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2)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语文能力竞赛试题(2008-10-02 21:02:33)转载▼分类:学习方案标签:杂谈七年级语文能力竞赛试题1.和书法艺术对话,体验中国书法点画之美、用墨之美、结构之美。
光明中学此次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向书店订购图书书款总金额为1598.00元,假使由你到邮局给书店汇款。
按要求填空:注意大写哟!要不可要负经济责任呐……(仟\佰\拾)(2分)汇款金额:(大写)___2.猜一猜这次竞赛活动的部分特邀嘉宾。
(2分)①从遥远丹麦赶来,带着无数美丽童话作家②被誉为“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民主战士③执著地和太阳赛跑,最后壮烈牺牲的英雄④用身体为下一代搭起生命之桥的保护动物3. 和祖国灿烂的文字对话,正确拼读,感受其音韵之美。
(3分)读书使人于峻峭呼啸处可得岿()然,于清风朗月处可飘逸(),于百花争艳处可嗅独芳;读书会使你心驰神飞,奇思遐()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上九天揽月,亦可下五洋捉鳖;可朝谒()秦皇汉武,暮访孔孟太白;夏可观十里荷花,秋赏三秋桂子;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南可踟躅于江南雨巷。
4.书山有路,让我们在攀爬中寻找捷径。
(2分)读散文诗《春蚕》,在横线上分别填上恰当的词语。
蜻蜓读书,;蚂蚁读书,;蝴蝶读书,;春蚕读书,。
搬运储藏浏览欣赏消化创造一目十行5.古诗旖旎,风情万种,让我们和古代诗人对话。
(6分)①赏山林生活,我们可仿吴均,见人之未见之美:,云从窗里出;我们亦可学王维,宁静淡泊,品高雅优美之意境:深林人不知,。
②思念亲友,我们曾如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也曾如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老友相约不来,我们沉吟“有约不来过夜半,”;别后重逢,我们感叹“正是江南好风景, 。
6.和古典文学名著对话,看世间万象,品人间百态。
三国写了一个大时代,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红楼写了一个大家族,西游写了一群大妖怪。
三国玩的是心计,水浒玩的是义气,红楼玩的是感情,西游玩的是感性。
三国在国,治国,兴国,安国,丧国;水浒在(),勇气,义气,豪气,霸气;红楼在情,亲情,爱情,宦情,民情;西游在(),情趣,游趣,野趣,妖趣。
初一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初一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表弟在家读报:“一名日本老兵在华忏(qiàn)悔时,披露了日军侵华期间一些鲜(xiān)为人知的暴行……”小金听后,对表弟说:“你读错了,这里‘忏’应该读,‘鲜’应该读。
”(请填上正确的拼音)(2分)2.以下一组词都表示“思考”的意思,填入下面语句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A.斟酌B.推敲C.思索D.揣摩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A.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
(指绿色蔬菜)B.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
(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C.“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的阳光少年。
(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D.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
(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4.参照加点的文字,将画线部分加以调整,使整段话更加整齐、和谐。
(2分)正当平缓似锦缎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以数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宽的峡谷。
发出的声响如虎啸震川,浊流的奔涌如腾飞的巨龙,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激起的水珠如四溅的钢花,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她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画线部分应改为:5.某出版社要出版一套“中学生喜爱的中外名作”丛书,请你从下面列出的篇目中选择一部(篇)推荐给出版社,并写出推荐理由。
(2分)《背影》《西游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诺曼底”号遇难记》6.阿宁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2分)公用电话长途直播新款手机震憾上市(某公用电话亭)应改为(某手机专卖店)应改为7.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留心观察街上的店名,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它们语言简洁,内涵丰富。
请你说说下面店名的含义。
(3分)(1)“好又多”(超市名)(2)“长寿店”(药店名)(3)“文乐书店”(书店名)8.根据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备考推荐考语文创新能力竞赛模拟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5分)1、按要求写成语(每项三个)以“一”字开头:例:一蹴而就,,,。
以“深”字开头:例:深入浅出,,,。
2、按要求仿写两个比喻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草像。
夏草像。
3、古诗文填空山重水复疑无路,。
海日生残夜,。
,,是离愁。
4、写出三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1)。
(2)。
(3)。
5、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内。
凶神恶煞燥动不安一张一翕以身徇职盘虬卧龙相儒以沫()()()6、用常用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1)我们将来希望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2)为了推进素质教育,老师们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质量。
(3)在优裕的家庭里,儿女觉得一切来得容易,因而所以难以和长辈沟通。
7、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二、阅读理解(45分)(一)名落孙山(宋)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过庭录》)[注释]:(1):滑稽:能说会道而且诙谐有父亲风趣。
(2):赴举:去参加科举考试。
(3):失意:指不录取。
(4):解名:举人的名单。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乡人托以子偕往(2)乡人问其子得失。
(3)、解名尽处是孙山。
9、孙山对乡人的回答表现了他的性格。
10、试谈一下孙山回答的巧妙之处。
11、现在人们常用“名落孙山”这个成语来比喻:。
买灯又到元宵夜,十里长街十里灯,到处飞红溅绿,流光溢彩。
我在灯河里游弋,却无心观赏,只为尽快见到她-------一位卖灯女孩。
去年元宵的晚上,我正忙着批阅学生的试卷。
初一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2.下面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2分)A. 严历畸形油光可签B. 隐弊虐杀咳人听闻C. 菜畦弥漫再接再厉D. 桑椹和谐与时俱进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非典疫情慢慢地被控制住了。
B.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品质。
C.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我将妈妈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
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D.林海音的散文《爸爸的话儿落了》,其中的爸爸是一个对子女严中有爱的人。
5.按要求写句子(6分)(1) 《〈论语〉十则》中与“烈火识真金”意境相同的一句是。
(2) 写出《木兰诗》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用法相同的任一句。
(6)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6.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
(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
)(3分)例:一棵树,是一艘大地的船。
大地的船,为春风升起绿帆。
仿句:。
7. 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
(2分)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之可惜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8.仔细观察右边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
(2分)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是: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2分)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
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
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
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
创新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初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创新思维的核心是什么?A. 模仿B. 记忆C. 创造D. 重复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创新能力的特点?A. 独立性B. 灵活性C. 依赖性D. 敏感性答案:C3. 创新能力培养中,以下哪项不是必要的?A. 好奇心B. 想象力C. 批评性思维D. 墨守成规答案:D4. 创新能力考试的目的是什么?A. 测试知识掌握程度B. 评估创新思维能力C. 选拔优秀学生D. 以上都是答案:B5. 创新能力中,以下哪项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A. 问题识别B. 信息收集C. 解决方案制定D. 问题回避答案:D6. 创新能力培养中,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A. 案例分析B. 团队协作C. 单一学科学习D. 跨学科学习答案:C7. 创新思维训练中,以下哪项不是常用的方法?A. 头脑风暴B. 思维导图C. 线性思考D. 逆向思维答案:C8. 以下哪项不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要素?A. 鼓励探索B. 容忍失败C. 严格规定D. 资源支持答案:C9. 创新能力考试中,以下哪项不是评价标准?A. 创新性B. 实用性C. 规范性D. 传统性答案:D10. 创新能力培养中,以下哪项不是重要的心理品质?A. 自信心B. 好奇心C. 依赖性D. 冒险精神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以产生新颖和有价值的成果的能力。
答案:识别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创新2. 创新思维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______性、______性和______性。
答案:独立、灵活性、敏感3. 创新能力培养中,______和______是两个重要的心理品质。
答案:自信心、冒险精神4. 创新能力考试不仅考察学生的______,还考察其______和______。
答案:知识掌握程度、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5. 创新思维训练中,______和______是两种常用的方法,它们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初中创新语文试题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倔强(jué jiàng)应届(yīng jiè)B. 箴言(zhēn yán)蹒跚(pán shān)C. 讣告(fù gào)缜密(zhěn mì)D. 矍铄(jué shuò)徜徉(cháng yá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围绕环保问题展开的。
D.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二、填空题3.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1)“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秋天的景象。
(2)“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豪放情怀。
4. 请根据成语“画龙点睛”的意思,填写一个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________。
三、阅读理解题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文章中提到的“创新”一词,作者主要强调了什么?(2)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作者对“创新”的态度是怎样的?四、作文题6. 请以“我眼中的创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二、填空题3.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2)“奔流到海不复回”4. “锦上添花”三、阅读理解题5. (1)作者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和在现代社会中的必要性。
(2)作者对创新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认为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四、作文题6. 略(作文题需要根据具体内容来撰写,此处不提供具体作文内容)。
初中语文创新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填写下列诗句中缺失的字词。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____。
”答案:鸟2. 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____。
”答案:亲3. 请填写下列诗句中缺失的字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____。
”答案:楼4. 请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____。
”答案:小5. 请填写下列诗句中缺失的字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____。
”答案:霜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一项是《岳阳楼记》的作者?A. 杜甫B. 苏轼C. 范仲淹D. 王安石答案:C2. 《出师表》是哪位历史人物的作品?A. 诸葛亮B. 曹操C. 刘备D. 关羽答案:A3.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谁?A. 王勃B. 李白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A4. 下列哪一项不是《论语》中的名言?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答案:D5.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A. 陶渊明B. 王维C. 孟浩然D. 李白答案:A三、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文章中描述了春天的哪些景象?答案:东风、山朗润、水涨、太阳红、小草、园子、田野、桃树、杏树、梨树、蜜蜂、蝴蝶、野花。
浙江初一初中语文竞赛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找出给划线字注音中正确的一项()初中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悄然而至,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
我们在希望的早晨里遨游书海,闻着文字间流淌着的水墨香,吟唱婉转的曲子,时而徜徉在碧绿的菜畦,时而流连于深邃的天空,酝酿青春最芳香的情感,不断追寻灵魂深处的梦想。
A.qiāo zhàn qí liànB.qiǎoDiàn wā niàngC.qiǎo zhàn qí niàngD.qiāoDiàn wā lià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春天像建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博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B.课堂上,年轻漂亮的数学老师一改昔日的容光涣发,脸上写满了悲伤憔瘁。
事后我们才得知,原来就在昨天,她的奶奶过世了。
C.在商讨国庆出游计划时,我们一家人出现了分岐,爸爸选择风景琦丽的湘湖三期,妈妈希望参观美仑美奂的G20会展中心,我更希望去大江东湿地公园逛一逛。
D.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的教师确实存在,但像“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那样爱生如子、恪尽职守的人,才是教师队伍中的主流。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游客沉湎在运河沿途迷人的风光中,真正领略到了杭州作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亲水型宜居城市的风貌。
B.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鉴赏能力。
C.大家议论了好久,莫衷一是,想不出好办法。
D.广州亚运会期间,广州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学科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研究初中一年级第二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得分一、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0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意音。
(2分)倜.()傥焚.()香ōu 打xié取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2分)高而卧人声沸白过隙通幽曲3.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2分)(1)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2)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方正:4.判断题。
(2分)(1)。
《我的老师》(魏巍)一文的主人公是“我”,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我”对蔡老师真挚的感情。
()(2)。
《最后一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中的不弗郎士就是音年时期的作者。
()5.下面句子有语病的是()(2分)A。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B.我来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C.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D.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把我送进书塾里去了。
6.下列句子被打乱了,请把正确次序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方框内。
(3分)①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②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③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便是书房。
④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⑤出门向东,不上半里,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正确的次序:□□□□□7.王科长的手机收到了一条这样的短信:“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
”王科长不明白究竟谁生气了。
请你根据提示给原句加上标点。
(2分)①李科长生气了。
②张局长生气了。
8.最近你看过哪本名著?其中的人物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3分)9.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描写三味书屋生活时,对学生逃读行为是赞赏的,这样的态度对吗?说说你的理解。
(2分)二.阅读理解。
(一)(9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
初一语文创新能力竞赛试题2.下面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2分)A. 严历畸形油光可签B. 隐弊虐杀咳人听闻C. 菜畦弥漫再接再厉D. 桑椹和谐与时俱进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非典疫情慢慢地被控制住了。
B.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品质。
C.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我将妈妈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德和莫泊桑都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契诃夫是俄国著名的作家。
B.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中,有苏氏三父子,他们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
C.《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建功立业、辞官还乡的故事。
D.林海音的散文《爸爸的话儿落了》,其中的爸爸是一个对子女严中有爱的人。
5.按要求写句子(6分)(1) 《〈论语〉十则》中与“烈火识真金”意境相同的一句是。
(2) 写出《木兰诗》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用法相同的任一句。
(6) 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
”6.仿照例句,运用比喻,另写一组句子。
(可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句意须前后关联,字数不一定与原句相同。
)(3分)例:一棵树,是一艘大地的船。
大地的船,为春风升起绿帆。
仿句:。
7. 请你利用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使上下联完整。
(2分)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弃之可惜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8.仔细观察右边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
(2分)这幅漫画的讽刺意义是:9.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2分)一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
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
演奏完毕,作曲家连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大师说:“不热。
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
在阁下的曲子中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答话的意思是:10.说出下列对联所隐含的年龄:(2分)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 )岁(二)阅读《把“不能”埋葬起来》,回答文后各题。
(16分)把“不能”埋葬起来唐娜是美国密歇根小学的资深教师,再过两年便要退休了。
这时她志愿参加了一个旨在借着一些表达的方式来鼓励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进而爱惜自己生命的活动。
唐娜的工作是借着参与训练进而将这些理念实现。
她教的第一堂课就是让学生填写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认真地填写。
有的写道:“我无法将足球踢过第二条底线”,“我不会做三位数以上的除法”,“我没办法让麦克喜欢我”;有的写道:“我没法做十次的仰卧起坐”,“我发球无法超过前边的球网”,“我不能只吃一块饼干就停止”等。
而此时,唐娜也正认真地写着诸如“我无法让约翰的母亲来参加母子会”,“我无法不用体罚好好管教亚伦”的句子。
等大部分学生都填满了整张纸,甚至有人开始写下页时,唐娜告诉学生将纸对折交到前面来。
学生依次到教师的桌子前,把纸张投入一个空的鞋盒内,把所有学生的纸张收齐之后,唐娜把自己的也投进去。
她把盒子盖上,塞在腋下,带头走出教室,沿着走廊走,学生也跟着老师走了出去。
走到一半,整个行列停了下来。
唐娜进入守卫室,找寻铁铲、铁锹,带领大家到运动场最远的角落边,大家开始挖了起来。
原来,他们打算埋葬“我不能”。
整个挖掘过程历时十分钟,因为每个孩子都要轮流挖。
直到洞有三尺深的时候,他们将盒子放好,用泥土把盒子完全埋葬。
三十多个十几岁的小孩,围绕着这刚埋好的“墓地”,每个人“力不能胜”的事情,都深深地埋藏在了三尺的泥土下。
此时唐娜开口了:“小朋友,现在手牵手,低头默哀。
”学生牵手绕墓地围成了一个圆圈,低下头来等待。
唐娜念出一段悼词:“各位朋友,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各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
他在世的时候,参与我们的生命,甚至比任何人影响我们还深。
他的名字,我们几乎天天挂在嘴边,出现在各种场合:如学校、市政府、议会甚至白宫。
现在,希望‘我不能’先生能平静安息,并为他立下墓碑,刻上墓志铭。
死者已矣,来者可追,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能继承您的事业。
虽然他们不如您有名,有影响力,但如果您地下有知,请帮助他们,让他们对世界更有影响力。
但愿‘我不能’先生安息,也希望他的死能鼓励更多的人站起采,向前迈进。
阿门!”然后她带领学生回到教室,大家一齐吃饼干、爆米花,庆祝自己解开了“我不能”的心结。
唐娜用纸剪成墓碑形,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加上“安息吧!”再把日期填上。
唐娜把这个纸墓碑挂在她的教室里。
以后每当有学生无意说出“我不能……,’这句话的时候,唐娜只要指着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孩子们便会想起“我不能”已经死了,进而想出积极的解决方法。
后来,唐娜所带的这个班的31名学生在事业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有的还成为政治、经济领域的领军人物。
16.唐娜作为一名教师,也像学生一样认真填写好自己的“做不到”,她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有何作用?(3分)17.唐娜为什么没让学生们把所有的“做不到”写完之后再上交? (2分)18.唐娜为什么让每个孩子都轮流挖土? (2分)19.文中的“力不能胜”具体指什么?(举2例) (2分)20.“我不能”还有哪些像“我可以”、“我愿意”一样的好“兄弟姐妹”?(再列举3个) (3分)21.你认为这种活动有无意义?简要谈谈你真实的想法?(4分)(三).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横向思维与心理枷锁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拿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点一个黑点,拿给人们看。
接受这个试验的所有成年人,都毫无例外地回答:“一个黑点。
”可是在幼儿园,孩子们的回答却是多种多样的。
“这是一顶小草帽!”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这样说。
“不,这是烤糊的面包片!”另一个声音喊。
“不对,这是一只捏扁的臭虫!”第三个声音纠正道。
为什么孩子看到的和成年人不一样呢?_________________随着生活的积累和受教育的深化,人们逐渐变得遵循各种陈规去思考和行动。
这样,思维就受到种种牵制和羁绊,思路变得狭窄起来。
思路狭窄了,创造力必须受到影响。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乔奇说过这样一句话:“发明和发现存在于在人人都看到的东西的同时,想到从没人想到过的东西之中。
”怎么才能想到没人想到过的东西呢?这需要对大脑有某各“震动”,就好像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想到万有引力一样。
面对这种“震动”,不是每个人都能萌发创造思维的。
还必须凿开锁闭我们心灵的“心里枷锁”。
才有可能产生萌发创造性的反应,提出崭新的观点和主意。
什么是限制人们创造思维的心理枷锁呢?首先,什么事都要找出正确答案。
几乎从入学的头一天开始,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对应的正确答案,这话自然不错。
可是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思考的目标是这了得到一个潜在的惟一的答案,而这个目标往往是书本上的、现成的、前人的经验总结。
思维的结果,还是别人的东西。
事实上,许多问题并不是只有一个答案,正像法国哲学家爱密勒·查蒂埃说的:“世界上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只有一个主意了。
”其二,“要合规矩”。
有些人想问题不敢越陈规旧习半步,还有些人遇事总是告诫自己:“要实际些,别异想天开。
正是这种来自心底的声音,扑灭了许多创造理想之火。
”其三,怕被别人当傻瓜,怕出错,强烈的自尊往往成为束缚创造力的阻力。
其四,“那不是我的专业”,“我没有创造的天赋”,这两种想法同样是心理枷锁。
许多人由于不是自己的专业,停止了自己的创造性。
许多人怀疑自己的天赋,不敢有创造的设想。
我们处于改革的时代。
改革的大潮正冲击着这些窒息思维的心理枷锁。
只有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才能开拓、进取、创造,才能充分的发挥我们的创造力。
22.根据上下文,第2段横线上应填写的一句话是( )(2分)A: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模式的心理枷锁,思想没有框框,能够自由地驰骋。
B:这是因为幼儿园的孩子们生活积累少,文化水平低。
C:这是因为成年人生活积累多,文化水平高,能客观地评价人和事。
D:这是因为幼稚的孩子没有固定模式的心理枷锁,可以随意乱说,不受条件框框的限制而说出错误的结果。
23.说出文中画线的词语分别..指代的对象。
(2分)“这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种想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作者在文中重点阐述了什么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25.你认为如何才能打碎这些禁锢心灵的枷锁,培养我们的创造力?(2分) ________四、作文(阅读材料后按要求作文)(40分)材料:在非洲大陆,动物一旦被舌蝇叮咬,就可能染上“昏睡病”--- 发烧、疼痛、神经紊乱,直至死亡。
科学家研究后发现,舌蝇的视觉很特别,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
舌蝇从不叮咬斑马就因为斑马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对舌蝇而言,往往视而不见。
然而,斑马身上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动物的攻击,这就意味着,在进化过程中斑马的选择使它冒有更多被狮子吃掉的风险,当然,它也成功地躲掉“昏睡病”的困扰。
正如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它又把我们的天空渲染的更蓝。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选择,这便是人生。
要求:读罢上述材料,请以“选择”为话题,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C (2分) 3.A (2分) 4.D(2分)5.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或“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中。
(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每题1分)6.运用比喻修辞,两句话意思关联。
可得3分,此题可酌情给分。
示例一:一棵树,是一位凛然挺立的哨兵。
凛然挺立的哨兵,为祖国边陲筑起钢铁长城。
示例二:一本书,是一把智慧的钥匙。
智慧的钥匙,为成功打开大门。
示例三:一种思想,是一座鲜明的坐标。
鲜明的坐标,为人生指引航向。
7.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分)8.某些人只重钱财而忽视人格(2分)9.作曲家抄袭了多人的作品。
(2分)10.141岁(2分)(二)16.(3分)告诉学生老师也有“做不到”的。
或:老师也想埋葬自己的“做不到”。
(2分)作用是老师的行动能消除学生的自卑感。
(1分) 17.写得越多越增加孩子的自卑感,不利于实验活动的开展。
(2分) 18.必须让每个人都直接参与才能切身感受“做不到”已被埋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