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纳税评估方法及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6.75 MB
- 文档页数:37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篇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一、内容提要**省**县国税局在**市国税局推行的税收风险管理框架下,关注纳税人各种信息的收集,应用分析工具识别其中可能带来税款流失的风险因素,为纳税评估找准切入点,强化了税源管理。
2004年11月15日**县国税局根据该县超市行业纳税状况普遍较差的实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b超市作为评估对象,成立了由第二税务分局分管副分局长为组长,分局2名税收分析员和1名责任区管理员为组员的纳税评估小组,通过对该户涉税指标分析、约谈和实地查验有效地控制了该县超市行业的税收风险,至2005年2月20日,历时三个多月的评估处理终结,b超市共补申报销售额957264.95元,补税162735.04元,加收滞纳金2359.66元。
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行业集中评估,补税52.63万元,同时修改完善了2005年度超市行业相关涉税参照指标。
二、案例介绍(一)分析选案1、选案背景。
**商业超市,自2000年第一家a公司开业,2001年、2002年相继增加了b、c、d三家,且各家超市在县城竞相增加网点,开展价格竞争、地域竞争、服务竞争等一系列的商业活动。
全县商业超市经营的面积从2000年的400平方米,发展到2004年的5000平方米;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3人,发展到2004年的306人(其中:固定职工194,厂家促销人员102人);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450万元,实现增值税5万元,上升到2003年的2600万元,实现增值税37万元;2004年1-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850万元,入库增值税108万元(包括评估入库数),入库所得税17万元,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
然而,从2003年申报资料分析,各超市的增值税负水平极不均衡,企业零申报、负申报、低税负现象比较普遍。
特别是2004年上半年,县稽查局在对几个超市的检查中,发现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帐外经营、迟做销售、错用税率、获取返利等经济利益不计税等偷税行为。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对纳税人申报的所得税数据进行核实和调整,以确保其真实、合法、完整的过程。
纳税评估不仅有助于防止税收漏缴和违规行为,还能帮助纳税人自我纠正,减少不必要的税务检查和处罚。
指标分析法: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指标分析,如利润率、税负率、成本费用比例等,评估其经营状况和纳税申报的合理性。
数据比对法:将企业的申报数据与同一行业或类似企业的数据进行比对,以判断其申报数据的合理性。
流程审查法: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审查,了解其经营状况和纳税申报的合理性。
专家评审法:邀请税务专家对企业的纳税申报进行评审,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某公司是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近期被税务机关发现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数据存在疑点。
经过纳税评估,发现该公司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部分员工工资未按照规定进行税前扣除,导致所得税费用虚高;针对这些问题,税务机关要求该公司进行调整和整改。
经过调整后,该公司的纳税申报数据得到了修正,避免了可能的税务处罚。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纳税评估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纳税人的问题,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推动税收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税种,对于企业的盈利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如何合理规划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阐述纳税筹划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规定的差异、税率的优惠等各种合法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或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以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利润。
纳税筹划应遵循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原则,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进行,不能违反税收法规。
纳税评估流程方法及案例分析纳税评估是指对纳税人进行税务风险和遵纳法规的评估工作。
通过对纳税人的经营、会计信息、税务申报等进行全面和深入的调查和评估,可以发现纳税人可能存在的税务问题,帮助纳税人合理遵纳税收法规,降低税务风险,从而实现税收合规和减少税务纠纷的目的。
纳税评估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前期准备:确定评估的范围和目标,收集纳税人的相关资料,包括经营状况、会计报表、税务申报等。
2.资料分析:对收集到的纳税人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了解纳税人的经营状况、税务情况和风险点。
3.税务审查:通过对纳税人的税务申报、账务凭证、票据等进行审查,对纳税人的税收遵守情况进行评估。
4.风险评估:根据资料分析和税务审查结果,评估纳税人存在的税务风险,包括税务申报错误、税务筹划问题等。
5.问题反馈: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纳税人,指出存在的纳税问题和改进措施,帮助纳税人遵守税收法规,减少税务风险。
纳税评估的方法可以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和评估目标选择灵活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财务比率分析:通过对纳税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计算出一些财务比率,如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从而评估纳税人的税务状况和风险。
2.审查纳税申报:通过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表、账务凭证等进行审查,查找可能存在的申报错误和逃税行为,评估税务合规性。
3.交叉比对法:通过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纳税申报的关键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如销售额与应纳税额、购进发票与销售发票等比对,发现可能存在的虚开发票等问题。
4.稽查取证法:通过对纳税人的经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取证,获取相关证据来评估纳税人的税务遵守情况和潜在风险。
以下是一个纳税评估的案例分析:公司是一家制造业企业,纳税评估的目标是评估该企业的税务合规性和风险。
流程如下:1.前期准备:确定评估目标和范围,收集该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报表和税务申报等资料。
2.资料分析:分析该企业的财务比率,如销售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
纳税评估案例分析报告纳税评估作为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管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规范纳税行为、保障税收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具体纳税评估案例的深入分析,揭示纳税评估的工作流程、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成效,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纳税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一、案例背景本次纳税评估的对象是一家名为_____的制造业企业,该企业主要生产_____产品,年销售额约为_____万元。
在日常税收征管中,税务机关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该企业存在一些疑点,如税负率偏低、成本费用异常等,因此决定对其进行纳税评估。
二、评估方法与数据来源(一)评估方法1、指标分析法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指标、税收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如税负率、毛利率、费用率等,与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找出异常指标。
2、逻辑推理法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和财务核算特点,对其成本、收入、费用等数据进行逻辑推理和合理性判断。
3、实地核查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存货、固定资产等进行实地查看和盘点,核实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
(二)数据来源1、企业申报的纳税资料,包括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等。
2、税务机关内部征管系统中的数据,如发票开具信息、税款缴纳记录等。
3、第三方数据,如工商、电力、银行等部门提供的数据。
三、评估过程与发现的问题(一)财务指标分析1、税负率分析通过计算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和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发现其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增值税税负率为_____%,而同行业平均水平为_____%;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为_____%,同行业平均水平为_____%。
2、毛利率分析计算企业的毛利率为_____%,与同行业平均毛利率_____%相比,明显偏低。
3、费用率分析企业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其中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偏高,可能存在费用列支不合理的情况。
(二)逻辑推理分析1、收入与成本的匹配性分析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成本核算方法,发现其成本结转与收入确认存在不匹配的情况,部分产品的成本结转偏高,导致毛利率偏低。
从细微处入手,全方位做好纳税评估工作——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纳税评估案例根据省局重点税源纳税评估的工作安排,由我局对xx酒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2011年度纳税情况开展纳税评估工作。
一、企业基本情况及纳税申报情况xx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属行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经营范围:白酒、玻璃制品生产、销售,登记注册类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315000000元。
该公司于2002年成立,目前共有六个生产厂区,8000条窖池,35条灌装生产线,年生产量10000吨左右。
其中,六厂为新建厂区,建设工程刚刚结束,已经调试生产, 新增加窖池3000多条,14条灌装生产线,六厂工程进行外包建设。
本次评估涉及税种: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2010年度,销售收入102301万元,应纳已缴税额6578万元,税负率6.43%;2011年度,销售收入121942万元,应纳已缴税额6018万元,税负率4.93%。
消费税:2010年度应纳消费税23319万元,税负率21.66% ,2011年度应纳消费税27565万元,税负率21.56%。
企业所得税:2010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914万元,销售毛利率为38.6%,所得税贡献率0.89%,2011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1184万元,销售毛利率为35%,所得税贡献率0.97%。
二、案头分析及疑点核查1、关注销售毛利率下降及增值税税负率下降:2010年销售毛利率为38.6%,2011年销售毛利率为35%,下降3.6个百分点,2010年增值税税负率6.43%,2011年增值税税负率4.93%,下降幅度23.3%。
通过比对分析,评估组认为企业可能存在虚增进项税额、销售货物未确认收入或未不及时确认销售收入、低价销售等问题;2、分析企业财务报表:2011年年初存货4.9亿,年末6.7亿,与年销售10亿的规模相比其占比是不合理的;应收票据年初2011年年初2.4亿,年末3.7亿,其他应收款2011年年初0.75亿,年末0.98亿,应收的款项都呈增大的趋势;预收帐款2011年初1.73亿,年末4.58亿增加,本年增长近3亿,另外该企业存货数额也很大,结合存货科目一起进行联动分析具体核查采用预收帐款方式,核实发出商品时是否按规定确认销售收入,有无少计或延迟缴纳增值税;在建工程2011年期末达到了2.6亿,企业在建工程规模较大,可着重核查企业是否有领用材料用于不动产在建工程和购进不得抵扣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抵扣的现象;3、核实免税产品是否按规定做进项税额转出大型白酒生产企业多以自酿原酒加少量外购酒液勾兑生产为主,而自酿生产工艺的副产品酒糟是很好的牧业饲料,由于酒糟饲料免征增值税,在销售实现后应计算转出耗用材料的进项税额,企业是否存在产出酒糟不按规定入账、少转出进项税行为;4、核实消费税计税依据很多酒类生产企业通过设立销售公司来规避消费税,而该企业同样设立独立的销售公司负责产品销售,评估组认为应核实企业是否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380号)的规定计算消费税.根据该规定,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高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以上的,税务机关暂不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对于低于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按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对于高于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税;所以消费税计税价格是很多酒类生产企业筹划的重点,重点核实企业是否严格按文件规定计提消费税。
关于对××贸易公司的纳税评估案例一、确定对象:2008月5月,评估人员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时发现××贸易公司2 007年度销售收入26386197.64元,而2006年销售收入为32842394.37元,20 07销售收入较2006年大幅下降,降幅达19.66%。
而两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均在88000多元左右,相差不多,因此产生了该公司是否存在少计收入、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将该公司列为评估对象。
二、评估分析:(一)了解基本情况评估人员通过征管信息系统基础信息查得,该贸易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注册资金100万元,自营和代理各种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企业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
通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表及财务报表了解到该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263 86197.64元,营业成本22020681.36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91.15元,销售费用3790120.31元,管理费用306943.57元,财务费用16928.67元,营业外支出15616.56元,利润总额269485.36元,应纳税所得额269485.36元,未有纳税调整项目。
(二)分析比对在征管信息系统内调阅该公司2006年度、2007年度财务报表,比较分析近两年主要税收和财务指标。
企业近两年税收和财务指标单位:元所属期2006年2007年增减比财务指标营业收入32842394.37 26386197.64 -19.66%营业成本28487250.10 22020681.36 -29.37%营业税金及附加258.72 291.15 12.53%销售费用3823997.98 3790120.31 -0.89%主营业务利润530887.57 575104.82 8.33%管理费用265615.39 306943.57 15.56%财务费用16462.39 16928.67 2.83%利润总额268368.80 269485.36 0.42%应纳税所得额268380.79 269485.36 0.42%缴纳企业所得税88565.66 88930.17 0.41%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16.68% 15.46% -7.31%所得税负担率33% 33% 0通过分析,评估人员认为存在以下几个疑点:疑点一:隐瞒销售收入从上表中看出,2007年销售收入26386197.64元,2006年产品销售收入32842 394.37元,2007年销售收入比2006年减少6456196.73元,降幅达19.66%。
某石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某石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一、纳税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某石材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注册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400万元;主要从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石材加工,石材安装;现有正式职工25人。
经营情况:该企业2005年度主营业务收入12,063,388.42元,主营业务成本10,585,085.90元,经营费用1,021,703.94元,管理费用678,679.42元,财务费用13,959.64元,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6,822.87元,营业外支出700.00元,利润总额-273,563.35元。
申报缴纳情况:2005年度申报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20,927.43元,教育费附加11,378.90元,地方教育附加3,792.97元,印花税8,180.59元(其中营业帐簿10.00元,实收资本1,050.00元,购销合同7,120.59元),车船使用税120.00元;经营场所系租用广和新型墙材厂,故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未达法定扣除限额,故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选案过程及方法2006年2月,税收管理员通过纳税评估选案指标,发现某石材工程公司年度成本利润率(A)远低于行业预警值,应纳所得税与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增长系数(B)偏离度超过警戒值,且年末亏损。
上述公式表示为:A:[(评估期主营业务成本÷评估期销售收入×100%]÷[(评估期行业平均主营业务成本÷评估期行业平均销售收入×100%]B:[(评估期应纳所得税额-基期应纳所得税额)÷基期应纳所得税额×100%]÷[(评估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三、案头分析过程及方法税收管理员通过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户式查询”功能,查询了该公司的基本情况及2005年度的纳税资料:该公司属于加工行业,主要缴纳增值税,2005年度虽然业务量较大,但年终不仅没有盈余,反而出现亏损,同时,纳税评估选案指标体系中反映出评估年度成本利润率远低于行业预警值,应纳所得税与主营业务收入同步增长系数偏离度超过警戒值,针对这一疑点,税收管理员认为应将调查、核实的重点放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尤其应关注其收入是否存在隐匿、成本费用核算是否准确。
精细化工生产行业纳税评估一、行业介绍(一)行业概况目前,事精细化工行业主要产品为、炭黑、乙炔、氯化钡等,依据税收收入完成总体形势和各个行业的税负进行了统计分析,精细化工行业2007年度平均税负6.46%,高于全市该行业平均税负0.75%,但部分企业税负不足2%,远低于全市平均税负。
(二)行业类型精细化工企业按产品不同分为石灰氮生产企业、双氰胺生产企业、乙炔、炭黑生产企业、片碱生产企业、电石生产企业、氯化钡生产企业。
(三)行业特点通过行业调研总结,精细化工企业主要有以下行业特点:1、原材料和动力主要为电石、煤油、水、电;2、此类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材料均有进项发票,能准确核算,原始记录较为详细。
可以根据购进材料的数量按“以进定产”核定出企业产品的产量;根据核定的产量按“以产定销”评估企业的销售情况。
3、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多,具有横向可比性。
受以上行业特征影响,精细化工生产企业在税收上较易发现下列问题:一是较易发现企业对预收货款的核算不及时,延后计算销售收入,造成税款后移的行为。
二是较易发现部分企业外购原材料有意不取得或少取得发票为了降低外购原材料价格,人为控制产量的行为。
三是较易发现企业不开具发票,采用生产不入帐的方式隐瞒销售收入,进而逃避纳税的现象。
二纳税评估模型及方法制作评估模型、发布评估预警值、评估人员根据相关数据分析企业的基本情况,采用“以进定产、以产定销、横向比较”的评估手段进行评估。
具体的评估方法为:(一)投入产出法1、适用对象:乙炔、炭黑生产企业、片碱生产企业、石灰氮生产企业、双氰胺生产企业、电石生产企业、氯化钡生产企业。
2、原理描述:投入产出分析法,就是根据企业评估期实际投入原材料、辅助材料、包装物等的数量,按照确定的投入产出比(定额)测算出企业评估期的产品产量,结合库存产品数量及产品销售量、销售单价测算分析纳税人实际产销量、销售收入,并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
行业纳税评估方法及案例分析讲义行业纳税评估是指通过对特定行业的纳税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行业纳税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行业纳税分析和行业纳税案例分析。
本文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讲义。
一、行业纳税评估的方法1. 行业纳税分析行业纳税分析是指对行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从而获得对行业整体纳税水平的了解。
常用的行业纳税分析方法包括:(1)行业纳税总额分析:通过对行业中各企业的纳税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得出行业整体的纳税总额。
可以通过纳税总额与行业总产值的比例,来评估行业的税负水平。
(2)行业纳税结构分析:通过对行业纳税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从而了解行业各项税种的贡献度和优势。
(3)行业纳税悬殊度分析:对行业内纳税额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了解行业内纳税额的悬殊度,有助于评估行业内企业的纳税质量和公平性。
2. 行业纳税案例分析行业纳税案例分析是指通过对具体的行业纳税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
常用的行业纳税案例分析方法包括:(1)经典案例分析:选择行业内典型的纳税案例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中涉及的税务政策和纳税合规问题。
(2)对比案例分析:选择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的纳税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企业纳税情况的差异,找出其原因和影响因素。
(3)问题案例分析:选择行业内存在问题的纳税案例进行分析,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为行业纳税提供参考。
二、行业纳税评估案例分析以电子商务行业为例,进行行业纳税评估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行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行业,对其纳税情况进行评估,有助于了解其税负水平和纳税结构。
通过对电子商务行业的纳税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以下问题和规律:1. 纳税总额逐年增长: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其纳税总额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主要受到行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盈利水平的提高的影响。
2. 税负水平相对较低:由于电子商务行业具有低成本、高利润的特点,其税负水平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