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海洋科学考察船
- 格式:pptx
- 大小:1.88 MB
- 文档页数:23
极地考察船知识点1.雪龙号“雪龙”号是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
2020年 4月23日,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的“雪龙”号和“雪龙2”号船已返回上海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暨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
2.雪龙2号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于2019年7月交付使用,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填补了中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
2022年4月20日,“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完成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顺利返沪。
2.向阳红向阳红是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至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一系列科学考察船。
其中,向阳红10号船是我国为远程运载火箭全程飞行试验首次研制的大型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兼远洋通信船,是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
曾于1985年首航南极。
“向阳红22”是3000吨级大型浮标作业船,是国内唯一具备收放并存放10米大型海洋监测浮标能力的工作船,在国际上也是起吊浮标能力最强的工作船之一。
3.极地号1986年10月31日,我国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极地号”,载着我国第三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在青岛港拔锚启航。
“极地号”由此开始了它的第一个航程,这也是我国航海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4.长兴岛号为15000吨级远洋补给船,隶属海军北海舰队青岛基地,1984年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完成南极长城站的建筑任务。
5.“海洋4”号为5000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1990-1991年参加中国第7次南极考察队,赴西南极的布兰斯菲尔德海区开展海洋地球物理科学调查工作。
【练习】1.(单选)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是( )。
A.雪龙号B.雪龙2号C.向阳红10号D.海龙1号【答案】B。
我国第一艘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是雪龙2号。
2.(单选)1986年10月31日,我国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 )”开始了第一个航程,这也是我国航海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中国十个“大科学装置”作者:安利来源:《百科知识》2016年第17期随着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全面竣工,标志着我国“大科学装置”又完成新的一项。
正如国际空间站、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大科学装置是指那些需要“大手笔”建设,并能长期稳定运行,来实现重要的前沿性的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
下面就介绍我国一些正在运行或在建的大科学装置。
1. 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是中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也是中国第一台高能加速器,1990年建成运行,后又经过一系列改造,已在高能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成果。
到2020年,BEPC的科学目标就基本完成了,科学家设想,未来建成一个50~100千米周长的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进一步将CEPC改建成一个超级质子对撞机。
2. 郭守敬巡天望远镜郭守敬巡天望远镜全称是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它位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基地。
自2012年9月正式巡天以来,已捕获700余万条高质量恒星光谱,超过此前全球所有已知光谱巡天项目获得数据的总和。
光谱包含着关于恒星各种特性的信息,能够揭示其运动状态、温度、质量和化学成分。
3. EAST装置EAST由“实验”“先进”“超导”“托卡马克”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也称“东方超环”,位于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研究所。
“托卡马克”是一环形装置,外面缠绕着线圈,通电时内部会产生强大的磁场,来约束核聚变材料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从而实现人类对聚变反应的控制。
EAST是世界上第一个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而且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
4. 神光II装置“托卡马克”装置的“磁约束聚变”是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的一条途径,另一条途径则是“惯性约束聚变”,即把强大的激光束聚焦到核聚变材料制成的微型靶丸上,在瞬间产生极高的高温和极大的压力,被高度压缩的稠密等离子体在扩散之前,即完成全部核反应。
船型推介952019年第4期总第181期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DOI :10.19423/ki.31-1561/u.2019.04.095中国海洋大学的“东方红3”号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一代深海大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设计,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造。
该船采用AFE 有源前端变频驱动的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设双轴双定距桨、双襟翼舵、1台首侧推、1台尾侧推,DP-1级动力定位,挂中国旗,入级中国船级社。
“东方红3”号是目前世界上同类科考船中定员最多、快速性与经济性指标最高、科考静音环境与居住舒适度最佳、船舶自动化程度最高、作业甲板和实验室面积利用率最大、科考和船舶数据智能化管理程度最高、综合科考功能最完备的新一代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其水下辐射噪声通过挪威船级社DNV GL 的权威认证,获得其全球最高级别的SILENT-R 证书,成为国内首艘、国际上第4艘获得这一等级证书的海洋综合科考船,也是目前世界上获得该证书吨位最大的静音科考船。
“东方红3”号主要尺度及参数如下页表1所示。
该船可对全球海域的大气、水面、水体及海床进行立体、全方位的科学考察活动,船上所配置的科考调查系统参见下页表2。
96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表1 “东方红3”号主要尺度及参数表2 “东方红3”号科考调查系统配置船型推介972019年第4期总第181期“东方红3”号的诞生将进一步确立我国海洋科考数据成果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其投入使用后,将以其对海洋环境的精准测量成为“透明海洋”建设的坚实保障,成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国之重器!(供稿: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民船部)。
科学背景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作为海洋探测与研究的重要平台,其发展水平不仅影响我国海洋科学发展的走向,更直接体现了国家的海洋科技实力。
当前,海洋深部丰富的资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海洋系统和地球科学的系统认知亟待提升,探查深远海这一影响未来国家资源和安全保障的重要领域,已成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命题。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我国深海大洋探测能力与研究水平,是我国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海洋高新技术研发,特别是深海及大洋区的海洋基础科学研究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
作为我国第一艘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引领了我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的发展,是我国未来 10—25 年深远海海洋科学考察的主力船只之一。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将致力以下六大科学目标:大洋环流系统与气候变化;海洋动力过程与灾害; 深海生物、基因资源及生物多样性;大洋生态系统与碳循环;洋中脊与大陆边缘热液系统及地球深部过程; 深海海底油气(含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形成机理。
概述“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是实现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开展深远海考察研究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海洋环境立体探测范围涵盖全球 99.2% 的海域,船舶建造工艺水平和科学考察能力位居海洋强国新建和在建考察船前列。
“科学”号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武昌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建造,于 2012 年建成,母港青岛,由中科院海洋所以“专业运行、开放共享”的模式运行。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总长 99.8 m、型宽 17.8 m、吃水5.6 m,总吨位4 711,抗风力大于12级,续航力 15 000 海里,自持力 60 天,定员 80 人,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有全球航行能力。
船舶采用吊舱式电力推进系统, DP-1 动力定位,一人驾驶桥楼,无人机舱,具备卓越的操控性能。
优化设计的球鼻艏、升降鳍板和艏侧推槽道口封盖的配置提供了低噪声的声学探测环境。
图1 “科学”号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
日至20日,由武昌造船厂组织船东、船检、监理、各设备商及设计单位在东海长江口水域参加为期一周的海上航行试验,各项试验结果反映该船设计和建造十分成功。
不仅空船质量、快速性、操纵性、噪声振动等主要性能全面达到预设目标,而且船舶的综合布置、快速性指标、抗风稳性、电站负荷、船舶油耗、定位能力、动力系统可靠性以及生活环境舒适度,经实船测试结果证明均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型船舶的先进水平,获得了船东的高度评价。
“科学”号是708研究所多年来自主设计的又一型新型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
它的成功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国际新一代科考船的发展特点。
该船在设计时需解决大量现代海洋科学考察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国内尚无可参考的先例;在设计中也尝试了诸多设计创新,例如,为获得优良的科考环境,采用了包括主机双层隔振的综合减振降噪措施;为提高科考作业效率和作业空间,采用国际流行的不对称上建布局,设计遮蔽作业车间和右舷尾部集中控制室,并综合考虑通用实验室和移动式作业甲板;为确保多个重要科考项目的作业工况,设计研制了国内首个科学桅、升降鳍板、首侧推封盖和重力取样翻转机构等新系统。
“科学”号的船型设计以及船上众多系统的设计创新,其本身的理念和实践对于国内科考船设计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些创新设计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海阳光谱号摘要:1.海阳光谱号的背景和概述2.海阳光谱号的主要特点和性能3.海阳光谱号在我国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4.海阳光谱号的发展前景与挑战正文:海阳光谱号,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和建造的一艘海洋科学考察船。
自投入使用以来,它为保障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发展海洋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海阳光谱号的背景和概述海阳光谱号于2008年正式下水,隶属于国家海洋局。
它是我国第一艘拥有现代化海洋观测和实验设备的海洋科学考察船,具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海洋科学考察的能力。
海阳光谱号船长约115米,宽约18米,排水量约6800吨,续航力约15000海里。
船上的实验室和设备舱室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海阳光谱号的主要特点和性能海阳光谱号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和性能:(1)先进的设计理念:采用先进的船舶设计技术和理念,使船舶在航行性能、船舶操纵性、船舶安全性等方面表现优异。
(2)强大的科研能力:船上配备了先进的海洋观测和实验设备,具备进行海洋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多学科综合考察的能力。
(3)节能环保:采用先进的船舶动力系统和节能装置,降低船舶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海阳光谱号在我国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海阳光谱号自投入使用以来,广泛应用于我国海洋科学研究。
它曾参与多次大洋调查、海洋环境保护、极地科学考察等任务,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资料。
此外,海阳光谱号还承担了国际海洋科学合作项目,为国际海洋科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4.海阳光谱号的发展前景与挑战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海阳光谱号在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船舶的科研能力,更新实验设备,以满足海洋科学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海洋科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Atlantis号海洋科学考察船的结构及设备布置目前,美国在海洋研究方面的综合实力是最强的,拥有世界上装备最先进、船只数量最多的海洋科学考察船队。
以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为例,该所已拥有4艘海洋科学考察船,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执行海洋科学综合考察任务,其中2艘考察船(Atlantis和Knorr)可搭载人深潜器。
本文对Atlantis号考察船的船体结构和设备布置情况进行了总结概述,希望能够从中学习到美国在科学考察船设计、建造理念方面的经验。
一、Atlantis号简介Atlantis号是一艘常规考察船,建造于1997年,是世界上现役考察船中航行经历最为丰富的考察船之一。
图1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Atlantis号海洋科学考察船表1 Atlantis号考察船部分规格参数在Atlantis号上,建有六个科学实验室和储存室,装配了精确的导航系统、海底声纳测绘仪和卫星通信设备,并专门配备了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
船上的三套绞车、三台起重机、工作车间及专门的安置舱都是为Alvin号和其他科学考察设备而专门设计的。
Atlantis号可以搭载由36名船员、技术人员、深潜小组成员和24名男、女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团队,进行连续作业最长可达60天。
最近几年,Atlantis号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搭载着阿尔文号在太平洋中对海底火山和热液源进行探测,取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资料。
图2 Atlantis号的轮廓图图3 Atlantis 号主甲板平面图计算机实验室主实验室水 力 实验室ROV 舱储藏室机械车间电子 车间生物分析 实验室水文实验室图4 Atlantis号01层甲板平面图二、船体结构及大型设备的分布1、船体结构图2为Atlantis考察船的轮廓图。
由图所示,Atlantis八层,其中主甲板上方五层,主甲板下两层。
图3为Atlantis考察船主甲板平面图。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敬爱的毛主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里的豪迈诗句。
今天,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人,已经将毛主席的话变成了现实。
现代化的科学考察船搭载着中国科考人远赴大洋,装备精良的载人深潜器保护着中国科考人深入洋底,机动灵活的无人潜水器助力中国科考人勇探深渊。
下面,就让我们细数我国海洋科考中的那些探海神器。
“向阳红”家族
海海域与再次起航时却发生了重大海上交通事故,它在东海海域与外籍货轮相撞而沉没,一颗科考船舶新星就此陨落。
年,我国从俄罗
拖曳各种自主研发的设备开展深海考察,成为我国
几个字的改变,耗
费了我国科研工作者近十年的时间。
相较于“蛟龙”号,
年,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奋
米,坐底马里亚纳
海沟最深区域,至此我国的载人深潜器可以抵达这个蓝色星球大洋深处的每一个角落。
,耗里亚纳“无人潜水器”家族
“雪龙”家族
“雪龙”家族里有两条极地科考船,分别是“雪龙”号和“雪龙2”号。
它们两个虽然相。
海洋工程船分类海洋工程船是一种专门用于海洋工程作业的大型船舶。
它们通常配备有各种专业设备,用于进行水下工程、海底勘探、海洋资源开发、海底管道铺设等各种海洋工程任务。
海洋工程船可以根据其功能和设计特点进行分类,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海洋工程船分类。
### 1. 深海作业船深海作业船是专门用于进行深海工程作业的船舶,通常配备有深海作业设备和工具。
它们可以承载深潜潜水器、遥控水下机器人、水下焊接设备等,用于进行深水管道铺设、海底油气田开发、深海勘探等作业。
深海作业船通常具有较大的工作甲板和大型起重设备,以应对深海环境下的复杂工程任务。
### 2. 海洋地质勘探船海洋地质勘探船主要用于开展海洋地质勘探和海底地质研究。
这类船舶通常搭载地质探测设备、声纳设备、岩心钻探设备等,用于获取海底地质信息、勘探海底沉积物、研究海底构造等。
海洋地质勘探船在海洋科考和资源勘探领域具有重要作用,为海洋地质学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样本。
### 3. 海洋环境监测船海洋环境监测船是用于进行海洋环境监测和调查的船舶,主要用于监测海洋水质、海洋生物、海洋气象等方面的数据。
这类船舶通常配备有多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在海洋中进行长期的水文、气象、生态等多方面的监测工作。
海洋环境监测船在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4. 海底工程船海底工程船是专门用于海底工程作业的船舶,包括海底管道铺设船、海底电缆敷设船、海底采矿船等。
这类船舶通常具有动态定位系统,可以在海洋中准确地定位和稳定工作。
海底工程船配备有大功率的水下作业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在复杂海底环境中进行管道铺设、电缆敷设、深海采矿等工程作业。
### 5. 海洋科考船海洋科考船是用于进行海洋科学研究和调查的船舶,主要用于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海洋气象学等领域的科学探索。
这类船舶通常配备有实验室设备、科学调查设备、大型科学仪器等,用于进行海洋生物取样、海洋地质取样、海洋气象观测等科学研究工作。
向阳红10号科考船下水船载调查设备国际一流国内首艘科研单位与民营企业联合建造的科考船船体完工“向阳红10”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下水该船具备在近海和远洋开展综合海洋环境观测、探测、取样及现场分析能力本报讯(记者孙湫词)8月24日,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浙江太和航运有限公司联合建造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向阳红10”号船体完工,在浙江温州下水,标志着国内首艘由事业单位与民营企业联建的科考船造成。
“向阳红10”号船自2012年6月开工建设,目前船体已建造完毕。
全船采用全回转舵桨电力推进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综合导航定位系统,设计排水量约4400吨,续航力为1.2万海里,船上定员65人,自持力为60天。
该船配备包括深水多波束系统、浅地层剖面仪、超短基线水下声学定位系统、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等国际一流的船载调查设备,是一艘集多学科、多功能、多技术手段为一体、可满足深海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调查研究需求的现代化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具备在近海和远洋开展海洋动力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以及深海极端环境等综合海洋环境观测、探测取样及现场分析的能力。
据悉,这是国家海洋科研事业单位首次和民营企业合作建造海洋科考船,也是积极探索引进民营资本参与国家海洋科考能力建设、增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国家科研事业单位与民营企业科技合作的新模式不仅为我国海洋科考事业开辟了新途径,还将进一步加强国家海洋局与地方政府的海洋科技合作,并在完成国家海洋科学调查任务的同时,实现各方利益的多赢。
下一步,“向阳红10”号船将被拖行至浙江舟山船坞完成一系列设备安装、调试和船舶动力测试工作,预计将于今年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试航。
建成后的“向阳红10”号船将成为国家深海及大洋区的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的海上移动实验室和试验平台。
我国的主要海洋调查船简表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064141 20141000215 赵思源远洋调查船近海调查船船舶名称所属单位排水量(t)船舶名称所属单位排水量(t)雪龙中国极地研究中心21025 向阳红08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608.3大洋一号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5600 向阳红07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307向阳红06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4900 科学三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224向阳红09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4435 海洋2号厦门大学76向阳红14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4400 延平2号福建海洋研究所818向阳红20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3090 润江 1舟山润禾海洋科技开发服务有限责任公司659.2科学一号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3324.35意兴大连保税区永年国际贸易有限公司424实验 3中国科学院3324.35中国海监47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777.58实验 1中国科学院2555 中国海监49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1146.7育鲲大连海事大学5878.8中国海监53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1327东方红2中国海洋大学3500 中国海监62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778发现号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4000 向阳红28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1317发现2号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2722 勘407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1500中国海监169中国海监第八支队4590 兴业号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455中国海监168中国海监第八支队3356.73北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1600 远洋调查船近海调查船船舶名称所属单位排水量(t)船舶名称所属单位排水量(t)中国海监84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1740 南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1980向阳红10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太和航运有限公司4615.8中国考古01国家文物局900科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5027.9浙海科1浙江海洋大学296向阳红03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5176.4海大号青岛海大海洋能源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650中国海监111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4420 中国海监15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1740向阳红18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380 中国海监27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1350向阳红0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4980 中国海监17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1150嘉庚厦门大学3728 中国海监18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1050张謇上海彩虹鱼科考船科技服务有限公司4800 向阳红81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390海洋石油709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5526.413创新一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589海洋石油708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11986 海力青岛海力海洋调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1113.2南海503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