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26
---一、课程名称:中药实验二、授课对象:药学专业本科生三、授课学时:2学时四、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中药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验内容:1. 实验一:中药饮片的外观鉴别2. 实验二:中药提取物的制备3. 实验三: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六、实验器材与试剂:- 实验器材:显微镜、研钵、筛子、漏斗、烧杯、蒸发皿、酒精灯、滴定管等。
- 实验试剂:甲醇、乙醇、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七、实验步骤:实验一:中药饮片的外观鉴别1. 预习:学生预习相关中药学知识,了解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
2. 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中药饮片的外观观察,记录颜色、形状、气味等特征。
3. 讨论:分组讨论,分析不同中药饮片的特点。
4. 报告: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二:中药提取物的制备1. 预习:学生预习中药提取的相关知识,了解常用提取方法。
2. 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中药提取物的制备,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法、渗漉法等)。
3. 讨论:分组讨论,分析提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
实验三: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1. 预习:学生预习中药有效成分鉴定的相关知识,了解常用鉴定方法。
2. 操作:学生分组进行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如采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3. 讨论:分组讨论,分析鉴定结果,判断中药中是否含有特定有效成分。
4. 报告: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及分析。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
2. 使用试剂时,注意剂量控制,避免浪费。
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台,保持实验室整洁。
九、实验评价:1. 实验操作技能:根据操作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进行评分。
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分析能力进行评分。
3. 团队协作:根据团队协作情况、沟通能力进行评分。
医学精品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一、课程背景中药鉴定学是中医药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识别、鉴别和评价中药的真伪、优劣。
本课程通过实验课的形式,让学生亲手操作,加深对中药鉴定方法与技术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中医药人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
2. 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如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
3. 学会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中药鉴定,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5. 增强学生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提高传承和创新中医药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 中药的性状鉴定3. 中药的显微鉴定4. 中药的理化鉴定5. 现代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以及各种鉴定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演示法:教师示教,演示各种鉴定技术的操作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
3. 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中药鉴定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中药鉴定学教材。
2. 实验材料:提供各种中药样本、实验仪器和试剂。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的中药鉴定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讲授16课时,实验操作16课时。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介绍中药鉴定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意义。
第5-8课时:讲解中药的性状鉴定,包括外观、气味、滋味等。
第9-12课时:学习中药的显微鉴定,包括细胞组织学、粉末显微镜等。
第13-16课时:了解中药的理化鉴定,如比重、硬度、溶解度等。
第17-20课时:学习现代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如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一、实验名称中药鉴定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掌握中药粉末的制备、制片和显微测量的技术。
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中药粉末的制备与制片2. 显微镜观察中药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3. 显微测量技术4.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撰写四、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解剖针、镊子、剪刀、解剖盘、放大镜、培养皿、酒精灯、火柴、实验记录本等。
2. 试剂:水、酒精、甘油、盐酸、碘液、显微镜油镜等。
五、实验步骤1. 中药粉末的制备与制片(1)取一定量的中药样品,研磨成粉末。
(2)用解剖针将粉末均匀地铺在载玻片上。
(3)用盖玻片覆盖粉末,轻压使粉末均匀分布。
(4)用显微镜油镜观察制片。
2. 显微镜观察中药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1)观察中药粉末制片,注意观察细胞形状、大小、细胞壁、细胞核等结构。
(2)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如导管、纤维、韧皮部、木质部等。
3. 显微测量技术(1)使用显微镜测量细胞和组织的尺寸。
(2)记录测量结果,并计算平均值。
4. 实验报告撰写(1)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描述中药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造。
(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中药鉴定实验的要点。
(3)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触电、烫伤等事故。
2. 使用显微镜时,注意调节焦距,确保观察清晰。
3. 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整洁,不要随意丢弃废弃物。
4.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卫生。
七、实验报告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 实验结果应准确、清晰,数据可靠。
3. 实验讨论部分应结合实验结果,对中药鉴定实验的要点进行总结和阐述。
八、实验时间2课时九、实验评价1. 实验操作规范程度2. 实验结果准确性3. 实验报告质量4. 实验讨论深度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掌握中药鉴定实验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和实验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中药研究、生产、销售等工作奠定基础。
中药鉴定学教案一、课程概述中药鉴定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定。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药学实践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
2、能够根据中药的各项特征进行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中药鉴定的兴趣和热情。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1)中药鉴定的意义和任务;(2)中药鉴定的历史和发展;(3)中药鉴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2、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1)根类中药的鉴定;(2)茎类中药的鉴定;(3)叶类中药的鉴定;(4)花类中药的鉴定;(5)果实类中药的鉴定。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实地观察、实验操作。
3、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1)中药的真伪鉴别方法;(2)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四、教学资源1、教材:《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等相关书籍。
2、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天平、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3、教学地点:中药鉴定实验室、药用植物园等实践教学基地。
五、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个学时,分为个教学周。
每周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实践教学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第X周: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时);常见根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常见茎类中药的鉴定(学时);常见叶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常见花类中药的鉴定(学时);常见果实类中药的鉴定(学时)。
第X周:中药的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学时);实验操作和实地观察(学时)。
第X周:复习和考试(学时)。
六、考核方式及标准1、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操作能力,占总评成绩的%。
中药鉴定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中药材的形态、组织结构、理化性质等进行观察和分析,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后续的中药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一:光学显微镜下的中药材组织学观察实验目的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组织结构及其特征,了解中药的种属、产地、品质等相关信息。
实验器材与试剂•组织学切片(已经制好的制品)•光学显微镜•显微照相机实验步骤1.取一块中药材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细胞形态、细胞壁等组织结构,并拍照记录。
3.对组织学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中药材的种属、产地、品质等信息。
实验注意事项•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切伤手指或破坏切片。
•观察时要注意镜头调整和光线的合理使用。
实验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中药指纹图谱分析实验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材进行分析,建立中药指纹图谱,为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实验器材与试剂•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药样品•色谱柱•水相液和有机相液实验步骤1.将中药样品研磨成粉末,加入等量的甲醇,并在冰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超声振荡30分钟。
2.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建立中药指纹图谱。
3.对色谱谱图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和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操作时要保证色谱柱的清洁和稳定。
•分离液的配制要求准确,以确保分离效果和定量结果。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的学习和实践,实验者能够更深入地认识中药鉴定学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掌握相关技能和方法,为中药研究和药物探索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案contents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中药鉴定基础知识•常用中药的鉴定实验•贵重中药的鉴定实验•中药制剂的鉴定实验•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注意事项•实验报告撰写与成绩评定目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中药鉴定学实验课的目的010203学习中药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断面等外观特征,掌握常见中药的性状鉴别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中药显微鉴定中药理化鉴定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的组织构造、细胞形态和内含物等微观特征,学习显微鉴别技术。
运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中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包括色谱法、光谱法、滴定法等。
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学习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与安排知识目标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熟悉常见中药的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中药鉴定实验,具备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考核要求通过实验报告、课堂表现和操作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教学目标与要求中药鉴定基础知识中药的分类与命名分类依据常见分类方法命名原则性状鉴定的内容鉴定方法注意事项显微鉴定的意义常用显微技术显微特征观察显微鉴定步骤常用中药的鉴定实验根及根茎类中药的鉴定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茎木类中药的鉴定实验目的了解茎木类中药的性状特征,掌握显微鉴别方法。
实验材料杜仲、厚朴等茎木类中药饮片。
实验步骤观察饮片外观性状,进行显微制片观察组织结构。
实验结果与分析记录观察结果,分析并鉴定中药品种。
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目的大青叶、番泻叶等叶类中药饮片。
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01020403记录观察结果,分析并鉴定中药品种。
了解叶类中药的性状特征,掌握显微鉴别方法。
观察饮片外观性状,进行显微制片观察组织结构。
贵重中药的鉴定实验贵重中药的种类与特点贵重中药的种类贵重中药的特点贵重中药的真伪鉴别嗅闻气味观察外观形态使用专业仪器尝试口感通过尝试贵重中药的口感,如味道、口感等,判断其真伪及品质优劣。
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设计1. 实验目的了解中药的组成成分,学习中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方法。
2. 实验原理2.1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检验和化学成分分析等。
外观检查通过观察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等来判断中药的质量。
理化检验则是通过测定中药药材的水分、挥发性物质、灰分、酸度、碱度、杂质等指标来判断中药的质量。
化学成分分析则是通过分析中药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来判断中药的质量。
2.2 中药鉴别方法中药鉴别方法主要包括外形鉴别、显微鉴别和化学鉴别等。
外形鉴别主要通过观察中药药材的形态、颜色、纹理等特征来判断中药的种类。
显微鉴别则是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的微观结构来判断中药的种类。
化学鉴别则是通过对中药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进行化学反应识别来判断中药的种类。
3. 实验内容3.1 实验一:外观鉴别3.1.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等来判断中药的质量。
3.1.2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种类中药药材,如当归、人参、黄芪等。
2.用肉眼观察不同种类中药药材的形态、颜色、气味、味道等特征,记录下来。
3.对比不同种类中药药材的特征,判断它们的品质和种类。
3.1.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对比不同种类中药药材的特征,可以判断中药的品质和种类,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3.2 实验二:显微鉴别3.2.1 实验目的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的微观结构来判断中药的种类。
3.2.2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种类中药药材和显微镜。
2.取适量中药药材,制成横切面或纵切面片。
3.将药材片置于显微镜物镜下,通过调节焦距、光源和目镜来观察药材的微观结构。
4.对比不同种类中药药材的微观结构,判断它们的种类。
3.2.3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药材的微观结构,可以判断中药的品质和种类,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3.3 实验三:化学鉴别3.3.1 实验目的通过对中药药材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进行化学反应识别来判断中药的种类。
《中药鉴定学实验课》教案实验题目实验一授课学时2组织制片技术和显微测量技术教学目标 1.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2.掌握制片方法3.掌握显微测量微尺的校正和使用方法教学难点 1.掌握徒手制片、粉末制片和表面制片方法2.熟悉生物显微镜使用方法及作图要领3.掌握显微测量微尺的使用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显微目镜微尺、显微镜台测微尺药材(大黄粉末、黄连粉末、松花粉)、双面刀片、试剂等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药用植物学中显微镜的使用答,教师总结2.相关知识(淀粉粒、簇晶、气孔、纤维、导管)的一般性知识。
10二、引入课题进行示教显微镜是药材粉末鉴定的重要工具,所以准确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40三、新课教学1.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2.粉末制片;表面制片;解离制片;徒手制片30四、布置作业1.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2.用徒手制片方法进行制片操作3.镜下观察,并绘出川贝的淀粉粒、大黄的簇晶。
实验题目实验二授课学时2中药材灰分、水分、浸出物测定及杂质检查法教学目标 1. 掌握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方法2.掌握灰分的测定方法3.掌握浸出物的测定方法4.掌握杂质的检查方法教学难点 1. 浸出物的测定方法2. 中药材水分的测定方法课前准备分析天平、扁形称量瓶、坩埚、锥形瓶、蒸发皿、水分测定器、培养皿、干燥器、氯化钙干燥管、电炉等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 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新药典规定的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答,教师总结2.浸出物的测定方法50二 .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2.中药材水分测定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3.杂质检查30三 .布置作业1.计算所测样品的总灰分和水浸物的含量测定2.计算所测样品中的水分含量实验题目实验三授课学时2根及根茎类中药(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大黄、黄连、葛根的性状特征2.掌握大黄、黄连、葛根的粉末鉴定特征3.掌握大黄、黄连的理化鉴定方法教学难点大黄、黄连粉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大黄、黄连、葛根、防己)、化学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2.大黄的组织特征、异型维管束答,教师总结3.三种黄连的鉴定要点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根基根茎类药材的形状鉴别2.根茎类药材的显微组织特征30三、布置作业1.写出大黄的性状鉴别要点2.绘出大黄横切面的详图3.绘出黄连的横切面简图4.写出黄连的理化鉴定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四授课学时2根及根茎类中药(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甘草的组织特征及粉末鉴别特征2.掌握人参的组织特征及粉末特征教学难点甘草粉末鉴别,人参粉末、横切显微鉴别特征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人参、甘草粉末)、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园参与山参的鉴别要点答,教师总结2.人参与甘草的粉末鉴别方法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人参的粉末鉴别2.甘草的的粉末鉴定3.含有人参药材中成药的鉴别30三、布置作业1.写出园参山参的主要区别点2.绘出人参的横切面详图3.绘出甘草的横切面简图4.绘出甘草的粉末特征图实验题目实验五授课学时2根及根茎类中药(三)教学目标 1.掌握龙胆的组织及粉末特征2.掌握天麻的性状特征及粉末特征教学难点龙胆的粉末鉴别,天麻的粉末、横切显微鉴别特征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龙胆、天麻、桔梗、沙参)、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龙胆的来源及性状鉴定要点答,教师总结2.天麻的粉末特征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龙胆的粉末鉴定2.天麻的的粉末鉴定3.龙胆与天麻的理化鉴定30三、布置作业1.写出龙胆的主要区别点2.绘出天麻的横切面详图3.绘出龙胆的横切面简图4.记录龙胆与天麻的理化鉴别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六授课学时2皮类中药的鉴定教学目标 1.掌握皮类药材(厚朴、肉桂、黄百)的性状鉴别特征2.掌握厚朴、肉桂的粉末特征3.掌握牡丹皮、肉桂的理化鉴别方法教学难点 1.黄柏和肉桂的粉末鉴定方法2.肉桂和厚朴的理化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黄柏、厚朴、肉桂、桑白皮)、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黄柏的粉末特征答,教师总结2.肉桂和厚朴的性状特征及粉末特征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肉桂的理化鉴定2.黄柏的性状鉴定及理化鉴定3.桑白皮的粉末鉴定30三、布置作业1.写出黄百、肉桂、厚朴的性状鉴别要点2.绘出厚朴的横切面显微图3.绘出肉桂和黄柏的粉末特征图4.写出黄柏和肉桂的理化鉴别结果实验题目实验七授课学时2叶类药材教学目标 1.掌握侧柏叶、大青叶、枇杷叶、番泻叶性状鉴别方法2.掌握番泻叶的显微特征3.掌握番泻叶、蓼大青叶的理化鉴别方法教学难点番泻的显微特征,番泻叶和枇杷叶的理化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番泻叶、蓼大青叶、枇杷叶)、试剂、微量升华装置等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番泻的来源及商品药材流通情况答,教师总结2.叶类药材的显微特征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叶类药材的性状鉴别2.叶类药材的粉末鉴定3.叶类药材理化鉴定30三、布置作业1.写出叶类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2.绘出番泻叶粉末特征图3.绘出大青叶的显微组织图4.写出番泻叶和大青叶理化鉴别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八授课学时2花类药材教学目标 1.掌握花粉粒、辛夷、丁香、洋金花性状特征2.掌握丁香、花粉粒的显微特征3.掌握丁香、金银花的理化鉴定方法教学难点丁香的粉末特征、理化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丁香、金银花、红花、藏红花)、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花类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答,教师总结2.丁香和金银花的显微鉴别特征50二、实验内容进行示教1.红花的显微鉴定2.金银花的理化鉴定3.丁香的理化鉴别30三、布置作业1.写出金银花的性状特征2.绘出丁香和红花的粉末特征3.绘出金银花的粉末特征4.写出丁香和金银花的理化鉴别结果实验题目实验九授课学时2果实类中药教学目标 1.掌握马兜铃、小茴香、金樱子、枸杞子、五味子的性状鉴别特征2.掌握五味子、显微鉴别特征教学难点五味子的粉末特征,小茴香的理化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五味子、小茴香、枸杞子、金樱子)、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果实类药材的性状特征答,教师总结2.五味子、小茴香的粉末特征1.五味子的粉末鉴定2.小茴香的粉末显微鉴定3.枸杞子的化学鉴别30三、布置作业1.写出五味子、小茴香、枸杞子的性状鉴别特征2.绘出五味子粉末特征3.绘出小茴香的粉末特征4.写出五味子、小茴香的理化鉴别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十授课学时2种子类中药教学目标 1. 掌握马钱子、白芥子、槟榔、杏仁、桃仁的性状特征2.掌握白芥子、小茴香的显微鉴别特征教学难点马钱子的粉末特征,苦杏仁的理化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马钱子、白芥子、杏仁、桃仁、)、化学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果实类药材的性状特征答,教师总结2.五味子、白芥子的粉末特征1.五味子的粉末鉴定2.白芥子的粉末鉴定3.苦杏仁的化学鉴别30三、布置作业1.写出五味子、白芥子的鉴别特征2.绘出五味子显微特征3.绘出白芥子的显微特征4.写出五味子白芥子理化鉴别结果实验题目实验十一授课学时2全草类中药教学目标 1. 掌握薄荷、藿香、麻黄、益母草的性状鉴别特征2.掌握麻黄、益母草的显微组织、粉末特征教学难点麻黄的粉末特征、益母草的粉末特征课前准备显微镜、药材(益母草、藿香、麻黄、薄荷、金钱草)、化学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全草类中药的鉴别要点答,教师总结2.麻黄、益母草的粉末特征1.麻黄的性状及显微鉴别2.益母草的粉末鉴定3.藿香的粉末鉴定30三、布置作业1.写出麻黄、藿香、薄荷的性状鉴别要点2.绘出麻黄的粉末特征图3.绘出姨母草的粉末特征图4.写出益母草、藿香的理化鉴别特征实验题目实验十二授课学时2中成药的鉴定教学目标 1. 掌握中成药的鉴定方法2.掌握牛黄清心丸的显微鉴定方法教学难点牛黄清心丸的显微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牛黄清心丸、化学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一、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中成药的鉴别方法答,教师总结2.牛黄清心丸的鉴定方法1.中成药的显微鉴定步骤2.分析中成的处方3.牛黄清心丸的鉴定30三、布置作业1.写出中成药显微鉴定的步骤2.绘出牛黄清心丸的显微特征图实验题目实验十三授课学时2中成药的鉴定教学目标 1. 掌握中成药的鉴定方法2.掌握二妙丸的显微鉴定方法教学难点中成药二妙丸的鉴定方法课前准备显微镜、二妙丸、化学试剂、薄层层析板时间分配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10三、复习提问提示性回忆相关的内容学生个别回1.中成药的鉴别方法答,教师总结2.二妙丸的鉴定方法1.中成药的显微鉴定步骤2.分析中成的处方3.二妙丸的鉴定30三、布置作业1.写出中成药显微鉴定的步骤2.绘出二妙丸的显微特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