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强化练习题卷:化学计算题
- 格式:docx
- 大小:635.99 KB
- 文档页数:8
计算题强化冲刺卷( )1.己知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
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3 B.46 C.92 D.96( )2.向盛有10g某Cu—Al合金样品的烧杯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测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09.4g。
则该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A.73% B.54% C.46% D.27%( )3.工业上,锻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现有一包CaCO3和CaO的固体混合物.己知C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5 : l,则此混合物中Ca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是A.15 : 16 B.15 :14 C.5 : 4 D.15 : 84、一化工厂产生的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不考虑其它物质),为回收铜和硫酸亚铁,研究人员设计出“用铁处理”的方案。
取100g上述废液,向其中加入2.8 g铁粉,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
求:(1)回收得到铜的质量为_____g。
(2)回收得到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5.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分别是FeO、Fe2O3和Fe3O4。
某固体粉未可能含有一种或两种铁的氧化物。
取23.2克固体粉未,向其中通入足量一氧化碳并加热(假设固体完全反应),将反应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生成40.0克沉淀。
试计算:(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2)固体粉末中含有的铁的氧化物可能为______或_______。
6.某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亚硫酸钠(Na2SO3)未经处理,会造成污染。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废水处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试计算:(l)反应完后生成亚硫酸钙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g。
(2)废水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温馨提示:Na2SO3+CaC12=CaSO3↓+2NaCl;氯化钙不与废水中的其它杂质反应)7.钢是铁的合金。
《化学的综合计算》专项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用158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里,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前后固体物质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75:79,则生成氧气的质量是A.8g B.16g C.32g D.4g2.由Na2CO3和CaCO3组成的混合物,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64%。
则下列各项中:①钠元素的质量分数②钙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CaCO3的质量分数⑤Na2CO3的质量分数⑥Na2CO3和CaCO3的质量分数比。
其中能确定的是( )A.都不能确定B.只有③能确定C.只有④⑤⑥能确定 D.都能确定3.某固体混合物由Mg和MgO组成,取该混合物6.4g与一定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4g,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A.4.8g B.3.2g C.2.56g D.1.6g4.含CaCO3与Ca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60%.取该混合物20g投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蒸干所得溶液,可得无水固体的质量为A.12g B.14.8g C.22.2g D.33.3g5.将m1g碳与m2g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至常温,若此时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是纯净物,则m1:m2不可能是A.1:1 B.1:2 C.3:4 D.3:86.氧化亚铜(Cu2O)是鲜红色粉末状固体,可用作杀菌剂、陶瓷和搪瓷的着色剂、红色玻璃染色剂等。
现将 Cu2O 和 Cu 的固体混合物 6.8g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4.8g固体。
(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
则原混合物中的Cu2O 和Cu 质量比为A.9∶8 B.17∶12 C.1∶1 D.9∶47.经测定,由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则其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A.2X% B.1.5X% C.1-X% D.1-3X%8.煅烧石灰石可制得氧化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且不含钙、碳元素).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0:3.则已分解的碳酸钙占原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A.40% B.60% C.30% D.50%9.在一密闭容器内有M 、N 、Q 、R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右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待测物质N 的质量为22g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反应中M 、N 、Q 、R 四种物质质量比为9:37:80:11110.向CuSO 4溶液中先后逐滴滴加100g Ba(OH)2溶液与一定量的HCl 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 / 24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 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2.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四种无色气体,最好是用:A. 带火星的木条B. 灼热的木炭C. 澄清的石灰水D. 燃着的木条3. 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物质的鉴别B 、低碳生活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味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①出行多乘交通工具②生活中用火烧毁废旧塑料和橡胶 ③用废旧报纸制作铅笔杆C 、化学与健康D 、化学与材料 ①铁、碘、钙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②服用含Al(OH)3的药物可治疗胃酸过多③油脂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 ①钢铁、硬铝和黄铜都是合金 ②纯铁比生铁的硬度更大、熔点更高 ③聚氯乙烯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A. A 、B. B 、C. C 、D. D 、4. 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组是( )A 从分子的角度认识B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制取气体---先检査装置的气密性水结成冰---分子间隔改变加热试管---先预热水的电解---分子发生改变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C 物质的分类D除杂的方法由多种物质组成---混合物铜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由一种分子构成---纯净物CO2中混有CO---点燃含同种元素的纯净物---单质氯化钠中混有泥沙---溶解、过滤A. AB. BC. CD. D5.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A. 除去CO中的CO2B. 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6.以下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的归纳,其中不正确的一组是()(A)环境问题(B)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与空气污染有关核内中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C)实验方法(D)物质俗称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A. AB. BC. CD. D7.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错误的一组是()A. AB. BC. CD. D8.下列对于化学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紧贴试管内B. 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C. 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慢慢注入盛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D.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9.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 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C. 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D.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1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3/ 24A. AB. BC. CD. D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AB. BC. CD. D12.下列由事实或信息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单质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 、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一定含有C、H、O元素D. 、氢气具有可燃性−使用前一定要验纯13.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C.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D. 过滤操作中用玻璃棒引流14.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 ZnSO4溶液(稀硫酸):过量镁粉,过滤B. 铜(碳):高温灼烧C. FeCl2溶液(CuCl2):过量铁粉,过滤D. CO2(CO):点燃15.物质王国发生了一起团伙盗窃案,“警察”把三名“嫌疑犯”(分别是稀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石灰水)带回了“警察局”.上级派出下列四名“警察”分别去审问“他们”(即把“他们”鉴别出来).无法完成任务的“警察”是()2020届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常见物质的检验和鉴别A. 无色酚酞试液“警察”B. 稀硫酸“警察”C. 紫色石蕊试液“警察”D. 纯碱溶液“警察”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16.A、B、C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1)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B物质的俗称是______,C物质的名称是______.(2)向A的块状固体上滴加水,观察到大量的水蒸气产生,该现象说明______.(3)举出B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______.(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5)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17.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初三化学化学计算题题20套(带答案)1. 假设有一块铁块,其质量为56克。
求该铁块中含有的铁原子数。
解答:我们需要知道铁的摩尔质量。
铁的摩尔质量约为56克/摩尔。
因此,该铁块中含有的铁原子数为56克 / 56克/摩尔 = 1摩尔。
由于1摩尔物质中含有6.022 x 10²³个原子,所以该铁块中含有的铁原子数为1摩尔x 6.022 x 10²³个/摩尔= 6.022 x 10²³个。
2. 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化学计量比为2:3。
如果反应物A的质量为24克,求反应物B的质量。
解答:我们需要根据化学计量比计算出反应物B的质量。
由于反应物A和反应物B的化学计量比为2:3,所以反应物B的质量为24克x (3/2) = 36克。
3.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氧气与一定量的氢气完全反应,了36克水。
求反应中消耗的氧气和氢气的质量。
解答:我们需要根据水的化学式H₂O计算出水的摩尔质量。
水的摩尔质量为2 x 1.008克/摩尔 + 16.00克/摩尔 = 18.016克/摩尔。
因此,36克水的物质的量为36克 / 18.016克/摩尔 = 2摩尔。
由于水的化学计量比为2:1,所以反应中消耗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2摩尔,质量为2摩尔 x 2.016克/摩尔 = 4.032克。
同样,消耗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质量为1摩尔 x 32.00克/摩尔 = 32.00克。
4. 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如果该溶液的质量为500克,求溶质的质量。
数为10%,即溶质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10%。
因此,溶质的质量为500克 x 10% = 50克。
5.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氢气和一定量的氧气完全反应,了水。
如果反应中消耗的氢气的质量为2克,求反应中消耗的氧气的质量。
解答:我们需要根据水的化学式H₂O计算出水的摩尔质量。
水的摩尔质量为2 x 1.008克/摩尔 + 16.00克/摩尔 = 18.016克/摩尔。
计算题专项训练一、选择型(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H2B.O2C.H2O2D.H2SbO42.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3.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9.8%B.10.0%C.10.9%D.11.1%4.现有32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g二氧化碳和72g水,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氧化物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5.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X Y Z W反应前的质量/g 10 m 8 7反应后的质量/g 2 3 30 25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B.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m的数值为32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7.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8.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钠、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B.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钠C.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钡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7.1g9.实验室有98.5g碳酸钡样品(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与100g氢元素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样品中碳酸钡的质量分数为( )A.12.5%B.19.7%C.20%D.25%10.在定量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绘制出如图所示金属与氢气质量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为Na>Mg=Zn③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质量比为为23﹕24﹕65④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比为2﹕1﹕1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填空型(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0分)11.(9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20℃时,将15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25基础计算1.在一个实验室中发现一橡胶球可以漂浮在0.5mol/L的NaCl溶液表面,求该NaCl溶液的密度。
答案:1.018g/mL。
解析:根据阿威休斯定律得到:Fb=FgρVg=m*gρ=m/V=(Vg*g)/V=(Fg/Ag*g)/V=(4πr^3/3*g)/[(4/3)*π*r^3]=3/4*r*g=7.35*10^-5*g其中,Ag为橡胶球跟水接触的面积,r为橡胶球半径,g为重力加速度。
因此,NaCl溶液的密度为:ρNaCl=ρwater+ρball=1.000g/mL+7.35*10^-5*g/mL=1.018g/mL。
2.一种饱和食盐水的密度为1.20g/mL,问在哪个温度下它的浓度为26%。
答案:56.8°C。
解析:首先,要知道饱和食盐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变化情况,参考表格得出如下数据:温度(°C)密度(g/mL)01.091101.078201.064301.049401.033501.015600.996700.975800.951900.9241000.895然后,根据浓度的定义可知:浓度=质量/总质量总质量=质量/浓度因为食盐水是饱和的,所以其浓度为100%。
设实验时食盐水的质量为m,则总质量为m/1.20,其中1.20为食盐水的密度。
根据题意,浓度为26%,所以食盐的质量为0.26*(m/1.20)。
由此0.26*(m/1.20)=m/(1.20+Δρ)其中Δρ为实验时食盐水的密度与需要求的密度的差值。
将参考表格中的数据代入上式计算,得到Δρ为0.325g/mL。
解方程得出:Δρ=0.325=0.26*m/(1.20+Δρ)m=68.45g因此,实验时食盐水的质量为68.45g。
而在哪个温度下其密度为1.20*0.26=0.312g/mL呢?查表可得,在56.8°C时,食盐水的密度约为0.312g/mL,因此答案为56.8°C。
1.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g,加热制取氧气,待完全反应,冷却后称量,得到11.2g固体物质,计算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1.解:设原混合物中KClO3质量为x,依题意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11.2g=4.8g(1分)MnO2由2KClO3=====2KCl+3O2↑(1分)△2.(5分)由硫元素和铜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硫化物)4.0g,高温条件下在空气中充分煅烧,只得到气体SO2和4.0g固体CuO 。
(1)要使煅烧后的固体CuO完全溶解,可加入适量稀硫酸。
计算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所需的化学方程式)(2)运用所学知识和上述数据进行分析,这种硫化物的化学式为。
(1)解:设质量为x的这种稀硫酸可与4.0gCuO恰好完全反应CuO +H2SO4 =CuSO4 +H2O80 984.0g 10% xx=49g答:完全溶解这些固体产物至少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49g 。
(2)Cu2S3.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
由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
现取仅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33.2g,加入13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氯化钠溶液150g。
求:(1)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设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NaCl的质量为y,依题意知产生CO2的质量为33.2g+130g-150g=13.2g。
则:Na2CO3+2HCl=2NaCl+CO2↑=H2O106 117 44x y 13.2gx=31.8gy=35.1g原样品中含NaCl 33.2g-31.8g=1.4g答:该纯碱样品中Na2CO3为31.8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3%。
7.取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13,6g,与质量为73g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4.4g,计算:(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反应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设碳酸钠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73 117 44x y z 4.4g=l0.6g=7.3g=11.7g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7.3g×l00%=10%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3.6g-10.6g)+11.7g=14.7g最后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13.6g+73g-4.4g=82.2g最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答: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10.68,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所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7.9%。
中考化学初中化学题型强化提升:计算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某金属混合物样品由Mg 、Al 、Fe 、Cu 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
2.8g 该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0.2g 氢气,则该混合物的组成不可能是A .Mg 、AlB .Al 、CuC .Mg 、Fe 、CuD .Al 、Fe 、Cu2.将9.0g 氢氧化亚铁和氧化亚铁的混合物加入100g 稀硫酸中,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 .B .C .D .3.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和,测得反应后所得、、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反应后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 .12%B .36%C .44%D .72%4.现有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在2.4g 该混合物中加入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混合物为Mg 、Al ,m 可能是0.2gB .若混合物为Fe 、Zn ,m 可能是0.2gC .若混合物为Zn 、Al ,m 可能是0.2gD .若混合物为Fe 、Al ,则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等于3.65%5.在100g 浓度为ω%的稀硫酸中加入4g 氧化铜粉末,待氧化铜全部溶解后,向所得蓝色溶液中加入10g 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5.2g 滤渣。
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 .5.2g 滤渣是由3.2g 铜和2g 铁组成的B .滤液是25%的硫酸亚铁溶液C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是0.286gD .ω=106.将2.0g 的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共生成0.2g 的氢气,混合物中一种是铁,另外一种物质可能是A .锌B .镁C .铜D .铝4.9%8.6%10.2%13.5%CO 2CO CO 2CO 2N7.某气体中可能含有CO2、O2、N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该气体依次通过:①炽热的焦炭、②足量灼热的氧化铜、③足量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工业上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样品中含有一定量氯化钠,现称取只含氯化钠杂质的纯碱样品23.3g,放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60.5g,试计算:(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完全分解3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的过氧化氢(H2O2),最多可生成氧气质量是A.16gB.160gC.32gD.1.6g 3.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在该温度下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A.24.0% B.28.6%C.31.6%D.40.0%4.某碳酸钾溶液中,碳酸根与水分子数之比为1:100,向该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碳酸钾跟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全部转变为碳酸氢钾,此碳酸氢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5.26% B.5.56% C.7.13% D.10.0%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g碳和32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38g B.22g C.26g D.14g6.煅烧石灰石(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含钙、碳元素,且不参与反应)可制得氧化钙。
测得煅烧后剩余固体中钙元素与碳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已分解的碳酸钙与原碳酸钙的质量比是A.3:5 B.1:2 C.2:5 D.3:10 7.竹炭的吸附能力是木炭的五倍以上,其主要成分竹炭纤维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6H10O5)n。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竹炭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B.每个(C6H10O5)n分子中含有6n个碳原子C.(C6H10O5)n属于有机化合物D.竹炭纤维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8.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Cl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B.20℃时,100gKCl饱和溶液中含有KCl 34.0g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0﹪D.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20°C,有晶体析出9.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A.Na B.Al C.Cu D.Zn10.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B.0-t1时段,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C.0-t2时段,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铁相同D.0-t2时段,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填空题(题型注释)11.青篙素(化学式为C15H22O5)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28.2g 青篙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初三化学真题大专题练习之计算题(选择题)(能力提高版) 【全国重要省市中考真题】1.已知FeSO4、Fe2(SO4)3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1﹣a% B.1-a%3C.21-a%3()D.无法计算【答案】B【解析】【详解】从FeSO4、Fe2(SO4)3的化学式中可以发现,不管两种物质各有多少,但混合物中的阴离子只有硫酸根离子,其中硫和氧的质量比是一定的。
题中已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硫、氧元素质量分数之和为1﹣a%.而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4)=1∶2,所以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3。
故选B。
2.将一定量的丙醇(C3H8O)和氧气置于一个密封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表中a的值为2.8B.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6:11C.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6.0+14.8+0.4﹣2﹣7.2﹣9.2=2.8,选项A正确;B、参加反应的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4.8﹣2)∶(9.2﹣0.4)=16∶11,选项B正确;C、X 中碳元素质量:=1.2g ;氧元素质量:=1.6g,碳元素与氧元素质量之和为2.8g,X中一定含碳元素、氧元素,且不含氢元素。
选项C正确;D、反应后丙醇、氧气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水、二氧化碳和X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不是分解反应,选项D不正确。
故选D。
3.一定质量的CaCO3样品高温煅烧,若样品分解了75.0%,则剩余固体中含C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53.3% B.71.4% C.59.7% D.34.6%【答案】C【解析】【分析】假设样品的质量为100g,根据分解情况可以求解分解的碳酸钙的质量,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剩余固体中含Ca元素的质量分数。
【详解】解:设样品的质量为100g,则样品中Ca元素的质量为40100g100%=40g40+12+163⨯⨯⨯;分解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00g×75.0%=75.0g。
化学计算题1. 3. 2 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4. 4 g CO2和3. 6 g H2O,关于该物质的组成:①一定含碳、氢元素;②一定不含氧元素;③可能含氧元素;④一定含氧元素;⑤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其中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⑥B. ①④⑥C. ①③⑥D. ①④⑤2. [2018·柳州]现有一包由5. 6 g铁、7. 2 g镁、1. 4 g碳混合而成的粉末,把它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中。
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
则剩余固体的质量可能是( )A. 24. 8 gB. 25. 8 gC. 26. 8 gD. 27. 8 g3. [2019·通辽]取一定量氯化镁溶液于烧杯中,将100 g的氢氧化钠溶液平均分成五次加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中的溶液和沉淀进行了多次过滤并称重。
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总质量/g 2. 9 5. 8 8. 7 11. 6 11. 6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第次加完氢氧化钠溶液时,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刚好完全反应,此时生成沉淀质量为g。
(2)恰好完全反应时,称量所得氯化钠溶液质量为168. 4 g,求原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4. [2019·哈尔滨]为了测定金属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镁元素,不溶于水,也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图3-7-4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一次所加的稀盐酸中溶质质量(x)的比例式。
(3)此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
(4)用36. 5%的浓盐酸配制200 g上述稀盐酸,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
(5)若将反应后的滤液蒸发104. 4 g水,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若要生产含镁4. 5%的铝合金960 t,需要上述金属镁样品的质量为。
5. [2019·柳州]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800 ℃左右,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和一种外观似金子的铜锌合金。
(1)Cu2O由元素组成。
(2)ZnCO3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3)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 1%)。
(4)将90 g铜锌合金(只含Cu、Zn)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收集到0. 8 g氢气。
计算原混合物中炉甘石和赤铜的质量比。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6. [2019·绥化]蛋白质是由丙氨酸(C3H7NO2)等多种氨基酸构成的。
根据丙氨酸的化学式计算:(1)C3H7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丙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N∶O=。
(3)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保留至0. 1%)。
(4)8. 9 g C3H7NO2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是g。
7. [2019·新疆]将8. 0 g Fe2O3加入到100. 0 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试计算:(1)硫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 1%)8. [2019·广西北部湾]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少量氢氧化铜固体。
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3-7-2所示。
请计算:图3-7-2(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g。
(2)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9. [2019·鄂尔多斯]为了测定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桢桢同学用小烧杯取了16 g 10%的NaOH溶液,并向其中逐滴加入该稀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3-7-3 所示。
计算:(1)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当滴入稀硫酸质量为4 g时,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图3-7-310. [2019·绍兴]为了探究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X的成分,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取50 g 滤液于烧杯中,先向烧杯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硫酸镁溶液20 g,接着向烧杯中滴加稀硫酸。
加入溶液的质量与烧杯内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3-7-5所示。
(1)滤液X的p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
(2)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滤液X中含有的溶质是。
(4)滴加入30 g稀硫酸时,烧杯中沉淀的质量m2的值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图3-7-5【参考答案】1. B2. C3. (1)4 11. 6(2)解:设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
2NaOH+MgCl 2Mg(OH)2↓+2NaCl 9558x11. 6 g9558=x11. 6 gx =19 g原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 g168. 4 g +11. 6 g -20 g ×4×100%=19%。
答:原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
4. (1)Mg+2HClH 2↑+MgCl 2(2)732=x0. 3 g (3)96% (4)40 g (5)19% (6)45 t[解析](1)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H 2↑+MgCl 2。
(2)第一次所加入的150 g 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150 g+5 g-154. 7 g=0. 3 g 。
设150 g 稀盐酸中溶质质量为x 。
Mg+2HCl H 2↑+MgCl 2 732x 0. 3 g732=x0. 3 gx =10. 95 g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95 g 150 g×100%=7. 3%。
200 g 盐酸与样品恰好完全反应,200 g 盐酸中溶质质量为200 g×7. 3%=14. 6 g。
设镁样品中镁的质量为y ,生成MgCl 2质量为z ,生成H 2质量为m 。
Mg+2HCl H 2↑+MgCl 2 24 732 95y 14. 6 gm z2473=x14. 6 gy =4. 8 g732=14. 6 g xm =0. 4 g 7395=14. 6 g xz =19 g(3)5 g 镁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4. 8 g 5 g×100%=96%。
(4)用36. 5%的浓盐酸配制200 g 上述稀盐酸,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14. 6 g36. 5%=40 g 。
(5)反应后的滤液的总质量为200 g+4. 8 g-0. 4 g=204. 4 g ,若将其蒸发104. 4 g 水,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4. 4 g-104. 4 g=100 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 g 100 g×100%=19%。
(6)960 t 铝合金中含镁的质量为960 t×4. 5%=43. 2 t,则需要金属镁样品的质量为43. 2 t 96%=45 t 。
5. (1)Cu 、O(或两种) (2)1∶3 (3)44 27. 3% (4)解:设生成0. 8 g H 2,需要Zn 的质量为x 。
H 2SO 4+Zn ZnSO 4+H 2↑65 2x0. 8 g652=x0. 8 gx =26 g 合金样品中Cu 的质量为90 g-26 g=64 g 。
设原混合物中炉甘石质量为y ,赤铜的质量为z 。
根据关系式:Zn ~ ZnCO 3 2Cu~Cu 2O 65 125 128 14426 g y64 gz65125=26 gxy =50 g 128144=64 g xz =72 g则原混合物中炉甘石和赤铜的质量比为50 g∶72 g=25∶36。
答:原混合物中炉甘石和赤铜的质量比为25∶36。
6. (1)89 (2)36∶7∶14∶32 (3)15. 7% (4)0. 7[解析](1)C 3H 7NO 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1×7+14+16×2=89。
(2)丙氨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C∶H∶N∶O=(12×3)∶(1×7)∶14∶(16×2)=36∶7∶14∶32。
(3)丙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89×100%≈15. 7%。
(4)8. 9 g C 3H 7NO 2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是8. 9 g×789×100%=0. 7 g 。
7. (1)98(2)解:设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
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1602948. 0 g 100. 0 g×x160294=8. 0 g100. 0 g ×xx =14. 7%答: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 7%。
8. (1)9. 8(2)解:设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
CuSO 4+2NaOH Cu(OH)2↓+Na 2SO 4 981429. 8 gx98142=9. 8 gxx =14. 2 g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203. 2 g-103. 2 g=100 g ,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 2 g 100 g×100%=14. 2%。
答: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 2%。
9. (解法一)解:(1)设10 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
2NaOH + H 2SO 4Na 2SO 4+2H 2O809816 g×10% x8098=16 g ×10%xx =1. 96 g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96 g 10 g×100%=19. 6%。
(2)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6 g×10%×2340×100%=0. 92 g。
答:(1)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 6%;(2)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0. 92 g 。
(解法二)解:(1)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
2NaOH + H 2SO 4Na 2SO 4+2H 2O809816 g×10% 10 g×x8098=16 g ×10%10 g ×xx =19. 6%(2)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16 g×10%×2340×100%=0. 92 g。
答:(1)该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 6%;(2)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0. 92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