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CCM 积冰防冰一体化解决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28.76 MB
- 文档页数:44
水道STAR-CCM+分析过程一、前处理1、导入面网格选择面网格文件导入模式,选择创建新零部件,其他保持默认下图为导入的水道的几何视图PRT001在零部件中的上,右键,选择修复表面保持默认设置点击右下方的执行,查找有问题的面下面两幅图是显示的有问题的面或者线,其中的2和3是无关紧要的,取消勾选,并且可以看出第1项(穿刺面)有一个错误,从下面的第三幅图也可以看出。
一定要做但是很基础,有穿刺的面(关于表面的修复是个比较费时且复杂的活,好)通过观察把相应的面删除选中需要删除的面之后,点击删除面,ctrl键,并多选这几条曲线(需要构成一个回路)下图为删除之后的面,按住选择填充孔,就可以把这个面补上。
下图为填上的面,此时穿刺面已经没有了,并且没有自由边了。
2、拆分表面因为建立这个模型的时候,表面分的比较多,所以可以先合并表面,在拆分表面之前,把所有的表面全部选上,右键,点击结合。
有两种方法可以拆分表面方法1 直接在表面选择以角度分割选择根据角度进行分割70(根据模型的形状进行设定,根据经验)点击确定把角度改成下图为根据角度分割出的六个表面(一会还有根据表面的类型和用途,进行合并)下图是把表面按类型进行结合和重新命名之后的图方法2 在修复表面里进行表面拆分右键零部件PRT0001,点击修复表面选择一个面(双击一个面,软件会自动的根据一些规则把这个面全选上)在组织里,按图中的设置勾选,点inlet)点击新建,会出现右边的对话框,输入这个面的名字(在这里命名为击确定。
点击修改,即可储存这个零件表面命名的设置其他几个面和这个方法一样,不再赘述。
.如果有零件没有出现,可能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可能是几何场景没有打开,双击即可打开几何场景,并且要检查几何和轮廓的可见性,在几何和轮廓右击,即可切换可见性。
如果看到几何场景已经打开,但是看不到零件拖拽零件到几何场景中,释放鼠标,选择添加到几何(几何是三维表面图,轮。
廓是轮廓线)如果单一表面不出现,也是通过拖拽进行显示的。
基于STAR-CCM+汽车除霜系统CFD仿真分析与优化
代伟峰;杨晓萌;刘晓
【期刊名称】《重型汽车》
【年(卷),期】2022()3
【摘要】汽车空调除霜性能对汽车驾驶和交通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STAR-CCM+通过CFD方法对某重型卡车的空调除霜性能进行分析,找出除霜系统的优化方案。
通过对除霜系统出风口位置、出风口格栅结构、风管管道及出风格栅方向进行优化设计改进,除霜性能在-30°得到改善与提升,最终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除霜系统。
【总页数】3页(P26-27)
【作者】代伟峰;杨晓萌;刘晓
【作者单位】中国重汽集团汽车研究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
【相关文献】
1.基于CFD的汽车空调除霜性能分析及优化
2.微型汽车前挡风玻璃除霜风道的CFD仿真与优化
3.基于CFD分析的汽车除霜风道优化设计
4.基于STAR-CCM+的汽车除霜风道CFD分析及优化
5.基于STAR-CCM+的汽车挡风玻璃除霜性能提升的仿真分析与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9卷第2期2010年6月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 Aided EngineeringVol.19No.2Jun.2010STAR-CCM +使用技巧收稿日期:2010-04-281如何充分利用STAR-CCM +的一体化集成优势?STAR-CCM +的操作是流程化的,整个CAE 分析流程都集成在1个界面中,用户可以完全摆脱学习和掌握专业CAD 造型软件,其他网格生成、表面处理等前处理软件以及结果处理、动画制作等后处理软件的漫长和痛苦的过程.其中,3D-CAD 模块的加入,更加强化一体化带来的高效便捷的优势.如在旋风式分离器的设计中,出口深度通常是个需要改变的参数,以寻求更优的分离效率.用户可以在STAR-CCM +中绘制分离器草图时,勾选出口深度的Expose parameter ?选项,即将其指定为Design Parameter.通过对其他相关边进行位置约束,即可实现改变Design Parameter 来改变整体几何外形的目的(见图1),用户无须设置网格模型、尺寸及边界条件,就可以直接生成网格并实施计算,大大缩短优化改进设计的分析周期.图1通过Design Parameter 改变几何外形2多面体网格有哪些优势?STAR-CCM +中的多面体网格技术非常先进成熟.多面体网格具有六面体网格的精确度兼具四面体网格的易生成性,在STAR-CCM +中是最常用的网格类型.多面体具有比四面体网格更好的收敛性和更小的网格依赖性,大大降低用户的硬件资源要求和计算时间.用某赛车外流分析实例说明选择多面体网格的优势,见图2.在该例中,若采用四面体网格,则需要210万个网格才能消除网格依赖性,占用内存1.3GB ;若采用多面体网格,则仅需35万个网格就可消除网格依赖性,占用内存900MB.图3和4分别为四面体网格和多面体网格在相同计算条件下监控得到的阻力因数和升力因数曲线的收敛情况,可以看出,后者收敛速度远快于前者.图2某赛车外流场分析图3四面体网格阻力因数和升力因数收敛曲线图4多面体网格阻力因数和升力因数收敛曲线3STAR-CCM +中如何局部加密体网格?STAR-CCM +中可以对局部区域内的表面参数、体网格参数等进行单独控制,常用于对空间网格进行局部加密,见图5.图5体网格局部加密加密过程如下:首先,在管理树Tools>Volume Shapes上点击右键,在New Shape下选择要加密区域的形状,如长方体(Brick)、锥体(Cone)、柱体(Cylinder)和球体(Sphere)等.进入编辑状态后,用鼠标拖动或坐标输入的方式确定加密区域的大小范围,并点击Create建立,在Volume Shapes节点下会生成1个子节点(如Brick1),即新建的区域.然后,右键点击Continua>Mesh1>Volumetric Controls选择New新建,出现子节点Volumetric Control1,在其属性窗口中将Shapes项选入前面新建的加密区域Brick1.在Volumetric Control1>Mesh Conditions中选择与体网格相关的Mesher(如Polyhedral Mesher,Trimmer等)并在其属性窗口中将Customize…项勾选.在Volumetric Control1节点下会生成Mesh Values子节点,修改其参数可以单独控制加密区域的体网格尺寸,实现局部加密的目的.4STAR-CCM+中如何处理无厚度表面生成双面边界层网格?在生成体网格时,如果遇到空间中的无厚度表面,按下述方法处理可解决拓扑封闭问题,并可在表面两侧生成质量很高的边界层网格(图6).图6无厚度表面边界层网格右键点击Regions>Region1>Boundaries节点下的空间面名称,选择Convert to Interface(s),将此无厚度面转换成Interface.修改Interfaces节点下此无厚度面interface的属性,将Type选择为Baffle.在该Interface节点下的Mesh Conditions下Interface Prism Layer Option属性打勾选中.从Interface节点向双面产生边界层,默认的边界层参数是在Mesh Continua里设定的全局参数.如果需要定义向双面生长的不同参数,需要修改Regions>Region1>Boundaries里,对应于生成Interface节点的2个Boundary节点的Mesh Conditions里的Customize Prism Mesh参数来实现.(待续)(本文由西迪阿特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技术部供稿.读者若对STAR-CCM+产品感兴趣,可以联系support@.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上接第97页)5在MSC Patran中如何撤销已选择的单元或节点?当模型较大且选择较多单元或节点时,如果使用Backspace键撤销选择会浪费较多时间,但采用以下2种方法可以快速撤销已选单元:(1)双击选项框;(2)充分利用快捷键Tab,同时按下Tab键和Shift键.通过这2种方法就可以1次选中要删除的所有单元或节点,然后1次性删除即可.6在LS-DYNA中简化积分时怎样避免或减小沙漏?在显式动力分析中采用简化积分可以极大节省数据存储量和运算次数,并且在大变形分析中更加适用.但是,简化积分会出现沙漏(零能模式),因此需要有效控制分析中可能出现的沙漏变形,控制沙漏的方法有:(1)尽可能使用均匀的网格划分;(2)尽量避免单点载荷;(3)由于全积分单元不会出现沙漏,用全积分单元定义模型的部分或全部以减小沙漏;(4)全局增加模型的体积黏性.7在HyperMesh中如何改变壳单元的方向?前处理有限元软件HyperMesh划分好面网格后,可能会存在同一个面上单元方向不一致的情况(颜色光亮度有一定差异),在后续施加面载荷或定义单面接触时需要改变壳单元的方向,使同一面上壳单元的方向一致.修改方法为:(1)在主菜单区选择Tools->normals;(2)通过组件或直接选择同一面上的单元,并采用color display normals显示方式,点击display normals,由此直观地通过蓝红2种颜色的单元将不同方向的单元区分开来;(3)在orientation中选择面上的1个单元,点击adjust normals,则所在面上壳单元的方向都改为orientation 中所选单元的方向.(摘自同济大学郑百林教授《CAE操作技能与实践》课程讲义.)99第2期STAR-CCM+使用技巧。
STAR-CCM+——新一代CFD集成化平台STAR-CCM+简介 (1)STAR-CCM+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1)STAR-CCM+的网格方案 (7)STAR-CCM+的专业模块 (12)STAR-CCM+在工业中的应用 (14)STAR-CCM+简介STAR-CCM+是CD-adapco集团推出的新一代CFD集成化平台。
采用最先进的连续介质力学算法(computational continuum mechanics algorithms),并同卓越的现代软件工程技术相结合,拥有出色的性能和高度的可靠性,是热流体工程师强有力的分析工具。
在完全不连续网格、滑移网格和网格修复等关键技术上,STAR-CCM+经过来自全球10多个国家,超过200名知名学者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已成为同类软件中网格适应性、计算稳定性和收敛性方面的佼佼者。
近年来,STAR-CCM+一直是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的通用平台,并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如今,STAR-CCM+本身已经不仅仅是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其最新发布的版本基于领先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求解器引入了结构分析计算的求解能力,同时还添加了噪声求解功能。
一个流动、传热、应力和噪声模拟一体化的通用软件首次呈现在用户面前。
STAR-CCM+强大的网格生成工具,完备的物理模型和先进的CFD技术使得其被广泛应用于所有流体计算领域,涉及的行业有航空航天、汽车、生物医疗、建筑、化学、电子器件、能源、石油天然气、环境、船舶和旋转机械等。
最新发布的STAR-CCM+版本在网格生成技术、物理模型、连续介质数值算法、大规模并行计算能力、集成的用户界面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进一步巩固了STAR-CCM+在通用计算流体力学方面的领导地位。
STAR-CCM+的主要功能与特点友好的用户界面z集成的图形用户界面—将前后处理与计算分析集成在同一个环境中;z跨平台的用户界面—界面采用JA V A语言编写,可实现通过C-S模式进行跨操作系统的工作,并行计算可多个操作系统进行;z可采用C/C++/FORTRAN语言编写用户子程序,并可使用Java语法编辑场函数;z丰富的图片系统。
第1期机电技术基于STAR-CCM+的某SUV下车身减阻优化研究刘松源(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119)摘要:为研究整车下车身减阻优化方案,采用Hypermesh软件对SUV整车模型进行几何清理和网格划分,利用STAR-CCM+对气坝与车身下护板整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增加车轮前的气坝显著改善车轮处流场,可降低C d值0.016;增加两侧下护板显著改善排气管两侧流场,可降低C d值0.015;增加油箱、悬架处下护板可降低C d值0.01。
关键词:汽车;减阻;下车身;STAR-CCM+中图分类号:U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801(2019)01-065-03DOI:10.19508/ki.1672-4801.2019.01.019近日,环保部正式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征求意见稿)》;该标准预计在2018年底正式出台,并计划于2020年7月1日起分阶段实施。
且2014年国家出台的汽车法规GB19578—201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和GB27999—201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规定了在2020年将整年综合油耗必须达到5.0L/100km的目标[1]。
这些要求使得在车型开发时,将降低风阻这一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车型开发至整车阶段时,由于外造型已经冻结、上车身的减阻优化已经停止,为了达到整车风阻要求,必须进行下车身的减阻优化。
风洞试验研究方法虽然准确性更高,但是既费时又费力,成本也极其高昂。
故在预研究阶段可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来提高科研效率。
本文结合东南汽车某款SUV,以下车身为研究对象,对气坝、下护板等组件进行研究,采用Hy⁃permesh和STAR-CCM+对整车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增加组件后的流场分布情况。
通过流场分布一方面研究这些组件实现降阻的机理;另一方面通过优化实现降阻的目标,为整车的降阻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STAR-CCM+仿真软件的双体船水动力性能分析
丁垤涛;蔡树斌;黄技
【期刊名称】《造船技术》
【年(卷),期】2024(52)3
【摘要】以某双体船为研究对象,基于STAR-CCM+仿真软件,按网格无关性验证和时间步长无关性验证的要求,对双船体船静水阻力进行数值方法验证,证明数值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对不同片体间距、不同片体形态和不同斜向航行角度等工况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双体船水动力性能。
计算结果表明:在双体船直航时,在片体间距比为0.2、弗劳德数为0.4的工况条件下,与同一航速的其他工况条件相比静水具有明显的骤升现象,且总阻力系数达最大值14.56×10-3;在片体外旋转2°时,与其他旋转角度相比阻力值最小。
研究发现,无论是在直航还是斜向航行的情况下,双体船的总阻力系数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说明该船型在处于高速航行状态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总页数】5页(P12-15)
【作者】丁垤涛;蔡树斌;黄技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船舶与海运学院;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61
【相关文献】
1.基于STAR-CCM+的水动力翼对双体船阻力影响研究
2.基于STAR-CCM+的螺旋桨水动力性能分析
3.基于STAR-CCM+的3200t甲板驳船水动力性能分析
4.基于STAR-CCM+的小型无人双体船水动力性能分析
5.基于STAR-CCM+的无轴轮缘推进器水动力性能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门子 STAR-CCM+软件新增全面集成的设计探索和优化功能作者:暂无来源:《智能制造》 2017年第7期西门子最新发布的多物理场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与分析软件STAR-CCM+ 无缝集成了两项新增功能,助力用户实现自动化产品设计和优化。
STAR-CCM+ 12.04版引入Design Manager 和STAR-Innovate 软件。
DesignManager 可以帮助用户轻松探索其CFD 仿真中的多个设计选项,而STAR-Innovate 软件则提供与HEEDS 软件一样的成熟的设计优化技术, 该技术是西门子2016 年收购CD-adapco的成果之一。
STAR-CCM+ 由Siemens PLM Software 研发,是其强大的仿真和测试解决方案套件Simcenter 的一部分。
Design Manager 让用户能够在STAR-CCM+ 中直接建模并自动测试不同的设计方案,包括流程管理和性能评估。
它充分利用STAR-CCM+ 的一体化平台、自动网格、流水线式工作流程以及高精度的物理模型等特点来克服仿真的复杂性,而这些复杂性正是传统意义上阻碍用户使用CFD 仿真的因素。
Design Manager 嵌入到STAR-CCM+ 12.04 的每个分析中,通过评估几何体和操作条件等参数的变化,实现设计探索的自动化。
利用新增的STAR-Innovate 这一软件,用户可以更进一步进行单目标和多目标的优化分析,利用HEEDS 中成熟的设计优化技术来对设计空间进行智能探索。
同时,STARInnovate还提供随机性分析能力,帮助工程师确定其仿真预测对输入参数微调的敏感性,例如,关键尺寸上的制造公差,或边界条件的波动等。
Siemens PLM Software 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Jean-Claude Ercolanelli 表示:“我坚信单一工况的工程仿真即将成为过去式,如果客户知道如何使用STAR-CCM+,那他们一定也会使用Design Manager。
基于STAR-CCM+的水动力翼对双体船阻力影响研究
姚国全;刘颖;赵应江;邱鹏
【期刊名称】《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年(卷),期】2018(042)004
【摘要】为了研究水动力翼对双体船的阻力影响,首先进行了基于STAR-CCM+的双体船数值仿真,得到合理的仿真结果后再进行设计航速不同水翼攻角和不同水翼位置的数值仿真,根据数值仿真结果设计双体船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STAR-CCM+进行双体船阻力仿真具有较高精度,在双体船尾部安装水翼有一定减阻效果,最大减阻率达到2.141%.
【总页数】5页(P682-685,690)
【作者】姚国全;刘颖;赵应江;邱鹏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武汉43006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武汉430205;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武汉430063;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武汉4300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64.6+9
【相关文献】
1.基于STAR-CCM+的帆板帆翼空气动力性能数值模拟 [J], 何海峰;郑伟涛;马勇;韩久瑞
2.基于Star-CCM+的空气动力艇水动力性能研究 [J], 魏成军
3.基于STAR-CCM+的潜艇舵翼水动力性能研究 [J], 李士强;肖昌润
4.基于阻力性能的高速双体船水动力构型优化 [J], 袁文鑫;杜林;于群;陈景昊;李振琦;李广年
5.基于STAR-CCM+的双体船阻力预报 [J], 熊志鑫;李金汪;许雷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件背景与目的•STARCCM界面与基本操作•网格划分技术详解•物理模型设置与求解过程剖析目录•后处理功能应用与结果展示技巧•案例分析:典型问题解决方案•课程总结与展望01课件背景与目的STARCCM软件简介123培训目标与课程安排培训目标课程安排学员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了解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对于没有接触过CFD软件的学员,建议提前预习相关基础知识,如计算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常用物理模型等。
学员应自备笔记本电脑,并安装好STARCCM软件,以便在培训过程中进行实践操作。
010203学员基础要求及预备知识02STARCCM界面与基本操作界面整体布局包括菜单栏、工具栏、模型树、属性栏、图形菜单栏提供文件、编辑、视图、插入、工具、窗口、帮工具栏模型树属性栏图形窗口软件界面布局及功能区域介绍选择文件类型、设置文件名和保存路径,创建新的模型文件。
新建模型文件基本操作流程演示支持多种格式的三维CAD 模型导入,包括STEP 、IGES 、STL 等。
导入几何模型选择合适的网格类型、设置网格参数,对几何模型进行离散化。
创建网格选择合适的求解器、设置求解参数,进行数值计算。
求解计算选择相应的物理场,设置边界条件、初始条件、材料属性等。
设置物理模型查看计算结果、生成图表、动画等,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后处理分析0102选择工具移动工具旋转工具缩放工具快捷键030405常用工具与快捷键使用方法03网格划分技术详解网格划分原理及方法分类网格划分基本原理方法分类结构化网格与非结构化网格对比结构化网格优点包括生成速度快、质量好、数据结构简单等;缺点在于对复杂几何形状的适应能力差。
常用于简单的二维和三维问题。
非结构化网格优点在于对复杂几何形状的适应能力强、局部加密容易等;缺点在于生成速度慢、质量不易控制、数据结构复杂等。
常用于复杂的二维和三维问题,如流体动力学、结构力学等。
网格质量评估与改进策略质量评估指标改进策略04物理模型设置与求解过程剖析用于模拟气体或液体的流动行为,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能源等领域。
技术干货︱吹泡泡-STAR-CCM后处理新功能如果我跟你提到泡泡,你会想到什么?可能不会是想到CFD的结果后处理吧?我首先想到的是有趣的事情!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孩,吹泡泡,凝视着它们飞扬的样子。
我记得自己追着泡泡,希望他们能持续尽可能长的时间。
有趣的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会让我如此感兴趣。
更重要的是,即使在当今的高科技世界中,吹泡泡仍然会让任何一个孩子都惊叹不已。
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了物理学的美!我远没有想到几十年后,我会在完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另一种形式的泡泡,一种会让我又兴奋又怀旧的泡泡。
气泡图是STAR-CCM+v2020.2中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新方法。
在对CFD结果进行后处理时,气泡图允许您在单个XY图上添加多层信息。
这样,您可以轻松地消化复杂的信息集,以更好地了解您的产品性能。
这不仅适用于单个仿真,还适用于设计探索优化研究。
您可能不会想到一个设计分析会吹多少气泡---直到您对CFD结果进行后期处理。
下面的四张图为旋转风扇的分析结果,很好地说明了从常规2D图到使用高级多维气泡图的显示对比。
第一张图只不过是一个常规的XY图,其中显示了切线速度和压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切换到气泡图样式,我们可以向数据集添加第三维。
如第二幅图所示,这就是气泡大小帮助将径向速度的关系加入到图形中。
但是又怎么了?温度还要考虑进来,并且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在图中必须要有温度的位置!幸运的是,我们有气泡的颜色,可以避免发生冲突!这样,我们现在可以在第三幅图中全面地分析我们四个不同参数之间的关系,确定我们产品的性能趋势。
如果仅对部分信息感兴趣,那么我们可以重点关注部分数据!比如第四个气泡图上,我们采用涡量大小来聚焦数据,可以专注于高涡量的情况。
压力与切向速关系气泡大小表示径向速度增加气泡颜色表示温度气泡图中的数据聚焦气泡图也非常灵活,可以使用线性(默认),对数或面积进行缩放。
采用对数或面积时,数据源中的任何负值将由带有X的圆圈直观表示。
1介绍本柴油机缸盖水套底面部分区域冷却液的流速较低,针对此问题对缸盖进行改进,本文对原模型及改进后的缸盖模型按进行仿真分析,通过CFD 计算,得到水套整个流场的分布(包括速度、压力等),并把改进模型的CFD 分析结果与原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
2模型建立建立原模型及改进后水套冷却液流域的CAD (Pro/E )模型,并在STAR-CCM+中采用六面体网格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网格基本尺寸为1mm ,在油嘴处细化为0.5mm ,柴油机缸盖水套生成的网格总数大约160万。
随后对两模型定义边界条件和流体模型。
在生成的网格上定义入口、出口、壁面。
入口处根据水泵流量输入标定点质量流量为0.7kg/s ,计算流体为水,入口处流体温度为353K ;为得到换热系数,假定缸盖壁面温度为393K ;出口处边界条件为:压力出口。
采用稳态的k-ε模型,壁面采用标准壁面函数处理,计算次数设定为2000次。
(a )原机型缸盖水套(b )改进机型缸盖水套图1缸盖水套几何模型3模型计算结果分析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主要从压力、流速、换热系数几个方面考虑,对排气门和油嘴附近热负荷较大的区域也要重点分析。
图2为两个机型缸盖水套总压结果分布图,可以看出两个机型总压分布基本相似,都是下方入水侧压力较大,上方出水侧压力较小;观察标注区域,发现改进后机型的压力梯度明显减小,同时改进后的缸盖水套模型在喷油器附近的压力梯度也较原模型的小。
对于原机型的缸盖水套进出口的压差为5.27e+03Pa ,而改进机型缸盖水套进出口的压差为5.48e+03Pa 。
图3为两个机型缸盖水套流速结果分布图,默认的流速分布区间为计算区域的最大及最小值,默认得到的改进后的柴油机最大流速为3.1474m/s ,原机型的最大流速为3.6171m/s ,为了更好地对两种机型进行对比,把改进后的流速分布最大值改为3.6171m/s 与原机型一致。
通过对上述两机型的对比分析发现,改进机型的缸盖水套冷却液的平均流速为0.529m/s ,而原机型的缸盖水套冷却液的平均流速为0.467m/s ,同时观察标注区域,发现原机的低流速区域在改进机型中得到了改善。
基于STAR-CCM+的船舶喷涂车间流固耦合模拟对比尚少文;刘兵红;郭冠维【期刊名称】《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1)003【摘要】目的对辐射采暖和热风采暖下的船舶喷涂车间和车间内固体工件表面温度进行对比分析,为船舶喷涂时选择采暖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STAR-CCM+5.02中新增的3D-CAD功能建立车间模型,选用软件中的辐射换热模型、对流换热模型以及耦合求解器,结合不同数据,模拟得到适合喷涂的结果.结果辐射采暖车间内温度基本稳定在23 ~24℃,固体表面温度在20℃左右,车间内气流速度达到0.20 ~0.30 m/s;热风采暖车间内温度基本稳定在18 ~23℃,固体表面温度在18~22℃,车间内气流速度达到0.35 ~0.50 m/s.结论辐射换热下车间内温度分布更均匀,气流组织速度更适合喷涂,而纯热风采暖下车间内温度会产生较大的梯度,气流组织受扰动较大,不利于喷涂.【总页数】10页(P524-533)【作者】尚少文;刘兵红;郭冠维【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沈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管网输配分公司,辽宁沈阳11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832.5【相关文献】1.船舶喷涂车间顶面热水辐射供暖系统流场模拟 [J], 尚少文;郭冠维;刘兵红;邹崴2.流固耦合与非流固耦合在深基坑模拟中的对比分析 [J], 林国威;左人宇;陆钊;翟东格;卢镇文3.基于STAR-CCM+的船舶阻力预报 [J], 林宏达4.基于STAR-CCM+的船舶破舱进水模拟 [J], 王涛; 张维英; 胡丽芬; 于博文; 王树祥; 鲁纪元5.基于PROFlsafe总线安全技术在汽车喷涂车间的应用——配备PROFlsafe的传送技术的德国宝马雷根斯堡工厂喷涂车间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