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明 肺癌个体化精准
- 格式:pdf
- 大小:5.68 MB
- 文档页数:56
癌症治疗“武器”多元化能否打破肺癌罕见靶点突变难发现难治愈困境记者季媛媛上海报道2023年4月15日至21日是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人数仍持续上升。
其中,肺癌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人数约为82.8万,是发病率与致死率“双首位”的恶性肿瘤,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提升肺癌防治水平、提高肺癌患者的早诊率、生存率对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癌症治疗的“武器”越来越多元化,得益于精准治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肿瘤的打击效果越来越好,肺癌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
但MET、ROS1、NTRK等发生率较低的罕见靶点突变患者,始终面临着难以发现、难治愈的困境。
如此,加强对罕见靶点突变肺癌的关注成为当下的一大关键话题。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表示,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近年来随着精准诊疗及靶向药物不断推新,患者生存期延长的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提高。
然而,相较于常见靶点突变如EGFR等,虽然罕见靶点突变发生率较低,但由于我国肺癌的人口基数大,实际存在罕见突变的肺癌患者数量较多。
目前因为缺乏针对性治疗和药物,对标准疗法不敏感、预后差且易复发转移的治疗困境还是普遍存在。
另外,肺癌患者被诊断为罕见靶点突变后,后续治疗对其影响较大,但遗憾的是,多数患者并不了解相关概念。
而对于罕见靶点突变病例的治疗,大部分临床医生也较为困惑。
“MET靶点是肺癌罕见靶点突变之一,其中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为1-3%。
这类患者具有疾病进展快、生存期短、标准治疗方案疗效不理想等特点,亟需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案和更多的社会关注。
”于金明说。
以精准诊断推动精准治疗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癌症高发国家,癌症防治负担正越来越重。
其中,肺癌作为我国第一大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首。
早在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正式将癌症纳入慢性病的范畴。
精准放疗新实践于金明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肿瘤治疗模式的转变经过不断的探索而演变。
从最初的经验放疗模式开始,发展至循证医学模式,再到个体化医学,而现在,精准医学的出现使影像学组学、基因学组学以及信息学组学都成为可变因素,参与到肿瘤治疗过程中。
结合我们团队的研究来阐述精准放疗的三方面内容。
一、图像引导精准放疗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正向"量体裁衣式"的精准医学发展,但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如相同肿瘤分期的不同患者对相同的治疗模式存在疗效的个体间差异,同一患者的原发灶和转移灶间存在疗效差异,甚至同一肿瘤内部不同区域间也存在治疗反应的不同,这些差异均是由肿瘤细胞的生物异质性导致的。
提高恶性肿瘤治疗疗效的重点主要在于对患者分子生物特征个体化的研究,在肿瘤解剖影像基础上综合考虑肿瘤代谢、增殖、乏氧、受体状态等与治疗密切相关的个体基因组信息,从而为患者量身设计最佳治疗方案。
我们团队应用肿瘤代谢显像、肿瘤增殖显像,血管生成显像、乏氧显像、EGFR受体显像等功能影像指导个体化靶区勾画及剂量雕刻、监测及预测治疗疗效。
如FDG PET标准摄取值(SUV)和肿瘤代谢体积(MTV)已证明有助于个体化靶区的勾画;而相较于18F-FDG PET显像,18F-FLT PET具有更高的特异性,能鉴别肿瘤与炎症,且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放化疗疗效和指导放疗中缩野。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18F-FLT PET能监测食管鳞癌放疗过程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生物学变化,其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影像学技术,能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后一周预测治疗疗效,为肿瘤医师提供一项早期评价治疗反应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手段。
另外我们通过细胞-动物-临床系列研究,创建了PD153035PET-C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显像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指导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疗效预测。
该研究同时获得美国2011年核医学三大临床贡献奖之一。
与传统的18F-FDG显像相比,18F-Alfatide血管显像对肺癌MTV的无创性评估要更加精确。
11月7日上午8点,位于济南国际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医学中心”)的质子中心迎来首例临床病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把患者送进质子治疗舱。
随着质子设备的运转,作用于患者颈部肿瘤的布拉格峰精准释放。
这标志着山东省重大工程—— 质子中心正式进入临床治疗新阶段。
这意味着从2018年3月质子项目得到批复,到现在整整5年的建设,医学中心的“一号工程”“引爆项目”正式开启肿瘤治疗的“质子时代”,更多山东乃至全国肿瘤患者不用出国即可享受国际最尖端的放疗技术。
“当看到第一批3例患者顺利完成首次治疗,就好像看到孩子出生、自己当了爷爷一样,无比激动和幸福”,在于金明看来,这既是山东省肿瘤医院,也是医学中心,乃至全省、全国医疗界的一件喜事、好事。
质子梦圆,将给更多肿瘤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A Massive Leap in Quality: The Proton Center of Shandong Cancer Hospital Starts Clinical Treatment文/黄真 图/刘悦琛(除署名外)“质”的飞跃·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中心开启临床治疗精准爆破,肿瘤患者的福音作为放射治疗领域“新秀”,质子治疗被公认为是目前国际尖端的放射治疗技术,被誉为“放射治疗皇冠上的明珠”。
区别于传统化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炸弹式疗法,质子则更像是“导弹”,能对肿瘤病灶进行精准“定点爆破清除”。
进入人体后,质子束初期运动速度快、能量沉积少,在射程末端,迅速形成一个陡峭的剂量高峰——布拉格峰,以“定向狙击”的方式来实现对肿瘤部位的精准打击,医生可以通过控制质子束的能量来调整布拉格峰在人体内停留的位置。
质子束在正常组织中沉积少、损伤小,因此治疗效果好、副反应小。
原则上来说,适合常规放疗的患者都可以在质子治疗中获益。
但是鉴于费用较高、资源有限,通常优先考虑预后更好、生存期更长的患者,如早期、局部晚期肿瘤患者。
通向肿瘤放疗的精确之路——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王青松;路友华【期刊名称】《家庭健康》【年(卷),期】2012(000)001【摘要】他的研究成果修改了美国、欧洲、加拿大和中国等多个国家的肿瘤临床治疗指南和规范.他率领的团队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并记集体一等功.他曾荣获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并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中青年科技专家、山东省十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山东省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委、省政府首批"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全国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和国家人事部特聘专家,是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十七大党代表.20 1 1年入选首届山东省十大名医.他就是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总页数】2页(P16-17)【作者】王青松;路友华【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点“草”成金仁心惠行——访焦作市政协委员、河南省孟州市金明麦草工艺研究院院长汤金明 [J], 郭丽娟;徐勇2.站在肿瘤基础研究前沿的领航者——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教授 [J], 王光跃;张丽3.一个人与三个不同角色--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 [J], 崔世海4.乳腺癌放疗步入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 [J], 潘锋5."人民至上"忠实实践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先进事迹 [J], 王沙沙;于海宁;路友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精准诊疗新技术和个体化治疗新策略一、肺癌的“隐秘杀手”身份肺癌啊,真是个让人头疼的东西。
它就像潜伏在暗处的“隐秘杀手”,你根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悄悄找上门。
它的“高超伪装术”真是令人咋舌,很多人甚至在早期完全没有任何症状,等到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突然发现,怎么好像有点不对劲了?这个时候再去医院检查,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
大家都知道,肺癌一旦晚期了,治疗起来就像逆水行舟,越划越困难。
怎么办?是不是只能等死?好在科技不断进步,特别是肺癌精准诊疗和个体化治疗的新技术、新策略,给了大家新的希望。
二、精准诊疗——不再“盲打”了传统的癌症治疗,尤其是肺癌,往往靠的是“大杀器”——化疗、放疗,或者是手术。
可是,这些方法不是每个患者都能承受得了。
你看,化疗副作用大,头发掉得像下雪;放疗呢,辐射量大,身体也会受影响。
好像每次治疗过后,患者好像比病还重,真是让人心疼。
而现在,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尤其是肺癌的精准诊疗,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精准诊疗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肿瘤的分子特征,甚至是基因突变的情况来定制治疗方案。
举个例子,就像做个量体裁衣的工作一样,每个人的体型不同,穿的衣服也就不同,肺癌治疗也不例外。
通过基因检测,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患者的肿瘤到底是“哪路神仙”,它是不是某种特定基因突变导致的,比如EGFR突变、ALK重排等。
这些都能帮助医生选用更精准的药物,打得更准,效果也好。
比如那些靶向药物,不但副作用小,疗效还挺不错,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得到保障。
精准诊疗的目标就是让治疗变得更加个性化和科学化,做到“有的放矢”。
三、个体化治疗——每个人的战斗都不一样说到个体化治疗,这可是如今肺癌治疗的“潮流”。
大家想象一下,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病情也千差万别。
你让我用一个普适的治疗方案去对付所有的患者,结果不是“打偏”就是“没效果”,这不就像硬要穿上不合身的衣服一样,岂不糟糕?因此,个体化治疗应运而生。
个体化治疗的核心就是:每个患者都有属于自己的“专属方案”。
◎文/周晓寒路友华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谈色变”癌大可不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癌症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每年全球有700多万人因癌症死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癌症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生命和健康的最重要慢性病之一。
全国第3次全死因调查结果显示,癌症位居全死因第二位;在城市,则位居第一位,死亡率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脑血管疾病。
那么,癌症可以预防吗?又该如何早期发现、准确治疗呢?癌症放疗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为我们答疑解惑。
于金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和《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等多家杂志主编、副主编。
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12项,其中以首位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0年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他主持和参与国家“863”、“十一五”、“十二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
出版或参编专著20余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
于金明带领其团队率先开展影像引导的放疗、生物靶向放疗等多项新技术,是我国肿瘤精确放疗新技术首创者之一,其研究成果修改了美国、欧洲、加拿大和中国等多个国家的肿瘤临床治疗指南和规范。
先后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每天吸烟10支的人群肺癌发生几率为每10万人中有96人,如果每天吸烟20支那么发生肺癌的几率为每10万人中有235人,几乎为不吸烟人群的20倍之多。
另外,吸烟者较不吸烟者在喉癌、食道癌、口腔癌、膀胱癌、胰腺癌等多种癌症中发生危险的几率明显增高。
此外,肥胖已经仅次于吸烟成为引发肿瘤的第二位危险因素。
瑞典科学家的研究显示,肥胖人群癌症的患病率比正常体重人群高出33%。
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于金明于金明同志事迹材料于金明,男,汉族,1958年1月生,放射学博士,中共党员。
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院长兼放疗科主任,研究员,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
1999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杰出留学科技专家;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十大中青年科技专家和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并被评为人事部特聘专家;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山东省十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称号;2003年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并当选为山东省劳动模范、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多次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最早在国内提出肿瘤精确放疗的概念,并开创精确放疗新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肿瘤放疗事业的发展进程。
1988年,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乳腺癌保留乳房术后照射技术,到现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5年生存率已达91.7%,美容满意率达95%。
使乳腺癌的治愈率、病人的生存质量及美容效果大大提高,其成果获得200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首位)。
自1994年他从美国回国后,先后进行了代表国际放疗发展最新趋势的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并在有效治疗了大量病人的同时,首先提出了肿瘤精确放疗的概念。
目前,这一概念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他还先后与国内外多家高科技机构合作,指导、主持开发研制出了一系列肿瘤精确放疗系统,其中以XK-1型加速器为辐射源的X线立体定向放疗系统,填补了国内颅脑和体部肿瘤立体定向放疗系统的空白;全身立体放疗专家系统,使放疗定位和放疗计划的制定,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
于金明院士对患者的建议:
于金明院士对患者的建议包括以下几点:
1.肿瘤治疗要精准,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技术,避免过度治疗。
2.肿瘤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
3.肿瘤患者要避免盲目相信广告宣传和偏方秘方,以免上当受骗,耽误治疗。
4.肿瘤患者要定期进行体检,早期发现肿瘤并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5.肿瘤患者要尊重科学和医学规律,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和偏方秘方,以免上当受骗,
耽误治疗。
2015版《规范》于金明院士详尽解读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卫生部)发布2011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后,今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专家首次对其进行修订,目前已发布2015版《规范》。
在新版的诊疗规范中,放射治疗方面有哪些增改内容?我们特邀山东省肿瘤医院于金明院士作了详尽解读。
再次强调多学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2015版《规范》中再次强调要综合分析患者病情,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子分型、侵及范围和发展趋向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以期达到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控制肿瘤进展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肺癌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放疗、辅助放疗和预防性放疗等。
下面将就以下6个方面,对新版《规范》治疗原则与方法中的增改内容分别展开具体的阐述。
根治性放疗中首次明确推荐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用于Ⅰ期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版《规范》中首次明确推荐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用于Ⅰ期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分割原则应是大剂量、少分次、短疗程,分割方案可根据病灶部位、距离胸壁的距离等因素综合考虑,通常给予总的生物等效剂量≥100Gy。
制订SBRT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谨慎评估危及器官组织如脊髓、食管、气管、心脏、胸壁及臂丛神经等的放疗耐受剂量。
根治性放疗适用于卡氏体能状态(KPS)评分≥70分,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的早期NSCLC、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和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
SBRT是在新的放疗技术平台下诞生的一项标志性放疗技术,本次新版《规范》首次明确的推荐是基于SBRT在早期肺癌的多项临床试验和长期临床实践中表现出的可媲美手术的效果:高疾病控制率和低毒副反应,并且疗程较常规放疗大大缩短,使患者负担减轻,意义重大。
2020 CCO晚期肺癌治疗的精准与创新肺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头号杀手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近一半肺癌患者初诊时已为晚期。
最新数据显示,每年肺癌约有73.3新发病例,而其中约一半为晚期肺癌。
改善肺癌的治疗现状,主要在于攻克晚期肺癌治疗这个最有挑战的难题。
肺癌治疗翻天覆地的变化近20年来,晚期肺癌的发展可谓“波澜壮阔”。
70年代,铂类单药确立地位,中位总生存期(OS)为6~8个月;90年代发展的第三代化疗药物,使含铂双药的中位OS提高到10个月左右。
2005年起,组织学指导下将肺癌分为肺鳞癌和肺腺癌,中位OS可达到16个月。
2010年开始发展的分子分型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使肺癌的中位OS 提高到20个月以上。
晚期肺癌精准化治疗的创新——中国之路依托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两大平台,携手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CTONG)、中国抗肿瘤药物I 期联盟(ACTS)、中国肺癌罕见突变协作组(ROMA)三大团队,聚焦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张力教授团队开始探索晚期肺癌精准化治疗创新的中国之路。
创新性成果:优化EGFR突变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方案靶向治疗易产生耐药,副作用较大,无法长期使用。
因此,张力教授团队开展了CTONG 0804研究,这是一项III期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吉非替尼对比安慰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纳入296例患者,吉非替尼组和安慰剂组各148例。
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吉非替尼维持治疗组的疾病风险降低58%;维持治疗组中位OS 提高了一倍(46个月vs 21个月)。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开创了传统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新模式,既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费用。
这项研究2012年入选ASCO口头报告,研究结果同年发表于《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研究成果同时写入ASCO指南和《CSCO中国原发性肺癌指南》。
精准医疗与个性化治疗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医疗时代——精准医疗时代。
在这个时代,个性化治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日益成为现实。
精准医疗的核心在于根据个体的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同,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副作用。
精准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能够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无效治疗和医疗资源的浪费;同时,通过精确诊断和个体化用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针对某种癌症的标准化化疗方案可能对某些患者无效,而对另一些患者却可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
精准医疗通过对患者的基因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哪些患者更有可能受益于特定的治疗,从而实现“对症下药”。
个性化治疗的实施步骤精妙而复杂。
首当其冲的是基因测序,这是个性化治疗的基石。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结合其病史、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并制定出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它们能够帮助医生处理庞大的信息量,做出最精确的判断。
评价精准医疗的效果和挑战,我们必须承认它在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复发率方面展现出的巨大潜力。
然而,个性化治疗也面临着诸如高成本、医疗资源不均、伦理法规滞后等挑战。
高昂的治疗费用可能会使得部分患者难以承担;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分配,则可能导致部分地区和人群无法及时享受到精准医疗的好处。
展望未来,精准医疗将继续领跑医疗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预计个性化治疗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更多患者将从中受益。
同时,伴随伦理和法律框架的完善,精准医疗的发展将更加稳健和可靠。
我们有理由相信,精准医疗不仅会推动医学的边界不断扩展,更将深刻改变我们对健康的认知和维护方式。
未来的医疗,将不再是一种“一刀切”的标准化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个性化设计和精准定位的服务,为每一个生命带来希望与光明。
肿瘤放射治疗——已知与未知
于金明
【期刊名称】《医学争鸣》
【年(卷),期】2012()6
【摘要】放射治疗作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对肿瘤的治愈贡献高达40%,精确放射治疗在器官保护、剂量提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但临床实践提示这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局部控制和生活质量,而并非都能转化为生存获益。
放射治疗的三个重要环节靶区勾画、剂量确定、精确施照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失败与成功的轮回,不断进步。
但是不可否认,放射治疗目前进入了瓶颈期,我们有必要反思和不断探索,进一步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结合,在充分认识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前提下开展个体化放射治疗。
【总页数】3页(P4-6)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照射野;照射剂量
【作者】于金明
【作者单位】山东省肿瘤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5
【相关文献】
1.透视“未知”与重塑“已知”——论《已知的世界》的历史元小说叙事策略 [J], 罗虹;刘紫丰
2.贷款拨备:从“已知的未知”到“未知的未知”? [J], 丁友刚;王彬彬
3.也谈“利用已知求未知”——读刘治平《利用已知求未知》一文有感 [J],
4.面对已知挑战未知——读《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J], 刘明珠
5.一位外地学者寄语海南发展——寻找已知中的未知挖掘未知中的已知 [J], 卓东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于金明院士:肺癌的精准放疗和联合治疗研究趋势《肿瘤医学论坛》:尊敬的于金明院士您好,欢迎您参加《肿瘤医学论坛》的视频专访,现在大家都在关注精准医疗,您作为我国肿瘤放疗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您认为肺癌的放疗如何更加精准?于金明院士:谢谢提问!肺癌的精准放疗与宏观的或广义的精准肿瘤学是有区别的,在我看来,精准放疗主要有两个含义,第一是从个体化的物理层面来看,包括靶区的精准勾画和射线的精准施照。
第二是在分子细胞这个层面来看。
我想要实现肺癌的精准放疗,需要从上述两个层面开展探索工作。
也就是说既不能过于偏重解剖层面,也不能过于偏重物理层面,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精准放疗的目的。
从物理层面来说,1995年,我在《中华肿瘤学杂志》上就已经提出精准放疗的概念,当时只是局限在我们物理这个层面上,旨在进一步实现靶区的精准勾画和射线的精准施照,从而提高疗效,减轻放疗副反应。
随着时间的发展,仅仅从这个角度出发来达到疗效提高的目的是不够的。
现在看来,肺癌的精准放疗应该是在物理层面精准的基础上与其他治疗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有机结合,真正发挥放疗和化疗传统技术之外的领域拓展,实现1+1大于2,或者1+1+1大于3的结果,我想这才是肺癌精准放疗的意义所在。
《肿瘤医学论坛》:多学科综合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您刚刚提到要实现精准放疗应该尝试与其他治疗结合,您认为肺癌的放疗和靶向治疗该怎样有机结合?于金明院士:放疗与其他治疗结合我想会出现3种情况,第一是相加,第二是无关,第三是相克。
现在放疗和免疫、靶向的结合我们正在探讨当中,如放疗联合靶向药物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探索,已经陆续发表一些数据。
《Lancet oncology》刚刚发布的文章显示,放化疗同步治疗Ⅲ期肺癌,加或不加西妥昔单抗没有任何疗效的差异,而增加西妥昔单抗反而会增加损伤,安维汀因为毒性太大,基本上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由于目前没有高级别的证据支持,因此对于放疗与靶向治疗的结合还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