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3.4.1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1)配套问题

执教时间:班级组别学生姓名

【课程目标】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会分析配套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的相等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学法指导】阅读思考+交流讨论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解方程

二、自主学习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一个螺钉需要配两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分析:(1) “一个螺钉要配两个螺母”,是指

(2)每天生产的螺母数量是螺钉数量的时,它们刚好配套。

(3)本题的相等关系是。

解:设应安排x人生产,则人生产,列方程得

解方程,得

答:

组长检查等级组长签名

三、合作探究

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

四、交流展示

某服装厂有工人54人,每人每天可加工上衣8件,或裤子10条,应怎样分配人数才能使每天生产的上衣和裤子配套?

五、当堂检测

1、某生产车间有60名工人生产太阳镜,1名工人每天可生产镜片200片或镜架50个。应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学案

3.2.1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正确、熟练的掌握和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三个基本步骤:“移项”与“合并同类项”、“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2、自主探索、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重点难点]怎样将方程变形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过程] [问题1]南村侨联中学三年来共购买计算机210台,去年购买数量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是去年的4倍,前年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解:设前年购买计算机x 台,则去年购买 台, 今年购买 台,依题意得 要解这个方程,可以先把方程左边合并同类项,再用等式的性质解出x 的值,解法如下: **思考:上面解方程中“合并同类项”起了什么作用? [例1] 解下列方程: (1)9x —5 x =8 ; (2)4x -6x -x =-15; (3)364155.135.27?-?-=-+-x x x x 解:(1)合并同类项得: = 两边 ,得 , ∴=x ; (2) 合并同类项得: = x 的系数化为1,得 =x ; (3)

[练习一] 解下列方程: (1)6x —x = 4 ; (2)-4x + 6x -0.5x =-0.3; (3)463127.253.13?-?-=-+-x x x x . (4) ;72 32=+x x [思考]方程254203+=+x x 的两边都含有x 的项(x x 43与)和常数项(2520-与),怎样才能把它化成a x =(a 为常数)的形式呢? 解:利用等式的性质1,得 , ∴ 。 ∴=x 。 **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改变符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问题]移项起到什么作用? [例2] 解下列方程: (1)2385--=-x x ;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6)(最新整理)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 类型之一 立体图形的识别与分类 1.下列物体的形状类似于长方体的是( ) A.西瓜 B.砖块 C.沙堆 D.蒙古包 2. 分别说出图2-X-1中的5个几何体的名称,并说明它们是由哪些面围成的. 图2-X-1 3.将图2-X-2中的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图2-X-2

类型之二 用数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下列现象可以用“线动成面”来解释的是( ) A.旋转一扇门,门在空中运动的痕迹 B.扔一块小石子,石子在空中飞行的路线 C.天空划过一道流星 D.汽车雨刷在挡风玻璃上面画出的痕迹 5.如图2-X-3,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 图2-X-3

6.如图2-X-4,为抄近路践踏草坪是一种不文明的现象,请你用数学知识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X-4 类型之三 线段和角的计算 7. 如图2-X-5所示,已知O是直线AB上一点,∠1=40°,OD平分∠BOC,则∠2的度数是( ) A.20° B.25° C.30° D.70° 图2-X-5 图2-X-6 8.如图2-X-6,已知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AM上的点,且满足AN∶ MN=1∶2.若AN=2 cm,则AB的长度是( ) A.6 cm B.8 cm C.10 cm D.12 cm 9.用度表示:2700″=________°. 10.如图2-X-7,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AB=8 cm,CD=3 cm,M,N分别为AC,BD的中点. (1)求AC+BD的长; (2)求点M,N之间的距离; (3)如果AB=a,CD=b,求MN的长.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2018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导学案

目录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垂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习题课............................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命题、定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复习..............................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实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平方根(第3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立方根(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1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第2课时)..................................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实数复习(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有序数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一元一次方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方程,会判断一个数学式子是算式还是方程; 2、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并了解其步骤; 3、会判断方程的解。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学习难点】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 课前自主学习(查阅教材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考点一.方程的概念 1含有 ________________ 的等式叫方程。 考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1. ___________ 只含有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都是_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三.列方程 遇到实际问题时,要先设字母表示, 然后根据问题中的, 最后写出含有未知数 的_」就能列出方程. 归纳: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 . ________ 考点四.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含义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____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 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 【重要思想】 1. 类比思想:算式与方程的对比 2. 转化思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特别是方程问题. 学练提升 问题1:判断下列数学式子 2 X+1, 0.5X-X, 2x-3=7, 3x+2=2x-5 , 2x +3x-8=0,x+2y=7. 是方程有, 是一元一次方程有________________ 【规律总结】 【同步测控】 1. 自己编造两个方程: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自己编造两个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根据问题列方程: 1. 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未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变长是多少? 2. 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小时,预计每月再使用150小时,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他到规定的 检修时间2450小时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2013年大树中学七年级数学 第一章导学案 第1学时 内容: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小数)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学习难点:正确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3、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练习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三、练习 1、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其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1 3 ,0,—3.1415,200,—754200, 2、举出几对(至少两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1.1《同底数幂的乘方》 课时:第 1 课时 姓名 班级 组别 编号 学习时间 【学习目标】:1在已有幂的基础知识之上,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 2.掌握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能进行基本运算; 3.在推导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观察、概括 与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温故知新(认真预习课本P1-4,预习后将确定的答案用钢笔写上,不确定的答案用铅笔写上,有疑难的用红笔标注,上课前检查) 1. a n 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3的底数是 ,指数是 ; (-2)4与-24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3与-23呢? 2.预习阅读课本P2问题情景问题,并认真思考; 3. 预习完成课本P 2“做一做”,并尝试解答; 4. 预习完成课本P2“议一议”,并尝试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不变,指数 . 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 a m ·a n =__ __(m 、n 都是正整数) 5. 预习课本P3例1、“想一想”、例2,并尝试解答. 二、情景探索、交流展示 1.自主学习,完成课本P2的“做一做”,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 计算下列各式(提示:利用乘方的意义计算): ⑴103×102=(10×10×10) ×( )=10( ) ⑵105×108 =( ) ×( )=10( ) (3)10m ×10n =( ) ×( )=10( ); (4)a 2·a 5= ( ) ×( )=a( );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2m ×2n = ;(-3)m ×(-3)n =__ __; (2 1 )m ×(2 1)n =__ __; 总结: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和法则 (1)公式:a m ·a n =_ ___(m 、n 都是正整数) (2)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 , . 2. 自主学习、精讲点拨: 认真学习课本P3例1,并完成下列计算: (1)(-3)7×(-3)3 (2) ( 32)5×(3 2 ) (3) -b 3·b n (4) y m ·y m+1. 3.应用拓展:完成课本P3的“想一想”,并与同学交流回答问题例2:

解一元一次方程复习(学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复习(课堂学案) 一 【 知识回顾 】 1.在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 21x - (B )210x += (C )1x y += (D ) 1102 x += 2.1x =是下列方程( )的解 (A ) 12x -= (B ) 2143x x -=- (C ) ()314x --= (D ) 452x x -=- 3.已知5x =是方程32x a +=的解,则a 的值是( ) (A ) -13 (B ) -17 (C )13 (D ) 17 4.下列合并同类项错误的是( ) (A )32x x x -= (B ) 32x x x -= (C )523x x x -+= (D )523x x x -+=- 5.方程2438x x -=+经过移项可得( ) (A )2384x x +=+(B )2384x x --=-+ (C )2384x x -=+ (D )2384x x +=- 6.方程()5215x x --=经过去括号可得( ) (A )5215x x --= (B )5225x x --= (C )5215x x -+= (D )5225x x -+= 7.方程 13 x x -=经过去分母可得( ) (A )1x x -= (B )13x x -= (C )333x x -= (D )33x x -= 8.若x=4是方程3x-1=ax+3的解,那么常数a=____________. 9.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例: 31322322 10 5 x x x +-+-= - ()()() 53110232223x x x +-?=--+去括号,得: 155203246x x x +-=--- 移项,得: 153426520x x x -+=---+ 合并同类项,得: 167x = 系数化为1,得: 716 x =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1.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 白海虎张康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形状及结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现自己,丰富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 【学习重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在中学阶段,常见的几何体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中考内容之一,同学们应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认识并了解他们的特征. 【学习难点】本节难点是对几何体的分类,因为初中同学对分类标准不熟悉,所以同学们可从某些几何体的特征入手,找出共同特征作为一类。 在学习中注意两点:①多与现实生活联系;⑵多动手制作实践或画图。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你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吗?试画出其立体图形,并描述一下它的形状组成。 长方体立方体 2.长方体、立方体都是几何体,你平常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几何体? 试一试: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二、新课探究 1.看书思考;P2(回答问题) (1)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形类似? (2)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_____. 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三、自主思考, p2想一想。 (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 底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导学案(含答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等式的性质 例题: 1. 已知2x-3y=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正确的是(C ) 2. 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A) A、如果x=y,那么x-2=y-2 C、女口果mx=my,那么x=y 3. 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正确的 是 1 B、如果丄x 8,那么x=-4 2 D如果|x|=|y| ,那么x=y —④⑥⑧⑨ _____ (填序号 ①如果a=b,那么a+c=b-c;②如果a2=3a,那么a=3;③如果a=b,那么ac bc ; ④如果ac bc,那么a=b;⑤如果a+c=b-d,那么a-b=c+d;⑥如果a=b,那 么ac=bc; ⑦如果ac=bc,那么a=b;⑧如果a=b,那么一 c 1 那么a=b 习题: 2;⑨如 果 a c2 1

1?若a 二b,则下列变形中不一定成立的是(C ) A 、a-1=b-1 3. 利用等式的性质,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式子 (1)如果 2x-3=-5,贝U 2x= ________ , x= __________ (2)如果 5x+2=2x-4,贝U 3x= __________ , x= __________ (3)如果丄x 2x -3,则-5x = ,x= 3 3 答案:(1)-2 ; -1 (2)-6;-2 (3)-3; 一元一次方程 例题: 1?下列式子是方程的个数有(B ) 2 ① 32+13=45,②2x+3<9,③4-2x=9,④ 2-3 2,⑤3x-2 x A 、 C 、 3 b - 2 3 a - 2 □ a b C 、1 - -1 D 3 3 2. 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A ) A 如果x=y,那么x - 2=y - 2 C 、 如果mx=my ,那么x=y 、-5a-1=-1-5b B 如果中8 ,那么x =-4 D 如果|x|=|y|,那么x=y

七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全套(122页)

第一章有理数 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 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 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 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 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一题到第四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3.1,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课题:1.1正数和负数(2)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案)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案) 濂中初一数学备课组2014.11 3541x x x --+=+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4头,下有100足,问鸡兔几何? 解:设鸡有x 只,则兔子有________ 只. 依题意得:_________________ 对比与课前热身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引入新课) (复习去括号的法则) (1)6(4)x x =--方程去括号得( ) A .64x x =-+ B .64x x =-- C .64x x =- D .64x x =+ (2)2(21)(3)1,x x ---=方程去括号正确的是( ) A .4131x x ---= B .4131x x --+= C .4231x x ---= D .4231x x --+= 趣味导入的方程:24(34)100x x +-= 解:去括号得: 21364100x x +-= 移项得: 24100136x x -=- 合并同类项得: 236x -=- 系数化为1得: 18x = 例题(解下列方程) (1)2(10)53(1)a a a a -+=-- 解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去括号得: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去括号 移项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移项 合并同类项得: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得: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系数化为1 小试牛刀 (1)25(5)29t t --= (2)43(23)12(4)x x x +-=-+ 火眼金睛 错误的步骤________ 小强(2)2(1)x x x -+=+解方程-3的过程如下: 正确的解法: 解:①去括号得: 3222x x x --+=+ ②移项得: 3222x x x -+-=+ ③合并同类项得:44x -= ④系数化为1得:1x =- 他把1x =-代入原方程后发现:左边=9;右边=0; 显然左右两边不相等,小强因此意识到自己解错了. 聪明的同学,你能帮他找出错误的步骤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吗? 勇敢闯一闯 1 (1)()h ________2 a b a +=在公式S=中已知S=21,b=5,h=6 则 2(3)13,x x x --(2)若与相等则的值为( ) 7.5A 5B.7 .5C 4.5 D (3)_____3329x x x =+-当时,式子的值比的倍大 (4)(32(51)_____x m x x m x m =-+=若关于的方程+2)+2解是0;则的值为 [](5)62(3)52(27)x x ---=+ 去括号, 看符号; 是“+”号,不变号; 是“-”号,全变号

2017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有理数课题:1.1 正数和负数(1)【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2、阅读课本P和P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12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2页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 【课堂练习】: 1. P3、1,2(直接做在课本上)。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133.已知下列各数:,,3.14,+3065,0,-239;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O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1 5.给出下列各数:-3,0,+5,,+3.1,,2004,+2010;22 其中是负数的有……………………………………………………()C.4个 D.5个 A.2个 B.3个【要点归纳】:正数、负数的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初中数学教学案: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案(去分母)

第四章 一元一次方程 4.5解一元一次方程(第3课时) 目标导学: 1. 说出方程两边去分母的依据和具体做法; 2. 能够求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3.列出简单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会求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难点: 方程中同时具有含分母与不含分母项的变形. 自 学 质 疑 学 案 走 进 探 知 园 1.你能利用多种方法求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吗?试试看,哪种简单. .)1(4 1)3(71+=+x x 感 悟 新 知 识 2.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呢?每一步的根据以及注意事项是什么?(可以观看视频) 运 用 新 知 识 3.方程2 143=-x 去分母得 . 4.方程14 43312=---x x 去分母得 . 5.解方程14 12 1=--+x x 有下列四步,其中首先发生错误的一步是( ) A .去分母,得41)1(2=--+x x B.去括号,得4122=--+x x

C.移项,得1242+-=-x x D.合并同类项,得3=x 6.解下列方程. (1)231x x =-; (2) )3(3 1)1(21-=+x x ; (3) 16531=-+x x ; (4) 02 4331=+--x x . 自 学 反 思 训 练 展 示 学 案 基 础 训 练 1.判断下面方程的解法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请改正过来: (1) 13 312+=-x x 解:112+=-x x 2=x (2)15 1251=--+y y 解:5121=--+y y 5=-y 5-=y 2.解下列方程: (1)8345=-x ; (2)2 332-=-x x ; (3)15123--=+x x ; (4)5 62523+=+-x x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1) 【学习目标】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导学指导】 一、: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1和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 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3练习前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1题到第2题(课本上做)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取出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51- ,4 3 2-,3.14,+3065,0,-239;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O 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 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给出下列各数:-3,0,+5,213 -,+3.1,2 1 -,2004,+2010; 其中是负数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总结反思】:

初一数学导学案

仁和区四校联合编制导学案 七年级(上) 学校 姓名 班级 2010年9月——2011年2月

2010秋季学期初一数学1.1“与数学交朋友”(一)学案 编号: 使用时间: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制人_钱红 _ 审核人__初一数学组____ 备课组长___ 一、学习目标: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 难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2P 至5P 2、回答课本4P 的问题:说出图中的地面分别是由 形状的地砖铺成的。 三、合作探究:课本5P 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1.请在下列数据中选择你的步长………………………………………………………( ) A .50毫米 B .50厘米 C . 50分米 D . 50米 2.一张纸片,第一次将其撕成两小片,以后。每次将其中的一小片撕成更小的两片。则10次后,共有( )张纸片………………………………………………………( ) A .512 B . 836 C .1024 D .2048 3.用小刀截小正方体, 不可能是 ( ) A.三角形 B.四边形 C.六边形 D.七边形 4.小明于2008年8月20日在校门口小买部买了一包“毛毛鱼”,包装袋上标有“保质期:3个月”和“生产日期:20080515”的字样。你认为小明能食用该食品吗? (填“能”或“不能”)。 五、课堂检测 1.根据下列字母的排序规律,???bdaba abacdbdacd 确定第100个字母应该 是……………………………………………………………( ) A .a B .b C .c D .d 2.如图,是一座房子的平面图,这幅图是由 图形组成的……( ) A .三角形、长方形 B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C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D .正方形、长方形、梯形 3.你知道“少年高斯速算”的故事吧?那么1+2+3+4+…+998+999的结果是……( ) A .100000 B .499000 C .499500 D .500000 4.给出下列算式:4333,3222,2111222?=+?=+?=+,则_____n n 2=+。 5.一组数1,10,101,1010,10100,10l001,1010010,10100100,101001000,10l0010001,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精品导学案1新人教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学习目标: 1.会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根据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一 自主完成课本88页“问题1”。 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1)本题列方程依据的是怎样的等量关系? (2)为了将所列的方程向x =a (常数)的形式转化,将方程进行了哪几步变形? (3)每一步变形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4)在上面的解方程... 过程中,你认为最要注意的是哪一步? 3.解方程:8y+7y -12y=3 活动二 1.解下列方程: (1)3249x x x -+=; (2)1 117342 x x x -+=. 2.列方程解应用题: 甲、乙两站的路程为360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活动三 自我小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根据相等关系列方程,通过合并同类项解方程,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化归思想等) 课堂练习: 1.解下列方程: (1)925=-x x ; (2) 72 32=+x x ; (3)105.03=+-x x ; (4)535.25.47-?=-x x . 2.用一根长60米的绳子围出一个矩形,使它的长是宽的1.5倍,宽应是多少? 3.甲、乙、丙三个同学向贫困山区捐书,已知他们捐书册数的比为1∶2∶3,他们共捐书300册,这三位同学各捐书多少册?

最新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最新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 白海虎张康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 的形状及结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并敢于表现自己,丰 富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 【学习重点】本节的重点是认识常见的几何体,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在中学阶段,常 见的几何体是重要的研究对象,是中考内容之一,同学们应结合具体的实例来认识并了解他们的特 征. 【学习难点】本节难点是对几何体的分类,因为初中同学对分类标准不熟悉,所以同学们可从某些 几何体的特征入手,找出共同特征作为一类. 在学习中注意两点:①多与现实生活联系;⑵多动手制作实践或画图.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你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吗?试画出其立体图形,并描述一下它的形状组成. 长方体立方体 2.长方体、立方体都是几何体,你平常在生活中还见过那些几何体? 试一试:描述它们的形状特征 二、新课探究 1.看书思考;P2(回答问题) (1)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形类似? (2)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_____. 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 三、自主思考, p2想一想. (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第1课时:5.1.1 相交线 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学习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5分钟) 各小组对七年级上学过的直线、射线、线段、角做总结.每人写一个总结小报告,并编写两道与它们相关的题目,在小组交流,并推出小组最好的两道题在班级汇报. 二、自主探索(15分钟) 探索一:完成课本P2页的探究,填在课本上. 你能归纳出“邻补角” 的定义吗? . “对顶角”的定义呢? . 自学检测一: 1.如图1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OE 是一条射线. (1)写出∠A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2)写出∠COE 的邻补角: __; (3)写出∠BOC 的邻补角:____ _ ___ __; (4)写出∠BOD 的对顶角:____ _.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探索二:任意画一对对顶角,量一量,算一算,它们相等吗?如果相等,请说明理由. 请归纳“对顶角的性质”: . 自学检测二: 1.如图,直线a ,b 相交,∠1=40°,则∠2=_______∠3=_______∠4=_______ 2.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若∠AOE=30°,那么∠BOE=_______,∠BOF=_______ 3.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 三、当堂反馈(25分钟) 预备题: 如图,已知直线a 、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解:∠3=∠1=40°( )。 ∠2=180°-∠1=180°-40°=140°( )。 图1 b a 4 321第1题 F E O D C B A 第2题 F E O D C B A 第3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练习)导学案华东师大版

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练习) 学习目标掌握去括号的法则,然后移项解方程。 学习重点去括号时,前面是负号的时候,里面每项都要变符号。 学习难点去括号时,前面是负号的时候,里面每项都要变符号。 导学方案复备栏(一)选择题 1.方程4(2-x)-4(x+1)=60的解是() (A)7. (B) . (C) -. (D)-7.` 2.下列方程的解法中,去括号正确的是() (A) ,则. (B),则. (C),则. (D),则. 3.解方程时,去分母后,正确的结果是 () (A). (B). (C). (D) 4.若与互为相反数,则的值为()(A). (B). (C). (D). 5.在解方程时,下列变形比较简便的是()

(A)方程两边都乘以20,得. (B)去括号,得. (C)方程两边都除以,得. (D)方程 整理得 (二)填空题 6.当x=______时,代数式与的值相等. 7.当a=______时,方程的解等于. 8.已知是方程的解,那么关于x的方程的解是__________. 9.去分母,得 ;再去括号,得 ____________________;移项,得__________________. 10.若m为整数,则当m=______________时,关于x的方程 的解是正整数. (三)解方程 11. (x+1)-2(x-1)=1-3x 12.2(x-2)-6(x-1)=3(1-x) 13. 14.

15.--+3=0 16.已知是方程的解,求关于的方程 的解.17.已知是方程 的解,求k的值. 板书设计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并能够辨别出基本的几何体。 2.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 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 是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课前导读 一、温故知新 1. 列举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的几何体有。 2.长方体与正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二、预习导学 预习教材1~4页,完成下列作业: 1.把下列几何体的的名字写在横线上。 2.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通常分为三类:柱体(圆柱、棱柱、正方体、长方体),锥体(圆锥、棱锥),体。 3.圆柱与棱柱:相同点:它们都有两个底面。不同点:A:圆柱的底面是圆形,棱柱的底面是多边形。B: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棱柱的侧面是四边形。 预习疑难择要 课堂训练

一、师生共练 1.六棱柱有个顶点,条侧棱,个底面,个侧面。 2.观察,你发现棱柱的命名了吗? 二、合作探究 1.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2.完成下面的作业 三、请把老师的总结记下来! 课后巩固

中考链接 1下列几何体中,面数最少的是()

A. B. C. D. 2下列图形中,属于棱柱的有 (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2 展开与折叠 【学习目标】 1.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2.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 3.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 【学习重点】 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