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本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 格式:ppt
- 大小:4.16 MB
- 文档页数:55
艾灸它治膝关节炎,太神奇了~你一定要知道!膝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
研究显示,60岁以上老人的膝关节炎患病率为50%,超过75岁,患病率更是高达80%。
超九成的膝关节炎患者疼得厉害才去医院看病,一些患者从出现疼痛到确诊的时间长达2年之久。
目前,骨关节炎已是成人残疾的第二大原因。
膝关节炎的病因膝关节炎的发生一般由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外伤、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
膝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是引起老年人腿疼的主要原因。
另外,体重过重、不正确的走路姿势、长时间下蹲、膝关节的受凉受寒也是导致膝关节炎的原因。
膝关节炎的危害1、关节软骨完整性破坏当人体逐步老化或创伤或疾病时,关节软骨中Ⅱ型胶原纤维出现退化,随后逐渐出现断裂而变短,致使关节软骨失去了弹性。
接着便进一步发生裂缝,大疱,糜烂与溃疡,从而使软骨表面呈毛刷状,粗糙不堪。
不光滑的软骨面相互摩擦,便加剧软骨的磨损,膝关节软骨便遭到完整性的破坏。
2、出现关节变形、畸形膝关节炎如果不及时地治疗,长期性关节疼痛,这样最易导致关节变形、畸形的症状。
3、出现软骨下骨板的病变随着疾病的发展,因软骨脱落使软骨下骨板裸露,并可在软骨骨板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囊性变。
4、出现关节骨质增生软骨破坏伴随着修复与增生,病变就会发生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的位置都在关节的边缘。
如何发现膝关节退变1、早期上下楼梯膝盖疼痛。
刚开始疼痛的1-2年内,一般是先出现在下楼梯时出现疼痛,走平路不痛。
2、中期走平路也会疼痛,腿部形态发生变化,以膝关节周围变化比较明显。
比如,膝关节的肿胀、肿大,或者在两脚并拢站立时,两膝间相隔距离加大,甚至能超过一拳的宽度。
3、晚期膝关节严重磨损。
疼痛加重,不仅表现在行走时,就是晚上休息时也会出现疼痛。
对X线片显示膝关节磨损严重。
哪些人容易得膝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炎的常见人群可以形象地概括为——“胖老太太”。
“胖老太太”:即肥胖者、老年人和女性。
肥胖肥胖是膝骨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
膝盖疼艾灸什么穴位文章目录*一、膝盖疼艾灸什么穴位*二、膝盖疼怎么艾灸*三、艾灸后如何预防膝盖疼痛膝盖疼艾灸什么穴位1、膝盖疼艾灸犊鼻位置:在髌骨与胫骨之间,髌韧带的外侧取之。
主治: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膝关节扭伤。
2、膝盖疼艾灸三阴交位置: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即四指宽的地方,胫骨后缘。
主治:下肢酸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腹胀腹痛、睾丸肿胀、崩漏、尿潴留、难产、水肿、阳萎等。
3、膝盖疼艾灸梁丘位置:用力伸直腿,膝盖外侧会形成凹陷,由此处向大腿方向约三指宽的地方。
主治:膝关节肿痛、下肢瘫痪、乳痈、胃痉挛性疼痛。
4、膝盖疼艾灸足三里位置:位于犊鼻穴直下三寸(四横指),距胫骨约一横指处。
主治:下肢瘫痪、胃痛、消化不良、呕吐、便秘、高血压、肠鸣、失眠、头晕、头痛、腹胀、泄泻等。
5、膝盖疼艾灸内膝眼位置:将膝盖弯曲,小腿垂直于地面,髌骨下面的小窝就是膝眼穴,位于内侧的小窝就是内膝眼穴。
功效:主治膝髌肿痛,配合艾灸可有效驱寒,使寒气不能到达膝眼,缓解膝盖疼痛。
6、膝盖疼艾灸阴陵泉穴位置: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小窝,这个位置就是阴陵泉的位置。
功效:主治膝盖疼痛,现代常用于治疗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7、膝盖疼艾灸中脘穴位置:两个肋骨下面有剑突,它们两个中间的位置就是中脘穴。
功效:中脘穴管运化,艾灸中脘可以祛湿,身体中不产生湿气,湿气不会跑到膝盖,膝盖自然就不会疼。
膝盖疼怎么艾灸艾灸疗法是点燃艾草制成的艾炷,在身体需要施治的穴位上熏灸,使艾叶的药气和火力温度透达肌骨经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样看来,艾灸疗法取材很简单,治疗起来也很方便,但它的功效却不简单。
古之医家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有温阳补气、舒经通络、化淤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膝盖疼怎么用艾灸条艾灸:采用温和灸,艾灸的顺序是先上后下。
将艾条点燃,将点燃的一头对准需要熏灸的地方,离皮肤2-3厘米左右,灸到皮肤潮红,个人能耐受的热度即可,一般灸10-15分钟一个穴位,每日1次。
膝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概述膝关节炎是膝关节的常见疾病,骨关节炎的主要特征包括有软骨退行性病变和关节边缘骨赘的形成。
是最常见的关节炎,一般认为是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疾病。
以软骨的慢性磨损为特点。
常在中老年发病,在疾病的初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或症状轻微。
早期常表现为关节的僵硬不适感,活动后好转。
遇剧烈活动可出现急性炎症表现,休息及对症治疗后缓解。
二、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制定。
1、临床表现: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针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D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二)西医诊断标准1、近一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2、x线(站位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3、中老年患者(≥40岁)。
4、活动时有骨擦音。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放射检查,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根据kellgren和Lawl.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明显畸形。
6、疾病分期根据临床及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早期:症状及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五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Ⅰ级)。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 犆犎犐犖犃 犛犖犃犜犝犚犗犘犃犜犎犢,犕犪狉 2024,犞狅犾 32犖狅 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4619)通信作者:刘刚,E mail:195154565@qq.com第一作者:吴东仪,E mail:1606767509@qq.com基于“培补先后天”探析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吴东仪1刘刚2(1.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广州510515)【摘要】 膝骨关节炎(KOA)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慢性退行性关节病变,目前缺乏特效药物治疗。
KOA发病机制与脾肾息息相关,脾、肾功能失司是KOA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艾灸具有温补效应,治疗KOA疗效确切。
该文从培补先后天的角度讨论艾灸治疗KOA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与治疗措施。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培补先后天;艾灸;骨痹;膝痛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识码:A 犇犗犐:10.19621/j.cnki.11 3555/r.2024.0501 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不便,病理表现主要为膝关节软骨变性、间隙狭窄[1]。
临床治疗该病多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及手术治疗,但疗效有限[2 3]。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二脏在KOA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脾肾亏虚,温煦运化失司,筋骨肌肉失于濡养,水湿痰饮停聚,加之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而致KOA。
艾灸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在治疗KOA时可发挥独特的优势,是古人防治疾病的外治之法[4]。
通过艾灸可培补先后天以治本,祛除浊邪以治标。
本文分析“培补先后天”的理论内涵,探讨“先后天之本”与KOA发生的关系,阐述“先后天并补”治疗KOA的理论基础,以及使用艾灸治疗KOA的临床意义。
1 “培补先后天”的理论内涵《医宗必读》言:“善为医者,必责根本,而本有先后天之辨,先天之本在肾,肾应北方之水,水为天一之源。
单纯艾灸及艾灸联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病的研究进展
李梁午宸;孔庆喆
【期刊名称】《继续医学教育》
【年(卷),期】2024(38)5
【摘要】膝骨关节病是骨关节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积液、肿胀、畸形、运动受限、功能障碍等。
临床膝骨关节病患者多接受西医保守治疗,但服用西药的长期疗效欠满意,手术治疗亦存在诸多缺点。
艾灸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病有满意疗效。
笔者通过检索相关文献,从单纯艾灸治疗和艾灸联合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两方面,综述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病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提供更多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病的治疗思路,提示更多临床研究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病的方向。
【总页数】5页(P192-196)
【作者】李梁午宸;孔庆喆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骨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4
【相关文献】
1.关节腔注射联合艾灸疗法治疗绝经后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2.艾灸结合中药足浴治疗失眠与单纯艾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护理观察研究
3.膝胸卧位配合艾灸至阴穴与单纯膝胸卧位纠正臀位的比较
4.艾灸疗法联合正清风痛宁缓释片、玻璃酸钠注射
液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5.艾灸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寒湿痹阻型缓解期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骨关节炎(完整版)(一)辨证分型治疗1.肾虚髓亏证:主症:多为中年病人,腰腿酸软,关节疼痛无力,活动不灵活,不能久立远行,病情反复不愈,遇劳则腰脊、颈项或四肢关节疼痛更剧。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补肾益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味。
熟地黄30g,山茱萸12g,山药15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白芍15g,木瓜10g,鸡血藤30g。
水煎服,日1剂,15剂为1疗程。
加减:颈项疼痛加葛根20g,羌活15g;肢体麻木加桑枝10g,黄芪30g;跟骨疼痛加牛膝20g;上肢疼痛加海风藤30g,青风藤20g,伸筋草30g。
2.肝血不足,肾阳亏虚证:主症:关节僵硬冷痛,屈伸不利。
甚则关节变形,腰膝酸软,下肢无力,足跟疼痛,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尿频便溏,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后衍,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弦无力。
治法:调补肝肾,和营养血。
方药:壮骨蠲痹汤。
熟地黄15g,肉苁蓉10g,骨碎补15g,淫羊藿15g,当归10g,白芍20g,黄芪15g,甘草6g,牛膝10g,三七粉6g (服服)。
水煎服,日1剂,1个月为1疗程。
亦可制为水丸,长期服用。
加减:湿重去熟地黄加薏苡仁30g;有热者加黄柏6g,有寒者加鹿角胶10g。
3.气血两虚证:主症:关节酸痛无力,时轻时重,活动后更为明显,肢体麻木,面色少华,心悸气短,自汗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或薄少,脉细弱无力。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加味。
党参30g,黄芪15g,茯苓15g,白术10g,熟地黄2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甘草5g,川断15g,杜仲20g,淮牛膝15g,五加皮15g,独活15g,细辛5g。
水煎服,日1剂,15剂为1疗程。
加减:头颈部疼痛加粉葛根15g,羌活10g;上肢疼痛加桑枝15g,桂枝5g,姜黄10g;腰部疼痛加狗脊15g;下肢疼痛重用杜仲、淮牛膝各至20g。
4.肾虚血瘀证:主症:腰脊或颈项四肢关节疼痛如锥刺,痛有定处,而拒按,俯仰转侧不利,形寒肢冷,小便清长,病情反复不愈,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膝关节滑膜炎艾灸的治疗方法
导语:我相信应该还有很多人都并不了解膝关节滑膜炎这种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多为中老年人,有人说艾灸的方法也可以有效的治疗这种疾病呢,这是真
我相信应该还有很多人都并不了解膝关节滑膜炎这种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多为中老年人,有人说艾灸的方法也可以有效的治疗这种疾病呢,这是真的吗?艾灸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方法有哪些呢?下文已经为我们做出来了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看一看吧。
艾灸治疗滑膜炎:
材料
艾条(为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用无烟艾条更好)数支;盛有约300毫升水的杯子或碗1个(用来抖落艾灰)。
取穴
主穴:阿是穴(即病变部位用手按压时感觉有明显酸麻、疼痛处)。
配穴:可在与病变对应的部位或病变周围部位取穴,如环跳穴(侧卧屈腿,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骰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风市穴(直立垂手,中指指尖所指处)、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
操作方法
让患儿侧卧,健康的一条腿在下,伸直,患病的腿在上,弯曲,充分暴露病变部位。
施灸者坐于患儿一侧,左手固定其肢体,以防止其晃动,右手持点燃的2支艾条对准穴位施灸,艾条离皮肤约3厘米,并随时依患儿感觉调节距离,以患儿感觉有温热感为度(因为过热易发生灼伤,不热难奏效)。
当患儿有酸麻等感觉,皮肤局部微红,触之稍热的时候,就可以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艾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的方法
导语:退行性关节炎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一般这类疾病的出现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们在平时过于劳累引起的,而且一般老年人患这种疾病的
退行性关节炎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一般这类疾病的出现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们在平时过于劳累引起的,而且一般老年人患这种疾病的几率会比较大,当我们发现自己患上退行性关节炎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避免疾病出现更加严重的情况,那么艾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1.将艾条放进艾灸棒,或者直接用艾灸条悬放放在疼痛部位,
取穴:类风湿局部施灸以阿是穴(即疼痛点)或者红肿变形部位为主。
让患者可以平躺在床上,施灸者手持艾灸棒,将艾灸棒的火头慢慢移近患者疼痛部位,围着疼痛部位寻找疼痛点。
当火头烤到某一点时,患者感到很舒适,感到热气迅速向深处传导,或有其他异常感觉,这就是最好的治疗点。
然后在疼痛点周围滚动艾灸棒,或者移动艾条熏灸。
也可以围着疼痛部位慢慢移动着灸。
施灸者应时时用左手放在灸穴的附近,感知热度,以免烫伤患者皮肤。
治疗时间:每次治疗至少在40分钟以上。
手腕部,膝部、都可以这么灸。
2.治疗类风湿必求其本。
在治疗局部的同时,要重灸以下几个部位:
一、肾俞区(腰眼)
灸肾俞区有强肾的功效。
对肾脏、内分泌、骨头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等都有治疗作用。
是治疗类风湿的首要选择。
每次灸治应在30-40分钟以上,最好能灸到两个肾发烫。
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作者:李艳玲来源:《中外医疗》2012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灸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灸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物理红外线治疗,对2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疼痛、关节屈伸度、关节稳定度等进行评估。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关节屈伸度、关节稳定度与上下楼梯分值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关键词】艾灸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中图分类号】 R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1(b)-0130-01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以膝关节伴有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为特点的软骨丧失所致疾病,是针灸推拿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于中医“痹证”范畴。
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慢性疼痛和膝关节功能障碍。
目前,国内外对KOA的疗法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1~2]。
我院自2008年至2010年采用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07版),将确诊55例患者随机分为艾灸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均龄(60.3±5.4)岁,病程平均(20.6±11.7)个月;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最高29分,最低20分,平均(25.3±4.1)分。
对照组25例,其中男8例,女17例,均龄(61.5±6.2)岁;病程平均(21.3±10.2)个月;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最高29分,最低20分,平均(25.6±3.1)分。
2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1)治疗组:自制艾灸箱:长方形木质箱,设有通风及烟雾循环、排出通道。
箱内肢体前、后、内、外侧四壁设有安装艾灸条的固定夹,该固定夹底设计有滑动轨道,中部有调节和锁定装置,便于调整艾灸热敏点位置、方向。
膝骨性关节炎,中医艾灸来帮忙如今随着社会在不断进步,人口逐渐老龄化,人到中年身体抵抗力和体能开始降低,出现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其中膝骨性关节炎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尤其是秋冬时节是高发时期。
由于疼痛导致大部分患者无法行走甚至下床,生活秩序被打乱的同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一、膝骨性关节炎定义膝骨性关节炎也称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是因为膝关节软骨开始退化并且骨质增生引起的特征性骨科疾病,通常在老年群体中最为常见,由于是慢性疾病,所以其病情发展不会突发性严重,但是伴随着一定的时间就会逐渐加重,产生膝关节肿痛、骨骼畸形、麻木僵硬且无法自主活动,病情严重还会导致患者无法走路并且长期卧病在床。
二、膝骨性关节炎病因根据临床医学资料证明,在我国有将近8%左右的人群患有膝骨性关节炎,致残率高达53%,在区域特征分布中,西南地区的人群明显高于沿海地区人群,农村的患病几率比城市更高,往往是65岁以上女性占大多数。
其诱发因素可能是从中年到老年时期,膝关节持续遭遇不同程度的损伤,肥胖、关节超负荷、曾受过创伤、遗传因素等都会有所影响,除此之外因天气原因,受凉或过度劳累都会引起膝关节不适。
老年人到一定岁数后骨质老化,关节中的软骨合成细胞和合成代谢被破坏,身体营养流失,也会引起膝骨性关节炎发生。
三、膝骨性临床症状膝骨性关节炎的典型症状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畸形、肿胀不适、骨骼摩擦声、肌肉萎缩等,其中关节疼痛是最典型的代表。
其分为初期,偶尔出现疼痛症状,但不影响日常运动;早期,经常出现关节疼痛,略微影响生活起居,在蹲下或上下楼梯有明显感知;中期,持续出现疼痛反应,并直接影响日常生活,行动不便;晚期,已无法下床走路,关节严重疼痛,因为晚期疼痛对患者影响十分严重,行动受限,由于不能活动,肌肉逐渐萎缩并无力,关节因畸形无法打开。
四、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法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就是减轻或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改善或恢复关节功能,保证患者的日常生活不被影响。
艾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的方法关于《艾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的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退行性变关节炎在我们日常生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一般这类病症的出現大部分全是因为大家在平常过度疲劳造成的,并且一般老人患这类病症的概率会较为大,当我们察觉自己得了退行性变关节炎的情况下一定要立即的开展医治,防止病症出現更为比较严重的状况,那麼艾灸治疗退行性变关节炎的方式是如何的呢?1.将艾灸贴放入艾灸棒,或是立即用艾条悬放放到疼痛位置,选穴:类风湿部分艾灸穴位以阿是穴(即疼痛点)或是肿胀形变位置主导。
让病人能够平在床上,施灸者手执艾灸棒,将艾灸棒的火头渐渐地移近病人疼痛位置,围住疼痛位置找寻疼痛点。
当火头烤到某一点时,病人觉得很舒服,觉得热流快速向最深处传输,或有别的出现异常觉得,这就是最好是的医治点。
随后在疼痛点周边翻转艾灸棒,或是挪动艾条熏灸。
还可以围住疼痛位置渐渐地挪动着灸。
施灸者应时刻用右手放到灸穴的周边,认知关注度,以防烫伤病人皮肤。
医治時间:每一次医治最少在40分钟以上。
手腕子部,腿部、都能够那么灸。
2.医治类风湿必求其本。
在医治部分的另外,要重灸下列好多个位置:一、肾俞穴区(腰眼)灸肾俞穴区有补肾的作用。
对肾脏功能、内分泌、骨骼及其人体免疫系统病症等都是有医治功效。
是医治类风湿的主要挑选。
每一次灸治应在30-40分钟以上,最好是能灸到2个肾发热。
二、神阕穴常常灸此穴,能够医治人体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对内脏器官的作用有推动和调节功效。
神阕穴在补亏虚、壮元阳的作用层面,是较为显著的。
每一次灸到肚子里冷烫才有实际效果。
三、中脘穴区常常灸此区位优势,能提升人的基础代谢工作能力,随后变病组织获得明显的修补,还能使病人的消化吸收消化吸收作用充沛。
一开始灸的一段時间内,只灸患者部分和肾俞穴区,每天一次;待部分病症显著减轻后,这好多个位置酌情考虑轮着艾灸穴位。
坚持不懈就一定会出现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