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一)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种植水稻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点之一,而水稻育秧是水稻生产的关键环节。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水稻育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因其高效、节水、节能的特点,成为了一种新兴的育秧方式。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大棚内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为水稻幼苗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高产、高质、高效的育苗目的。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育苗的品质,还能够节约用水、用肥和人力成本,提高了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水稻工厂化大棚育苗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民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共同推动水稻工厂化大棚育苗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概述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是一种将传统的水稻育秧过程移至大型设施内进行的新型种植技术。
通过借助大棚的控温、控湿等优势,可以提高水稻的育秧效率和质量,同时减少对外界环境的依赖。
这种技术利用现代化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整合了种植、管理和监控等多个环节,实现了水稻育秧过程的工厂化生产。
在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中,种子的选种和预处理是关键的一环。
选择适合大棚环境的水稻品种,并通过种子处理技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势,可以有效提高育秧成功率。
接着种植土壤的选择和消毒也十分重要,保证种子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中生长。
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也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水稻能够在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茁壮成长。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是一种现代化、高效化的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降低种植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相信这种种植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2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的实施流程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的实施流程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刘迪红(华容县三封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华容 414205)摘 要 密室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技术不仅可以保证出苗速度、安全稳定性,而且催芽齐苗的时间相对比较短,芽盘在供给服务方面的整体水平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基于此,对此进行分析,为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的成本、质量等提供有效保证。
关键词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育秧技术密室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技术是当前新时期背景下实现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
该技术主要是在浸种消毒、种子经过脱水晾干处理后,通过智能恒温、恒湿密室的应用,实现快速催芽齐苗。
该技术可以打破传统早稻机插秧催芽播种时的一系列难题,很容易就会受到外部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同时,密室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技术在应用时,可以实现高速播种流水线,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结果可以明显得出,每小时基本上可以播种800~1 000个育秧盘。
整个技术在操作时相对比较简单,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资源等在其中的投入,而且还可以节省时间成本,为实现水稻工厂化打下良好基础。
1 水稻工厂大棚育秧技术应用项目概况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三封寺镇复兴村2012年新建五连栋大棚设施一座,占地面积2 930 m2,大棚建筑面积 2 080 m2。
大棚建设于2012年2月29日开始进场施工,3月15日竣工,3月20日棚内立体育秧钢架开始安装,3月27日安装基本结束,微喷系统4月9日开始安装,4月12日安装调试完毕。
该项目在投入使用初期,主要是以催芽晾干播种技术为主,而从2016年后期开始,将密室叠盘快速催芽齐苗技术作为主要的育秧技术。
华容县被纳入现代化插秧育供示范中心的范围内,在对密室进行建设时,同时在其中安装了对应的智能温度、湿度的控制系统,整体面积105 m2[1]。
为了保证催芽出苗整齐,整个过程中密室内的温度必须处于恒温状态,要将其温度控制在30℃~32℃,湿度控制在95%以上即可。
其次,在农资以及配套设备的准备环节,主要分为种子、基质以及托盘、叉车等,如表1所示。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初探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育秧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传统的水稻育秧方式是在田地中直接播种水稻种子,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天气影响、土壤条件不佳以及病虫害等。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水稻育秧技术出现了,即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是在大棚中进行水稻育秧,相比传统的田间育秧方式有很多优势。
大棚可以有效地保护水稻幼苗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如强风、暴雨等,大大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
大棚内的气温、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创造出最适宜水稻生长的环境。
这样可以使水稻幼苗生长良好,加快生长速度,提高光合效率。
大棚内可以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稻品质。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的具体操作包括选用适合大棚育秧的水稻品种、制备种子床、控制湿度和温度等。
选用适合大棚育秧的水稻品种非常重要。
目前,已经有一些专门用于大棚育秧的水稻品种,如亩产稻种、偃稻等。
这些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虫害强等特点,适合在大棚中生长。
制备种子床也是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的重要步骤。
种子床的制备要求有一定的肥力和适宜的土壤湿度。
要选择肥力较高的土壤,添加适量的有机肥料,提供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
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以保证水稻种子能够迅速发芽,并且根系能够得到足够的水分供应。
调控大棚内的湿度和温度也是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的关键步骤。
一般来说,水稻幼苗生长需要相对湿度在70%左右,温度在25℃左右。
为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可以通过加湿器、喷雾装置、定时通风等手段进行控制。
还可以通过调整大棚内的光照时间和强度来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初探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育秧技术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对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探讨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作用。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是指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手段,将水稻育秧过程移植到大棚内进行,采用温室控制技术、水培技术等手段,对水稻进行育秧管理和生长调控。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育苗质量和产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实现全年种植水稻的可能。
目前,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是在一些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对确保粮食的生产和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的优点1. 提高育苗质量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能够利用温室控制和水培技术,为水稻提供更加稳定的生长环境,可以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使得水稻的生长更加健康和稳定。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的育苗质量,减少因外界环境因素导致的影响,保证水稻的生长发育。
2. 节约人力物力传统的水稻育秧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管理和维护,而采用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这对于一些劳动力短缺地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采用了现代节水技术和环保技术,可以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危害,降低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实现全年种植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温室环境,实现全年种植水稻的可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
特别是在一些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可以有效地缓解因气候变化导致的粮食生产压力。
尽管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在实际推广和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第一篇: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可以成倍地提高作业效率,是集约化培育壮秧的有效途径。
水稻工厂化育秧的主要程序包括播前准备、精量播种、苗期管理三部分。
现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简要概述如下:一、播前准备1、育秧棚及秧田的选择:要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背风向阳,排灌良好,土质疏松的偏酸性、无农药残留的旱田或水田地,方便运输的地块建设育秧大棚;大棚规格一般为100m*7m*2.5m;大棚与本田比例为1:70-80,棚内秧床要整平,育秧前清除棚内杂草,刮平后压实,摆盘前浇足底水。
棚内中央留一条30-50cm过道,以方便后期棚内管理工作。
2、准备床土:床土应该选择不黏,不沙,疏松,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无草籽,无病虫源的肥沃土壤,一般选取菜园土。
选好土以后,需要进行过筛,这里使用的筛子,筛眼为5-8毫米,营养土要求颗粒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土粒达60%以上,此外,营养土要求不能太干或者太湿,一般抓一把土,能稍微团结在一起,一碰能撒开,这个湿度是最为合适的。
过湿需要在阳光下进行晾晒,过干则可以适当喷水,然后我们需要加入30%水稻育苗基质,进行混拌,提高土壤肥力,一般使用的是含钾较多的复合肥,混拌比例为3:1左右就可以了,一定要混拌均匀。
配臵好的过筛营养土每200公斤与壮秧剂2.0公斤比例混匀即可装盘。
二、精量播种1、播种期:根据插秧时间、机械作业能力及水利条件分期播种,秧龄控制在30-35天,不可苗等地。
在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棚内温度在10℃左右时开始播种。
一般我们首批秧苗4月1日前后即可播种,间隔7-10天分期播种,每盘播湿籽125克(2.5两),后期播种110克左右。
2、播种流水线准备工作:将机具放臵在平坦的可接入水源,较宽阔的场地上,调节机架高低,使机架达到水平位臵,将水管一端接入水源,通过手柄控制阀调节水量和水压,电源要接到高处,避免进水,出现电路短路,发生危险。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初探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稻种植也逐渐向着工厂化和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在水稻的育秧阶段,传统的露天育秧方式已经逐渐被大棚育秧取代。
大棚育秧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稻苗的质量和产量,以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是水稻种植上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
本文将介绍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的初步探讨。
一、大棚育秧的优势大棚育秧相对于露天育秧有以下的优势:1. 环境控制优势:大棚育秧可以在微型气候下控制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参数,从而营造出适宜水稻生长的环境。
2. 水肥管理优势:大棚内可以实施水肥管理,减少营养损失,在充分利用光照的同时,通过水肥施用使土壤保持湿润状态,提高水稻的生长效率。
3. 病虫害防治优势:在大棚育秧中,由于环境控制的精细化,病虫害发生率较低,可以降低植株感染率,增强水稻的抗病抗虫性。
4. 人工管理优势:在大棚育秧中,由于固定在一个相对小的区域,因此方便对苗期进行人工管理,如喷药、调整温湿度等。
二、大棚育秧的技术流程大棚育秧可以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技术需求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以下是一般的育秧技术流程:1. 大棚建设:根据育秧的需求,选用合适的大棚规格和材料。
2. 土壤处理:选用良好的水稻播种土,通常会进行消毒处理。
3. 播种:在大棚内均匀撒播10-15kg/m2(大约40-60g/m2)草台(黑糯1)预种。
4. 计量施肥:按照苗床面积的肥量来计算,配合其生长和开花生理需要进行施肥,以保证良好的品种表现。
5. 管理:要看础构种的地势和用地状况,施以农圃管理心得,通常会进行苗床湿度管理,调整苗床温度和通风透气等。
6. 秧苗出苗:一般需要10天左右,秧苗穗长约6-8cm即可进行水稻田播种。
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大棚育秧实践是在福建闽清张坂村进行的。
该项目的总投资为3000万元,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年育秧能力达2000万份。
张坂村大棚育秧成功的原因在于:1. 大棚设计合理、材料耐用、环境控制精细:大棚设计采用了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材料选用了高质量的气密材料,可以较好地保持温度和湿度的均衡,避免气温波动和暴雨等极端天气对水稻的不良影响。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一、引言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亚洲国家的主食。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田面积的减少,提高水稻产量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一种现代化、高效、环保的水稻育秧技术,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水稻的产量。
本文将介绍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背景、原理、操作步骤和优势。
二、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背景传统的水稻栽培方式需要大量的土地和大量的劳动力,产量相对较低。
而且,在传统的水稻生产过程中,除草、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效益,人们引入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三、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原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主要是利用层叠式育秧盘、自动喷水系统和气候控制设备等装置来模拟自然环境,为水稻提供最佳的生长条件。
育秧盘具有良好的透气、排水和保湿功能,能够保证水稻幼苗的正常生长。
自动喷水系统能够自动灌溉水稻,定时定量地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水分。
气候控制设备能够调节光照、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为水稻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四、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操作步骤1.选种:选择具有优良品种、抗病虫害性强的水稻品种作为育秧种子。
2.预处理:将种子浸泡在20℃的清水中,浸泡时间为24小时。
3.播种: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在育秧盘的种植孔中,每孔放1-2粒种子。
4.发芽:将撒好种子的育秧盘放入专门的育苗室中,保持室内温度在25℃左右,湿度在80%以上。
5.定植:待水稻幼苗长到3-5片真叶时,将幼苗移栽到水田或灌溉设施中,每亩面积播种株数为30-40万株。
6.管理:对移栽的水稻苗进行必要的管理,如及时施肥、防治病虫害、调节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素等。
五、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的优势1.提高产量: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能够为水稻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
2.节约土地: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能够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水稻,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初探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之一,而水稻育秧是水稻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工厂化大棚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一种新型模式。
本文将从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方面入手,初步探讨其优劣势及发展前景。
1.1 优势(1)灌溉方式多样化:工厂化大棚通过现代化灌溉技术,可以实现水稻的自动灌溉,避免了因人为管理不善导致的水分不足或过多的情况。
同时,也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多种灌溉方式,提高了作物的生长质量与产量。
(2)无需大面积土地:大棚中采用的是立体空间,将空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大幅度减小了水稻生长所需的种植面积。
对于城市和农村资源紧缺地区,采用工厂化大棚育秧可以解决当地农业生产面临的种种问题,实现“小土地大产出”。
(3)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易于控制:由于大棚空间封闭性较好,可以控制外来光线、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水稻种植环境更加稳定,为作物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4)水肥管理较容易:大棚中水稻生长的时间较短,不容易出现病虫害等问题,水肥管理相对简单,不必像传统稻田那样频繁换水和施肥,降低了劳动成本。
(1)成本较高:工厂化大棚标准化程度高、设备齐全、技术含量高,所需设备、技术、材料成本较高,因此建设成本相应较高。
(2)耗能量大:大棚中温度、湿度等因素需要人为调节,同时采用灯光技术来解决日照不足等问题,耗能量较多,成本较高。
(3)技术难度较大:水稻的种植周期长,生长过程复杂,对于技术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大棚内部环境的管理也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来管理。
工厂化大棚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新型模式之一,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
而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的发展也具有广阔的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将工厂化大棚技术应用于水稻生产中,可以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实现水稻高产、环保、可持续性发展。
2.2 工厂化大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一、引言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水稻育秧环节对于水稻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效的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二、育秧基础要求1.土壤选择:选择富含有机质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保持在5.5-6.5之间。
2.种子选择:选择种子纯度高、活力强、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
3.水源选择:选择清洁、无污染的水源,保证水质优良。
4.温度要求:育秧温度控制在25-30摄氏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秧苗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三、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步骤1.土壤消毒:将用于育秧的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土壤中的病虫害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2.种子处理:将选好的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可使用特定的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
3.水培育秧:将处理好的种子放入水稻育秧盘中,加入适量的水,保持水位在2-3厘米之间,定期更换水质。
同时,添加适量的育秧营养液,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
4.温度控制:保持育秧环境温度在适宜范围内,可采用温棚或温控设备进行调控,保持温度稳定。
5.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育秧盘,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如使用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喷洒。
6.定植前准备:当育秧期达到一定时期,秧苗生长健壮且根系发达,即可进行定植前的准备工作,如修剪根系、浸泡处理等。
7.定植:将育秧盘中的秧苗移植至田间,确保定植的深度和行距符合要求,保证秧苗的生长和生存环境。
四、注意事项1.育秧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水质、温度和养分供应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
2.定期清除育秧盘和周围的杂草,保持育秧环境的整洁和良好通风。
3.育秧过程中,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对秧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严格控制育秧盘的密度,避免过于拥挤,影响秧苗生长。
5.在育秧过程中,要确保育秧盘的稳定和不易倾斜,以保证秧苗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五、结论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可以提高水稻育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对土壤资源的占用,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021.03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推广窗WINDOWS天津市小站稻种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2020年开始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将水稻种植与河蟹、虾、鱼等养殖技术结合起来,可有效提高种养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利用好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和农业机械装备,是促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
一、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水稻机械化技术体系1.育秧技术(1)水稻工厂化育秧 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秧的生产方式,是一项现代农业工程与农艺融合的技术。
工厂化育秧技术先进,可满足从出芽到成苗各阶段的温、光、水、肥等秧苗生长条件,秧苗整齐、生长快,缩短了育苗时间。
水稻工厂化育秧节种、节水、少肥、少药、省工、省秧田,污染少,秧苗质量好,受到种植大户的一致好评。
我市宝坻、宁河等水稻主产区发展了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工厂化育秧后,向农户出售商品秧苗。
(2)机械化播种育秧 水稻机械化育秧采用全自动流水线播种机播种,根据温度情况和品种要求,一般在4月中旬前后进行播种。
播种量2~3kg/亩,播种前基质或基质拌土均需用碎土机进行破碎并过筛,这样基质或基质拌土才会均匀。
播种时水要洒透,盖种需将种子盖住,以利出苗。
(3)水稻基质育秧技术 水稻育秧基质是利用作物秸秆等可再生性植物资源,根据水稻的营养生理特性和壮秧机理人工合成的全营养水稻育秧专用基质。
它能够完全替代营养土育秧,省去取土、施肥等多重工序,用户只需在基质上“铺基质、播下种、浇上水”即可育出健壮秧苗。
水稻苗期病害发生轻,每个育秧时期减少秧田期农药使用2次、化肥使用1次,化肥农药用量少,更利于稻田内进行水产养殖。
2.整地及插秧机械化技术 (1)耕整地及自动驾驶技术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以常规的翻地、耙地、镇压、平地等机械化耕整地技术为主,基于北斗导航的拖拉机自动驾驶技术将逐步进行试验示范。
水稻工厂化育秧操作步骤一、选用适宜的稻种在水稻工厂化育秧过程中,首先要选用适宜的稻种。
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种植要求,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良稻种进行育秧。
二、田间育秧1. 地面准备在水稻育秧开始前,需对田地进行准备。
首先,清理杂草和残留植株,确保田地整洁。
然后,犁地松土,使土壤松软透气,有利于秧苗生长。
2. 播种将选好的水稻种子均匀撒在田地上,注意保持适当的密度,避免过于密集造成秧苗生长不良。
播种后,覆盖一层薄土,保持种子与土壤的接触,促进发芽生长。
3. 管理水分育秧期间,要合理管理水分。
在水稻播种后,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种子发芽。
当秧苗长到5-7厘米时,需适时排水,保持适宜的水分条件,避免秧苗过度生长。
4. 施肥在育秧过程中,适量施肥对促进秧苗生长至关重要。
可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秧苗的生长情况,合理施用有机肥或化肥,提供充足的营养供给,促进秧苗健壮生长。
5. 病虫害防治为了保证秧苗的健康生长,需要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定期巡查田地,发现病虫害问题时,可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或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保护秧苗免受病虫害侵害。
三、温室育秧1. 温室准备在水稻工厂化育秧过程中,也可以选择在温室中进行育秧。
首先,要对温室进行准备,确保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适宜。
2. 基质选择温室育秧需要选择适宜的基质,一般选择具有良好透气性和保水性的培养基。
可使用泥炭、腐叶土等基质作为育秧的介质,为秧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播种和管理将选好的水稻种子均匀撒在培养基上,然后轻轻覆盖一层基质,保持适宜的湿度。
在温室育秧过程中,需要定期给予水分和光照,同时注意调控温室内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4. 施肥和病虫害防治在温室育秧过程中,也需要进行适量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可以根据秧苗的生长状态,适时给予营养补充和防治措施,保证秧苗的健康生长。
四、移栽当水稻秧苗长到一定高度时,就可以进行移栽操作。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示范附表
且有专业性
表一: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示范
项目,设备,用量,技术要点
一、种子处理
1.种子烘干,烘干机,面积1m2,1.使用烘干机,温度控制在50~60℃之间,控制烘干时间为8小时,烘干后的种子水分在14%~18%之间
2.种子杀菌,热风杀菌机,面积1m2,2.使用热风杀菌机,温度控制
在60~70℃,控制杀菌时间为3小时,杀菌完成后立即出口
二、播种
1.播种机,播种机,面积2m2 , 1.使用播种机,播种量保持在
每公顷60—80公斤,深度保持在5—7cm
2.灌水,水兵机,面积2m2,2.使用水兵机,灌水量控制在500公升
/公顷,使种子吸水发芽
三、施肥
1.底肥,挖掘机,面积2m2,1.使用挖掘机进行底肥施用,施肥量控
制在每公顷200公斤左右,具体以土壤状况为准
2.中肥,播磷机,面积2m2,2.使用播磷机进行施肥,施肥量控制在
每公顷100公斤,以确保水稻生长发育顺利
3.补肥,田间喷雾机,面积2m2,3.使用田间喷雾机进行补肥,施肥量控制在每公顷50公斤,以确保水稻获得足够的肥料
四、防治病虫害
1.农药,农药毒素检测仪,面积2m2,1.使用农药毒素检测仪进行检测,以控制施药量,有效控制病虫害
2.生物防治。
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初探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在大棚内进行水稻育秧,通过人工调控环境条件,使水稻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快速生长,并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
这种种植方式与传统的水稻田间种植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主要特点如下:1. 环境可控:大棚内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精准调控,为水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2. 节约土地:采用大棚育秧技术可以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尤其适用于土地资源紧缺的地区,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 增加收成:通过对光照、水肥等因素的调控,大棚内的水稻生长周期更加可控,可以更加精准地掌握水稻的生长和成熟时间,从而增加收成。
4. 减少病虫害:大棚内可以对水稻进行更加全面的管理和监控,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水稻的品质和安全性。
5. 保护生态环境:大棚内的环境可控特点,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水稻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成本高:建设大棚、购置种植设备、运行成本等方面的投入都相对较高,需要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投入和支持。
2. 技术人才需求大: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需要一定的技术人才来进行操作和管理,这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3. 能源消耗大:大棚内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对能源的消耗相对较大,如何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品质和安全监管:大棚内水稻的生长过程需要进行全程监控,以保证水稻的品质和安全性,对于监管和管理的要求较高。
5. 市场需求不确定: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而且目前市场对于大棚水稻的需求和认可度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如何找到市场和销售渠道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水稻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目前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但是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
南方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利用机械催芽、机械化生产线播种、温室集中培育的一种大规模育秧方式,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是机插秧的最佳配套育秧方法。
工厂化育秧可以培育出适合当前高性能插秧机所使用的标准秧块,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缺角,根部盘结,提起不散,可整体放入插秧机秧箱内。
该项技术不受气候条件影响,节省劳力、生产效率高,适合早、中、晚稻规模化育秧,是我国南方集中育秧的发展方向。
一、育秧准备1、种子每667m2大田可参照杂交早稻2.5千克、常规早稻5千克,杂交中稻1.25千克(超级稻可适当减少)、常规中稻1.5千克、杂交晚稻1.5千克、常规晚稻3.5千克准备,具体用量,各地应根据生态区域、品种特性不同做调整。
按秧田与大田为1:100~500的比例(根据育秧大棚的层数而定),计算并准备好每个大棚所需要的种子量。
2、58cm×28cm×2.5cm标准硬盘可参照常规稻每667m2大田准备32片,杂交稻准备25~28片。
重复使用的秧盘,使用前做好消毒工作。
消毒方法;0.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甲霜灵溶液浸泡秧盘30分钟。
按秧田与大田的比例计算并准备充足的硬盘。
3、催芽器当前催芽器的容量主要有250kg和500kg两种,根据一次性催芽数量准备好足够的催芽器。
4、育秧播种流水线与58cm×28cm标准硬盘匹配,可一次完成铺撒床土、刷平、淋水、播种、覆土等作业环节,并能实现量化调节。
5、育秧大棚文洛式钢架结构,带风帘水机、喷淋系统及补光系统。
二、催芽桶浸种催芽种子置催芽器内浸种、一般早稻常规稻浸种48小时左右,杂交稻种子36小时左右。
催芽前洗净浸种药液(如果需要),按说明书要求正确接好催芽桶的各连接线;在催芽桶中加入适量水,催芽过程中注意水位情况,过低时要及时添加;在催芽桶中放好隔水帘,将热水管和热水泵正确连接好;放入催芽桶容量范围内的种子;检查无误后将电源线插到220V交流电插座上;设置目标水温32-33 ℃、热水泵喷水的开、关时间、一个工作过程时间(即催芽时间)为20小时左右;确认设置正确后按“运行”键进入运行状态。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一)
摘要水稻工厂化育秧具有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低、育秧质量好、节本省工等特点。
介绍了水稻育秧工厂的选地建造、育秧工厂的机械化作业、育秧工厂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水稻工厂化育秧。
关键词水稻;工厂化育秧;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1.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8-0039-01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采用温室或大棚集中培育的一种大规模育秧方式。
拥有营养土配制混合机、苗盘播种机、育苗催芽室、机械传送系统、秧苗生长控制系统及自动喷灌等设施[1]。
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可为水稻机械化栽插提供较高素质的规格化、标准化秧苗。
依托合作社、公司等通过代耕、代育、代插,农民只需选择品种、订购秧苗数,实现了商品化育秧,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因此,工厂化机插育秧是水稻种植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机插秧的关键,也是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2-3]。
1 工厂化育秧的优势
工厂化育苗以先进的育苗设施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
现代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于种苗生产过程,在人工控制的最佳环境条件下,运用机械化、自动化手段培育秧苗,实现育苗的规模化生产。
与传统的育苗方式相比,工厂化育秧育苗量大,秧苗素质好,秧苗质量均匀一致,适合机械化插秧;可降低育苗作业劳动强度,省工省力,提高育苗生产效率,降低种稻成本,实现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生产规模大,有利于统一管理,可解决劳动力趋向老龄化、妇女化的问题。
2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2.1 育秧工厂的选地与建造
工厂育秧是一种设施农业模式,是把传统的大地分散育秧改变为春棚集中育秧,为秧苗生长创造一个人为可控的环境条件。
(1)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的旱田或水田边上,按水田面积1∶80左右比例扣棚。
要有适宜的水源条件,且排水良好,浇灌方便。
大棚最好南北走向,背风向阳,这样既光照充足,又方便通风管理。
整体原则要以培育壮秧为目的,便于管理为重点,提高旱育壮秧水平。
(2)建造。
秧田选定后,要确定水源、晒水池、秧田道路一般宽3~4 m,设计苗床用地,规划大棚的宽度、棚间间隔、数量、堆放床土及堆肥用地、安置排水系统,做好整体秧田规划,为高标准工厂化育苗创造条件[4]。
育秧工厂可采用钢架结构建拱式大棚,建大棚是工厂化育苗的重要技术环节,大棚空间大、采光好、增温快、保温强,可防御春寒,培育旱壮秧。
框架采用钢管,设间距为1.2~1.4 m的作业道,周围挖好排水沟,大棚一般宽8~10 m,高2.2~2.5 m。
工厂的大小根据所承担的插秧面积来确定,每100 m2育秧面积可为1.67~1.87 hm2大田提供秧苗。
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工厂设施面积一般应确定在500 m2以上。
2.2 工厂化育秧的作业准备
(1)秧盘选择及标准。
大棚育苗应选择塑料硬盘,秧盘外径长 60 cm、宽 30 cm;内径 58 cm,宽 28 cm,深3.0 cm。
秧盘四周整齐,不变形,达到一定的硬度和韧性,并保证耐用,盘重量大于550 g。
(2)种子处理。
种子进行除芒处理,可除掉种芒、枝梗、秕谷、杂物,机械播种的均匀度得以提高。
为便于播后出苗快且均匀整齐一致,一般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以种芽破胸为度,用自动催芽器催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3)整地。
一般根据播种机的轨道长度设计大棚小区宽度,一般10 m宽大棚可做3个小区。
秧床要做到实、平、光、直。
实:秧板沉实不陷;平:板面平整;光:板面无残茬杂物;直:秧板整齐,沟边垂直。
(4)播种覆土。
床面整平压实后人工摆盘,秧盘摆放在作业道两侧,盘间紧靠,盘底与床面要紧密结合。
覆土用覆土机操作,先盖底土1.5 cm。
待浇水沉实后用播种机播种,再铺1 cm左右表土,播种量一般为干种100~110 g/盘,并结合喷灭草剂湿润表土后地膜覆盖[5]。
之后开启微喷设备及时为秧苗生长提供适宜水分。
2.3 工厂化育秧的管理技术
(1)棚温。
一叶一心至三叶期,棚内温度要控制在20~30 ℃,超过30 ℃就要适当通风炼苗。
秧苗三叶期以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 ℃。
种子发根期,管理重点是控温,不超过32 ℃,超过时即通风,16:00关闭,打开大棚两头即可。
秧苗1叶1心时开始通风炼苗,2叶1心时多设通风口加大通风量炼苗,避免秧苗徒长,棚内湿度大时、下雨天时通风炼苗。
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口通风,防止立枯病。
秧苗3叶时需大通风,使秧苗逐渐适应外界温度。
灵活掌握通风时间和通风量是温度管理的关键,如天气晴朗阳光充足,要及时通风,切不可超过控制温度时再通风。
如遇北风多云天气,可9:00以后通风,遇寒冷可不通风。
特别是阴天后天气突然放晴,这时棚内的温度是棚外的2~3倍,要敢于通风,从9:00开始就可放风、降温。
做到1叶1心小通风、2叶1心中通风、3叶1心大通风。
(2)水分。
出苗前2 d如有缺水应及时补水。
出苗后地膜揭开时打开喷灌设备,水分管理要保证旱育,浇足底水后一般不再浇水,此时要注意水温要接近棚内温度[6-7]。
此后应根据秧苗的需水情况适当调整。
3叶后管理重点是控水蹲苗壮根,此时要促进根系发育,使秧苗盘根良好。
插秧前2 d不浇水,以确保秧苗在运输、装入秧箱时秧片不散,保证机插不缺苗断条。
(3)追肥。
若床土肥力不够,秧苗叶片发黄,导致插秧后返青慢。
可在插秧前5 d,施磷酸二铵150 g/m2,促进根系发育。
(4)育苗期间如遇大风,可用管加固大棚,防止大棚变形倒塌。
3 参考文献
[1] 尹国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推广应用浅析[J].现代农业装备,2006(3):63-64.
[2] 王雪忠,徐华林,张卫华.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关键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1(3):44.
[3] 史林娟,张洪元,刘建芳,等.浅谈水稻工厂化育秧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11(2):39.
[4] 金建和.丹东市水稻工厂化育苗的示范与推广[J].现代农村科技,2013(2):11-12.
[5] 张绍权,张翠华,陈亮.简易水稻机械化工厂育
秧技术[J].北方水稻,2007(6):31-33.
[6] 姚成岩.水稻简易机械化工厂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2011(8):44-45.
[7] 吴畏,张永武,高长录,等.水稻工厂化育苗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