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药鉴定学教案下1.docx
- 格式:docx
- 大小:75.59 KB
- 文档页数:43
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1. 掌握中药鉴定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方法;2. 熟悉常用中药的性状、显微、理化鉴定方法;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团结合作的实验态度。
三、实验原理: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显微镜、试管、小漏斗、烧杯、蒸发皿、水浴锅、回流装置、量瓶、电吹风、薄层色谱用具、紫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光灯、酒精灯、吸管、电动离心机、超声波震荡器等。
2. 试剂:50%甘油水溶液、硫酸、碘试液、甲醇、乙醇、丙酮、氯仿、醋酐、环己烷、对二甲氨基苯甲醛、10%硫酸乙醇溶液、脂蟾毒配基、华蟾蜍次素、甘油醋酸、水合氯醛、浓过氧化氢(30%)、盐酸、氢氧化钡、胆酸、去氧胆酸、异辛烷、醋酸乙酯、冰醋酸、茚三酮试液、10%氢氧化钠、0.5%硫酸铜溶液、70%乙醇、甘氨酸、正丁醇、2%茚三酮丙酮溶液、硅胶G、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五、实验材料:1. 实验药材:大黄、水蛭、全蝎、蟾酥、石决明、海马、蛤蚧、蕲蛇、乌梢蛇、斑蝥、麝香、鹿茸、牛黄、羚羊角、穿山甲等。
2. 对照药材:大黄对照药材、蟾酥对照药材、麝香对照药材、鹿茸对照药材、牛黄对照药材等。
六、实验步骤:1. 性状鉴定:观察药材的外观、气味、质地、断面等特征;2. 显微鉴定:制作药材粉末制片,观察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等特征;3. 理化鉴定:根据药材的性质,进行相应的理化实验,如含量测定、鉴别反应等。
七、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材料、实验步骤;2. 实验现象与结果;3. 讨论与分析。
八、教学要求:1. 学生应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掌握实验原理;2. 学生应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3. 学生应培养严谨、细致、团结合作的实验态度。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2. 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3.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
二、范文实验名称:大黄鉴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大黄的性状、显微、理化鉴定方法;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团结合作的实验态度。
中药鉴定技术教案doc教案:中药鉴定技术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中药鉴定技术》教材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中药的性状鉴定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中药的形态特征、药材的质地、颜色、气味等方面的鉴定方法。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中药鉴定的重要性,认识到中药鉴定对保障中药质量和安全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掌握中药的性状鉴定方法,能够对不同药材进行准确的鉴定。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药的性状鉴定方法。
难点:对不同药材的性状特征进行准确判断。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药材样品、放大镜、电子秤等。
学具:药材样本、鉴定记录表格、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中药鉴定技术的重要性和作用。
2. 通过展示一些假冒伪劣中药案例,引发学生对中药鉴定的关注。
二、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药的形态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2. 讲解药材的质地、颜色、气味等鉴定方法。
3. 示例讲解如何观察药材的断面特征、颜色变化等。
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药材样本。
2. 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药材的形态特征,记录在鉴定记录表格上。
3. 学生通过闻气味、观察断面特征等方式,对药材进行全面的鉴定。
1. 学生汇报自己的鉴定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2. 针对学生的错误判断,进行讲解和纠正。
3. 强调中药鉴定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药性状鉴定方法。
2. 列出鉴定要点:形态特征、质地、颜色、气味等。
3. 示例板书鉴定流程:观察形态特征→闻气味→观察断面特征→综合判断。
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鉴定方法,对家中的中药材进行鉴定,并记录下来。
2. 学生通过网络或书籍,搜集一些中药鉴定的方法,下节课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鉴定方法。
医学精品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程名称:中药鉴定学实验二、实验课程目的: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中药鉴定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3. 加深学生对中药学科的理解,提升他们对中药事业的兴趣和热情。
三、实验课程内容:1. 中药鉴定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
2. 中药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方法。
3. 中药材的性状鉴定技术。
4. 中药饮片的显微鉴定技术。
5. 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
四、实验课程步骤:1. 教师讲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负责一种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鉴定。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教给学生正确的取样方法和保存方式。
4.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性状鉴定技术和显微鉴定技术,对样本进行鉴定。
5.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中药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五、实验课程要求:1. 学生必须提前预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实验内容和目的。
2. 学生必须按时参加实验课程,不得迟到早退。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实验规程和安全规定,不得擅自操作实验设备。
六、实验课程材料与器材:1.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样本。
2. 中药鉴定学实验指导书。
3. 显微镜、显微镜片、显微镜台。
4. 放大镜、解剖工具、样品盘。
5. 化学试剂、实验仪器、实验室安全装备。
七、实验课程注意事项:1. 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必须认真检查实验材料和器材,确保齐全完好。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实验室安全,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试剂。
3. 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必须遵循显微镜的使用规程,防止损坏仪器。
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实验室,如有特殊情况,需向教师请假。
八、实验课程评价:1. 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收获等方面的完整性and 准确性。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包括样本采集、保存、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等方面的熟练程度。
中药鉴定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鉴定方法;2. 使学生了解各类中药的形态特征、药用部位及主要化学成分;3. 帮助学生熟悉中药质量标准及其评价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显微镜、化学试剂等工具进行中药鉴定的实际操作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中药质量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药鉴定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中药奥秘的欲望;2. 增强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中医药观念;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中药鉴定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中药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中药鉴定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鉴定学定义、任务和分类- 中药鉴定学发展简史- 中药鉴定学基本原理2. 中药的形态特征与药用部位- 各类中药的形态特征- 药用部位与药材性状3. 常用中药鉴定方法- 显微鉴定- 化学鉴定- 光谱鉴定- 色谱鉴定4. 中药质量标准与评价- 中药质量标准概述- 中药质量评价指标- 中药质量评价方法5. 实践操作- 显微镜的使用与观察- 化学试剂的使用与检测- 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中药质量评价实例分析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中药鉴定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中药的形态特征与药用部位第三周:常用中药鉴定方法(一)第四周:常用中药鉴定方法(二)第五周:中药质量标准与评价第六周:实践操作(一)第七周:实践操作(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科学系统地组织与安排,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实际工作中解决中药质量问题奠定基础。
医学精品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一、课程背景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识别、鉴别和评价中药的真伪、优劣。
本课程通过实验课的形式,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中药鉴定方法与技术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中医药人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
2. 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3. 学会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中药鉴定,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5. 增强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提高传承和创新中医药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 中药的性状鉴定3. 中药的显微鉴定4. 中药的理化鉴定5. 现代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以及各种鉴定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演示法:教师示教,演示各种鉴定技术的操作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中药鉴定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中药鉴定学教材。
2. 实验材料:提供各种中药样本、实验仪器和试剂。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的中药鉴定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16课时,实验操作16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
第5-8课时:讲解中药的性状鉴定,包括外观、气味、滋味等。
第9-12课时:学习中药的显微鉴定,包括细胞组织学、粉末显微镜等。
第13-16课时:了解中药的理化鉴定,如比重、硬度、溶解度等。
第17-20课时:学习现代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一、实验名称中药鉴定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掌握中药粉末的制备、制片和显微测量的技术。
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中药粉末的制备与制片2. 显微镜观察中药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3. 显微测量技术4.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撰写四、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解剖针、镊子、剪刀、解剖盘、放大镜、培养皿、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本等。
2. 试剂:水、酒精、甘油、盐酸、碘液、显微镜油镜等。
五、实验步骤1. 中药粉末的制备与制片(1)取一定量的中药样品,研磨成粉末。
(2)用解剖针将粉末均匀地铺在载玻片上。
(3)用盖玻片覆盖粉末,轻压使粉末均匀分布。
(4)用显微镜油镜观察制片。
2. 显微镜观察中药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1)观察中药粉末制片,注意观察细胞形状、大小、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
(2)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如导管、纤维、韧皮部、木质部等。
3. 显微测量技术(1)使用显微镜测量细胞和组织的尺寸。
(2)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平均值。
4. 实验报告撰写(1)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描述中药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
(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中药鉴定实验的要点。
(3)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触电、烫伤等事故。
2. 使用显微镜时,注意调节焦距,确保观察清晰。
3. 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整洁,不要随意丢弃废弃物。
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 实验结果应准确、清晰,数据可靠。
3. 实验讨论部分应结合实验结果,对中药鉴定实验的要点进行总结和阐述。
八、实验时间2课时九、实验评价1. 实验操作规范程度2. 实验结果准确性3. 实验报告质量4. 实验讨论深度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中药鉴定实验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实验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研究、生产、销售等工作奠定基础。
中药鉴定学教案一、课程概述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定。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药学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
2、能够根据中药的各项特征进行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中药鉴定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2)中药鉴定的历史和发展;(3)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2、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1)根类中药的鉴定;(2)茎类中药的鉴定;(3)叶类中药的鉴定;(4)花类中药的鉴定;(5)果实类中药的鉴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地观察、实验操作。
3、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1)中药的真伪鉴别方法;(2)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四、教学资源1、教材:《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等相关书籍。
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天平、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3、教学地点:中药鉴定实验室、药用植物园等实践教学基地。
五、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个学时,分为个教学周。
每周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X周: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时);常见根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常见茎类中药的鉴定(学时);常见叶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常见花类中药的鉴定(学时);常见果实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学时);实验操作和实地观察(学时)。
第X周:复习和考试(学时)。
六、考核方式及标准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占总评成绩的%。
中药鉴定学教案一、课程概述中药鉴定学是研究中药的品种、质量、规格、真伪、优劣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药鉴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鉴定的定义、任务、发展简史等。
2.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技能,包括中药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等。
3.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包括中药的传统鉴定方法、现代鉴定方法等。
4.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药鉴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1)中药鉴定的定义(2)中药鉴定的任务(3)中药鉴定的发展简史2.中药鉴定的基本技能(1)中药性状鉴定(2)中药显微鉴定(3)中药理化鉴定(4)中药生物鉴定3.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1)中药的传统鉴定方法(2)中药的现代鉴定方法4.中药鉴定的实验操作(1)中药性状鉴定实验(2)中药显微鉴定实验(3)中药理化鉴定实验(4)中药生物鉴定实验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2.实践教学:采用实验操作、实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药鉴定的能力。
3.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48学时,每周4学时。
2.实践教学:共计48学时,每周4学时。
3.实习:共计8周。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
2.期中考试:占总评成绩的30%。
3.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
七、教学建议1.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2.结合中药鉴定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中药鉴定知识。
药鉴定学教案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1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
%1切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束),屮央形成层环明显,有的呈木心。
%1气微,味微苦涩。
查标补标检杳认药情况检查显微认识情况课稈练习1、何谓过桥、2、川乌、草乌性状异同课后作业:1、味连、雅连、云连的区分2、解释“云锦状花纹”教学后记:木节有大毒药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有毒性的屮药,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毒性中药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绝对禁止工作屮出现羌错。
中药鉴定学教案2教学后记:木节内容较多,但是学生对药材学习尽头很浓,通过课上练习及提问,学生基木掌握主要内容。
中药鉴定学教案3均以根粗壮、皮部肉质厚、质柔软、断面油点多,香气浓者为佳。
医学教冇网防风【性状鉴别】%1根呈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cm〜30cm,直径0. 5cm~2cni.%1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环纹上有的有棕褐色毛状残存叶基。
%1表血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
%1体轻、质松,易折断。
%1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质部浅黄色。
%1气特异,味微甘。
以条粗壮,断瓯皮部色浅棕,木部浅黄色者为佳。
川茸【性状鉴别】%1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育径2cm〜7cm・%1表面黄褐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陷的茎痕, 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
%1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
%1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后微甜。
【药材川茅】以个大、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柴胡的鉴别【性状鉴别】北柴胡%1呈圆锥形,常有分歧,长6cm—15cm,直径0. 3cm—0. 8cm.%1顶端多常有残留的茎基,或短纤维状的叶基。
%1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
%1质驶而韧,不易折断。
断血呈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医药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中药鉴定常用方法3. 中药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鉴定4. 常见中药的鉴定实验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思考:中药鉴定的重要性及意义-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 讲解中药鉴定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中药鉴定的定义- 中药鉴定的原则:真伪鉴别、质量鉴别、品种鉴别3. 讲解中药鉴定常用方法- 观察法:药材的外形、颜色、气味、质地等- 水试法:药材的溶解度、浮沉、沉淀等- 显微镜观察法:药材的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 理化鉴定法:药材的成分分析、含量测定等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原则第二课时1.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 讲解中药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鉴定- 中药样品的采集方法:实地采集、市场采购等- 中药样品的保存方法:干燥、低温、避光等- 中药样品的鉴定步骤:观察、水试、显微观察、理化鉴定等3. 常见中药的鉴定实验- 以人参、黄芪、当归等常见中药为例,讲解鉴定方法和实验步骤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药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鉴定的重要性第三课时1. 导入新课-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 实验教学- 学生分组进行中药鉴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内容:人参、黄芪、当归等常见中药的鉴定3. 实验报告撰写-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教师批改实验报告,给予评价和指导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中药鉴定实验的重要性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等2. 实验操作:实验技能、实验结果准确性等3. 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结论等中药鉴定实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中药的来源、性味、功效等基本知识。
案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中药鉴定基础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定实验•贵重中药的鉴定实验•中药制剂的鉴定实验•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实验报告撰写与成绩评定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的目的010203学习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断面等外观特征,掌握常见中药的性状鉴别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中药显微鉴定中药理化鉴定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和内含物等微观特征,学习显微鉴别技术。
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中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包括色谱法、光谱法、滴定法等。
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与安排知识目标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中药鉴定实验,具备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考核要求通过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操作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目标与要求中药鉴定基础知识中药的分类与命名分类依据常见分类方法命名原则性状鉴定的内容鉴定方法注意事项显微鉴定的意义常用显微技术显微特征观察显微鉴定步骤常用中药的鉴定实验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茎木类中药的鉴定实验目的了解茎木类中药的性状特征,掌握显微鉴别方法。
实验材料杜仲、厚朴等茎木类中药饮片。
实验步骤观察饮片外观性状,进行显微制片观察组织结构。
实验结果与分析记录观察结果,分析并鉴定中药品种。
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目的大青叶、番泻叶等叶类中药饮片。
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01020403记录观察结果,分析并鉴定中药品种。
了解叶类中药的性状特征,掌握显微鉴别方法。
观察饮片外观性状,进行显微制片观察组织结构。
贵重中药的鉴定实验贵重中药的种类与特点贵重中药的种类贵重中药的特点贵重中药的真伪鉴别嗅闻气味观察外观形态使用专业仪器尝试口感通过尝试贵重中药的口感,如味道、口感等,判断其真伪及品质优劣。
医学精品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程简介1. 课程目的:通过本实验课程,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识别和鉴别常见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
2. 课程内容:本实验课程内容包括中药的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三个方面。
二、实验一:中药性状鉴定1. 实验目的:学习中药性状鉴定的基本方法,掌握中药的形状、颜色、气味、味道等特征,能够准确识别常见的中药材。
2. 实验材料: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甘草等常见中药材。
3. 实验步骤:a. 观察中药材的外观形状,记录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
b. 嗅闻中药材的气味,记录气味特点。
c. 品尝中药材的味道,记录味道特点。
d. 对比不同中药材的性状特征,进行鉴别。
三、实验二:中药显微鉴定1. 实验目的:学习中药显微鉴定的基本方法,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能够观察和识别中药的显微特征。
2. 实验材料: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甘草等常见中药材的粉末。
3. 实验步骤:a. 制作中药材粉末的玻片标本。
b. 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显微特征,如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
c. 对比不同中药材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
四、实验三:中药理化鉴定1. 实验目的:学习中药理化鉴定的基本方法,掌握中药的理化特性,能够通过化学反应等方法鉴别中药。
2. 实验材料: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甘草等常见中药材。
3. 实验步骤:a. 提取中药材的有效成分。
b. 进行化学反应,如显色反应、沉淀反应等。
c. 对比不同中药材的理化反应结果,进行鉴别。
五、实验四:中药材的真伪鉴别1. 实验目的:学习中药材的真伪鉴别方法,能够识别和鉴别真假中药材。
2. 实验材料:真假中药材样本。
3. 实验步骤:a. 观察中药材的外观形状、气味、味道等特征。
b. 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显微特征。
c. 进行中药材的理化反应测试。
d. 对比真假中药材的特征,进行鉴别。
六、实验五:中药粉末显微鉴定1. 实验目的:深入学习中药粉末显微鉴定技巧,熟悉不同中药粉末的显微特征,提高鉴别能力。
《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实验题目实验一授课学时2组织制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技术教学目标 1.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2.掌握制片方法3.掌握显微测量微尺的校正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1.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和表面制片方法2.熟悉生物显微镜使用方法及作图要领3.掌握显微测量微尺的使用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显微目镜微尺、显微镜台测微尺药材(大黄粉末、黄连粉末、松花粉)、双面刀片、试剂等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药用植物学中显微镜的使用答,教师总结2.相关知识(淀粉粒、簇晶、气孔、纤维、导管)的一般性知识。
10二、引入课题进行示教显微镜是药材粉末鉴定的重要工具,所以准确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40三、新课教学1.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2.粉末制片;表面制片;解离制片;徒手制片30四、布置作业1.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2.用徒手制片方法进行制片操作3.镜下观察,并绘出川贝的淀粉粒、大黄的簇晶。
实验题目实验二授课学时2中药材灰分、水分、浸出物测定及杂质检查法教学目标 1. 掌握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2.掌握灰分的测定方法3.掌握浸出物的测定方法4.掌握杂质的检查方法教学难点 1. 浸出物的测定方法2. 中药材水分的测定方法课前准备分析天平、扁形称量瓶、坩埚、锥形瓶、蒸发皿、水分测定器、培养皿、干燥器、氯化钙干燥管、电炉等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 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新药典规定的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答,教师总结2.浸出物的测定方法50二 .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2.中药材水分测定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3.杂质检查30三 .布置作业1.计算所测样品的总灰分和水浸物的含量测定2.计算所测样品中的水分含量实验题目实验三授课学时2根及根茎类中药(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大黄、黄连、葛根的性状特征2.掌握大黄、黄连、葛根的粉末鉴定特征3.掌握大黄、黄连的理化鉴定方法教学难点大黄、黄连粉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大黄、黄连、葛根、防己)、化学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2.大黄的组织特征、异型维管束答,教师总结3.三种黄连的鉴定要点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根基根茎类药材的形状鉴别2.根茎类药材的显微组织特征30三、布置作业1.写出大黄的性状鉴别要点2.绘出大黄横切面的详图3.绘出黄连的横切面简图4.写出黄连的理化鉴定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四授课学时2根及根茎类中药(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甘草的组织特征及粉末鉴别特征2.掌握人参的组织特征及粉末特征教学难点甘草粉末鉴别,人参粉末、横切显微鉴别特征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人参、甘草粉末)、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园参与山参的鉴别要点答,教师总结2.人参与甘草的粉末鉴别方法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人参的粉末鉴别2.甘草的的粉末鉴定3.含有人参药材中成药的鉴别30三、布置作业1.写出园参山参的主要区别点2.绘出人参的横切面详图3.绘出甘草的横切面简图4.绘出甘草的粉末特征图实验题目实验五授课学时2根及根茎类中药(三)教学目标 1.掌握龙胆的组织及粉末特征2.掌握天麻的性状特征及粉末特征教学难点龙胆的粉末鉴别,天麻的粉末、横切显微鉴别特征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龙胆、天麻、桔梗、沙参)、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龙胆的来源及性状鉴定要点答,教师总结2.天麻的粉末特征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龙胆的粉末鉴定2.天麻的的粉末鉴定3.龙胆与天麻的理化鉴定30三、布置作业1.写出龙胆的主要区别点2.绘出天麻的横切面详图3.绘出龙胆的横切面简图4.记录龙胆与天麻的理化鉴别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六授课学时2皮类中药的鉴定教学目标 1.掌握皮类药材(厚朴、肉桂、黄百)的性状鉴别特征2.掌握厚朴、肉桂的粉末特征3.掌握牡丹皮、肉桂的理化鉴别方法教学难点 1.黄柏和肉桂的粉末鉴定方法2.肉桂和厚朴的理化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黄柏、厚朴、肉桂、桑白皮)、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黄柏的粉末特征答,教师总结2.肉桂和厚朴的性状特征及粉末特征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肉桂的理化鉴定2.黄柏的性状鉴定及理化鉴定3.桑白皮的粉末鉴定30三、布置作业1.写出黄百、肉桂、厚朴的性状鉴别要点2.绘出厚朴的横切面显微图3.绘出肉桂和黄柏的粉末特征图4.写出黄柏和肉桂的理化鉴别结果实验题目实验七授课学时2叶类药材教学目标 1.掌握侧柏叶、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性状鉴别方法2.掌握番泻叶的显微特征3.掌握番泻叶、蓼大青叶的理化鉴别方法教学难点番泻的显微特征,番泻叶和枇杷叶的理化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番泻叶、蓼大青叶、枇杷叶)、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番泻的来源及商品药材流通情况答,教师总结2.叶类药材的显微特征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叶类药材的性状鉴别2.叶类药材的粉末鉴定3.叶类药材理化鉴定30三、布置作业1.写出叶类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2.绘出番泻叶粉末特征图3.绘出大青叶的显微组织图4.写出番泻叶和大青叶理化鉴别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八授课学时2花类药材教学目标 1.掌握花粉粒、辛夷、丁香、洋金花性状特征2.掌握丁香、花粉粒的显微特征3.掌握丁香、金银花的理化鉴定方法教学难点丁香的粉末特征、理化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丁香、金银花、红花、藏红花)、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花类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答,教师总结2.丁香和金银花的显微鉴别特征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红花的显微鉴定2.金银花的理化鉴定3.丁香的理化鉴别30三、布置作业1.写出金银花的性状特征2.绘出丁香和红花的粉末特征3.绘出金银花的粉末特征4.写出丁香和金银花的理化鉴别结果实验题目实验九授课学时2果实类中药教学目标 1.掌握马兜铃、小茴香、金樱子、枸杞子、五味子的性状鉴别特征2.掌握五味子、显微鉴别特征教学难点五味子的粉末特征,小茴香的理化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五味子、小茴香、枸杞子、金樱子)、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果实类药材的性状特征答,教师总结2.五味子、小茴香的粉末特征1.五味子的粉末鉴定2.小茴香的粉末显微鉴定3.枸杞子的化学鉴别30三、布置作业1.写出五味子、小茴香、枸杞子的性状鉴别特征2.绘出五味子粉末特征3.绘出小茴香的粉末特征4.写出五味子、小茴香的理化鉴别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十授课学时2种子类中药教学目标 1. 掌握马钱子、白芥子、槟榔、杏仁、桃仁的性状特征2.掌握白芥子、小茴香的显微鉴别特征教学难点马钱子的粉末特征,苦杏仁的理化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马钱子、白芥子、杏仁、桃仁、)、化学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果实类药材的性状特征答,教师总结2.五味子、白芥子的粉末特征1.五味子的粉末鉴定2.白芥子的粉末鉴定3.苦杏仁的化学鉴别30三、布置作业1.写出五味子、白芥子的鉴别特征2.绘出五味子显微特征3.绘出白芥子的显微特征4.写出五味子白芥子理化鉴别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十一授课学时2全草类中药教学目标 1. 掌握薄荷、藿香、麻黄、益母草的性状鉴别特征2.掌握麻黄、益母草的显微组织、粉末特征教学难点麻黄的粉末特征、益母草的粉末特征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益母草、藿香、麻黄、薄荷、金钱草)、化学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全草类中药的鉴别要点答,教师总结2.麻黄、益母草的粉末特征1.麻黄的性状及显微鉴别2.益母草的粉末鉴定3.藿香的粉末鉴定30三、布置作业1.写出麻黄、藿香、薄荷的性状鉴别要点2.绘出麻黄的粉末特征图3.绘出姨母草的粉末特征图4.写出益母草、藿香的理化鉴别特征实验题目实验十二授课学时2中成药的鉴定教学目标 1. 掌握中成药的鉴定方法2.掌握牛黄清心丸的显微鉴定方法教学难点牛黄清心丸的显微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牛黄清心丸、化学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中成药的鉴别方法答,教师总结2.牛黄清心丸的鉴定方法1.中成药的显微鉴定步骤2.分析中成的处方3.牛黄清心丸的鉴定30三、布置作业1.写出中成药显微鉴定的步骤2.绘出牛黄清心丸的显微特征图实验题目实验十三授课学时2中成药的鉴定教学目标 1. 掌握中成药的鉴定方法2.掌握二妙丸的显微鉴定方法教学难点中成药二妙丸的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二妙丸、化学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三、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中成药的鉴别方法答,教师总结2.二妙丸的鉴定方法1.中成药的显微鉴定步骤2.分析中成的处方3.二妙丸的鉴定30三、布置作业1.写出中成药显微鉴定的步骤2.绘出二妙丸的显微特征图。
中药鉴定学教案(下)杨红兵2002年8月授课人:第十章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果实(Fructus)与种子(Semen)在植物体中是两种不同的器官,在尚品药材中往往是没有严格分开的。
有的是果实和种子一同入药,如乌梅,枸杞等;有的是以种子入药,如苦杏仁、桃仁(炮制去种皮);有的以果实贮存,销售临用时再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入药,如巴豆、砂仁。
因此,在学习本章吋,同学们必须首先明确这一点,并口对果实及种子的分类及构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清晰的概念。
考虑到果实和种子的外形与纽织构造并不相同,为便于学习故分别论述。
果实类中药一、果实的类型果实是山受精后的子厉,或连同花的英它部分发育而成的。
内含种子。
1、真果:山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称真果。
2、假果:除子龙外若花托,花萼及花轴等参与形成果实的称假果。
梨果——苹果、梨(5个心皮合生,下位子房连同萼筒发育而形成果实)。
花萼——桑棋——小瘦果包藏在肥厚多法的肉质花被中。
花轴——凤梨(菠萝)(花长在肉质花轴上,各花是不育的)胎座一一瓜类——夸瓜果(3心皮合生,下位子房形成的果实,花托参与形成外部果皮,中、内果皮及胎廉均为肉质)二、入药部分:1、完整果实:乌梅2、果皮:陈皮3、果皮某一部分:丝瓜络,橘络4、带果柄的部分果皮:甜瓜蒂,南瓜蒂5、宿萼:柿蒂6、果肉:山莱萸7、核果的果核:樱桃核8、颖果及其加工品:浮小麦,谷芽,麦芽。
三、性状:形状、大小、颜色,外部特征(顶部,基部,表而特征),质地,破断而,气味n顶部(看花的柱头,花柱脱落枯篓,留下在果顶上的柱基)。
基部(果柄,宿存的花萼的有蔓荆子,补骨脂),宿存的花被(地肤子),苞片的存在(木槿子)——锦葵科表面特征:(1)毛茸;吴莱萸(2)钩刺;苍耳子(3)特殊纹理;五味子。
(4)棱角,使君子,巴豆(5)肋线,小茴香,蚊床子(6)凹点;枳壳,枳实。
三、显微鉴别:果皮:外果皮(子房壁的外层发育而来),与叶下表皮相当。
中果皮(子房壁的内层发育而来), 与叶的上表皮相当。
1、外果皮:表皮为一列细胞,外被角质层,偶有气孔存在,有特化形成的各种物质。
(1)毛茸,吴莱英(2)夹有油细胞,五味子(3)色素物质,川花椒(4)多列(山表皮和下皮细胞纽成)厚角细胞:桃皮石细胞:核桃2、「I喋皮:与叶肉组织相当。
大多山薄最细胞纽•成,中部有细小维管束散在。
注意细胞内含物:淀粉粒一一五味子;石细胞和油细胞——毕澄茄;油管——小茴香3、内果皮:与叶的上表皮相当大多山I列薄辟细胞纽成。
有的主为石细胞;胡椒。
有的具镶嵌细胞(伞形科果实特征):5〜8个狭长薄壁细胞并列成一群,各群联合成斜角的镶嵌状。
种子类中药种子是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
种皮--- 山珠被发育而來。
外珠被----外种皮;内珠被内种皮。
胚——卵细胞受精后发育而成胚乳一一山受精的极核细胞发育而成一、药用部位1、绝大多数成熟的种子(包括种子和种仁)2、除去种皮的种仁;肉豆蔻3、除去种仁的种皮;绿豆衣,花生衣4、假种皮(由珠柄或胎座延伸发育而形成)5、发芽种子;大豆卷,淡豆鼓6、胚;莲子芯二、性状:形状,大小,颜色,表而纹理,种脐,种脊,种阜,外种皮在珠孔处山珠被扩展成海绵状的突起物和合点(形态,位置)(种脐到合点的隆起线)。
形状:大多圆球形,类球形或扁圆形。
扁心脏形(杏仁),马蹄形(决明子)鸡心形(槟榔),纽扣状(马钱子)大小:沙苑子(潼薄藜)小伪rffi:猪屎豆,大纹理:网状纹理,韭菜仔可与葱仔区别:颗粒状突起,五不留行色泽鲜艳花纹,萬麻仔具毛茸,番木黑(马钱子)具翅状物,木蝴蝶味:芸苔子(油菜子),口尝无辣味芥子,口尝有辣味。
三、显微:1、种皮:分外利I皮和内种皮;外种皮包括表皮和皮层°(1)、表皮:山一列薄壁细胞纟I[成,无气孔(可与果皮区分)具粘液层;白芥子分化成毛茸;牵牛子栅状细胞;青箱子,或豆科植的种子色素物质:青箱子,牵牛子全部石细胞;天仙子单独或成群散列石细胞;杏仁,桃仁⑵、焜栅状细胞层:表皮下方,1列或2——3列狭长的细胞排列而成。
壁多木化增厚;决明子。
有的边缘处可见光辉带(牵牛子,芜丝子)。
有的三面増厚(内壁和侧壁),白芥子。
油细胞层:呈类方形,内贮挥发油,白豆蔻,砂仁。
色素层:内层细胞或内种皮细胞含煞费苦心素物质;黑芥子,白豆蔻。
石细胞:全为石细胞,木舌萎仁。
内种皮为石细胞层,白豆蔻。
营养层:数列贮有淀粉粒的薄舉细胞,有的为一列含糊粉粒的细胞。
3、内种皮:(1)、成熟种子颓泼,或成膜质层,幼嫩为薄壁细胞不易区分。
(2)胚乳:外胚乳——珠心在植物种子发育过程中未被完全吸收而形成的营养组织。
内胚乳(大多数是种子)——围在胚乳和胚的外部。
肉豆蔻槟榔。
外胚乳细胞:不规则多角形,不呈经向延长。
多含脂肪油,糊粉粒。
脂肪油,挥发油+葡丹III-红色〜存在或消失糊粉粒:是植物种子中一种颗粒状的贮藏蛋白质粒存在细胞液泡中,一日-水分减少,浓缩而形成有规则的颗粒状物质。
错入纽织:种皮和外胚乳的折合层,不规则地错入于内胚乳中形成镶嵌状的组织,称之为错入纽织——槟榔。
或者外胚乳直接错入内胚乳中——肉豆蔻。
假种皮:由珠柄,胎座发育而来。
肉豆蔻,砂仁,龙眼肉。
(3)、胚:胚根、胚茎、胚芽及子叶四部分。
含大量的蛋白质和淀粉粒。
种子粉末观察,最主要的是糊粉粒。
五味子Fructus Schisandrae Chinensis,Fructus Schisandrae Sphenantherae《本经》上品李吋珍谓:“五味今有南北Z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
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
一、来源:木兰科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的果实,"北五味子”。
东北,河北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的果实,'‘南五味子”。
二、性状:北五味子,果实圆球形,个大外皮紫红,紫黑色。
皱缩,油润,肉厚,味酸(有的具白霜)。
种子皮碎后肯香气,味辛辣而微苦。
南五味子,果实小,外皮棕红色,干枯,肉薄,味较淡。
三、显微:北五味子果皮横切面:1、外果皮为1列方形或长方形表皮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散有油细胞。
2、中果皮有十余层薄壁细胞,细胞切向延长,内含淀粉粒,散有小形外韧维管束十余个。
3、内果皮为1列小形薄壁细胞。
4、种皮最外层为1列经向延长的石细胞,呈栅栏状,壁厚,密具细小孔沟,其下为数列类圆形,三角形,多角形的石细胞,厚厚,孔沟较大而疏。
垠内侧的石细胞形状不规则。
舉较薄。
5、石细胞下方为3——4列较小的薄壁细胞。
种脊部位有维管束,并有纤维束。
6、油细胞「列,细胞经向延长,含棕黄色挥发油。
7、利|皮内层细胞形小,壁略厚。
8、胚乳细胞呈多角形,内含脂肪油和糊粉粒。
北五味子粉末:喑红色(1)果皮碎片(示分泌细胞,角质层纹理)(2)种皮外层的石细胞。
(3)种皮内层的石细胞(4)胚乳细胞(5)种皮油细胞类圆形,含黄色挥发油四、成分:木脂素约5%,为本品的有效成分。
五、理化:TLC检五味子甲素,并与五味子对照药材对比。
六、功用:益气敛肺,滋肾涩精,生津止渴,止泻敛汗。
七、现代研究:(1)具降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治疗肝炎(2)具抗肿瘤作用萼茁子Semen Lepidii, Semen Descurainiae《本经》下品一、來源:十宁花科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的种子,“南尊苗子”独行菜Lepidiuni apetalum的种子,"北尊苗子”二、性状:南尊苗了:棕色或红棕色,略扁长圆形,长X宽:1 端钝圆,一端平截1伯微凹,遇水有粘性。
北夢芥子:较大,扁卵形,长X宽:1.5mmX0.5~ 1mm。
一端渐尖而微凹,遇水粘滑性较强。
三、成分:南尊苗子:含挥发油、脂肪油,及强心成分——毒毛旋花子苗元等。
北尊苗子:含芥子甘,生物碱,及强心成分等。
四、检查:膨胀度南苓苗子三3北夢苗子212五、功效:性寒,味辛、苦。
泻肺定喘,利水消肿。
【课堂练习】1、下列中药采用的是果实、种子的哪一部分?桑棋、乌梅、陈皮、大腹皮、甜瓜蒂、柿蒂、丝瓜络、龙眼肉、绿豆衣、肉豆蔻。
2、以五味子为例说明果实种子类的基本组织构造。
3、种子类中药粉末显微特征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授课人:木瓜 F ructus Chaenomelis 《名医别录》中品《图经本草》苏颂谓:“木瓜处处有之。
而宣城者为佳”。
一、来源:蔷薇科贴梗海Chaenomeles speciosa的近成熟果实,“皱皮木瓜"。
安徽,湖北木瓜(棋楂)Chaenomeles sinensis的成熟果实,"光皮木瓜”。
二、性状:皱皮木瓜,果实多纵剖为2瓣,外紫红,具不规则皱纹,果肉厚细腻,味酸微涩。
光皮木瓜,多纵剖2——4瓣,外红棕色,表面光滑,要肉粗糙,味微涩。
以外皮抽皱,肉厚,内外紫红色,质坚实,味酸者为佳。
以安徽宣城质最最好。
三、显微:石细胞;草酸钙方晶;外果皮细胞多角形,内含棕色物质;中果皮细胞浅棕色。
四、功效:性温,味酸,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山楂 F ructu Crataegi一、来源:蔷薇科山ft Crataehus Pinnatigida.山里红C. Pinnatifida var.miijor 的果实,“北山楂” 野山楂C.cuneata的果实,“南山楂”二、性状:北山楂,多为饮片,卷曲,果肉厚,浅棕色,质硬,气微清香,味酸甜。
南山楂,果实球形或半球形,表面棕红。
顶端有圆形凹窝,(宿存花萼)基部有短果柄或柄痕。
果肉薄,气微弱,味酸涩。
以片大,皮红,肉厚,核少者为佳。
三、显微:山里红果实横切面:1、外果皮细胞一列,类方形,外被角质层。
2、中果皮极厚同步有1〜2列含有棕色色素的薄壁细胞,薄壁细胞含簇晶。
山楂果实横切面:1、外果皮细胞一列,长方形,切向延长。
2、中果皮有较多石细胞散在,含有簇品。
四、成分:山楂酸(Crataegic acid)------- 强心,降压作用°有机酸,皂试,黄酮等成分。
五、功效:消食化积,散瘀止痛。
六、现代研究:降压,增加冠脉动脉流量,降血脂,强心。
苦杏仁Semen Armeniacae Amarum《名医别录》下品一、来源:蔷薇科山杏Prunus armeniaca var. ansu的种子。
辽宁,河北西伯利亚杏P.sibirica 东北东北杏P. niandshurica 东北、华北杏P.armeniaca 东北,华北,西北二、性状:呈扁心脏形,长1 ~1.9cm,宽0.7~1.5cm,厚5〜7mm。
顶端略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
尖端稍下侧边缘有一短棱线形种脐,基部有-•椭圆形点状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深色的线形种脊,从合点处分散出多数深棕色的维管束脉纹。
表面黄棕色至暗棕色。
种皮薄,子叶2枚,白色,富油性,其尖端可见小形的胚根与胚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