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汇报 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诊疗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4.01 MB
- 文档页数:19
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病例分享病历简介患者,男,64岁,诊断为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
急诊科就诊时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体重减轻。
既往病史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吸烟史33年,但在诊断前15年患者已成功戒烟。
胸部X光检查发现右肺门存在异常,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胸部CT扫描显示右肺不张、右侧胸腔积液较多、右下叶坏死及右肺门充盈。
患者胸腔穿刺细胞学检查呈阳性,确诊为肺腺癌(TTF-1-阳性,CK7-阳性,CK 20-阴性,WT-1和Calretinin阴性)。
PD-L1的表达为50%,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显示ALK重排为阴性。
EGFR、ROS 1和BRAF 基因均为野生型。
由于症状性胸腔积液迅速恢复,因此完成了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右胸膜组织活检和滑石粉胸膜固定术。
胸膜组织经病理检查后,与肺腺癌一致。
然而,PD-L1表达显示为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LK重排阳性。
用FISH对该组织样品重新进行ALK 检测,该试剂盒在52%的细胞中检测到ALK(2p23)重排。
PET/CT扫描后显示肺部右后下叶有高代谢病变,右半胸有广泛的高代谢性胸膜病变,并伴有高代谢的右肺门和锁骨下淋巴结,以及左侧纵隔和左颈部的淋巴结。
可见多发性骨转移灶,左侧肝脏可能有小病灶。
脑MRI显示3个转移灶:右侧尾状核12 mm病灶,右侧颞叶10 mm 病灶,左侧小脑半球3mm病灶。
患者持续性干咳,用力时呼吸困难,右胸和背部疼痛。
患者咨询放射肿瘤学专家后接受了右颞叶病变(21 Gy)和右顶叶病变(21 Gy)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3mm病灶未经放射治疗。
患者口服阿来替尼 600 mg,每日两次,耐受性良好,无明显副作用,相关症状有所改善。
6周后复查影像学检查,脑MRI显示3个病灶完全缓解,包括最初未接受放疗的3mm病灶。
胸部/腹部/骨盆的CT扫描显示,所有先前确定的疾病部位都表现出明显的反应。
肺癌病例模板范文一、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老张。
性别:男。
年龄:65岁。
职业:退休工人,以前在工厂里那可是个大忙人,一辈子都在和那些机器打交道呢。
二、现病史。
老张这人啊,以前身体还挺硬朗的。
可大概从半年前开始,就有点不对劲了。
他老是咳嗽,那咳嗽声就像老破车“咔咔”响一样,断断续续的,也没个停。
一开始他还没当回事儿,以为就是普通感冒啥的,自己弄了点止咳药吃,可这咳嗽就像个调皮的小鬼,根本就赶不走。
过了一阵子呢,不光咳嗽,还开始觉得喘气费劲,就像有个小怪兽在他胸口压着似的。
特别是爬楼梯的时候,没爬几层就得停下来大口喘气,那脸憋得通红通红的,像个熟透的大苹果。
这可把他老伴儿急坏了,就催着他来医院看看。
三、既往史。
老张啊,以前抽烟可凶了,一天能抽一包多呢,简直就是个“老烟枪”。
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抽,抽了好几十年了。
家里人劝他戒烟,他总是摆摆手说:“这烟啊,就是我的老伙伴,离不了。
”另外呢,他有高血压病史,都好多年了,一直在吃降压药控制着。
不过血压有时候还是会像调皮的小孩一样,忽高忽低的。
四、体格检查。
老张一进诊室,就感觉他呼吸有点急促。
医生给他检查的时候,发现他的胸廓有点不对称,右边的胸部好像比左边的更饱满一些。
用听诊器一听,右肺那里呼吸音很弱,就像有个小棉花团把声音堵住了一样。
手指尖看起来有点鼓鼓的,像小鼓槌似的,这在医学上叫杵状指,这也是身体有点不对劲的小信号呢。
五、辅助检查。
1. 胸部X线。
片子一出来,就看到右肺上有个阴影,就像一块乌云遮住了原本晴朗的天空一样。
这个阴影的边缘还不太规则,看着就不是啥好东西。
2. 胸部CT。
为了看清楚点,又做了个CT。
这一看可不得了,右肺上叶有个肿块,大小大概有3厘米×4厘米的样子,就像个小怪兽在肺里安了家。
肿块周围的血管和支气管都被它挤得有点变形了,看着就很霸道。
而且还发现肺部有一些小结节,就像小卫星一样围绕着那个大肿块,医生怀疑这些小结节可能也是不好的东西。
病例简介患者,男,52岁,因突发右上肢乏力1周至当地医院检查,CT示颅内和肺部占位。
遂于2016年1月25日至我院就诊。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胸腹部增强CT:1、右肺下叶背段空洞病灶,肺癌考虑。
2、右肺门、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
右下肺穿刺病理检查:非小细胞癌(鳞癌)。
颅脑MRI(会诊):左额顶叶大片水肿,内见环形强化灶。
诊断:左侧额顶叶脑转移。
骨ECT:全身骨现象未见明显异常。
综合上述检查结果,患者诊断为:右肺鳞癌伴纵隔淋巴结、脑转移。
AJCC分期(第7版):T3N2M1,IV期。
一线铂类化疗后进展患者整体状态较好,ECOG评分1分。
诊断明确后开始使用GP方案化疗(6周期:2016.01.27-2016.05.12),同时对颅内病灶用伽马刀治疗。
化疗2个周期后复查胸部CT,对照入院时CT:1、右肺下叶背段癌灶,较前缩小。
2、右肺门、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均较前略缩小。
达到PR。
化疗顺利完成,3个月后复查CT,发现肺部及颅内进展,第一次治疗评估进展,后续进入二线治疗。
二线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疾病缓解患者与2016.9.19~2018.2.22行单药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治疗38周期,3mg/kg。
治疗4周期后复查CT,胸部及颅内病灶较前缩小,疗效评价为PR。
患者2017年10月出现药物相关高血糖症,予格列吡嗪和吡格列酮治疗,初期血糖控制可,后疗效不佳,于2018年3月停止纳武利尤单抗使用,血糖恢复正常。
考虑药物相关。
患者使用纳武利尤单抗二线治疗后持续PR,缓解时间接近3年。
病例分析本例患者为Ⅳ期鳞癌,伴颅内转移,一线治疗使用了含铂化疗方案GP,化疗后3个月患者出现胸部及颅内进展。
对于这类患者,当时的二线治疗方案为多西他赛化疗。
2015年,FDA 基于首个评估纳武利尤单抗对比多西他赛在经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heckmate 017研究结果,批准纳武利尤单抗用于经铂为基础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转移性鳞性非小细胞肺癌。
---演讲题目:一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案例分析演讲者:XXX演讲时间:XXXX年XX月XX日演讲地点:XXXX医院肿瘤科会议室---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案例分析。
希望通过这个病例的讨论,能够提高我们对晚期肺癌诊疗的认识,共同探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主诉:反复咳嗽、咳痰2个月,加重1周。
患者2个月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泡沫痰,无咳血、胸痛、发热等症状。
1周前症状加重,出现气促、乏力,遂来我院就诊。
二、诊疗经过1. 初步诊断:- 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 影像学检查:胸部CT示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肺癌可能性大。
- 肺部增强CT:右肺中叶肿块,考虑肺癌。
- 肺部PET-CT:右肺中叶占位性病变,代谢异常,考虑肺癌。
2. 进一步检查:- 肺部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示非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
- 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升高。
-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正常。
3. 综合治疗:- 靶向治疗:根据基因检测,患者存在EGFR突变,给予EGFR-TKI药物治疗。
- 化疗:根据病情进展,给予多周期化疗。
- 放疗:对局部病灶进行放疗,减轻症状。
- 中医中药:结合患者体质,给予中医中药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治疗结果经过综合治疗,患者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目前患者已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未出现复发和转移。
四、讨论1.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综合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化疗、放疗、中医中药等。
-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
2. EGFR-TKI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EGFR-TKI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 对于存在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个案分析王柳春;刘竹君;肖建宇;袁静;李凯【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09(036)015【摘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佳,总生存期为5~6个月,1年生存率为20%~25%,常规化疗延长2~3个月,对于这种情况目前出现了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手段,如抗肿瘤新生血管治疗及靶向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状态、病理类型、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益处.现介绍1例经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内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例.该患者经常规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后效果较佳.并通过CT灌注成像及检测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水平进行多角度疗效评价,为建立完善的疗效评价体系建立基础.【总页数】5页(P891-895)【作者】王柳春;刘竹君;肖建宇;袁静;李凯【作者单位】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内科,天津市,300060;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内科,天津市,300060;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内科,天津市,300060;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内科,天津市,300060;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内科,天津市,3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直肠癌术后同时性肝肺转移个体化治疗的个案分析 [J], 陈平;尤健;黄鼎智;袁智勇;肖建宇;张连郁;郭志;曹付亮;宋天强2.ERCC1、RRM1、TS蛋白表达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J], 赵美玲;蔡小华;杨方方;向琪;曹小飞3.ERCC1、BRCA1、RRM1表达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前瞻性研究[J], 丁剑午;唐罗勇;艾素芬;张峰皓;黄龙;胡蓉环;熊强4.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 [J], 周文静;臧建华;高翔;;;5.检测多西他赛血药浓度指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J], 蒋侃;黄诚;林根;吴标;郑晓彬;陈胜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