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常见有机物除杂的方法。高考必备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化学中常见的除杂技术原理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分离和纯化化学物质的情况。
由于化学物质往往与其他物质混合在一起,我们需要使用除杂技术来分离出所需的物质。
除杂技术是一种通过物质的性质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除杂技术及其原理。
一、过滤技术过滤技术是一种通过物质的不溶性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当混合物中的固体物质不溶于液体时,可以通过过滤将固体物质分离出来。
这是因为固体颗粒的大小大于液体分子的大小,所以它们无法通过滤纸的孔隙,从而被滤纸截留下来。
这种技术常用于分离悬浊液和固体混合物。
二、蒸馏技术蒸馏技术是一种通过物质的沸点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当混合物中的液体沸点不同时,可以通过蒸馏将液体分离出来。
蒸馏过程中,混合物被加热,其中沸点较低的液体首先蒸发,然后通过冷凝器冷却成液体,最终分离出来。
这种技术常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
三、萃取技术萃取技术是一种通过物质的溶解性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当混合物中的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时,可以通过萃取将物质分离出来。
萃取过程中,混合物与溶剂接触,溶剂会选择性地溶解其中的某些物质,从而将其分离出来。
这种技术常用于提取天然产物或分离有机化合物。
四、结晶技术结晶技术是一种通过物质的溶解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当混合物中的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时,可以通过结晶将溶质分离出来。
结晶过程中,溶液被加热使溶质溶解,然后缓慢冷却使溶质结晶出来。
这种技术常用于纯化固体化合物。
五、离心技术离心技术是一种通过物质的密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当混合物中的物质密度不同时,可以通过离心将物质分离出来。
离心过程中,混合物被放置在离心机中旋转,重力会使得密度较大的物质沉淀到底部,而密度较小的物质悬浮在上层。
这种技术常用于分离悬浊液和沉淀物。
六、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一种通过物质的电荷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方法。
当混合物中的物质带有电荷时,可以通过电泳将物质分离出来。
高中化学实验除杂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化学高三知识点总结:有机化学除杂1、气态烷(气态烯、炔)除杂试剂:溴水、浓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操作:洗气注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可。
原理:气态烯、炔中不饱和的双键、叁键可与上述除杂试剂发生反应,生成不挥发的溴代烷2、汽油、煤油、柴油的分离(说白了就是石油的分馏)除杂试剂:物理方法操作:分馏原理:各石油产品沸点范围的不同。
3、乙烯(CO2、SO2、H2O、微量乙醇蒸气)除杂试剂:NaOH溶液 - 浓硫酸操作:洗气原理:CO2、SO2可与NaOH反应生成盐而被除去,乙醇蒸气NaOH溶液中的水后溶被除去,剩余水蒸气可被浓硫酸吸收。
4、乙炔(H2S、PH3、H2O)除杂试剂:CuSO4溶液 - 浓硫酸操作:洗气原理:H2S、PH3可与CuSO4溶液反应生不溶物而被除去,剩余水蒸气可被浓硫酸吸收。
5、甲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分离除杂试剂:物理方法操作:分馏原理:沸点不同。
6、溴苯(Br2)除杂试剂:NaOH溶液操作:分液原理:Br2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系强极性离子化合物,不溶于苯而溶于水(相似相容原理)。
7、硝基苯(HNO3、水)除杂试剂:水、操作:分液原理:等于是用水萃取硝基苯中的硝酸,具体原理见“萃取”。
TNT、苦味酸除杂可使用相同操作。
8、气态卤代烃(卤化氢)除杂试剂:水操作:洗气(需使用防倒吸装置)原理:卤化氢易溶于水,可被水吸收,气态卤代烃不溶于水。
9、乙醇(水或水溶液)除杂试剂:CaO、碱石灰操作:蒸馏原理:CaO与水反应生成不挥发的Ca(OH)2,故只会蒸馏出无水的乙醇。
10、苯(苯酚)除杂试剂:NaOH溶液操作:分液原理:苯酚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系强极性离子化合物,不溶于苯而溶于水(相似相容原理)。
11、乙酸乙酯(乙醇、乙酸、水)除杂试剂: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操作:蒸馏+分液原理:乙酸与乙醇发生可逆的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四者共同存在于反应容器当中。
二。
几种常见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过滤适用于分离溶液和固体不溶物例如:粗盐提纯是把粗盐溶于水,经过滤把不溶于水的杂质除去。
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1.要“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漏斗里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必要时洗涤沉淀物(在洗涤中用少量水);3.定量实验的要“无损"。
重结晶适用于溶液中一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情况例如:硝酸钾(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氯化钠(Na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可用该法从混合液中提纯硝酸钾。
重结晶操作的注意事项1.一般先配较高温度下的浓溶液,然后降温结晶;2.结晶后过滤,分离出晶体;3.硝酸钾多,氯化钠少,继续用重结晶法直到硝酸钾纯度达到要求。
蒸发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例如:从食盐水溶液中提取食盐晶体。
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1.溶质须不易分解,不易水解、不易被氧气氧化;2.蒸发过程应不断搅拌;3.近干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蒸馏适用于分离各组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例如:制蒸馏水、制无水乙醇(加生石灰)、硝酸的浓缩(加浓硫酸或硝酸镁Mg(NO3)2)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1.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2.加沸石(碎瓷片);3.注意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下进上出.分液适用于分离两种不相混溶(密度不同)的液体。
例如:水和植物油的分离分液操作的主意事项1.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萃取适用于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例如:四氯化碳(CCl4)把溶于水里的溴(Br2)萃取出来萃取操作的注意事项1.萃取后再进行分液操作2.对萃取剂的要求:与原溶剂互不混溶、不反应;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大;溶质不与萃取剂反应3.萃取提纯后得到的仍然是溶液,一般再通过蒸发等方法进一步分离升华适用于有升华特性的物质例如:粗碘中碘与钾、钠、钙、镁的碘化物混合,利用碘易升华的特点将碘与杂质分开。
高中化学有机物常见“除杂方法”大全1、气态烷(气态烯、炔)除杂试剂:溴水、浓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操作:洗气注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可。
原理:气态烯、炔中不饱和的双键、叁键可与上述除杂试剂发生反应,生成不挥发的溴代烷2、汽油、煤油、柴油的分离(说白了就是石油的分馏)除杂试剂:物理方法操作:分馏原理:各石油产品沸点范围的不同。
3、乙烯(CO2、SO2、H2O、微量乙醇蒸气)除杂试剂:NaOH溶液-浓硫酸操作:洗气原理:CO2、SO2可与NaOH反应生成盐而被除去,乙醇蒸气NaOH溶液中的水后溶被除去,剩余水蒸气可被浓硫酸吸收。
4、乙炔(H2S、PH3、H2O)除杂试剂:CuSO4溶液-浓硫酸操作:洗气原理:H2S、PH3可与CuSO4溶液反应生不溶物而被除去,剩余水蒸气可被浓硫酸吸收。
5、甲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分离除杂试剂:物理方法操作:分馏原理:沸点不同。
)6、溴苯(Br2除杂试剂:NaOH溶液操作:分液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系强极性离子化合物,不溶原理:Br2于苯而溶于水(相似相容原理)。
、水)7、硝基苯(HNO3除杂试剂:水、操作:分液原理:等于是用水萃取硝基苯中的硝酸,具体原理见“萃取”。
TNT、苦味酸除杂可使用相同操作。
8、气态卤代烃(卤化氢)除杂试剂:水操作:洗气(需使用防倒吸装置)原理:卤化氢易溶于水,可被水吸收,气态卤代烃不溶于水。
9、乙醇(水或水溶液)除杂试剂:CaO、碱石灰操作:蒸馏原理:CaO与水反应生成不挥发的Ca(OH)2,故只会蒸馏出无水的乙醇。
10、苯(苯酚)除杂试剂:NaOH溶液操作:分液原理:苯酚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系强极性离子化合物,不溶于苯而溶于水(相似相容原理)。
11、乙酸乙酯(乙醇、乙酸、水)除杂试剂:浓硫酸+饱和Na2CO3溶液操作:蒸馏+分液原理:乙酸与乙醇发生可逆的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四者共同存在于反应容器当中。
有机化学除杂
1.甲烷中含不饱和烃(乙烯,乙炔等),用溴水(特别:不能用KMnO4)
2.溴苯中含溴,用NaOH溶液(特别:不能用苯等有机溶剂萃取)
3.有机液体,用蒸馏(如:石油的分馏)
4.高级脂肪酸钠溶液分离,加NaCl.(盐析)
5.酒精中含水,用CaO干燥,蒸馏.(工业制无水酒精)
6.CH4 (CH2=CH2) 溴水洗气
7.溴苯(溴) NaOH 分夜
8.硝基苯(NO2) NaOH分夜
9.苯(甲苯) KMNO4 or NaOH 分液
10.苯(苯酚) NaOH 分液
11.苯酚(苯)蒸馏
12.乙醇(苯酚) NaOH 蒸馏
13.乙醇(水) CaO 蒸馏
14.硝基苯(水)用分液漏斗分液
15.乙酸乙酯(乙酸)饱和碳酸钠充分震荡后分液
16.溴苯(溴)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分液
17.乙醇(乙酸)氢氧化钠蒸馏
18.苯(甲苯)酸性高锰酸钾氢氧化钠分液
说明:类似乙醇和乙酸,一定要先把酸变成盐,变成离子化合物,这样就不会被。
高中选修五有机化学除杂及鉴别方法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高中有机化学、各种除杂方法及原理1、气态烷(气态烯、炔)除杂试剂:溴水操作:洗气注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可。
原理:气态烯、炔中不饱和的双键、叁键可与上述除杂试剂发生反应,生成不挥发的溴代烷2、汽油、煤油、柴油的分离(说白了就是石油的分馏)除杂试剂:物理方法操作:分馏原理:各石油产品沸点范围的不同。
3、乙烯(H2S 、CO2、SO2、H2O、微量乙醇蒸气)除杂试剂:NaOH溶液 - 浓硫酸操作:洗气原理:H2S 、CO2、SO2可与NaOH反应生成盐而被除去,乙醇蒸气被NaOH溶液中的水溶后除去,剩余水蒸气可被浓硫酸吸收。
4、乙炔(H2S、PH3、H2O)除杂试剂:CuSO4溶液 - 浓硫酸操作:洗气原理:H2S、PH3可与CuSO4溶液反应生不溶物而被除去,剩余水蒸气可被浓硫酸吸收。
5、甲烷、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的分离除杂试剂:物理方法操作:分馏原理:沸点不同。
6、溴苯(Br2)除杂试剂:NaOH溶液操作:分液原理:Br2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盐,系强极性离子化合物,不溶于苯而溶于水(相似相容原理)。
7、溴苯中混有苯共同点:都不溶于水。
不同点:溴苯密度大于水,苯的密度小于水除杂方法:加入水,充分混合后,用分液漏斗将水层以下的溴苯分离处即可。
8、削基苯(HNO3、水)除杂试剂:水、操作:分液原理:等于是用水萃取削基苯中的削酸,具体原理见“萃取”。
TNT、除杂可使用相同操作。
9、气态卤代烃(卤化氢)除杂试剂:水操作:洗气(需使用防倒吸装置)原理:卤化氢易溶于水,可被水吸收,气态卤代烃不溶于水。
10、乙醇(水或水溶液)除杂试剂:CaO、碱石灰操作:蒸馏原理:CaO与水反应生成不挥发的Ca(OH)2,故只会蒸馏出无水的乙醇。
11、乙醇(乙酸)除杂试剂:NaOH溶液加入后NaOH溶液蒸馏得蒸出物乙醇(如果是分离:则再加足量难挥发的酸如硫酸,再蒸馏得到乙酸)12、苯(苯酚)除杂试剂:NaOH溶液操作:分液原理:苯酚可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系强极性离子化合物,不溶于苯而溶于水(相似相容原理)。
高中化学中常见有机物的除杂方法试剂名称分离方法1. 乙烷或甲烷(乙烯)溴水洗气解析: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变成了液体,而乙烷不能。
2.乙醇(少量水)加入新制的生石灰蒸馏解析:水与CaO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乙醇易挥发,加热蒸馏即可得到乙醇。
点评:氧化钙除去较多的水分,乙醇和水属于互溶的液体,采取蒸馏的方法3、乙醇(乙酸)加入新制的生石灰或NaOH 蒸馏解析:乙酸与CaO反应生成乙酸钙,乙醇易挥发,加热蒸馏即可得到乙醇。
4.溴苯(溴)氢氧化钠溶液分液解析:Br2 +2NaOH=NaBr+NaBrO+H2O,生成的盐NaBr和NaBrO都易溶于水进入水层,而溴苯在常温常压下不与NaOH反应,而且难溶于通过分液取下层既能得到溴苯。
5. 硝基苯(混酸)氢氧化钠溶液或水分液解析:利用浓硫酸和浓硝酸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或易溶于水的性质使混酸进入水层,硝基苯难溶于水,密度大于水,在下层。
6.乙酸乙酯(乙酸、乙醇)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解析:乙醇溶解在碳酸钠溶液中,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均进入水层,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在上层,通过分液即可分离。
7.肥皂(甘油)饱和食盐水盐析、过滤解析:加入饱和食盐水使肥皂发生盐析,再通过过滤滤出肥皂即可。
8. 淀粉溶液(纯碱) 蒸馏水渗析法解析:淀粉溶液是胶体,胶体中混有的小分子或离子可以用渗析法除去。
9. 苯(苯甲酸) 氢氧化钠溶液分液解析:苯甲酸能与NaOH反应生成苯甲酸钠,苯甲酸钠易溶于水,而苯不溶于水,通过分液取上层就能得到苯。
10. 苯(苯酚) 氢氧化钠溶液分液解析:原理与1类似,苯酚能与NaOH应生成苯酚钠,苯酚钠易溶于水。
11. 苯(乙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分液解析:先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乙苯氧化为苯甲酸,再用氢氧化钠溶液将苯甲酸转化为苯甲酸钠溶于水层,分液即可。
12. 苯酚(苯甲酸)加足量NaHCO3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取下层即为苯酚。
解析:苯酚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而苯甲酸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苯甲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苯甲酸钠溶于水,用分液法即可与苯酚分离。
高考化学常用的除杂方法必考点
学过的知识点要实时举行稳固温习,才华对学过的知识点不会生疏,查字典化学网一直在努力为更多人带来帮助,小编为大众整理了化学常用的除杂要领必考点,希望大众认真阅读做好温习!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到场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苯酚钠,利用苯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破裂。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要领。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议决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议决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到场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响后,过滤除去不溶物,抵达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两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取多次蒸馏的要领;将萃取后的碘单质和苯分散可采取蒸馏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散,可采取此法,如将苯和水分散。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取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取以上各种要领或多种要领综合运用。
小编为大众提供的2019-2019高考化学常用的除杂要领必考点大众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考生们学习进步。
化学常用除杂方法及有机物除杂分析一、物理方法1、过滤法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
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
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2、结晶法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
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
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二、化学方法原理1、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2、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3、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4、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5、有时题目中有特殊要求(不外加指示剂。
为了控制除杂液体加入的量,必须有明显现象)1、沉淀法原理: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2、化气法原理: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3、置换法原理: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4、吸收法原理: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5、其它法原理: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高中有机物除杂质的方法
有机物的检验与鉴别,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1、检验有机物溶解性:通常是加水检查、观察是否能溶于水。
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乙酸与乙酸乙酯、乙醇与氯乙烷、甘油与油脂等。
2、检查液态有机物的密度:观察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在水中浮沉情况,可知其密度比水的密度是小还是大。
例如,用此法可以鉴别硝基苯与苯、四氯化碳与1—氯丁烷。
3、检查有机物燃烧情况:如观察是否可燃(大部分有机物可燃,四氯化碳和多数有机物不可燃)、燃烧时黑烟的多少(可区分乙烷、乙烯和乙炔,已烯和苯,聚乙烯和聚苯乙烯)、燃烧时气味(如识别聚氯乙烯和蛋白质)。
4、检查有机物的官能团。
思维方式为:官能团——性质——方法的选择。
常见的试剂与方法见下表
Eg:
1 使用溴水法(甲烷与乙烯的鉴别)
2 酸性KMnO2(H )法(苯与其同系物的鉴别)
3 新制Cu(OH)2及银氨溶液法(鉴别-CHO)
4 显色法(鉴别酚-OH)
5 沉淀法
有机物的分离试剂应结合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例如乙烷中混有乙烯时,有将气体通过溴水或溶液,用洗气的方法将乙烯除去,
若溴乙烷中混有乙醇时,可用水除去,利用乙醇与水互溶,水与溴乙烷不互溶,用水将乙醇从溴乙烷中萃取出来,
2.苯中混有苯酚时,单纯用物理性质或单纯用化学性质都无法将它们分开,而且苯与苯酚互溶,此时应先加入饱和NaCO3溶液,苯酚与NaCO3 起反应生成苯酚钠,苯酚钠类似于无机盐的性质,与苯不互溶,于是溶液就分层了,可以用分液的方法把它们分开,也可以用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试剂开。
3.若乙醇中混有水,欲除去水(也就是由工业乙醇制无水乙醇)时,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乙醇中所含的水生成Ca(OH)2溶液,与乙醇的沸点相差较大,可用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开。
4.象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时,用的是饱和NaCO3溶液来使酯析出,目的是为了除去混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乙酸与NaCO3溶液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乙酸钠,与酯不互溶,用分液的方法即可得到较纯的酯。
后面这几种分离的方法都是综合应用了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附:混合物的提纯
⒈固体与固体混和物,若杂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其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用重结晶法。
⒉液体与液体混和物,若沸点相差较大时,用分馏法;若互不混溶时,用分液法;若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时,用萃取法。
⒊气体与气体混和物:一般可用洗气法。
⒋若不具备上述条件的混和物,可先选用化学方法处理,待符合上述条件时,再选用适当的方法。
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选取适当的试剂及的方法除去被提纯物中指定含有的杂质;二是确定除去被提纯物质中多种杂质时所需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
三是将提纯与物质的制备,混和物成分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体,形成综合实验题。
举例:
1.乙烷(乙烯)
错例A:通入氢气,使乙烯反应生成乙烷。
错因:①无法确定加入氢气的量;②反应需要加热,并用镍催化,不符合“操作简单”原则。
错例B: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使乙烯被氧化而除去。
错因: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新的气体杂质混入。
正解: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洗气,使乙烯转化成1,2-二溴乙烷液体留在洗气瓶中而除去。
2.乙醇(水)
错例A:蒸馏,收集78℃时的馏分。
错因:在78℃时,一定浓度(%)的乙醇和水会发生“共沸”现象,即以恒定组成共同气化,少量水无法被蒸馏除去。
错例B:加生石灰,过滤。
错因:生石灰和水生成的氢氧化钙能溶于乙醇,使过滤所得的乙醇混有新的杂质。
正解:加生石灰,蒸馏。
(这样可得到%的无水酒精)。
3.乙醇(乙酸)
错例A:蒸馏。
(乙醇沸点℃,乙酸沸点℃)。
错因:乙醇、乙酸均易挥发,且能形成恒沸混合物。
错例B:加入碳酸钠溶液,使乙酸转化为乙酸钠后,蒸馏。
错因:乙醇和水能形成恒沸混合物。
正解:加入适量生石灰,使乙酸转化为乙酸钙后,蒸馏分离出乙醇。
4.溴乙烷(乙醇)
错例:蒸馏。
错因:溴乙烷和乙醇都易挥发,能形成恒沸混合物。
正解:加适量蒸馏水振荡,使乙醇溶于水层后,分液。
5.苯(甲苯)[或苯(乙苯)]
错例: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甲苯氧化为苯甲酸后,分液。
错因: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苯。
正解: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再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将甲苯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分液。
6.苯(溴)[或溴苯(溴)]
错例:加碘化钾溶液。
错因:溴和碘化钾生成的单质碘又会溶于苯。
正解: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使溴转化为易溶于水的盐,分液。
7.苯(苯酚)
错例A:加FeCl3溶液充分振荡,然后过滤。
错因:苯酚能和FeCl3溶液反应,但生成物不是沉淀,故无法过滤除去。
错例B:加水充分振荡,分液。
错因:常温下,苯酚在苯中的溶解度要比在水中的大得多。
错例C:加浓溴水充分振荡,将苯酚转化为三溴苯酚白色沉淀,然后过滤。
错因:三溴苯酚在水中是沉淀,但易溶解于苯等有机溶剂。
因此也不会产生沉淀,无法过滤除去;
正解: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将苯酚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分液。
这是因为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后生成的苯酚钠是钠盐,易溶于水而难溶于甲苯(盐类一般难溶于有机物),从而可用分液法除去。
8.乙酸乙酯(乙酸)
错例A:加水充分振荡,分液。
错因:乙酸虽溶于水,但其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也很大,水洗后仍有大量的乙酸残留在乙酸乙酯中。
错例B:加乙醇和浓硫酸,加热,使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转化为乙酸乙酯。
错因:①无法确定加入乙醇的量;②酯化反应可逆,无法彻底除去乙酸。
错例C:加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使乙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乙酸钠,分液。
错因: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容易水解。
正解:加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使乙酸转化为钠盐溶于水层后,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