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卫视案例分析共17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17
《职来职往》职场类娱乐真人秀节目SWOT案例分析一、简介:《职来职往》是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联合打造的,帮助求职者正确的对待自己与职场、为多样的职场菁英提供就业机会的国内首档职场类娱乐真人秀节目。
节目囊括各行各业、人生百态,通过行业达人和求职者之间的对话,反映当下最热点的行业话题并产生观点的碰撞。
通过不同行业职位的人群,不同的思维与视角展示社会的本来面目,通过理性、客观、全面、真实的分析,展示真正的职场。
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即将播出最新节目《职来职往》,被称为职场版《非诚勿扰》。
职场梦想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于2010年12月10日晚21:38开始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开播。
这档栏目每期都将邀请1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场达人”,以亮灯和灭灯的方式对参与节目的选手进行评判,决定他们能否前往100家知名企业工作、能否与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牵手,同时现场针对每一位选手的情况提出来自职业和职场的宝贵意见。
二、SWOT分析:1.机会:(1)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规模不断扩张,人口流动增大,竞争加剧,通货膨胀,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职场发展,薪酬的高低更是决定每个人的生活量。
现实中有人急于就业,有人思量着跳槽,有人决心转行,有人在不断充电力争成为专业领域顶尖人才......仅以2010年为例,全国求职人群达4000万,潜在“跳槽者”达3500万。
就业问题成为国内为各阶层关注的焦点。
《职来职往》的诞生背景则是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就业大潮又将来临,而《职来职往》这样一档求职节目则是提供了另一个就业平台,帮助解决就业压力,更引发社会对于求职问题的关注。
(2)行业竞争者少:目前国内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中,知名度比较高的除了《职来职往》,仅有《非你莫属》和《赢在中国》这两档节目,市场前景广阔。
(3)节目受众市场庞大,中国人口基数大,闭路电视用户数量庞大,而互联网用户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如此数量庞大的人口的娱乐、消遣需求不可忽视。
对电视相亲类娱乐节目精神扭曲之批判——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作者:杜冉乐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刊名:东京文学英文刊名:DONGJING WENXUE年,卷(期):2010,(9)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4条)1.尼古拉阿伯克龙比.张水喜电视与社会 20072.皮埃尔.布尔迪厄.许钧关于电视 20003.欧阳宏生.阎伟快乐有度过犹不及--对当前"电视娱乐化"问题的再思考 2010(2)4.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 1999相似文献(6条)1.学位论文邵嘉蕾析影视媒介“泛娱乐化”——影视媒介“同质”“媚俗”“拜金”“恶搞”“幼稚化”“明星化”等六大现象分析2007伴随着媒介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媒介手段日趋成熟,媒介文化日益丰富。
但从媒介的表达方式与表现内容来看,却显示出一些突出的问题。
本文试以影视媒介为例,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总结我国目前以影视媒介为首的媒介文化所存在的六大问题,并将这“同质化”“明星化”“媚俗化”“幼稚化”“拜金主义”“恶搞”等六大问题主要归纳为“泛娱乐化”。
为了便于讨论,笔者将它们用“泛娱乐化”来总体概括、总体阐述。
本文简述了些问题的现状与特点,分别从历史阶段、技术手段、时代背景、文化语境、经济法则等五个社会历史环境分析“泛娱乐化”产生的社会背景。
在此基础上,针对媒介文化的传播特性,从传播者与受众两者关系的改变以及由两者关系改变而产生相应的不同媒介观念、认识与追求入手分析,论述传播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受众至上”的矫枉过正,对受众口味的一味迎合与满足,对经济利益的极致追求,对媒介传播者能动引导责任的忽视,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一个关键。
在这个基础上,笔者从社会责任、国家干预、艺术创作等三个层面提出完善媒介建设、应对“泛娱乐化”的方法,并以目前影视媒介所出现的优秀影视作品个案为范例,通过具体个案研究,从实际操作层面来探讨如何创作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来有针对性的解决目前影视媒介不合理的现状。
浅析2014卫视纪录片的编播及收视赵 明12013年10月广电总局向各大卫视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从2014年1月起,综合上星频道“按周计算平均每天6:00到次日1:00之间至少播出30分钟的国产纪录片”,这一政策究竟对卫视和纪录片收视市场有何影响?各大卫视的编播情况和收视效果怎样?本文对此做一分析,以供参考。
一、纪录片22点档收视最高,内容贴近卫视频道风格总局《通知》要求,各家卫视每周在6:00-25:00期间至少播出7×30=210分钟的纪录片,2014年第一季度,共计13周,从总量来看,卫视需要播出7×30×13-2×30=2670分钟(第一周有两天是在上一年)国产纪录片,按照这个标准来考察包括东方卫视在内的九家卫视(湖南、江苏、浙江、北京、天津、安徽、湖北、深圳及东方卫视)纪录片播出情况,九家卫视中有七家卫视在国产纪录片的播出量上基本达到《通知》要求。
笔者统计了九家卫视在6:00-01:00之间的所有纪录片节目(表1),2014年第一季度省级卫视播出国产纪录片,一般分布在以下几个时间段:早上6:00档、中午11:30档、傍晚18:00档、晚间22:00档和深夜24:00档。
其中,播出量最大的当属早上6:00档、晚间22:00档和深夜24:00档。
从收视来看,收视较高的时段在晚间22:00左右,其次是18:00档,然后是24:00档和11:30档,收视最低的是早上6:00档。
6:00档这一时段播出的纪录片,33城收视率没有超过0.05%的。
这种收视规律不仅是对纪录片,对于其他类型的节目,也会有这种普遍的规律:晚间较高、白天较低。
相对来说,00:00-01:00播出的纪录片收视要好于早上6:00-10:00的收视。
再看各卫视所播纪录片的内容,一般都是播放与各频道自身风格接近的内容,如江苏卫视播出的纪录片与它所播的电视剧内容风格接近,都是谍战、历史、军事类的题材;安徽卫视播出的《大黄山》、湖南卫视播出的《我的纪录片》、深圳卫视播出的《探秘时刻》等等,或者凭借地域优势、或者充分挖掘频道资源,这样做,能降低投入产出比,一方面有利于频道资源最大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持频道风格的一贯性,便于提高观众的忠实度。
江苏卫视媒体营销分析第一篇:江苏卫视媒体营销分析江苏卫视—“幸福中国”的媒体营销摘要:2004年江苏卫视确立了以情感为特色的频道定位,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节目创新,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收视率一路攀升,在全国省级卫视激烈竞争胜利突围,而在2010年江苏卫视全面升级,主打“幸福”牌,推出《非诚勿扰》、《幸福晚点名》和《欢喜冤家》等一系列紧扣时代潮流吸引受众眼球的特色栏目,引发收视热潮,受到观众和网友大力追捧,同时通过“幸福剧场”培养忠实受众群,多种营销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江苏卫视在2010年成功进入省级卫视的第一方阵,并屡屡在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上不断创新高,本文就江苏卫视的成功崛起作简要分析。
关键字:情感营销省级卫视定位品牌栏目受众忠诚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的普及和日常化,电视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和白热化,尤其是近几年,可谓为诸侯割据,硝烟弥漫。
曾几何时,湖南卫视敢叫板央视,打破其一支独大的垄断局面,在收视率上屡屡超过央视,成为省级卫视的领头羊。
而随着几大省级卫视的相继崛起,浙江卫视、江苏卫视、深圳卫视等台也不甘寂寞,纷纷推出新栏目,打造新品牌,采用各种各样的营销方式来瓜分市场,占据竞争主动权,形成几足鼎力之势,其中浙江卫视成功的通过“我爱记歌词”掀起收视热潮,并相继推出一系列唱歌互动节目培养了忠实受众群,而深圳卫视也凭借其“饭没了秀”等亲子互动、幼儿与明星互动等充满童趣的节目成功突围。
但在省级卫视收视保卫战做的最成功的莫过于江苏卫视,从2010年全面升级,以“情感世界幸福中国”为频道定位以来,江苏卫视以其浓浓的幸福氛围,特色的王牌栏目,在收视率上屡创新高,成为国内最优秀最具特色的电视播出平台之一。
一、定位为王,从“情感”到“幸福”的成功升级。
幸福是一种积极、成熟的价值观传递,它的表现形式是丰富、细腻的,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对情感对幸福的诉求更加强烈,江苏卫视适合打造幸福品牌,从单纯定位为”情感世界”到升级为“幸福中国”,与时俱进的丰富品牌内涵,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追求。
试论媒介公共领域的娱乐化形态——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新闻学试论媒介公共领域的娱乐化形态——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例阎安钟水兵【摘要】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开辟了广播电视对公共领域介入的第三种形态——娱乐化形态。
按照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非诚勿扰》在讨论平台、参与主体,以及理性批判的精神等层面已经具备了媒介公共领域的一些重要特征,尽管其在娱乐化浪潮中面临“异化”的压力,但仍提供了公共领域存在的一种新可能。
关键词媒介公共领域电视节目非诚勿扰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对公共领域的介入通常存在三种形态:一是舆论监督形态,即以新闻媒体为主体,通过新闻调查与批评报道对公共权力实施监督,以《焦点访谈》等为代表;二是论坛形态,即借助虚拟的、受众参与式的广播电视论坛,探讨公共话题,吸纳社会意见,与权力部门对话,以《实话实说》等为代表;三是娱乐化形态,即在广播电视公共领域中植入一定的娱乐元素,寓“言”于乐,江苏卫视的现象级栏目《非诚勿扰》堪称此形态之代表。
一、《非诚勿扰》对媒介公共空间的另类建构《非诚勿扰》始播于2010 年。
该节目以相亲为形式,融合速配、访谈、才艺表演、真人秀等多种形态元素,更接近于综艺娱乐节目。
按照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必须具备特定的讨论平台、参与主体,以及理性批判的精神,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公共领域空间。
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将《非诚勿扰》热闹喧嚣、光怪陆离的娱乐外衣剥离,一个关乎城市、关乎社会、关乎公共利益和时代记忆的电视公共领域便会清晰浮现。
1、讨论平台:由“人生”观照“民生”广播电视公共领域的起点在于一个可供公众充分参与、交流的平台。
在这里,”世界看起来普通、世俗、所有的人都可以接近、了解、熟悉、辨别、理解、分享和交流。
每个人都可以谈论”①。
说《非诚勿扰》建构起一个另类的公共领域,是因其不仅仅提供娱乐或服务,更提供了话题讨论的场域。
“节目形式上是交友,实际上却是借助交友这个节目形式来形成对大家谈话的一个刺激,在现场产生各种观念价值的碰撞,激荡出思想的火花,这种话题往往对人对己都能形成某种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