时,是利用了__________之间的摩擦,因此这个摩擦是__________将皮带轮__________。
.普通自行车上,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装置是__________;在前后轮中减小摩擦的措施是在轮子的轴上安装了__________ 。
.冬天马路表面上结了一层冰,为了防止行车打滑,驾驶员在车轮上装了防滑链,这是采用14.下面力的现象:.用力的示意图表示下列各力。
用电线悬挂着的电灯受到的拉力7. 关于压力的概念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B.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C.压力的大小和方向总跟重力有关D.压力就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同的砖块,如图1—5;所示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砖块的长、宽、高之比为强为p A;砖块B对地面的压力是F B,压强为A.1:2 2:1B.1:2 1:2C.1:2 1:1D.1:1 1:14.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木块,重块对墙面的压力为牛,对墙面的压强为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都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
牛) 受力面积(厘米2)6.0 109.0 15。
B.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C.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的重力D.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的拉力3、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 ,比较在重物静止时 ,重物匀速上升时 , 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 , 则 ( )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4、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降落伞后 ,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 , 这是因为跳伞运动员 ()A.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 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C. 受到的重力等于阻力D. 受到的重力大于阻力5、某校实验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提出了下列假设: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 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 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大小有关。
然后该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 以A.①B. ②C. ②和③D. ①、②、③和④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摄影在暗室中进行,快门是常开的,但是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
光源是一只闪光灯,它每隔一定时间闪亮一次,物体就被照亮,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
光源不断闪亮,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每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
两个质量相同的如甲、乙小球,均从位置a 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试根据照片分析:(1)甲球做___ 直线运动 ,乙球做 _ 直线运动 (填“匀速”或“变速” );(2) ___ 球受到的重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 ; 甲球受到的阻力乙球受到的阻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3)若光源每隔 0.02 s 闪亮一次 , 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 甲球所用时间为____ s.甲球所用时间___ 乙球所用时间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如图示为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这1、一物体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那么这个物体( )A. 立即停止B. 仍做匀速直线运动C. 做无规则运动D. 慢慢停下来2、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静止不动时 , 下列是平衡力的是()8、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个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 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第三章4、5、 6 节错题摘录A. 电线对电灯的拉力和电灯对电线验证提出的假设。
一.机械运动复习 看图说识图1图2图3典题成形1.一列火车以54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隧道,共用了40秒,已知列车长100米, 求:(1)隧道的长;(2)整列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
2.甲、乙两车沿平直的公路通过同样的路程。
甲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上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乙车在前半段和后半段的时间内分别以40千米/小时和60千米/小时的速度运动,则甲、乙两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关系是( )s/米A.V甲=V乙 B.V甲>V乙C.V甲<V乙 D.无法判断巩固练习1.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向北下落2.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米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米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
则()A.甲船先到 B.乙船先到 C.两船同时到 D.无法判断谁先到3.如图所示,下面三幅图是表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路程(s)或速度(v)与时间(t)关系的图像,能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1)(2)(3)A. (1)和(2)B. (2)和(3)C. (1)和(3)D. (1)、(2)、(3)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一方向运动,如果通过相同的一段距离它们用了相同的时间,而且已知甲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乙物体是()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变速直线运动C. 做变速运动D. 匀速与变速直线运动都有可能6.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秒内通过40米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秒内的速度是()A.40 米/秒B.20 米/秒C.10 米/秒D.5 米/秒7.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 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路程和时间成反比8.甲、乙、丙三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分别为V甲=750米/分,V乙=15米/秒,V丙=3.6千米/时,其中速度最小的是()A.甲B.乙C.丙D.无法确定9.甲、乙两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