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类法与记载形式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23
中药二知识点总结笔记一、中药的定义及分类1. 中药的定义中药是指在我国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采用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制备的药品。
中药起源于我国古代,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制剂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
2. 中药的分类中药可以根据药品来源、制剂形式以及功能作用等进行分类。
- 根据药品来源,中药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
- 根据制剂形式,中药可分为汤剂、丸剂、片剂、散剂等。
- 根据功能作用,中药可分为药材、中成药、中药饮片等。
二、中药的基本理论1. 中医药理论中医药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系统理论、脏腑学说、精气神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
这些理论基础贯穿于中药学的各个方面,是中药学习和应用的基石。
2. 中药配伍原则中医药理论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中药配伍原则是指中药组方时,要根据中医药理论的要求,遵循药物相辅相成、药物协调作用、药物相间制约等原则对药材进行合理配伍,以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
3. 中药药性中药的药性是指药物具有的性味特点,包括寒热温凉、苦甘酸辛咸等。
药物的药性决定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和作用机制,是中药学习和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中药的药材与功效1. 中药药材中药药材是中药的主要原料,主要分为植物药材、动物药材和矿物药材。
中药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理成分和药效成分,经过科学研究和加工制备,可以制成各种中药制剂。
2. 中药功效中药药材经过合理的加工和配伍后,可以具有多种功效,如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益气健脾、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
不同的药材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和配伍方法,可以发挥出不同的药效,对各种疾病起到治疗和调理作用。
四、中药在临床应用1. 中药治疗方法中医药理论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其中中药治疗作为中医治疗方法的核心,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重点总结简介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掌握中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对于中医药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中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
中药的分类中药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包括按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效分类等。
以下是常见的中药分类方式:1.按药用部位分类: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虫类等。
2.按性味归经分类:中药常根据其性味归属于五味和五行,并按经脉归类,如寒、热、温、凉、甘、苦、酸、辛等。
3.按功效分类:中药常根据其功效进行分类,如益气、养血、活血、散风寒、止咳化痰等。
中药的炮制技术中药的炮制技术是将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其药性疗效和降低毒性或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炮制技术包括以下几种:1.炒:将药材放入锅中进行加热炒制,以增强药性。
2.炙:将药材放在火上进行烘烤,以提高药效。
3.焙:将药材放在草木灰中进行焙烧,以去除不良物质。
4.晒:将药材放在太阳下晾晒,以提高药效和保存性。
5.曝:将药材暴露在空气中,以去除农药和其它化学物质。
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中药制剂是将中药炮制后进行加工制成的不同形式的药物。
常见的中药制剂包括以下几种:1.散剂: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制成散剂用于口服或外用。
2.煎剂:将药材研磨成粗粉,加水煎煮后制成煎剂用于口服。
3.膏剂: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加入油脂或蜂蜜等制成膏剂用于外用。
4.注射剂:将药材提取成药液,再进行加工制成注射剂用于注射。
5.丸、散剂:将药材研磨成细粉,加入粘合剂制成丸、散剂用于口服。
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有效防止中药的质量问题带来的风险。
常见的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
2.理化检查:包括含量测定、溶出度、比旋光度等。
3.味道辨识:包括苦、酸、辛、甘、咸等味道的判断。
4.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霉菌等的检测。
中医中药基本知识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形式,其理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气血理论等。
中医注重维护人体的整体平衡和调和,通常采用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手法进行治疗。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 草药分类:中药可以分为草药、矿物药和动物药三大类。
草药又可分为上草药和下草药,上草药主要使用植物的花、叶和茎,下草药主要使用植物的根、皮和果实。
2. 中药性味归经:中药根据其性质常被归入寒、凉、平、温和热五味,同时也与五脏和六腑有密切关系。
不同的中药可以对应不同的脏腑和经络,用于调节和治疗相应的疾病。
3. 中药配方:中药可以单味使用,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配方搭配使用以发挥更好的疗效。
中药配方根据病情、病因、病机等因素进行选择,常见的配方有方剂、汤剂、丸剂、散剂等。
4. 中药炮制:中药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炮制处理,以增强疗效和降低毒性。
炮制的方法包括煎煮、蒸制、晒干等。
5. 中药药性功效: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药性和功效,常见的功效包括祛寒、燥湿、清热、解毒、补气、补血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经过专业医师的指导和判断,不能盲目使用或替代西医药物治疗。
中药材分类方法
中药材的分类方法自古至今不断发展和完善,下面列举几个重要的分类体系:
1. 古代传统分类法:
按自然属性:如您提到的早期中药分类中,将药材分为翡翠玉石、草、木、果蔬、米食、知名未用等类别,并进一步细分为上品、中品和下品。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了更为详细的十六部分类法,包括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每部又按生态及特性细分。
2. 现代功能归类法:
按药品作用:根据药物在临床中的主要功效进行分类,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化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安神药、止咳平喘药、驱虫药等。
3. 药用部位归类法:
根据药用部分来划分,比如根类、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皮类、全草类、树脂类、菌藻类、动物类(内脏、骨骼、皮毛、分泌物等)、矿物类等。
4. 化学成分归类法:
根据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或化学成分类型进行分类,例如含生物碱类的中草药、含黄酮类的中草药、含挥发油类的中草药、含皂苷类的中草药等。
5. 自然属性与亲缘关系归类法:
先按照药材来源划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再依据原植物或动物的科属进行分类,即同科属的中草药因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有效成分可能有相似性而放在一起。
这些分类方法相互补充,既有利于药材资源的管理和研究,也有利于学习和使用中药时快速定位其特点和用途。
现代中医药教育和研究中,往往会结合多种分类方式对中药进行全面认知和深入探讨。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最早有炮制内容记载的医方书。
我国第一部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13种中药的5种炮制方法。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雷公炮制论》。
【中药炮制的分类方法】古代:火制、水制、水火共制现代根据炮制的工艺:净制、切制、炮制五类分类法: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炮制对生物碱类中药的影响】在净选加工时应选取生物碱含量高的药用部位和区分不同药用部位入药,以确保疗效准确。
有些生物碱可溶于水,在水处理软化药材时,应坚持少泡多润的原则,尽量减少生物碱的损失,以免影响疗效。
生物碱具有不同的耐热性,各种热处理方法可使中药生物碱发生水解、分解等变化,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和临床疗效。
故中药中含有遇热活性降低的生物碱,而生物碱又是其有效成分物质,以生用为宜,尽量不进行加热处理。
若生物碱类成分为毒性成分,宜采用加热方法改变生物碱的结构,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酒、醋、胆汁等辅料炮制可提高中药所含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度,因此含生物碱类成分的中药常采用酒、醋等辅料炮制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疗效。
【中药炮制的作用】①提高中药净度,确保用药质量②降低或消除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③改变或缓和中药的性味④改变或增强中药的作用趋向⑤改变或增强中药的作用部位⑥增强中药疗效,扩大用药范围⑦利于调剂、制剂与服用⑧利于贮藏,保存药效【炮制品的质量要求】1、净度2、片型及破碎度3、色泽4、气味5、质地6、水分7、灰分8、浸出物9、有效成分 10、有毒成分 11、有害物质 12、微生物 13、包装【中药炮制品中的变异现象】1、发霉2、虫蛀3、变色4、变味5、风化6、潮解7、粘连8、挥发9、腐烂 10、自燃11、泛油【中药炮制品变异的原因】(一)环境因素1、光2、空气3、温度4、湿度(二)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微生物、仓虫(三)时间因素指中药贮藏时间的长短【传统贮藏保管方法】①通风法②晾晒法③吸湿法④密封法⑤对抗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炮制品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或雾变的一种贮藏方法)【现代贮藏保管方法】①气调养护法②气幕防潮法③中药挥发油熏蒸法④二氧化硫法⑤氯化苦法⑥磷化铝法⑦环氧乙烷防霉法⑧埃—京氏杀虫法⑨Co—γ射线辐射法⑩低温冷藏法⑾机械吸湿法⑿富马酸二甲酯防雾⒀无菌包装法【去除非药用部位】(一)去根、去茎、去地上部分(二)去枝梗(三)去皮壳(四)去毛刺(五)去心:巴戟天、五加皮、白鲜皮、地骨皮、牡丹皮、香加皮、桑白皮(六)去核:山茱萸、乌梅、山楂、龙眼肉、诃子(七)去瓤:枳壳、瓜蒌皮、青皮(八)去芦:牛膝、西洋参、地黄、仙茅、黄芪、苦参、山药、续断、紫菀、玄参、赤芍(九)去头、鳞、足、翅(十)去残肉、筋膜、骨塞【分离不同的药用部位】一、地方部分与根的分离二、叶、花、果实与茎枝的分离三、种子与果实、种仁与种皮、胚与子叶的分离四、其他类中药不同部位的分离加工【软化】干燥的药材欲切成饮片前所采取的不同程度的水处理过程,称为软化。
中药材、中药饮片分类简答题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都是中药的常见形式,它们的分类方法如下:
1. 中药材的分类
中药材是指使用中药植物的各个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进行药用的形态。
根据中药材的来源、性质和功能,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 根据中药植物的科属分类:将中药材按照它们所属的植物科
属进行分类,如蔷薇科、菊科、豆科等。
- 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分类:将中药材按照它们的性质进行分类,如温性、寒性、平性等。
- 根据中药材的功能分类:将中药材按照它们的功效和作用进
行分类,如清热退火、活血化瘀、健脾养胃等。
2. 中药饮片的分类
中药饮片是将中药材经过破碎、煎煮、干燥等工艺处理后制成的粉末或片剂,便于服用。
根据中药饮片的制作方法和作用,可以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 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分类:将中药饮片按照热散制、冷散制、水煎制等不同的制作方法进行分类。
- 根据中药饮片的用途分类:将中药饮片按照其主要的适应症
进行分类,如感冒饮片、消化饮片、心脑血管饮片等。
- 根据中药饮片的剂型分类:将中药饮片按照其剂型进行分类,如颗粒剂、片剂、丸剂等。
总结: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分类是通过考虑它们的来源、性质、功能、制作方法和用途等方面进行的。
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人们理解中药的特性和用途,便于选择和使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
幻灯片1中药炮制学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张春凤幻灯片2第四章中药炮制分类、古老记时及辅料第一节分类●一.古代炮制分类法●三品分类法●雷公炮炙十七法《炮炙大法》:炮、火监、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煞、●曝、露。
●三类分类法陈嘉谟分类:火制、水制、水火共制●按药物的属性分类《炮炙大法》按金、石、草、木、水、果等分类,不离本草的范畴。
幻灯片3●二.现代分类法● 1.按用药部位分“炮制规范”:根、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皮、草、藤木、矿物分类● 2.以炮制法则及炮制工艺分类●(1)五类分类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它方法(2)《药典》“药材炮制通则”分类法:净选、切制、炮制●(3)本教材分类方法采用“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贯彻了《药典》的通则: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方法幻灯片4第二节炮制的古老计时法●(一).时辰● 1.古之时辰,以十二地支为序排列,一昼夜为12个时辰。
一个“时辰”=2小时。
● 2.时辰--“时”,“一时”为一昼夜的1/12。
●3.“一时”以上的时间称谓。
●超过“一时”,说“从巳至午”、“从巳至末”,● 4.时辰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子时:夜11点-次晨1点;●午时:上午11点至下午1点。
幻灯片5●(二).半日● 1.半日●半日=半天,按旧说为六个时辰,半日=12小时。
●如《炮炙大法》:“蓖麻子盐汤煮半日”,半日--白天。
● 2.一夕、一宵、一夜的含义●它们=半日,夜间。
一夕、一宵、一夜=一宿●《本草蒙荃》:“芫花滤出,渍水一夜”●《炮制大法》:“枸杞子,酒润一夜”幻灯片6●(三).五十刻●古人以“铜壶滴漏”记时故称“刻漏”。
●古时—昼夜=100刻● 50刻=半日●现代:1刻钟=15分钟●古代:1刻=14.4分钟幻灯片7●(四).一日● 1.一日--1天,即一昼夜● 2.一日有多种表达形式●如:一日、一昼夜、一夜、一日一夜等。
●偶尔也有写为:旦夕、朝夕、一百刻、一周时、周日的。
中药分类方法一、背景介绍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中药通过天然草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材料制备而成,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中药资源,对中药进行分类是非常必要的。
二、中药分类的目的中药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对中药进行管理、研究和应用。
通过对中药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种类中药的性质、功效和适应症,有助于合理选择中药治疗方案,并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
三、传统分类方法1. 中医四气分类法根据《黄帝内经》记载,将中草药按其性味特点分为寒、凉、温、热四类。
其中,寒凉性质适用于清热解毒,温热性质适用于温阳散寒等。
2. 归经分类法根据《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将中草药按其归属的经络进行分类。
例如,归属于肺经的草药适用于治疗肺病,归属于肝经的草药适用于治疗肝病等。
3. 形态分类法根据中草药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
不同形态的中草药具有不同的功效和适应症。
四、现代分类方法1. 化学成分分类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中草药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
根据化学成分的相似性将中草药进行分类,有助于了解其主要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2. 药理学分类法通过对中药在体内产生作用的方式和机制进行研究,将中草药按其主要作用部位和作用方式进行分类。
例如,抗菌类中药、抗炎类中药等。
3. 综合分类法综合以上多种分类方法,并结合临床应用经验和科学研究结果,对中草药进行综合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中草药的性质和功效,有助于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对中药研究的深入,中药分类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可以考虑以下方面的发展:1.基因组学分类法:通过对中草药基因组进行研究,将中草药按其基因组特征进行分类,有助于了解中草药的遗传变异和品质控制。
2.药物相互作用分类法:研究中草药与其他化学物质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中草药按其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分类。
一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一、一生药的分类法生药品种繁多,据《中华本草》记载,总数约有 8 980 种,其中常用生药约 500 余种。
为了便于学习、研究和应用,必须将它们按一定的规律分门别类,加以叙述。
不同的书籍,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1 .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首先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
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外形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有利于学习和提高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经验。
2 .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类别来分类。
如含苷类生药,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生药等。
这种分类方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
3.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
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
本教材按此方法分类。
4. 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来分类。
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或按中医疗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
这种分类法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作用与功效,有利于与临床结合,也可以与所含活性成分相结合。
5. 其它分类法在历史上,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是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 6 类,每类又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 16 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其生态及性质分为 60 类,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并把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列在一起。
幻灯片1中药炮制学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张春凤幻灯片2第四章中药炮制分类、古老记时及辅料第一节分类●一.古代炮制分类法●三品分类法●雷公炮炙十七法《炮炙大法》:炮、火监、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煞、●曝、露。
●三类分类法陈嘉谟分类:火制、水制、水火共制●按药物的属性分类《炮炙大法》按金、石、草、木、水、果等分类,不离本草的范畴。
幻灯片3●二.现代分类法● 1.按用药部位分“炮制规范”:根、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皮、草、藤木、矿物分类● 2.以炮制法则及炮制工艺分类●(1)五类分类法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它方法(2)《药典》“药材炮制通则”分类法:净选、切制、炮制●(3)本教材分类方法采用“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贯彻了《药典》的通则: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方法幻灯片4第二节炮制的古老计时法●(一).时辰● 1.古之时辰,以十二地支为序排列,一昼夜为12个时辰。
一个“时辰”=2小时。
● 2.时辰--“时”,“一时”为一昼夜的1/12。
●3.“一时”以上的时间称谓。
●超过“一时”,说“从巳至午”、“从巳至末”,● 4.时辰与现代时间的对应关系●子时:夜11点-次晨1点;●午时:上午11点至下午1点。
幻灯片5●(二).半日● 1.半日●半日=半天,按旧说为六个时辰,半日=12小时。
●如《炮炙大法》:“蓖麻子盐汤煮半日”,半日--白天。
● 2.一夕、一宵、一夜的含义●它们=半日,夜间。
一夕、一宵、一夜=一宿●《本草蒙荃》:“芫花滤出,渍水一夜”●《炮制大法》:“枸杞子,酒润一夜”幻灯片6●(三).五十刻●古人以“铜壶滴漏”记时故称“刻漏”。
●古时—昼夜=100刻● 50刻=半日●现代:1刻钟=15分钟●古代:1刻=14.4分钟幻灯片7●(四).一日● 1.一日--1天,即一昼夜● 2.一日有多种表达形式●如:一日、一昼夜、一夜、一日一夜等。
●偶尔也有写为:旦夕、朝夕、一百刻、一周时、周日的。
中药本草的分类
中药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自然属性分类法、功能分类法、脏腑经络分类法、药性分类法、药用部位分类法等。
1.自然属性分类法:
古代本草学多采用此法。
例如,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首先采用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将730种药物分为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未用七类,每类中再分上中下三品。
2.功能分类法:
近代又有中药化学成分分类法、原植物分类系统分类法等。
古代本草学中也有按功能分类的方法,如梁代陶弘景的 本草经集注》中将520种药分为补剂、收涩、散剂、泻剂、血剂、杂剂、食物等七类。
3.脏腑经络分类法:
根据药物归经的原理,把药物按其所属的脏腑经络以及功能归类。
例如,以脏腑命名分类,有心与小肠用药、肝与胆用药等。
4.药性分类法:
根据药物的寒凉温热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进行分类。
例如,寒凉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作用,主要用于热证;温热药大多具有散寒作用,主要用于寒证。
5.药用部位分类法:
根据药物的药用部位进行分类。
例如,根类中药有白芷、人参等;茎类中药有桂枝、竹茹等;叶类中药有桑叶、枇杷叶等;花类中药有金银花、菊花等;果实类中药有山楂、金樱子等。
中药分类及煎制、服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此文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e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s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在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